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讲评(一)
2023年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讲评与范文

2023年深一模作文评讲2023年2月16日【原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解析(摘编自网络)(胡家俊)要做好冲浪者,需要具备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工具(手段)条件。
“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这是客观条件;“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这是工具(手段)条件;“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这是主观条件。
(时长江)这是一道话题明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该命题既做到了符合高考命题方向、命题趋势,也能体现高考考纲对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考查,以及对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思辨性思维等思维素质的考查,体现高考命题“立德树人”的宗旨。
首先看材料部分。
第一层给出“冲浪”这个核心话题,介绍“冲浪”项目的基本概念以及成为奥运会运动项目的事实,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知识基础。
第二层介绍“冲浪”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海浪方面、冲浪板方面、冲浪者方面。
审读材料不难发现,这个材料具有“隐喻性”,即要求考生从感性的“冲浪运动”感悟自身“冲时代之浪”。
那么,冲浪运动要具备的三个条件也就是当代青年冲时代之浪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第一个条件表面上看是强调客观要素,海浪要“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实则暗含着冲浪者对于“海浪”的洞察。
2022届金山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2篇)

2022届金山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2篇)2022届金山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2篇)一、题目有人说,速度时代的来临,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闲暇;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速度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科技高速发展、信息时代……闲暇: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求内心片刻的宁静,缓解心灵之劳的时间;也是反省自身,沉淀自身,提升自身的时间。
三、立意参考示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数字时代,速度时代的来临,为我们创造更多闲暇。
的确,汽车、高铁、飞机、地铁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发明;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更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让我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也有更多的闲暇时光。
但是,各项设备速度的提升,对人们的工作效率要求更高,同时也刺激社会各方面过快的发展,人们永远眼花缭乱,永远都在追求高速,并没有太多的闲暇时光。
而当今社会的闲暇更多需要的是寻求内心片刻的喘息,是自我内省,是内心的富足,寻求自适状态。
四、重点问题1、速度时代为我们创造更多闲暇?(真相是什么?)早高峰快速奔跑的人们,马路上紧挨着的车辆,夜晚灯火通明的办公楼,这似乎是当前社会随处可见的现象。
“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是忙碌生活奢求的一刻闲暇,在速度时代,我们有似乎闲暇时光很少。
2、为什么在速度时代我们并没有更多闲暇?(1)各行各业内卷严重。
整个社会竞争变得更残酷、激烈,社会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人人都在超负荷运转。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人被迫内卷,真正能够去感受生活的人越来越少,速度裹挟着我们前进。
(2)人具有社会属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使得人们不断迎合时代发展,以确保不被社会落下。
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大部分情况下,都在“奋力一搏”,真正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
3、速度时代闲暇缺失的后果?(1)心态浮躁,迷失方向。
2024届高三语文深圳一模作文讲评:河流流经土地+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

结果固然重要,而过程亦不可少 一条河流奔涌向前,抵达大海是它最终的目的。而在此过程 中,它流下山丘、穿过峡谷、漫过平原……沿途风景定是美不胜收。 这启示着我们:结果固然重要,而过程亦不可少。【偏题】
在做事前,过程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人急功近利,太想看到结果却忽视 了过程,最终落得一事无成,好的过程会带来好的结果。袁隆平院士潜心研究 杂交水稻数十年,在此过程中,他坚持亲自下田考察,以事实反驳外国专家的 错误论断。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他始终秉持科研精神,最终收获了巨大 成果,享誉世界;屠呦呦及其团队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几经挫折,但她没有 放弃,而是翻遍医学古籍,寻方于前人之智慧。正是这坚持探索的过程让青蒿 素得以问世,而她本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在科研过程中,面对零点一毫秒 的细小偏差,杨利伟和团队奋斗了三天三夜,最终消除了偏差,正是过程中的 一丝不苟让他们取得了成功,以行动诠释航天精神内涵。纵观上述人物,皆因 重视过程而获得优秀成果。因此,我们在行事时要看重过程,用好的过程引出 好的结果。
202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 考试 作文讲评
河流
【原题回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 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 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举例论证目的不明确,不扣“曲折前行”阐述,虽然文笔比较精致,很多 例证也谈到了克服困难,匠心钻研,但是依然套作的痕迹明显。 综上,本文行文不贴对材料意蕴和逻辑关系行文,基本要素忽视了两个,并且 部分论证重复累赘,等级为四类文。
标题:慢下来,拓展生命的宽度
2022届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3篇)

2022届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3篇)一、题目有人说,作为年轻人,确认我是谁比拒绝我是谁更重要。
也有人不以为然。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年轻人”:激情主义、个性张扬的人生阶段,心智有待完善,生活阅历还有待丰富,认知水平和处事能力尚有空间,道德情操和对于世界的感知态度正处在形成和发展时期。
容易对现阶段心生不满,喜欢天马行空,“拒绝”做平庸的自己。
“确认我是谁”:理性接受现实,为自我找到一个在社会中的正确定位,找到稳步塑造提升自我的道路。
“拒绝我是谁”:超越于社会身份,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彰显人性化自我的特殊性,让自己保持的那份独立、自由的意志。
三、立意示例一:当你“拒绝我是谁”时,也许你并不知道你是谁。
只有在你“确认我是谁”时,你才真正懂得了我应该是谁。
“拒绝我是谁”是因为你对自我与社会之间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社会规范之下,我们不应把一切循规蹈矩都理解为怯懦的庸俗行为,反过来讲,肤浅的荷尔蒙爆发式的挑战世俗社会也不应给予掌声。
在带有盲目色彩的“拒绝我是谁”之下,我们更需要“确认我是谁”,立足当下,了解作为一个年轻人所必然具有的不足和长处,明确自己在社会中应在的位置,理解与生活良好相处的积极意义,从而脚踏实地地生活,在适当的时候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不愿与庸俗社会潮流妥协的反抗斗争精神,如果我们在作文时预设的所要面对的是社会不合理,落后腐败的风潮,那文章的立意则可转变为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心灵的选择,拒绝社会为你框定的那个“我是谁”,确认好如何在适当的抗争中活出真正的自我。
示例二:“确认我是谁”是要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欲望与需求,人们绝大多数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与生存;而“拒绝我是谁”则告诉我了我们,不可以过分任性,企图通过这个方式来满足所有的需求,我们在某种意义下要对于自己的身份进行超越。
我们要了解到,人的欲望都是单向的,指向于自己内在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于自己社会身份的认同,不要将欲望作为应对世界的唯一行为路径。
2022届静安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3篇)

2022届静安区⾼三⼀模作⽂讲评(附范⽂3篇)2022届静安区⾼三⼀模作⽂讲评(附范⽂3篇)⼀、题⽬⼀种快乐和另⼀种快乐⼀样美好。
对吗?⽐如,⼀颗图钉和⼀⾸诗歌所带来的快乐真的⼀样美好吗?就上述问题,请写⼀篇⽂章谈谈看法。
要求:(1)⾃拟题⽬;(2)不少于800字。
⼆、审题“图钉所带来的快乐”:物质的快乐、⼯匠的快乐、实⽤的快乐;即刻的满⾜;感官的享受“诗歌所带来的快乐”:精神的快乐、艺术的快乐、审美的快乐;长久的愉悦;精神的享受三、⽴意⽰例⼀:⼀种快乐和另⼀种快乐的美好不⼀样,我们应追求长久的、深层次的快乐所带来的美好,包括⾃我价值的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社会责任的承担等。
⽰例⼆:⼀种快乐和另⼀种快乐⼀样美好,快乐并⽆⾼低贵贱之分。
科学和艺术都在⼈类⽂明发展中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匠和艺术家都为这个世界带来了许多美的享受,都在为⼀个美好的社会图景⽽努⼒求索……⽰例三: “不⼀样”是从⽅式、途径、处境等⾓度说,“⼀样”是从表现、结果、愿景等⽅⾯说。
从“看⼭是⼭”的表⾯相同,到“看⼭不是⼭”的细分差异,再到“看⼭还是⼭”的“道”的⼀致追寻,这便是“求思之深⽽⽆不在”的美好了。
四、素材参考1.君⼦有三乐,⽽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母俱在,兄弟⽆故,⼀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君⼦有三乐,⽽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孟⼦2.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皆⽈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
果有乐⽆有哉?吾以⽆为诚乐矣,⼜俗之所⼤苦也。
——庄⼦3、⿎瑟希,铿尔,舍瑟⽽作,对⽈:“异乎三⼦者之撰。
”⼦⽈:“何伤乎?亦各⾔其志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童⼦六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归。
”夫⼦喟然叹⽈:“吾与点也!”——《⼦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真正的快乐,在于能对⼀个事业有所贡献,⽽⾃⼰认识到这是个伟⼤的事业。
——萧伯纳四、重点问题“快乐”的类型有什么本质区别?世俗的快乐是极其单调的,都是名利的形役。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优秀作文欣赏与点评(附下水作文)

一、作文原材料在某景点,有人说:“我们出来观赏自然山水,就只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人所说话语的认识和思考。
二、审题指导在某景点,有人说:“我们出来观赏自然山水,就只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吗?”作文原材料有人说其中“就只是”三个字明显含有不满情绪,需要考生用心推敲:1、我们出来观赏自然山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我们出来观赏自然山水能不能拍照发朋友圈?3、他们出来观赏山水拍照发朋友圈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可赞赏之处?有没有需要批评的地方?问题聚焦:我们出来观赏自然山水到底是为了什么?三、优秀作文欣赏与点评共游于山水之间(65)1、在当下,人们习惯于在风景中拍上一张游客照,当点赞的红点亮起,我们似乎正与友人共游于山水之间。
点评:此段呼应作文原材料,但超越原材料,“共游”二字立意很高。
2、但凡事皆有两面性,当发朋友卷的目的重心从分享移至求赞后,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有一小部分人将发朋友圈视作目的而非分享途径,本末倒置,不可避免的陷入源自一个个赞所带来的虚幻泡影之中。
有人致力于借数张山水风景照彰显自己的岁月静好的所谓人设,这源自于虚荣与自卑的行为本就与自然山水的内涵背道而驰,与分享的本意相去甚远,但这类人往往浑然不觉自己问题所在,热衷于在山字水之间欣赏自我。
点评:此段呼应作文原材料,分析拍照发朋友圈共享之外的社会心理,思想深刻。
3、事实上,自然山水本身所具有的内涵远比朋友圈中虚无缥缈的赞誉更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点评:此段为过渡句,承接上文对发朋友圈共享之外社会心理的揭示,转向对自然山水本身所具有的的内涵的赞美,过渡自然。
4、自古以来,国人一向对山水情有独钟,名句名篇流传千古,一代一代感动着不同的人。
无人不知晓“疑似银河落九天。
”的豪情浪漫,无人不明“无边落木萧萧下。
”的哀伤婉转,这源自于历史与文化的沉淀,让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感触更有别样的韵味。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皆有属于自己的山水浪漫,当我们真正观赏到梦中所见之景,情难自已心生感动,迫不及待想与他人分享心中感悟,这显然是专属于国人的独特感受。
2022届崇明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2篇)

2022届崇明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2篇)一、题目当你使用计算器后,你的计算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当你使用导航工具后,你变得越来越不识路。
而相反,你尝试自己计算、自己识路后,会发现相应的能力越来越强。
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普遍存在,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计算器、导航:对应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工具。
我们可以类比联想一下:类似的还有搜索引擎、外卖服务等。
计算能力、认路:对应的是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技能。
使用工具后,能力越来越弱:用了工具,依赖工具,疏于练习,懒于动脑,自然能力递减。
三、立意参考示例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工具不是最重要的,使用工具的人,人自身的能力和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使用工具,帮助事半功倍地完成目标,但并不意味着只能依赖某种工具才能达成目标,或者直接放弃自身相关能力的提升。
人,不应该被工具役使和绑架。
否则,万一计算机出故障了怎么办?导航没有信号了怎么办?基础的计算能力、方位辨别能力,还是要有的,这是我们的底气。
示例二:尝试自己计算、自己识路后,会发现相应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并不意味着自己可以提升到计算达人、识路达人的段位。
能力越来越强,是相对于之前的自己而言罢了。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擅长和缺陷的地方,所谓的提升相应的能力,并不意味着所有能力。
我们很难做到完美。
而有的人天生对数字、方位不敏感,是短板和软肋,那工具的作用更容易凸显,可以帮助更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把工具视为洪水猛兽,更不必为自己由于实用工具而退化的能力哀叹。
工具,只要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我所用,那我们就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用即可。
四、重点问题1、“工具”的价值是什么?(1)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带来更高效、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
科技发达,生产力提高,机器代替人工,自然也就更容易弱化了人们相应的能力要求。
在科技时代,基础记忆、机械重复的劳动,都变得不再重要。
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解析附范文+

2024年宝山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解析附范文(6篇)【原题再现】人的目光赋予事物以价值,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目光看待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审题指导与立意设定一、审题指导首先,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人的目光赋予事物以价值”。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往往受到我们看待它们的方式的影响。
换句话说,我们的观点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材料提出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目光看待事物?”这个问题引导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以正确的视角和态度去理解和评价事物。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目光”的含义:这里的“目光”不仅指视觉上的观察,更指我们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
它涵盖了我们对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分析“价值”的多样性:价值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我们需要认识到价值的多样性,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探讨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目光”,以更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事物?这需要我们具备开放的心态、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
二、立意设定基于上述审题指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倡导开放与包容的目光:强调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看待事物,尊重他人的观点,避免偏见和歧视。
追求客观与公正的目光:提倡我们在评价事物时,应尽量摆脱主观偏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理解和判断。
培养批判与反思的目光:鼓励我们在看待事物时,应具备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以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三、示例立意及标题示例立意一:以开放包容的目光看待世界,共建和谐多元的社会。
标题建议:《开放包容的目光:构建和谐多元社会的关键》示例立意二:追求客观公正,以理性目光审视世间万物。
标题建议:《理性目光下的客观公正:审视世间万物的智慧》示例立意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用反思的目光洞察事物真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讲评(一)【附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李春风一、审题所供材料出自三毛作词的歌曲《梦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
”材料为一则譬喻性材料,别有寄托,意蕴丰富。
“田”比喻为心灵空间、心理世界。
材料中指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心灵空间,孕育着一颗“梦想的种子”。
“种”体现为主体播种、培育等实践性努力。
“桃李春风”可以理解为“春风桃李花开日”,“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桃李芬芳、春风骀荡的美好景致,喻指希望、温暖、爱心等美好的东西。
审题立意可以扣住关键词“心田”“梦”“种”“桃李春风”展开。
“梦”可理解为理想、愿景、志向、希望等。
从“桃李春风”看,“梦”必须具有美好的特质,故只要写在心中确立(或“种下”)理想、愿景、志向、希望等一切美好的东西,均可视为切题。
二、判分1.判分原则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
2.判分等级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1)判定文章是否切题,主要看文章是否抓住了“在心田种下‘梦’的种子”这一核心意蕴。
如果全文只谈“梦”不谈“种梦”,在三类卷以下赋分。
审题是否精准重点看“种”字的落实,“种”有播种、培育的意思,“种下‘梦’的种子”就是确立坚守梦想。
如果只写坚守梦想、实现梦想而没有写确立梦想,原则上不得进入二类卷及以上。
(2)议论文重点判断是否围绕材料命意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如果能紧扣概念内涵,围绕矛盾关系进行分析,观点及构思有独到处,判为一类卷。
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能就中心论点展开分解与剖析,并能在分析说理的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判为二类卷。
如果观点比较正确,论证分析比较简单,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
如果只是简单堆砌事例,基本不作分析,虽然切题,也只判为四类卷。
明显硬贴标签,四类卷以下。
(3)记叙文重点判断所描写的人、事、物是否体现材料的内涵,是否体现了“种”的过程,对暗扣材料的作文更要谨慎赋分。
因文体的特殊性,记叙文要进入一类卷,立意的深刻、独到不是必备条件。
4.个案处理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二、标杆文阅读下面各分数段的作文,为每篇文章打分,并写写文章优劣,判分依据(文一)耕耘_______分谁曾记,还是小学生的我们,每当被老师问起“你的理想是什么”“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你那稚嫩的回答?岁月荏苒,时间磨平了我们的棱角,让我们变得圆滑,变得成熟。
昔日的理想是否健在,还是说只当是年少的我们天真的想法。
请珍惜吧,朋友,珍惜尚且未被耕耘的心中的一亩田,还来得及播种。
每个人当年都有一股热情,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乎他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不管风雨交加,还是烈日酷暑,辛勤耕耘最终长成一树桃花。
这固然美好,但有多少人能坚持都最后,坚守自己的一亩田让种子成长盛放?很少。
开篇的问题你可曾记得?你仍然在践行你的耕耘之路吗?你耕耘的不只是生活,还有你的理想。
当你理想的种子落入土地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已注定了方向,唯有努力才能长成一树桃花。
既已准备就绪,那应如何耕耘?耕耘不是把种子撒下任其成长,否则那便是野草,虽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终究难以大成。
松土,播种,浇水,施肥加以必要的护理,种子才能发芽,逐渐成长。
这过程犹如农人的种地,漫长而又艰辛。
别只看到理想和将来的美好而忽视其中的过程的艰辛。
马云,众所周知,他是当今电子商务界的领军人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可他当年去肯德基应聘被当成骗子又有谁知。
想要达成理想,其过程必然艰辛,除了努力还要有坚定的心智,是种出桃李春风,还是收获枯枝败叶,心智是关键。
心智不如说是心境,意志。
社会不是伊甸园,说真的它更像地狱。
它磨练你的意志,并且随时准备将你的理想拦腰斩断。
只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强大的心境才能受免于难。
心智的锻炼不会像小说中一样冥想来达成。
它需要拼搏,就像战争,而当你需要站在远方的沙场,武器就是心中梦想,而受的伤都是对意志的锤炼。
大地已经渐渐苏醒,一丝晨光打破了夜的寂静,你是否应“晨兴理荒秽”而后“带月荷锄归”,带着炙热跳动的心,不管前方荆棘遍野,还是沟壑纵横,最后都不会“草盛豆苗稀”。
文章优劣:(文二)种子_______分记事起回到老家,爷爷送给我的第一件生日礼物便是一把黑黝黝的种子。
我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痒痒的,暖暖地,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未知。
“去种种看!”爷爷把我带到菜园里,为我专门开辟出一小块地儿。
他手把手地教我松土、播种、浇水……我也就这样似懂非懂地将那一小把种子种在了土里。
过了几天,我早已把这件事情抛在脑后,去玩拼图,小火车去了,但爷爷却将这事放在了心上。
他带我到那块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的“种子地”前。
爷爷并不说话,只是温和地笑着,仿佛是要我自己去发现一个宝藏。
我盯着那片土地看了许久,突然间,有一朵绿芽钻入了我的视野。
它是那样的清翠,满溢着幼嫩,而富有生命力的气息。
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又一朵、两朵、三朵、十几朵,像是初春的细雨般,一个个地往上冒。
我揉揉眼睛,眼前原来一片漆黑的土地已然零星散布着绿色了。
之后每天,我都会去看那些幼小的生命。
我发现它们竟是不同的,有的能窜得很高并伸展出细嫩的枝叶,有的匍匐在地上,用厚实的叶片包裹着幼嫩的茎……我满怀欣喜地问爷爷它们的名字,爷爷总是慈爱地笑着向我指明它们的名称与习性。
我从那时便产生了对种子的敬意,也同时有对它们神奇之处有所发现而感到自满。
但是,我上小学之后便到城市居住,只有过年才会回老家,那一小块地便只好交给爷爷保管与照料,几年之后我也对它们生疏了,遗忘了……直到最近一天,爷爷的老房子被拆除,住进了改造的公寓里,我再见到爷爷时,他的笑容失去了不少,呆呆地望着那一片片整齐划一的绿化。
我才终于明白,他那时是将他最珍爱的宝物交给我。
只是事与愿违,过去的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减了……但我知道,爷爷的宝物其实并没有完全地消失,它现在仍留存在我的心中,那对生命的崇敬与赞叹仍保存在我心底最坚实的角落里永不会被拆除……我将种子重新播撒在花盆中,等待着生命的绽放……文章优劣:(文三)贾三_______分一个精瘦、矮小的汉子怯生生地来到了人山人海的回民坊,如同一颗沙砾掷入了一片大海。
这是西安城最著名的美食民俗街,一年到头人流不断、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狭窄的街上充斥着尖锐的笑声与刺耳的叫骂。
这个不起眼的汉子便在这儿租下了一个铺子。
正当汉子收拾店铺时,他突然感觉眼前一黑,像被一层阴影笼罩。
抬头一看,原来是几个回族壮汉围着过来,来势汹汹。
领头的壮汉问:“小子,你是做什么的?”汉子一听,连忙笑着回答:“我是做包子的!我姓贾,家里排行老三,叫我贾三就行了!”谁知贾三话音刚落,那些个回族壮汉突然爆发出一阵狂笑,周围围观的人群也是一阵惊叹。
领头大汉笑道:“原来只是个不懂行情的青瓜蛋子!在回民坊卖包子这种烂大街的东西?”说罢,一群人扬长而去,还夹杂着一些讥讽与谩骂。
这天晚上,贾三一个人静坐着,思考着白天人们对他的嘲讽,心中竟有些动摇了。
但是他随即握紧了拳头,他的梦想是将他的包子闻名全城,他不能放弃。
渐渐地,他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在梦里,一颗种子播入了泥土。
贾三从小便喜欢钻研与创新,在如大海一样的回民坊,如何能让一个普通的包子的香味飘得更远,如何才能让人在茫茫海洋中拾起他这颗沙砾?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贾三去过上海,他觉得那里的人为什么有钱,就是因为他们不管什么事都特别认真,贾三从中得到力量,他访遍名山,请教各处有名的点心师傅,并将自己的创意理念灌入进他的包子里。
人生如同弈棋,一招失误,满盘皆输,然而贾三这一妙手,下出了逆境重生的一步。
这小小的包子真被做活了!一张包子皮,能做得薄如蝉翼,更奇的是,这么薄的皮儿,居然能结实地裹住里面的肉馅与汤汁,一滴不漏。
一笼包子端上来,一片蒸腾,白汽之下,只只玲珑,个个剔透,小巧可爱,吹弹可破。
这不只是美食,更是工艺品。
梦中播下的种子就这样发了芽。
回民坊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小小的贾三灌汤包子馆人潮涌动,早晚络绎不绝,成为了回民坊乃至西安城的金字招牌!如今,贾三闲适地坐在楼上,看着楼下排队的长龙,眼前浮现出了当年初入回民坊的情形:精瘦的汉子、杂乱的街道、恶语相加的壮汉……他很庆幸当初他能坚持把梦想的种子播下,使他这颗不起眼的沙砾变成了耀眼的金子!文章优劣:(文四)梦田_______分三毛写过一首小诗叫《梦田》的精致小诗:“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种桃李种春风/我用它来种什么......”这是个多么温柔的譬喻,有着少女般的轻柔,梦想,该是人类身陷泥潭却仰望星空时划过的星火,梦想,该是播种在只属于自己的心田上的一颗小小种子。
你小心翼翼地刨土,心里就疑问自己:种什么呢?想想吧,它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在清水的濯沃下渐渐开出花来,什么颜色?那种诗意,那种期盼,一人独享。
梦想,早在远古人类抬首仰望便诞生,人皆有之。
记得曾子吗?他的梦想是“暮春者,冠服既成”之时,与童子六七人溪边舞雩,沐而乐归,连整天严肃而论儒学的孔子听了,也道:“吾同曾皙也。
”圣人尚梦,况乎凡人?不论你是高呼“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式伟人,亦或是区区一个买油条、送快递、街边修自行车的小市民,你的心里一定装有只属于你一个人的温热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