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对联
二十四节气对联大全

二十四节气对联大全篇一:二十四节气对联集锦二十四节气对联集锦【立春】 1. 北陆辞寒暑;东皇告协风。
2.柳条漏泄传春早;梅萼芳菲得气先。
3.太昊司权,寒收北陆;勾芒布令,春迓东郊。
4.月动游尘,风消积雪;寒收北陆,气转东郊。
【春分】1. 三春过半;百刻平分。
2.采云母石;奉延寿斋。
【立夏】 1.衔杯倾绿蚁;煮豆爱青蚕。
2.晨钟报晓春方去;佳节称人夏始临。
3.厨备笋樱倾蚁酿;陇收豆麦类蚕花。
4.樱笋厨开,春光饯别;酴醿香送,花事阑珊。
【夏至】 1.日已长至;夏正当中。
2.菊灰止蠹;荔熟设厨。
3.禁举大火;令献雷车。
4.城真开不夜;月自号长赢。
5.数符阳至九;候待伏交三。
6.夏田密列青锋剑;至日闲抛金匾书。
7.钱浮莲沼形犹小;日映花砖影最长。
8.长日如年,无烦量线;寸阴应惜,好记移砖。
【立秋】 1.气盛时逢酉;风凉伏当庚。
2.去影催归燕;残声送暮蝉。
3.律从夷则应;神以蓐收名。
4.问时已流七月火;得信先通一叶桐。
5.溽暑已阑蝉尚噪;清商才到雁同来。
6.风动桂林,气澄兰沼;声惊桐院,露冷莲房。
7.桐叶飞时,桂花香候;蝉声疏处,雁影来初。
【白露】 1.白云片片朝霞彩;露水涟涟夜雾辉。
【秋分】 1.月端正;秋平分。
2.秋判日;老人星。
【立冬】 1.塞北寒方至;江南气尚和。
2.篱菊已残孟冬月;岭梅初放小春天。
3.报道秋归,朗风未劲;休言春小,阳气先回。
【冬至】 1.亚岁;融风。
2.一阳复始;六律初调。
3.才添弱线;竞着新衣。
4.履长纳庆;合璧呈祥。
5.一阳启葭琯;七政会玑衡。
6.一阳初动日;六律始调时。
7.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8.寒图消九九;春信缓三三。
9.登台仁寿宇;吹律太平年。
10.日丽凤毛延世泽;春回龙绾复天心。
11.且喜一阳今始复;方知大造本无私。
12.阳历残年逢圣诞;礼仪薄物送亲朋。
13.岸容待腊将舒柳;驿使探春为赠梅。
14.缇室葭灰微动候;唐宫绣线始添时。
二十四节气对联_3

二十四节气对联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
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做法] 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内,撒上少许盐,再投如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做法] 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内,撒上少许盐,再投如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今天就是大暑节气啦,对于大暑,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二十四节气之大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小暑时节北半球的光照时间已开始逐口缩短,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为什么却仍然继续升高呢?这是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虽然已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收支情况仍是收大于支。
有关节气的对联

有关节气的对联“立夏”对“雨水”,“清明”对“谷雨”,今日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我们一起来探究下有关节气的对联吧。
节气春分联:春花秋月;夏长冬雪。
春分已过,炎热酷暑难耐,四季将尽,人生将逝,好比春华秋实、繁华易落。
这幅对联妙就妙在巧用“春、秋、夏、冬”等特定的时令词汇,上句的每个字可拆开为“日、火、月、花、月”,如“冬日夏云”对应“日夏云”;“夏日冬云”则相对应“秋月冬花”。
整体来看,上下联的意思分别是:秋天的夜空里挂着一轮明亮皎洁的月亮,就像是夏日的白云那样轻盈飘逸;冬日漫天飞舞的雪花,就像是春天盛开的鲜花那样五彩斑斓。
节气小满联:小时芒种,大有大得;老至白露,少无少安。
“芒种”、“小满”、“白露”三个节气都与农业生产有关,它们也被称作“播种”节气,充分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农耕文明内涵。
“芒种”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排第八位,每年的6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
这时天气炎热,农作物进入成熟阶段。
谚语“小满小满,江河满盈”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时节降雨增多的气候特征。
节气芒种联:夏满芒种,雨生百谷;时维季夏,气始于木。
芒种时值初夏,万物繁茂,树木枝叶茂密,浓荫遍地,故又称为“木”。
由此,“夏满芒种”还有“忙种”、“麦”,“连忙”之意。
下联则采用“东、西、南、北”四方方位对应,并且蕴含古人以四季划分的方法,极富新意。
上联最后一个“东”字隐指南方,下联中第一个“西”字则是指西边。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夏至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彩虹,而这一天过后,夏季就接近尾声了,不再有彩虹。
第二句和第三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写夏天,“夏满芒种”写出了这个时节的农事特点;“时维季夏”则从时间上突出了夏季正处于五月,天气开始炎热的季节,夏季过半,紧接着便是秋天了。
第四句诗强调了季夏时节的最大特点——气候开始干燥。
所以在对联创作中,对此句要仔细推敲,认真斟酌。
二十四节气的对联

二十四节气的对联二十四节气的对联立春北陆辞寒暑;东皇告协风。
柳条漏泄传春早;梅萼芳菲得气先。
太昊司权,寒收北陆;勾芒布令,春迓东郊。
月动游尘,风消积雪;寒收北陆,气转东郊。
春分三春过半;百刻平分。
采云母石;奉延寿斋。
立夏衔杯倾绿蚁;煮豆爱青蚕。
晨钟报晓春方去;佳节称人夏始临。
厨备笋樱倾蚁酿;陇收豆麦类蚕花。
樱笋厨开,春光饯别;酴醿香送,花事阑珊。
夏至日已长至;夏正当中。
菊灰止蠹;荔熟设厨。
禁举大火;令献雷车。
城真开不夜;月自号长赢。
数符阳至九;候待伏交三。
夏田密列青锋剑;至日闲抛金匾书。
钱浮莲沼形犹小;日映花砖影最长。
长日如年,无烦量线; 寸阴应惜,好记移砖。
立秋气盛时逢酉;风凉伏当庚。
去影催归燕;残声送暮蝉。
律从夷则应;神以蓐收名。
问时已流七月火;得信先通一叶桐。
溽暑已阑蝉尚噪;清商才到雁同来。
风动桂林,气澄兰沼; 声惊桐院,露冷莲房。
桐叶飞时,桂花香候; 蝉声疏处,雁影来初。
白露白云片片朝霞彩;露水涟涟夜雾辉。
秋分月端正;秋平分。
秋判日;老人星。
立冬塞北寒方至;江南气尚和。
篱菊已残孟冬月;岭梅初放小春天。
报道秋归,朗风未劲; 休言春小,阳气先回。
冬至亚岁;融风。
一阳复始;六律初调。
才添弱线;竞着新衣。
履长纳庆;合璧呈祥。
一阳启葭琯;七政会玑衡。
一阳初动日;六律始调时。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寒图消九九;春信缓三三。
登台仁寿宇;吹律太平年。
日丽凤毛延世泽;春回龙绾复天心。
且喜一阳今始复;方知大造本无私。
阳历残年逢圣诞;礼仪薄物送亲朋。
岸容待腊将舒柳;驿使探春为赠梅。
缇室葭灰微动候;唐宫绣线始添时。
飞动葭灰,围炉饮酒; 数残莲漏,击钵催诗。
终始循环,四时有祖; 乾坤交泰,八方皆春。
春逗南枝,梅花破腊; 日行北陆,葭琯飞灰。
葭琯飘灰,土圭测日; 书云备物,候雪占年。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的民俗谚语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的民俗谚语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立了秋,挂锄钩。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立秋三天,遍地红。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秋后加一伏。
秋耕深,春耕浅。
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之日凉风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立秋下雨人快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秋前北风立刻雨,秋后北风无滴水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简介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季节的正式开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头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
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凉爽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推荐】24节气对联-实用word文档 (2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4节气对联篇一:二十四节气对联集锦二十四节气对联集锦【立春】1. 北陆辞寒暑;东皇告协风。
2.柳条漏泄传春早;梅萼芳菲得气先。
3.太昊司权,寒收北陆;勾芒布令,春迓东郊。
4.月动游尘,风消积雪;寒收北陆,气转东郊。
【春分】1. 三春过半;百刻平分。
2.采云母石;奉延寿斋。
【立夏】1.衔杯倾绿蚁;煮豆爱青蚕。
2.晨钟报晓春方去;佳节称人夏始临。
3.厨备笋樱倾蚁酿;陇收豆麦类蚕花。
4.樱笋厨开,春光饯别;酴醿香送,花事阑珊。
【夏至】1.日已长至;夏正当中。
2.菊灰止蠹;荔熟设厨。
3.禁举大火;令献雷车。
4.城真开不夜;月自号长赢。
5.数符阳至九;候待伏交三。
6.夏田密列青锋剑;至日闲抛金匾书。
7.钱浮莲沼形犹小;日映花砖影最长。
8.长日如年,无烦量线;寸阴应惜,好记移砖。
【立秋】1.气盛时逢酉;风凉伏当庚。
2.去影催归燕;残声送暮蝉。
3.律从夷则应;神以蓐收名。
4.问时已流七月火;得信先通一叶桐。
5.溽暑已阑蝉尚噪;清商才到雁同来。
6.风动桂林,气澄兰沼;声惊桐院,露冷莲房。
7.桐叶飞时,桂花香候;蝉声疏处,雁影来初。
【白露】1.白云片片朝霞彩;露水涟涟夜雾辉。
【秋分】1.月端正;秋平分。
2.秋判日;老人星。
【立冬】1.塞北寒方至;江南气尚和。
2.篱菊已残孟冬月;岭梅初放小春天。
3.报道秋归,朗风未劲;休言春小,阳气先回。
【冬至】1.亚岁;融风。
2.一阳复始;六律初调。
3.才添弱线;竞着新衣。
4.履长纳庆;合璧呈祥。
5.一阳启葭琯;七政会玑衡。
6.一阳初动日;六律始调时。
7.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8.寒图消九九;春信缓三三。
9.登台仁寿宇;吹律太平年。
10.日丽凤毛延世泽;春回龙绾复天心。
11.且喜一阳今始复;方知大造本无私。
12.阳历残年逢圣诞;礼仪薄物送亲朋。
二十四节气的对联

二十四节气的对联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事活动的指导,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对联是一种常见形式,常常用于节庆或庆贺活动。
下面是一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对联,每个对联包含四个字,共计1000字。
春分:天地春暖,家园万物茂;万籁俱寂,寒峰万物空。
清明:冷空万物休,狂歌热土荣;暖阳滋寒土,风卷遍天空。
谷雨:瞬息万物绿,成群百谷雨;春雷激大地,倾年若水流。
立夏:气温凝百花,须弥渐渐长;火热炙千里,欣逢一花香。
小满:盛夏一曲奏,满田欢莺舞;炎阳挥曳尾,谷豆不胜负。
芒种:依依坞地暖,热蝉昼成盛;浓浓金黍香,谷神忘饥渴。
夏至:日最长,渐近腊;花草齐开,炎气入芒。
小暑:盛暑酷日炎,百谷田畴丰;暴雨乍来倾,潇洒清凉尽。
大暑:炎阳临窗立,庭院花香结;暑热操猛袭,茶园香气逼。
立秋:成空暑炎减,丰收设感恩;秋蝉近窗宿,久旱趋冰宴。
处暑:大暑庄离期,明月光还地;纵横夏日火,百花仍遍野。
白露:惋惜两分枕,灵秋雁阵往;金稻敷田膏,露气守国汤。
秋分:陶器傍秋扈,私语久相依;始病风雅客,后烟水晴归。
寒露:秋风携白露,冻雨临寒暑;洁白重心谷,趋冰甘风度。
霜降:炎气行王庄,浅言堪共速;午时通戍楼,晚岁更相祝。
立冬:霜降初致雨,秋叶更摇空;纷飞飒飒落,悄然入冬情。
小雪:白千拂冷掌,纷纷入老胛;時時寒将至,暖暖轻尘拂。
大雪:雨残不决霏,柳重纷凌起;初晴吼درب,残照沸明昂。
冬至:至冬穿窗射,社稷守元冬;酷寒入四壁,宴赏凝寒舞。
小寒:水冻江河尽,登顶白雪狂;岁末通兵塞,孤星大地离。
大寒:大寒血凝地,寒冷尽元奕;小寒雨将至,刚阳溉寒芷。
这组对联通过描写每个节气的特点,展现出中国对于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体悟,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节气的享受和庆贺。
每个对联都有独特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通过对联的形式呈现了中国人对于节气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这样的对联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歌谣、诗歌和对联

二十四节气的歌谣、诗歌和对联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歌谣、诗歌和对联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歌谣、诗歌和对联,欢迎大家参考!1.1、民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寒又寒”或“寒更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或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1.2、二十四节气歌(一)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二)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一月有两节,一节十五天。
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
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
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
立夏点瓜豆,小满不种棉。
芒种收新麦,夏至快犁田。
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
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
白露要打枣,秋分种麦田。
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立秋对联气盛时逢酉;
风凉伏当庚。
去影催归燕;
残声送暮蝉。
律从夷则应;
神以蓐收名。
问时已流七月火;
得信先通一叶桐。
溽暑已阑蝉尚噪;
清商才到雁同来。
风动桂林,气澄兰沼;
声惊桐院,露冷莲房。
桐叶飞时,桂花香候;
蝉声疏处,雁影来初。
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
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
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
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
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
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
长小且包心不坚实。
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
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