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缝合理念的城市带状区域空间设计--中山市长江路沿线城市设计

基于缝合理念的城市带状区域空间设计--中山市长江路沿线城市设计

基于缝合理念的城市带状区域空间设计--中山市长江路沿线城市设计摘要:快速路作为一个城市重要交通脉络,其高效性,独立性保证了城市的高速运转。

但也因其独立封闭的特点,使得城市空间被分割,城市快速路两边空间也往往被消极对待。

用缝合取代割裂,以缝合理念构建城市带状空间可以避免城市无序消极空间的产生,也是我国高速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分割、缝合、中山、快速路一、项目概况规划区位于中山市区中部,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纵三线的中段。

沿纵三线可北达广州,南至珠海。

现状长江路北至港口镇,南连五桂山镇。

东至中山站2.4公里,北至中山北站2.9公里。

规划长江路与北外环、G105、南外环构成中心城区的快速“内环”路,并与中山路、康华路等七条城市主干道相交,未来将汇聚大量过境交通和集散交通。

二、城市东拓石歧河东连古海湾,北通佛山、广州,西接江门,南也可抵达珠海、澳门;而石岐津渡也可以接驳旱路驿站,通过旱路驿道可直达佛山、广州。

90年代前的石岐,因渡口而繁荣,作为区域商贸中心,与江门、佛山、广州等周边地区实现货物互换,是当时的鱼米之乡、商贸重镇。

90年代,兴中道竣工, 进一步推动城市的东拓。

兴中道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中山市政治、文化、宣传、科学、体育中心。

公共服务带动房地产及居住配套设施的东进,中山逐步发展成为中等尺度的宜居城市。

此时的城市建成区主要位于起湾道以西。

1991年,中山火炬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依托京珠高速及中山港,城市往东实现跳跃式发展,进入新岐江时代。

2010年,火炬区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产城融合趋势明显。

2012年,翠亨新区上升为全省战略,将发展为以商务、文化、智造为一体的新城区,推动市区进一步东拓,并对接珠海及深圳。

岐江新城与翠亨新区将作为中心城区未来的两大服务核心。

中山市由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自西向东的拓展过程,也是中山市由传统走向现代,城市功能由传统商贸服务向现代综合服务转变的过程。

如今,中山市处于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附加值的新形势。

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带状公园设计

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带状公园设计

(2)休闲游憩型 以供人们开展散步、骑自行车、
运动等休闲游憩活动为主要目的。 典型代表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结合 各类特色游览步道、散步道路、自 行车道、利用废弃铁路建立的休闲 绿地。另—种是道路两侧设置的游 憩型带状绿地。最后一种是国外许 多城市中用来连接公园与公园之间 的公园路。这种绿带宽度相对较窄, 为形成赏心悦日的景观效果,往往 采用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草 花地被结合的种植方式,其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 的功能较生态保护型弱。
一、带状公园的特征 (1)空间形态呈线性带状:一方面可以为生物物种的迁徙取食提供保障,
为物种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疏散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种线性空间 鼓励步行、骑自行车、慢跑等活动——这些活动有益于提高人们的健 康。 (2)具有较高的连接性:可以用来连接城市中彼此孤立的自然板块,从 而构筑城市绿色网络,缓和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和割裂,优化城市的 自然景观格局。
(4)过滤功能。在河流生境中,滨河型带状公园绿地对河流过量的营养 物和沉淀物进行吸收与过滤。
(5)资源功能。为生物物种栖息生活提供所需的资源。 (6)导人功能。吸引人及动物进入的导人功能及提高安全性等。
总之,从生态廊道的意义上来讲,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可以起到提 高物种多样性、促进养分的储存与循环、为野生动物的繁衍与传播提 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功能。
三、带状公园的功能特性
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生 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一)生态功能
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承担着城市生 态廊道的职能。廊道的基本功能包括:
(1)栖所功能。为许多物种提供多样性的栖息地。滨河型带状公园在这 方面的作用显得尤其突出,它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容纳丰富 的水生、陆生等多类物种。

带状公园资料

带状公园资料
• 休闲娱乐:为市民提供休闲、运动、文化等活动场所 -景观美化:提升城市景观
品质,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带状公园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多样
• 河道带状公园:沿河两侧布局,以水生植物和亲水设施为特色
• 道路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两侧布局,以绿地和行道树为主要元素
• 山地带状公园:沿山体走向布局,以自然植被和登山道为特色
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如提
高城市形象、吸引投资等
• 评估带状公园建设的经
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

• 分析带状公园建设对市
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休
闲场所、运动设施等
• 评估带状公园在提高城
市宜居性、凝聚力等方面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06
带状公园的后期管理与维

带状公园的后期管理内容与方法
内容
• 植被管理:定期进行植被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
• 细化带状公园的空间布局、景观设计、植被配置等具体
状公园的定位和范围
内容
•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绿地体系等,明确带状公园的生态
• 考虑带状公园与周边道路、建筑、水体等环境的协调性
功能和景观效果
带状公园的规划实例分析
实例一:某河道带状公园规划
• 分析了河道水环境、植被、周边建筑等因素,提出了生态治理、景观提升等规划
• 创新带状公园的管理模式,提高带状公园的运行效率和
使用效果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带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01
生态优先策略
•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 注重生态廊道的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网络的形成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
一、城市带状公园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带状公园是一种以城市景观带为基础,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利用城市本身
的地形、水系、建筑、交通等资源,强调景观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将不同功能的公园、绿地、步行道、自行车道、道路、水域等景观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
绿地系统。

城市带状公园以其与城市环境和社区相结合的特点,成为了城市绿地发展的热
点之一。

城市带状公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带状公园的布局呈线性状,通常沿
着城市的主干道、河流、铁路等交通线路展开,形成一条长而狭窄的绿地带。

城市带状公
园的设计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变化性,通过巧妙地设计和布局,使公园内的景观元素相互
衔接,形成丰富的景观过渡和转换。

城市带状公园的功能多样化,不仅仅是一个场所供市
民休闲娱乐和健身运动,更是一个面向社区、教育和文化的综合性绿地空间。

二、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原则
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发挥更
好的作用。

要体现综合性和完整性,即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
和发展需求,将带状公园与城市的其他绿地系统和景观空间相结合。

要注重连续性和通达性,即城市带状公园的布局和设计应该强调景观的连续性和连接性,使市民能够方便地享
受到城市带状公园的丰富景观。

要注重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即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应该结
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要注重多功能性和社区性,即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社区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

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1 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1.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

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

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

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

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

在近几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 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

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摘要】城市带状公园设计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空间并丰富城市生活。

本文首先探讨了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的意义,包括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

其次分析了设计带状公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地形、环境、人文等。

然后介绍了设计带状公园的步骤,包括规划、设计和建设等。

接着以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成功案例的设计特点和创新之处。

最后展望了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创新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结论中,总结了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关键点,并强调了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意义、考虑因素、步骤、案例分析、未来发展、总结、重要性、展望1. 引言1.1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通常位于城市的边缘或穿越城市的主要道路或绿化带中。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城市公园形式,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公园的功能定位、自然环境、城市规划以及居民需求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城市带状公园可以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交通连通和社区活动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就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的意义、设计的考虑因素、设计的步骤、设计的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的经验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城市景观发展的方向,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2. 正文2.1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的意义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意义。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提供人们与自然亲近的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和规划显得愈发重要。

目前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对环境因素的全面考虑、缺乏对场地特点的深入分析、缺乏独特的景观元素等。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方法,从考虑环境因素、结合场地特点、引入景观元素、考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一些设计思路,以期为城市带状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对这些设计方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带状公园的功能与价值,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总结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希望能够为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分析和研究城市带状公园的概念、环境因素、场地特点、景观元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设计方法,旨在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灵感。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公园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而促进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方法的探讨,为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多创新和有效的设计理念,以打造更宜居、宜游、宜憩的城市环境。

2. 正文2.1 城市带状公园的概念城市带状公园是指沿着城市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延伸的线性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运动的场所,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和互动。

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利用场地空间,融入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同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在设计城市带状公园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周边环境,包括土地利用情况、交通状况、自然地形等,以确保合理布局和设计。

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带状公园设计资料

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带状公园设计资料
规划设计导则
参考行业内的规划设计导则,如《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 地规划与设计规范》等。
案例研究
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带状公园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方法和技 术手段,为本次设计提供启示和参考。
04
带状公园设计理念与方案构 思
设计理念阐述
生态优先
01
强调生态保护与恢复,注重绿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构建生态
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实践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提升行业水平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将不断提升行业的设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城市居民 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拓展行业领域
随着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将逐渐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乡村绿化、生态修 复、景观设计等,为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施,方便市民使用。
技术创新点总结
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应用
运用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如土壤生物修复 、植被快速恢复等,提高生态修复效果和质 量。
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引入智能化管理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 绿地养护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多功能复合设计理念的实 践
将带状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相 结合,实现绿地多功能复合利用,提高城市 整体效益。
03
带状公园设计资料收集与整 理
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
01
02
03
现场踏勘
对规划设计的带状绿地进 行实地踏勘,了解地形地 貌、植被状况、周边环境 等。
测量数据收集
通过测量获取带状绿地的 高程、坡度、坡向等基础 数据。
气象资料收集
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包 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为植物配置和设施设计提 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滨水驳岸的形式
1.立式驳岸 2.斜式驳岸 3.阶式驳岸 4.生态驳岸
《滨水景观案例分析》
50
1 “他山之石
案例一:吉安新城滨江大道
滨江大道作为城市景观大道总宽40米,设计以人的行为、心理习惯和需要为出发点,合
理安排活动、布置景点、设计流线。在整治景观的同时做到激发城市的活力。
51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1. 优质街道要具备的条件 •安全性 •街道的开放性 •街道拥有大量人流 2.街道景观的设计要点 •街道空间必须具有良好的流线。 •街道景观要有节奏变化,不能过于单一。 •要增加街道的魅力和吸引力,景观空间就必须和两侧 的建筑结合起来,做到室内、室外更有机的联系。
•街道景观要注意两侧人流到 建筑空间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街道空间注重人行尺度,营 造交流空间。 •街道景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注重街道空间的可识别性,防 止千篇一律。 •街道景观要注意尺度问题, 注意景观和两侧建筑的关系, 营造亲切的空间。
2.渠化交通
3.路面展宽
4.路面交通标识
61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5.交叉口交通控制
滨江大道重要交叉口处理方式:
路面交通标识示意
路面展宽示意
交通信号灯控制示意
渠化交通控制示意 62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6.标准段细部设计
100米标准段详细设计:
区位示意
2011.10
8.街道家具选择
公共设施意向:
72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8.街道家具选择
道路铺装意向:
73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8.街道家具选择
灯饰选择意向:
74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2.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
1.城市道路景观的定义及作用
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 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具有使用、生态 和景观功能的空间。
(1)道路景观构成
•道路 •道路边界
•道路中的区域景观
•道路节点
(2)道路景观作用:
• 美化城市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直接体现城市的景观质量。
• 道路景观起到联系和协调城市景观的作用。
2 设计理念
58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3.功能分区
历史记忆段
以古镇文化要素为载体, 向人们展示对李庄古镇 的记忆
亲水休闲段
与中心广场衔接,沿街紧邻 江面,大量人流从这进入码 头文化主题公园,把该段打 造为亲水休闲主题
生态人文段
与滨江的农耕文化主题公园 相连,以生态和人文的有机 融合为主题,力求带来自然、 生态的景观感觉
•舒适性
•便利性
实例分析
嘉定市工业园区永盛大道景观规划设计
贵阳市遵义路迎宾大道景观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主入口段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上海浦东世纪大道景观设计
二、街道景观
城市道路主要解决交通运输的功能,城市街道主要 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的场所。 相对于城市道路空间,街道空间强调步行优先原则。
66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7.植物选型
季节角度的树种选择:
67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7.植物选型
滨江大道乔木意向:
68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7.植物选型
滨江大道灌木意向:
69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7.植物选型
环境规划与设计之 带状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特色街道景观设计 滨水海岸线景观设计
一、城市道路景观
城市的道路空间是城市中的线型空间,道路是城市环 境的骨架,将城市划分成大大小小的若干地块,并且将广 场、公园、街头绿地等空间节点串联起来。
道路空间景观与道路的布局、级别以及周围环境有直 接的关系。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市民的审 美意识等等。
• 美化环境的同时,道路景观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 活动场所。
• 增强城市的生态连续性。
2.道路景观设计要点
• 把道路景观设计放在城市景观规划的大环境中,不能 孤立对待。 • 合理安排人流和车流,大力开发立体交通。 • 注意道路的绿化。 • 合理利用植被划分空间,隔离噪音和废气。 • 强调线性结构,合理安排路灯、交通灯和道路交通标识 系统。

筑小品凸显李庄人文,灯饰古朴简约。 新城区域:街道家具选择布局注意协调过渡区,公共设施应该现代、充满艺术气息,地面 铺 装以透水材料为主,整体格调大气、清爽,建 筑小品生活化,灯饰个性化。 产业园区域:街道家具布点人性化,公共设施展现城市发展步伐,地面铺装以透水材料为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71
滨江大道地被意向:
70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8.街道家具选择
街道家具选择原则:道路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地面铺装、灯饰布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 结合道路功能分区,合理搭配每段主题,打造一个整体大方的景观效 果。 古镇区域:街道家具选择服从整体风貌,公共设施选择传统自然型,地面铺装青石为主,
1 “他山之石
案例二:佛山江南大道
方案以“山水•田园”为设计理念,依据道路红线,结合地形,用“山水•田园”的设计主题
创造休闲、舒适的滨水景观。立交绿化以“农田”和“河流”为设计元素,抽象表达田野和河 流的景象。 。
54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1 “他山之石---案例分析二
55
• 避免绿化和构筑物遮挡行人和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 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地段特色,易于识别。 • 要抓住“观察速度”这一关键问题。对应不同的观察速度, 要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不同的观察速度意味着不同的景观 尺度、不同的景观材料等。 城市道路景观要处理好车行尺度和人行尺度的关系。
3.道路景观效果分析
•安全性 •生态性 •可识别性 •可观赏性
《街道景观设计案例》
1.礼泉县商业街设计
三、滨水海岸线景观设计
一、滨水区的概念
滨水区是指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 是水陆结合处,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包括滨 海、滨湖、滨河等。
二、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1.注重滨水景观的生态性原则 2.滨水景观的整体性原则 3.文脉延续原则 4.以人为本原则
1 “他山之石---案例分析一
52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1 “他山之石---案例分析一
案例一总结:
1.案例与项目匹配 性高,滨江道路红线宽 度相似,路段分区相同。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滨江道路设计
需要结合两侧自然与人
工的环境,整体协调, 统筹兼顾。
53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古镇区域
新城区域
产业园区域
59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4.典型断面
红线宽度15米
红线宽度42米
红线宽度20米
红线宽度15米断面设计
红线宽度42米断面设计
红线宽度20米断面设计
60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5.交叉口交通控制
典型交叉口交通控制方式:
1.交通信号灯
63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6.标准段细部设计
100米标准段详细设计---节点透视(示 意)
区位示意林荫道示意源自标准段空间示意休憩空间示意
64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7.植物选型
65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7.植物选型
药理学角度的树种选择:
三、滨水景观设计要点
• 滨水地区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滨水地区是城市最为美 丽的地区,应当为全体市民无偿拥有。 • 将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纳入到整个城市景观规划的整体 框架之中,增强滨水带和其他地带的相互联系,包括视 觉上的也包括交通上的,以滨水景观带的开发带动整个 城市的发展和整体人居环境品质的提高。
•注意开发水上活动项目,以增加滨水区的特点和吸引力。 • 强调滨水景观的整体化,防止建筑设计过多地强调个性, 相互之间缺乏协调,缺乏统一规划,破坏滨水景观的轮廓 线。 •注意对滨水区的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的保护,以提高滨 水区的文化氛围。 •在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中,应带注意保持原有物种的丰 富性,避免对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创造亲水情趣的同时,应当注意防洪设施的安全。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1 “他山之石---案例分析二
56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1 “他山之石--案例分析二
案例二总结:
细节凸显气质,滨江道路景观设计以人为本,设计结合自
然,本土材料、植物的巧妙组合完成高品质的道路景观设计。
57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