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论文心力衰竭论文
阿托伐他汀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作用论文

阿托伐他汀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临床特点。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主要给予常规对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则是在对照组常规对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并进行专业健康指导,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结果治疗前后数值变化均明显,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p0.05)。
结论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1 绪论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环节,许多冠心病患者由于长期的心功能负荷过大,其并发出现心衰的几率在逐渐增大。
冠心病患者一旦发生了心力衰竭后,其临床病死率会明显上升,心功能的损伤和丧失是非常严重的[1]。
我院心内科临床治疗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改善其心功能,获取了一定心得,现报道如下。
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临床治疗观察病例均为我院心内科在2010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患者,共有120例,均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为: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疲乏无力,左心衰竭的肺淤血引起的呼吸困难及右心衰竭的体循环瘀血引起的颈静脉怒张、肝脾大、水肿等。
其中男性患者共有65例,女性患者共有55例。
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67.5岁。
所有患者的心功能评估在ii级至iii级。
所有病人的原发疾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排除因感染、肿瘤、外伤、免疫功能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心肌梗死并发心衰。
2.2 研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主要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对抗心衰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则是在对照组常规对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口服。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2.3 观察目标给予两组患者3个月治疗后,并进行专业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30例论文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疗效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1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测定血清tc、ldl-c和crp 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lvef 和6mwt)及血清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即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商品名:福康敏,宜昌产,10mg/片),10mg每晚1次。
患者入院后次晨查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病情稳定后带药出院继续治疗,治疗3个月后回院或门诊复查。
1.3 检测方法于清晨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标本,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血清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采用辛普森法检测lvef,检测仪器为alok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正常值lvef≥50%。
1.4 随访和观察指标患者出院后每周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临床症状。
血压和心率等,并督促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
观察指标为患者入院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血脂水平、crp、lvef 和6 min步行试验(6mwt)。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c、ldl-c和crp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温阳化湿通络法治疗冠心病致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论文

温阳化湿通络法治疗冠心病致心力衰竭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097-01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多种心脏病发展到后期的最终结果。
冠心病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原因之一。
心衰属临床常见危重症,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单纯西医治疗由于药物使用的局限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往往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笔者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采用中医温阳益气、化湿通络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45例,取得较好疗效,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诊断参照《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1]。
90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
其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60~86岁,平均70岁;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24例,心功能ⅱ~ⅳ级(nyha)。
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
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强心等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中医治疗,采用温阳益气、化湿通络法,自拟方:生黄芪25g、瓜蒌皮10g、薤白15g、桑白皮10g、法半夏9g、桂枝10g、苏子10g、益母草10g、汉防己10g、丹参10g、郁金10g、云木香10g、炙甘草7g。
兼阳虚寒凝加制附子10g;兼阴虚加麦冬15g;兼气滞加檀香10g;水肿甚加泽泻15g。
由本院煎药室煎煮取汁,早晚2次分服,每次100~250ml。
2组均治疗28天。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变化。
②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观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其6min步行距离,利用hotler记录24h内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以st段压低≥1mm,持续≥1min作为1次发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论文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在住院时心脏超声所示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室性心律失常类型以及住院时的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恶化,并且伴随心脏增大,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于未发生的比较,bnp的浓度显著上升,使用胺碘酮者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
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治疗心衰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间存在相互影响。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一种疾病[1]。
因而在临床中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因此研究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区别相似病种的诊断以及针对这种容易出现误诊的疾病提出有效的干预性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舒张功能不全以及左心室收缩等症状,该病的引发病因较为多样,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由于近年来对冠心病治疗方式的发展,由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文主要对冠心病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及疗效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09年 1月至 2012年 1月来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8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在2012年所制定的关于急慢性心衰治疗指南。
所有患者均因心力衰竭住院,住院时都有明确的冠心病史,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过冠状造影。
需要排除的患者类型有:在最近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严重肺部疾病,严重肝脏疾病,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长期贫血、甲亢等,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等。
冠心病心衰病危讨论范文

冠心病心衰病危讨论范文冠心病患者最怕发生的就是心衰,然而,从冠心病发展到心力衰竭仅五步: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甚至心衰。
因此,把握好中间的四大关至关重要。
第一关:心绞痛发作心绞痛发作时,稍有经验的患者立即含服一片或吃几粒“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效果立竿见影,但这“治标不治本”。
心绞痛发作是心肌缺血的警报,临时口服这些扩张冠脉的药,仅能解决缺血心肌的一时之需,而冠脉的狭窄程度却越来越重,所以一定要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
第二关:急性心梗一些冠心病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后,心绞痛仍每天发作,且发作时间越来越长。
胸痛加重是冠脉严重狭窄的表现。
一般来说,胸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仍不能缓解,发展为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而冠脉闭塞30分钟,心肌细胞便会发生死亡。
发生心肌梗死,胸痛后12小时内通过冠脉介入手术开通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冠脉是最佳抢救时机。
第三关:缺血性心肌病如果冠心病患者没有进行规范治疗,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导致心肌营养障碍、萎缩或大面积心梗后心肌瘢痕形成,最终心肌发生纤维化,称为缺血性心肌病。
除改善心肌缺血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延缓心室重构的药物,同时每年复查心脏彩超,监测心脏增大的情况。
第四关:心脏收缩功能减退由冠心病导致的心衰,治疗缺血是关键,手术尽早开通相关冠脉,药物延缓冠脉狭窄进展。
治疗缺血的同时也要控制心衰,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心脏的泵功能,充分药物治疗后心衰仍不见好,可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提高心脏泵血功能。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孙雪荣)冠心病和心衰是可以治好的,但并不是吃药,吃药只是一种维持病情发展的手段!你的问题非常典型,传统心内科医生根本无法解答,因为你的情况与他们的所学,所能做出的解释完全冲突!你问别的医生得到的答案绝对是:“无法治疗,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
这也就是你,如果其他患者问,可能还会加上规范饮食,保持好心态。
我们都知道不管何种疾病,想要对其进行治疗,首先需要准确的诊断,然后需要明确诊断后,针对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某个靶点,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近况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近况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各种类型发展的终末期表现,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冠心病心理衰竭患者人数日益增加,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其临床治疗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则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近况进行综述。
标签: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现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心室充盈或者射血功能不足所引起的综合征。
冠心病心力衰竭时可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而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又可促进心力衰竭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而且还给我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通过近年来不断研究,学者纷纷提出了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不同药物治疗,特做以下综述。
1、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冠心病可导致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但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较少见,其临床治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缓解肺淤血:通过采用扩血管剂、利尿剂,从小剂量开始,不适宜较大剂量,以免减少心排出量,进而发生低血压症状。
若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时应选用静脉血管扩张剂治疗,使用硝酸醋类药物,开始每分钟10μg,每10分钟调整1次,每次增加5μg,最大剂量为每分钟200μg,可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同时可扩张冠状动脉,心肌缺血并心衰时应用效果较好。
硝普钠每分钟0.5μg/kg,每分钟增加0.5μg/kg[1],常用剂量为每分钟3μg/kg,可扩张动、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明显改善心衰症状。
采用利尿剂治疗时,适宜选用拌利尿剂静脉应用,吠塞米每次20-60mg,布美他尼每次1-4mg,托拉塞米每次20-60mg[2]。
而临床应慎用洋地黄,若无急性心肌梗死,则可采用快速洋地黄制剂;若患者为急性心梗,则24小时内禁止应用洋地黄。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是一类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扩张血管的作用,可用于各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尤其是胸膜腔积液、心率超过120次/min的心动过速患者[3]。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分析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失常的临床诊治效果。
方法124例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
对照组按照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式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用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随访半年调查其服药情况。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盐酸胺碘酮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不仅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可减少单独用药的使用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北镇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确诊的冠心病病史且住院原因为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且心律不齐,以及无发病病史但此次住院通过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且除去其他诱因而引发心力衰竭的病患[2]。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
对照组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2.7±4.2)岁,病程7个月~20年,平均病程(6.7±3.5)年;观察组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1.0±5.1)岁,病程8个月~19年,平均病程(6.3±2.9)年。
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度以及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护理及对症治疗,控制原发病等,按需给予强心剂及利尿剂。
停用本研究以外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d。
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论文

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冠心病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的观察组和地高辛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应激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e 峰、e/a值、lvef、lvedd以及血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 峰值以及血糖水平、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缓解应激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应激心力衰竭是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发生而来的,是冠心病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中探寻冠心病引起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结论,其中男性病人78名、女性病人42名,年龄分布在32-61岁、年龄平均43.29±7.56岁。
入选标准:①明确的冠心病诊断,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②收住院后性心脏彩超、胸部x线检查提示左心衰;③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名患者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对照组60名患者给予单独地高辛治疗。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 治疗方式1.2.1 曲美他嗪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片(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69)20mg、口服、1/日。
1.2.2 地高辛给予地高辛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38)0.25mg、口服、每6-8h一次。
1.2.3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治疗后4周时,检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e/a比值、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论文心力衰竭论文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探究
[摘要]目的探究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患有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0例。
治疗组患者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联合常规西药。
对照组则以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临床疗效采用组间对比的方法。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可改善舒张功能指标、心率,但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优(P<0.05)。
结论对于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而言,通心络胶囊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左心舒张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更加突出,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的情况下, 心室肌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减少和充盈压升高,从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目前,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以西药为主,但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
我院针对此种情况,探索并初步实践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即以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与西药相结合来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先报告
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
收集我院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被临床确诊为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共100例。
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58.37±5.21)岁;为病程(6.79±4.03)年,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照组共50例,对照组3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8.39±6.8)岁;病程为(5.95±4.32)年,对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
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结合中国心力衰竭协会最新修订的舒张性心衰诊断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拟定。
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临床上存在可导致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心血管疾病;(2)出现有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症状; (3)左室不大或稍大,左室射血分数>50%;(4)体检和X线检,显示肺淤血。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与《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表现症候有以下几点(凡具备主证中任意四条和次证中任意两条者可诊断为气虚血瘀证):主证(1)气短、喘息、心悸,遇劳则甚;(2)舌质紫暗或有瘀斑;(3)胸胁作痛,时作时止;(4)颈部青筋暴露;(5)下肢浮肿;
(6)脉细涩,或结代。
次证: (1)面色晦暗;(2)唇甲青紫;(3)胁下痞块。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加用通心络胶囊,一日3次,一次4粒,一个疗程为4周。
对照组:单纯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情况予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或调整药物及剂量。
2.2 观察指标
(1)有效:治疗后主症减少31一70%,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减轻。
显效:治疗后主症减少71%以上,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无效:主症减少小于30%,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无改善。
(2)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的变化。
(3)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有无差异。
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计数资料之间采用X 检验。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的比较
经过一个疗程(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对比可见治疗组更能有效控制心率,减少心肌耗氧。
3.3两组用药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比较:见表3
4 讨论
心室肌于舒张期出现机械性能异常,可表现为等容舒张期、心室快速充盈期、心室缓慢充盈期以及心房收缩期的时限延长且不完全而损害心室接纳血液的能力时,称为舒张性功能不全。
随病情进展,临床检获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而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临床综合征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
目前对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但疗效仍不够满意。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沈智策结合祖国医学理论和多年临床经验研究得出: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关键就是气虚血瘀,联合益气活血的通心络胶囊与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只能解决络脉瘀阻问题,通心络胶囊五虫并用,具有强大的通络作用,不仅能解决络脉瘀阻引起的动脉
硬化阻塞与血液黏稠凝聚,其独特性在于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血管痉挛,抑制动脉硬化,稳定和消退动脉硬化斑块;又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理特性,能有效缓解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整个疗程中只有3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常规。
说明在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并用通心络胶囊,能够患者冠状动脉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也使心绞痛的发作得到缓解,预防和减少发生心肌梗死,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本研究临床对比以及现代药理研究均可证明对于舒张性心衰方面通心络胶囊所具有的较好疗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更加突出,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本临床观察例数有限,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地进行观察与深入研究,并有待于运用科学方法使研究更具规范性与客观性,从而不断获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化方案,使中医药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1] 周裔忠,等.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5).
[2]刘建勋,等.通心络药效学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8).
[3]赵明中,等.通心络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