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难点与重点

浅谈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难点与重点
浅谈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难点与重点

小学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总结

小学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总结 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体现学校的个性魅力、校园精神及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彰显特色文化、积淀人文底蕴、锻造“学校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文明礼貌的优良校风正逐步形成,实现文化育人,打造和谐校园。 一、积淀人文底蕴,实现文化育人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科学精神为指导”,建构了五大系列文化主题: (1)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争创优质教育”为主题“办学宗旨系列”,主要分布在校园宣传栏和教学楼、办公楼的醒目之处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的办学思想,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的熏陶,从而激励、鞭策全体师生永不懈怠、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2)是以“秉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书画特色系列”,主要分布在艺术楼、教学楼。学校注重人文养德,“书画见长,和谐发展”八个金铜大字,艺术大师齐白石和书法泰斗王羲之的雕像、校雕“艺海遨翔”鲜明地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艺术楼各层楼的文化长廊:“活动剪影”展示了师生开展各项活动情景;“园丁荟萃”聚集了教师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名家名作”让学生与艺术家“零距离接触”;“丹青溢彩”和“妙笔生辉”不断更新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莺歌燕舞”、“民族瑰宝”“奥运之光”等让学生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无论学生身处校园何方,触目所及的都是艺术,受到美的熏陶。 (3)是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学楼的廊道、宣传栏等,主要是《盐步中心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生活常识、卫生习惯等,还有学生自创的温馨提示语,如“少扔一点,多捡一点,干净一点,高兴一点。”“诚实永远时尚。”“浪费纸张等于破坏森林。”“心连心,手牵手,爱心随着一生走。”……由于是出自学生,所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自觉养成言行规范、文明自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4)是以“普及科学知识,关注科技发展”为主题的“科技教育系列”,分布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 为了推进我校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实验室工作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和关键所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教育部为了全面贯彻《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要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申报为契机,依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规范管理,注重改革,全面改进并提升我校的实验室工作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建立起“理念先进,管理科学、队伍合理、设备精良、资源共享、质量上乘、特色显明、开放服务”为特征的实验教学示范体系。 二、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至2007年,我校在经济管理、法学、传媒和计算机等学科类别应有2~3个实验中心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一个实验中心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由此进一步加强我校实验室管理,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和实验教学质量,并逐步实现“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 三、建设内容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依托我校经济、法学和管理学三大学科门类的整体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建立“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推动我校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构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争创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相关学科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实验教学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

地方高校的应用性教材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的应用性教材建设思考 【摘要】地方高校的应用性教育战略方针,是我国教育部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理念”的前提下,为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实现地方高校教育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繁荣区域社会文化而制定的的宏观规划。在该思想的引领下,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代表的广大地方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实用性课程打造、应用性教材建设的方案和策略。鉴于此,笔者选择从四川文理学院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导演基础》课程打造出发,探讨其应用性教材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四川文理学院;应用性教材;导演基础 一、论题的缘起:始于实践教学与应用教育的思考 近五年来在从事《导演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在面对新形势下教育部指导理念、区域社会文化传播环境及学校教育规划方针等宏观层面的要求之时,地方高校的实践课程及应用性教材的建设还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总的来讲,其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实用性教学需求”、“影视创作指导”、“学生自主研习”、“课程综合打造”、“专业规划建设”、“学科体系完善”、“教师团队建设”、“教

师修养提升”、“教学科研同步推进”、“知识体系建构”等若干方面。为了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撰写一部全新的《导演基础》教材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将从应用型教育、专业学科发展、社会需要等三个层面,以及之前提到的若干问题对教材编纂的思考展开论述。 二、探讨的视角:基于社会亟需与学科建设的剖析 首先、从应用型教育的层面讲,撰写一部实用的《导演基础》教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践行我校主导的育人思路,进行影视片综合创作教学培训的最高效选择。 当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根本旨归,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影视语言原理、驾驭影视媒介技术设备、使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影视作品创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团队开展协同策划、创意设计与综合创作。而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路径就是,通过类似于《导演基础》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来实现。同时使《导演基础》课程能发挥最高效率、实现最高回报的基础就在有一部全面讲解媒介原理、完整论述应用理论、细致引介技艺手法、详实阐述综合创作、注重指导实践训练、反映现实需要与时代前瞻性问题的实用教材,然而这样的教材至今还没有得到完善。 其次、从专业学科发展的层面讲,撰写一部涵盖“导演基础理论”、“影视应用原理”、“导演实用技艺训练”、“导演综合创作指导”等内容的《导演基础》教程,将为广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探析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探析 摘要:本文就尝试从高校教材的规划、出版、征订、选用、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高校教材建设供应体系和管理体系。 关键词:教育教材改革 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满足学科自身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已成为各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教材的供应流程和方式来看,传统教材供应方式和流程存在弊端,难以适应教材出版趋势和教育发展现状。 ①学分制的实施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培养人才规格层次的教学计划变更,使得合适的教材出版和供应明显滞后。 ②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其它教学管理制度的一并实施,使教学计划不再成为预定教材科目、数量的可靠依据。 ③高校招生办法的改革使教材供应内容、数量不确定性增加。出现了部分教材积压,部分教材供应不足,加剧了教材供应的不确定性。 ④学生自由购买教材的意愿和要求使教材供应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导致教材征订难度增加,出版社教材出版无所适从。 (2)从教材出版的方向来看,基础类课程教材重复出版现象严重、管理混乱,而特色教材(小学科)发展缓慢、举步维艰。

①出版单位经营模式影响特色教材的出版,转企改制后的出版单位削弱了对特色教材的支持力度。发行量、定价、利润总额等因素,无疑是一个特色教材难以逾越的障碍。 ②目前特色(小学科)教材的出版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资助出版。一方面由学校出面组织设立出版基金以全额或部分额度给予资助;另一种方式是作者自费出版。其中,部分教师自筹资金兼顾评职称等自费出版的特色教材,由于受出版经费的制约,及作者水平、经验等不同,同时也缺乏学科专家必要的把关,故此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特色(小学科)教材的出版形象。 (3)从教材编写流程来看,部分高校片面追求自编率,一味低端重复建设,难以保证教材质量。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专业的进一步调整,各高校自编专业教材的数量迅速增加。一些高校为了评比和评定,片面追求本校教材自编率,一味追求数量,轻视质量,导致内容大同小异。其结果是各院校之间互相排斥,形成单位或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相互抄袭的不良风气,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屡有发生,精品教材缺乏,教材的生命力短暂。 同时,由于人力和财力有限,部分教材一旦写完不再修订或修订的幅度、程度都很有限,教材内容与教学发展不同步。高校的自我封闭、内部循环现象,也加剧了高校教材片面追求自编率现象的发生。

高校智慧校园示范解决方案x

高校智慧校园存储解决方案 20KK年7月

第1章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1.1智慧校园概念 在20世纪末提出“智慧校园”概念以来的十几年中,智慧校园经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摸索,逐渐的发展起来,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也不断暴露出很 多新问题,如信息孤岛、信息安全等问题导致业务流程不通畅、用户使用不方便、系统应用推广难等等。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经常需要牵扯到其它应用和流程的改造,以便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和更新。这就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 目前,国内智慧校园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层次性。发达地区的教育机构智慧校园建设程度好于欠发达地区。高教、普教、职教、幼教、成教等各种教育层次,由于业务特性、管理体制和信息化普及程度存在差异,对智慧校园的需求和体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从差异中总结共性,针对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提供定制化的校园建设方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保证了学校的投资最大化、业务个性化、管理职能整合化、老师学生便利化。 智慧校园是一个广范围概念,它包括了现实校园及数字化空间,也包含了当前流行的虚拟大学。现实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智慧校园是现实校园通过信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它包含了现实校园及其所衍生出来的数字空间,虚拟大学是智慧校园的远程教育功能部分,是智慧校园的对外服务的部分职能,它是传统校园数字化后社会功能的延伸。 智慧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大学。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智慧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

关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自评报告

关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自评报告 分项自评表 a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b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c人才培养模式 d师资队伍结构 e主讲教师情况 f师资队伍建设 g实践教学条件h经费投入 i教材与图书资料 j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k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l实践教学 m教研教改成果 n产学研结合o教学管理 p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q职业能力与素质 r学生xx s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t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自评表u计算机技术专业展望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增强全院师生员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主人翁责任感,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任,我们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出一片天地,树立自身的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我院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与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教风、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院整个风气,影响学校的发展,我们要从学校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学院的实际,抓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等职业和交通行业特色,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提高师生员工的素质,形成良好的校风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和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和,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教育特色、为教学服务等各个方面。优良的校风具有强烈的召示、感染、同化、激励和规范作用,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全院教职工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力求实效,结合本部门和自身的工作实际,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实干,讲求实效。共产党员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加大建设优良校风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二是全体教职工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角度,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学习,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三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和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的良好习惯。 三、端正教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风是校风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教师(包括教辅人员)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拥有一批具有一流师德师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的思想、语言行为会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全体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做到敬业爱岗,为人师表,转变

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策略探析

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策略探析 [摘要]文章从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的服务目标、开发理念、建设策略、管理策略和研究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提出其教材建设应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这一本质特征,并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的开放性教材开发模式,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深入研究,提高地方性高校教材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层次高移、类型多样和职业化程度加深的趋势,很多地方性高校都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和发展契机。但同时,具有应用性本科教育特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却远滞后于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如何在教材开发和管理方面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成为国内不少地方高校开展教材建设与改革必须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材建设应加强对其独特特征和建设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一、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材应服务于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应用主导下学科、技术与职业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紧密结合 教材建设实质上是教材开发人员或管理人员通过教材开发或管理,将教材功能与特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谐的过程。因此,探讨地方高校的教材建设问题,首先应明确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开发与之匹配的教材。 随着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层次高移、类型多样和职业化程度加深,地方高校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日益明晰。按其培养人才毕业后可能的从业关系,可分为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等多种①。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一些重点工程院校承担。地方高校则主要承担后几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任务,为地方或区域经济服务,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运用某一领域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解决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校智慧校园存储解决方案

旗开得胜 高校智慧校园 存储解决方案 - 1 -

旗开得胜 - 2 -

第1章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1.1 智慧校园概念 在20世纪末提出“智慧校园”概念以来的十几年中,智慧校园经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摸索,逐渐的发展起来,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也不断暴露出很多新问题,如信息孤岛、信息安全等问题导致业务流程不通畅、用户使用不方便、系统应用推广难等等。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经常需要牵扯到其它应用和流程的改造,以便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和更新。这就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 目前,国内智慧校园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层次性。发达地区的教育机构智慧校园建设程度好于欠发达地区。高教、普教、职教、幼教、成教等各种教育层次,由于业务特性、管理体制和信息化普及程度存在差异,对智慧校园的需求和体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从差异中总结共性,针对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提供定制化的校园建设方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保证了学校的投资最大化、业务个性化、管理职能整合化、老师学生便利化。 智慧校园是一个广范围概念,它包括了现实校园及数字化空间,也包含了当前流行的虚拟大学。现实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智慧校园是现实校园通过信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它包含了现实校园及其所衍生出来的数字空间,虚拟大学是智慧校园的远程教育功能部分,是智慧校园的对外服务的部分职 - 3 -

能,它是传统校园数字化后社会功能的延伸。 智慧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大学。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智慧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传统校园效率,扩展传统校园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管理效率的目的。 1.2 智慧校园需求分析 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建设,就是通过利用校园网上的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各种校园的应用支撑平台与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一个虚拟校园的校园应用系统,实现数字化的学习和数字化的管理。在面向信息服务的架构下,在计算资源整合、信息整合、应用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流程与内容的整合。通过任务驱动与流程调度控制,可有效协调校园所有人员、资源调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水平和运作效率。从长远的应用和服务上,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运作机制, - 4 -

高校教风学风有关的建设方案

学风教风建设是学校优良传统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工作的重点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高校教风学风有关的建设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校教风学风有关的建设方案范文一为全面推进外语系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外语系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领导组织成立教风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系教风学风建设。 人员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1、各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认识到加强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提高对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2、辅导员在所带班级召开学生学风建设动员会,明确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将学院开展学风建设的精神传达给每位同学,激励每个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养成遵守校纪校规和勤奋学习的习惯。 3、通过系报、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对教风学风建设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气氛。 三、开展系列活动,全面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一)教风方面1、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开展教风建设大讨论,从深层次查找个人在教学、教风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2、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

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去启迪和引领学生;各教研室开展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严谨求是,爱岗敬业,善思笃行,刻苦钻研,关爱学生,以身作则,精诚团结。 3、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尤其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认真落实《教师工作规范》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工作的意见》,坚持教研会议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集体阅卷制度、试讲制度、观摩教学制度、教学工作自查制度。 (2)加强系内听课制度,系教风学风建设小组领导与成员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并定期向任课教师进行信息反溃青年教师要经常听课,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3)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职责与任务,实现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作业安排、辅导答疑、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教学活动规范化运行,杜绝发生教学事故,精心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运行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4)严格教师调、停课申请制度,杜绝教师出现旷课或未经批准的调、停、代课等现象。 (5)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优化学生评教制度,表彰和奖励教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6)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激励制度,充分激发教师在

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教材建设探究

2012年第10期总第220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经贸教育】 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 本土化教材建设探究 李 舟 (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摘 要]西方经济学在经管类专业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地方高校应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内容编写、案例精选、立体展现和写作风格转变等方面推进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教材建设, 以强化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提升地方高校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词]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147-02作者简介:李舟(1979-),女,贵州赫章人,广西工学院财政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产业升级与贸易发展。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项目“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2008A018。 一、引言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体现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教材在高校教学中具有明确教学内容、引导教学方向、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高校教师必须研究新趋势、探寻新思路、凸显新特色,以推动地方高校的教材建设工作,促进高校教学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本土化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其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市场经济学,是对西方市场经济运行实践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演绎。它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理和重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和较为有效的方法体系,用以解释经济活动参与主体的行为和各类经济现象。因此,西方经济学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然而,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土壤上成长起来的, 是西方经济学者对本土经济问题的不断思考、研究和总结,并最终形成的理论流派。因此,任课教师希望通过讲授 “原汁原味”的西方经济学,从而体现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理念, 就会导致其在教学中忽略与我国经济实践结合,出现理论教学脱离实践分析的情况,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学非所用”的错觉,影响学生对经济学核心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把握。由于中国的经济问题不同于西 方国家,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经济学教学必须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体、洋为用”为原则,既能解释市场经济的通性问题,又要探究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特性问题,利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语言来诠释中国的现实问题,并将之融入教科书和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经济学“为我所用”的教学目的,即经济学的教学本土化。 作为高校教学水平和教改成果的重要载体,西方经济学教材必须从内容编排、文字撰写、案例筛选和教学资源充实上力争突出本土化教学原则,坚持教材建设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一致,编写出适合地方院校本科教学需要的本土化教材,以提高学生理解及运用经济学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学素养,使教材建设成为体现地方院校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的特色之选。 三、地方高校推进西方经济学教材本土化的几点建 议 (一)组织资深教师,编写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本土化教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出版的冠以“西方经济学”名称的教材已多达数百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西方经济学的原版引进教材或翻译教材, 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这类教材知识量大、内容系统、更新较快,但由于教材内容过于庞杂,理论和案例与中国实际存在差距、价格较高等原因,并不适应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需要;另一类是国内高校的自编教材, 7 41

调查报告:高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及发展调查报告

高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及发展调查报告 1 背景介绍 物联网的兴起2009年8月,温家宝同志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由此,物联网受到全社会极大的关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也被称为Web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单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物联网是一个将“物与物”连接起来的巨大网络,它在互联网将“人与人”在虚拟的世界中连接起来的基础上,延伸至将“人与物”相连,甚至将“物与物”相连,将虚拟世界中的人与现实世界中的物结合,恰当地解决了互联网虚拟性的缺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建设规模也在日益增长,传统的学校生活与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膨胀现状下学生的需求。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了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全面建设智慧校园,服务师生。本文以无锡市江南大学为例,进行应用现状介绍。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校园生活和教学管理这两大方面。 1)校园生活。在校园生活方面,江南大学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智慧校园进行建设。 ①“校园一卡通”应用。基于RFID技术,学校将饭卡、浴室卡、打水卡、晨跑卡、借书卡、门禁卡等集合于一体,真正实现了一卡吃饭、洗浴、打水、出入宿舍等强大的功能,为学生生活提供“一卡走校园”的便利。 ②智慧节能校园应用。在利用物联网进行节能型校园建设方面,学校研发了智能化照明系统、水电监测系统、能耗额定管理、漏水监测、用气监测、预付费管理等节能应用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低碳校园”“绿色校园”的目标。 ③数字图书馆的应用。针对图书馆拥有繁杂信息量的特点,学校建设了数字图书馆网站。一方面,可以连接至CNKI等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籍在图书馆的位置,便于寻找。 2)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平

高校教风学风建设方案

高校教风学风建设方案 为全面推进外语系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 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外语系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领导组织成立教风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系教风学风建设。 人员如下: 组 长:‘副组长:成 员:二、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各教研 室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 认识到加强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提高对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性 的认识,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2、辅导员在所带班级召开学生学风建设动员会,明确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将学院 开展学风建设的精神传达给每位同学,激励每个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养成遵守校纪校规 和勤奋学习的习惯。 3、通过系报、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对教风学风建设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气氛。 三、开展系列活动,全面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一)教风方面 1、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 师认真开展教风建设大讨论,从深层次查找个人在教学、教风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2、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 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良 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去启迪和引领学生;各教研室开展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系列活 动,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严谨求是,爱岗敬业,善思笃行,刻苦钻研,关爱学 生,以身作则,精诚团结。 3、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尤其要提 高制度的执行力。 认真落实《教师工作规范》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工作的意见》,坚持教研会议制度、 集体备课制度、集体阅卷制度、试讲制度、观摩教学制度、教学工作自查制度。 (2)加强系内听课制度,系教风学风建设小组领导与成员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 有效监督并定期向任课教师进行信息反馈。 青年教师要经常听课,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3)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职责与任务,实现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作业安排、辅导答疑、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教学活动规范化运行,杜 绝发生教学事故,精心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运行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4)严格教师调、停课申请制度,杜绝教师出现旷课或未经批准的调、停、代课等现象。 (5)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优化学生评教制度,表彰和奖励教学工作做出突出贡 献的教师。 (6)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激励制度,充分激发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积 极作用。 4、改革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各位教师要主动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特

某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建设背景 (2) 第2章建设基础 (3) 第3章建设思路与目标 (3) 3.1.建设思路 (3) 3.2.建设目标 (4) 第4章建设内容 (5) 4.1.网络基础建设 (5) 4.2.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6) 4.3.教学资源库建设 (122) 4.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30) 第5章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221) 5.1.建设进度及分年度验收要点 (221) 5.2.经费预算 (222) 第6章建设预期效果 (223) 第7章保障措施。 (225)

第1章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化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会引发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支撑环境建设的变革。因此,基于以上技术的数字校园已成为21世纪高校建设发展的趋势。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基 于校园网络的各种应用不断开发和投入应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如“应用山头”突出、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应用系统、各部门缺乏 数据标准,数据重复,导致了各部门之间相同信息内容不一致;学校有效数据资产不能“共享”,导致学校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获取信息非常困难,有效数据资 源不能及时共享,数据资产利用率低下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 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 重中之重来抓,并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应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 务流程数字化,形成校园的数字环境,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 空间上得到延伸。信息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战略性的观点来规划和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内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让师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为师生提供网上教学、网上实验、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让 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快速准确地发布出去,为

校风 教风 学风建设计划清单

召市中学校风教风学风 建设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强化教学管理和机关管理,推动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全面提升和根本好转,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学校决定在全院围开展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着力解决我院在机关作风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文明健康、稳定和谐的校园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和动力支持。 二、工作步骤 整个活动分思想动员、学习提高,查摆问题、剖析原因,集中整改、解决问题,考核总结、健全机制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思想动员、学习提高 主要任务是通过广泛的思想发动,提高我校广大师生员工对加强机关作风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个阶段重点抓好三个工作环节:

1、搞好思想发动。召开机关作风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学院领导、中层领导干部、部分教师代表、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动员大会。各部门、各系部、各班也要进行深入动员,帮助师生克服各种思想认识问题,明确开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和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提高行政效能和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搞好学习培训。动员大会后,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院党委、行政的重大部署上来。 3、开展专题大讨论。要通过大讨论活动,帮助广大师生认识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我院教职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使全校学生增强成才意识,激发热情,积极投入到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活动中去。 (二)第二阶段:查摆问题、剖析原因阶段 主要任务是认真查摆我校师生员工近年来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 这个阶段有三个工作环节: 1、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将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和公开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员工对行政机关在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征求教职

实验教学中心工作计划

实验教学中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普及实验教学,加强教育装备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我校将扎实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使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教学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强化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赔偿制度。 (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记,手续要完备。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加强对现有的实验器材、药品的管理,实验室卫生整洁。在危险品的管理上做到分柜专门存放,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强防护工作。调整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成员,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8%以上。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1.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单、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 (1)实验计划:每学期1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分管实验的领导每期听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 教育部为什么要提智慧校园? 第一,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的关注和热度。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各项措施,为的就是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的热度。教育信息化建设源于国家领导人对社会发展的判断,需要我们来实践,怎么做也需要我们来判断。智慧校园的理念,能继续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的关注度和热度。这是提出智慧校园建设的第一层意义。 第二,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教育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事实上,十几年前,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是一同提出来的概念。为什么提出课改的目标与举措,当时有一个观点: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有了较好的环境,实现课改的重要基础已具备。 然而,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课改和教育信息化在逐渐分离,因为搞科研的在搞课改,搞信息化的在搞信息化, 认识有偏差。现在提出的“课程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今天,智慧校园建设的提出,希望各位校长们能意识到一个价值取向,能把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做到深度融合。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教育信息化是唯一能出彩的地方。

第三,是贯彻落实社会精神的需要。前段时间,教育部发布了一篇关于《全面深化课 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教育部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出的,对中小学发展有很 好的指导作用。 这个《意见》涉及到当今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部署,全篇的主题关注 “育人”和信息化。也就是说,现在的育人是信息化环境下的育人,这个《意见》可以成 为构建或者探索智慧校园的一个方向和指引。 第四,是教育信息化应该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或智慧校园,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目 标的,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一直在讲认识不 足,其实教育思想一直在发生变化,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大批人才,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在教育发展的今天,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教育思想是在发展变化。 如今,世界范围提出教育革命的观点,是第二次教育革命。第一次教育革命是 从私塾教育转为学校,实现了教育的分级。第二次教育革命的核心就是要满足人的个 性需求的发展,这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核心。这么多年,我们发展教育信息化 过程中成绩和问题不少,就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观。 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就要提升认识。最关键的是三个,一

教风建设实施方案

教风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大教风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制定理学院教 风建设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赵星 组员:李树有、李久会、王贺元、谭影、徐美进、石月岩、王涛、袁泉、邱忠媛。 领导小组成员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主动地加强对教风建设的领导。 二、教风建设目标: 理学院教风建设的目标:通科学管理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使每位教职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敬业奉献、修德育人、治学严谨、从严执教、精益求精”的良好教学风气。 三、教风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教风建设的领导 学院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教风建设工作,自觉加大教风建设的领导力度。学院院长是教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院教风建设领导小组要积极主动做好宣传教育,深入课堂、经常沟通教学工作信息,通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风建设意见;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教风工作

调研,通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现场听课及主要教学环节的检查等形式,听取师生对教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教研室、实验室要严格各教学环节的管理,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工作能力,鼓励和鞭策教师爱岗敬业,争创优良教风。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素质 教师要勤学、善思,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恪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关规定开展教学工作。在备课、讲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监考、阅卷、实习指导、教学研究等环节中,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遵守教学纪律,加强管理,自觉履行学校关于调/停课、上下课时间、课堂管理、试卷保密、考试监考、成绩管理等教学工作环节中一系列有关规定,以保证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具体措施如下: 1、鼓励年轻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鼓励年轻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短期进修; 3、通过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课题及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 4、鼓励教师申报和开展教学研究,申报教学成果。 围绕理论授课、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命题批卷等主要教学环节,重新修订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实施办法,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检查机制和奖惩机制的建立,科学管理,督促和激励教师对各教学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