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本质及根本解决之道

经济危机的本质及根本解决之道
经济危机的本质及根本解决之道

一个左派眼中的经济危机及根本解决之道

·作者:武彩石

说明:本文的立论、分析、结论、方案与当前风行于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南辕北辙,但笔者坚信真理就在这里,黄沙吹拂,真理益显。因为无产阶级除了解放全人类的利益之外,没有个人利益,只有真理。文章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由于时间紧张,有的地方直接给出了观点,无太多论证,请读者原谅。

序言

近年来,经济危机连绵不绝,政府拯救危机之后反而是更大的危机。周遭朋友忧心忡忡,笔者不得不抽点时间来想一想经济危机这个问题。笔者对共济会炮制的所谓现代西方经济学嗤之以鼻,以下分析的理论工具来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中国古代朴素的经济思想。

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大环节,危机产生的根源均是三大环节之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并进而形成系统性影响。

产品经济时代的经济危机

产品经济时代,经济危机的表现比较简单,主要是分配环节出了问题,演变过程如下:一个王朝开国之后随着官僚系统的日益庞大和豪强地主的不断兼并、巧取豪夺,中央财政捉襟见肘,劳苦大众日益贫穷,社会财富加速集中于豪强阶层。分配危机解决不好,必须影响到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当广大民众连简单再生产也不能维持时,必然民变四起,一个政权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以公元前841年经济危机引发的“国人暴动”为例,周厉王为了解决中央财政入不敷出的危机,新开税种,对豪强贵族把持的山林湖泽征税,原来平民捕鱼打猎只向豪强上贡,现在要双重上贡,激起豪强和平民的强烈不满。面对不满,周厉王操之过急、不注意策略,并愚蠢地对反对言论强制打压,经济危机终于引发政治危机。在豪强们的策划和背后支使下,豪强们的私家军队挟带大量不满的平民,联合起来攻打王宫,周厉王想派兵镇压,与豪强勾结起来的大臣们阻制发兵,因为大臣本身就是豪强阶层,周厉王只好带着亲信逃跑了。

皇权败于豪强,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尽管有短暂的所谓“宣王中兴”,但周朝已经不起大的折腾。到周厉王的孙子周幽王时,形势更加严峻,财富藏于豪强,民不聊生,再加连年旱灾,中央政府却无力救灾,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分配不公导致社会的再生产出现危机,周王朝国力衰竭。周幽王不敢对豪强动手,反而加重盘剥百姓,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周幽王为了摆脱豪强贵族的控制,废长立幼,因为他的皇后和太子偏向豪强。于是皇后的父亲联合其它豪强并勾结敌国犬戎发动军事叛乱,将周幽王杀死,西周王朝就此灭亡。

所谓“国人暴动”根本不是正史上所载的“平民暴动”,而是利益集团对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变法的军事叛乱,只不过因为叛乱成功了,后来的史家直到今天,都有意无意地歪曲真相,把屎盆子全扣在周厉王头上。

不扯远了,书归正传。产品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都首先发生在分配环节,并逐步发展为消费危机、生产危机。太阳底下没有新事,三千年来封建社会的经济危机与周厉王时期大同小异。

西汉末年、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唐朝末年出现的经济危机,因统治者无力调整或调整失败,结果国家崩溃,中央王朝、豪强阶层在大规模的军事暴乱中同归于尽,平民十亡六七。

秦朝末年、汉武帝末年、隋朝末年的情况稍微不一样,尽管同样有豪强的盘剥,但引发危机的主因在中央,中央政府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穷奢极欲,导致广大平民难以为生,不得不起义反抗。西汉王朝之所以没有像秦朝、隋朝那样迅速灭亡,一是汉初70年休养生息给汉武帝留下的家底太过殷实;二是公元前89年“轮台罪已诏”,汉武帝深刻自我反省并迅速恢复了汉初休养生息国策。

北宋中后期、明朝中后期、康熙末年出现的经济危机,王安石、张居正、雍正主要通过变革税法等手段对分配体制进行调整,一定程度缓解了危机,延长了王朝的寿命。

还有一个例外情况,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在内部尚可维持,而外部压力巨大下的主动变革,核心依然是通过分配制度的调整,加强中央、打压豪强、保障平民、促进生产、奖励军功。商鞅、吴起之死,均来自豪强的反扑,充分说明豪强对国家的危害,抑制豪强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

西欧历史同样如此,以西罗马帝国衰亡为例,贵族和奴隶主竭尽盘剥、挥霍无度,自由民大量破产、奴隶贫苦到连生存也无法维持总量持续减少,西罗马帝国日益衰竭,蛮族入侵轻而易举将其灭亡。

二战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战之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已分析得很清楚了,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远低于社会商品的供求,部分商品无法实现销售,产生过剩。问题还是出在分配环节,劳动人民的收入在全社会创造的财富中比例偏小。

至于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的无政府主义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不必理会,因为人的主观控制反而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无为而治最好,这个问题放在后面讨论。

危机导致资本家的简单再生产无法进行,特别是1929年那场最猛烈的危机,成为人类经济史上少有的大灾难。

解决危机的根本之道依然是调整分配格局,增加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比例。但是,资本家是决不让步的,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所有资本家都拼命发展生产,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为了解决危机,共济会垄断财团开出了一副饮鸩止渴的大毒药——赤字财政。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副大毒药美其名曰凯恩斯主义、或赤字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样的命名让人一看不明就里,于是专家们就显得高深莫测、高人一等了,老百姓仿佛就能被唬住了。万变不离其宗,这付大毒药就是老百姓平常所说的“透支”。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主因是“透支”,根源依然是分配不公,并进而从“生产过剩”的危机,发展到“过度生产”的危机,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来龙去脉如下:

当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低,从而让生产过剩时,资本家及其理论吹鼓手为了保障再生产和继续剥削,就操纵、诱骗、恐吓政府大兴土木,比如举办所谓公共工程、大修公路铁路、楼堂馆所,一条公路修了又挖,挖了又修,反复折腾。钱从哪里来呢?透支!比如发行国债、向银行借、发行五花八门的财政性货币。

为了保证再生产的持续同时加重对人民的剥夺,资本家还挖空心思诱骗民众“透支”消费,比如按揭购房、按揭买车、信用卡借款等等不一而足。

透支政策实施之后,一般会出现短暂的景气,但随即沉疴爆发,如就业不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

大兴土木一方面让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由于折腾出来的多是无用之物,不能形成有效供应,从而引发恶性通胀,进一步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盘剥。

当“滞胀”局面形成之后,个人先前的透支消费成为其破产的催命符。而在个人“透支”和“破产”这一悲惨的事件中,资本家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当前已形成全球范围的“透支经济”,中国、美国、欧盟等等经济体无一不透支,中央政府透支、地方政府透支、广大平民透支,而共济会垄断金融财团通过操纵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债券市场的暴涨暴跌,特别是以金融衍生品的诈骗方式,让政府破产、平民破产,社会财富都落入金融豪强的腰包。

“透支”让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变成了恶化问题的原因。

“透支”政策的最坏结果,是大兴土木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空间不可逆转的变坏,危及子孙万代的生存。这简直是与上帝挑战、对老天爷犯罪!

社会主义早期经济危机

社会主义经济危机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社会主义是人类崭新的伟大试验,无章可循,人类主观上很难按照“有计划、按比例”的理想状态组织生产,危机的表现是消费环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

鉴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教训,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大多采取了“有计划、按比例”的“统制经济”,但“有计划、按比例”始终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与资本主义同样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尽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但前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可惜共产国际提前解散了,而控制资本主义各国政权的神秘组织——国际共济会犹太金融财团却始终存在,他们视共产主义为天敌,所以一天都没有放弃对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围剿,军事上冷战或热战,政治上、经济上、意识形态上一刻不停地进行和平演变。内外响应之下,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不到七十年、中国不到三十年,就为修正主义所葬送。社会主义建设中断,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属典型的当代资本主义危机。

新社会主义——人类经济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

新社会主义,是笔者在总结前苏联、北欧四国,特别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了张宏良老师的《建设五有社会,实行四大自由》宏文,提出的新想法,不成熟、不系统,权作抛砖引玉,敬请批评指正。

1、结合前苏联、新中国前三十年、古巴、越南、北欧四国的社会主义

实践,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财产所有制的具体形

式,而在于社会管理方式上的大众民主和分配上的公平合理。

2、新社会主义的政权治理结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建立各

类群众自治组织,实行大众民主,切实履行四大自由:“大鸣、大

放、大字报、大辩论”。(详情参见张宏良老师《建设五有社会,

实行四大自由》)

3、法律宽简,休养生息,实行普遍的群众自治,大力降低官民比例,

官民比例应低于50:1。封建社会有谏官、言官对百官实行监督,

新社会主义应通过各类群众组织,对官员实行群众监督。

4、国家应效法天道,抑强扶弱,做好财富的分配:天之道,损有余而

补不足。对流转税实行低税率,以此鼓励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对所

得税、奢侈性消费,实行高税率;必须开征遗产税,税率不应低于

50%,让食利阶层的财富三代归零。三代归零的高税率遗产税,是保

证社会公平、保持社会活力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5、新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充分的社会保障机制:国家必须无条件地保障

每个人的生存需要,提供充分的教育、医疗、住房、失业、养老保

障。(详情参见张宏良老师《建设五有社会,实行四大自由》)

6、新社会主义应重本抑末,重视农业、军工产业,适度发展轻工业,

限制发展第三产业。

7、国家应高度重视农业,粮棉肉奶等农产品供应必须完全自给,并充

分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安全、充足,做好充分的战略储备。

8、国家应始终、高度重视军工产业和国防建设,保持强大的军队。

9、国家应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运动,适龄公民都应进行现代化军事训练,

寓军于民,形成全社会、全民族的尚武风气。一有战事,青壮年人

人能打高科技现代化战争。

10、军工产业和提供公共产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国营;除此之外的

大量产业可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的形式存

在,国家应保障其合法权益,除了对其进行税收和产品安全性管理

外,采取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

11、新社会主义的财政银行体制应量入为出,严禁透支,应废除纸币,

以贵金属为货币,金为主,银、铜为辅。

12、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国家无条件地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性消费的同

时,严格限制享受性消费,对任何享受性消费课以高税收。

新社会主义经济的四项原则

为了保证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经济领域内新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勤俭节约,节制消费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吝。”节制消费,积蓄国力,是千古不易的治国真理。

共济会炮制的经济理论有个最著名的歪理邪说——扩大消费,说什么消费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照这个歪理邪说,豪强阶层奢侈浪费,花天酒地,吃一顿饭一百个人侍候,花掉一个普通民众十年的工资,是拉动了需求,增加了就业,实现了GDP的增长。大兴土木,一条公路修了又扒,扒了又修,没事找事瞎折腾,这叫发展经济。

如上不值一驳,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绝对不做违背天道的赤字财政、扩大消费。

二、分好蛋糕,才能做大蛋糕

人类经济发展史无一例外地证明,只有分好蛋糕,才能做大蛋糕。分不好蛋糕,最终连做蛋糕的能力都会丧失。

新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保障分配的公平合理。

三、时刻抑制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最腐朽、最反动、最没有原则的破坏力量。

遍观古今治乱兴衰,盛世皆因对利益集团的有效抑制而来,衰败皆由利益集团的失控而起。

利益集团从来不会妥协、从来不会让步、为了利益从来不讲任何原则。

利益集团总是千方百计令改革政策走样,然后鼓动各阶层反对变法,甚至不惜勾结敌国,明目张胆进行军事叛乱。比如西周厉王“专利”、新朝王莽“改制”、东汉刘秀“度田”、南齐萧赜“却籍”,还有一战时德国之犹太财阀,均勾结敌国,举行叛乱。

张宏良老师告诫我们当今买办集团的叛国行径,绝非危言耸听。

新社会主义必须时刻警惕利益集团,应将“三代归零的遗产税”入宪,严防利益集团的发展壮大。

四、休养生息,不搞经济刺激

国家在产业政策上应重本抑末,实行金本位,同时抑强扶弱、充分社保,而对具体的经济活动则应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完全没必要去关注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

经济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是经济体的自我平衡,从长远看,经济衰退不是坏事,它表明生产过头了,对防止经济过热和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经济在经过了一阵短暂的调整时期后,会迅速以更健康的姿态恢复发展。经济的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不是疾病。

生产过头、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才是愚蠢行为。比如现在我国的汽车产业、房地产业、城市化运动,表面看经济增速快了、GDP大了、就业上去了,但长期来看对环境、资源、赖以生存的农业造成长远破坏。

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也需要休养生息。从长远看,经济衰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比如现在德国长期让部分土地休耕。

不要担心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对社会和广大老百姓而言都是好事,盛世都会出现通货紧缩。西汉建立之后米价持续下跌,文景之治时期米价从汉初的五千多钱一石跌到三四十钱一石,这才叫盛世。

结尾

资本贪婪掠夺的本性注定了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只会把人类拖向毁灭的深渊。无论人类共产主义运动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曲折折,无论修正主义集团怎样让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变颜色,但只要人类还要生存下去,资本主义就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人类!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沉寂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救药,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一次风起云涌,让我们以饱满的战斗热情来迎接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时代吧!

(本文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武彩石 2011年10月8日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资料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 1637年郁金香狂热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还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就已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这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 1720年南海泡沫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使得私人资本集聚,社会储蓄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当时,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1720年,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股票供不应求,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后来《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通过,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经济大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1929年股市大崩溃 1922年—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 1970滞涨 1973年,由石油危机造成的供给冲击导致美国出现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至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受其影响,不仅拉美股市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这使得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源起美国“零首付”的买房政策,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至今仍是国际关注热点。 2012.05.24 发生来源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 2007年的事件 2007年8月9日-爆发流动性危机 2007年10月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历史新高14,164点 2008年的事件 2008年环球股灾 贝尔斯登被接管 美联储接管房利美和房贷美 2008年9月流动性危机 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困

高中历史知识点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测试题新人教版高一必修

第17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 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历史上极其严重”“100亿美元”“农场主”等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广泛性,选B。 3.右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 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 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 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A.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关税壁垒严重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解析: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1935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4.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四大家族垄断的影响 D.美国加紧侵华的影响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大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认识当今全球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这个词是源自西方,这个词诞生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之前中国以及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上,这个词一直没有出现,而在西方在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人手工劳动的时候,经济危机出现了,大批的人失业,物价飞涨,生产停滞,企业破产,债务纠纷等等。看经济危机的原因,需要分析经济危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个时期与以前的时期有什么差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水平,组织形式,政权类型等等有什么不同。 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工业社会(实体经济的多性)的发展之后,导致经济运行对虚拟经济越来越依赖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权利主体还在西方的权力分散的基础之上情况下,就会出现经济危机,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所以西方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加上虚拟经济层面的金融资本的出现,就出现了垄断金融资本。这些资本主导了美国经济的运行,其他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垄断金融资本来完成本国经济的整合与调整,协调经济的有序运行,这样在资本主义金融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大大的减少了,这要感谢技术的进步导致的资本整合经济能力增强的结果。 经济活动是围绕着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的生活需要,以及分配和交换的公平性原则而展开的,只有经济活动符合公平原则,满足了提高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才能持续,经济活动创造的是实物或者是服务西方社会在政府没有能力组织经济活动满足人民经济需要的情况下,贵族,商人等等大量通货的持有者组织一些经济活动,可是商人不具备国家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行政职能,因为国家的行政职能能够具备完成经济组织产品生产的功能,商人往往与政权结合,通过某些行政手段帮助其完成生产的组织活动。这样西方社会权力分散的结果,导致了在经济领域,私人资本的出现,私人资本不具备行政手段组织生产的职能,所以他们需要积累大量的通货来交换获得别人手中的资源,这样他才能通过获得的资源来组织生产,并把产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通货。这里就需要一个资源原始积累的问题,他们获得别的的资源往往也不是堂堂正正,正大光明的,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他们的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经济危机的根源一是:虚拟层面在人与人之间配制的不均衡。因为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大多数人都不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而只是生产的某个环节,而且生产的产品也不是直接进入某些人的腰包,而是进入一个统一的交换平台—市场,每一个凭借自己在虚拟经济层面获得的通货来到市场上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货通过产品交换又进入了资本家的腰包,经济得以运行的前提就是这个循环的资金流能够持续下去而不断裂,但是因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在财富的分配中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当过多的财富进入资本家腰包,而劳动者却获得很少的财富时,这样资金流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完成资金回流这个环节就会发生断裂,经济危机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下,环节经济危机相对容易,因为资金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分配不均造成的,所以只要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工人工资,扩大内需就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不过这需要资本家吐血。而且这种经济危机不容易对经济活动造成大的破坏,表现也可能仅仅就是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不高,社会产品生产减少,工人罢工,如果工人因为吃不上饭而罢工,这样的罢工是肯定会成功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罢工的激烈程度是很高的,资本家承受不了.另一种情况的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相对较大,就是虚拟经济层面的资金在经济的各个环节的投入不均衡造成的经济链的断裂,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对经济的打击是剧烈。例如众多的资本家为了赢得市场,在生产环节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大量的厂房,设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 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 国家。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滞涨。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导致经济迅速过热发展,产品生产出来,但消费能力未能跟上,导致国家赤字上升,经济发展缓慢甚 至停止发展。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代表为金融业,范围波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 南亚诸国等。其问题出自于2方面:1方面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引来 过多国际热钱,由于这些国家过分依赖这些热钱而且没有对应能力,在经济出现 问题时候,这些热钱迅速撤离,导致经济迅速崩塌。而另一个则是国际金融炒家 恶意炒卖货币,人为搞乱汇率,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迅速贬值,引起世界范围内的 货币抛售,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受损。除了中国香港外,其余地方均受到严重影响, 其中以韩国,泰国最为严重,甚至达到其货币几成废纸的地步。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不用多说,现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在延续。 对于国外,这个次实在太大,我就找了一些在危机发生时期的主要国家的一些经济指标进行 了统计分析,因为有些资料实在是太难找。 1.当时的美国GNP,由危机前的1044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745亿美元,由于当时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以后又增加至2049亿美元。 2.美国失业人数从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失业率猛的上升1000%不止。但是危机过后失业人数较少至800万。 3.在危机前夕美国规定公司税一律是13.75%但是危机过后规定,5万元以下为12%,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范文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把握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形式下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把握社会总资运动的特点、规律;认识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前提 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简单现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二)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看实现条件 (三)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各部类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外延扩大再生与内含扩大再生产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四)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问题 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社会资本运动的总过程,既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实现过程,又包含全部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既包含生产消费,又包含个人消费;即包含所有单个资本的流通,又包含一般的简单商品流通。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前提 21

第一个理论前提——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生产。 第二个理论前提——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都划分为三个部分: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 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三个交换公式及含义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个前提条件公式,三个交换公式及含义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周期性 相对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构成了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一直陷于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期重演一次,它是一种周期出现的现象,这种周期性危机的爆发,也是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所决定。 (二)教学难点 1.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必须从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相统一的观点进行考察。 2.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及三大交换关系 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是从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看,即从物质产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标志来划分的,是对社会生产所有生产部门最概括、最恰当的分类。 三大交换关系是:(1)Ⅱ(v+m)的交换。是在第Ⅱ部类内部通过各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来实现地。(2)Ⅰ(v+m)和Ⅱc的交换。它们的交换只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来实现。(3)Ⅰc的交换。是在本部类内部通过交换来实现。 3.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进行扩大再生产,两个部类必须同时具有积累的物质条件;两个部类的积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两个部类规模是相互制约的。 4.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为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条件。 22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源于5月9日维也纳的债券交易,24小时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面瘫痪和有价证券交易中止。维也纳的交易所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由欧洲各国停止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纽约银行不再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拨款,于是在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大量债券的泽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受这次危机打击或影响的国家,除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奥匈帝国外,还有俄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比利时以及日本、阿根廷、印度等非西方国家。自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危机。但与以往各次危机比较,1873年的危机“就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强烈程度来说”,却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所经历过的危机中“最大的一次”。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展开,逐渐显现出与以往5次危机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首先是危机的策源地和“震中”完全从英国移向美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而且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顶端或“中心”地位。因此,马克思始终强调《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分析,“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4]但是,1873年的危机却始自美国,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迟至5年后才进入危机阶段。在1879年4月10日给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的现象不同”,特别是在英国发生危机之前,美国、南美洲、德国和奥地利等地“就出现这样严重的、几乎持续五年之久的危机,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34.345) 其次,重工业既是危机中遭受打击的主要部门,也是危机过后经济高涨的基础。以往危机过程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是轻工业。例如在英国,棉纺织业曾经是前4次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和部门。1873年危机虽然最初表现为交易所混乱和信用危机,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过剩却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无论是最先爆发危机的美国和德国,还是后来的英国,重工业在这一次经济周期的高涨和危机阶段都处于中心地位。危机期间,美国纺织业的生产只缩减了18-20%;德国1875年的棉花消费量下降了10%,1876年情况又趋于好转,各棉纺织厂消费的棉花甚至高于危机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在1873、1874年仍在继续发展,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没有下降。 第三,这次危机包括农业部门和部分非西方国家在内,从而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如果从“普遍”性生产过剩角度衡量,1825年、1837年的危机虽然在国际范围产生影响,但还都属于英国性质的危机。随着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工厂制度的发展,1847年的危机开始具有国际根源。而1857年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不仅像1847年那样具有国际性,而且开始表现出世界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1847年后西方国家工业化与世界市场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英、法、美、德四国当时占有世界工厂工业的4/5左右。然而在“世界性”方面,1873年危机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一是涉及到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以及部分非西方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屋是生活必需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遗憾的是普通劳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动者工资太低,很多人买不起。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的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明,68%以上的美国百姓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 的绝对的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句话是对此次国际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 融危机根源的最经典最透彻的揭示。不断上涨的内在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受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核贪婪、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的资本家不断地生产 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房子,想卖给老百姓,但是老百姓买不起。这就是生产相对 问题,这个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通俗来说就是要卖东西的人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卖得出去,要买东西的人买得回来。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从根源上看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 需求不足导致的,但却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和虚拟需求过旺。在人们买不起房子而资本家又想把房子卖给人们赚取高额利润的时候,资本家发明了贷款买房、提前消费、“寅吃卯粮”。在贪婪的驱使下,进而又向信用状况不好、还款没有足够保障的人们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使得人们对房屋的虚假需求大大提高,但这种需求是虚拟的。这种行为只会将现在的矛盾转嫁到将来,终有一日会爆发。正如列宁所说:“过程的复杂性和事物本质的被掩盖可以推迟死亡但不能逃避死亡。”在现代社会,实体经济中的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尖锐化,通常首先表现在金融市场上,形成金融危机。正如马克思所说:“危机最初不是在和消费者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就表现为金融机构的金融危机。虽然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甚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也是一种常态,但当这一矛盾相当突出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爆发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层面的时候就演变成经济危机。所以我们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二、主要原因 ———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 因追溯历史,大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所有国家,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科技进步水平最高、由巨大垄断资本集团支撑和操纵的强国。两次世界大战除了珍珠港事件以外,其本土未遭受损失,反而大发横财。二战后,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等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总和,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从此,世界各国几乎都以美元为结算标准进行贸易,美元几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流通,并作为外汇被各国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7月的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占到61.54%,而2001年第三季度曾达到过73%。1971年尼克松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之后,美国开始任意印发作为国际货币结算与储备手段的美元纸币,以此作为弥补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手段。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发行几乎不受约束。因此,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往往导致美元的超量发行。从1913年到2008年长达95年间,美国基础货币发行量为7000亿美元。而2008年10月以来仅几个月时间,增发的基础货币竟然超过此数量。美联储创造了历史上最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爆发原因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其特点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从周期性来看,经济危机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它既是上一周期的结束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缓和。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加强,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些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任然上涨。 具体来说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这样的:工厂堆满库存,经销商仓库堆满库存,加上其他商人的囤货,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这种局面是由上几年的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小于求,物价上涨,大家都赚了大钱(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经济繁荣)造成的. 现在,经济危机正在悄悄开始(但任何人都不会发现,这些人还都沉浸在经济繁荣之中).因为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所以物价缓慢开始下跌,越是物价下跌,厂家和商家就会越恐慌,于是又形成了新一轮物价下跌和抛售. 这个时候,工厂接不到订单,于是大部分工厂就停产.政府在这个时候税源开始减少,因为厂家停产.商家亏本,他们就无法缴税(政府是根据厂家,商家的利润来纳税的),所以,为了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公务员的工资和给失业者补贴,政府必须要印钞票,举债(政府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印钞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货膨胀".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摘要:从全球化经济层面看,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传统的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归。这次经济危机不能简单地看成美国经济的危机及其扩散效应,它是全球化经济的总危机。美国人过度消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不力只是这次危机的技术性原因,从根本上看,这次危机是全球化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全球化经济的无序竞争和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的缺失是其深层根源。因此,它首先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无论美国经济短期内能否实现稳定,如果没有新的技术革命或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的提高,全球经济将长期陷于低迷。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国际分工经济危机技术创新福利制度 从2006年开始,美国的次贷问题逐步显现,2007年8月这场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前后,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由30个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曾经预言,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难以避免下滑,但欧洲将接过美国的接力棒,推动OECD各国的经济增长。这种展望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与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势相分离。然而,经过2年多的治理,美国次贷危机不仅没有痊愈,反而引起更猛烈的次级债务危机和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起实体经济的收缩。与此同时,这场危机逐步向世界各国扩散,发

展成为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样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其演变趋势如何?下面,先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分析。 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收入分配完全由市场决定,并且,在资本主义早期,劳动力供给往往大于需求,处于过剩状态。因此,劳动力价格即工资一般被压缩到仅仅维持生存的水平,甚至达不到劳动力价值的水平,其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的城市生活需要,即城市中生存最基本的居住、就医、就学的需要。而另一方面,资本却能在几乎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低消费、高积累、高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外延扩张是这一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由于消费压抑和强烈的投资冲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要大幅度慢于生产能力的增长,生产的快速扩张和消费力的相对缩小便构成最基本的矛盾。但是,在存在经济扩张空间的情况下,这一潜在矛盾不会成为现实,投资需求会弥补消费需求的不足。相反地,由于高积累、高投资,通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快速外延扩张或外延扩张与产业升级相结合,能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并把越来越广的领域卷入这一生产方式中。因此,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历史合理性,它为一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提供了强大动力。 就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化经济而言,由于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化经济层面的一定程度的复归,这一生产方式内在的基本矛盾必然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特征方面得到体现,这必然也会影响到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某些国家的信用制度和虚拟经济也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水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