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的论文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一、引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同时蕴含着生态思想和女性主义批评视野。
西方现代生态主义思想渊源已久,从卢梭(jearl jacques rousseau)、梭罗(henry davidthoreau)到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等,具有理性良知和自然爱心的知识分子,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即将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其中,卢梭是现代自然主义发起人,主张简朴自然的生活,以在丛林中居住的实际行动宣告回归自然;梭罗是生态中心主义创始人,拒绝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主义,赞美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生活,作品《瓦尔登湖》(walden)以诗意的语言描写了他在瓦尔登湖融入大自然的恬美;利奥波德提倡建立生态保护区,作品《像山一样思考》(thinmnglike a mountain)和《土地伦理》(the land ethic)认为土地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人类的财产,土地的使用也不仅仅是社会经济问题,要在人和土地之间建立和谐的伦理关系。
这些人积聚起来的反工业文明的生态意识和自然伦理传统发展到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rachelcarson),终于开启了一场世界范围的生态保护运动。
1962年,卡森发表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以大量无可辩驳的数据和事实,揭露了自然生态遭受人类严重破坏的恶果,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引起震动,现代生态主义运动大规模兴起。
此时,正直欧美大陆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在人类社会中的遭遇正如自然母亲在人类社会中的遭遇一样,充满了父权文化的压迫和暴虐,于是很快把自然生态问题自觉地纳入自己的批评范围。
西方的生态运动和女权运动共同催生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T oeu到利奥波德( d ep l 等,具有理性 良知 h ra1 Al L o od o )
美大 陆女性 主义运动 的第二次浪潮 ,女性主义者认为 女性在人类社会 中的遭遇正如 自然母亲在人类 社会中 的遭遇一样 ,充满 了父权文化的压迫和暴虐 ,于是很
收 稿 日期 :2 1— 4 1 ;修 回 日期 :2 1— 5 3 0 2 0— 6 0 2 0— 0 基 金项 目:辽 宁省哲 学社 会科学 规划 基金 项 目 “ 西方 生态 女性 主义 文学 批评研 究 ”(0C L 8 WW0 0;“ 美加 异乌 托邦 小说研 究 ”( 1 WW 05 1) 英 LID 0) 作 者简 介 :5 ̄ (9 3) E 17- ,女 ,吉林 四平人 ,上 海外 国语 大学英 美文 学在 站博 士后 ,沈 阳工业 大 学外语 学 院副教授 ,主要研 究 方 向:中 外文 艺理
快把 自然生态 问题 自觉地纳入 自己的批评范围 。西方 的生态运动和女权运动共 同催生 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 。
和 自然 爱心 的知识分子 ,已经清醒 地意识 到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即将给人类 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 其 中,卢梭是现代 自然主义发起 人 ,主张简朴 自然 的 生活,以在丛林 中居住 的实际行动宣告回归 自然 ;梭 罗是生态 中心主义创始人 ,拒绝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 主义,赞美 田园牧 歌式的 自然生活 ,作品 《 瓦尔登湖 》 ( adn 以诗意 的语言描写 了他在 瓦尔登湖融入 大 自 W le1 然的恬 美;利奥波德提倡建立生态保护区,作品 《 像
对乔治·艾略特《弗罗斯河上的磨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小说中所呈现的生态自然美
乔治 ・ 艾略特 的 半 自传 体小 说 《 罗斯河 上 的磨 房》 既 弗 是她最为 出色 的早期作 品,也是她 思想发展初 期阶段的代表 作。 《 弗罗斯河上 的磨房 》于 16 年 出版,情节 主要围绕 汤 80 姆和麦琪 的兄妹情谊而展 开 。在这 部小说里 ,作 家对 自然 环 境和主要人物 性格 的描述 采取双行 平行线叙 事模式 。麦琪 , 这位大 自然的女儿 ,在 热爱 自然 、拥抱 自然 、从大 自然 获得 生命活力的同时 ,也从大 自然 中汲取 了精神慰藉 。 ( 荒野 中生机盎然 的红河 谷抚平 了麦琪的内心伤痛 一) 《 弗罗斯河上 的磨房》 中的荒野红河谷 对麦琪来 说 ,具 有无可 名状的精神抚 慰价值 。当家人卷入破 产 、债 务纠纷和 羞辱 时,她更愿 意在 红河谷驻 足、漫游 。这个地方 多年来 曾 经被人类 践踏和工业 机械所光顾 ,如今 却变得幽静 美丽 。六 月 的红河谷绿树丛生 ,花草环 抱,鸟 鸣虫吟 ,经常 让麦琪流 连忘 返。她呼吸着新 鲜的 空气 ,倾听着 丛林 中的虫 鸣 ,红河 谷 的魅 力和圣洁深 深地吸 引着 麦琪 ,使 她下意识地 与 自然融 为 了一体 。她狂野的个性 ,因为 向往纯洁的爱情而遭到父兄压 制的情绪,在大 自然的怀抱 中得到释放、化解 。这片无言的荒 原给麦琪提供 了放松身心的场所 ,使其 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 - 静静流淌的弗罗斯河水,洗涤掉家族t. f L 限和人性丑恶 麦 琪的 父亲 塔 里维 对维 克姆 素 无好 感 ,两 家 因争 夺 产 业结下 了冤仇 。但麦琪却 喜欢上 了家族仇人 的儿子菲利普 , 并背着家人 与其亲近 。哥哥汤姆得 知此事后 ,强逼妹妹 与菲 利普断绝往来 。麦琪顺 从 了哥哥 的阻拦 。 自小生活在 弗罗斯 河水边 ,春 去秋来 ,眼望着河水静 静地流淌 ,河水对麦 琪隐 忍性格 的塑 造作用也 不可忽视 。老 子云 : “ 上善若水 ,水善 利万物而不 争 。”意 思是说 ,最 高境界 的善 行就像水 的品性 样 ,泽被 万物而不 争名利 。这 句话还可 以理解为 :水 有滋 养万物 的德行 ,它使 万物得到 它的利益 ,而不与万物 发生矛 盾 、冲 突,故天 下最大的善性 莫如水 。那 静美 的河 水,虽然 有时会 暗含激流和 旋涡 ,却 能洗涤掉人 性的丑恶 与粗鄙 、人 世 间 的争 斗 和 险 恶 。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性研究

V0l7 N o 2 _ .
Ap . 2 1 r 01
西 方 生态 女 性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属 性 研 究
王 影君
( 阳工 业大 学 外语 学 院 , 阳 107 ) 沈 沈 180
摘 要 :生 态女性 主义文学批 评 同时蕴含 着生态思想和女性主 义批评视 野, 因为对 当下全球环境 问题 的关注 , 成为 当今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 的创作情况 , 以从阿特伍 德的小 可
说窥 见一 斑 。在 整体 生态 女性 主 义理论 还 没有 完成 基
础建 构 , 生态 女性 主义 理念 尚在 形 成 中的时 候 , 阿特 伍
德 ( d epl) 人 那 里 , 袭 了 西方 现代 生 态 主 AloL ood 等 承 义 思 想 J热情 礼赞 自然 的 美好 ; 一 方 面 , 续 在 当 , 另 继 下 第 三次 女性 主 义浪潮 中 , 掘着 、 言着 自然母 亲 的 发 代 女性 话 语 权 。 以 蕾 切 尔 ・卡 森 ( ahlC r n) R ce as 、 o 苏珊 ・ 里芬 ( ua r n 、 格 SsnG f ) 罗斯 玛 丽 ・ i i 卢瑟 ( oe R s—
美 国当下 著名 的生 态 女性 主义 批评 家 帕特 里克 ・ 墨 菲 认 为 , 代 意 义 上 的第 一 部 生 态 女 性 主 义 小 说 现 ( itn 是 17 Fco ) 9 2年 加 拿 大 著 名 女作 家 玛格 丽 特 ・ i 阿
mayL te) 帕特 里 克 ・ r uhr 、 墨菲 ( a ikD Mup y 、 P tc rh ) 格 r
德 的《 现 》 诞 生 了 。没 有 刻 板 露 骨 的 理 论 说 教 , 浮 就 《 浮现 》 思想 和艺 术 的结合 上 浑然 天成 。 在 在《 浮现 》 生 前 的 1 诞 0年 间 , 是 生 态 运 动迅 猛 正 发展 , 女性 主 义第 二 次 浪 潮 声 名 显 赫 时 期 。在 两 项 运 动 的领导 者 和参 与者 中 , 具 生 态 思 想 和女 性 思 想 的 兼 大有 人在 。因 为这些 女 性 生 态 思 想 批 评 家 的 加 入 , 在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_郇庆治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郇庆治摘要: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女性主义的时代拓展和理论综合,是新一代的女性主义。
除了更明确地集中于应对生态环境这一时代性难题,它也同时承认第一代、第二代女性主义议题的现实重要性,并试图辩证地理解与平衡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对女性作为一支平等的政治力量的诉求,激进的—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关于解构传统政治合法性的男性主义基础的要求,生态女性主义对如何发挥女性天然具有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并引导男性来共同创建一种生态社会的追求。
不仅如此,生态女性主义力图成为一种真正全球化的生态主义理论与运动———不仅强调一种超越地区、宗教、阶级和语言的跨文化感知特征,而且非常希望能够达成与其他社会运动特别是环境、后殖民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联盟或联合。
生态女性主义不仅大大丰富了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与运动的政治内涵,而且清晰展示了人类现代社会绿色变革中的性别化视角与向度。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生态政治理论;环境政治中图分类号:C91;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1)01-0133-07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人类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构成了对现代主义主流政治理论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传统女权主义的根本性挑战。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要求我们重新解读人类的历史,构建一种关于我们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解,并考虑如何在实践中践行这种新的感知。
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艾瑞尔·萨勒(Ariel Salleh)、玛丽亚·麦斯(Maria Mies)和范达娜·诗娃(Vandana Shi-va)等为代表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②加以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评论性看法。
一、生态女性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作为继平等或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追求与男性相同的经济与政治权利)、文化或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父权制文化或资本主义制度是女性受压抑或剥夺的根源)之后的第三代女权主义运动,生态女性主义实践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妇女依法挑战大型核电站和印度北部的抱树抗议运动等群众性行动创议中。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批评论文导读: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社会环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
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e)一词是法国的女性主义者奥波妮(Eaubonne)1974年首创的。
她还预言,这场革命将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
表面上,生态批评的锋芒指向人类中心主义,要把自然从人类的傲慢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消除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
许多生态女性主义者探讨了出现在宗教、神学、艺术和文学中的对妇女和自然的双重贬低以及二者之间的象征联系。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批评,自然,文学一、关于生态女性主义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社会环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
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e)一词是法国的女性主义者奥波妮(Eaubonne)1974年首创的。
她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是想强调妇女在生态革命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号召妇女起来领导一场生态革命;她还预言,这场革命将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
正如美国著名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卡伦沃伦(KarenWarren)指出的那样,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观点:即统治妇女与统治自然之间在历史上、经验上、概念上、宗教上、文字上、政治上、伦理上、认识论上、方法论上以及理论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是一个伞状的术语,她可以包括各种把统治人类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人们,尤其是妇女的社会制度与统治非人类的自然联系起来的关于自然的多元文化视角。
一方面,生态女性主义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它首先承认男性偏见的存在,其次它试图消灭这一偏见。
尽管人们对女性主义的理解有分歧,但女性主义至少是一个反对性别歧视的运动,它包括消除任何形式和所有形式对女性的歧视以及从制度上统治和压迫妇女的所有因素。
在女性主义者中,对于压迫妇女的本质和消除这种压迫的途径看法并不相同,但所有女性主义都同意这种性别歧视是存在的,它是存在的和必须被消除的。
生态女性主义运动及其研究述评

生态女性主义运动及其研究述评摘要: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当代西方由环境运动与女性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至今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生态女性主义为自然和女性立法,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
本文首先论述了生态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然后阐述了国内外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生态女性主义呈现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自然;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始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它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母系时代的母权制到父权制时代的父权制度后、进入到了全面向父权制挑战以实现人类男女平等的“平权时代”。
女性主义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女性主义展现出了其独有的特征。
女性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以1920—1928年欧美女性获得完全的选举权而达到顶峰。
第二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在在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1]这次运动以全面争取在就业、教育、福利、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为目标,对女性的本质和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索,与现代性各种政治思潮结合形成自由女性主义、社会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文化女性主义等诸多流派。
而生态女性主义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低潮时期,这是一个区别于其它女性主义流派的独特流派。
一、生态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生及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拉开了当代环境运动的序幕,随着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发展,妇女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运动中来,使女性主义运动也从传统的范围中超越出来,迅速向生态女性主义运动延伸,在生态运动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真正孕育“生态女性主义”这个术语及其基本思想的是弗朗索瓦丝?迪奥博纳70年代早期的两本著作:1974年出版的《女性主义或者毁灭》和1978年出版的《生态女性主义:革命或者转变》。
[1]迪奥博纳宣称,之所以有必要进行生态女性主义革命是因为:“(生态女性主义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所谓的更美好和更公平的社会,而是生存,让历史得以继续,而不是让我们像大洪水前的动物和鸟类那样消失,这些物种的生育能力也因为人类过剩的人口而持续降低。
凯伦 沃伦生态女性批评观研究 - 中国社会学网

51
①, 理和道德的目 的 ” 因 此 还 有 人 认 为“真 正 ②。 以 的艺术和批 评 服 务 于 一 种 道 德 目 的 ”
⑥ 中的理性( reason ) 。
不难看出, 凯伦·沃伦眼中的生态女性 主义伦 理 学 具 有 三 重 含 义 。 它 既 是 生 态 理 论, 又是女性理论, 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总结 此举推动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 也 出来的, 影响了随后沃伦的其他生态女性主义概念 。 3. 生 态 女 性 主 义 精 神 论 ( ecofeminist spiritualism ) 一般而 言, 女性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女 性主义除 外 ) 多 不 同 意 康 德 式 的 道 德 理 论 。 康德式的道德 理 论 认 为, 一切道德难题都可 以假定所有当 事 人 都 是 平 等 的 、 具有理性的 可以借用数学推理般的逻辑思维, 从 自由人, 道德客观原则出发, 根据相关事实, 推论到当 事人的实际作为 。 自由只是意味着个人权力 的行使, 德行于是成为一种主宰, 对自我的主 宰, 同时也是 对 他 人 的 主 宰 。 这 种 康 德 式 的 理性观是理性 的 、 个 别 的, 而 非 关 系 的 存 在, 被赋予与他人 相 同 的 权 力 和 责 任, 因而在作 不需要考虑其他个体的 出道德抉择的 时 候, 特殊性, 于是 真 理 不 需 要 通 过 相 互 的 沟 通 来 获得, 而是通 过 纯 粹 的 理 性 来 判 断 。 其 危 机 在于, 一个社 会 或 者 社 会 规 范 往 往 自 以 为 具 有作出道德判 断 的 能 力, 排除了与其他群体 而 自 以 为 是 地 判 断 一 切。 开诚布 公 的 对 话, 这样的理论与主张建立因共同联系而结盟的
凯伦 · 沃伦生态女性批评观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郇庆治摘要: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女性主义的时代拓展和理论综合,是新一代的女性主义。
除了更明确地集中于应对生态环境这一时代性难题,它也同时承认第一代、第二代女性主义议题的现实重要性,并试图辩证地理解与平衡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对女性作为一支平等的政治力量的诉求,激进的—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关于解构传统政治合法性的男性主义基础的要求,生态女性主义对如何发挥女性天然具有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并引导男性来共同创建一种生态社会的追求。
不仅如此,生态女性主义力图成为一种真正全球化的生态主义理论与运动———不仅强调一种超越地区、宗教、阶级和语言的跨文化感知特征,而且非常希望能够达成与其他社会运动特别是环境、后殖民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联盟或联合。
生态女性主义不仅大大丰富了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与运动的政治内涵,而且清晰展示了人类现代社会绿色变革中的性别化视角与向度。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生态政治理论;环境政治中图分类号:C91;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1)01-0133-07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人类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构成了对现代主义主流政治理论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传统女权主义的根本性挑战。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要求我们重新解读人类的历史,构建一种关于我们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解,并考虑如何在实践中践行这种新的感知。
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艾瑞尔·萨勒(Ariel Salleh)、玛丽亚·麦斯(Maria Mies)和范达娜·诗娃(Vandana Shi-va)等为代表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②加以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评论性看法。
一、生态女性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作为继平等或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追求与男性相同的经济与政治权利)、文化或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父权制文化或资本主义制度是女性受压抑或剥夺的根源)之后的第三代女权主义运动,生态女性主义实践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妇女依法挑战大型核电站和印度北部的抱树抗议运动等群众性行动创议中。
这些行动的共同之处是,以劳动妇女日常生活中养成的普通生态感知为基础,试图将女性利益的表达与我们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养育性、保护性态度的追求结合起来。
相应地,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个学术术语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在世界各地开始出现。
③生态女性主义最早的理论著述是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兹·德奥波纳(Francoise d’Eaubonne)的《女性主义还是毁灭》(1974)和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罗斯玛丽·鲁特尔(Rosemary Ruether)的《新女性、新地球》(1975)等。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遍及整个西方世界的大规模群众性抗议浪潮中,除了不断涌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报刊,一些学术性论著也应运而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珊·格里芬(Susan Griffin)的《妇女与自然: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1978)、玛丽·戴利(Mary Daly)的《女性生态学》(1978)以及伊丽莎白·格雷(Elizabeth D.Gray)的《失去的绿色伊甸园》(1979)等。
这些著作着力阐述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男性自我的自我异化、沉缅于对“其他”的控制、对军事主义和死亡的迷恋及其工具逻辑与思维的认识论基础,强调*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绿色左翼政治思潮研究”(项目编号:09YJA710046)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学文化变革而不是经济非正义的重要性,主张创制一种新的语言以便把理性与情感重新连接起来。
1980年,卡罗琳·默昌特(Carolyn Merchant)发表了她的生态女性主义名作《自然的死亡: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并由此拉开了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世界大规模环境与和平抗议运动的序幕。
1983年,利奥尼·卡尔德科特(Leonie Calde-cott)和斯蒂芬尼·利兰(Stephanie Leland)推出了第一本生态女性主义文集《拯救地球》。
一年后,德国绿党创始人之一的佩特拉·凯利(Petra Kelly)发表了其感人肺腑的自传《为希望而战》,讲述她如何从妹妹的意外死亡中获得了从事女性主义运动的道义上和政治上的动力。
同年,美国生态党创立者、精神性生态女性主义者查伦·斯普雷纳克(Charlene Spretnak)在其与人合著的《绿色政治》中,对德国绿党中女性遭遇的性别歧视提出了批评。
1986年,社会学家和著名活动家玛丽亚·麦斯发表了第一部重要的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著作《父权制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本积累》,其中提出了对基于高技术的进步观念的理论批评。
1988年,玛丽琳·韦尔林(Marilyn Waring)在《无稽之谈》中对凯恩斯经济学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而艾琳·丹克尔曼(Irene Dankelman)和琼·戴维森(Joan Davidson)编辑的《第三世界中的妇女与环境》则详尽描述了妇女在与自然友好相处中各种形式的劳动。
20世纪90年代初生态女性主义发展的一个转向是对压迫性的超国家结构的批评,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宰的世界新秩序明显依赖于对一个不发达的“其他”(国家)的资源与劳动的支配,而这方面的首要推动来自盖尔·奥姆维特(Gail Omvedt)等撰写的《妇女与斗争》(1988)和范达娜·诗娃的《坚强生存:妇女、生态和发展》(1989)。
范达娜·诗娃强调,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要使命之一是重新界定社会应如何看待妇女和自然的生产力与活动,因为它在现代社会中被错误地理解与利用。
比如,无论是河流还是森林都只有在有助于经济GDP 增长的情况下才会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④希尔卡·皮提拉(Hilkka Pietila)和吉恩·维克尔斯(Jeanne Vickers)的《发挥妇女的作用:联合国扮演的角色》(1990)分析了女性主义政治的全球化在一个日益全球化世界中的重要性,而卡罗尔·亚当斯(Carol Adams)的《性别化的食物政治》(1990)则阐述了素食主义的文化涵义。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像朱迪思·普朗特(Judith Plant)编辑的《治愈创伤:生态女性主义的承诺》(1989)、艾伦·戴蒙德(Irene Diamond)和格劳丽亚·奥林斯坦(Gloria Orenstein)编辑的《重构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兴起》(1990)等生态女性主义专题文集。
在研究主题上,这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生态女性主义与社会生态学的论战,以及与生态社会主义围绕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自然》杂志开始展开的对话。
部分受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影响,生态女性主义的著述迅速增加。
1992年,著名的英国《生态学家》杂志出版了第一个“妇女与生态”的专辑,而美国的主流女性主义杂志《女士》开始定期编辑“生态女性主义”栏目。
同年,罗斯玛丽·鲁特尔出版了其新著《盖娅与上帝:一种使地球康复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而英国社会学家玛丽·梅洛(Marry Mellor)则发表了她的《打破边界:走向一种女性主义的绿色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生态学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尽管她更愿意被称之为社会主义者而不是生态女性主义者。
1993年是生态女性主义论著尤为丰硕的一年,其中包括琼妮·西格(Joni Seager)的《地球愚行:以女性主义方式应对环境危机》、瓦尔·普拉姆伍德(Val Plumwood)的《女性主义和自然的统治》、考伦·巴斯(Corin Bass)和詹妮特·肯尼(Janet Kenny)的《切尔诺贝利之后:妇女的回应》、格丽塔·嘎德(Greta Gaard)编辑的《生态女性主义:妇女、动物和自然》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生态女性主义者继续从环境主义、替代性精神、动物权利等理论视角,揭示主导着当今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制造了对全球南方、妇女和自然的三重统治或压迫。
比如,著名印度女性主义者范达娜·诗娃出版了《回归家园:女性重新连接生态、健康和世界发展》(1994)和《全球化的新战争:种子、水和生命形式》(2005);激进的女性主义生态哲学家瓦尔·普拉姆伍德出版了《环境文化:理性的生态危机》(2002);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苏珊·格里芬出版了《日常生活中的爱:论生态学、性别和社会》(1995)、《生态伟人及其品德》(2001)等;精神生态学家斯蒂芬尼·卡萨(Stephanie Kaza)出版了《达磨雨》(2000)和《佛教论贪婪、欲望和消费欲求》(2005);女性主义神学家朱迪思·普拉斯科(Judith Plaskow)编辑出版了《论女性主义、犹太教和性别伦理》(2005);素食女性主义者罗尔·亚当斯出版了《动物与女性:女性主义理论分析》(1995)、《上帝知道你的爱》(2005)、《生活于食肉者群体之中:素食主义者手册》(2008);受控肌体女性主义者(cyborg-feminist)唐纳·哈拉维(Donna Haraway)出版了《女性主义和技术科学》(1997)和《伴侣物种宣言:狗、人和重要其他》(2003);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者罗斯玛丽·鲁特尔编辑出版了《我们自己的声音:四个世纪以来美国女性的宗教著述》(1996)和《基督教女性主义中的救赎》(1998),等等。
二、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严格地说,生态女性主义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不同的学术流派。
狭义上的生态女性主义更加强调妇女与自然共同的受压迫性历史以及二者之间的积极性认同,相比之下,女性主义环境主义者侧重于男女性基于日常工作和责任差异而体现出来的自然资源与过程中的不同兴趣,社会女性主义者着重分析男性和女性自身的再生产对经济制度的影响,而女性主义后建构主义则把性别与环境的关系视为身份认同观念和种族、阶级、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的具体体现。
在此,笔者将集中分析狭义的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
(一)从哲学认识论上说,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由人类身体特点决定的或者说躯体性的(em-bodied)唯物主义。
⑤它的首要目标是颠覆将男性置于女性和自然之上的欧洲认知传统,主张代之以一种作为整体存在的内部关系的辩证法,认为一旦消除了“男性/女性=自然”(male/female=nature)这种僵硬的对立,社会主义、生态学、女权主义和后殖民斗争将会获得一种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