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李杜诗五首

合集下载

李杜诗五首ppt7

李杜诗五首ppt7

《峨嵋山月歌》的意境
诗歌风格明朗,语言浅近,音 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导入语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24岁时就走出四川,告别亲人出 外远游,坐船东下,出三峡,过荆门,达 江陵,游洞庭,登庐山,到金陵,住扬州。 27岁时离开扬州,经汝海,达安陆,结婚 定居。安陆北望,汝海茫茫,嵩岳耸峙, 再往北就是东都洛阳。这样李白就以安陆 为归宿,从开元十九年开始三游洛阳,圆 了他畅游帝乡的梦想。李白第三次游洛阳, 是他受招入宫的第三年。


散 译
舍南舍北都是春水围绕, 日日只见群鸥翩翩飞来。 花草覆盖小径,不曾因客 而打扫,简陋的门今天才 特意为你而打开。由于距 市镇远买不到好东西吃, 盘子里的菜很简单。由于 家境贫寒,杯中之有陈的 未过滤的酒。如果客人不 嫌弃愿意同邻居老翁相对 饮,待我隔着篱笆把老人 家叫过来喝干其余的酒。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峨嵋山月歌》赏析
• 次句中有人,第三句人已露面:他正连夜 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故 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 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 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 “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可谓语短情长。
《峨嵋山月歌》的构思
本诗是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上颇受限制, 一般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本诗所表现的时空跨度真 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 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其原因在 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 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 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 是地名附加于景,是虚用;“发清溪”“向三 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12 人教版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12 人教版


登旅客春峨 岳夜至夜眉

阳书 楼怀
洛山 城月

闻歌 笛

重庆求精中学 张红燕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 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 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 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 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 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 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
汉代,长安人送客至郊外的灞桥,折岸边 的柳枝赠别,成了一种习俗。
而在唐代,这种习俗更为风行,其意义也 变得更加丰富。亲友远行时折柳相赠,是表达 惜别之意;分别之后,当春天来临时,人们也 会折柳寄远,表示对亲友的殷切怀念。

渲染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
首句写青山吐月,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和特 定时间——秋天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间变 换,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渝州向 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变化。
全诗二十八字,连用五个地名,统一了广阔的空 间和较长的时间,渐次展开诗境,流畅飘逸,处处给
读者以启发、联想。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你能体会这二句所表达的情感吗?
“昔闻”即慕名已久,于此可见洞庭之美, 于此可见对山河一片热爱。
“今上”即夙愿得偿,一件乐事。 但国运艰难,山河破碎,半生漂泊。乐与 悲、喜与愁交错纠结,这一“昔”一“今”, 何其痛也!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试分析“坼”与“浮”二字的好处?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 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 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 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15 人教版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15 人教版

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次:就全诗 来说,后一层为主,前一层为次; 就各层来说,最后一句为主,前三
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后让 句为次。“次”是为“主”蓄势的,
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写 突出“蓬门今始为君开”和“隔篱
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 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才能渲染主
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去回味。 客之间喜悦、融洽的气氛。
“折柳”是一首乐曲,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 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 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这首诗 是诗人客居洛阳时所作,描写的是夜深人 静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杜甫律诗三首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湖北襄 阳),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漫 游吴、越、齐赵(今江、浙与河北、山东一带)。唐玄宗天 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 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 遗。因上疏营救房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 弃官入蜀,在成都浣花溪筑草堂定居下来。一度在剑南节度 使严武幕府中任参谋,由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 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到夔州(今四川奉节)。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出川,在今湖南岳阳、长沙、衡阳 一带漂泊,最后病死在湘江途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变衰 的时代,长期失意困顿,颠沛流离,对广大人民的苦难有一 定的感受,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而忧国忧民,把自 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诗广泛地反映了唐代社会 的急剧变化,被人们称为“诗史”。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与 李白齐名,被称为“双子星座”。他的诗歌达到了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的高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作有 《杜工部集》。

李杜诗五首(课件)

李杜诗五首(课件)

古代思乡怀人一类的诗歌 中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怀念 故乡﹑思念亲友之情?
再见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荆门送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 一步一柳, 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 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折柳赠别。 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折柳赠别。 柳与留同音,因此人们用离别赠 柳与留同音 因此人们用离别赠 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 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 恋不舍的心意。 折柳赠别” 恋不舍的心意。 “折柳赠别”蕴 涵着“春常在”的祝愿。 涵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进行 折柳相送, 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 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 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 能很快地生根发芽, 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 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 处可活。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 愿。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 连听到《折杨柳》 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 绪。
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 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 直入岷江。 直入岷江。 夜发青溪向三峡, 夜发青溪向三峡,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 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思君不见下渝州。 今天要离开蜀地, 思君不见下渝州。 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见
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 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 渝州就在眼前了啊。 渝州就在眼前了啊。
《峨眉山月歌》中的“君”指谁? 诗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 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 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 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 交融 。另外, 诗歌风格明 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26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26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创作背景
《春望》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身处沦陷的长安城,目睹国家破败、人民 疾苦,有感而发。
《琵琶行》
白居易被贬官至江州,途遇琵琶女,听其演奏,感慨万千。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游览赤壁古战场,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感而发。
诗词主题
《春望》
01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人民疾苦的忧虑和悲痛,以及对和平
REPORT
26课诗词五首PPT 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诗词五首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 • 诗词艺术特色 • 诗词鉴赏与感悟 • 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诗词五首简介
作者介绍
诗词三解析
总结词
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落寞。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萧萧几叶风兼雨,扫尽松花江上寺。”等诗 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落寞。
诗词四解析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爱情为主题,通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以及对爱情的深深感慨。
人生哲理
总结词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通过描绘生 活百态,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详细描述
在26课诗词五首中,作者们通过描绘自然 、历史、社会等现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 独特见解。这些诗词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 把握当下,要勇敢面对困境、不畏挫折,要 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名利。这些人生哲理 不仅对当时的人们有所启示,也对现代人有 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4 人教版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4 人教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两句诗即景抒怀,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 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 ,反因文章而显著, 这本非诗人的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不能为官实现自 己的抱负是他的最痛,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 中块垒;诗人辞去官职也并非因老而多病。由此可 见诗人心情之悲愤。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诵读提示并背诵: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候的作品,受诗 人诗歌风格的影响,这首诗意境明朗,语 言浅近,音韵流畅,因此朗读时应用舒缓 语调,略显深沉而不露痕迹。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背景:
《客至》作于上元二年(761)。因 为友人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 畔营造了一所草堂,生活也较为安定,时 常与田夫野老往来。一次,一位崔姓县令 来访,杜甫十分高兴,不拘礼数,殷勤待 客,并写下了这首诗。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本诗( 事事幽 )三字统领全篇。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幅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图。时值初 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翠,梁间燕 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 忽近,相亲相近。安定详和,让人陶醉。
诗歌最后两句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请简要分析。

李杜诗五首学习课件PPT

李杜诗五首学习课件PPT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 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 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 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 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 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 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 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水中月”也 不会随之流走,月随水流只有一种情况, 就是观月者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明 写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 船之事。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 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 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 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 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 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 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李白生平及创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出生地为 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 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 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 江油) 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 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生分为五个时期:
1.二十五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 求功业时期

李杜诗五首
导语: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 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 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 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 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 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今天, 我们从唐代成就最高的两位大诗人的这五首 诗入手体味一下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杜诗五首ppt课

李杜诗五首ppt课
秋天 月影
“入 ”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 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 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因此,此句明写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暗写秋夜行船之事。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请分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是草堂外的景色描写: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开,鸥鸟飞来, 或翔于地面,或集于溪边。 “皆”字表现出 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颈联写待客,写出了怎样的生活情景?表现 了主客怎样的情谊?
读罢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延客就餐、频频劝 饮的情景,听到诗人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 东西不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 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字里行间 充满了友好的融洽气氛。让我们从中感觉到主人竭诚尽意 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 待的深厚情谊。彼此相亲不见外。
李杜诗五首
离川出峡 — 平羌江 — 嘉州 — 岷江 — 清溪 — 渝州 — 三峡
月下独酌 把酒问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