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从《走出非洲》看西方电影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从《走出非洲》看西方电影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参考文献: [1] 韦清琦,李家銮 . 生态女性主义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19. [2] 秦治全 . 电影《走出非洲》中女性探索的悖论 [J]. 电影文学, 2010(20):104-105. [3] 周星 . 电影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电影创作。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更接近自然,与自然有着某种 天然的联系,男性伦理的基调是对自然的仇视;同时还强 调一种去中心化,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没有高低之分,讲究 万物平等。追溯其发展缘由,是催生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殖民地”“商品化经济” 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在电影中,卡伦和殖民地的其他白人 男性在思想上的差异也同样体现了家长制下男性思维和生 态女性主义思维的区别。
编辑:姜闪闪
一、生态女性主义
20 世纪 70 年代,作为女权主义第三次浪潮中的重要 流派,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结合起来,延续 了前两次女权主义运动对父权制的批判,并从生态学的角 度出发,探究男性统治女性与人类统治自然这种父权主义 的相同性,它批评父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目 标是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原则的乌托邦。
来到非洲后,卡伦的日子可谓步履维艰,在男人世界 里讨生活不是那么容易,丈夫一意孤行,想要在高原地区 种植咖啡豆而非之前跟卡伦母女商量好的农场。现代人知 道咖啡是要种植在高海拔地区,但是当时所有的咖啡豆都 种植在赤道附近,要在高原上种植咖啡豆无疑是一项巨大 的冒险行为,但是卡伦妥协了,她选择听从丈夫的建议把 农场改为种植咖啡豆。但是婚姻往往不像她想得那么美好, 丈夫在新婚不久就选择离开卡伦去了前线,她一个人在语 言不通的环境里艰难地支撑着种植园,此时此刻,她骨子 里的独立、坚强才开始显现出来。她的这种独立意识的崛起, 是带有被迫色彩的,不是她个人自发地想要去成为独立女 性,而是现实逼迫她不得不成长。如果不是丈夫选择离开, 如果不是她一个人支撑种植园,她是不会这么快就崛起成 为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苦难往往最容易铸就坚强。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_郇庆治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_郇庆治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郇庆治摘要: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女性主义的时代拓展和理论综合,是新一代的女性主义。

除了更明确地集中于应对生态环境这一时代性难题,它也同时承认第一代、第二代女性主义议题的现实重要性,并试图辩证地理解与平衡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对女性作为一支平等的政治力量的诉求,激进的—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关于解构传统政治合法性的男性主义基础的要求,生态女性主义对如何发挥女性天然具有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并引导男性来共同创建一种生态社会的追求。

不仅如此,生态女性主义力图成为一种真正全球化的生态主义理论与运动———不仅强调一种超越地区、宗教、阶级和语言的跨文化感知特征,而且非常希望能够达成与其他社会运动特别是环境、后殖民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联盟或联合。

生态女性主义不仅大大丰富了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与运动的政治内涵,而且清晰展示了人类现代社会绿色变革中的性别化视角与向度。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生态政治理论;环境政治中图分类号:C91;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1)01-0133-07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人类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构成了对现代主义主流政治理论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传统女权主义的根本性挑战。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要求我们重新解读人类的历史,构建一种关于我们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解,并考虑如何在实践中践行这种新的感知。

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艾瑞尔·萨勒(Ariel Salleh)、玛丽亚·麦斯(Maria Mies)和范达娜·诗娃(Vandana Shi-va)等为代表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②加以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评论性看法。

一、生态女性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作为继平等或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追求与男性相同的经济与政治权利)、文化或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父权制文化或资本主义制度是女性受压抑或剥夺的根源)之后的第三代女权主义运动,生态女性主义实践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妇女依法挑战大型核电站和印度北部的抱树抗议运动等群众性行动创议中。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批评论文导读: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社会环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

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e)一词是法国的女性主义者奥波妮(Eaubonne)1974年首创的。

她还预言,这场革命将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

表面上,生态批评的锋芒指向人类中心主义,要把自然从人类的傲慢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消除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

许多生态女性主义者探讨了出现在宗教、神学、艺术和文学中的对妇女和自然的双重贬低以及二者之间的象征联系。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批评,自然,文学一、关于生态女性主义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社会环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

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e)一词是法国的女性主义者奥波妮(Eaubonne)1974年首创的。

她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是想强调妇女在生态革命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号召妇女起来领导一场生态革命;她还预言,这场革命将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

正如美国著名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卡伦沃伦(KarenWarren)指出的那样,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观点:即统治妇女与统治自然之间在历史上、经验上、概念上、宗教上、文字上、政治上、伦理上、认识论上、方法论上以及理论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是一个伞状的术语,她可以包括各种把统治人类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人们,尤其是妇女的社会制度与统治非人类的自然联系起来的关于自然的多元文化视角。

一方面,生态女性主义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它首先承认男性偏见的存在,其次它试图消灭这一偏见。

尽管人们对女性主义的理解有分歧,但女性主义至少是一个反对性别歧视的运动,它包括消除任何形式和所有形式对女性的歧视以及从制度上统治和压迫妇女的所有因素。

在女性主义者中,对于压迫妇女的本质和消除这种压迫的途径看法并不相同,但所有女性主义都同意这种性别歧视是存在的,它是存在的和必须被消除的。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被赋予重要的角色
《愤怒的葡萄》中,女性在生态意识中被赋予着重要的角色。

书中提出,女性主义者应该反对政治性强硬,追求和谐独立,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观念。

它大胆发声,对暴力和对女性的压迫充满抵抗,强调人们需要保护出于存在感而表现出的自然环境。

二、社会能力的发展与女性的支持
书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强调,社会能力的发展要以女性的支持为前提。

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女性所承受的压力,并重点针对由于性别而导致的问题,对女性进行公平对待。

政府也需要从政策层面来支持女性,提倡共同发展,在家庭、社会和政治领域有助于女性的保护,以及当地社会的改善。

三、重新审视现有的政治观念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之所以被视为独特,主要是因为它要求倡导者重新审视现有的政治观念。

作为一种反对偏见、歧视、压迫和不公平行为
的思想,它提倡赋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同时提升职业能力、思想和文化实践。

这样一种思想,正是让很多女性有能力从一个新的阶层走出来,从一个新的角度观看社会。

四、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方案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倡导对环境的尊重、对自然的保护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因此,它会探索一种全面的环境保护方案,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资源,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并强调应当考虑尊重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因素。

[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分析

[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分析

[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分析长期以来,女性长期被视为“第二性”存在。

不论从政治、经济、文化、认知、观念、伦理等宏观的领域,还是从微观的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是自然形成的,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而相反的,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

但是,这种差异已经根深蒂固到我们的潜意识当中,也就是说男女性的不平等已经被作为一种正当现象接受了。

例如,对于女总统评价“希望她能像男性那样做个好总统”,我们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但如果对男总统评价“希望他能像女性那样做个好总统”,就会令人感到困惑。

可见,对于男性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权已经是广为接受的。

与女性主义息息相关的包括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到20世纪的60―70年代的第二次浪潮。

女性主义运动除了实现了女性的平等权、受教育权与就业问题,更将男女不公平的探讨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而现在女性主义思潮更是深入人心。

单从流派上看,女性主义的流派主要可以概况为“三大家”(big three)即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

虽然女性主义有众多分枝,有着差别很大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主张,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消灭两性间的不平等关系,在某些方面也有共识性的原则,例如,相信男女两性是不平等的,而且这种情况是应当加以改变的,即用两性间的平等关系取代等级和不平等;对既存两性关系的改造将对更广泛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两性关系是政治性的;反对划分公领域和私领域,认为政治权力既运作于个人层面,又运作于社会层面,即“个人间题就是政治问题”;公民的社会权利源于存在本身,而非源于社会地位,即“我存在,因此我有权利”。

其中,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研究理性与感情的问题;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主要关注公众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问题,也有人概况说激进女性主义主要关注对女性的暴力、性、生育等问题,以及男性从对女性的压迫中获益的情况;激进女性主义的关注点是关于自然与文化的问题。

女性与生态保护:基于女性主义的解读

女性与生态保护:基于女性主义的解读

女性与生态保护:基于女性主义的解读王郁芳【摘要】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任务把生态保护提到了更高的层面,而女性与生态保护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文化的建构中,女性概念和自然概念的相关性十分明显,男权文化下的自然与女性更是有着相似的逻辑统治,女性与自然有更密切的联系.女性特质和性别角色也使女性与生态保护有着特定的密切关系,因为女性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管理者和消费者,女性在教育子女、提高家庭成员环境意识中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女权运动与生态保护运动都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女权运动所追求的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与公正,与生态保护运动所追求整个人类对环境的公正是完全一致的.【期刊名称】《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女性;生态保护;自然环境;女性主义【作者】王郁芳【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女性运动与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74年最早提出“生态女性主义”的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索瓦·德·埃奥博尼认为,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她试图号召妇女领导一场生态运动,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此后,自然和女性的联系成为生态女性主义关心的核心问题,同时把关注各种形式的压迫与统治,把解放妇女、解决生态危机和反对压迫一起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1994年,首届“中国妇女与环境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发表了《中国妇女环境宣言》。

宣言指出:“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也是妇女应尽的义务,有必要对妇女运动的发展战略和妇女解放思想进行变革和充实,以期建立符合人类社会现代文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为当代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妇女不仅被看作是社会进步最受负面影响的牺牲品,而且也被视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文学批评论文】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论文

【文学批评论文】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论文

【文学批评论文】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论文一、蕴含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的两性战略伙伴关系古往今来,社会都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和奉献,都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飞速发展。

“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人类文化的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和无性中的所谓‘女性’。

”“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一中国家庭的普遍观点,不也正说明了男性和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孰重孰轻之分吗?如果男性和女性不能和谐共存,如何推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生态女性主义者普鲁姆德(ValPlumood)看来,“对二元论的划分既不是中性的,也不是随性的,而是由具有鲜明对比的两组概念构成的————统治的概念和屈从的概念,即相互之间形成了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立足于对文学研究的多角度结合,着眼于女性的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的统一,不仅把女性和大自然的联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对男权思想的“二元制”社会给予了批判,同时为女性争取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要求而尝试探寻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构建。

而在生态学中,环境主义者认为人类奴役自然、破坏环境,自然环境成为被男权社会统治的人类社会压迫的对象;而在人类社会内部,女性主义者则持女性思想被男权奴役,女性生活被男性世界操纵掌控,成为“失语者”,也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奉献者的观点。

由此可看出,“环境”和“女性”两者之间的确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同为男权社会被统治和被奴役的对象,这样就使得“同病相怜”的两者惺惺相惜,仿佛两个亲密无间的“闺蜜”。

而大自然往往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被比喻成母亲,也常常被用第三人称“她”来指代,这更使得生态女性主义者情不自禁地把两者纳入到共性范围内进行研究,把女性争取自由的权利和自然获取救赎的渴望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

生态女性主义是站在女性的立场来分析和解决现代人类社会刻不容缓的环境问题,因此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相对于生态主义学说而言,更具有女性敏感、细腻的独特研究角度和审视点。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愤怒的葡萄》中的女性形象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愤怒的葡萄》中的女性形象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愤怒的葡萄》中的女性形象作者:刘晓勇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4期摘要:斯坦贝克是美国的一位比较有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愤怒的葡萄》是他的所有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愤怒的葡萄》揭示了男权主义的盛行和以人类权利高于自然,而引起的的不良现象,形成了社会黑暗的一面。

本文从生态女性角度出发,阐述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呼吁构建一个人与人平等,无论是从自然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女性和自然母亲都能被平等对待的社会。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愤怒的葡萄》一、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及内容(一)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将大众比较关心的生态运动和人们一直关注的女权解放运动结合在一起,既属于生态研究的流派之一,也是女权主义哲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并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生态女性主义的诞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的环境危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针对社会中男权主义盛行的现状,对于他们无限制的对地球资源的掠夺的行为和对女性压迫的现象,使得很多女性意识到维护自身生存权利和自由平等权利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女性的不满的同时也同样地引起了她们的共鸣,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很多女性走到了建立和谐社会的队伍当中来。

(二)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内容从生态女性主义字面的理解上我们可以看出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生态的视角和女性的角度,下面我将简单的介绍生态女性主义所包含的内容:1.生态女性主义主要观点之一就是反对以男性为中心以及男权為最高权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在当时的社会,男女是极为不平等的,男性掌握着实质性的权利,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女性则是被归为社会的最底层,被看做成只能做家庭劳务的工具,是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男性的,没有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正是由于这种极为不平等的地位使得男性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女性一直受到压迫和残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女问题的理论探讨・(《哲学研究》1996年第5期)

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意义

曹南燕 刘兵 编者按:妇女问题在历史上和当代社会,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植根于人类解放自身的运动,是这个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极为广阔的领域和方面,不能孤立、抽象地仅仅看作是妇女自身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妇女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进步的尺度、标志,正是从人类总体的哲学高度来把握这个问题的。多年来,世界范围内研究妇女问题的论著可说是汗牛充栋,但大多是政治学、社会学乃至人类学的研究,也有从哲学角度探讨问题的。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的论著却并不多见。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结合这个问题的历史、现状及改革开放中的新问题,诸如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价值、意义,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深入到关于妇女问题的本质、妇女解放的道路及目的的探讨上去,应该说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刊特发表这组文章,意在引起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探讨。

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女权运动第三次浪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继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女权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和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浪潮之后,70—90年代女权运动经历了第三次浪潮。󰀁如果说第一次浪潮的特征是要求平等的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的特征是激进的女权主义的话,第三次浪潮则可以说是自然的女权主义,它既继承了过去的理论,又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除了致力于社会改革之外,它还把这种政治运动扩大到知识领域,从各种角度研究女性本性和男性本性的差别,探讨女性角色、女性价值,并进而对造成歧视妇女、压迫妇女的父权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批判。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奥波尼(F.d′Eaudbonne)首先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

nisme)这一术语,她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是想使人们注意妇女在生态革命中的潜力,号召妇女起来领导一场生态革命,并预言这场革命将形成人与自然的新关系,以及男女之间的新关系。󰀁此后,生态女性主义一直是新闻界关注的大众政治运动。它包括了妇女权益、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动物待遇、反对核技术、反对战争等诸多方面。许多关心生态问题的女性主义者、关心妇女问题的生态主义者,以及关心环境问题和妇女解放的科学史家、哲学家等,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各种生态女性主义流派通过对妇女与自然的联系的分析,使妇女参加生态运动成为严肃的大众性的政治活动。目前,生态女性主义在西方国家,尤其是54在法国、德国、荷兰和美国的女权运动和环境运动、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并有相当大的影响。

一、妇女与生态运动70年代以来,许多女性主义者,特别是生态女性主义者都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环境问题是女性主义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世界各地有许多妇女成为生态运动的积极分子。在瑞典,她们把用受污染的浆果做成的果酱送给议员,以抗议在森林中使用除草剂;在印度,她们参加“抱树运动”,以保护将被用作燃料的林木;在肯尼亚,她们积极植树,投身于“绿色运动”,以使沙漠变成绿洲。英国的妇女抗议核导弹对地球上生命的威胁;德国的妇女帮助建立绿党,使之作为追求国家及地球的绿色未来的讲坛。1987年,生态女性主义者还召开了纪念《寂静的春天》一书发表25周年的大会,号召妇女投身并引导生态革命,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生态女性主义坚持当前全球危机是可以预言的、是父权文化的产物这样一种观点。󰀁某些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之所以要积极投身环境运动,不仅因为环境污染对妇女损害更大,而且因为女性的本性和生态运动有着特殊的关系。她们认为从较“女性”的视角去看待环境,将有助于解决生态危机。她们提出的问题包括:1.女性角色。沙勒(A.K.Salleh)在《比深层生态学更深》一文中指出:“父权社会不能认识妇女和生活经验的价值,而我们需要做的,则是要去认识这种价值。传统女性的角色与掠夺性的技术理性相反,它为真正有根基的养育环境伦理学提供基础。妇女往往不寻求对地位的确认,而是更关心环境。”󰀁柏克(L.Birke)还认为,妇女之所以特别关心环境污染问题,是其生殖角色造成的。2.女性原则。希瓦(V.Shiva)在《发展,作为西方父权制的新计划》一文中,揭示了西方的发展模式造成的贫穷。󰀁她坚持认为,产生这种坏的发展的基础是西方的父权制。这种父权制忽视自然和女性,缺乏女性原则,破坏了男女之间的整合与和谐,干扰了男女之间的合作与统一。女性原则是与保护和养育相关联的。女性原则被镇压的结果,就是生态危机与对妇女的统治和剥削。3.女性直觉。有人假设,妇女对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理解。妇女有生养抚育孩子的能力,因而有一种直觉,可不费力地知道地球是生命过程。󰀁

4.女性价值。这通常指关怀、同情和非暴力,及对女神的崇拜。一些崇拜女神的文化把女性看作是有价值的。这些文化强调和平,理解人与非人的自然之间的关联。艾斯勒(R.Eisler)在《盖娅传统和合作未来》一文中指出,史前社会崇拜自然和精神的女神——我们伟大的母亲、所有生命的给予者和创造者,但更吸引人的是这些古代社会被建设得如此和平,恰如我们今天想要建设的社会。这些社会有我们今天所谓的生态意识,知道必须尊重、崇拜地球。对给予生命和维护生命的地球的尊重来自这样一种社会结构,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妇女和女性价值没有屈服于男人和男性价值(即征服和统治),女性给予生命的力量被赋予很高的价值。艾斯勒主张,要重新肯定古代我们与伟大母亲——自然和精神女神——的神圣契约,肯定被贬值的女性价值,以便形成较好的生态意识。󰀁

5.女性对自然的认同。基尔(M.Kheel)认为,妇女对于她们与自然界的联系的感受不同55于男人,妇女对自然界有一种认同感,以一种具体的、爱的行动与自然界相联系。因此,妇女更接近于自然,更适于考虑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是,也有一些生态女性主义者不大赞同上述这些提法。例如,达维恩(V.Davion)认为这些观点至多只能算女性的生态学,而不是女性主义的生态学。󰀁因为在女性主义看来,在父权制社会中形成的女性角色、女性原则和女性价值本是性别压迫的产物,是要批判和否定的东西,至少要对它们重新进行考查。例如,如果承认妇女对自然有一些特殊的理解、有一种直觉,那么这种直觉是生理原因还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呢?不能假定所有的妇女都感到与自然有特殊的联系,否则我们就不能认识妇女之间存在的重大差别,就会导致无批判地推崇妇女经验。事实上,有一些男人可能比妇女有更多的这类感觉。如果这种认识论上的优越性是由于父权制下的性别压迫造成的话,我们就应把它看作是被扭曲的。即使它并非被扭曲,我们也要问问,是否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得它。否则,我们的社会就会有这样的危险,认为对于创造机会去获得解决生态危机所需的知识来说,压迫妇女是必要的。再者,所谓的女性角色和女性价值在父权制社会中是女性被排斥、被贬低的产物,是二元对立的产物,在坚持二元对立的西方文化之外,在非父权制的文化中,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是否仍是这样,这些价值是否仍被称作女性价值,这都是值得怀疑的。

二、对传统哲学的批判生态女性主义对主流哲学最重大的挑战是在概念分析和理论的层次。它对传统哲学概念,诸如自我、知识、知者、理智和理性、客观性等,及一系列构成西方主流哲学理论主要成分的二元对立提出争议。它认为,这些概念由于可能有男性偏见,因而需要重新考虑。在这些方面,美国女性主义哲学家沃伦(K.J.Warren)和普鲁姆德(V.Plumwood)的工作特别值得重视。沃伦认为󰀁󰀂,在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和人类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联系,最终是概念联系。这就需要考虑一下其概念框架的本性。所谓概念框架,是指一组基本的信仰、价值、态度和假设。有些概念框架是压迫性的,它证明和维护压迫关系。这样的概念有如下三个特征:1.价值等级思维,认为处于等级结构上层的价值要优于下层的价值;2.价值二元对立,把事物分成互相对立排斥的双方,使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有更高的价值;3.统治逻辑,即对于任何X和Y,若X价值高于Y,则X支配Y被认为是正当的。与以往的许多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者不同,沃伦认为问题不在于等级思维,甚至也不在于价值等级思维。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等级思维对分类资料、比较信息、组织材料都是重要的。价值等级思维在非压迫的与境(context)下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人们可以说,因为人有意识能力,所以人比植物或岩石能更好地重组环境。问题在于统治逻辑。用这种论证结构,可以证明统治是正当的。它不仅是一种逻辑结构,也涉及到重要的价值体系,因为它需要一种伦理学前提来准许价值低的东西服从价值高的东西。一种典型的做法,是宣称统治的一方(比方说男人)具有某种特性(比方说理性),而被统治的一方(比方说妇女)却没有这种特性。这里以关于对妇女的压迫的论证A为例说明如下:A1.妇女被认同为“自然”和“身体”范围,男人被认同为“人”和“心智”范围;(价值二元对立)56A2.被认同为“自然”和“身体”范围的东西的价值要低于被认同为“人”和“心智”范围的东西的价值;(价值等级思维)A3.因此,妇女比男人要低一等;A4.对于任何X和Y,如果X优于Y,则X支配Y被证明为正当;(统治逻辑)A5.从而,男人支配妇女被证明为正当。这种用来证明性别、人种、阶级等统治的统治逻辑也可被用于证明人类统治自然的论证B:B1.人类有有意识地改变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共同体的能力,而植物和岩石则没有这种能力;(价值二元对立)B2.有这种能力的东西要比没有这种能力的东西在道德上优越;(价值等级思维)B3.人类在价值上优越于植物和岩石;B4.对于任何X和Y,如果X优于Y,则可以从道德上证明X支配Y是正当的;(统治逻辑)B5.因此,可以从道德上证明人类对植物和岩石的统治是正当的。显然,如果没有统治逻辑A4和B4,关于差别和等级的描述还不能证明统治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论证A和论证B都是在相同的概念框架中进行的。因此沃伦认为,要实现妇女解放,就要拒斥论证A及其使之成立的概念框架,这也正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要害。而且在这种意义上,生态女性主义是反对一切压迫的。另有一些生态女性主义者,像沙勒󰀁󰀂和普鲁姆德󰀁󰀂,认为必须从认识论上批判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理性主义。这种批判不是拒斥所有理性或接受非理性,而是要批判作为统治形式的理性。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自然作为被理性排除和贬值的对立面,包括情感、身体、热情、动物性原始或野蛮、自然界、物体和感觉经验以及无条理性、信仰等范围。换言之,自然这个概念包括了理性所排斥的所有东西。正因为如此,许多后来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对以往把妇女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观点持批判态度,认为那不过是父权制压迫的工具。另一方面,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的概念,在西方文化中则与理性联系在一起。理性是人类的显著标志,妇女、有色人种、奴隶、原始人则在人的理想模式之外。这种理性是具有男性特征和工具特征的。智力本性被认为是宇宙万物中唯一因自身的缘故而必要的,所有其它都为此而存在。通过二元对立思维,理想的人格模式与动物、原始人、自然的差别和距离被增加到最大限度。人有高级的智力(理性),而动物、自然则只有低等的身体的能力。完全的人的本体在于心智领域。它与其说和男性联系在一起,毋宁说与作为主人的男性精英相联系。他们让妇女和奴隶为其提供生活必需品而工作,他们把生活必需品领域视为低等的,而所谓人的品行则应远离这一领域。西方理性主义理想中的人,不仅体现性别排斥的规范,而且体现人种、阶级和物种排斥的规范。这种人性的理想的关键是征服和控制、夺取和利用、解构和吞并,是对自然(以及被当作自然的女性及其它)的统治。因此,生态女性主义者称此为“主人模式”。󰀁󰀂他们认为,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理性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的对立都是二元对立的产物,二元对立的问题不在于承认对立双方的差别,而在于它使差别变成等级关系,它建构了“中心”的文化概念和本体,致使平等和互助完全不可设想。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