泰州的水文化

合集下载

泰州的水文化

泰州的水文化

泰州的水文化水是生命之源,水文化是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

同样,水也是孕育泰州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源泉,水文化是泰州城市文化之源。

中华民族是创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民族之一,当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发展史时,可以发现水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十分密切,人们总是爱把伟大的黄河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和摇篮。

考古的新发现以及运用高新技术研究的结果证明: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一切凡在远古时代中国有水的地方,都在共同地孕育着我国的文明。

古泰州就是受水的滋哺,受江、淮、海三水的作用形成的一颗具有璀璨历史文化的明珠城市。

泰州古称海陵,处于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

长江上游泥沙的下泄、淤涨,淮水汛期的漫溢带来浮土、有机质的沉淀、冲积,大海的潮汐相拥、推托,使泰州大地逐渐增高,如玉一般地浮出于三水之间,或橙黄、或碧绿,密如蛛网的河,纵横飘逸是其纹饰;薄如蝉翼的雾,晶莹剔透,遮其清晨,罩彼薄暮。

泰州没有山,只有水,泰州是一个江、淮、海三水汇聚,清、浑、咸三味交融的特色城市。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古时又别称泰州为“三水”。

泰州现在的内河水系格局是大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而形成的,她给我们留下了水城一体、双河绕城的独特风韵。

泰州的城原是城墙内外各有一条环河,水映城影、城夹水中、城与河互为增色;泰州的市原是因河成市,东、西、南、北、中各有一条市河,加上一条横缠在城中的玉带河,乾隆三十三年以前是盐船如织、商贾夹岸。

我们的先人,或者说泰州历史上著名的官员,十分重视泰地的水利建设,如中国著名廉吏泰州西溪盐监范仲淹曾率通、楚、泰、海4万民夫所筑的捍海堰,可使泰民“波澜不惊”,被民众称“范公堤”遗存至今。

宋奸相秦桧之妻弟州守王涣,却在泰州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开市河、造桥梁、筑城墙、主持刻印建筑学术专著《营造法式》。

宋知州陈垓浚“小西湖”,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开济川河,御史蒋诚挖跃鳞河……历史为泰州留下了高密度的如网如织的水系,留下了中国其他城市没有的美不胜收的复式城河,留下了众多的水利工程。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要点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要点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泰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泰州师专地方文化研究所泰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市。

目前,管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

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

泰州是江苏省1995年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泰州有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上百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州,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制史。

5000年前,泰州先民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泰州文明史。

古海陵境内的青墩遗址、单塘河遗址、南荡遗址,是泰州先民的生活遗迹。

青墩遗址有“江苏河姆渡”的美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00年前,泰州人在姜堰天目山建造了闪耀着文明和智慧的商周古城。

这座古城现存城墙、河道、排水沟、房址、台基、墓葬等丰富文化遗迹。

天目山遗址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泰州始建海陵县。

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寓意“国泰民安”。

因此,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盛赞泰州是“汉唐古郡,淮海名区”。

泰州还有“凤凰城”的美名,据清道光《泰州志》记载,宋时泰州“城峻而坚,壕深而广,城翔壕上,若凤凰展翅”,故称“凤凰城”。

元明清近千年来,泰州风调雨顺,安定祥和,人称泰州为“福地”。

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千年风雨在这里激荡,历史文化在这里演绎。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三水文化、盐税文化、教育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泰州文化。

一、三水文化——三水激荡润海陵,水韵绵长泽子孙古泰州地处长江之尾、淮河之畔、黄海之滨,江、淮、海三水在这里激荡和汇聚。

明万历《泰州志》形胜篇中写道:“泰州介乎维扬崇川之间,平原爽垲,众水萦回,东濒海,北距淮,大江映乎前,巨湖环于后,有鼓角门戟之雄实,江海门户之要至。

水读泰州

水读泰州

水读泰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11级历史二班雷晓凡我的家乡是中国大陆的几何中心、丝路上赫赫有名的重镇。

考场掣肘,也许是机缘造化,顺着不远千里的求学之路来到烟雨醉人、莺歌扰扰的淮海名区。

之所以狠心将自己放逐到这样一个距家遥远的南方城市,动机之一就是希望领略一番江淮明珠的景致。

身处祖国大西北,看惯了崇山峻岭和黄土高坡,虽然黄河也神顾般地绕过家门口。

但毫不夸张地说,我二十年来走南游北,逗留和经过的地方都着实不少,可唯独对江浙水乡钟情依旧。

自幼迷恋文史的我犹记得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对泰州有这样简约而悠韵的记载:“离开高邮城我们走一天,经过许多村庄田园后到了泰州城。

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幸福极多。

”不远万里跨洲游国的马氏之眼界见识自然远在我之上,初见泰州城却也不禁慨叹。

一提到水和人类文明,好像总有说不清的话题和理不清的情结。

没错,纵观寰球,那些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无不是傍水而生,倚水而成。

古印度人与恒河一脉相承,埃及金子塔默默地矗立在尼罗河畔,苏美尔诸城邦建筑于两河流域。

雄奇瑰丽的伟大文明无不与悠长绵恒的河流相兴衰共荣辱。

当然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也是举世闻名的大河的重要成员。

不论是兰州、银川、洛阳、开封,还是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每一座侧身躺着大河旁的城市都能向每个驻足者轻轻吐露一段一段的传奇或者旧事。

泰州这样一个俊秀悠然文风鼎盛的城市自然也早和水缘定千年。

泰州人离不开水,泰州文化离不开水,总归,泰州离不开水。

泰州古城傍水而立,碧水绕城而行,水城交相辉映。

城内有凤城河环通,城外有新老通扬运河、引江河碧带环绕,形成独具魅力的“双水绕城”格局。

驾到泰州,你看看望海楼,你看看凤城河,无处不体现着泰州人说不尽的水情结。

无论江河湖海,都是智者般柔绵恭谦的精神体现。

无论沧海桑田,内核始终清晰明澈如清流碧玉,扬泰地区有这么一句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这说的是扬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习惯。

文昌水秀 祥泰之州——江苏省泰州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文昌水秀 祥泰之州——江苏省泰州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24
封面专题
泰州望海楼
实行差别化水价管理。对取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医药、化 工、化纤、印染、制革、冶炼等行业中的高污染、高耗水企 业实施差别化水价,具体实施企业名单由相关部门认定,定 期以书面形式提交供水企业,并实行动态调整。
实行定额用水、计划用水管理。出台《关于建立健全 主城区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意见》, 明确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计加价实施程序。严格年 度用水总量控制,泰州市水利局 2020 年初会同泰州市发改 委将江苏省下达泰州市用水总量进行分解,年末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报市效能办。严格执行用水计划管理,市水利局会 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每年 1 月底下达计划用水户的年度用 水计划,年底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根据用水户的 实际用水情况及时调整年度用水计划。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 期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计划用水户的监管,对超计划 用水单位征收加价水费,发挥价格杠杆调控作用。
2021-2 23
封面专题
泰州姜堰人民公园
域,评估区域内漏损水平。制定管网漏损年度控制计划,分 年度逐步实施老旧管网改造。
促进城镇污水再生水利用。印发《关于运用价格杠杆鼓励 再生水生产使用的政策意见》和《关于运用价格杠杆鼓励再生 水生产使用的通知》,对再生水的生产使用实行鼓励、支持性 价格政策,再生水到户价格免收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南水 北调工程基金等。为充分利用城市水资源、削减水污染负荷、 提高水利用效率,泰州市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再生水利用,目前 市区再生水利用总规模为 8.5 万立方米 / 日。再生水主要用于 景观补水、河道生态补水、城市绿化、工业冷却用水和环卫用水。
创新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监管
泰州周山河
完善城市节水统计制度。将城市节水统计工作纳入城市 统计管理范畴,修订和完善节水统计报表,督促各计划用水 户按月上报节水统计报表。严格执行节水统计制度,城市节 水主管部门建立计划用水管理档案,并加强对各单位节水管 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加速构建水文化工程——泰州城市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

加速构建水文化工程——泰州城市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

水也 从此经 运盐 河流 进 了泰 州 。明永 乐 年间 , 州又 泰 开挖 勾 连 了另一 条 运盐 的泰 东 河 ,从 泰州 城 区斜 向 东北 经 淤溪 、 潼 、 溱 时堰 、 溪直 达 东 台 , 泰州 与 淮 西 使 南 的许多盐 场直 接相 通 。一部 泰州 的建城史 , 就是 也 泰州 的城 河 开挖 史 。泰 州最 早 的护 城河 开挖 在 南唐 以前 , 宋时 又 拓挖 了东 、 、 南 西 北城 河 , 再次 拓 宽 四 后 角月 河 , 与宽是 原城 河 的1 。无论 是苏 中平原 , 深 倍 还 是江 淮 大地 ,没 有 哪座 城市 有 泰州 如此 规模 的护城 河 。当宋金 战争将 泰州推 向前 沿阵地 时 , 人挖成 泰州 的护城 河让 入侵 者望水 兴叹 , 确保 了一方平 安 。 开河 为 战。元 至正2 年 (35 ) 元璋 为攻打 5 16年 朱 泰州 ,下 令部 将 徐达专 门从 大江 口开河 直抵 泰 州南 门 , 为 战 事 , 兴 上 下 河舟 楫 之 利 , 由于 江 水 与 初 后 但 淮 水 存在 较 大 的落差 ,北 下 的江 水成 了里下 河 的灾 害, 以至兴 化 、 邮 筑起 百 余 里 长 堤 , 防御 长 江经 高 以 泰州 向北 的冲注之 水 。 泰州 北 面的新城 至兴化 广 阔的里下 河水 网地 区, 有 着众多 、 不一 、 大小 疏密不 等的垛 田。市区老渔行东
济发展之 中, 融入城 市发展之 中, 已经受到世界各 国特别是各国城 市的普遍重视 , 联合  ̄2 6 0 年第1个世界水 4 E的主题就确定为“ l 水与文化” 联合 国科教文组织的官员贾古玛说 :我们深植于文化 中……没有一个清晰的 。 “
文化 战略 , 不能解 决水 冲突” 就 。泰 州水 资源丰 富 , 当加 强水与 文化 的 结合 , 加速 构建 水文化 工程作 为城 市 应 将

泰州特色文化文章

泰州特色文化文章

泰州特色文化文章自古以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生存息息相关,人们逐水而迁、傍水而居。

人类文明的起源、进步与发展也得益于水的滋润,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

中国治水历史悠久,都江堰、京杭大运河享誉中外,“大禹治水”家喻户晓。

持久治水创造的治水思想与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对水事活动产生深刻影响。

进入新世纪,人们对水的问题更加关注,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人们在关注水安全、水消费的同时,更多地注重水环境的改善。

良好的水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营造水环境,当以建设水文化为灵魂。

一、新的实践催生泰州水文化研究1、泰州的水孕育着泰州水文化。

泰州地处江、淮交汇处,南濒长江,北接淮河,既有长江的壮阔奔放,又有淮水的质朴浑厚。

百里江堤似铜墙铁壁挡滔滔洪水于堤外,护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了沿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里下河众多的湖泊和水荡,密布的水网,一块块垛田和滩地,以及溱潼、周庄等一座座水乡古镇,形成了特有的里下河风光。

上世纪末建设的泰州引江河工程集引水、灌溉、排涝、航运、生态等功能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的莱茵河”和泰州的母亲河。

穿城而过的引江河拉近了泰州与长江的距离,使江水与淮水相互交融激荡,使泰州更具活力和朝气。

泰州城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城内水网纵横,桥梁众多。

城因水而设,市因水而兴。

历史上,城外有一条环城河,城内东、西、南、北、中各有一条市河,加上一条横贯在城中的玉带河,构成了水城一体、双水绕城的独特风貌。

水是泰州的灵魂,也是泰州的特色所在。

水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使泰州成了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泰州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色使泰州的水文化内容十分丰富。

2、泰州的城市水文化实践已经破题随着水利全面进城和现阶段水利工作实践的需要,城市水文化成为泰州水文化研究最先涉及的领域,泰州城市水文化建设是水文化研究在城市的具体体现。

溱湖海洋馆介绍

溱湖海洋馆介绍

溱湖海洋馆介绍
溱湖海洋馆是泰州唯一的一家海洋馆,位于姜堰区溱湖湾景区内,总占地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是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洋
馆之一。

海洋馆分三个展馆,有极地馆、珊瑚馆、海洋生物馆、海洋剧场。

有近百种上万只的珍稀海洋生物在这里上演精彩表演。

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极地馆和珊瑚馆。

在极地馆里,有一只大熊猫叫“圆仔”,它是一只小熊猫,
非常可爱。

圆仔身体胖乎乎的,肚子圆鼓鼓的,像一个圆圆的大皮球,又像一个白色的大绒球。

它非常爱干净,一天要洗好几次澡。

它不仅爱干净,还非常聪明呢!它会把自己身上的毛梳理得整整齐齐地、干干净净地,然后再在头上戴上一个漂亮的小帽子,然后就开始打呼噜了。

圆仔睡觉时会把自己的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肚子上,这样它就不会掉下去了。

圆仔吃东西时非常有趣,它先用两只前腿把食物捧在怀里慢慢地吃掉。

它吃得津津有味时会发出“咯咯”的响声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 1 —1 —。

泰州姜堰区:水乡印象的浓缩

泰州姜堰区:水乡印象的浓缩

泰州姜堰区:水乡印象的浓缩泰州姜堰区是中国江苏省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南端。

这个被誉为“水乡印象浓缩”的地方拥有壮丽的水景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姜堰区地处长江平原,水网密布,素有“水乡千里、自然洪泽”的美誉。

这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运河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古运河流经姜堰区,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繁荣和灵气,也埋下了丰富的历史积淀。

在姜堰区的古运河边,有着许多古老的桥梁、古民居,这里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曲桥弯梁、石头砌成的小巷,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氛围。

来到姜堰,游客可以漫步于河畔,欣赏古建筑的美丽和细腻,感受水乡印象的浓缩。

姜堰区的水乡印象不仅仅体现在古建筑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里是出产河豚的知名地区,生产的河豚鲜嫩可口,富有独特的风味,是姜堰的一道特色美食。

在姜堰区的许多村庄里,人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捕鱼和养殖方式,他们依靠水生活,和水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情感。

此外,姜堰的水乡印象还体现在民俗文化上。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姜堰区都会举办盛大的“它山杯”龙舟赛。

数千名选手划着龙舟在古运河上竞渡,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充斥着整个赛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赛。

这一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水乡印象的生动展示。

姜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泰州姜堰木雕博物馆、灵山禅寺等,这些景点都与水文化或河流有关,进一步丰富和展示了姜堰的水乡印象。

而且,姜堰还是中国(江苏)国际漂流比赛的举办地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泰州姜堰区的水乡印象正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

这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在这里,你可以通过参观古运河和古村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你可以品尝到新鲜美味的河豚,体验江南水乡的特色美食;你还可以参与到龙舟比赛等民俗活动中,亲身感受水乡印象的喧嚣与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的水文化水是生命之源,水文化是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

同样,水也是孕育泰州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源泉,水文化是泰州城市文化之源。

中华民族是创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民族之一,当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发展史时,可以发现水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十分密切,人们总是爱把伟大的黄河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和摇篮。

考古的新发现以及运用高新技术研究的结果证明: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一切凡在远古时代中国有水的地方,都在共同地孕育着我国的文明。

古泰州就是受水的滋哺,受江、淮、海三水的作用形成的一颗具有璀璨历史文化的明珠城市。

泰州古称海陵,处于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

长江上游泥沙的下泄、淤涨,淮水汛期的漫溢带来浮土、有机质的沉淀、冲积,大海的潮汐相拥、推托,使泰州大地逐渐增高,如玉一般地浮出于三水之间,或橙黄、或碧绿,密如蛛网的河,纵横飘逸是其纹饰;薄如蝉翼的雾,晶莹剔透,遮其清晨,罩彼薄暮。

泰州没有山,只有水,泰州是一个江、淮、海三水汇聚,清、浑、咸三味交融的特色城市。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古时又别称泰州为“三水”。

泰州现在的内河水系格局是大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而形成的,她给我们留下了水城一体、双河绕城的独特风韵。

泰州的城原是城墙内外各有一条环河,水映城影、城夹水中、城与河互为增色;泰州的市原是因河成市,东、西、南、北、中各有一条市河,加上一条横缠在城中的玉带河,乾隆三十三年以前是盐船如织、商贾夹岸。

我们的先人,或者说泰州历史上著名的官员,十分重视泰地的水利建设,如中国著名廉吏泰州西溪盐监范仲淹曾率通、楚、泰、海4万民夫所筑的捍海堰,可使泰民“波澜不惊”,被民众称“范公堤”遗存至今。

宋奸相秦桧之妻弟州守王涣,却在泰州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开市河、造桥梁、筑城墙、主持刻印建筑学术专著《营造法式》。

宋知州陈垓浚“小西湖”,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开济川河,御史蒋诚挖跃鳞河……历史为泰州留下了高密度的如网如织的水系,留下了中国其他城市没有的美不胜收的复式城河,留下了众多的水利工程。

仅《泰州道光志》记载的有名称的水利工程就有:河道上河21条、下河16条、市河6条,桥96座,坝12座,涵洞65座。

是水和水利使泰州成为被人们冠以和凤凰名字联在一起的风水宝地。

水文化者首推水利文化。

泰州的各种名文化也多与水有关,水文化渗透到泰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泰州的各种文化互相融通,共同发展。

没有大海,没有运盐河,没有在此分隔上下河的泰坝,便没有独特的以泰州为中心收取盐税的泰州盐税文化。

清泰地县佐汪琴山一首竹枝词足以说明两者之间互融关系:“来往行船唱棹歌,淮南盐舶北门多。

不知清化桥头水,近日平添几尺波。

”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系第二任泰坝监掣署官员,他和他的前任收取盐税,均在舟中“勾当公事”,后高凤翰才在州北门外西仓大街建署衙51间。

泰州历史上,水文化与盐税文化水“滷”交融,不可分割。

泰州有河名叫运粮河,粮食的漕运滋养了泰州城市的繁华。

泰州通江达海,唐文宗开成三年日本国的圆仁和尚到扬州学习佛法,乘船抵达中国东海岸的长江口。

他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答曰“大唐扬州海陵县淮南镇大江口”。

然后,他顺运盐河西进21天看到海陵城的宝塔。

这是第一位从海上到泰州的外国友人,可算是泰州中日交往第一人。

其后常有日船漂泊所至。

《宋史·日本传》记有“绍熙四年,泰州、秀州华亭县復有倭人为风所泊而至者。

诏勿取其货,粜平米赈而遣之”。

尽显大汉民族之文明风度。

水与宗教、水与外交之关系同样密不可分。

泰州有河名叫南官河,也称上官河;有卤汀河称下官河,官员上任,下任皆仰赖于河。

元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为北攻张士诚所部,下令从江边口岸开挖直抵泰州南门的济川河,虽系为了战争,却对泰州城市的水上运输和改善现在城区水质,调江水进城,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有河便要造桥,有桥便要起名。

宋太祖赵匡胤奉周世宗之命攻打南唐,曾兵败泰州,伏于桥下免遭劫难,此桥得名伏龙桥。

迎恩桥、登仙桥、招贤桥、经武桥、凤凰桥……每桥必有一典,无水便无桥,桥文化因水而得。

泰州景色,无论是原海陵八景还是新海陵八景中,多与水有关如“长桥烟景”、“天滋晚眺”、“临湖正气”、“西湖春雨”、“城楼眺海”等。

可谓无水不成景,旅游文化少不了水。

泰州诗人的吟唱中,与水有关的诗可载成册。

例如,唐王维的《送从弟惟祥宰海陵》有句“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是何等的气魄;骆宾王《夕次旧吴》的“维舟背楚服,振策下吴畿”是何等的潇洒;唐刘商《送豆卢郎赴海陵》的“烟波极目已沾襟,路至东塘水更深,看取海头秋草色,一如江上别离心”是何等的婉约;宋曾致尧在《池上二桥》中写的“最爱碧池好,平桥西与东。

烟中两飞鹄,波上二长虹”遐想连篇;明储在《自柴墟归海陵》中吟唱“北望江乡水国中,帆悬十里满湖风,白华无数依红蓼,唯有逍遥一钓翁”,泰州之江帆湖风是何等意境;清康发祥在《题〈苏诗施注〉后》诗中首句便是“长江大河《东坡词》,曾和微风细雨渊明诗”,将诗人的情怀与水景合为一体是何等的绝妙啊!是水滋润了泰州,是水给泰州以灵气,是水使泰州成了钟灵毓秀之地,是水孕育了泰州独特的水文化。

诗、词属文化中之经典,水文化少不了诗,而诗文化更少不了水。

现代泰州的文化人,做水文章者也不少,如陈社先生的《水的泰州》中说:“泰州的城池,名曰水城;泰州的乡村,人称水乡;泰州的世界,一派水的世界。

泰州的河流湖泊多得数也数不清,整个一张绿悠悠、湿漉漉的水网,说泰州人是在水中泡大的,一点也不过分”,诗情画意尽在水中。

黄炳煜先生在《水城一体话古今》中写道:“历史总在不断否定中前进。

过去长期居住在泰州城里的居民们,并没有把水乡城市中的河看得多么重要。

也许是失去的东西更觉得可贵的原因,现在不少人对过去泰州城内外的水有更多的依恋”。

柔中有刚地抨击了近代与水争地的陋习,内涵深刻地道破了泰州市民对水的情结,说明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水为第一要务的实质。

张执中先生的《说“泰”》中提及“治水在于‘通’,通而达泰”,点破治水之道……地级泰州市组建以来建设的一条现代化的引江河,给泰州大地带来了喜悦、振奋和自豪,真正实现了港城一体。

由泰州人氏肖仁、王积生先生等谱写的歌曲《清清引江河》,道出了泰州人对引江河赞美和热爱的心声。

其歌词为:“苏中大地举银杯,斟满长江水,清清一条引江河,江畔舞彩练。

春催菜花两岸金,夏染瓜果翠,秋收稻谷堆田垄,冬润寒梅艳。

北调东引建航道,借得长江水,托起海上新苏东,荒滩点翠微。

早闻碧波拍岸堤,江鸥展翅飞。

晚观高港枢纽楼,楼美水更美。

引江河引来了幸福水,给苏中人造福一辈辈。

引江河酿成醇香酒,让苏中人嘴甜心儿醉。

”目前新通扬运河、泰东河的拓浚,赵公桥的兴建,也都有他丰富的文化内涵。

水文化博大精深,她包含了水文明,水精神,水哲学,水文艺,水教育,水法规,水管理,水经营,水技术……诚如老子所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也就是说,水同他的理想境界的“道”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其相争,停留在卑下的地方而无悔无怨。

水的这种精神,同样造就了泰州水利人的精神,泰州水利人风雨为伍,潮汐为伴,默默地与水患灾害作斗争,献出的是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留下的是精品水利工程和“干平凡工作,创一流业绩”的水利精神。

去年8月,水利进城后,泰州水利部门在推进城市防洪和河道综合整治中,就水文化的工作着实地做了几件事:一、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泰州城市防洪及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的总思路,其中专门提交了水系综合整治中的“人文景观规划思路”,提出了“建设百年一遇标准工程,挖掘淮海名区文化积淀,架构双河绕城特色风貌,再造汉唐古郡人文环境”的河道整治工程品质品位的构想,并提出了建一条水上旅游线,串联9大景区、32个景点的设想。

二、去冬开始兴办的12项城市水利工程,其中结合泰州文化的有:1、投资500多万元兴建的老西河涵闸工程,在老西河与城河交界处拟设关于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的“高凤翰税盐”雕塑一座,以现水文化与盐税文化的交融(正在实施中)。

2、投资800万元东城河泵站,拟设反映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在泰州所建文会堂写诗主题“文会清风”景点,和范仲淹诗碑亭、雕塑(限于多种原因,有规划而未能全面付诸实施)。

3、编制了有文化内涵的凤凰河规划。

提交了将引水河改为凤凰河的“概念规划”设计,这一“规划”得到最近谢世于工作岗位上的姜永荣副省长的高度赞赏,他认为“规划”“思路之宽,构思之新,创意之特,品位之高,让与会者耳目一新”,认为这一规划是“水利学、环境学、人文学、建筑学、美学”等方面的结合所绘出的“一幅城市防洪(水系)规划蓝图”。

这条投资近2亿元的河正在实施中,市委、市政府已采纳了改引水河为凤凰河这一概念设计中的文化主题。

三、目前正在着手编制《泰州主城区水系综合规划》,已建议规划设计部门研究能否将泰州城区水陆比从13.3%提高到16%,并建议规划部门能否因城市规模扩大将原泰州的“双河绕城”,设计成具有五水(或四水)合抱的河、五环(或四环)绕城的树(绿化园林带)这样一个独具风韵的生态城市的总概念。

泰州水利部门进军城市水利,不仅要解决水的灾害问题,更要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作出努力。

泰州水利人正在着力研究泰州这个具有特色的水城一体的文化,力图使泰州的江河成为盛满诗情画意的江,载满人文典故的河,从而使泰州市成为满河文化的城。

“化水为气,化文为神”,水文化将成为泰州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