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解释《安提戈涅》
美学模拟试卷

美学模拟试卷笔试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几种。
辨析题要先辨对错,然后再说明理由。
请注意柯老师的讲课内容,他所强调的重点内容重点复习。
单项选择题(5×2=10分)1.人类最早的美学思想产生于( B )时代A. 原始社会B.文明社会之初C.18世纪D.古罗马2.标志着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的《美学》一书是(C )撰写的。
A.亚理斯多德B.黑格尔C.鲍姆嘉通D.柏拉图3.第一篇专门讨论美的本质的文章是(B )。
A.《乐记》B. 柏拉图的《大希僻庇阿斯》C.亚里斯多德的《诗学》D.黑格尔的《美学》4.美学诞生之后,沿着(C)的道路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有康德、谢林、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克罗齐、杜威……A.心理学美学B.社会学美学C.哲学美学D.科学美学5.在审美关系中,人对现实的把握主要是一种(D )A.认识B.理性思维C.功利考量D.情感体验一、单项选择题(5×2=10分)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一说是(D )提出来的。
A.柏拉图B.康德C.歌德D.黑格尔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途径?BA.从精神意识中探索美的本质B.从政治领域探索美的本质C.从客观事物中探索美的本质D.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本质3.中国美学界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 )。
A.吕荧B.蔡仪C.李泽厚D.朱光潜4.西方“美是和谐”的观念是(B )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B.毕达哥拉斯C.亚里斯多德D. 黑格尔5.下列选项不是美的特征的一项是(A )。
A.美的主观情感性B.美的客观社会性C.美的感染愉悦性D.美的具体形象性一、多项选择题(5×2=10分)1.美的最高形态是(D)。
A.人的美B.自然美C.社会美D.艺术美2.不属于美的形态的是(D)。
A.悲剧B.喜剧C.优美D.丑3.“采采流水,蓬蓬远春”是(C)。
A.崇高B.悲剧C.优美D.壮美4.不是悲剧的特征的一项是(C)。
美学原理NO.11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1、亚里士多德
在美学史上第一次对悲剧下定义的 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理论形成的基础是希腊 灿烂的悲剧艺术。希腊悲剧最早起源于 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活动中的合唱, 即“酒神颂”。
• 在雅典卫城建造了能容纳数万人的半圆形 露天剧场,执政官伯利克里向群众发放观 剧津贴。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都举办盛大的 戏剧比赛。国家的大力提倡和人民的普遍 参与使希腊悲剧在公元前五世纪达到空前 的繁荣,出现了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埃 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2、黑格尔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
“过失说”以索福克 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为主要依据,那么,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则 建立在索福克勒斯的 另一部代表作《安提 戈涅》的基础上。
• 《安提戈涅》这部悲剧的主要情节是:俄狄浦斯和生母 结婚后,生有两个儿子:埃忒奥克勒斯、波吕涅克斯和两 个女儿:伊斯梅涅和安提戈涅。次子波吕涅克斯借用外国 军队攻打自己的国家忒拜,同大哥埃忒奥克勒斯争夺父亲 留下的王位,结果两兄弟自相残杀身亡。新国王克瑞翁下 令禁止埋葬波吕涅克斯的尸体,违令者要被处死,因为他 焚烧祖先的神殿,吸吮族人的血。但按照希腊人的宗教信 仰,死者如果得不到安葬,他的阴魂就不能进入冥土,因 此亲人有埋葬死者的义务。安提戈涅不顾国王的禁令为哥 哥收了尸,因为违反国家的法律,安提戈涅被囚禁在墓室 里最终自杀身亡。听到这个消息后,和她订过婚的王子、 即克瑞翁的儿子殉情身亡,他的母亲、即王后也自杀了。 希腊人仍然以命运解释这部悲剧。按照希腊人的宗教信仰, 死者如果得不到安葬,他的阴魂就不能进入冥土,因此亲 人有埋葬死者的义务。然而,安提戈涅如果为哥哥波吕涅 克斯收尸,就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这样形成了无法解决的 矛盾,这就是不可避免的命运。
绘画作品中的 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
重识《安提戈涅》的悲剧中心

重识《安提戈涅》的悲剧中心作者:丁振乾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1期内容摘要:《安提戈涅》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悲剧三部曲之一,是古希腊戏剧作品中重要的一部悲剧。
该剧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提戈涅同忒拜城国王克瑞翁之间关于是否埋葬安提戈涅的哥哥波吕涅科斯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冲突。
学者们通常将安提戈涅看作是该悲剧的核心人物,但同安提戈涅相比,克瑞翁面临更多的矛盾与困境,多重悲剧事件发生在他身上,克瑞翁这一角色的存在推动了整部戏剧的深入发展。
由此看来将克瑞翁看作是这部悲剧的中心人物更为合理。
关键词:《安提戈涅》悲剧克瑞翁作为被世人公认的悲剧著作,学者对于《安提戈涅》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主题情感、人物形象的探讨分析不在少数,其中黑格尔的论述尤为精彩。
学者们一般将安提戈涅看作是本部悲剧的中心人物,安提戈涅所彰显出的不畏强权、顺应神权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相反,克瑞翁则向世人展现出盲目自大、傲慢狂妄的暴君形象,站在安提戈涅的对立面。
郑州大学文学院宋硕夫曾撰文指出克瑞翁克瑞翁处于剧中人物矛盾关系网络的核心位置,同时克瑞翁具备理性抗争的悲剧特点。
①本文认为同安提戈涅相比,克瑞翁面临更多的困顿折磨,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悲剧人物的色彩。
1.冲突的集中体《安提戈涅》所有出场的人物中有六人有自己的姓名,这些人物相互之间构成了多重矛盾冲突。
通过对这些矛盾冲突的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安提戈涅与克瑞翁是处于多重矛盾中心的关键人物。
安提戈涅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与伊斯墨涅、国王克瑞翁之间。
戏剧的开场索福克勒斯就为我们展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形象,一个是勇敢坚毅、富有抗争精神的安提戈涅;另一个是畏手畏脚、顺从城邦法则的伊斯墨涅。
姐妹两就是否埋葬她们共同的哥哥波吕涅科斯产生分歧,并爆发激烈的冲突。
安提戈涅“要对哥哥尽我的义务”②,去埋葬被国王克瑞翁明令禁止埋葬的波吕涅科斯。
伊斯墨涅则认为她们“生来是女人,斗不过男子”,“没有力量和城邦对抗”③,并不敢反抗城邦的法律。
浅评《安提戈涅》人性与律法

人性与律法公元前442年的一天,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勒克斯写下了被誉为人类戏剧史上最伟大作品之一的《安提戈涅》,由此引发了后世学术界关于民主与专制,神律与人律,甚至是女权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讨论。
一个时代的作品总会带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作为古希腊悲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安提戈涅》集中体现了古希腊悲剧文学的特点,例如崇尚自然法(神律),宣扬民主政治反对僭主政治,突出宿命论等等。
赫拉克利特说:"人类的所有法律都以唯一的--神的--律条为生。
",而伯利克里也说不履行这种法律将招致公认的耻辱,这种思维形成了古代希腊人的基本观念,既顺从神意,服从神律。
古希腊悲剧虽然以人为主,从某种程度上呼吁关注了人性,但总体上仍然在强调人类应该以神的意志为主导,否则将获得凄惨的结局。
那么,从现代的角度看,今天我们应该从《安提戈涅》中得到什么启示?显然我们应当避开关于神的崇敬,进而去关注剧中关于人的部分。
两个主要人物安提戈涅与克瑞翁的矛盾冲突与思想观点上的分歧构成了这部戏剧的主要矛盾,而事实上,人性与律法的冲突也正是这部剧作的中心脉络之一。
戏剧开场便围绕安提戈涅与妹妹伊斯墨涅的对话展开,从对话中我们知道城邦统治者克瑞翁颁布法令,禁止任何人给安提戈涅的哥哥—叛国者波吕涅克斯下葬,而安提戈涅执意要亲手给哥哥下葬,由此,一条贯穿全剧的矛盾主线基本形成。
首先我们从开场中可以看出,安提戈涅之所以要给哥哥下葬,是为了尽她作为妹妹的职责与本分,另一方面,虽然波吕涅克斯是叛国者,但出于人性的大爱安提戈涅不忍心眼睁睁看着哥哥暴尸荒野,事实上这也是对自然法的崇敬,既埋葬亲属是神律,是不能违背的。
综上,安提戈涅不惜违反克瑞翁的城邦法,不怕自己遭到报复,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后世之所以对安提戈涅这一形象持肯定与同情态度,正是因为剧中安提戈涅的做法不畏强权,捍卫并升华了人性。
之后在直面克瑞翁时,安提戈涅说:"因为向我宣布这法令的不是宙斯! 那和下界神抵同住的正义之神也没有为凡人制定这样的法令,我不认为一个凡人下一道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条律!它的存在不限于今日和昨日!而是永久的!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遭遇这命运并没有什么痛苦,但是,如果我让哥哥死后不得埋葬,我会痛苦到极点"这几句话义正词严,措辞犀利,坦诚地表述了安提戈涅对自然法的捍卫,对克瑞翁城邦法的质疑,以及纯洁的人性美。
美学重点

美学期末重点1.美学的含义(1)“美学”一词源自拉丁文“aesthetic”。
1750年,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之父)在《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选择该词作为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名称,定义它为感性认识的科学,标志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aesthetic”原意为自由艺术,包含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等七种“艺术”。
2.材料分析题:用自己的观点解释什么是美柏拉图“美是什么”,从美罐、美匙、美女、绘画等具体的美,寻求美的本质,美是抽象的,对美的研究只能是哲学的研究。
(1)审美对象是感性具体的;(2)“美”超越感性具体对象之上,是抽象的;(3)“美”只能是抽象的,又不可能是抽象的。
3.关于美的观点(1)毕达哥拉斯①是古希腊美学的开山鼻祖,他认为音乐的和谐是数的比例造成的,这种数的和谐就是美。
②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万物的本原,他是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
宇宙(cosmos),希腊语意“和谐,数量,秩序”等,是最高的审美对象,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③观点:a.数的和谐才是美的;b.关于人体的黄金分割比例;c.十是一个十分完美的数字,十是最完满的(1是点,2是线,3是面,4是体,10是最玄的数字,最完满。
任何物体都是由1,2,3,4组成,宇宙也存在10个天体:太阳、月亮、球、银河、金、木、水、火、土、对地(尚未发现)。
)例:波里克里托的《持矛者》。
“持矛者”身体的各个部位、部位与整体的关系,都符合一定的数的比例。
“数”——是事物生成原则和组织原则,要注重比例关系中动态的韵律感。
(2)苏格拉底①苏格拉底认为美是事物适合使用者的美,包含效用因素,是一种相对的美。
(自为之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美,是一种绝对的美。
(自在之美)②美的合目的性:苏格拉底认为合目的性是美的基础。
他是最早把“目的”引入哲学领域的哲学家。
③美的对象≠合目的性的对象。
论《安提戈涅》悲剧的必然性

论《安提戈涅》悲剧的必然性作者:郑景景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1期摘要:《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创作出的最为杰出的悲剧。
该戏剧之所以杰出在于剧本的悲剧性,本文将对《安提戈涅》这一悲剧上演的必然性从个人内心心理驱动因素和多元冲突矛盾这两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安提戈涅;悲剧;矛盾;必然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49-02“悲剧是以极严肃的态度探索人在宇宙所起作用的艺术作品。
”①悲剧相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更能够体现出主人公在特定处境所呈现出的种种问题。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悲剧必须引起怜悯或恐惧从而使人们得到感情的净化,否则就不称为悲剧。
也就是说,读者从《安提戈涅》中得到了心灵的感染亦或是感情的净化,故而称之为悲剧。
那么,《安提戈涅》中的人物情节发展是否一定要朝着悲的结局延伸,或者说是否具可扭转性,是值得思考的,本文将从以下两个层面对《安提戈涅》悲剧的必然性进行逐一探讨。
一、内心心理驱动内心心理驱动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作所为的催化剂,如果人的内心没有产生某种行为发展的萌芽则难以导致该种行为的产生。
因此,笔者认为分析《安提戈涅》悲剧必然性的根源不得不回到安提戈涅女主人公本身。
美国当代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曾言:“《安提戈涅》使人想到,悲剧是由于执着于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或一种本质造成的,《安提戈涅》的悲剧在于,她是她自己,而不是别人……感情用事的人相信事在人为,或者应该力争做到,这种人是不可能理解这一点的。
这是存在的悲剧——普遍性的为难。
”悲剧的上演追根溯源在于安提戈涅自身,在于她的执着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质:(一)跨越褒义界线安提戈涅的执着似乎已经超越了褒义的界线,不再是人们共同认知中的具有英雄色彩的执着特质,而是一种为求执着特质而过于执着的反效果心理。
悲剧的实质和效果——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

悲剧的实质和效果——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杨振喜【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格尔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冲突,造成冲突的根源不是罪行或偶然性的灾祸,而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道德力量或伦理力量;悲剧的效果不只是怜悯与恐惧,在这两种情感之上,还有更重要的"调解的感觉",这是悲剧通过揭示"永恒正义"(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期刊名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6)004【总页数】3页(P528-530)【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的实质;悲剧的效果;冲突;怜悯;恐惧;调解【作者】杨振喜【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2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对悲剧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理论家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与亚里士多德能相提并论的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黑格尔。
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布拉德雷指出,黑格尔是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唯一的以既独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
黑格尔对悲剧理论的杰出贡献在于:他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上,黑格尔对辩证法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达到了最深刻的认识。
黑格尔主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因此,没有矛盾就没有万物,就没有世界。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矛盾还是发展的动力,它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所以它才能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
”[1]用他的话来说,也就是“矛盾引导前进”。
可以说,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就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肯定和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在美学中的具体应用,戏剧的特性就是描写矛盾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以辩证的“冲突说”为基础的。
在黑格尔悲剧思想的影响下,悲剧必须表现冲突成了欧美许多悲剧作家恪守的基本创作原则。
安提戈涅与苏格拉底之死简介

一、安提戈涅安提戈涅是剧中的女主人公。
故事发生在底比斯。
克瑞翁在Oedipus垮台之后取得了王位,Oedipus的一个儿子Eteocles为保护城邦而献身,而另一个儿子Polyneices却背叛城邦,勾结外邦进攻底比斯而战死。
战后,克瑞翁给Eteocles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而将Polyneices暴尸田野。
克瑞翁下令,谁埋葬Polyneices就处以死刑,Polyneices的妹妹安提戈涅毅然以遵循“天条”为由埋葬了她哥哥,于是她被克瑞翁下令处死。
与此同时,克瑞翁遇到了一个占卜者,说他冒犯了诸神。
克瑞翁后悔了,去救安提戈涅时,她已死去了。
克瑞翁的儿子,也是安提戈涅的情人,站出来攻击克瑞翁而后自杀,克瑞翁的妻子听说儿子已死,也责备克瑞翁而后自杀。
克瑞翁这才认识到是自己一手酿成了悲剧。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悲剧的经典,对该剧的隐喻意义一直有不同解释。
剧中安提戈涅在对抗克瑞翁时有一段常常被法学家所引用的台词:“天神制定的不成文律条永恒不变,它的存在不限于今日和昨日,而是永久的,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并不认为你的命令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于你,一个凡人,竟敢僭越诸神不成文的且永恒不衰的法。
不是今天,也非昨天,它们永远存在,没有人知道它们在时间上的起源!”这成为自然法学派与法律实证主义之间论战的经典。
在西方,安提戈涅对城邦法的控诉被称为"安提戈涅之怨",这种悲剧性的怨恨却成为宪政、民主和法治的源头之一。
在政治学和法学中,安提戈涅这一形象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了,它象征着运用高级法批判国家的实证法的态度和精神。
今天我们对这一冲突的解读远远不止于此。
比如从国家法与习惯法的解读,从爱与正义/法律角度的解读,人道主义与实证法的解读。
黑格尔只是把安提戈涅局限在家庭伦理范围内,没有把她提高到反对恶法的高度。
悲剧作家也没有强调自然法与国家法的紧张和对立,他坚持没有人是美德的独占者。
比如安提戈涅的妹妹伊斯默涅就指责她的做法源于矫情:"你并不爱我们的哥哥,你爱的是你自己正义的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以《安提戈涅》为例, 国王克瑞翁所代表的是国家的安全和荣誉, 安提戈涅则是家庭伦理代表。
假如安提戈涅让哥哥暴尸荒野则违背了她所代表的家庭伦理道德, 从而否定了自己, 假如埋葬了哥哥则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与国王克瑞翁发生冲突, 但是,“一切外化为实际客观存在的概念都要服从个别具体化的原则。
”安提戈涅选择了前者与国王发生冲突, 被国王囚禁在石牢中, 结果自杀了, 因而导致王子海蒙(已与安提戈涅订婚) 和王后的自杀, 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孤苦寂寞地空守王位。
在黑格尔看来, 家庭伦理和国家的安全荣誉两这种伦理力量本来处于和平统一状态, 在悲剧里外化为不同的人物性格(克瑞翁和安提戈涅) , 这两者由于实在的片面性, 他们都是合理的: 国王必须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 从而处死安提戈涅的哥哥; 而安提戈涅由于家庭的伦理道德, 必须收葬哥哥。
然而, 他们又都是错误的, 国王的举动破坏了家庭的伦理道德, 而安提戈涅则触犯了法律的神圣性和君主的意志, 他们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一方的行动必然引起另一方的反对, 结果双方都遭到失败(安提戈涅自杀, 国王孤零一人) , 但又坚持了各自的合理性, 失败的是国王和安提戈涅而取得胜利的是他们所代表的普遍的伦理力量, 这些普遍的伦理力量在新的高度上取得了和谐。
“悲剧的解决就是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