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模作文讲评word版本
湛江市一模2013作文讲评

许木芳48 黎章富48 许伟娟46 梁瑞中45 庞艳玲45 刘东婷45
钟志英45 莫艳梅45 钟琪44 梁观何44 庞璐瑶44 李晓玲44
• 留学生用
立意角度: 1、信用\信誉很重要 2、要有诚信
其他立意:
• 1、行为决定人生——范围太大 • 2、人生需要好德(文章结尾好德是善良)——范围太大、偏
题 • 3、道德的尺度: • A、道德的尺度,是她奋力托起生命的那一瞬间(最美妈妈) • B、道德的尺度,是她坚定信念的那一抹笑容(小女孩养养母) • C、道德的尺度,是他驻守在人民心中的那股坚定(刘金国) • ——范围大、内容偏了(改成论道德的重要性就好很多了) • 4、面对诱惑做一个坚定的人——基本偏了
其他立意
• 以小见大——材料中有“小”与“大”的 辩证关系吗?
• 留学生
鼓起勇气再一次来求职
成功
不怕失败、挫折
人
勇于争取
提取角度: 1、机会靠争取 2、勇于面对挫折 3、给自己一次机会 4、再试一次
成功
其他立意:
• 1.一次失败不等于终身失败 • 2.自信很重要 • 3.能否有勇气直视这些污点,是成功的关键 • 4.勇敢面对过去 • 5.直面困难的勇气
第一次新材料作文讲评 (审题)
有一名毕业成绩优异的在德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求职时却屡
屡被拒绝。后来他选了一家较小的公司,面试时老板汉斯对他 很欣赏,但最后还是拒绝了他。这位留学生很纳闷。汉斯给他 看了一份记录,原来这位中国留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被 发现3次逃票,留下了不光彩的记录。
一个月后,找不到工作的这位留学生,想起这家公司,老
• 留学生 求职
被拒绝 逃票
人
工作
失败
立意角度: 1、信用\信誉无小事 2、勿以恶小而为之 3、细节有时可以决定成败
2021年湛江一模作文题目分析及考场作文(附:题目分析及范文精评)

2021年湛江一模作文题目分析及考场作文(附:题目分析及范文精评)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近日,年仅26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陈果完成论文,攻克复微分几何领域世界难题。
目前,他的论文已经引发国际数学界的关注,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劳森等人第一时间引用。
2020年6月,陈杲在写信给母校时提到:“回顾我十年的科研之路,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除了勤奋和机遇之外,和我远大的志向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有关。
”②就读于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徐卓立,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19岁的他于2020年2月2日晚间奔赴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参与设备安装工作,同父亲并肩作战,定位、搬运、拆包、安装……他凭借着毅力和决心坚持奋战。
班级将组织“青年榜样”交流会,请你结合自己的认识或经历,以“做新时代的年轻人”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本题材料选取了两个优秀青年的典型事例,他们身上呈现出鲜明而优秀的精神品质,具有为梦想而拼搏的时代风貌,勇挑重任的时代担当,他们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国家脊梁,他们用实际行动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
他们是每一个青年学习的榜样,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青年群体形象。
材料设置的任务情境是在“青年榜样”交流会上发言,这是当下对高中生的时代要求,要结合自已实际分析当今时代背景,思考我们要怎样做新时代的青年,作文立意要有比较高的站位,要有“大我”意识,“大局”观念。
参考立意:1.构筑精神高地,实现青春梦想2.对标榜样,完善自我3.把握时代脉搏,打造精神版图4.心向朝阳,拒绝灰暗5.自我砥砺,做时代新青年考场作文做新时代的青年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言的主题是“做新时代的青年”。
“青年”这一熟悉的词,让我们热血沸腾起斗志,逐梦路上是青年们狂奔的身影,如何做新时代的青年并且做一个好的时代青年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
2015届湛江一模文化差异作文讲评

一句话概括此则材料的内容应该是:中国 同事和美国老师在交往中产生了误会。由此可 见,“中外交往”以及“误会产生的原因”应 该是此次写作无法回避的核心。
时代背景: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社会中, 中外交往已经是一个避不开的内容。随着经济、 科技的发展,我们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和 普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在面对外国人、外 国文化,我们如何理解中外的差异,理解各国 的文化习惯,成了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思考的问 题。
在解读这则材料时,如何把握误会产生的原因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这则 材料我们可以运用追根溯源的方法来解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双方的误 会呢? 材料中的第一句话说到:“一位美国老师在中国任教,很希望了解中国, 很乐意与中国同事交往,中国同事也很喜欢他。”这句话肯定的双方都有交 往的意愿,双方交往的意愿也是真诚的。 第二、四句话说到“不少中国同事经常对他说……中国同事又对他说: “我们真的欢迎你随时来家里做客。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 行。”我们从“经常”和“又”“真的”这些词中可以知道,中国同事是真 心想和美国人交往的。既然问题不是出在中国同事的身上,我们看是不是出 在美国教师身上呢? 材料最后一句说“因为中国同事经常这样说,却没有一个人确定过时间 邀请他去做客,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很显然,问题也不出在美国教师 身上。而其中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原因:“却没有一个人确定过时间邀请他去 做客,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美国教师从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去对待中国 人的邀请,而中国人也没有站在美国教师的思维习惯上去与美国人交往。双 方的误会是建立在交流的障碍上的,这是表层意思。而深层上则是双方的文 化差异上造成的误会。
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 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 “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 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 和材料的“含意”。根据张玉金教授在2014语文高考(广东 卷)作文的解读来看,“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 “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2018届湛江一模作文讲评

材料的第三段,是关键的段落。“针对这 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我们重点要抓住 “这一事件”。前面,我们详细分析了“这一 事件”指的是什么,即“不懂网上购票的老人, 最终没有买到票。”这一要求,比较适合就事 论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写成记叙 文也是可以的。
这道作文题,涉及到两种购票方式,车站 购票和网上购票。表面上牵涉到老人(旅客)、 工作人员(铁路总公司)和执勤民警三方,其 实背后讲的是一个供求关系。 春节,一票难求,历来是老大难的问题。 因为这样一个传统节日,一下子客流量剧增, 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多的压力。这里面涉及到 一个成本问题。铁路总公司不可能为了春节旅 客的出行,增加很多列车,这会造成淡季的巨 大浪费。所以,错峰出行,汽车出行,飞机出 行,甚至拼车出行,更有摩托返乡等多种出行 方式,也成了人们的选择。
下水尝试
智能时代应更具温情
自铁路部门推广网络订票以来,网购车票已成为 主流方式。老人因不会上网购票连跑6趟火车站,却一 票难求,情急之下,竟突然下跪。这一跪,是何等的 无助与茫然?因为他无法应对这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 呀!因此,相关部门与年青一代应多一些温情,时时 伸出手来扶一扶,教一教这些反应迟钝的老人,让他 们紧随智能时代的步伐,共享智能时代的便利与美好。
这样概括起来还是有点复杂。我们还可以进行压缩。 简而言之,不懂网上购票的老人,最终没有买到票。 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当然,如果我们要准确地找到写作范围,那么就 得结合作文的要求来进行提炼。
材料的第二段,实质上是角度和立意上的提示。第 一类网友,表达出对老人的理解和同情。第二类网友, 表达出一种与时俱进的观点,老人也应该不断跟上时代 前进的步伐。第三类网友,则转换了主体,质疑铁道部 门的管理。
其实,会不会网上购票都不能保证购票结果。在供 不应求的春节里,车站购票和网上购票,追求的还是一 个购票机会的公平。时间上排队的先后,是大家都能接 受的一个准则。只是现在的排队,大多数时候由车站搬 到网上去了。对于不会网上购票的来说,是有些不利的。 但是从国家的发展来看,购票方式的改进是利大于弊的。 它为国家节省了很多财力和物力。想当年,室友买一张 回内蒙古的火车票,裹着厚厚的大衣甚至是拿上被子, 到火车票代售点,站在寒风中,通宵排队买票。然而, 现在,不管你处在哪个山旮旯里,只有一部手机,你就 可以提前做好出行安排。网上购票是一种趋势,对于不 会网上购票的人来说,要跟上时代。实在学不会,也可 以让亲友帮忙。说实在的,材料中的老人有些固执。
这里真好湛江一模作文

这里真好湛江一模作文
湛江,一个充满阳光和海鲜味道的地方。
我爱这里!
刚踏上湛江的土地,我就被满眼的绿色吸引住了。
高高的椰子树,像巨人一样,托起蓝色的伞盖,海风用力地吹拂,沙沙作响,仿佛在地唱歌。
湛江的海,才是最美的。
湛蓝的海水,像一块巨大无比的蓝宝石,耀眼的光芒动人心魄。
海浪拍打着沙滩,口中发出阵阵“哗啦哗啦”的声音,像是海妈妈在温柔地对你唱歌。
海水澄澈透明,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鱼儿在水中无忧无虑地游窜。
我还很喜欢湛江的美食。
鲜美无比的海鲜,让我口水直流。
肉质肥美的生蚝,鲜嫩可口的虾,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真是人间美味。
不知为什么,每
当我吃到这样的美味,就会想起湛江的阳光、沙滩和大海,心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湛江,我爱你的阳光,你的沙滩,你的大海,还有你美味的食物。
我会永远记住你,我的湛江!。
2014高考湛一模作文讲评

【小结】 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在作文中采用了以 上两种思路,造成了立意、选材、构 思方面的撞车以及雷同,得分普遍不 高。究其原因,是没有对“镜子”的 内涵做多方面、多角度的审视和解读。 此外文章立意不高,内容单薄,见解 肤浅。 套作不少。
无形的镜子
历史是一面无形的镜子,借史为镜,于是有了饱读二十四史 而改变中国命运的毛泽东;他人是一面无形的镜子,借人察己, 于是有了鉴于王治郅的锈迹而始终心系祖国的姚明;良言是一面 无形的镜子,于是有了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 明江山的朱元璋;自己是一面无形的镜,对己反省,于是有了心 怀对祖国的愧疚,致力于中外交流的杨振宁。 他们都是得益于生活中一面面无形之镜的人。从折射在镜子 的光怪陆离的影像中,他们寻找着自己的缺陷,改正着自己的错 误,弥补着自己的不足。他们正是凭着那样一颗谦虚睿智而平和 的心,面对着身边的一面面明镜。洗却心灵的浮尘,每一次,都 在做得更好。 他们都是成功的,是啊,试问有谁能在那样一片丛生的荆棘 中主宰起苍茫大地的沉浮?有谁能在那强悍的蒙古一族的铁蹄下 打下自己的江山?又有谁能在激烈的NBA赛场如日中天,星光 四射?还有谁能奔波于不同的文化间,在中美两国人民心中都享 有崇高的威望? 他们做到了,它们在生活的一面面无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 也看到了未来。
湛江市高三调研考试
作文讲评
Zsfz gyf
题目回顾:
镜子有两种:有形和无形.有形的镜子生活中我们时 时要用,如洗脸刮胡化妆;而各种无形的镜子也同样 无处不在,历史上有唐太宗著名的”史镜”和“人 镜”,人生中,眼睛灵魂、财富金钱,知识智慧, 名位德行,无不可以成为镜子。 请以“无形的镜子”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 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XX年届湛江一模作文范文解析.doc

2018届湛江一模作文解析原题回放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自铁道部门推出12306网络订票以来,网购车票已经逐步成为人们购票的主流方式,高峰期比例甚至超过90%。
一位老人想买票去女儿家过春节,但由于不会上网购票且不想麻烦自己的女儿,多次跑火车站买票,每次都早早而来,却失望而归。
当他第6趟来火车站排队买票时,工作人员表示,2月7日连高铁的二等座也已经没有了,“我这里只卖到7日,你要去网上看8日、9日的票”。
工作人员还提出帮助老人购买高铁票或长途汽车票多种建议,但老人未予接受。
后在与执勤民警交谈过程中,这位老人突然做出下跪行为。
这件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有不少网友表示,网上订票着实难为了许多老人;也有人认为,身处网络时代,如果不跟进学习,被淘汰是必然的;还有人对铁路部门的管理提出了质疑。
针对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这是一道事例型材料的作文题,说的还是“一票难求”的故事。
但事例的内容比较复杂,准确地概括出事例的主要内容,有点难度。
材料第一句话说是一个背景,网购火车票已经成了购票的主要方式。
材料第二句话意思的是,老人想到女儿家过春节,因不懂网上购票且不想麻烦自己女儿,自己多次跑火车站购票,无果。
材料第三句话意思很明显,第6次去车站购票的老人,得到的依然是无票的结果。
材料第四句话,老人未能接受工作人员的建议和帮助,也没有购票高铁票或长途汽车票。
材料第五句话,与民警交谈中,老人突然下跪。
事例涉及的主体有老人、工作人员和民警。
这三者中,老人无疑是关键的人物。
因此,我们可以把老人作为主语,对事例进行概括。
“想到女儿家过春节的老人,因不懂网上购票且不愿麻烦女儿,自己多次跑车站都未能买到票。
同时,又未接受工作人员的建议,以致,在与民警的交谈中,突然下跪。
湛江一模作文讲评1

所谓虚实错位法,具体地说,就是 所谓虚实错位法 具体地说, 虚实错位 虚题实作、实题虚作法,即由实写 虚题实作、实题虚作法 虚,由虚写实。一般说来,虚题都 由虚写实。一般说来, 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 是比较大的题目, 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 的题目,因此, 以理解为大题小作法和小题大作法。 以理解为大题小作法和小题大作法。
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者赞美小草顽强的 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 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不 图名利的风格。 图名利的风格。
在实际作文中.虚实错位的审题方法的应 用是广泛的,譬如《秋叶》、《春雨》、 《路》、《笑》、《灯》、《向日葵》, 《攀登》、《礼品》、《目标》、《明天》 《时间》、《心愿》、《人生》等等题目, 掌握了这种虚实错位的审题方法,碰到这 类题目就会立即做出决断,明确立意,不 会再冥思苦想,耽搁时间,影响写作速度。
有些话题(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 有些话题(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 ), 或短语并列构成的,比如《难与易》 美与丑》 或短语并列构成的,比如《难与易》、《美与丑》 鱼与水》《自由与纪律》《时髦与创新》《 》《自由与纪律》《时髦与创新》《伟 《鱼与水》《自由与纪律》《时髦与创新》《伟 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 我要学 》《成功与失败 我要学” 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 “我要学”与“要我 》《“向钱看” 向前看”》》《自负 自负· 学”》《“向钱看”与“向前看”》》《自负·自 自满》观察·实践·思考》《识才·用才·爱才》 》《识才 信·自满》观察·实践·思考》《识才·用才·爱才》等 等这类作文题,运用辨明关系法审视, 等这类作文题,运用辨明关系法审视,很快就能 掌握题旨。 掌握题旨。 所谓辨明关系,就是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楚构 所谓辨明关系,就是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楚构 成题目的词或短语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辨明 成题目的词或短语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 审题立意的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 了,审题立意的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因为这类议 论文的论点, 论文的论点,一般说来就是构成题目的词或短语之 间的特殊关系。 间的特殊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故而,答案的参考立意为: • ②只有共享才能保持文化长久发展 ④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
• 材料二分为两段,是讲关于“兰州拉面”的故事。 第一段说它“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 家”,被“甘肃、青海”的人发扬光大,“上世纪 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 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有的同学没理解这句话, 说兰州拉面是河南的,闹成笑话)。(注意:这故 事本身就是前面所说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共 享的典型事例。)
• 根据以上对材料二的分析,作文的立意要谈对品牌文 化的珍视,传承和改革传统品牌才有出路;如果就事论 事,则要想到兰州拉面馆属于第三产业,搞好为民服务 是其本职工作的特征,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
• 这就是作文参考立意的①要珍惜品牌文化;③保持服 务特色才是立身之本。
任务驱动分析
• 本试题的任务驱动是上面楷体字的部分,材料下面的提示与 要求,分两部分内容,包含有四个(或说三个,无所谓)驱动:
2019年湛江一模
作文讲评
一、试题回顾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材料一: •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
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 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 材料二: • “兰州拉面”有200多年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 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中草药。 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 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 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 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 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 宝盆”。
• 第二个驱动“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 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 华文化传承问题”。这里“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 活”,就是要写“你周围的生活”“发生了很多改变” 的生活,结合上述材料就是可以写上面的材料但要写出 自己的感受。“改革开放40年” “联系你的生活,就 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就是要把材料和任务结合起来,就 是要写40年中关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中“传承与共享” 相得益彰,使传统具有现代、当代特点,在新时代焕发 出新活力,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让传统品牌文化与时俱 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永葆活力等等的事例。(这里的 重点是传承与共享即在如何传承上立意,而不是泛泛而 谈,这就是前面的立意,从保护、珍视;从共享;从与 时俱进等角度的立意)。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二、试题解读
• 材料一是对十九大报告的转引,讲了两个问题。 • (1)是什么: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
么传承下去,方法是“传承和共享”, 结果是“相得益彰”,真正“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 改革开放 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 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 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 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 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 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 能吃多久?
•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 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 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 然而,今天“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 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 “下馆子 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说 明现在传统的“兰州拉面”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不能与时俱进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材料最后一 句“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这个问题的提出,可 谓意味深长,意蕴丰富。
• “国家的昨天和明天”是含由比喻义的,不难理解, • “昨天”是指有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这说的是历史; • “明天”是指我们国家的未来文化,这说的是将来。 • “传承和共享”是说在新时代我们的文化将何去何从,传承和共享
相得益彰,双管齐下,不可偏废,这样“才能真正”使“中国文化 释放出的活力”,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可见 “文化”“传承和共享” “释放出的活力”应是材料一的关 键词。
• 第一个驱动:“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这是第一个任务,就是说你的作文要紧扣以上材料,不能脱离
题目给的材料,必须围绕“文化”“拉面”。
• 文章的观点要从材料中来,你的“联想和思考”就是文章的 观点,写成议论文,文体特征要明确,不能“四不像”;写作 重点也是“联想和思考”,对材料的处理:不能把“以上材料” 作为议论文的理论或事实论据(有同学在文中用比如……例 如……等形式来写材料是不当的,这只能暴露你没有素材,知识 面狭窄);应当把材料作为话题的引子,是文章观点得出的根 据,是材料 “触发”你的 “联想和思考”。(所以作文一定 要分析材料,有的同学整篇作文没有没有提及材料,是脱离材 料,有另起炉灶之嫌)
• 第三个驱动“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这个任务前面已经涉及,要强调的是“谈你的理解和看 法”,实际是规定文体,要写成议论性文章,可以是夹 叙夹议,一事一议,要以议论为主。有的同学写成记叙 文是不当的,因为记叙文离不开编故事,弄不好就有了 “套作”的嫌疑,得不偿失。
• 第四个任务驱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这个驱动也可以不算,如此本作文 题有三个任务驱动)这个任务是常规任务,有文体,立 意、字数等的要求,不必赘说,但强调一点“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有的同学的作文写到临县、碛口;有同学老 写小学、初中的小事,不上档次,有的同学称“邓小平 爷爷”,好像自己永远是个小朋友,长不大。
• 第一段末尾“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 盆”。”这一句是说的“上世纪80年代”,属于过 去,是历史。第二段是讲兰州拉面馆的现在和未来。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 需求”是说现在的大环境(可惜有的同学的作文大 谈改革开放40年,属于偏题,跑题不说,很容易给 人以“宿构”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