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李商隐夜雨寄北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诗词赏析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诗词赏析PPT课件
诗词赏析
第三节
《隆中对》提出的战略目标
“表”是臣子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又《集》外诗16首,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录入4首,共存诗614首,但是有的诗显然为误入。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诗文成就】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诗句欣赏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译文】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唐诗解析系列之
汇报人:
出师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件PPT模板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8年8月
目录
课前导读
第一节
《隆中对》提出的战略目标
先夺取荆州,之后吞掉益州,对外与孙权为盟友,一起对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旦天下有变,从两路出兵北上中原,直取天下。

七年级语文《夜雨寄北》精品课件

七年级语文《夜雨寄北》精品课件

话 巴
也许 我们会再聊一聊今夜巴山苦雨 ,所有的
山 辛苦都被家的温暖代替。


盼早日相见,愿一切安好。

义山
叁 品读真情

为什么这首诗能如此打 动人?
所写是日常之事 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 所抒是人之常情
虚实结合,扩大时空
作业:
给你很久未见得亲友写 一封短信,体现你的思念之 情。


困境,朝中两党之争激烈,一时无法返回,

说了怕你伤心,不说又怕你担心。
巴蜀虽被称为天府之国,但语言有别,食 巴

物辛辣,气候潮湿,入秋以来,更是雨水不绝。
夜 雨
今夜 我躺在床上读着你的信,孤独之感重重

袭来,泪水不觉打湿衣袖。绵延巴山阻断我
秋 池
北望故乡的目光,雨水这样大,池塘都要涨
满。我的愁苦和相思也似这池水,涨满心间。
`
《夜雨寄北》 七年级 人教版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壹 长安来信
流落巴蜀的李商隐, 收到一封来自长安的家 书,请展开联想与想象, 写出家书的内容。
贰 巴蜀复信

品读诗歌,感受诗人 情愫,补充回信。

你多次来信问我,究竟什么时候可以

回长安,我迟迟没有回复。如今身陷仕途

近些时日,我常常思念家中饮食起居,所
当 经历之事也早想向你一诉衷肠,什么时候 才能
共 剪
与你相见,我满腹的言语终有一人倾听,我这
西 一路坎坷也许要讲很久很久 ,家中温馨的烛光
窗 烛
能照亮我的胸膛。也许我们会谈到深夜,剪剪
烛花继续,剪不断的是团聚的喜悦和情谊绵长。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夜雨寄北》课件(24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夜雨寄北》课件(24张PPT)

(六)情味——意象对比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中国人在诗歌创作中, 主要不是去发挥他们的 叙事才能,而是去尽力 捕捉和心灵相同的自然 物象。唐代的羁旅游子 正是通过这一封封家书, 淋漓尽致的表达内心的
发挥想象,选词扩写,体会情感的 微妙变化。
示例:问归期:一位目含愁思,无心梳洗, 面容憔悴的思妇,侧倚高楼,极力远眺南 方,看到北归的马车忽而双手合拢,面带
喜色,忽而嘘声长叹,泪眼模糊。
小结
深沉曲折 一问一答,无奈愧疚; 夜雨秋池,愁情乍起, 西窗剪烛,共话良宵, 联想相聚,憧憬美好 。
(四)情味——背诵吟咏
夜雨寄北
造字本义:套住马头,绑住马腿, 使马不能自由活动
羁旅:长久寄居他乡
曲折变化的情味
(一)情味——背景渲染
李商隐一背生景不:得志,潦倒终身,做
此诗时诗人赴巴蜀川东节度使柳仲 郢yǐng梓zǐ州幕府。这是一封写给
远在长安妻子的回信。
内心独白式读,读出羁旅之苦。
(二)情味——节奏揣摩
巴山、巴蜀:
——戴叔伦《代书寄京洛旧游》
“家书”承载了羁旅游子太多的情愫, 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家书与 我们渐行渐远,但它像暖水袋给予我 们的温暖,绿皮车承载我们的乡愁, 录音机永存我们的时代记忆,都在岁
月的流逝沉淀中越发弥香。
谢谢
背景四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不料 妻王氏就病故于李商隐羁旅巴蜀这 一年的夏秋之交。诗人数月后闻讯,
作此诗时妻已故。
自由背读,读出阴阳相隔的悲恸、悔恨。
Hale Waihona Puke 小结背景铺垫,渲染情调 想象扩写,入情入境

最新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精品教学课件
笔锋一转 想象: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
实写:眼前的凄苦
虚 实 相 生
虚写: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欢乐
品读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巴山夜雨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孤苦无奈的情境下,想到 未来家人团聚的温暖快乐,在想象与家人“共话巴山夜雨” 时冲淡了一个人的愁绪与孤独。诗人能在孤苦中转换情绪想 到即将到来的美好,填补内心的空虚,充分体现出诗人身处 异乡、盼望回家的感伤,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课堂小结
小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谢谢聆听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初读诗歌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人论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 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 李杜”。 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 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 (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 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诗歌大意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归家的日子,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追述我独居巴山时面对夜雨
的情景。
品读诗意
“问归期”而“未有期”:苦涩无奈 巴蜀羁旅,“夜雨涨满秋池”:孤独凄凉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李商隐《夜雨寄北》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李商隐《夜雨寄北》课件
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 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
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 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
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 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 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 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 要名篇有:《无题》、《夜雨寄北》等。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当时诗人被秋雨 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 期。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但秋雨连绵,交 通中断,无法确定归期,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 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 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夜雨寄北》题 解:
•这首诗的题目中的“寄北”,也 作“寄内”。此诗是寄给谁的,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寄 给妻子的,一种说法是寄给长安 友人的。我们采取前一种说法, 因为作者长期居留在外,写此诗 意在怀念住在北边的妻子。
我再痛回叙苦的情思。
这里形容深
却话/ 巴山/ 夜雨时。夜秉烛长谈。
•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 开首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 “未有期”既有热切的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
• 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而且“期”字重复出现,构成了回环往复、缠 绵曲折的意境。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当时 诗人在巴蜀, 妻子在北方的长安, 因此诗题为“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你问君我问回/ 家归的期日/子未,有我期尚,未确
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教学课件)ppt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夜雨寄北(教学课件)ppt优质课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 字义山,号玉溪 南生,怀州河内 南省沁阳县)人 诗人。与杜牧合 “小李杜”。有 山诗集》传世。
作品与作者
题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作者简介及题解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 “夜雨寄内”,“内”即其 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 寄北”,“北”即北方的人, 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 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 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 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他借“何当共剪西窗烛”把现在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 移到想象境界:何时能与你共剪烛花于秋窗之下,共话如今这种巴 夜雨之中两地的深深思念?那时,把如今这万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 事的欢乐。
却话巴山夜雨时。
对伤感辛酸的往事,人们总是带着一种不堪回首的心情。但在这, 却偏偏要回首,要重提巴山旧事,不是咀嚼痛苦,而是在将来的重 中来回顾今日的寂寞凄凉。这种欢乐式的回顾,一方面使愉快的重 珍贵,更充溢着幸福感,就像忆苦思甜一样;另一方面那设想中将 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情景。
• 2、夜雨素描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 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 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 是一种作文的形式。
• (1)例文:《游子吟》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三春晖!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课件(共14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课件(共14张PPT)

重点解读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
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 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重点解读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 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 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与想象中徘徊。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重点解读
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 里泛指巴蜀一带。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什么时候。
重点解读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 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 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 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 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重点解读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 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 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 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 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重点解读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 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新课标 人
语文
7年级/上
夜雨寄北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 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 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 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课件-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课件-课件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赏析:“君问”即妻子问;“未有期” 是游子在答,即丈夫在答。彼此相 隔一方,超越时空,足见夫妻感情 是多么真挚。一句之中两个“期” 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 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 苦跃然纸上。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 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 “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 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 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 解读,似乎更确切。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 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

夜雨寄北
作 :





(唐)李商隐学
黄 大 明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巴山秋池风景图
巴山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
巴 山 灵 境 — — 华 岩 寺 _ 锦 绣 中 华 _ 中 国 . . .
巴山灵境——华岩寺_锦绣中华
1、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12:18:31 P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7、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10/282021/10/28October 28, 2021 8、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2021/10/282021/10/282021/10/282021/10/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 的含义是什么?
? 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 6.“问“、“话”二字好在何处? ? 答: “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话”照应了“问
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
?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 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 ,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 孤 内心的相思之苦 。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 5.“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 答: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 ? 6. 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为什么? ? 答: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不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
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 7.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 答:表达思念妻子或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 4.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 独剪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秋雨中展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 心中充满了归期无准的郁闷孤寂。(或读妻子的信;想象和妻 子团聚。)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一、赏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 1.第二句除明写了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境之外,还暗示了诗人
感情? ? 答: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
了秋池。 ? 2.第3、4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为什么这样写?
? 答: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
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 “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
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 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 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
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 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 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 诵。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
(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
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
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 1、这是一首 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 阐发了作者
?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和
并称为“小李杜”。
Hale Waihona Puke ? 李商隐、杜牧? 2.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 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 :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 聚的北方 ( 长安 )
? 3.诗人重复“巴山夜雨”有什么作用?
? 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亲人, 巴蜀和北方 ( 长安)联结起来
? 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答:跨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天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 4.诗歌一般要避免重复,这首诗歌却打破常规,“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 影响了表情达意?为什么?
? 答:没有。这样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亲 的思念。
? 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
? 后 深两 ,句 含蓄通隽过永设,想脍炙人口,来余日味重无逢穷畅。谈昔日相,思反的衬情今境夜的孤寂 。语 ? 2、这首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 ?
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诗的主旨: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4. “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1 )“秋”字点明了季节,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 ; (2)烘托人 情: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 。
默写名句。 ?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用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
的愁苦又将成为重聚的话题,增添重聚的欢乐的句子 : 2、写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作者想象何日当后共与剪友西人窗相烛,见却,话秉巴烛山夜夜谈雨
叙思念之情的诗句:
? 3、李商隐的何《当夜共雨剪寄西北窗》烛,中却,话超巴越山时夜空雨,时想。 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 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