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资料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长沙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校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5小题,共150分,共6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
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
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步入了错误的引导。
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
但道家也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
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
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
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
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
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
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的道的境界是力求回到那种原始淳朴的自然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
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
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已”“致”“至”“几”“慎”。
黑龙江省肇东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喻”“顾”“惟”“知”“智”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16.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写李白以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在表达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答案】①. 陈王昔时宴平乐 ②. 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 相顾无言 ④. 惟有泪千行 ⑤.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⑥. 江月年年望相似 ⑦. 鸿雁长飞光不度 ⑧. 鱼龙潜跃水成文 ⑨. 王于兴师 ⑩. 修我戈矛 ⑪. 见贤思齐焉 ⑫.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⑬. 一日克己复礼 ⑭. 天下归仁焉 ⑮. 沉吟放拨插弦中 ⑯. 整顿衣裳起敛容
(3)《江城子·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君子喻于义 ②. 小人喻于利 ③. 先修其身 ④. 先正其心 ⑤. 相顾无言 ⑥. 惟有泪千行 ⑦. 知人者智 ⑧. 自知者明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到了逼近高二语文月考的日子,做好每份语文月考试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
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
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
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B. 彳亍(chì chù)C. 踯躅(zhí zhú)D. 瞋目(chēng m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夕峥嵘岁月稠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小王同学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D. 小李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4-5. (略,涉及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等)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__________》、《颂》三部分。
8.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9-10. (略,涉及古诗文名句默写)三、简答题(共10分)11. 简述《劝学》中荀子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观点。
(4分)12. 分析《师说》中韩愈关于择师标准的论述。
(6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如散文、小说节选等,设置4-5道小题,涉及内容理解、语言赏析、主旨概括等)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课外文言文短文,设置4-5道小题,包括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第三部分:写作(共30分)四、作文题目:以“梦想与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24年9月高二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死交锋吕啸天北方八月的这天夜里,突然下起了一场鹅毛大雪。
汉军驻扎的秃柳营几乎被大雪所覆盖。
锋利的长枪枪头挂满了雪花,在夜中发出炫目的青光,有些刺眼。
骠骑将军霍去病帐下亲兵魏中悄悄地溜出营门,朝匈奴军驻扎的狼子山狂奔而去。
这个时候,匈奴军元帅呼韩武扬正在帐中喝酒。
他一人喝掉了两瓶烈性的胡冰烧,烈酒烧红了他的双眼,但没有驱散他心中的郁闷。
开春之后,他受单于之命,率二十万大军,从西城长驱而入,占领了河西,打通了入侵汉朝的一条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通道。
汉军派出两路人马反击匈奴。
前锋八万人马由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后路军五万人马由征西大将军卫青统领。
霍去病率领的前锋八万人马在离河西匈奴军三四十里外的单旗镇扎营。
呼韩武扬这时才相信汉军的前锋统帅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这位要统兵入侵汉朝、二十余年征战沙场的胡将,兴奋得连呼:今夜就去劫营,杀霍去病一个人仰马翻!呼韩武扬派前锋呼韩元率五万人马连夜突袭汉军。
半夜时分,一脸血污的呼韩元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说:汉军早有准备,偷袭不成,反而折损了一万人马。
呼韩武扬暗暗惊讶:没想到霍去病年纪轻轻,竟是这样的统兵奇才!在接下来的交锋中,霍去病采用派出小股军队扰乱敌军,敌军追击再用伏兵消灭的办法,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
匈奴军士气低落,呼韩武扬率兵退驻漠北。
霍去病率兵追击,在漠北匈奴军三十里外的秃柳营扎营。
两军形成对峙局面。
霍去病在等卫青的后路军前来支援,两军会合后,再一举出击,将匈奴军赶出边塞。
匈奴军二十万人马经过几番厮杀,已经折损了近三万人马,寸土未得。
而且对手还是一个年轻的小将和他率领的仅八万人马。
呼韩武扬觉得作为匈奴最骁勇的大将,这是他统兵征战以来遭受的最致命的重创,也是他生命中的奇耻大辱。
呼韩式扬开启第二瓶胡冰烧酒时,声称有重要情报献给元帅以换取千两黄金赏赐的魏中被带进了帐中。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一、课文基础知识(31分)1.(课内改编)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示鱼雁不能传书,表明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
(4)关于屈原在《离骚》等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屈原列传》中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内改编)课文词语填空。
(5分)(1)_______的战略决策,______________的意志信念,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抗击疫情立起了主心骨。
(2)必须时刻保持的___________谨慎、__________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3)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
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________、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3.(原创题)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4分)(1)chù惕_____(2)疾痛惨dá_________(3)呺.然________(4)恣欢谑.______ 4.(原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
(6分)(1)劳苦倦极.:____________(2)迩.之事父:___________(3)蹈.其背以出血:_________(4)祖.屈原之从容辞令:__________(5)复.众人之所过:_________(6)度长絜.大:_________5.(课外原创)“凹”:第二笔写__________,“凸”:第四笔写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语文阶段测试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一、(3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逋.(pū)慢央浼.(měi)岑.(cén)寂恪.(kè)守不渝B.捧袂.(mèi)攻讦.(jué)舂.(chōng)粮处.(chǔ)心积虑C.熟稔.(rěn)盘桓.(huán)鲜嫩.(nèn)穷源溯.(sù)流D.蜂窠.(kē)角隅.(yú)暂.(zhàn)时搬弄.(nòng)是非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文采惯用语天遂人愿梳装打扮B.虔诚擦边球礼义之邦咬文嚼字C.端详排行榜旁征博引磕磕绊绊D.苍桑卖关子命途多舛感恩戴德3.下列各句中,斜体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尽管央视每年都会公布出高于80%的春晚收视率,但民间的调查结果却是年年大相径庭,喝倒彩声响成一片。
C.陈奂生望着街上不绝如缕的人流,想到,要是碰到一件大家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神气了。
D.我们只有身临其境地为百姓着想,才会赢得百姓对我们的信任,才会实现“做老百姓的公仆”的执政目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③②④⑤B.⑤①②③④C.②④③⑤①D.①⑤②④③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旬有五日而后反 B.而御六气之辩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7.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童子何知?②彼且奚适也③莫之夭阏者④彼且恶乎待哉⑤急于星火⑥此小大之辩也⑦访风景于崇阿⑧则告诉不许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⑨/⑤⑦/⑥/⑧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9.下面四个句子中,“之” 作代词的一项是()A、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B、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之二虫又何知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0.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蒙:受到,蒙受。
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哪里。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决:快速的样子。
抢:碰,触。
之.二虫又何知!之:这,此。
D.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名词,生活。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将要。
听.臣微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此小大之.辩也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审容膝之.易安门虽设而.常关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D.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12.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舛:乖违、不顺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到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狂放、不拘礼法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彩:日光13.下列各组中斜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慈父见背曹刿请见B.日薄西山不薄今人爱古人C.寻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何乃太区区二、(6分,每小题2分)抗生素药物研制新思路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院士阿·沃罗比约地和俄罗斯科学中心特别纯净药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合作,提出了新型抗生素药物研制新方法。
它的科学机理不是将体内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灭杀,而是最大限度地刺激体内那些牢固保护机体的正常细菌群的生物活性,使致病性微生物“无用武之地”。
在该方法的基础上,俄研究人员已成功研制出新型抗生素药物。
众所周知,抗生素的抗药性问题已非常严重,针对一种疾病选择一种有效的抗生素已经很不容易。
近年来,科学界已产生了一个新术语——“抗致病性”药物,这类药物或能将细菌消灭,或可抑制细菌的致病性。
目前,主要有两种研制新型抗生素的方法:第一,利用群体效应调控原理。
很多致病性细菌只有在群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导致疾病发生,即受群体效应的调控。
很多细菌都具备这种能力,即细菌能够分泌一种或多种自诱导剂,通过感应这些自诱导剂来判断蓖群密度和周围环境变化,当菌群数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启动相应一系列基因的调节表达,以调节菌体的群体行为。
不同类型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群体效应调节系统,很多细菌分泌同一种诱导剂,以此调控不同种类细菌间的作用行为。
目前,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还没有研制出新型抗生素药物。
第二,寻找能够抑制细菌群体效应的天然化合物,如植物或者海藻等可以形成保护系统的天然物质。
但目前因这些物质的低效性而未获得成功。
沃罗比约夫院士则提出了第三种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抑制致病细菌的群体效应,而是最大限度地刺激那些牢固保护机体的正常细菌群的群体效应。
利用这种原理,沃罗比约夫院士在大肠杆菌增长自动调节因子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力量抗生素药物“阿克托氟洛尔—C”。
实验发现,“阿克托氟洛尔—C”能够有选择地刺激人体正常细菌的增长,如乳菌、大肠杆菌以及分歧细菌。
研究人员认为,“阿克托氟洛尔—C”将成为真正的“抗致病性”药物抗生素。
(选自《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14.下列有关俄罗斯提出的新型抗生素药物研制“新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新方法的科学机理是最大限度地刺激体内那些牢固保护机体的正常细菌群的生物活性,从而将致病性细菌消灭。
B.这种新方法的出发点不是将体内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灭杀,而是刺激正常细菌群的群体效应,使致病性细菌完全失去活性。
C.这种新方法的科学机理是刺激体内那些保护机体的正常细菌群,以提它们的生物活性,使致病性细菌失去用武之地,D.这种新方法的科学机理是限制致病性细菌的生物活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体内正常细菌群的生物活性。
15.下列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决致病性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问题,是科学界致力于寻找研制新型抗生素药物方法的重要原因。
B.致病性细菌对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现在针对某一种疾病已经找不到一种有效的抗生素。
C.“抗致病性”药物和传统的抗生素相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抗致病性”药物重视了药物对细菌致病性的抑制作用。
D.传统的抗生素是致力于将致病性细菌消灭,而“抗致病性”药物则是或能消灭细菌,或能抑制细菌的致病性。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不同类型的细菌在相同的群体效应调节系统的调控作用下,一旦密度达到一寂的阈值,就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B.很多细菌能够分泌一种或多种自诱导剂,借助同一种诱导剂可以调控细菌间的作用行为。
C.一些植物或者海藻等可以形成保护系统的天然物质,这些天然物质能够对细菌的群体效应产生抑制作用。
D.沃罗比约夫院士研制出的力量抗生素药物能够刺激人体内乳菌、大肠杆菌以及分歧细菌的增长。
三、(6分,每小题2分)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
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
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
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
魁奇引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
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
或馈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
曰:“不可。
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
”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
”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
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
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报,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
”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
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
逾年起南京通政使。
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
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
”明年,贼薄.近郊。
不敌,城陷。
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即解带自刭。
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贼满街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救。
乃命家人市信石(砒霜)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
邦曜手殓之,以女妻其子。
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
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
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
”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
其笃于内行如此。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17.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邦曜絷.香母诱之絷:拘禁B.贼薄.近郊薄:迫近C.仆救之苏,恨.曰恨:仇恨D.时堕环兹.地兹:这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忠贤欲困之.②鹏之.徙于南冥也B.①以女妻其.子②其.皆出于此乎?C.①不乐为.吏②辄为.居民所救D.①捧帚凝视而泣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通政使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