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商业博弈论

合集下载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博弈论是研究冲突和合作情况下的决策科学,它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

在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策略和结果,下面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博弈案例。

1.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假设有两个囚犯被逮捕,但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定罪。

如果两人都坦白认罪,他们将每人被判6个月的徒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将只被判2个月的徒刑;如果一个人坦白认罪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坦白的人将被判1年刑,沉默的人将被无罪释放。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囚犯都面临着合作(保持沉默)和背叛(坦白认罪)的选择,他们必须考虑对方的动作来做出最佳的选择。

尽管每个囚犯都会选择坦白认罪,这样他们能够获得较短的刑期,但合作(保持沉默)是最好的策略,因为这样两人都只会被判2个月的徒刑。

2. 非零和博弈(Non-zero Sum Game):非零和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各方的利益不是完全相反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坐在两个对面的人之间有一块饼的案例。

这两个人都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如果两人都合作,他们将平分饼的一半;如果一个人背叛而另一个人合作,背叛的人将获得全部饼;如果两人都背叛,他们将不会有任何饼。

在这个案例中,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会选择背叛,因为这样他们有机会获得全部饼。

然而,如果他们能够建立信任和合作,他们可以共同获得更多的饼。

3. 报复博弈(Tit for Tat Game):报复博弈是另一个经典的案例,它出现在许多情况下,比如政治、商业等。

这个案例可以被描述为一种策略,其中一个团队以对抗和报复的方式回应对手的行动。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在政治竞选中,如果一个候选人发起攻击广告,另一个候选人就会以类似的攻击广告回应。

这种博弈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双方都会不断升级攻击,最终导致双方的声誉受损。

然而,一个更好的策略是采取合作和积极的行动来推动利益最大化。

博弈论66个经典例子

博弈论66个经典例子

博弈论66个经典例子博弈论66个经典例子XXX:《博弈论三大经典案例》经典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为著名的例子之一。

它由XXX和XXX在1950年提出,后来由顾问XXX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在这个困境中,警方逮捕了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指控他们。

警方将他们分开囚禁,并向他们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如果一个人认罪并检举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那么这个人将被立即释放,而对方将被判监10年。

如果两个人都保持沉默,那么他们都将被判监半年。

如果两个人都检举对方,那么他们都将被判监2年。

在这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

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

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那么,囚徒应该选择哪种策略才能将自己的刑期缩短到最短呢?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

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

因此,两个理性的囚徒都会选择背叛,这是两种策略中的支配性策略。

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

在博弈论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

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商务谈判中的博弈论原理及其应用实践

商务谈判中的博弈论原理及其应用实践

混合策略
定义:在商务谈判 中,混合策略是指 谈判者根据不同的 谈判情境和对手情 况,灵活运用多种 谈判策略和技巧, 以达到最佳的谈判
效果。
优势:混合策略 能够使谈判者在 不同情境下Βιβλιοθήκη 取 最优策略,提高 谈判的灵活性和
成功率。
应用实践:在商 务谈判中,混合 策略可以通过多 种方式实现,如 结合威胁与承诺、 使用模糊语言、 灵活调整报价等。
法律规范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保障谈判双方的权益 规范谈判行为,避免违法行为 促进谈判的公平公正 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商业合作
避免不正当竞争与违法行为
遵守法律法规:在商务谈判中,必 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采 取任何违法手段获取利益。
保密义务: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应 对涉及的商业机密、保密信息等履 行保密义务,防止泄露。
注意事项:混合策 略需要谈判者具备 较高的谈判技巧和 经验,同时要避免 过度使用或滥用, 以免影响谈判的公
平性和信誉。
博弈策略的调整与优化
根据谈判对手的情况,灵活调整博弈策略 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博弈方案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博弈策略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博弈策略
价格谈判案例
案例背景:某公司与供应商就采购价格进行谈判 博弈过程:双方就价格进行多次交锋,运用博弈论原理制定策略 实战结果:最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实现共赢 案例分析:通过博弈论原理分析双方策略,总结经验教训
人工智能可以 通过大数据分 析,预测对手 的意图和策略
人工智能可以 协助制定谈判 策略,提供决
策支持
人工智能在商务 谈判中的应用前 景广阔,但仍需 克服技术、法律 和伦理等方面的
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谈判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差异和语言沟通问题 跨国合作中的法律法规和商业惯例差异 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策略调整 利用全球化机遇拓展谈判资源和空间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商业诚信:博弈商场的商德之魂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商业诚信:博弈商场的商德之魂

《现代汉语词典》对诚信的解释为:“诚:诚心诚笃、诚实、诚恳、诚朴、至诚、真诚、为人诚实;说诚实话,做诚实事,当诚实人。

信:信任、信守、信实、信服、相信;言必信行必果、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信誉、名誉、信得过、可信度、可依赖。

”商场博弈,诚信为先,谁有诚信谁就有市场。

从伦理学角度讲,诚信是一种道德资源,它可以引发商家对诚信的竞争;从经济学角度讲,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资本价值中的核心成本”。

成熟的市场经济,企业之间主要是品牌及服务的竞争。

因此,诚信就成了资本价值中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则决定资本价值的增值能力和获取利润的能力。

诚信的博弈性是什么?从经济学角度讲,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诚信也是一样,它是人们在重复博弈、反复切磋中谋求长期的、稳定的物质利益的一种手段;诚信首先是基于利益需要而做出的一种策略选择,而不是基于心理需要而做出的道德选择。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人们遵守的基本道德。

很多事实说明,讲诚信则国强、民富、企业兴,信用缺失则自取灭亡。

就博弈商场的人士而言,当前有一部分人的经营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有的甚至被淘汰出局,除经营方式定位不准,方法不科学不严密等因素外,信用缺失是其主要原因。

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坚决杜绝失信行为,以提高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间的信用程度。

美国历史上被评为“腌菜之王”的海因茨,100多年来独步全球,并带动了汉堡包与薯条业的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的创始人。

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

平时人们对他有极好的信誉,即使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为了守信,他赔本收购,最后,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他坚持自己的信仰“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

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他的腌黄瓜、番茄酱全球有名。

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质的成功。

海尔集团提出的“真诚到永远”经营理念,为大众耳熟能详,正是这一诚信理念加之科学的管理,才使企业在短期内迅速壮大,他们平时极力营造的和谐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售后服务方面,更是别具特色。

博弈论最经典十句话

博弈论最经典十句话

博弈论最经典十句话
1. “在博弈中,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前进两步呢!”就像下象棋,你看似放弃了一个小兵,却可能因此打开局面,赢得最终的胜利。

2. “别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要想想后面的路啊!”好比玩扑克牌,你不能光想着这一把怎么赢,得为后面的牌局做打算呀。

3. “知道对手的想法,那可太重要啦!”就如同拳击比赛,了解对方的出拳套路,你才能更好地防守和反击呀。

4. “合作有时候比竞争更能带来好处呢,想不到吧!”想想那些商业伙伴,携手合作才能创造更大的财富呀。

5. “在博弈里,每一步都可能改变整个局势哟!”就像下棋,一步错可能满盘皆输,可不能马虎呀。

6. “别小瞧了小细节,那可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呢!”好比打篮球,一个小小的传球失误都可能导致比赛失败呀。

7. “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策略,懂不懂呀!”就像狩猎,耐心等待最佳时机,才能一举成功呀。

8. “不要总是一成不变,要灵活应变才行啊!”如同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不灵活怎么能行呢。

9. “博弈可不只是看实力,运气也很重要呢!”就像抽奖,实力强不一定就能中,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呀。

10. “懂得取舍,才能在博弈中走得更远呀!”好比旅行中带行李,太多了走不动,该舍弃的就得舍弃呀。

博弈论商业案例

博弈论商业案例

一个经典的博弈论商业案例是零和游戏(Zero-sum game)。

假设有两家竞争对手A公司和B公司,它们在同一个市场上销售相似的产品。

市场份额的总和是固定的,一家公司的获得的市场份额增加意味着另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减少。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建模为一个零和博弈。

在这个博弈中,A公司和B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

每一家公司都追求最大化自己的利润,并且假设它们都是理性的决策者。

这里列举一些可能的策略选择:
1. 定价策略:A公司和B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定价策略,例如高价策略、低价策略或者与竞争对手保持相同的价格。

2. 市场推广策略: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市场推广活动,如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提升品牌知名度。

3. 产品创新策略:公司可以投资于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个零和博弈中,当一家公司采取某种策略时,另一家公司可以选择采取相应的反应策略。

双方可以通过分析对手的策略和预测市场变化来做出决策。

这个案例中,博弈论可以帮助公司分析竞争对手的行为模式,制定最优的策略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同时,博弈论也强调了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平衡,并提供了一种思考竞争策略的框架。

博弈论在商业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商业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商业中的应用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的数学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决策等领域。

商业是博弈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博弈论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商业策略的优劣,并为商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 价格博弈在市场上,价格是商家进行博弈的重要策略之一。

博弈论可以帮助商家分析竞争对手的反应,制定出最优的价格策略。

例如,在某项产品市场中,两个生产商分别定价为100元和120元,如果两个生产商都坚持自己的价格,那么市场份额将会按照价格比例分配,其中一个生产商将很难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

但是,如果其中一个生产商选择降价,那么他的市场份额将会上升。

如果其中一个生产商选择降价到90元,另一个生产商还可以选择降价到80元,那么两个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将会平分。

这里的情形就很适合用博弈论的纳什均衡来分析:在这个市场中,如果两个生产商都选择在100-120元之间的价格,他们的市场份额将各自相应,如果其中一个选择降价,另一个也会选择降价,直到价格下降到90元左右,两个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平分。

2. 广告博弈广告是商业营销中极为重要的影响力之一,博弈论通过分析各种广告策略的结果,为商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商家可以利用促销活动打破市场定位,吸引顾客的关注,从而占据市场份额。

在广告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商家需要分析自己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从中选出最优的策略。

例如,某家电商网站在黑色星期五的促销中,发送电子邮件邀请广大客户参与,如果客户在看到无数其他网站的优惠后,还是决定购买该家电商的产品,那么这个促销对该家电商的影响就十分大。

这个例子中,商家需要分析自己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市场的反应,从而制定出最优策略。

3. 大的残局商如江湖,竞争环境远比友好要多,商家必须具备分析市场动态,预测市场趋势的能力。

从小承受和回避风险,到大带领公司经受市场波动和政策变革,这些都需要商家具有博弈论的思维。

在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博弈论可以帮助公司决策者分析各种对策的优劣,并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可靠的指导。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博弈论的身影无处不在。

从商业竞争到日常决策,从国际关系到体育赛事,博弈论为我们理解和预测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为著名的案例之一。

假设有两个嫌疑犯被警察抓住,但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他们。

于是,警察将两人分别审讯,并给出了以下的条件: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不坦白),那么他们都会被判刑 1 年;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坦白的人将被释放,沉默的人将被判刑 10 年;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他们都会被判刑8 年。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每个嫌疑犯都有两个选择:坦白或沉默。

对于嫌疑犯 A 来说,如果嫌疑犯 B 选择沉默,那么 A 坦白会被释放,沉默则判刑 1 年,所以 A 会选择坦白;如果 B 选择坦白,那么 A 坦白判刑8 年,沉默判刑 10 年,A 还是会选择坦白。

同理,对于嫌疑犯 B 也是如此。

因此,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人都选择坦白,分别被判刑 8 年。

这个案例反映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选择坦白似乎是最优的,但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两人都沉默才是最优的结果。

另一个经典案例是“智猪博弈”。

在一个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端有一个食槽,另一端有一个控制食物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份食物进入食槽,但按按钮需要付出 2 份食物的体力成本。

如果大猪先去按按钮,小猪在食槽边等待,大猪回来时只能吃到 6 份食物,小猪能吃到 4 份;如果小猪先去按按钮,大猪在食槽边等待,小猪回来时只能吃到 1 份食物,大猪能吃到 9 份;如果两者同时去按按钮,回来后大猪能吃到 7 份食物,小猪能吃到 3 份。

对于小猪来说,无论大猪是否去按按钮,等待总是比去按按钮更有利。

而大猪知道小猪会选择等待,所以大猪只能去按按钮。

这个案例在商业中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在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往往会选择等待大企业开拓市场、承担风险,然后再跟进模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博弈论----教你如何战胜对手人生如戏,商业如棋。

商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同行对弈。

博弈论,正是这样一门艺术,教你看清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战而胜之。

懂得商业博弈论,能让你在迷雾中看清方向,在乱麻中理出头绪,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哪些计划是臆想,哪些行动是智举。

博弈论这种“仙人指路”的神奇力量,缘何而来?因为,它总是以迥异的角度,“向前展望,倒后推理”,让我们不仅能用自己的眼睛,同时还能用对手的眼睛看世界;不仅能用自己的脑袋,还能用对手的脑袋想问题。

向前展望,倒后推理。

博弈论的核心法则就是这么简单。

但最简单的东西,往往便意味着最不简单。

第一章引经据典之一:囚徒困境谁放弃,就会让对手捡个大便宜!商业中,不论对手如何行动,你经常有自己的最优策略,比如降价、做广告。

此时,你无法与对手双赢,只有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而且,主动行动比被动反击更好。

这就是我们在商业中经常遭遇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说的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一次盗窃案后,警察抓获了两个嫌疑人,一胖一瘦。

警察不是吃白饭的,这两个人事实上就是这次盗窃案的“梁上君子”,可这两人也是“江湖老手”,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于是,警察分别关押并提审他们,并交待了坦白从宽的政策:如果两人同时坦白,每人将入狱3年;如果都不坦白,每人入狱1年;如果一个抵赖,一个坦白,那么抵赖者将入狱5年,而坦白者将可以直接回家,免受牢狱之苦。

结果如何呢?这两人在10分钟之内便会分别竹筒倒豆子,老实交待。

原因很简单,对胖子来说,他会发现,如果瘦子坦白,自己也坦白,那么自己将入狱3年,自己不坦白,将入狱5年——不坦白不合算;如果瘦子不坦白,自己坦白,自己将被释放,自己不坦白,将入狱1年——不坦白还是不合算,看来还是乖乖坦白才是聪明的选择。

对于瘦子而言,情况同样如此。

而且,无论这两人在平时如何称兄道弟,如何订立攻守同盟,到了警察面前,只要精神没毛病,都会乖乖交待,最终每人入狱3年。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揭示了商业博弈和一切博弈的根本法则,那就是:向前展望,倒后推理,即想清楚博弈各方可能的结果,然后倒着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胖贼和瘦贼各自坦白之后,开始服刑。

铁窗内没有“生意”可做,无聊的他们仔细一琢磨,发现不对:两人都从自己立场出发做出了聪明的决定,结果都被判了3年;如果两人均抵赖,每人只会被判1年,岂不是更好?两个聪明的贼,为何最后共同走向了一个最愚蠢的结局?事实上,这就是“囚徒”之所以"困境"的原因。

不信,先让这两个贼达成一致抵赖的协议,然后重新审判他们,两个贼还会同时坦白。

因为这时他们肯定都在琢磨:“对方要抵赖,我只要坦白,便可以马上没事了。

不好意思哈,哥们,我先走了。

”结果,两个狡猾的贼,还是一起做了“蠢事”。

此时,我们又遇到了博弈论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占优策略——即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无论对方如何选择,都能让自己得到最好的结果。

因而,坦白是胖贼的占优策略;同样,瘦贼的占优策略也是坦白。

囚徒困境在商业上无处不在,两家聪明的企业,在竞争中经常难免上演两败俱伤的“蠢事”。

价格战和广告战是典型的例子。

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许多企业和对手争先恐后降价,并抱着钱往电视台、报社跑,广告“轰炸”得消费者找不着北,结果往往是双方打个平手,市场占有率毫无变化。

两家企业双输,真正的赢家是消费者和各个媒体。

但对手降价、投广告了,你便不能不投,否则,便是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对手。

这就像女人化妆,如果只有很少的女人化妆,肯定能吸引更多男同胞的眼球,于是,每个女人都跟着化妆,可男同胞的眼球还是那么多;接着,又有人开始烫发、隆胸、减肥、健美……“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你看谁甘心落在人后?广告费花出去了,遗憾的是销售收入不见涨,于是大家便从阿Q那里学了一手,称公司品牌价值增加了多少亿元。

难怪,这种事情,多半是各个公司广告部的哥们干出来的。

别怪他们,这些“蠢事”,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因为,降价、做广告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占优策略,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案例:商业不相信誓言--蒙牛输在哪里?2006年6月29日 8:38 来源:《商界》杂志作者:屈腾龙这个瞬间,值得玩味。

2005年12月28日晚7点,北京饭店,“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直播现场。

很快,2005年第一位年度经济人物揭晓了。

伊利集团的新帅潘刚戴着眼镜,迈着儒雅的步子向领奖台走来。

此时,主持人介绍,“伊利把很多精彩留在了2005年,这一年,伊利的销售突破了100亿元,而且伊利成为了2008年奥运会乳制品业的惟一赞助商。

”这显然是个让潘刚很感兴趣的话题,潘刚满怀激情接着讲:“从现在开始,所有的运动员都要喝伊利牛奶。

牵手奥运是伊利一小步,但它是中国奶制品企业的一大步!”刹那间,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了伊利的“冤家”——此时正作为嘉宾而坐在台下的蒙牛总裁牛根生,给了牛根生一个大大的面部特写,纤毫毕现。

于是,全国的观众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牛根生黝黑、粗犷的脸上,足足10多秒内毫无表情。

没有人知道,这位竞标北京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的失意者,面对在台上慷慨陈词的对手,如何任凭内心江河倒灌,五味杂陈,脸上却波澜不兴,不露声色。

这背后,还有段刚发生的故事。

同在呼和浩特,伊利和蒙牛,历来都是冤家。

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次,他们又相遇了——他们都想借赞助奥运,提升品牌,打压对手。

其实,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伊利雪糕就作为奥运特许产品,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体育营销。

但更富有戏剧性的是,那次伊利的功臣,如今都在蒙牛,一个是牛根生,另一个是蒙牛副总裁孙先红,孙在2005年借赞助“超级女声”,又为蒙牛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奥运会来到了北京,对两家来说,自然都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2004年,蒙牛为每一位国家队运动员都配置了“牛奶套餐”,开始为竞标做热身运动。

2005年9月1日,蒙牛宣布,从当天起,北京市民每购买一袋蒙牛牛奶,蒙牛就捐赠一分钱,用于北京奥运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

而之前,蒙牛就曾给北京申奥捐款1000万元。

蒙牛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伊利也没有闲着。

2005年11月初,伊利出资3000万元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其中,500万元用于为参加北京奥运会和下届全运会的内蒙古籍运动员提供补贴、奖励。

伊利和蒙牛比着花钱,二者均欲罢不能,显然,他们正一步步陷入囚徒困境。

此时,无疑是蒙牛在声势上占据着上风。

2005年10月9日,对蒙牛和伊利来说,是个分水岭。

这天上午,呼和浩特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

“鉴于呼和浩特市几十万奶农通过奶协向政府反映,蒙牛与伊利在竞争成为奥运赞助商过程中,花钱太多,代价太大,将来不是变相增加农民负担,便是间接波及奶农生计;又鉴于乳品行业原料涨价、产品降价,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为此,市委市政府认为同城伙伴,不宜过分相争,建议两家一起退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申请活动。

”孙先红事后这样向外界介绍。

在市政府的斡旋下,当天,牛根生与潘刚共同在《关于退出北京奥运合作伙伴申请活动的函》上签上了大名。

此函是写给北京奥组委的,核心内容为:根据呼和浩特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精神,蒙牛与伊利“思之再三,决定共同退出此次奥运合作伙伴申请活动”。

双方当面将此退出申请函发送给了奥组委,而且还发了两遍。

然而,蒙牛没想到,事情还是节外生枝了。

奥组委在收到两家的退出申请函之后,又收到了伊利再次申请成为赞助商的函件。

没有了竞争对手,伊利没有不赢的道理。

此时,我们终于可以多少揣摩出,电视上牛根生看着潘刚慷慨陈词时的万般感受。

蒙牛输在哪儿?就输在它违背了囚徒困境。

在竞标中,坚持下去,无论对伊利还是蒙牛,都是占优策略。

谁放弃,便会让对手捡大便宜,就像瘦贼拒绝向警局坦白,结果自己获罪5年,眼睁睁看着坦白的胖贼卸掉镣铐,扬长而去。

商业不相信誓言。

回头看看,1999年中国彩电企业峰会、2000年汽车价格同盟,2003年空调价格同盟……企业无数次信誓旦旦结盟。

但哪次不是结盟时大家把胸口拍得乱响,转过头就惟恐降价比对手慢呢?商业如戏,但假戏永远成不了真。

因为,利益从不撒谎。

第二章引经据典之二:智猪博弈沉不住气,就往往自掘坟墓!所有通往地狱的路,原先都是准备到天堂去的。

沉不住气,便输了一半。

创新是创新者的墓志铭,跟随是跟随者的通行证。

智猪博弈说的是:猪圈里有两只猪,一只比较大,一只比较小。

猪圈狭长,猪食槽在一头,猪食按钮在另一头,按一下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落进槽里。

由于按钮和食槽距离较远,按按钮的体力耗费相当于2个单位的食物。

如果两只猪一起去按按钮,再回来一起吃,则大猪可以吃到7个单位,小猪可以吃到3个单位,减去各自2个单位的体力耗费,大猪净收益是5个单位,小猪净收益为1个单位;如小猪去按,大猪就能呼啦呼啦先吃,可吃到9个单位,净收益也是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再减去劳动耗费,净亏损1个单位;若大猪去按,小猪等着先吃,大猪吃到7个单位,去掉劳动耗费净得5个单位,小猪净得3个单位;当然,如果两只猪都不去按,天上就不会掉馅饼,大猪和小猪的收益就都是0。

两只猪都想吃到食物,现在的问题是:大猪和小猪分别该如何选择?要找到答案,大猪和小猪同样需要拿起商业博弈的根本法则:向前展望,倒后推理。

先看小猪。

如果大猪去按,自己也去按,自己的净收益是1,如果自己在猪食槽边等着先吃,净收益是3——等待合算;如果大猪不按,自己去按,自己净亏损1,自己也不按,净收益是0——还是等待合算。

因而,选择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再看大猪。

如果小猪去按,自己也去按,自己的净收益是5,自己等待,则净收益是9——等待合算;如果小猪不按,自己去按,则自己的净收益是5,自己等待,则净收益是0——按按钮合算。

咦!大猪到底怎样才合算?答案是,大猪的最佳选择取决于小猪的行动,如果小猪去按,大猪最好选择等待;如果小猪不去按,则最佳选择是大猪亲自去按。

也就是说,在智猪博弈中,大猪没有占优策略,而小猪有占优策略,它的最佳选择就是耐心等待大猪去按钮,才能获得最佳结果。

比如在一个行业中,大企业相当于大猪,小企业相当于小猪。

按按钮相当于研发新产品,或者开发新市场,需要不菲的投入,所得到的好处就是能带来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大企业生产和营销能力强,资金雄厚,推出一种新产品以后可以大量生产,进行广告宣传,迅速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相当于大猪的吃食能力强。

在企业准备研发新产品,或者开发新市场时,懂得智猪博弈非常重要。

它告诉我们,在博弈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力量强的一方的正确策略是根据对手情况做出选择,而力量弱的一方的正确策略是等待,跟在大企业之后,或抢份,或为之服务,从新产品和新市场中获得一点利益。

案例:反用智猪搏弈:TCL让对手自掘坟墓2006年6月29日 8:38 来源:《商界》杂志作者:屈腾龙“所有通往地狱的路,原先都是准备到天堂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