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解剖
心脏解剖

全身各处
是不是动脉血管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血 管流的都是静脉血?
左心房:连通 肺静脉 左心室:连通 主动脉 血管,流 动脉 血。 血管,流 动脉 血。
右心房:连通 上、下腔静脉 血管,流 静脉 血。
右心室:连通 肺动脉 血管,流 静脉 血。
肺静脉流动脉血 肺动脉流静脉血
血液循环的途径:
组织细胞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 肺泡
血 液 循 环 的 途 径 :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肺 (肺循环) 心脏 (体循环)
静脉血:含氧少,二氧 化碳多,颜色暗红的血。
动脉血:含氧多、二氧 化碳少、颜色鲜红的血。
(心脏的形状像倒挂的圆锥体或者鸭梨,大小似各人自己的拳 头,心尖向着左前下方。以右手握笔写字的姿势作比喻,手 背像心底,手指尖端相当于心尖。)
二、心脏各腔的结构
左心房
左心 心脏 右心 右心室 左心室 右心房
上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室
上腔静脉7 肺静脉9 右心房 4
右心室 3 下腔静脉 8
5 主动脉 6 肺动脉 10肺静脉
房间隔和室间隔
房间隔较薄,两层心内膜组成,中间有结缔组织和肌束构 成。卵圆窝处最薄。 室间隔由心肌和心内膜构成,可分为膜部和肌部。膜部 缺乏肌层。 室间隔膜部
室间隔肌部
先天性心脏病:通常是心房间隔或心室间隔 不完整,血液在两心房或两心室之间来回 流动,使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患者常表 现为口唇、皮肤青紫。
四、心血管
1.动脉 营养心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左侧,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 间穿出,分为两支。 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降,布于室间隔前2/3、左心室前壁 及右心室前壁的少部。 旋支:沿冠状沟左行,布于左心室侧壁、后壁和左心房。
正常心脏B超解剖图谱

心尖区四腔切面超声显像图
切法示意图
切面示意图
右心房(RA) 右心室(RV) 左心房(LA) 左心室(LV) 左肺静脉(LPV) 右肺静脉(RPV)
剑下区两室流入道长轴超声显像图
切法示意图
切面示意图
右心房(RA) 右心室(RV) 左心房(LA) 左心室(LV) 左肝叶(LL)
胸骨上区主动脉长轴超声显像图
正常心脏B超解剖
胸骨左缘区左室长轴超声显像图
切法示意图
切面示意图
右室流出道(RVOT) 室间隔(IVS) 左心室(LV)左心房(LA)二尖瓣前瓣 (AMV)二尖瓣后瓣(PMV)主动脉瓣(AV) 主动脉(AO) 左室后壁(LVPW)心尖(AP)
胸骨左缘区右室流出道超声显像图
切法示意图
切面示意图
右室流出道(RVOT) 左室流出道(LVOT) 室间隔(IVS) 左心室(LV) 左心房(LA)二尖瓣前瓣(AMV)二尖瓣后瓣(PMV)主肺动脉(MPA)
胸骨左缘区右室流入道超声显像图
切法示意图
切面示意图
右心房(RA) 右心室(RV) 三尖瓣前瓣(ATV) 三尖瓣后瓣(PTV)
胸骨左缘区两室流入道超声显像图
切法示意图
切面示意图
右心房(RA) 右心室(RV) 左心房(LA) 左心室(LV) 室间隔(IVS) 二尖瓣(MV)三尖瓣(TV)
胸骨左缘区左室二尖瓣口短轴超声显像图
切法示意图
切面示意图
升主动脉(AA) 降主动脉(DAO) 主动脉弓(ARH) 右肺动脉(RPA) 头臂动脉(IA)左颈总动脉(LCA) 左锁骨下动脉(LSA)ຫໍສະໝຸດ 胸骨右缘区心房短轴超声显像图
切法示意图
切面示意图
右心房(RA) 右心室(RV) 左心房(LA) 左心室(LV) 房间膈(IAS)
3D动画图解心脏大体解剖(医学专业必收藏)

心脏3D动画正前方看心脏和室间隔的效果切开右心耳,往外翻,耳朵里面交错纵横的这些结构叫梳状肌(像上图梳子)心耳位于心房上方,血流本来就慢,当房颤时血流速度更慢,再加上左右心耳这些纵横交错的梳状肌结构,所以很容易在这里形成血栓所以房颤超过48小时要抗凝治疗3周才能复律。
(一是防止新的血栓形成,二是要让已经形成血栓机化)。
另外,即使房颤复律为窦性,左右心耳一般不能马上恢复节律收缩,仍处于顿抑状态,叫心房顿抑,所以仍要抗凝4周。
这就是房颤抗凝前3后4 的由来。
下面我们把右心室游离壁也切掉,把三尖瓣、乳头肌透明化,就暴露出清爽的右房右室内部结构看这里,这是一个倒放的漏斗,在右心室这个漏斗负责收集右心室流出道的血液汇向肺动脉,由于这个漏斗形似圆锥体,故又叫动脉圆锥部。
何谓流出道、流入道?看模拟一个血流:蓝色血流代表流入道它位置较低,绿色代表流出道它位置较高右心室有个Y字型扁平肌肉隆起非常醒目,分三个部分c为隔带,a为隔带前脚,b 为隔带后脚,隔带向下延伸为隔缘肉柱,是心脏最大一个肉柱,我们所说的右束支就走在里面,隔缘肉柱的末端和前乳头肌连在一起。
室上嵴和界脊:把心脏抽象的切成两部分室间隔分法一:经典的解剖学划分方法:以这个丫字作为天然的势力划分范围,分为:窦部——(窦部上面有内侧乳头肌)、小梁化部——(小梁化部上面有肌小梁和肉柱)、漏斗部——(漏斗部上有面圆锥乳头肌供三尖瓣隔瓣附着)。
分法二:经典病理学分法分膜部、肌部。
没有肌肉就叫膜部,有肌肉就是肌部,膜部势力范围很小,是心室肌最薄的地方,是室间隔缺损最好发的地方。
分法三:经典供血分法。
把室间隔分为前缘和后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室间隔和后室间隔,有时又叫它室间隔上部和室间隔下部,前室间隔由前降支分出的穿隔支供血,后室间隔由后降支供血,所以这种分法也适用于心梗定位。
分法四:分室间隔上部、室间隔中部、室间隔下部,就是把上面两分法改为3分法。
分法五:超声切面分法:分上段、中段、下段,就是在左室长轴切面切断,切线刚好经过间隔上部A点、中部B点、下部C点,它是一个平面的概念。
心脏解剖概要PPT课件

心脏解剖
心脏位置
位于中纵 隔,2/3位于 左侧胸腔, 1/3位于右侧 胸腔,心尖 指向左前下 方,心底朝 向右后上方
心 脏 毗 邻
上与大血管移行,下坐落于横膈上,两侧为肺脏,前为胸骨 和肋骨覆盖,后与支气管、食管、降主动脉毗邻
心脏外形 心蒂(上面)
心底(后面) 右缘
左缘
胸肋面(前面)
膈面(下面)
心尖
心脏结构
➢ 四个心腔 ➢ 两支大动脉、两支腔静脉、肺静脉 ➢ 四组瓣膜 ➢ 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系统 ➢ 心脏纤维支架 ➢ 心包
血 流 动 力 学
右室解剖 隔叶 前叶 后叶
三尖瓣隔 瓣附着环 将膜部分 成房室部 和室间部
后组 内侧
前组 后组
左房解剖:内部观
1.耳部 2.窦部:
肺静脉
左房解剖:窦部
正常心脏超声诊断
心脏解剖概要
二、正常人的心脏超声
(一)心脏的解剖生理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胸骨后左缘3—5 肋间,心尖在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 方,与右室相连的肺动脉在前,与左室相 连的升主动脉(AAO)在后,右房与上、 下腔V相通, LA与两对肺V相通,冠状沟从 外形上把心脏分为房室两部分,心脏是个 中空的肌质器官,由房间隔(IAS)和室间 隔(IVS)将其分为左、右心,左房室口有 二尖瓣(MV),右房室口有三尖瓣(TV), 主A根部有主动脉瓣(AV),肺A根部有肺 动脉瓣(PV)。
冠状静脉分布
深静脉系统:心最小静脉 浅静脉系统;心前静脉、冠状窦系统(心大静脉、心小静脉、心 中静脉、冠状窦)
心包解剖
纤维层 浆膜层:脏层、壁层、心包腔
纤维层 浆膜层:脏层、壁层、心包腔
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含氧气血经4条PV(肺静脉)→LA (左房)→ MV(二尖瓣) → LV(左室)→AO→各级中 小A到全身毛细血管→ 小中V →IVC(下腔静脉),SVC (上腔静脉) →RA (右房)→TV(三尖瓣) →RV(右室) →PA (肺动脉)→肺内气体交换,这就是心脏血流循环。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是怎样的?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1、心脏的解剖1.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两肺之间,周围包有心包。
心脏的2/3位于身体中线的左侧,1/3位于右侧。
心脏的两侧及前面大部分均被肺和胸膜遮盖,前面只有一小部分邻接胸骨和肋软骨,后面有食管、迷走神经及胸主动脉等后纵隔的器官,下面紧贴膈肌,上方为连于心脏的大血管。
心脏是由心外膜、心肌和心内膜三层结构组成的中空性的具有瓣膜复合装置的肌性器官,近似一个圆锥形的空心球体,但前后稍扁。
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相连,大血管的排列从前后依次为: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肺静脉(共有四支)和下腔静脉。
心脏的长轴贯穿左心室心尖部和主动脉根部,位于自右肩至左肋下区之连线上。
由于原始心管的盘曲和逆时针方向扭转的结果,容纳静脉血的右房、室大部分在前面,容纳动脉血的左房、室大部分在后面,每一半心的心室均位于心房的左侧。
心脏分为两面和两缘。
前面在胸骨体和肋软骨的后方称胸肋面或前壁。
后面向后下,贴附在膈上,称膈面或后壁。
左侧与肺相邻部分称为肺面或左侧面,亦称侧壁。
侧壁主要由左室构成,只上方一部分由左房构成,圆钝的心左缘即界于肺面与胸肋面之间。
在心脏表面近心底处有横行的冠状沟(房室沟)分隔心房和心室,冠状沟的前方被主动脉和肺动脉隔断。
心底位于冠状沟以上,大部分由左心房构成,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
心底后面在上下腔静脉与右肺静脉之间有纵行的房间沟,是左、右心房在后表面的分布标志线。
心底前面在肺动脉和主动脉根部的两旁可见左心耳和右心耳覆盖其前方,它们分别是由左、右房向前突出而成。
冠状沟的前下方为心室部,在心室部的前、后面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向下达心尖右侧的纵行浅沟,分别称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表面上的分界。
在心尖右侧有一小切迹,称心尖切迹。
我国成年人心脏长径约为12~14cm,横径9~11cm,前后径6~7cm,男性心脏重量(284±50)g,女性(258±49)g,约占体重的1/200。
心脏解剖操作方法

心脏解剖操作方法
心脏解剖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对心脏进行操作,常见的心脏解剖操作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心脏切开:在心脏上方或左侧胸骨上进行切开,以便暴露心脏。
2. 心室切开:用手术刀在心脏室壁上进行切开,以便进一步接触和处理心脏内部结构。
3. 心脏抽血:使用针头和管道从心脏血液中抽取血液样本,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
4. 心脏缝合:在心脏血管、室壁或瓣膜上进行缝合修复,以恢复心脏正常功能。
5. 心脏移植:将捐赠者的心脏移植到接受者的体内,以替换受损的心脏。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解剖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操作,需要由专业的心脏外科医生进行,并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
(完整版)心脏外科解剖图示

锐缘
apex
二、右心房 右心房外观
SVC
房间沟
界沟
静脉窦
右心耳
右心房内面观
3个入口:SVC、IVC、CS 1个出口:TV 房间隔:PFO
右心房内面观
界嵴:分隔静脉窦及右心耳两部分,向上环绕SVC,在IVC前面通过, 潜行至CS口的右下方,此处向外膨出形成小憩室,叫eustachian下窦 在IVC入口处发出IVC瓣(eustachian 瓣)
三个瓣叶不为相同大小
主动脉瓣
LCS
LCS
RCS
NCS
每个瓣叶游离缘长度等于主动脉直径; 三个瓣游离缘长度总会等于窦管连接水平的主动脉周长 二瓣化畸形两个游离缘长度最多是主动脉直径的两倍, 小于主动脉周长。
主动脉瓣环
LCS
RCS
NCS
主动脉瓣叶基底部的附着缘,为纤维组织索带 为三个狐形连接形成
主动脉瓣下结构
右室流出部-室上嵴
室上嵴:在右室顶部把把三尖瓣& 肺动脉瓣隔开的宽大的肌性结构 由心脏壁的内部弯曲所组成 功能:把三尖瓣&肺动脉瓣隔开,
分隔两个心室的流出道 组成:心室漏斗褶&漏斗间隔
右心室内结构-隔缘肉柱(SMT)
66
44
5
3
3
5
11
2
2
1,SMT的体部 2,调节束 3,SMT的后支 4,SMT的前支 5,圆锥乳头肌 6,室上嵴
肺动脉瓣及瓣环
1 2 43
1,动力学的动脉-心室血流结合处;2,动脉作为心室一部分;
3,心室作为动脉一部分;
4,解剖学的心室-动脉连接处
五、左心室
1 3
特点
1,房室瓣和动脉瓣叶间有纤维连接 2,心尖小梁化部有纤细小梁 3,间隔面光滑,而右室面粗燥,
心脏解剖讲解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包括心壁、心腔、瓣膜和血管等。
2. 掌握心脏各部分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 培养解剖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1. 成人心脏解剖模型2. 解剖显微镜3. 手术刀、剪刀、镊子等解剖工具4. 解剖盘5.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步骤1. 观察心脏整体结构- 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 识别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 观察心脏的四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2. 解剖心脏壁- 使用手术刀沿心脏长轴切开心脏壁,暴露心腔。
- 观察心壁的三个层次:外膜(心外膜)、心肌层和内膜(心内膜)。
3. 解剖心腔- 观察左心房和左心室的结构,包括心耳、心室流出道等。
- 观察右心房和右心室的结构,包括心耳、肺动脉瓣和肺静脉入口等。
4. 解剖瓣膜- 观察瓣膜的位置、形状和功能。
- 使用解剖显微镜观察瓣膜的细微结构。
5. 解剖心脏血管- 观察心脏的动脉和静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
- 观察心脏各腔室与血管的连接关系。
6. 总结心脏结构- 总结心脏各部分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 分析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实验结果1. 心脏壁由外膜、心肌层和内膜组成。
2. 心脏腔室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3. 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4. 心脏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5. 心脏血液循环途径: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五、实验讨论1. 心脏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相互协调,共同完成血液循环。
2. 心脏瓣膜在血液循环中起着重要的单向阀门作用。
3. 心脏血管的分布与人体各器官的生理需求密切相关。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心脏的解剖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解剖工具,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通过观察心脏各部分的结构,我认识到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精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壁的构造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组成。 1.心内膜 是心腔面一层光滑的薄膜,心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而成。 2.心肌层 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又比右心室 肌厚。心房肌和心室肌均附着于纤维环上,互不传导。 3.心外膜 属浆膜,覆盖于心肌层的表面。同时也是浆膜性心包的脏层。
左纤维三角left fibrous trigone 二尖瓣后瓣 posterior valve of bicuspid valve 右纤维三角left fibrous trigone
主动脉口纤维环fibrous ring of aotic orifice
三尖瓣前瓣anterior valve of tricuspid valve
(2)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 根部右侧,从右心耳与肺 动脉干之间穿出,沿冠状 沟向右下行,发出后室间 支,沿后室间沟下降。
右冠状动脉主要布于 室间隔后1/3、右心室、 右心房及左心室后壁的少 部。
三支病变
• 三支血管,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都发 生比较严重的病变。
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
心的外形 右上心底左下尖 前胸后膈两个面 左右下,三个缘 表面三沟分界线
知识要点:
•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 心脏的四个腔 • 心的构造 • 心脏的血管 • 心脏的传导系统 • 心脏的体表投影
心脏的四个腔
•
心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右心 房和左、右心室。心房间有房 间隔,心室间有室间隔。
• 1.右心房 位于心的右上份,腔大壁薄, 主要结构有右心耳、梳状肌、 卵圆窝等。 (1)入口:有三个,即上、下腔 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分别导入 上、下半身和心本身的静脉血 。 (2)出口:一个,即右房室口, 通向右心室。
防止血液由右心室返回 右心房
防止血液由主动脉返回 左心室
防止血液由肺动脉返回 右心室
知识要点:
•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 心脏的四个腔 • 心的构造 • 心脏的血管 • 心脏的传导系统 • 心脏的体表投影
心的构造 (一)心纤维支架
心肌和瓣膜附处的纤 维性支架称心纤维骨骼。
肺动脉口纤维环 fibrous ring of orifice of pulmonary trunk
(三)房间隔和室间隔
房间隔较薄,两层心内膜组成,中间有结缔组织和肌束构成。卵圆窝 处最薄。
室间隔由心肌和心内膜构成,可分为膜部和肌部。膜部缺乏肌层。
室间隔膜部 membranous part of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室间隔肌部 muscular part of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中纵隔 前面大部被肺遮 胸骨左缘四肋间 急救药物可注射
(二)心的外形 心呈倒置圆锥形,纵轴斜向左前下 方。心的外形可归纳为一尖、一 底、两面、三缘、三沟。
1.心尖 指向左前下方,在第5肋间隙、左 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触及心 尖的搏动。
2.心底 指向右后上方,连有出入心的大血管 。
3.两面 (1)前面: 与胸骨和肋软骨相对,称胸肋面。 (2)后面(下面):与膈相邻,称膈面。
4.三缘 (1)左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2)右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 (3)下缘:主要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5.三沟 (1)冠状沟:心表面的环形沟,是心 房和心室的心表分界。 (2)前室间沟: 左、右心室在心前面的分界线。 (3)后室间沟: 左、右心室在心后面的分界线。
• 2.静脉
• 心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 它们先汇入冠状窦,再经 冠状窦口入右心房。 冠状窦
coronary
sinus
心小静脉 small cardiac v.
心中静脉 middle cardiac v.
心前静脉 anterior cardiac v.
心大静脉 great cardiac v.
知识要点:
•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 心脏的四个腔 • 心的构造 • 心脏的血管 • 心脏的传导系统 • 心脏的体表投影
(八)心的体表投影 1.左上点:左侧第二肋软骨 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 2.右上点:右侧第三肋软骨 上缘,距胸骨右缘1cm处。 3.右下点:右侧第六胸肋关 节处。 4.左下点:左侧第五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7cm~9cm处。或左 锁骨中线内侧1~2cm。
血液循环途径
• 体循环
各级 全身毛 各级 上、下
• 左心室 主动脉 动脉 细血管 静脉 腔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知识要点:
•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 心脏的四个腔 • 心的构造 • 心脏的血管 • 心脏的传导系统 • 心脏的体表投影
(五)心的传导系 心的传导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 主要作用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脏的 正常节律。
心的体表投影
心脏体表有投影 四点四弧可围成
左右上点二肋间 胸骨旁距略不同
右下第六胸肋处 左下心尖见搏动
• 2.右心室 位于右心房左前下,分流入道 和流出道。 (1)流入道:入口为右房室口, 口周有纤维环,环上附三片瓣 膜,称右房室瓣(三尖瓣)。 瓣膜借腱索与乳头肌相连,作 用为防止进入右心室的血液再 返流入右心房。 (2)流出道:是右心室向左上延 伸的部分,呈漏斗形又称动脉 圆锥。出口为肺动脉口,口周 纤维环上附有三个半月形的袋 状瓣膜,称肺动脉瓣,作用是 防止进入肺动脉的血液再返流 回右心室。
• (2)流出道:有一出口为主动脉 口,口周纤维环上也附有三个 半月形的袋状瓣膜,称主动脉 瓣,作用是防止进入主动脉的 血液再返流回左心室。
心腔内瓣膜位置及作用总结如表9-1: 表9-1 心瓣膜位置及作用
瓣膜 位置 作用
二尖 瓣
三尖 瓣
主动 脉瓣
肺动 脉瓣
左房 室口
右房 室口
主动 脉口
肺动 脉口
防止血液由左心室返回 左心房
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1.窦房结 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 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
2.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上方的心内膜深面。接受窦房 结的控制。
3.房室束及其分支 由房室结发出,在室间隔上部分为左、右束 支,最后延为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纤维接 触,将冲动传递给心室肌。
知识要点:
•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 心脏的四个腔 • 心的构造 • 心脏的血管 • 心脏的传导系统 • 心脏的体表投影
心脏的血管
• (一)动脉 • 营养心的动脉为左、右冠
状动脉。 • (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
脉根部左侧,从左心耳与 肺动脉干之间穿出,分为 两支。 • 1)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 下降,布于室间隔前2/3 、左心室前壁及右心室前 壁的少部。 • 2)旋支:沿冠状沟左行, 布于左心室侧壁、后壁和 左心房。
心脏的解剖
知识要点:
•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 心脏的四个腔 • 心的构造 • 心脏的血管 • 心脏的传导系统 • 心脏的体表投影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 (一)心脏的位置 • 心位于胸腔中纵隔内。2/3位于
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 侧。 • 心的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 遮盖,只有一小部分借心包与 胸骨下份和左侧4~6肋软骨相 邻,此区称心包裸区。临床心 内注射应选择胸骨左缘第4肋间 处进针,可不伤及肺和胸膜。 • 后方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 动脉。两侧是胸膜腔和肺。
左冠状动脉 left coronary artery 旋支circumflex branch
前室间支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
后室间支pos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
左室后支 posterior branch of left ventricle
• 3.左心房
• 构成心底的大部,主要结构有 左心耳等。
• (1)入口:共四个,即左、右各 二个肺静脉口,分别导入左、 右肺的静脉血。
• (2)出口:一个,即左房室口, 通向左心室。
• 4.左心室
• 也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
• (1)流入道:有一入口,即左房 室口,口周有纤维环上附二片 瓣膜,称左房室瓣(二尖瓣) 。瓣膜借腱索与乳头肌相连, 作用为防止进入左心室的血液 再返流回左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