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形成结果及典型形态特征

合集下载

丹霞风景地貌ppt课件

丹霞风景地貌ppt课件
四、丹霞地貌发育的基本过程
1.内陆盆地形成,氧化环境,碎屑堆积(洪积、冲积、湖积)出现(图6—1A)。 2.红层盆地抬升,以断裂为主的块状构造发育,局部宽缓褶曲,地壳渐趋稳定 (图6—1B)。
19
四、丹霞地貌发育的基本过程
3.红层盆地抬升的同时,流水下切,其原始洼地往往继承性发育主河谷,断 层破碎带和大节理成为流水切割的薄弱地带,也可能发育主河谷。巷谷和峡谷发 育,上部保持较大面积的沉积顶面或弱侵蚀平台(图6一lC)。
33
(三)崖壁
崖壁是丹霞地貌的一大特色。崖壁的坡度一般超过60°,有的甚至大于90°, 或逆坡倾斜。崖壁的形态受岩性支配,种类有:悬崖、额状崖、凹状崖和阶级状崖 (左图)。当崖壁的后退多沿 垂直节理作折线状进行时,形成阶级状崖,又称为构 造阶地或假阶地,这种阶地是差别侵蚀而成,与地壳上升及河流作用无关。
此外,干旱区的盐风化、高寒区的冻融风化使这些地区的丹霞地貌物理风化强烈, 而使其形成比较粗糙的表面。
17
(三)重力作用
因为陡崖坡往往是崩塌面或经后期改造过的崩塌面,是丹霞地貌 最具特色的 形态要素,所以重力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相当重要。重力作用往往发生在 流水下切或侧蚀而形成的临空谷坡上,当流水侧向掏蚀而使山坡局部悬空时,悬 空岩体便可能沿原生构造节理或减压(卸荷)节理发生崩塌。此外,陡崖坡上的风化 凹槽进一步加深,上覆岩体失去平衡也可沿破裂面发生崩塌;洞穴、天生桥的顶 板也常因风化而发生局部崩塌等等。
彭华按地貌形态和按地貌的组合结构分类如下面两个表:
30
31
三、几种典型丹霞地貌形态
(一)方山
方山是从构造高原或台地分割出来的破碎山体,以平坦的山顶为特征,如我 国粤北的丹霞山,高600多米,由厚层坚硬的晚白垩系红色砾岩、砂岩等岩层组 成 , 岩 层 倾 角 仅 5° ~ 8° , 峰 平 坡 陡 , 形 似 城 堡 或 山 寨 , 故 俗 称 为 “ 城 ” 、 “寨”,如平头寨、扁寨、巴寨等。又如浙江省永康县的方岩,是由红色沙砾岩 组成的方山,高384m,附近诸峰群立,顶平形方,四壁如削。此外在我国的湘、 赣、川、鄂、甘、冀等地红层堆积的盆地中,都普遍发育出构造台地和方山地貌。

丹霞地质景观

丹霞地质景观

丹霞地质景观定义及成因:丹霞地貌是发育在中生带—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碎屑岩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

形成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沙砾岩,经过一系列的地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力的作用形成。

形成条件、分类及分布情况: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有:1、红色沙砾岩。

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夹有泥岩、碎屑岩等。

这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特征;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

区域断裂作用和间歇式的抬生,形成网格状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下切并不断扩大,形成陡避、巷谷、石柱等;3、气候。

热带、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流水对岩层裂隙及节理的切割和溶蚀作用强,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丹霞地貌是指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它以其奇特的红色岩石群、绚丽多彩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质现象而闻名。

下面我将对丹霞地貌进行通俗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奇观。

一、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是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物质基础主要由红色砂砾岩、砂岩以及粘土岩等构成。

经过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作用,以及地下水的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物质逐渐形成了丹霞地貌。

二、丹霞地貌的特点1. 鲜红石群:丹霞地貌的最大特点就是石群的颜色鲜红,形状各异。

这些红色的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呈现出极为绚丽的色彩,给人一种迷人的感觉。

2. 奇特景观:丹霞地貌的景观丰富多样,其中有高耸入云的巨峰,有陡峭峻拔的峡谷,还有峰林、石柱、悬崖和石笋等独特形态的地貌景观。

3. 特殊地质现象:丹霞地貌不仅呈现出多样的景观,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例如,丹霞地貌中常常存在独立的岩柱状地貌,这是由于风化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对地层产生侵蚀造成的。

三、丹霞地貌的分布丹霞地貌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比如广西桂林、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等地。

这些地方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丹霞地貌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育。

四、丹霞地貌的独特价值1. 科学价值:丹霞地貌是地质学、地貌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演变的历史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2. 生态价值:丹霞地貌的多样的地貌景观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3. 文化价值:丹霞地貌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丹霞地貌被赋予了神话传说和文化故事,成为人们追溯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丹霞地貌的保护与利用为了保护丹霞地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丹霞地貌的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体系,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合理规划和管理游览线路,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完整word版)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完整word版)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的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直径在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

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是中国和世界上最美丽的丹霞景观的例证. 中国丹霞的盆地演化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发育了一种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殊地貌景观,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区域. 中国丹霞突出而完整地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生理生态过程,是冰后期生态演替的典型区域。

中国丹霞是Udvardy (1975) 世界生物地理系统中2个生物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代表。

位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全球200个生物区的“中国东南部-海南潮湿林生态区”,具有区系的古老性和群落的原始性,栖息着近400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有区域特有的生物物种40多种,有突出的保护价值。

中国目前已知的1 003处丹霞地貌分布在28个省区,东北至黑龙江省宁安市的牡丹江凹岸的红石砬子,南至海南省琼海市白石岭,西至新疆乌恰县的柯孜勒苏河两岸,东到浙江象山沿海。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3)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3)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丹霞地貌(Danxia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的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直径在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

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是中国和世界上最美丽的丹霞景观的例证。

中国丹霞的盆地演化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发育了一种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殊地貌景观,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区域。

中国丹霞突出而完整地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生理生态过程,是冰后期生态演替的典型区域。

中国丹霞是Udvardy(1975)世界生物地理系统中2个生物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代表。

位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全球200个生物区的“中国东南部-海南潮湿林生态区”,具有区系的古老性和群落的原始性,栖息着近400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有区域特有的生物物种40多种,有突出的保护价值。

中国目前已知的1003处丹霞地貌分布在28个省区,东北至黑龙江省宁安市的牡丹江凹岸的红石砬子,南至海南省琼海市白石岭,西至新疆乌恰县的柯孜勒苏河两岸,东到浙江象山沿海。

高中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一、丹霞地貌的形成和特点1. 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

通常来说,它的形成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抬升和分裂,然后再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和沉积,最终形成了充满了细密裂隙和洞穴的岩层。

在自然界中,丹霞地貌通常可以在山地、峡谷和河谷中找到。

2. 丹霞地貌的特点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结构和多样的色彩而著称。

在丹霞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石柱、峰林、峡谷、崖壁、溶洞等地貌景观。

而且,丹霞地貌的颜色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包括了红、黄、白、灰等多种颜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丹霞地貌的分布丹霞地貌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在全世界各个大陆的不同地域中找到,尤其是在我国。

在中国,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贵州、广东、江西、湖南、云南等地方。

其中,贵州的丹霞地貌最为著名,例如贵州的赤水丹霞、荔波丹霞等都是国内外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胜地。

三、丹霞地貌的形态丹霞地貌有多种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石柱地貌石柱地貌是丹霞地貌中最为典型和独特的一种形态。

在这种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成群的石柱峰林,有的是单根独立的,有的是成群聚集在一起的。

这些石柱峰林形态各异,有的似人似物,有的宛如云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 峡谷地貌丹霞地貌中的峡谷地貌表现为一条狭长的裂缝,两侧是高耸的岩壁。

在这些峡谷中,常常有溪流或河流穿行其中,形成了壮观的峡谷景观。

3. 溶洞地貌溶洞地貌是由于地下水在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

在丹霞地貌中,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有些还有一些钟乳石、石笋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4. 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

在丹霞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典型的岩溶地貌,包括了溶洞、溶湖、溶沟等。

四、丹霞地貌的成因1. 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首要因素。

通常来说,丹霞地貌所在的地区都有很强的地质构造活动,包括了断裂、褶皱等。

丹霞地貌概念

丹霞地貌概念

丹霞地貌概念丹霞地貌概念丹霞地貌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和气候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

以下是关于丹霞地貌的相关概念及内容:1. 定义丹霞地貌是指由于特定的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和气候作用,以及长期以来的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一种以红色岩石为主要组成的火成岩地貌。

2. 特点•火成岩组成:丹霞地貌主要由火成岩构成,常见的包括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等,这些岩石在长期的侵蚀和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特殊的地貌景观。

•红色色彩:丹霞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岩石呈现出红色或类似红色的颜色,这是由于岩石中铁元素的存在以及长期的氧化作用所造成的。

•奇特形状:丹霞地貌常常呈现出奇特的地形和形状,如怪石嶙峋、峰林起伏、峡谷纵横等,给人以震撼和美感。

•生物多样性:丹霞地貌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往往是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3. 分布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其中中国的丹霞地貌最为有名,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中国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如张家界、庐山、罗霄山等。

•美国:美国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阿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南达科他州等地,如大峡谷国家公园、布赖斯峡谷国家公园等。

•韩国:韩国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宜宾郡和庆州市等地,如宜宾红色岩石地貌、庆州电影村等。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彭亨州的瑞林岛,如瑞林岛丹霞地貌公园等。

4. 旅游价值丹霞地貌以其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自然景观: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红色山峰和奇特的地貌形状,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成为摄影爱好者和自然风光爱好者的天堂。

•生态旅游:丹霞地貌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境,吸引了众多生态旅游爱好者,他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和研究各种珍稀植物和动物。

•登山徒步:丹霞地貌中的山峰和峡谷提供了极好的登山和徒步机会,让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丹霞地貌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丹霞地貌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丹霞地貌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丹霞地貌是一种由赤红色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特殊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理和过程主要涉及侵蚀、风化和构造运动等因素。

1. 原岩的形成:丹霞地貌的形成始于几亿年前,当时在这个地区普遍存在着砂岩和砂砾岩这样的沉积岩层。

这些沉积岩是由沉积在水中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的。

2. 构造运动: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丹霞地区经历了多次地壳的隆起和沉降。

这些构造运动导致了地层的抬升和变形,形成了岩层的倾斜和折叠。

3. 侵蚀作用:在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的作用下,丹霞地区出现了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系。

水体的流动和冲刷作用对岩石进行了侵蚀,加速了丹霞地貌的形成。

4. 风化作用:丹霞地区气候干燥,风化作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风吹雨打,长时间的侵蚀和风化使得岩石表面逐渐磨损和剥蚀,形成了特殊的岩石峰林。

5. 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长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地壳的隆起和沉降、气候的干湿变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继续塑造着丹霞地貌的形态。

总结起来,丹霞地貌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可以归纳为沉积、地壳运动、侵蚀和风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丹霞地貌成为一种独特而美丽
的自然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霞地貌的发育条件
丹霞地貌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形成结果及典型形态特征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体—丹霞地貌(多为林柱状,赤壁丹霞)。

一、形成条件
1.丹霞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1)物质基础:红层—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系;(2)构造运动:a. 区域构造对沉积盆地的控制;b. 断层、节理对山块格局的控制;c. 岩层产状对坡面形态的控制;d. 地壳升降对地貌发育的控制;(3)外营力条件:a. 流水作用—下蚀、侧蚀、溯蚀。

b. 风化作用—软硬岩层,凸片状风化、凹片状风化。

c. 重力作用—崩塌、撒落、错落、滚落、塌岸等;d. 风蚀、溶蚀等作用。

2.崖壁形成的基本条件:(1)岩层垂直节理发育;(2)岩石岩性坚硬无比:胶结物质主要要是钙质、硅质,硬度大,抗风化,主要为物理风化。

(3)当地岩层抬升幅度大;(4)外力作用强烈:a. 流水作用—下蚀、侧蚀、溯蚀。

B. 风化作用—软硬岩层,凸片状风化、凹片状风化。

C. 重力作用—崩塌、撒落、错落、滚落、塌岸等;d. 风蚀、溶蚀等作用。

3.形成机理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状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不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4.形成结果
主要地貌类型:(1)方山、平顶山—城堡、山寨;(2)溶沟、峰丛、峰林、峰柱;(3)孤峰、孤丘、石墙、石桥;(4)崖壁、绝壁、天生桥;(5)巷谷、峡缝、一线天;(6)溶蚀盆地、溶蚀丘陵、溶蚀平原;
5. 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三种坡面形态。

(1)受近水平岩层控制的层面
顶坡—水平。

(2)受垂直节理控制的陡崖坡—垂直。

(3)受崩积岩块内磨角控制的崩积缓坡—麓缓。

(4)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形态特征是:“顶平、身陡、麓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