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企改革专题研究报告(pdf版本)
2017年天津国企改革研究报告

2017年天津国企改革研究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紧锣密鼓,天津国改进入深水区 (8)1、政策持续加码国改方向明确 (8)2、天津国改潜力大 (9)二、多点开花,天津国改迎实质进展 (12)1、两大平台助力天津国改 (12)(1)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天津产业发展助推器 (12)(2)津联控股:天津国企混改“操作台” (13)2、天津国改的阶段性成果 (14)(1)职业经理人制度 (14)(2)员工持股 (15)(3)混合所有制改革 (16)三、天津国企改革为各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8)1、房地产行业 (18)(1)天津房地产行业国企改革方向猜想 (23)2、医药行业 (24)(1)中新药业 (27)(2)天药股份 (29)(3)力生制药 (32)3、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 (35)(1)中环股份 (35)(2)百利电气 (37)4、汽车行业 (39)(1)浩物股份 (40)(2)一汽夏利 (43)5、文化传媒行业 (46)6、商贸零售行业 (48)7、食品饮料行业 (51)(1)桂发祥 (51)8、电子信息行业 (53)(1)*ST普林 (53)9、计算机行业 (56)(1)天津磁卡 (57)10、环保行业 (59)(1)创业环保 (60)(2)津膜科技 (62)(3)渤海股份 (65)紧锣密鼓,天津国改步入深水区。
2017年1月发布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简报》第一期明确了天津国改的进程表:拟在5-6家集团开展集团层面混改试点,力争完成两家试点,2018年全面推开。
对二级及以下企业,本着“靓女先嫁”的原则,今年计划安排30%左右混改,2018年重点推进,2019年收尾,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结果。
在项目推进上,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和津联控股两大平台助力国改推进,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将形成约1000亿元规模的母基金群,力争撬动社会投资5000亿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企改革。
津联控股将筹设总规模100亿元的国企改革引导基金,有效融合国有资本运营的功能性要求和市场化运作原则,全力服务国企混改。
2017年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7年国企改革分析报告2016年12月目录一、历程及进展 (3)1、国有企业体量巨大 (3)2、现在处于深化国企改革阶段 (4)二、深化国企改革,已取得的重大进展 (5)1、1+N 体系已初步形成 (5)2、央企试点已明确 (6)3、员工持股试点意见公布 (7)三、国企改革五大方向 (8)1、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本次国企改革的重点 (8)2、分类改革为本轮国企改革的一大创新 (9)3、提高资产证券化是地方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 (10)4、从管资产到管资本,建立国资运营平台 (11)5、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2)四、投资机遇 (13)1、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 (13)2、兼并重组 (14)3、垄断行业放开管制 (15)一、历程及进展1、国有企业体量巨大国有企业规模逐年扩大,但利润不容乐观。
财政部称,截至2016 年9 月30 日,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28.8 万亿,同比增长9.7%;负债总额85.3 万亿,同比增长9.9%;所有者权益合计43.4 万亿,同比增长9.3%;资产负债率66.28%。
然而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增加,其利润却在减少。
2016 年1-9 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72 万亿,同比下降1.6%。
国有企业在A 股的覆盖度高,对A 股市场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
根据WIND 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A 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数目多达1043 家,占A 股上市公司总量的35%。
按照12 月27 日两市收盘价格计算,国有企业总市值高达26.32 万亿元,约占A 股的48%;流通市值达7.81 万亿,约占沪深两市目前流通市值的39%。
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大致分为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大学以及集体企业等。
其中中央企业上市公司349 家,地方国有企业642 家,集体企业52 家,在A 股市值的占比分别约为:30%、18%和1%。
2017年化工行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2月正文目录1. 国企改革的投资时代即将到来 (4)2. 化工国企盈利弱于非国企,改革具有提升空间 (5)3. 主要公司分析 (9)3.1 新乡化纤 (9)3.2 广州浪奇 (13)3.3 华鲁恒升 (17)3.4 中化国际 (18)4. 风险提示 (24)图目录图1:化工国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数 (5)图2:化工央企和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数 (6)图3:各省化工上市公司数 (6)图4:2015年化工国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的收入、净利润、总市值(不含中国石化) (7)图5:化工国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收入占比 (7)图6:化工国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净利润占比 (8)图7:化工国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的销售利润率比较 (8)图8:化工国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的ROE比较 (9)图9:新乡化纤收入及归母净利情况(百万,%) (10)图10:2016年中期新乡化纤收入结构 (10)图11:新乡化纤定增完成前的股权结构 (11)图12:新乡化纤定增完成后的股权结构 (11)图13:中原资产的股东情况 (12)图14:中原资产旗下子公司 (13)图15:广州浪奇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情况(百万,%) (14)图16:2016年中期广州浪奇的收入结构 (14)图17:广州轻工的组织结构图 (15)图18:广州浪奇定增前的股权结构 (16)图19:广州浪奇定增后的股权结构 (16)图20:华鲁恒升收入及净利润情况(百万,%) (17)图21:2016年中期华鲁恒升的收入结构 (18)图22:中化国际收入及净利润情况(百万,%) (19)图23:2016年中期中化国际的收入结构 (19)图24:中化集团的营业收入 (20)图25:中化集团的利润总额 (20)图26:中化集团的组织架构图 (21)图27:中化集团六大化工业务 (21)表目录表1:国企改革“1+N”重要文件 (4)表2:化工国改推荐标的 (9)表3:中化集团旗下化工板块子公司 (23)1. 国企改革的投资时代即将到来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组成中的重要成分。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报告》一、前言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被高度关注。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次调研报告将就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1. 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2.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与问题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少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
但与此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程度、产权关系、治理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3.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化改革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只有国有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能够保持活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1. 加强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市场化改革的力度,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潜力。
这包括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构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
2.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将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体系,推动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国有企业改革还需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这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
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经营的需要。
四、结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深化改革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政策,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7年广东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7年广东国企改革分析报告2017年7月目录一、近期动作频繁,国企改革值得期待 (5)二、现状:白玉微瑕,美中仍有不足 (5)1、国有企业规模庞大,质地优良 (6)2、国有企业数量众多,相对规模较小 (7)三、压力:两头受压,竞争压力凸显 (8)1、民营经济活跃,国企面临激烈竞争 (9)(1)民营经济体量庞大,竞争力优异 (9)(2)竞争激烈,国有企业面临民企冲击 (13)2、外贸型经济为主,国企暴露国际竞争舞台 (15)四、对策:改革促兴,立足做大做强 (17)1、改革手段:混改仍将是2017年重点 (17)(1)政策面频频提及 (17)(2)涌现一批混改典型,奠定大范围推广的基础 (19)(3)设立产权交易机构,为混改保驾护航 (19)2、如何混改:方式灵活多样,立足做大做强 (20)(1)目前广东省混改实现方式灵活多样 (20)①员工持股 (20)②改制重组 (21)③引导基金的产权改革 (22)④引入战略投资者 (23)⑤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 (24)(3)后期或立足做大做强 (25)(4)未来或侧重整体上市或改制重组 (26)3、改革对象:省属企业或是未来重点 (27)五、投资:两维度布局广东省国企改革 (28)1、布局或受益于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的相关企业 (28)2、布局或受益于省属企业整合的相关企业 (30)近期动作频繁,国企改革值得期待。
今年4 月以来,广东省关于国企改革事件的密集程度不同以往。
密集的事件或表明广东省国企改革推进过程较为积极。
作为地方国企改革的跟踪报告,本篇报告将尝试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分析广东国企现状,探讨此轮广东国企改革动因;2)分析广东国企改革主要目标以及可能采取的改革方式。
现状:白玉微瑕,美中仍有不足。
目前广东省国有企业具有以下特点:1)国企规模庞大,2015 年广东国企资产总额在各省市中位于第三位,且盈利能力优异、负债结构较为合理显示其质地较为优良;2)国企数量众多,规模相对较小。
2017年传媒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7年传媒国企改革分析报告2017年3月目录一、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春风频吹,浙报再树新样本 (4)1、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历程:逐年推进,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工作 (4)2、系列政策为改革松绑,50号文提纲挈领 (5)二、多种形式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各领风骚 (9)1、资产剥离:浙报传媒拟剥离传统新闻传媒类资产,全面转型敢为先 (10)(1)浙报传媒拟剥离21 家新闻传媒类子公司,全面盘活资产 (10)(2)皖新传媒剥离13 家房地产子公司,初步试水推进转型 (12)2、股权激励:东方明珠成为首家实施员工股权激励传媒国企,成为改革标杆 (14)3、资产注入:湖南广电注入快乐购短期生变,不改长期预期 (17)4、外延并购:中文传媒并购智明星通提升公司成长性,新媒体激发活力 .. 19三、股权激励先行,多样化资产运作激发活力 (21)国企改革是国有文化资产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而上市公司是文化传媒国企改革的排头兵。
浙报传媒于2017 年2月公布拟向浙报控股出售持有的新闻传媒类资产,标志着公司全面启动资产业务的优化重组和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改革创新,成为国有文化传媒企业改革又一典型案例。
此举有望再次提振市场对文化传媒国企改革的预期,建议关注相关主题投资机会。
国有文化传媒企业改革春风频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传媒行业持续进行体制改革。
2015 年9 月中央50 号文《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出台,提纲挈领的明确了文化国改的纲领和路径,为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在政策指导下,改革样板不断落地开花。
如东方明珠在国有文化传媒企业中率先实施股权激励;浙报传媒剥离新闻资产,彻底向新媒体产业升级。
多种改革形式各领风骚。
我们梳理了上市国有传媒文化企业的国改历程,总结出在深化改革中的四种主要形式:1)资产剥离,即将经营效率低下的业务资产剥离出上市公司,如浙报传媒剥离新闻资产、皖新传媒剥离自有门店物业;2)股权激励,以激发经营活力;3)资产注入,将控股股东旗下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体内,打造大资本运作平台;4)外延并购,主要是并购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业态,加速业务转型。
2017年浙江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7年浙江国企改革分析报告2017年1月目录一、浙江国改两年,三大领域成果颇丰 (4)1、推动省属企业集团间资源整合,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 (5)2、三种方式提升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 (8)3、国资运营平台初步设立,已在重组整合中发挥作用 (12)二、“十二五”经营不达预期,国改亟待向纵深推进 (13)三、“十三五”再接再厉,四大目标指明方向 (15)1、省属企业“十三五”期间国改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15)2、资产证券化空间巨大,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仍是“十三五”首要任务 (16)3、加大力度推进省属企业在七大产业板块的重组整合 (23)4、国资运营平台的股权划转成为国改风向标 (27)5、引入战投和员工持股是浙江混改的两个主要方向 (29)四、关注壳资源、具有资产注入及混改预期企业 (31)1、壳资源:三变科技、杭齿前进 (31)2、具备资产注入预期个股:物产中拓、宁波海运 (33)3、混改预期:物产中大、巨化股份、浙能电力和菲达环保 (34)“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属国企力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15 家以上,省属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5%以上、预计可新增上市资产6942 亿元。
浙江国改两年,三大领域成果颇丰。
本轮国改启动以来开,浙江省在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1)推动部分省属企业集团间重组整合,例如海港集团成立、能源集团重组长广集团、交投集团合并铁投集团等;2)提高省属国企资产证券化率。
截止2016 年6 月底,省属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6.9%;3)完成国资运营平台搭建工作,已在物产集团整体上市等事件中发挥股权承接作用;“十二五”经营不达预期,国改亟待向纵深推进。
传统行业占比大、盈利能力较弱和体制机制活力不足导致“十二五”期间浙江国企经营不达预期。
2015 年浙江国企ROE 为5.2%,均低于2010 年8.5%的ROE 水平和“十二五”规划中7%的目标,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明显。
“十三五”再接再厉,四大目标指明方向。
2017年山西国企改革研究分析报告

2017年山西国企改革研究分析报告2017年2月目录一、国改东风起,八方焕生机 (4)6二、地方国改成熟模式梳理 ....................................................................1、各地方国企改革政策亮点 (6)(1)上海:国改先行者 (6)(2)广州:金控平台深海航行 (9)(3)重庆:PPP 合作推进国改 (10)(4)云南:放弃控股权引资促发展 (10)122、地方国企改革模式梳理 ..................................................................................(1)案例一:借壳上市—绿地集团 (12)(2)案例二:大集团多上市平台资产注入,实现整体上市—华谊集团 (12)(3)案例三:员工持股—上海建工、深圳燃气、五粮液 (13)(4)案例四:PPP模式混改—重庆 (14)(5)案例五:市场化模式淘汰僵尸企业—重庆钢铁集团 (14)(6)案例六:引入外部投资者改善资产结构—白药控股 (14)(7)案例七:放弃控股权促进产业发展—世博旅游 (14)(8)案例八:打造金控平台,促进产业融合—越秀金控 (15)(9)案例九:债转股给企业减负,打造战略新兴产业,—云南贵金属集团 (15)(10)案例十:收购股东资产提升资产证券化率,降低关联交易成本—中国神华 . 15(11)案例十一:剥离拆分,提高企业专业化水平—中煤能源 (16)(12)案例十二:横向合并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加竞争力—宝钢武钢合并 (16)三、绝境求生,山西国改箭在弦上 (17)1、千疮百孔,“不得不改”—山西国企现状与问题 (17)(1)产业布局不合理,一煤独大 (18)(2)股权结构单一,国有资本一股独大 (19)(3)盈利能力低,行业竞争力弱 (19)(4)企业杠杆偏高,债务负担沉重 (21)(5)股份制改革不充分,资产证券化率低 (21)(6)产业链条短,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22)(7)管理粗放,企业行政化问题突出 (22)232、新一届领导全力推动 ......................................................................................3、综改试验区政策支持,国改路上先行先试 (24)四、“怎么改”—山西国改可能方向与突破路径 (25)1、“小上市公司+大集团”,重点关注集团层面资产注入 (26)262、借壳上市 ..........................................................................................................4、稀释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 (27)285、员工持股、股权激励 ......................................................................................6、债转股,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28)7、剥离落后产能、聚焦优势产业 (30)8、管理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向职业经理人模式发展 (30)国改东风来,八方焕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企改革专题研究报告2017年2月出版
正文目录
一、国企改革历史回顾 (3)
二、经济降速与证券化率提升,破题新一轮国企改革路径 (3)
三、中央引领,“混合所有制”是重要突破口 (4)
四、地方实践,沪深“国改”亮点多 (5)
1、先行者——上海 (6)
2、排头兵——深圳 (6)
五、关注“国改”概念地产主要企业 (7)
1、天健集团 (8)
2、外高桥 (8)
3、陆家嘴 (8)
4、嘉宝集团 (9)
5、*ST中企 (9)
6、市北高新 (9)
7、张江高科 (10)
8、浦东金桥 (10)
9、光明地产 (10)
10、上实发展 (11)
11、中粮地产 (11)
12、招商蛇口 (11)
13、华侨城A (12)
14、保利地产 (12)
一、国企改革历史回顾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我国的国资、国企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是一个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断改变以更好地激活经济活力的过程。
表1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邓小平南巡”期间有较大突破的三轮国企改革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当前中国,经济总量(GDP)已逾越为世界第二,在要素红利衰减的趋势下,“铁公基”及“世界工厂”对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大不如前,向改革要红利、向改革要发展,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已势在必行。
表1:国企改革历史回顾
二、经济降速与证券化率提升,破题新一轮国企改革路径
九O年代的国资国企改革,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以下岗分流、再就业工程为手段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其他经济实体部门处于不饱和状态,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国企员工的分流有承载;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起步带来的发展机遇,“下岗”在某种意义上讲反而是好事——职工因下岗而“下海”,变成了个体户和创业者。
这轮改革,尽管有瑕疵,但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臵仍极大地助推了经济的活力。
与前两轮国资、国企改革相比,新一轮国企改革所处的环境已大不同,相应地,实现路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各经济领域趋于饱和,简单的下岗分流已不能解决问题,改革既要兼顾效率,更要兼顾公平;
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证券化水平已大幅提高,已具备条件为国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将低效配臵的资源证券化,由市场进行盘活、实现价值。
图1:上一轮改革与现在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
图2:我国证券化水平较上一轮改革起点有了显著提高
三、中央引领,“混合所有制”是重要突破口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提出“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为新一轮改革拉开了帷幕。
其中“活力”一词抢眼、提纲挈领: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就是要以资源货币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臵作用、提高国资国企运营效率、释放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