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生态学考博试题

合集下载

海大生物笔试题及答案

海大生物笔试题及答案

海大生物笔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依赖于以下哪项措施?A. 过度捕捞B. 污染控制C. 物种灭绝D. 生态系统管理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A. 浮游植物B. 海藻C. 珊瑚D. 浮游动物答案:D3. 海洋中的“死亡区域”通常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A. 缺氧B. 过热C. 酸化D. 盐度变化答案:A4. 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海水温度升高B. 海水盐度增加C.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D. 海洋污染答案:C5. 下列哪种海洋生物不属于濒危物种?A. 蓝鲸B. 绿海龟C. 玳瑁D. 红树林答案:D6. 海洋中的“珊瑚白化”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A. 珊瑚虫死亡B. 珊瑚虫与藻类的共生关系破裂C. 海水温度升高D. 海洋污染答案:B7.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以下哪项产生影响?A. 渔业资源B. 旅游业C. 气候变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海洋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旅游业发展B.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C. 提高渔业产量D. 增加海洋污染答案:B9. 下列哪种海洋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重要作用?A. 海洋哺乳动物B. 海洋植物C. 海洋微生物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海洋中的“幽灵渔具”指的是什么?A. 用于捕捉幽灵的渔具B. 被遗弃或丢失的渔网C. 用于捕捉鬼魂的渔具D. 用于捕捉海怪的渔具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包括哪些?A. 过度捕捞B. 气候变化C. 海洋污染D. 生物入侵答案:ABCD12. 海洋保护区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保护濒危物种B. 维持生态平衡C. 提供科研基地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BCD13.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包括哪些?A. 珊瑚白化B. 贝类壳变薄C. 海洋生物行为改变D. 海洋生物死亡答案:ABCD14. 海洋中的哪些因素可以导致缺氧现象?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径流C. 过度捕捞D. 气候变化答案:ABD15.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包括哪些?A. 《生物多样性公约》B.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D. 《京都议定书》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只与海洋科学家有关。

生态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A. 个体生物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物成分B. 非生物成分C. 人类活动D. 经济系统答案:D3.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由于()A. 食物资源有限B. 栖息地空间有限C. 环境容纳量有限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A.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 初生演替和原生演替C. 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D.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答案:A5.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碳固定B. 氧气生成C. 气候调节D. 货币流通答案:D7.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A. 环境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 种群数量的最小值C. 种群数量的稳定值D. 种群数量的最大增长率答案:A8. 种群的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增长有何影响?()A. 没有影响B. 影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C. 影响种群的出生率D. 影响种群的死亡率答案:C9. 群落水平上的能量流动遵循()A. 能量守恒定律B. 质量守恒定律C. 能量递减定律D. 质量递增定律答案:C10.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A. 单向流动B. 循环流动C. 线性流动D. 双向流动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群落的结构?()A. 气候B. 土壤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草食性动物B. 肉食性动物C. 腐生菌D. 植物答案:ABC3.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物种多样性维持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A. 栖息地破坏B. 外来物种入侵C. 气候变化D. 过度捕捞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食物供给B. 空气净化C. 休闲旅游D. 药用植物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海南大学博士生态学历年博士真题08-20年

海南大学博士生态学历年博士真题08-20年

海南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生态学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一、名词解释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简述题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三向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

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呈带状分布。

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在经向上不同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

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一定的规律的地理性更替,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

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2、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物种的存在单位为种群,在群落中每个物种都利用一定的资源。

物种在环境中都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物种对占有生态位的宽度不同也就决定其在群落中的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也就不同。

生态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个体生物B. 生物群落C. 生态系统D. 环境因素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A. 生物成分B. 非生物成分C. 能量D. 信息答案:D3. 生态位是指()。

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位置D. 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碳固定B. 空气净化C. 土壤侵蚀D. 水源涵养答案:C5.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

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6. 物种丰富度是指()。

A. 物种数量的多少B. 物种个体数量的多少C. 生物量的大小D. 生物个体的大小答案:A7. 物种间相互作用中,竞争关系是指()。

A. 两个物种争夺相同的资源B. 两个物种相互帮助C. 一个物种捕食另一个物种D. 两个物种相互依赖答案:A8.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A. 抵抗力稳定性B. 恢复力稳定性C. 弹性稳定性D. 持久性稳定性答案:D9.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

A. 环境所能支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 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数量C. 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的数量D. 种群数量达到平衡的数量答案:A10.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退化的表现?()A. 生物多样性下降B. 土壤侵蚀加剧C. 水资源减少D. 物种丰富度增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物种进化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物种分布?()。

A. 气候条件B. 土壤类型C. 人类活动D. 物种间相互作用答案:ABCD3.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包括()。

海南大学生态学考研真题和资料

海南大学生态学考研真题和资料

2019级海南大学生态学研究生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他感作用生态位内稳态环境容纳量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顶级群落尺度效应生物多样性二、简答题1、种内群聚的生态学意义?2、生态金字塔如何形成,研究生态金字塔有什么指导意义?3、简述水环境的特点及植物对水环境适应形态和结构特征?4、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5、什么叫生态平衡,你认为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有哪些?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全球变化的驱动力是什么?7、与一般系统相比,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特征?三、论述题1、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变化趋势,群落演替理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生态学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生态学考博复习题

生态学考博复习题

生态学考博复习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生态学考博复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生态学考博复习题的全部内容。

403 Forbidden
JSP3/2。

0。

14
£l。

海南大学博士讨论生招生入学考试004

海南大学博士讨论生招生入学考试004

海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科目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生态学》是我校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

考虑到考试对象主要为生态环境类的硕士毕业生,所以除了考察生态学基础概念、术语、定律等的掌握情况之外,同时还侧重于测试考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的目的是遴选基础扎实,科研资质突出,研究能力出众,且有志于在生态学上有所作为的研究型人才。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 分钟3)题型:名词术语解释(5 道题,每道3分,共15 分),选择题(5 道题,每道3分,共15 分),简答题(4 道题,每道5分,共20分),应用题(3 道题,分值分别为15分、15 分和20 分)4)试卷满分为100 分三、考试内容1)生态学发展简史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主要流派及其对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启示;了解部分著名生态学家,如、、、、、、等对生态学所作的贡献及其在生态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2)植物生理(个体)生态学常见的生理生态因子(如温度、水分、光、土壤)及其生理生态作用(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如生境、生态幅、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等。

一些基础的定律,如最小因子限制定律、耐性定律等。

3) 种群生态学种的概念及其,种群生长的规律(指数增长、逻辑斯蒂增长),-3/2自疏定律,种群的调节,对策和对策,生态位,他感作用,主要的种间关系及其进化成因。

4)群落生态学群落的定义及其数量分析(含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排序等),植被的含义及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类系统概况,群落演替及其对植被区划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理论(如中性理论与生态位理论),代谢生态学().5)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水分循环的基本过程(如蒸散、径流等),氮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化学计量学,生态系统稳定性( )。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空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2、种群:在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并且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

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侵入,使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

7、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种群,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8、生物量:在某一特定的的调查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dB/dt=NP-H-D 9、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1、温室效应: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1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3、生物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后,便立即参与物质循环,那些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有毒物质在沿着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14、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反映了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生物种群的扩繁能力。

15、生态危机: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

18、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

19、趋异适应:一群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而形成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

20、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21、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条件或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了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22、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23、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建群种:群落中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24、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在通过营养级时逐级递减,所以如果沿着食物链,营养级由低到高,把每一营养级上的有机体的生物量或个体数量或所含能量按顺序排列起来,绘制成图,就会形成一个底部宽、顶部窄的金字塔形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生态金字塔。

25、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高度的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和稳定状态。

它是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

26、生产量:指在一定时间或在生物的某个阶段里,生态系统或某个种群所生产的有机体的总量。

2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地球表层生物圈中,生物有机体经由生命活动,从其生存环境的介质中吸取元素及其化合物(常称矿物质),通过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命物质,同时排泄部分物质返回环境,并在其死亡之后又被分解成为元素或化合物(亦称矿物质)返回环境介质中。

28、反馈:系统输出的成分或信息成为同一系统的输入成分或控制信息
29、生态对策: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 30、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可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称为边缘效应。

3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2、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3、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三、选择题
3、下列属于生物辅助能的是(D)。

A、化肥 B、农药 C、燃油 D、有机肥
4、下列属于工业辅助能的是(C)。

A、人力 B、畜力 C、农药 D、有机肥
11、稻田养鸭,“鸭”这一新增环节属于(D)。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12、在“牛粪→蚯蚓→鸡”食物链中,“蚯蚓”这一环节属于(B)。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15、下列对竞争排斥原理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具有同一生态位的两个种不能共存 B、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C、占据同一空间的两个种不能共存 D、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不存在两个直接的竞争者
16、农业生产上的“套作”是调节农业生物群落(C)的主要方式。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7、农业生产上的“间作”是调节农业生物群落(A)的主要方式。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8、热带地区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类型是( )。

A、烧垦农业系统 B、多年生作物栽培农业系统 C、半永久栽培农业系统 D、雨养地永久栽培农业系统
19、下列对生态金字塔表述正确的是(A)。

A、生态金字塔的塔基越宽,说明系统越稳定 B、生态金字塔的塔基越宽,能量转化效率越高 C、生态金字塔的层数越多,系统内保留的能量越多 D、生态金字塔始终能保持上窄下宽的下金字塔型
20、下列对生态演替表述不正确的是(B)。

A、随着演替的进行,总生产量逐渐增加 B、随着演替的进行,净生产量逐渐增加 C、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保持养分的能力增强 D、随
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21、下列对生态平衡的标志表述不正确的是(B)。

A、环境系统无大的灾变或潜在灾变因子,各要素处在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中 B、生物群落的类别、种群数量及其结构、种群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 C、系统具有自我维持机制 D、系统生产力朝着逐步提高和增强的方向发展 24、热带地区,农业的主要限制因子是(D)。

A、热量 B、水分 C、温度 D、光照
25、生态金字塔的类型不包括(D)。

A、能量 B、数量 C、生物量 D、物种
28、下列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和空间结构 B、营养结构单纯,食物链短 C、时间结构人为的安排较合理,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种群结构单纯,稳定性差
29、下列对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表述正确的是(B)。

A、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B、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C、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流动 D、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能质保持不变
30、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最终推动力是(C)。

A、人 B、植物 C、太阳辐射能 D、水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