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检测不同类型波形分析

合集下载

桩基低应变检测曲线实例分析(葵花宝典)

桩基低应变检测曲线实例分析(葵花宝典)

桩基低应变检测曲线实例分析1、完整桩一般完整桩在时程曲线上的反应:对于摩擦桩和嵌岩桩表现有三种情况:桩底反射与初始入射波同相;桩底反射不明显,以及桩底反射与初始入射波先反相后同相。

如图所示:预制管桩外径Φ500mm,h=13.3m壁厚100mm,砼强度等级C60,在空气中的反射波曲线预应力空心管桩,外径Φ500mm,h=12m,壁厚80mm,砼强度等级C80,在空气中的反射波曲线实例:桩类型:Φ1.2m,H=38.5m钻孔灌注桩地点:杭宁高速公路K76+8930-R2/0-R3桩评价:完整嵌岩桩该桩径1.2m,桩长38.5m,C30钻孔灌注桩,桩尖进入微风化泥质岩2m,测试波形完整。

纵波速度为3600-3700m/s,桩底反向,说明无沉渣.为完整嵌岩桩.地层影响的时程曲线桩桩类型:Φ1200mm,h=28.4m冲孔灌注桩地点:诸永高速台州一段25标某桥桩评价:该桩砼强度c25,采用冲抓钻,12m见基岩后采用冲击钻,一直到桩底,从波形可见进入基岩有明显的反向反射,为地层的反映特殊桩形的曲线桩类型:Φ1000mm,L约13m,冲击桩地点:温州洞头中心渔港石码头评价:完整桩该外加5mm壁厚钢护筒至强风化,后变径800嵌岩2D。

故在桩底前同向反映为钢护筒底变径处的部位,经钻孔验证而不是缺陷2、桩头缺陷桩桩头疏松桩头浮浆或强度偏低的桩,测试结果无法反映桩的完整性,曲线反应为入射波峰较低而且脉冲较缓,而且后续波形呈低频,此类现象均属桩头强度偏低。

如图所示:桩类型:Φ1.2m,L=18.7m钻孔灌注桩地点:杭兴高速公路MP14—R3桩评价:桩头砼强度低该桩径1.2m,长18.7m,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测试发现曲线呈低频振荡,判为桩头浅部强度低或局部离柝,经取芯验证,0-1m岩芯松散,1-2.7m岩芯有气孔,强度低,2.7m以后岩芯强度达到要求,芯样完整,要求凿去3m桩头重新接上桩头处理.3、桩底缺陷桩桩类型:Φ800,H=19.0m钻孔灌注桩地点:温州某工地嵌岩桩评价:桩长明显沉渣该桩设计桩长19m,单桩承载力3000kN,若按3520m/s计,测试桩底在18m处同向反射明显,取芯后有50cm淤泥沉渣,未进入中风化,后注浆再测也有同向反映,说明效果不明显。

低应变反射波法信号识别方法

低应变反射波法信号识别方法

低应变反射波法信号识别方法1 传感器粘贴效果识别从理论上讲,传感器越轻且越贴近桩顶面,测试信号也越接近桩面质点振动,测试效果越好。

目前,传感器安装普遍采用粘贴方式。

橡皮泥具有柔性大、污染小、衰减小、价格便宜等优点,将橡皮泥用作传感大器的黏合剂一般可取得较好的检测信号。

如果桩同处理不平整、桩顶面未清洗干净或寒冷季节使用,传感器常会出现虚粘现象,导致检测信号失真,影响判识。

因此,用橡皮泥作黏合剂时,如果出现首波明显加宽、信号波浪式振荡等异常现象,应首先考虑传感器粘贴不牢,需重新粘结牢后再做检测。

图1 为同一根桩传感器虚粘和粘合牢固时的对比检测曲线。

图1 传感器粘贴效果对比曲线由图1 可以看出,传感器粘合牢固,波形规则,桩底反射信号清晰;传感器粘合不良,可导致首波变宽,信号震荡明显加大,桩底反射信号没出现或不明显,大大降低了检测信号的判断效果。

2 测试盲区内的缺陷识别桩身浅部缺陷是桩基工程中最常见的缺陷。

从桩身轴力传递特性可知,该类缺陷位置浅,在工作荷载下最易发生材料破坏,并且对工程质量危害最大。

同时,浅部缺陷造成波形畸变,并且这种畸变很容易使桩身其他部位产生缺陷屏蔽。

桩顶至其以下2m 左右深度范围称为测试盲区。

在测试盲区桩顶应力波传播复杂,信号干扰大。

如果盲区内存在缺陷,由于激振脉冲有一定的宽度,则在脉冲宽度内,应力波遇到缺陷产生的上行反射波信号,将与能量较大的入射重叠在一起,从而给桩身浅部缺陷信号的判别增加难度。

尽管测试盲区的桩身缺陷判别难度较大,但并不是无法判断,因为该类缺陷发生频率高、位置浅,易于通过开挖方式予以验证,所以可以通过不断的对比测试和开挖验证,来找出该类缺陷在曲线上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以指导该类缺陷的识别。

实践表明,根据以下特征对桩身浅部缺陷特别是严重缺陷进行判别效果较好。

完整桩波形,衰减规则,无缺陷反射波存在,桩底反射信号清晰(见图2(a))。

如果波形特征表现为较宽的入射脉冲,或首波为非半正弦波或呈明显不对称半正弦波,波形在整体上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波形振荡延续时间长(见图2(a)),首波后反冲异常增大(见图2(c)),反冲后曲线明显在零线以上较长时间不归零或质点振动幅值异常增大(见图2(d)),则表明有浅部断桩或其他类型的严重浅图2 浅部缺陷现场试验曲线部缺陷存在。

低应变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典型波形分析

低应变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典型波形分析
评 为 Ⅱ类 桩 。
图6 桩 端 反 射不 明显 的桩
棒 重新检 测 ,或通 过取 芯进一 步查 明原 因 。该 桩更换 大 锤 进行检 测后可 以见 到桩底 ( 图7 ) 。经取 芯检 测桩 身无 缺 陷 、桩底 嵌岩情 况 良好 ,评 为 I类桩 。
2 . 3 震荡 曲线桩 波形 ( 图4  ̄ 5 )
2 3 . 8 5 m,桩底 嵌岩情 况 良好 ,评 为 I类桩 。建 议对 有震 荡 曲线 的桩 ,应该 换用 不 同材 质 的测锤 或 者小 的力棒 ,
排除 桩头 缺陷 ,这样得 到 的图形缺 陷波 更为清 晰 。
圈7 更 换 大 锤重 新 检 测 后 见 到桩 底
2 5 波 速偏 低 的嵌岩桩 波形
回福 建 交 通 科 技2 0 1 3 年 第 3 期
或 者地 质情况 有变 化 。经 查该 处的钻 探地 质图 ,地质 情 况 良好没 有淤 泥质 土夹层 。2 1 m以 下桩基 进 入岩 层 。波 速3 8 0 0 m/ s 基 本 正 常 。可 以 肯定 桩 身存 在缺 陷 。但 是 到 底 是什 么缺 陷还 是要借 助取芯 检测进 行最 后确 定 。因为 在 低 应变检 测中 ,缩径 、离析 、夹泥 、断桩 都会 产 生同
的 准确 性及 报告 质量 。
关 键词 基桩 检 测 低应变 典 型 波 形 分 析
1 概 述
基桩 检 测作 为基 础工 程验 收 的重要 环节 ,对 保证 整 个 工程 建设 的安 全稳 定起 着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特 别是 低 应变 检 测 ,由于 仪器 先进 轻巧 、使 用便捷 ,理论 与 实践 发 展 比较成 熟 ,加上 有 比较先 进 的分析 软件 ,在 检 测工

桩基检测方案(低应变、超声波、钻芯及高应变法)

桩基检测方案(低应变、超声波、钻芯及高应变法)

桩基检测方案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检测方法: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及高应变法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批人:编制日期: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桩径为φ1200~φ1800mm,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35,总桩数为72根。

二、检测目的和依据2.1 检测依据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现提供基桩检测的详细施测方案。

2.2 检测目的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及本项目的特点,确定采用以下检测方法进行检测:(1)低应变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并为高应变和钻芯检测桩确定桩位提供依据。

(2)声波透射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

(3)钻芯法检测:目的是检验桩身砼质量、桩身砼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底沉渣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桩底持力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记录桩长是否属实。

(4)高应变法检测:目的是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检测项目和具体内容3.1 低应变检测3.1.1 检测数量根据本项目的要求,确定抽检数量为37根。

检测桩号由相关单位确定3.1.2 检测设备检测仪器采用岩海公司出产的RS-1616K(p)基桩动测仪。

3.1.3 检测原理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到时、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假设桩为一维线性弹性杆,其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弹性模量为E,质量密度为ρ,弹性波速为C(C2 = E/ρ),广义波阻抗为Z=AρC,推导可得桩的一维波动方程:∂2u/∂t2=C2∂2u/∂x2-R/ρA假设桩中某处阻抗发生变化,当应力波从介质I(阻抗为Z1)进入介质II(阻抗为Z2)时,将产生速度反射波Vr和速度透射波Vt。

令桩身质量完好系数β=Z2/Z1,则有Vr=Vi×(1-β) /(1+β)Vt=Vi×2/(1+β)缺陷的程度根据缺陷反射的幅值定性确定,缺陷位置根据反射波的时间tx由下式确定Lx=C×tx/23.1.4 技术要求1、检测桩头处理(由施工单位完成)(1)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使桩顶表面平整干净无且无水。

低应变检测技术-杨永波

低应变检测技术-杨永波

一、原理的相关问题
应力波的特性: (2)波的叠加原理: 两列波相遇后,仍然保持他们各自的特性(频率、波长、振 幅、震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好象
没有遇到过其它波一样。
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为两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 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一、原理的相关问题
按应力波中的应力大小分类 如果应力波中的应力小于介质的弹性极限,则介质中传播 弹性波,否则将传播弹塑性波; 若介质为粘性介质,视应力是否大于介质的弹性极限,将 传播粘弹性波或粘弹塑性波。 弹性波传过后,介质的变形能够完全恢复,弹塑性波则将 引起介质的残余变形,粘弹性波和弹塑性波引起的介质变 形将有一时间滞后。

一、原理的相关问题
E
F A AE AE u z
一维杆中的波动方程
F M 1 F M AE
u u 2u 2u AE AE 2 dz AE 2 dz z z z z
F(m-1) u(m-1)
一、原理的相关问题
2、怎么描述完整性? 定性到定量,V、F、F-ZV 3、为什么? 一维应力波 弹性理论(弹簧)
一、原理的相关问题
一维应力波的基本假定:(一维线弹性杆件:d<<L的杆件)
研究一维等截面均匀长杆的纵向波动,为使问题得到简化,两个 基本假设
第一基本假设 杆截面在变形过程中保持为平面,沿轴向只有均布的轴向应力。从而使各 运动参量都只是X和t的函数,问题化为一维问题。 第二基本假设 将材料的本构关系限于应变率无关理论,即认为应力只是应变的单值函数, 不计入应变率对应力的影响,这样材料的本构关系可写为
低应变检测技术
低应变检测技术

建筑桩基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分析

建筑桩基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分析

建筑桩基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3-03-28T01:58:10.967Z 来源:《建筑创作》2023年第1期作者:朱炯[导读] 在建设建筑工程时,桩基础属于非常重要一项施工内容。

因为桩基础结构荷载比较大,应用强度更高,将其作用于建筑工程中,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对这一建设环节重点关注。

朱炯南京新华泰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在建设建筑工程时,桩基础属于非常重要一项施工内容。

因为桩基础结构荷载比较大,应用强度更高,将其作用于建筑工程中,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对这一建设环节重点关注。

要想提高桩基础施工质量,施工企业还需要做好桩基础检测处理,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开展桩基检测工作,不仅可以节约检测时间,而且能够保证最终检测结果更加精确全面,为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本文就建筑桩基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桩基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分析近几年我国在建设建筑工程时,已经对原有施工技术更新和优化,也加大了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力度。

施工企业在对各个环节建设质量监测和管理时,需要引进更加先进检测方法,对不同部位建设情况全方位了解。

例如在对建筑桩基施工质量检测时,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检测方法类型比较多,主要存在钻芯法和高应变法以及反射波法等类型,其中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应用时更加有效,且应用范围比较广。

施工企业可以借助这项技术开展桩基检测工作,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1]。

一、建筑桩基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要求在对建筑桩基实际检测时,低应变反射波技术应用更加有效,且操作形式比较简单快捷,已经广泛作用于桩基检测工作中,且这项技术应用基础更加牢固。

在应用这项技术时,技术人员需要将传感器设备放置在桩底区域,使用小锤工具对桩顶部击打,使得桩顶部能够产生自上而下作用力。

借助传感器设备,对桩底动力响应情况观测和分析,可以利用应力波理论,对桩基性能全面了解,在反复实验过程中可以提高桩基建设质量。

低应变检测图解ppt课件

低应变检测图解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29
基桩检测
3.3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生异常现场时的处理方法
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波形时,应在现场及时研
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复测度。重复测
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
3.4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方法
A: 正在检测过程因外界干扰和其它不可预见的事故时, 应关机停止检测。若发生干扰影响测试结果,则应重
(3)测试中手锤均在桩顶中心敲击部位混凝 土应平整、坚硬,手锤应与桩顶垂直,避免含 有水平分量。
精选课件PPT
23
(4)测完应做好数据处理和检测记录,检测记录的有 效位数和计量单位均以国际标准为准。
(5)低应变动力信号处理
信号叠加平均应选择重复性好的信号,其次还要除 去基线漂移大的信号。
低应变激振时桩土体系只产生弹性响应,而要达到 极限状态需使桩周土产生弹塑性响应,因此低应变法 不能提供桩的承载力。
一、低应变法检测的概念 二、低应变法的现场检测 三、 检测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判断
精选课件PPT
1
基桩检测
一、低应变法检测的概念 1 .1目的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JGJ 106-2003、J256-2003对低应 变工程检测做必要的细化和补充。
精选课件PPT
2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31
3.6 低应变检测法试验报告包括下内内容:
i工程名称、工程地点、试验目的和试验日期。
ii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拟建上部建筑结构形式。
iii试验场地的工程地质概况,试桩平面图。
iv试验仪器设备以及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的说明。
v实测波形,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方法,拟合波形

低应变检测典型波形分析及其局限性

低应变检测典型波形分析及其局限性
图 5 无桩底反射的波形 在低应变检测时可能出现无桩底反射的情况,可能原因 是因桩长过长、激振能量偏小或桩径较大,因振动波向下传 播时能量不断耗散,导致在桩底未出现可见的反射波。此类 情况对桩身下部完整性无法进行判断,可通过换用大质量、 低震频的击锤对桩顶激振得到整桩波形后再加以分析。 三、低应变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 低应变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时效性强、且准确度 较高等优点,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低 应变检测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如下的局限性[2-3]: (1)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和预制桩等刚性材料桩的 完整性,规范规定测试桩的长细比不宜小于 10,桩径应小于 2.0m,桩长一般不大于 40m。实践中对于长细比过大或桩
第 18 卷 第 3 期 2018 年 3 月
中国水运 China Water Transport
Vol.18 March
No.3 2018
低应变检测典型波形分析及其局限性
王焱雄 1,王胜杰 2,朱涵成 3
摘 要:低应变检测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对几类典型的低应变波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低应变检
测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低应变;典型波形;波阻抗;反射波;局限性中图分类ຫໍສະໝຸດ :TU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03-0249-02
一、低应变检测原理 基于应力波原理,在低应变检测中对桩顶施加竖向激振, 弹性波在沿着桩身向下传播过程中,遇到有显著的波阻抗变 化(如遇到桩底面、缩径、扩径)和不连续界面(如孔洞、 夹泥、蜂窝、断裂等缺陷)时将出现反射和透射现象。由安 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反射信号,检测反射波的传播时间、 幅值、相位和信号特征,获取桩身缺陷的位置、相对大小、 性质等信息,由此对基桩完整性做出判断。 低应变检测的理论依据为一维波动理论,由波动理论可 知,桩身纵向振动微分方程[1]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应变检测不同类型波形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低应变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一些基本概念,结合实际
检测过程中的几种低应变检测波形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低应变检测在实际运用中
应结合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勘资料及施工记录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其他检
测方法进行现场验证,为类似低应变波形提供准确判定依据。

关键词:低应变检测波形;波形分析;同向反射
0 引言
随着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产生了各种新桩型和新工法,
为桩基础在复杂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下的应该用注入了勃勃生机。

目前,桩基础
已成为了高层建筑、高速铁路、大型桥梁、深水码头和海上石油平台等采用的主
要基础形式,基桩质量也受到了工程各方的高度关注[1]。

在基桩质量检测方法中,低应变法检测以速度快、费用少及覆盖广被广泛应用。

1 低应变法检测基本原理
低应变检测的理论依据为一维波动理论,即把桩身假定为均质杆件的物理模型,根据波动原理可得到下面波动方程[2]的数学模型:
(1)
式中:u为桩身质点的位移(m);
X为桩身空间坐标变量;
t为时间坐标变量;
为桩身弹性波速(m/s);
为桩身材质密度(kg/m3);
为桩身材质弹性模理(MPa)
(2)
式中:为桩身截面积(m2)
(3)
式中:为桩长(m)
2 低应变检测工作程序
正式接手检测工作前,检测机构应获得委托方书面形式的委托函,以帮助了解工程概况,明确委托方意图,同时也使即将开展的检测工作进入合法轨道。

应尽量避免检测工作在前,而委托在后,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低应变检测的工作程序[1]按图1进行:
图1低应变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3 实测波形分析及验证结果
3.1 某工程人工挖孔桩低应变检测波形
该工程的基桩施工工艺为人工挖孔灌注桩,桩长9-15m,桩径1.0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低应变检测184根桩,其中65根桩在2L/c时刻前有明显应力波低阻抗反射现象。

低应变实测波形见图2:桩顶以下约5.0-7.0m左右出现明显同向反射,无桩底反射波。

图 2 A10-065号桩低应变实测波形图
为验证桩身质量,选取类似低应变波形中的13根桩进行了钻芯法验证,取芯结果:桩身混凝土质量均完好,桩长与施工桩长均吻合,桩底均无沉渣,桩端持力层均为强风化板岩。

分析:通过把具有类似低应变波形的桩在平面布置图上标注后,发现此部分桩均分布在原地势低洼处,上部为回填土。

经查阅施工记录、询问现场管理人员得知,因填土区土质较松散,在人工挖桩过程中,先用砖砌护壁约20-30cm厚,再浇筑5cm厚左右混凝土护壁,穿过填土区后,下部地质情况较好,护壁厚度仅为5cm厚混凝土;此类低应变波形在2L/c时刻前有明显应力波低阻抗反射现象由人工挖孔桩护壁的外径明显变化所致。

3.2 桩身明显浅部缺陷的低应变检测波形
隆回某工地2-4号桩施工工艺为旋挖成孔灌注桩,桩长14.15m,桩径1.2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低应变实测波形见图3:桩顶下2m左右出现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

图3隆回某工地2-4号桩低应变实测波形图
怀化某工地5号桩施工工艺为旋挖成孔灌注桩,桩长13.24m,桩径1.2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低应变实测波形见图3:桩顶下2m左右出现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

图4怀化某工地5号桩低应变实测波形图
为验证此类波形的缺陷位置及缺陷类型,对此类低应变波形的桩进行了开挖验证,开挖结果:隆回某工地2-4号桩在1.0-2.0m处存在严重夹泥,开挖结果见图5;怀化某工地5号桩在2m多左右的位置存在裂缝,开挖结果见图6。

图5隆回某工地2-4号桩开挖验证图6怀化某工地5号桩
分析:两条低应变波形均为浅部出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缺陷类型却不一样。

隆回某工地2-4号桩的缺陷可能是由于成桩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桩身浅部缺陷,这类缺陷通过钻芯法验证是可以发现的;怀化某工地则可能是由于机械开挖和机械破桩头导致的断桩,这类缺陷通过钻芯法验收也是很难发现的。

3.3 钢护筒护壁旋挖灌注桩低应变检测波形
隆回某工地1-63号桩施工工艺为旋挖成孔灌注桩,桩长18.25m,桩径1.2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低应变实测波形见图7:桩顶下5m左右出现明显同向反射,无桩底反射波;1-76号桩施工工艺为旋挖成孔灌注桩,桩长13.95m,桩
径1.0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低应变实测波形见图8:桩顶下5m左右出现
明显同向反射,无桩底反射波;
图7隆回某工地1-63号桩低应变实测波形图
图8隆回某工地1-76号桩低应变实测波形图
为判别反射位置是否存在缺陷,进行了钻芯法检测验证。

钻芯结果:桩身混凝土质量均完好,桩长与施工桩长均吻合,桩底均无沉渣,桩端持力层均为中风化泥质灰岩。

分析:经查阅地质资料、核对施工记录,同相反射位置为钢护筒底部,钢护筒的直径比设计要求桩径大20cm,所以桩身截面积在上部有钢护筒护壁进入到下部无钢护筒护壁段会存在一个桩身截面积由大到小的突变,形成明显的相对缩径现象,导致出现明显的同向反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低应变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时效性强等优点,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得
到了大范围的运用。

低应变检测是分析弹性波在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桩身阻抗发
生变化的界面处产生的反射波,从而推断桩身完整性的情况。

本文分析了几种不
同类形和低应变波形所反映的桩身完整性情况,得到如下总结:
(1)同相反射的波形不一定说明桩本身存在缺陷,可能由于施工工艺导致
桩身截面突变导致低应变检测波形产生同向反射。

(2)桩身浅部缺陷最好通过开挖的方式进行验证,钻芯法验证外力引起的
桩身裂隙存在局限性。

4.2 建议
低应变波形的分析涵盖了多学科的内容,加上实际检测中的复杂性,对检测
人员水平要求较高。

低应变分析本身具有多解性[3],对桩身完整性判别属于定性
分析,实际运用中应结合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勘资料及施工记录等进行综合
分析,以及采取其他检测方法(如钻芯法、开挖等)进行辅助验证桩身完整性;
单个波形可能存在一些偶然性,还应结合整个工程受检桩的波形特征及区域布置,寻找受检桩之间的共性来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陈凡,徐天平,陈久照,关立军.基桩质量检测技术(第二版).北京.中
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2]祝龙根,刘利民.地基基础测试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王焱雄,王胜杰,朱涵成.低应变检测典型波形分析及其局限性.中国水
运.2018.18(3)
[4]张刚.不同类型低应变检测曲线有效性分析.铁道勘察.2017.05
李凌峰,1990年2月22日生,男,中级工程师,桩基检测方向,邮箱:****************,电话:135****46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