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__战略决战

合集下载

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战略决

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战略决

第19课战略决战一、学习目标1.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了解辽沈战役的概况;了解淮海战役的概况;了解平津战役的概况;掌握渡江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记住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和时间。

2.通过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三、预习交流(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0—103页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1.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

2.为了推动全国战局的发展,中共中央决定首战。

3.1948年9月至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4.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和以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

5.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和发起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6.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战役,4月23日,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二)交流学习1.简要概述三大战役的情况。

2.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垮台了,这是为什么?四、展示提升通过上述学习,请各小组对预习交流的第二部分(交流学习)的2个问题各自展示你们学习的成果,让同学们共同分享。

五、达标测评3.“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D.国民党的腐败统治4.三大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北平B.南京C.沈阳D.天津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其中辽沈战役胜利的主要意义是()A.解放了东北全境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6.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下列哪次战役()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7.右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基本解放华北全境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D.解放南京,使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8.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第19课 战略决战

第19课  战略决战
5.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
6.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繁荣的局面,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6.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再度陷入困境。
【课堂导学】
1.身为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如果是你的话,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理由?
东北解放军
歼敌47万多,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
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歼敌55万多,南京暴露在解放军威慑之下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天津、北平、张家口等地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敌52万多,华北全境解放
2.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在短短三年时间就垮台了,为什么?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备课教师: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掌握:近代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传入中国;有线电报在中国的出现;电影和照相技术的传入;商务印书馆的创办;社会习俗的变化。
能力目标
能通过分析近代科技发明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中国近代发明出现较少社会变化较为缓慢的原因等,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八年级上期历史教学案 第19 课《战略决战》1

八年级上期历史教学案  第19 课《战略决战》1

八年级上期历史教学案第19 课《战略决战》1教学目标:1. 了解战略决战的概念和发展;2. 掌握一些重要的战略决战的历史案例;3. 培养学生分析战略决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战略决战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决战案例;3. 学会分析战略决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战略决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历史地图和图片资料;2. 多媒体投影仪;3.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战略决战案例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5分钟)1. 讲师准备教学PPT,并准备相关教学资源;2. 检查教室设备是否正常。

二、引入新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先前的学习内容,了解战争的概念和发展;2. 引入本课的主题,简单介绍战略决战的概念和特点。

三、新课讲解(30分钟)1. 以PPT为辅助,详细介绍战略决战的概念和特点;2. 指导学生思考战略决战的意义和目的;3. 分析多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战略决战案例,如赤壁之战、巨鹿之战等,并讲解战略决战的原因和影响。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3-4名学生组成;2. 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战略决战案例进行分析;3. 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分析战略决战的原因、目的和影响;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五、课堂讨论(15分钟)1. 汇总各小组分析的战略决战案例,由学生进行展示;2. 其他学生提问和评论,讨论各个战略决战案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2.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选择一场战略决战的案例,并写一篇作文,分析战略决战的原因、目的和影响;3. 确认下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的授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战略决战的概念和发展,通过讲解历史案例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战略决战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战争的本质和人类智慧的体现,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战略决战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战略决战

辽沈战 役
1948年 9月— 11月 1948 年11 月— 1949 年1 月
林彪
罗荣桓
刘.邓. 陈.粟. 谭
东北 解放 军
中原 和华 东解 放军
关门 打狗 中间江 以南的 基础 华北全 境解放
淮海战 役
平津战 役
林彪、 东北和 罗荣桓、 华北解 放军 聂荣臻
敌我力量对比表
军队 总兵力 机动 兵 力 形势
1948年7月
装备 后方 士气
人民 放军

130万
上升
280万
优于 敌军
主动
大为
改善
巩固
高昂
国民党军队
下降
430万 365万
不足
被动
略占 优势
危机 四伏
低落
平津 战役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大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名 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 队 战术 结果 意义
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违背民意,坚 持独裁,发动内战,失去民心;而中国 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是广大人 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与支持。 ②人民解放战争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正 确领导 ③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有正确 的战略战术
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5年
1949年
抗战复台
蒋逃裂台
1、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 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 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1852年,洪秀全领导的天平军攻占南京,并将 南京改名为天京,定做都城,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 对峙的农民政权。 3、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 入人心。

第19课 战略决战

第19课 战略决战
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 C.我军态势: 厚、得到人民支持。 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变成最大 的机动力量,推动全国战局的发 D.战局延伸: 展。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时 地
间 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人 北平得到和平解决 ,使华北全 境基本解放。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粮食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60万人
543万人 180万人
1.38万副
30.5万副 2万副
6750辆
88万辆 40万辆
80万头
76.7万头 100万头
0.7亿斤
9.6亿斤 3亿斤
材料二: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三:解放战争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变化图:
52万
国民党军队 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大 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 利。
国共划江 而治,好 不好…
不行…一定要打倒国 民党,解放全中国!
渡江战役的目的是什么? 彻底消灭敌军,解放 全中国,捍卫了国家 领土的独立和完整, 维护祖国的统一。
乘胜追击---渡江战役
国民党残余部 队退往台湾
渡 江 战 役
解放战争开始后 敌我力量变化情况:
项目
国民党军队主力收缩示意图
1946 年 7月
1948 年 7月
北平
沈阳
人民 127万 280万 人 人 解放军
国民党 430万 365万 人 人 军队
徐州
时间: 部队: 战果:
意义:
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材料一 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 师及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 军事力量,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 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相比之下,国民党力量 仅有四个兵团和一个增援兵团约60万人。 材料二 人民军队已控制了东北广大农村和中 小城市,国民党军队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 座孤城,补给主要靠空运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第19课《战略决战》教案田坝中心学校李德云一、内容标准:学习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基本史实,并能准确把握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实力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国民党反动派迅速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并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启示,培养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及渡江战役,培养学生应用相关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2、通过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史实学习,加强学生阅读理解、结合地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口语表述能力。

通过上面的介绍,说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现在,我们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来学习:战略大决战。

1、学习活动:(一)、活动要求:(1)分组分内容自主讨论学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安排,分成四个大组(辽沈战役组、淮海战役组、平津战役组、渡江战役组),每一组推举1人作讨论记录,并推举1-2人作好发言准备。

每一个大组完成一次战役的讲解(限1人)和相关问题的讨论(1人发言,大组成员可补充),每一大组可向其他大组提问或提出不同见解。

每组共同讨论学习准备时间是将控制在4-5分钟,发言提问时间控制在2-3分钟。

(2)课程过程评价:评出本节课学习积极先进组,对表现优异的组给予掌声等精神鼓励。

(二)、活动程序:第一步,阅读课文,完成任务:1、在《三大战役示意图》上,读出每一战役起止时间、歼敌人数,找出重大战役或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主要指挥领导者,相应的战役自主学习小组准备进行讲述战役的经过。

(有对内容加工充实的组要给予特别赞扬鼓励)2、填空(1)从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

19课战略决战历史导学案

19课战略决战历史导学案

第19课课题:战略决战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等基本史实。

2、理解三大战役的历史作用,分析其胜利原因。

【学习重难点】三大战役及其结果和意义;(重点)
国民党军队迅速垮台的原因的认识(难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一、自主学习(10分钟)
自学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划在课本相应位置上。

1、战略决战的历史背景:
2、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
作战部队
指挥者
战果
历史意义(作
用)
二、互助交流(5分钟)
2人结成对子互查自学成果,并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3、渡江战役:
(1)时间:(2)领导者:
(3)战线:
(4)结局及意义: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小组内进行口头展示演练。

4、你能归纳出共产党战略决战首选东北的原因吗?
5、解放战争中,你能说出国民政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迅速垮台的原因有哪些吗?
展示成果,点拨评价(15分钟)
巩固拓展(5分钟)
6、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 、“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的这句话说()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8、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标志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北平和平解放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三大战役的胜利。

第19课战略决战

第19课战略决战
1946、6
(2)地点
中原解放区
(1)时间: 1947、3 (2)概况: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转战陕北,彭德怀、
贺龙率领西北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转战陕北的意义
奠定了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军队由守转攻的基础
挺进大别山的原因
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消灭 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
三、挺进大别山
1、时间: 1947年夏 2、领导人物:
刘伯承、邓小平 3、参战部队: 4、意义: 晋冀鲁豫解放军
①严重威胁了国民 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和武汉。 ②揭开了人民解放 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 19 课
战略决战
自读提示
1、三大战役的背景、时间、结果、 意义 2、渡江战役时间、经过、结果
背景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 天,共消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不仅使东北全境 获得解放,而且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国 民党军队下降到 290 万人,人民解放军增加到 300 万人。
庆祝东北解放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陈官 庄
可概括为: 一个文件(《双十协定》), 二个时间(毛赴渝时间1945年8月、 全面内战爆发时间1946年6月), 三个人名(重庆谈判中共代表毛泽东、 周恩来、王若飞),



1、重庆谈判,国民党和共产党签定了 A 《停战协定》 B《国共合作宣言》 C 《双十协定》 D《塘沽协定》 2、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 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 中原解放区 B 陕甘宁解放区 C 山东解放区 D 上党地区
思考与讨论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在短短的三年 时间里就垮台了,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心态决定人生的高度,阳光心态铸就灿烂人生,阳光课堂谱写无悔青春。

双柏县**中心校(中学部)“一、二、四”阳光课堂教学案
学 习 目 标
知识要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学习重点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1.理解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一、 课堂前置
1.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向分割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孤立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辽沈战役。

2.18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下,东北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场上发动了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

3.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多人,使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威慑之下。

4.在淮海战役胜利进行之际,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作围攻傅作义指挥的50万国民党守军,打响了平津战役。

5.1949年4月20日夜,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长达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

6.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二、小组交流 1.填表比较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起止时间 地域范围
参战部队 战果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初 锦州、沈阳、
长春等地区
东北解放军 歼敌47万多,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
的淮海地区
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歼敌55万多,南京暴露在解放军威慑之下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天津、北平、
张家口等地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敌52万多,华北全境解放 2.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在短短三年时间就垮台了,为什么?
答:①国民党反动统治实行一党专政、个人独裁,造成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军事上指挥无能,士气低落、军队厌战;③贪官横行,政治腐败,接收大员“五子登科”;④美、苏不希望中国爆发内战,美国虽然支持蒋介石但没有直接参战;⑤统治集团内部蒋介石、李宗仁矛盾激化;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分享表达
八级 ( 历史 )教学案系列 班级: 姓名:
课题: 第19课 战略决战 主备:
课时:1课时 时间:2012年11月 日 第 周 审核:
温馨提示:要想取得惊人的成绩,就要付出超人的代价!成功在于自己,只有付出才会成功。

1小组分享表达,教师引导学习
2师生交流探讨,共同解决小组中出现的困难
四、拓展提升
1.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D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A )
开始时间指挥者结果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B )
A.《渡江侦察记》 B.《血战台儿庄》 C.《挺进大别山》 D.《大决战》
4.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D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6.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C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7.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B )
①《辽沈战役》篇 ②《平津战役》篇 ③《淮海战役》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8.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C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B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C )
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
11.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C )
A.三大战役胜利 B.北平和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新中国成立
心态决定人生的高度,阳光心态铸就灿烂人生,阳光课堂谱写无悔青春。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