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40 环境质量评价 大纲1429

28540 环境质量评价 大纲1429
28540 环境质量评价 大纲1429

高纲142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540 环境质量评价

河海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环境质量评价》是培养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以及与环境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选用教材在内容上分为13章,第1章是总论,主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相关的标准体系。第2章是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及工作程序,主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步骤、管理分类和工作程序。第3章是工程分析及污染源调查评价,主要介绍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内容以及污染源调查的方法和内容。第4章是清洁生产评价,主要介绍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几种评价方法。第5章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介绍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识别、现状评价、预测评价等。第6章是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介绍地表水体的污染与自净等基本概念、河流和湖库的水质模型、模型参数的率定、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识别、现状评价、预测评价以及污染防治对策措施等。第7章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介绍地下水环境识别方法及几种预测评价方法。第8章是环境噪声影响评价,主要介绍噪声基本概念、评价量、距离衰减模式、评价程序、影响预测及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等。第9章是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介绍土壤环境的基本知识,评价的基本程序、方法和内容。第10章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介绍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评价的基本程序、方法、内容等。第11章是环境风险评价,主要介绍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风险评价的指标、方法和内容。第12章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介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特点、工作程序、容量分析、总量控制、区域环境管理计划等。第13章是公众参与,主要介绍公众参与的知识,公众参与的程序、方法和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掌握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在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为环境规划和评价工作和研究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环境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2.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思路、步骤、方法;

3.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4.掌握地表水、大气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

5.熟悉区域环境评价和生态环境评价的相关知识要点。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环境监测、水力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这四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评中环境要素的各种监测方法,污染物质在大气或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基本规律,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噪声的防控对策措施。可以更好地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在工作和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工程分析与污染源调查;水、大气、噪声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预测与评价。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总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标准体系。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和研究中的重要性,掌握环境评价相关的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2.领会:环境影响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

3.应用:环境标准体系在环评中的应用。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及工作程序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步骤、管理分类和工作程序。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程序,管理分类,报告书的编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

2.领会: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3.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3章工程分析及污染源调查评价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内容以及污染源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污染源调查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工程分析和污染源调查的概念。

2.领会:工程分析和污染源调查的方法。

3.应用: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

第4章清洁生产评价

二、课程内容

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几种评价方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几种评价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清洁生产及相关概念。

2.领会: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体系。

3.应用: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

第5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识别、评价、预测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范围的确定、高架点源扩散模式、大气环境现状调查评价、预测评价、大气环境容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大气扩散过程。

2.领会:污染源调查与评价,高斯扩散模式的适用条件、参数的物理含义。

3.应用: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范围的确定、大气环境容量。

第6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地表水体的污染与自净等基本概念、河流和湖库的水质模型、模型参数的率定、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识别、评价、预测以及污染防治对策措施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地表水污染和自净的基本知识、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范围的确定、地表水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现状调查评价方法、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模型,模型参数的确定。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地表水体污染与自净,水体污染物。

2.领会:污染源调查评价的方法,污染负荷估算的方法,水质模型及参数估值。

3.应用: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预测评价,混合模型,一维模型。

第7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地下水环境识别方法及几种预测评价方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地下水评价的工作程序、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范围的确定、地下水现状调查评价方法、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地下水的基本知识,评价的工作程序。

2.领会:评价等级和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方法。

3.应用: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第8章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噪声基本概念、评价量、距离衰减模式、评价程序、影响预测及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噪声和噪声评价量、距离衰减模式、评价等级和范围确定、污染防治对策措施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基本概念,基本评价量、现状调查评价。

2.领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分贝运算。3.应用:评价内容,距离衰减模式。

第9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土壤环境的基本知识,评价的基本程序、方法和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土壤环境的基本知识,评价的等级及范围的确定,评价因子和标准的选择,评价的方法和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土壤环境的基本知识,评价的工作程序。

2.领会:评价等级和范围的确定,评价因子和标准的选择。

3.应用: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第10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评价的基本程序、方法、内容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评价内容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

2.领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方法。

3.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第11章环境风险评价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风险评价的指标、方法和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风险评价的指标、方法和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环境风险的基本概念。

2.领会:环境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等级和范围的确定。

3.应用:风险评价的方法。

第12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特点、工作程序、容量分析、总量控制、区域环境管理计划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区域环境评价的概念、特点,工作程序、评价内容,容量分析和总量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区域环境评价的概念、特点、目的意义,区域环境管理计划。2.领会:容量分析和总量控制,区域环境承载力。

3.应用:区域环境评价的程序和内容。

第13章公众参与

一、课程内容

介绍了公众参与的知识,公众参与的程序、方法和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众参与的知识,公众参与的程序、要求、组织形式、方法和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公众参与的概念。

2.领会:公众参与的程序和组织形式。

3.应用:公众参与的方法。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领会”、“应用”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识记: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自学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说明和阐述。

应用: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条件,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还可以运用本课程所讲授的方法解决一般的应用问题。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环境影响评价》,李勇等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

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自学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自学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自学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自学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自学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自学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自学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自学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20%;“领会”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三档:易、中、难,这三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5:2。

4.本课程可能采用的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

A. 易评估和暂时性

B. 分散性和持续性

C. 分散性和暂时性

D. 危害大和复杂性

答案:C

二、名词解释

环境影响

答案;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三、简答题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有哪些?

四、计算题

河流一维水质模型计算

五、论述题

论述某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请你提出减缓这些影响的建议或措施。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环境高质量评价与衡量要点

环境质量评价 累积影响: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积影响来源于连续发生在一段时间、单独的影响很小,但集合起来影响却非常大的行动。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以达到人类活动和环境相协调,是社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拟定的开发建设规划或者具体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对规划或建设项目给环境实际造成和将可能进一步造成的影响进行后评价,通过检查、分析、评估等对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及规定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炎症性评价,并提出需补救、完善或者调整的方案、对策、措施的方法和制度。 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一定区域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识别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定性说明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可能围。即辩识一项行动或一个项目对哪些环境要素产生哪些影响,确定其中有重要意义的受影响因子。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水体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没有人工净化措施的情况下,它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的特性成为水体的自净。 混合断面: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这个断面就称为混合断面。 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的,常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混合层高度:表征污染物在垂直方向被热力湍流稀释的围,即低层空气热力对流与湍流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而风速则直接影响动力湍流的发展。 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系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

大气污染分析

城市大气污染分析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逐渐走向深入,社会经济、知识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而工业生产成为提高经济力量的主要力量,但工业生产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工程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由各种各样的方式排放到大气中,污染我们的空气,这不仅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也损害到人类的健康。本文对大气以及大气环境作了一个简要介绍,浅析了大气污染带给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危害,旨在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对大气状况的关注。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环境保护,大气 1 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1.1大气污染的概念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1.2废气污染的成分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 括:含NO x 、SO 2 、P、AS、CO、HF、C 2 HCl 3 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1】 二:大气污染的具体事件举例 兰州空气污染,天下第一。 因大气污染严重,兰州曾被称为“看不见的城市”,洛杉矶时报曾报导说,兰州的 200万市民天天忍受著恶劣的环境,吸口气就像抽了一包烟似的,连洛杉矶當年污染最严重時都沒這么厉害,因为里头含有太多的煤灰、汽车废气和尘土,「世界资源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兰州市是全球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

北京-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今日发布 2011-06-02 今天,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对2010年首都环境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公报》内容更加翔实,语言简练,图表丰富,便于市民查阅和理解。 《公报》显示,2010年,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常住人口达到1961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80万辆的情况下,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环境状况仍呈现出总体改善的趋势,大气环境质量连续12年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一、2010年我市环境状况仍趋向总体改善 大气环境持续改善。2010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8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各区县的空气质量也同步改善,优良天数比例在68.8%至83.3%之间。大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0.032毫克,同比下降5.9%,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创近12年新低,一氧化碳的年均浓度同比下降了6.3%。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0.057毫克,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略有上升。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0.121毫克,与2009年持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1%。局部地区部分时段臭氧存在超标现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11.51万吨和9.2万吨,比2009年各下降了3.07%和6.88%。“十一五”期间(与2005年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了39.73%,名列全国第一;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了20.67%,名列全国第二。 地表水环境质量略有改善。2010年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湖泊、水库水质略有改善。国家考核本市境内的拒马河、北运河和泃河3个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2010年全市功能区环境噪声较上年略有升高,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基本保持稳定。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2010年环境大气中γ辐射剂量率、环境水体中总α、总β浓度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往年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属正常水平。电磁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2203052.html,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作者:陈明亮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6期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重庆市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梳理空间分异特征,对更有效的制定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着深远的指导性价值。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差异化;优化调控 从概念上来看,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乡村人居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范围内,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之间要素进一步流动,乡村主体也有了更加广阔深远的行为空间,其更加多元化的行为结果导致乡村空间系统进一步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出现比较深刻的矛盾,对于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保护等相关难题要进行有效化解。以重庆为例,面对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矛盾,怎样才能使这一难题得以破解,进一步优化其乡村人居环境,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首先,进一步有效构建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来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针对农民生活环境和品质进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重庆的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居住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为依据,确保这5个方面成为一级指标,同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选取40个二级指标,由此进一步充分构建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评价。从根本上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水准是对乡村人居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硬环境,大多数时候,交通水利设施的条件越优质,信息通讯外部交通越发达,技术设施的建设水平就会变得越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村域之间的道路硬化率,村内部的主要道路路灯等指标,针对单元的交通水利设施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大气环境评价案例分析

09新大气环境评价案例分析书简版 题目:某地新建一项目,简单地形,主要污染物为SO2,N02,HCL,已知最大浓度占标率为18.5%,D10%为2.3K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2100米,年风玫瑰图为(三个半径分别为5,10,15): 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需要的参数?该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需要采取的措施?大气防护距离的管理措施 答案 1、参数面源长宽高,污染物排放速率M\S,小时浓度评价标准。 2、不合理,需要削减源强后重新计算。 (注意,污染物排放速率M\S,不是面源排放速率,单位也要注意) 3、管理措施,防护距离内不得有长期居住人群,现有居民要搬迁。 2、该项目的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答案,二级,边长为5KM的正方形。 3、选择合适的大气预测模型,并给出必须的参数。

答案,选择AERMOD模型, 1、地表参数:按照四个季度,分别给出各季的地表粗糙度,白天波文率,正午地面反照率;(后两者随一年四季数据不同。) 2、地面逐时气象资料;包括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和站点处大气压。前5项为必须的。 3、对应每日至少一次高空探测数据; 4、给出本项目报告书的大气部分附图、表、附件的要求。答案:1、附图:污染源点位及敏感目标分布图;基本气象分布图;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污染源等值线图等五项(本题是二级评价,如果前面没有单独提出预测等级分析,这里首先要分析评价等级。另一级还包括复杂地形示意图) 2、附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污染源调查清单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预测点预测结果与达标分析;(一级二级评价要求相同) 3、附件: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气象观测文件;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以及输出文件;(一级二级评价要求相同) 5、该项目是否有主导风向?如果有,主导风向是什么范围?

北京市PM2.5现状

关于北京市PM2.5的现状及相关措施的调查报告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1年11月10日,张力军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2011年11月15日,著名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表示,PM2.5纳入评价后仅2成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性状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气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固态和液态质点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它们的大小从只有几纳米的超细颗粒到几个微米直径以上的粗颗粒。在两者之间是被称为细颗粒的气溶胶,其直径在0.1μm到几个μm,所以大气气溶胶的典型尺度是0.001~10μm,其在大气中的居留期至少为几小时,平均可达几天、一周到数周,甚至到数年(如平流层气溶胶)。 来源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标准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据了解,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

1总则 1.1任务来源及评价目的 1.1.1任务来源 汉江平川段位于汉江干流上游,西起勉县武侯镇,东到洋县小峡口,东西长105km,南北宽5-25km。汉江平川段防洪工程建设始于建国后。五十年代修建了38.4km砌石护岸,有效地操纵了局部河段的河岸坍塌;六十年代初,提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在干支流两岸筑堤73.5km,造林4万多亩,新建、加固了一些险工段;1974年以后,按照“向汉江要地”的错误精神指导下,筑堤83.8km。由于过度缩窄河道,导致所修建的大堤大部分毁于“81.8”、“90.7”洪水。1991—1994年,一期工程新修堤防52.02km。1998年开始续建,到2000年底完成新修堤防12.97km,加高培厚16.16km。截止2001年4月底,汉江干流两岸共建有堤防工程171143m,其中左岸堤防工程20段长93935m,右岸堤防工程21段、长77208m;各类坝垛228座,其中左岸81座,右岸147座;涵闸(洞、管)138座,其中左岸61座,右岸77座。但仍存在城防段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地段堤线布置不合理,排涝设施不健全、尚未构成完整的堤防防护体系等防洪问题。继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为汲取大灾之后的经验教训,水利部及所属各大流域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按新的技术规范重新编制河流防洪规划。为此,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托付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原防洪“一期工程”和“续建工程”基础上完成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依照《建

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要求,汉中市河道治理处于2002年3月21日托付我院进行该项目环境阻碍评价。 1.1.2评价目的 通过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环境阻碍分析,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环境产生的阻碍,从环境角度论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不利阻碍减小到最低限度,使经济建设和环境爱护协调进展,为环境治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12); (2)《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阻碍评价规范》SDJ302—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 (6)《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水利部SL204—98; (8)《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95),1995年; (9)《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阻碍》(HJ/T 19—1997); (10)《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环境阻碍评

美国城市大气环境分析报告

美国城市大气环境分析报告 1999年3月到2001年10月期间在美国纽约各个地区以及不同地点使用LUMEX RA-915+汞分析仪,进行了大气中汞含量的实时监测。实施监测时汞分析仪用手携带或者车载。 总共进行了160多次测量。纽约布鲁克林、曼哈顿市区大气中汞含量大部分测量结果在1~3ng/m3,局部地区高达4~6ng/m3。进行监测时可以定位局部汞污染区域,这些区域分布于生活垃圾存放地(汞含量为12~14ng/m3),工业垃圾场(汞含量为10~30ng/m3)。用于存放建筑废物和金属垃圾的容器(汞含量为80~100ng/m3),路面排水沟(汞含量为200ng/m3),地铁站台(汞含量为6~10ng/m3),地铁车厢内(汞含量为8~30ng/m3),居民小区内(汞含量为10~35ng/m3)。 小客车内汞含量平均水平为2~10 ng/m3(个别情况达1400 ng/m3) 公共场所内空气中汞含量检测情况如下:超市和小食品商店汞含量为3~12 ng/m3,工业商品商店汞含量为4~30 ng/m3(最高可高达80 ng/m3),药店20~40 ng/m3(最高可高达140 ng/m3),宗教仪式专用店80~800 ng/m3(最高可高达1650 ng/m3),办公室室内4~16 ng/m3,医院(例如内科,儿科)8~30 ng/m3(最高可高达1000 ng/m3),牙医中心150~400 ng/m3(最高可高达16000 ng/m3) 室内环境空气中汞含量的监测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说,高层公寓内空气中汞含量比平房要低。通常公寓内空气中汞含量低于10 ng/m3 ,有时会高达15~20ng /m3。值得注意的是汞含量浓度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室内通风情况,以及铺设地板的材料如漆布、塑料、镶木地板、地毯。铺地毯的房间内空气中汞的含量高达15~35 ng/m3 。房间的前厅被认为是汞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进屋的门边的地毯上,鞋柜,自行车和婴儿车上高达100~400 ng /m3,有时高达800 ng /m3,这种情况下所有房间的汞含量增加到了30~50 ng /m3,有时达100 ng/m3。 用于出租的旧房子中的汞含量通常更高。尤其以下场所汞污染较为严重:前厅,地窖,底下的空间,旧物堆剁等。这些地方汞平均含量为100 ng/m3,有时达3000 ng/m3,在这种房子内,尤其是铺了地毯的情况下,空气中汞的含量在100到400,有时达1000 ng/m3。 以上提供的数据是我们获得的关于室内空气中汞的长期背景污染,即较老的污染源。而两天前屋里打碎了水银温度计的例子可以作为新的污染信息。整个房子里的汞含量水平范围为800~1400 ng/m3,而在打碎水银温度计的局部15 15m的范围内汞含量达3000~5000 ng/m3,打碎那一点上高达36000 ng/m3。 通过对两套房子在不同季节内空气中汞含量的严密的监测,我们得到关于室内汞浓度的变化情况的信息:汞含量浓度取决于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以及通风的程度。汞浓度含量很高的住房(由于“旧”的污染信息造成的,汞含量达800~1000 ng/m3),在经过10~15分钟通风后,汞含量下降到100 ng/m3,继续通风30~60分钟后下降到30~50 ng/m3。然后停止通风,,15~30分钟内汞含量增加到500~600 ng/m3,60分钟以后又达到了初始浓度。 2001年8月为了了解背景汞浓度值,在离纽约距离为150公里的Kastkillsky山脉Montisello小镇进行了空气中汞质量的检测,通过38次检测判断汞含量的水平小于1 ng/m3。 综上所述,使用RA-915+仪器可以获得关于室内和室外的汞污染的快捷信息,判断超过背景值的超标程度,进行详细的监测以防止污染源的扩大。 LUMEX 公司(俄罗斯) OHIOLUMEX 公司(美国) Irina Nejdanova Iouri Souetine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是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印发《XX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的通知》及省、州环保部门相关要求,现将我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县是省4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之一,属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类型为生物多样性维护。近年来,我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一)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国土、住建、环保、林业、农牧、水务、统计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具体任务。 第 2 页共 10 页

二是建立生态保护规划。根据《县生态县建设规划(XX-2020)》,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的生态建设构架要求,编制了《省州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XX~2020年)》,继续以开展4大体系和9大重点生态项目工程建设来支撑我县的自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是编制了检测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XX年度环境监测方案》,继续委托州环境监测站对我县大渡河流域2个断面25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县城区4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2家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现场环境监测,确保辖区内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安全。 四是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准确把握各项指标的报送要求。同时,将考核指标填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要求每年1月15日前提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所需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并由县环保局负责完成考核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在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严把指标的填报关,确保了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目前,自查报告的资料收集、汇总、软件录入等工作已经完成。 (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XX年,我县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根据《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设立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专户,并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资金监管,严格实行投资评审、公开公示、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按照基本建设相关 第 3 页共 10 页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城市的尺度出发,以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剖析和城市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

环境质量评价期末考结业考试

1.环境质量评价目的:7目的(实现经济生产的合理布局)、(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优化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为建设项目和规划活动实施环境管理提供系统资料) 2.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8程序(划定评价的范围)、(确定评价的内容)、(提出评价精度的要求)、(统一评价方法和途径)、(资料收集)、(系统监测或模拟研究)、(数据处理和建立模型)、(成果分析和报告书的编制) 3.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1)按照环境要素分类:(单要素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综合要素评价) (2)按照评价参数分类:(卫生学评价)、(生态学评价)、(污染物评价)、(物理学评价)、(地质学评价)、(美学评价)等 (3)按照评价区域分类:(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交通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风景游览区环境质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 (4)按照评价时间分类:(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1)宪法 (2)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各种专门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4)地方环境保护法规 (5)环境保护标准 (6)国际条约与协定 5.环境法律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总则第二条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征收排污费制度 (4)限期治理制度 (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6)环境保护许可制度 6.环境标准: 保护环境、控制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以(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的,针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 7.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与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值得借鉴。此处文字可以修改。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关键字: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a]芘。 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Σ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气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原理是: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大于某一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m3指标准状况下)。 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他们主要来源于ú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

北京空气污染情况分析

北京空气污染情况分析 摘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大气污染的原因,和北京大气污染的影响,指出了北京 空气污染治理的急迫,并提出了关于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些 建议。 前言:近年来北京大气的污染状况相当严重,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是我国政治和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是世界衡量中国的重要指标,因此北京市的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做好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北京市的PM2.5 的数值一直居高不下,在空气污染中,PM2.5对人群,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老人儿童等敏感人群健康的危害性,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一旦颗粒物浓度过高,能见度低、肉眼看去灰蒙蒙一片的灰霾现象就可能出现,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如今都呈出一个不好的趋势,灰霾天气出现的比例越来 越高。 一、北京空气质量现状概述 北京市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抱着大城市机会多的想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离开家乡,奔向首都,年轻人们更是把能留在北京工作和生活视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北京市常住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加大,运动车保有量更是与日俱增,为了容纳如此大量的人口,北京各处不断施工建楼,这一切在

促进北京发展的同时,也给北京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以国家二级标准进行评价,北京市在2006年之后一直处于中度污染阶段,但总体有所好转,向大气质量标准发展,曾于2008年最为接近大气质量标准,经分析发现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在总体变化上呈现出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趋势,反映出大气环境质量逐步得以改善的良好趋势,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在环境改善这条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二、北京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大气环境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污染源的排放、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气象条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环境管理措施及力度、公众参与等,笔者总结了各方言论并结合个人理解,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污染物排放量大: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北京日益繁华,常住人口不断增加,这势必会增大北京的资源需求量,也会为北京市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机动车数量与日剧增,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也成倍增加,人口增加了,这些人当然要有居住的地方,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绿地变成房屋,植被量减少了,土地被破坏了,环境污染问题就加重了。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工地扬尘等污染因素众多,污染物的组成也很复杂,形成了复合型污染,使得大气环境比较脆弱。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组平均值表 评价因素及编号平均值定级总体感觉 房屋总体印象 房屋质量 水体清洁度 树木保护状况 生活垃圾处理 饮用和水源状况 文体设施情况 上学方便程度 服务设施状况 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出行道路状况 田地道路 到集市方便程度 到县城方便程度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 情况; 邻里 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 墙、院子内的绿化;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街头绿化,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周围的水域环境,与水域的接近 程度; 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的大小,街景的美化程度; 社区服务 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自然风景的保护,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气氛;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A)因素项(B)分因素项(C) 经济环境销售率(一年以内) 物业管理水平物管费收缴率,服务质量楼盘认可度入住率,升值潜力 社会环境 安全小区消防设施,抗震设防,小区内治安状况 健康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 教育文化学校数量,社区活动 居民生活邻里关系,生活便利程度 小区规划设计 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景观环境,套型平面组合 及功能,室内通风,小区特色

区位交通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公共交通线路,机动车可达性,车位数量与住户比 生态环境 水环境系统 水质标准(景观水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 利用率 声环境系统小区白天噪音等级,室内白天噪音等级 光环境系统 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朝阳房间比例(多层、高层), 日照时数(大寒日) 气环境系统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含量 绿化系统绿地率,植物丰实度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 统 生活垃圾收集与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技术环境 智能技术 周边红外线对射和电子监控及电子巡更,户内报警及 救助系统 通讯信息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入户率建造技术绿色材料,建筑节能比例 住宅设计指标构成 住宅设计指标 住宅类型(高层、多层、公寓、别墅) 住宅层高(米) 住宅房型(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二房二厅一卫...) 住宅单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均拥有房间数量(个) 住宅配套设施完备率(%) 住宅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低)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人居环境划分准则环境构成要素 按结构形态划分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区位环境按社会形态划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Ⅰ)房型设计(X1) 通风状况(X2) 结构健全(X3) 储藏充足(X4) 容易维修(X5) 电力稳定(X6) 楼层高度(X7) 防火材料(X8) 隔音设施(X9) 充足光线(X10) 内置橱柜(X11) 绝缘防护(X12) 室温控制(X13) 管道良好(X14) 卫生设施(X15) 方便厨房(X16) 不互相干扰的 通道 (X17) 环境安全(Ⅱ)空气质量(X18) 饮水水质(X19) 噪声污染(X20) 洪水淹没(X21) 交通要道(X22) 垃圾堆场(X23) 化学工厂(X24) 污染水体(X25) 易燃易爆(X26) 景观规划(Ⅲ)风景院落(X27) 住区小品(X28) 建筑密度(X29) 自然景色(X30) 户外保持(X31) 建筑保持(X32) 住宅间距(X33) 绿化草坪(X34) 休闲广场(X35) 建筑样式(X36) 公共服务(Ⅳ)商业网点(X37) 医疗保健(X38) 蔬菜市场(X39) 供电系统(X40) 电信服务(X41) 给水系统(X42) 排水系统(X43) 各类学校(X44) 公共停车场所 (X45) 文化娱乐设施 (X46) 社区文化环 境邻里和谐(X47) 社区治安(X48) 住宅特色(X49) 住区荣誉(X50) 紧邻亲朋(X51) 紧邻高校(X52) 流动人口(X53) 远离棚户(X54) 市民广场(X55) 心理归属(X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