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游戏:是一种在固定时间和地点限制内的自愿活动或消遣,遵循自由接受但绝对应该遵守的规则;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目标,同时伴随着紧张、喜悦的感觉和“不同于平常生活”的意识。2、游戏规则:是游戏者在游戏中的行为顺序和被允许或者被禁止的各种行为的固定。3、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游戏。4、机能性角色:幼儿通过模仿对象的典型动作来进行扮演的角色。5、互补性角色:是指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依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6、表演游戏:也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7、桌面游戏:指在桌面上以小玩具替代作品中的角色,幼儿以口头独白、对白和操纵玩具角色的动作,来再现作品的内容。8、结构游戏:称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片、泥沙、雪等)构造物体形象,反应现实活动的一种游戏。

9、局部改变创造法:改变某一物体的局部就是创造。10、列项改变创造法:列出可以改变的项目,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思路。11、智力游戏: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12、智力: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我们每个人多少都具有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等,我们称之为类智力因素。另一部分是人类具有的,二我们某个人可能有且差异很大的智力因素,包括数学能力等,我们称之为个性智力因素。解答与论述一、游戏的本质特征(P6-9)1、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2、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3、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4、游戏是有规则的活动二、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P13)1、依据认知发展的游戏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①、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②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③规则性游戏阶段(7---12岁)2、依据社会性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帕登)①、独自游戏阶段(学步期)②、平行游戏阶段(3岁左右)③、联合游戏阶段(4岁左右)④、合作游戏阶段(5岁以后)三、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1、发展幼儿的智力2、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3、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4、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性格5、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四、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要点(P44)特点:1、目的性不强2、同伴间交往较少3、角色意识不强指导要点:1、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而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2、教师多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3、帮助他们明确主题。确定角色4、加强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五、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要点(P45) 特点:1、认知能力的增强,游戏的内容较为丰富2、游戏主题不稳定3、游戏情节比较简单4、有较强的角色意识5、交往技能欠缺指导要点:1、增加半成品等废旧物品材料2、引导幼儿拓展游戏主题,设计游戏情节,学会分配角色3、引导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4、学会解决简单纠纷的办法六、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要点(P46) 特点:1、游戏内容丰富,主题新颖而多样2、复杂的人际关系3、游戏的独立性、计划性和合作性都加强了4、游戏规则也更为复杂5、善于和同伴一起游戏指导要点:1、更多的用提问、意见等语言形式指导幼儿的游戏2、引导幼儿开展更多、更深入的沟通交流3、在游戏评价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表现的空间七、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1、表演游戏能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2、表演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突出的作用3、表演游戏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4、表演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5、表演游戏能有效地让幼儿受到艺术的熏陶八、表演游戏的指导1、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2、为表演游戏提供物质条件3、指导幼儿分配角色4、指导幼儿表演的技能5、促进表演游戏水平的提高九、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1、结构游戏能使幼儿的基本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获得协

调发展2、结构游戏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3、结构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4、结构游戏能培养幼儿细心、耐心、坚持克服困难等优良的个性品质5、结构游戏对幼儿的美育有特殊的作用十、幼儿结构游戏基本知识技能1、识别材料的能力2、操作的技能3、设计构思的能力4、分工合作的能力十一、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特点:1、缺乏目的性2、主题不稳定3、技能简单指导要点:1、多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的兴趣2、为幼儿安排场地,准备足够数量的结构玩具3、教幼儿学习认识各种结构原件,学习建构的基本技能4、建立结构游戏简单的规则十二、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特点:1、目的比较明确2、建构技能增强3、具有一定的主题意识指导要点: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并会应用技能塑造物体3、引导幼儿学习设计结构方案,有目的地选材和看平面图进行构造4、鼓励幼儿肚里地进行创造性的建构活动5、组织幼儿评价结构成果十三、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要点特点:1、目的性、计划性加强2、围绕一个主题3、技能熟练指导要点:1、丰富幼儿的结构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2、指导幼儿集体主题活动,学会制定

计划3、多采用语言提示的方法教会他们掌握新的结构只是和技能4、教育幼儿重视结构成果5、以部分幼儿小型活动为基础十四、观察力游戏的指导1、首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2、其次,要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3、最后,教师还应通过游戏后的再启发,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十五、注意力游戏的指导1、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应首先培养幼儿的兴趣2、其次,要引导幼儿明确活动目的,发展有意注意力3、另外,发展注意力的游戏应在幼儿平静的情况下进行,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不利于集中注意力,而使游戏达不到效果十六、婴幼儿游戏的类型1、感觉——探索游戏2、活动游戏3、模拟游戏4、接受游戏十七、婴幼儿游戏的指导要点1、要侧重游戏的活动性2、游戏时间不宜太长3、要确保安全4、以个别指导为主了解题一、游戏的本质学说1、精力过剩说(德国席勒)2、生活准备说(格罗斯)3、成熟说(博伊千介克)4、放松说(拉察鲁斯、裴茄克)二、精力分析的游戏观(奥地利弗洛伊德)三、认知动力的游戏观(瑞士皮亚杰)四、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1、幼儿游戏是“兴趣注意”的活动2、幼儿游戏是“自发性的自主”活动3、幼儿游戏是“重过程”的自娱活动五、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第一个提出游戏的人,一次游戏时间是30分钟六、角色游戏的结构:1、角色扮演2、对材料的假想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4、内在的游戏规则七、角色游戏的指导1、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的策略在幼儿分配角色时,教师还要注意观察,使幼儿在扮演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公平性。某些幼儿性格比较安静、内向,在扮演角色是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安排,如让这些幼儿去扮演活泼的、活动性强的角色,如医生、警察等;而对那些外向的、活动性强的孩子则建议他们扮演一些余姚耐性的角色,如门卫、收银员等。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到,不要总是让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扮演主要角色,而使能力弱的幼儿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2、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的合适时机P38 ①、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②、当游戏需要给予提升时③、当教育目标需要在游戏中完成时3、结束角色游戏的方式P42 教师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发展来灵活掌握。结束游戏可以以教师的身份提也可以以角色的身份提醒。结束游戏可以个别提醒,也可以集体提醒。4、开展角色游戏中对小班幼儿提供什么样的玩具材料P44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而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拿到玩具,避免为玩具发生争吵。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八、表演游戏的种类

1、自身表演

2、桌面表演

3、影子戏

4、木偶戏九、教师在帮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

主题时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游戏中应注意什么?P59 1、健康活泼的思想内容2、具有表演性3、起伏的情节4、较多的对话十、结构游戏的分类1、积木建筑游戏2、积塑构造游戏3、积竹游戏4、金属结构游戏5、拼图游戏6、穿珠、串线、编织结构游戏7、玩沙、玩雪、玩水等结构游戏十一、能够发展孩子观察力的智力游戏有哪些?1、听觉游戏2、视觉游戏3、触觉游戏4、嗅味觉游戏十二、婴儿的发展1、0——4个月的婴儿处于睡眠时期2、5——8个月的婴儿进入会坐时期3、9——10个月的婴儿处在爬行期4、11个月左右的婴儿进入站立期5、1岁左右的孩子进入学步期一班的:选择题1、皮亚杰的游戏观P5:在皮亚杰看来,游戏是儿童认识客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巩固已有概念和技能的方法,还是使思维和行动相协调、平衡配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游戏中,儿童并不是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使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结构。3、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含义P11:1、由情感冲动引起2、需要与本能直接相连3、游戏过程绝对自控6、影响幼儿选择主题的因素P29:情感因素、性别因素、经验因素。11、有关表演游戏的说法也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通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表演游戏是幼儿一种艺术表演活动,是幼儿创造性的自娱活动。主要有自身表演、桌面游戏、影子戏和木偶戏。15结构游戏中,教师怎样评价幼儿的游戏成果P89 正确的评价标准:建筑物是否整齐、美观,运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多样,摆设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全体组员是否团结合作。对于那些在结构活动中有失败经历的幼儿,我们还应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每次探索活动中都能有所发现,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7、训练1——2岁幼儿手眼协调的游戏有哪些?如套腕、套塔、套环等18、1—2岁幼儿接受游戏的种类包括收听录音机,看画册、电视、电影戏剧及各种联欢会,去公园、动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等场所。21、想象再造游戏有哪些?猜谜游戏、补缺游戏、拼图游戏、听描述做动作游戏、空间想象游戏22、能够发展孩子的创造游戏有哪些?23、小班幼儿智力游戏的特点?小班幼儿的智力游戏比较简单,游戏任务容易理解、容易完成,游戏方法明显具体,游戏规则一半不复杂,开始对全体游戏者几乎是同意规则要求。24、学前儿童基本活动学习方式是游戏。25、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第一所3年后正式命名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

27、知道表演游戏选择的文艺作品有哪两个要求?28、游戏的主题本质观的含义?教师游戏过程中的指导一、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二、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三、指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和情节,提高游戏水平四、嘉庆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游戏的合作性五、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结构游戏的特点一、结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二、结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三、结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一、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二、引导幼儿对物体进行观察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四、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五、引导和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建构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触觉游戏一、触摸辩物游戏二、触摸分类游戏三、触摸造型游戏四、触摸动作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卷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期末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______为基本活动。 2.幼儿园中最典型的游戏活动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_____。 3._______是最早形成的社会性关系,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4.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环境的创设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身规律,要充分体现儿童的心里特质,这体现了_________的原则。 5.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叫象征性游戏,这种游戏是_______游戏。 6.______是规则游戏的核心组成部分。 7.依靠文字语言和视觉图片的相互关系来共同起到故事情节的叙述作用的图书类型叫________。 8.认为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 9.按照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幼儿园空间标准,室内人均不少于_____平方米,室外人均不少于4平方米。 10.来源于民间游戏,又是典型的角色游戏,常常出现在小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中,这种游戏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1.儿童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积木、零部件、沙、水等来进行建造的游戏叫做()。 A. 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 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12.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幼儿园的幼儿每天室外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小时。 A. 1 B. 2 C. 3 D.4

【免费下载】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试题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第五、六、七、八章) 第五章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

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doc

理论 实践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51 总课时 25 26 课程类 □ 职业通识通用课课程 √ □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 职业基础能力课程 别 □ 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 实习实训课课程 □ 课外素质教育课程 所选教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李章琼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6 月第 1 版第 4 次印刷。 材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 ,韩文瑛、肖胜强,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资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霍习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8 月; 《学前儿童游戏》 ,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2 年 05 月出版; 料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 ,么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01 月出版。 教材分 析 学情分 析 本专业所选择李章琼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书,涵盖了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其他游戏、游戏治疗八个部分。 本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是本书的起始章节,包括对学前游戏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等几个部分的重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学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本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 、“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基本问题,辨析游戏和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游戏是幼儿园 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同时了解本学期知识要点的大概框架,因此在本门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门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学前院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已经系统学习过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 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每个章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都应该结合不同年 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实践。 同时,其他的专业实践课也陆续展开,进入二年级会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文学》、《环境创设》以及其他艺术类等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的游戏设计和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鉴于本专业培养的都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和考核都应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

学前儿童游戏试卷(精选.)

学前儿童游戏试卷 出卷人:赵志红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以_____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A.学习 B.游戏 C.教学 D.体育 2.带有“好像”和“假装”特点,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 A 结构游戏 B 感觉运动游戏 C 练习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3. 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A格鲁斯B斯宾塞C霍尔D艾里克森 4.皮亚杰认为象征性游戏的结束期是() A. 6—11岁 B. 7—12岁 C .8—13岁 D. 9—14岁 5. 儿童游戏研究始于() A.18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上半叶 C.19世纪下半叶 D.19世纪上半叶 6. 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依德 B. 班都拉 C. 福禄贝尔 D. 陈鹤琴 7.1903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标志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地点是在 A北京B湖北武汉 C湖南长沙D湖北武昌 8.用雪堆雪人属于() A 感觉运动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9.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A 象征性游戏 B练习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角色游戏 10.以下不属于有规则的游戏是() A 智力游戏 B 体育游戏C音乐游戏D玩雪游戏 11.幼儿结构游戏的基础是() A活动目的B结构材料 C 建构成果 D 游戏规则 12.“按颜色分类”的游戏属于() A活动性游戏 B语言游戏C感官游戏D智力游戏 13.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

A 合理的学期计划 B 足够的游戏空间 C 充足的游戏时间D足量的游戏人数 14.评价游戏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是() A 教师是否是游戏的指导者 B 儿童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 C儿童是否是游戏的主人D教师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 15.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每班室外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 A 20平方米 B 40平方米 C 50平方米 D 60平方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偶然的行为、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六种类型。 2.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 3.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平行介入、合作介入和指导性介入。 4.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5.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感觉运动游戏 也称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在感知运动发展阶段出现的,主要是两岁前的婴幼儿进行的游戏。其游戏的动因在于感觉或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所组成。 2.角色游戏 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3.创造性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指导

教学辅导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 3.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过实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综合练习试题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综合练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5.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活动区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6.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7.成型玩具对(0-3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 3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8.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9.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三方面。 10.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11、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12、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3、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 14.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螺旋)的技能。 15.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三种。 16.(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17.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18.规则游戏的特点有(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和(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19.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0.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21.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22.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23.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24.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之间的冲突)。 25.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26.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对象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27.(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8、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29、表演游戏是一种重“游戏性”的戏剧表演,引导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好玩”和“无观众”状态,同时要注意几个必须环节;了解文艺作品―――提供表演的条件―――创设表演机会。 二、名词解释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2.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 3.游戏环境: 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4.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5.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6.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7、智力游戏:根据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规则类游戏。 8、体育游戏—也叫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幼儿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动作、角色、情节和游戏规则组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9、音乐游戏—是幼儿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为实现一定的音乐教育目标按一定规定进行的游戏。 三、简答题 1.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 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课程标准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关于幼儿游戏及开展与指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教育价值;教育实施部分阐释幼儿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原则以及做好对幼儿游戏的教育指导及评价等诸多实践性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全书所阐述的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具有抽象理论思维的特点,同时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教育价值,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游戏、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在教育中实施游戏的基本环节和任务,努力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进行科学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增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和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游戏的分类部分,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见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并要求写出见习报告。要求学生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努力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意联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等。 (五)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具体包括课程预习(占总评成绩的10%)、课程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课堂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能力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课外阅读(占总评成绩的10%)五个方面构成,符合学校关于成绩评定的规范。 2.考题设计 考题的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种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其中客观题占50%左右,主观题占50%左右。 二、本文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立体地把握游戏的构成及游戏特征的层次组合,掌握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般指标。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多重涵义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第三节游戏的分类 考核要求: 一、游戏的多重涵义 1.识记:(1)作为进步的游戏;(2)作为进步的游戏;(3)作为力量的游戏;(4)作为身份认同的游戏;(5)作为想象的游戏;(6)作为自我的游戏;(7)作为无聊的游戏。 2.综合运用:理解七种涵义中游戏的差异,并能够举例。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识记:(1)纽曼的“三内说”;(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3)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2.领会:(1)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一般认识;(2)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 别与联系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3)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 三、游戏的分类 1.识记:(1)从各种角度出发把幼儿游戏划分的类型;(2)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的概念。 2.领会:(1)幼儿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2)按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分类;(3)游戏按照时间的分类;(4)游戏按照复杂程度进行分类。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题库8套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题库8套 一、填空题 1、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湖北幼稚园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 机构的诞生。 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三段论式____”的方法模式。 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 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 ______。 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17、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______、动作、________、言语、材料(玩具)等。 18、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_________、象征和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9、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0 、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是________与________。 21、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_______,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 22、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成六种的人是_______。 23、依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的不同,可将游戏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教程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总学时: 36 理论授课学时:18 实践(实验等)学时:18 学分:2 理论授课学分: 2 实践(实验等)学分: 适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 执笔人: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 (二)课程目的 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任务 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学时(第二学年,秋季)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6课时) 1.游戏的本质 2.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3.学前游戏教育 要求: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单元角色游戏(6课时) 1.角色游戏的特点 2.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3.角色游戏的指导 4.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 要求: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基本概念,基本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掌握

【真题】全国2018年10月自考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真题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试卷 (课程代码300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游戏得以开展的主要动力是儿童的 A.主动性B.情绪C.本能D.目的性 2.幼儿独自玩耍,不与其他幼儿交谈,玩着相同或相近的玩具,这是 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合作游戏D.协同游戏 3.幼儿在经过无意建构阶段之后,在3~5岁左右,建构游戏进入的阶段是 A.萌芽阶段B.模拟建构C.自由建构D.想象建构 4.下列关于“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B.有助于儿童发展的同伴关系 C.有助于儿童恢复紧张的情绪D.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5.不同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的儿童一起游戏时,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人的经验和观点,能够帮助自己获得知识,去自我中心化,这是儿童同伴间的A.范例B.修正C.强化D.经验互补 6.以游戏主导的地位告诉儿童游戏如何进行,或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打断儿童游戏的进行,这种介入方式是 A.平行介入B.垂直介入C.交叉介入D.间接介入

7.蒙台梭利圆柱体排序教具属于 A.开放性益智材料B.自导性益智材料 C.建构材料D.角色游戏材料 8.户外游戏场地应考虑特殊儿童参与的可能性,为他们参与户外游戏创造条件。它所依据的原则是 A.可接近性原则B.经济性原则 C.多样性原则D.实用性原则 9.下列户外集体游戏中,不适合小班幼儿的是 A.模仿性动作游戏B.角色扮演游戏 C.互补性规则游戏D.音乐律动游戏 10.“老鹰捉小鸡”属于 A.赛跑游戏B.躲藏游戏C.平行游戏D.互补性游戏 11.不同形状的塑料片,在“小吃店”中幼儿把它们当作“货币”,在“娃娃家”中把它们当作“馒头”。这种材料属于 A.成品材料B.创造性材料C.角色标识材料D.半成品材料 12.角色游戏材料以社会类主题为主,低结构、可转换、可改变,这种年龄班是 A.小班B.中班 C.大班D.以上年龄段均可 13.下列不属于身体运动游戏发展阶段的是 A.练习性游戏阶段B.有规律的重复性动作阶段 C.追逐打闹游戏阶段D.象征性游戏阶段

2016年春季《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结构游戏 答:松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 2.剩余精力说 答: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它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3.形象玩具 答:形象玩具主要指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等,形象玩具在象征性游戏的角色扮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游戏的内部真实 答:游戏的特征是虚构或想象的,对游戏者来说它却是真实的,称为内部真实,但同时,游戏的想象都是来源于或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内部真实并非完全是虚构的,也存在真实的因素。 5.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答: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贝特森,它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需技能的重要途径。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 答:错误.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规则游戏是学前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它是两个以上的学前儿童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的规则而进行的、具有竞赛性质的一种游戏形式。 2.松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 答:错误:松弛说认为儿童由于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而前练习说则认为儿童具有天生的本能,但其本能并不能适应未来复杂的生活,儿童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锻炼生存所必需的能力,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1)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2)游戏有助

幼儿游戏与指导-教案

1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 电 子 教 案 学院名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年月日

备课资源目录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 (3) 第二章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10) 第三章角色游戏 (15) 第四章建构游戏 (21) 第五章表演游戏 (30) 第七章亲子游戏 (38) 第八章民间传统学前儿童游戏 (46) 第十章学前儿童游戏评价 (49)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治疗 (52)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初步掌握影响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因素。 【技能目标】 用科学的游戏理论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能正确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游戏。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2.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难点: 能正确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游戏。【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 游戏的特征是游戏本质属性的反映,了解游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游戏。综合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游戏的特征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游戏具有愉悦性 2. 游戏具有主动性 3. 游戏具有虚构性

4. 游戏具有非功利性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 (一)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 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对游戏进行分类,最早始于皮亚杰。游戏理论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的游戏水平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与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学前儿童在不同的认识发展水平上会出现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游戏。 1. 感觉运动游戏 2. 建构游戏 3. 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4. 规则性游戏 这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参加的,按游戏规则判胜负的竞赛性游戏,包括智力性质的竞赛(如下棋、打牌)和运动技巧方面的游戏(如拔河、跳房子等)。 规则性游戏多在四五岁以后开始萌芽,其大量出现发生在学前末期以后的具体运算阶段。当然,带有感知运动特点的简单的规则性游戏在学前儿童初期就出现了,如猫捉老鼠、老鹰捉 小鸡等。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帕顿根据学前儿童(2 ~ 6 岁)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将游戏划分为六类。 1. 偶然的行为 2. 游戏的旁观者 3. 单独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 合作游戏 (三)我国幼儿园的分类 我国幼儿园通常采用下面的游戏分类方法 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一、游戏与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1.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游戏:是一种在固定时间和地点限制内的自愿活动或消遣,遵循自由接受但绝对应该遵守的规则;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目标,同时伴随着紧张、喜悦的感觉和“不同于平常生活”的意识。2、游戏规则:是游戏者在游戏中的行为顺序和被允许或者被禁止的各种行为的固定。3、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游戏。4、机能性角色:幼儿通过模仿对象的典型动作来进行扮演的角色。5、互补性角色:是指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依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6、表演游戏:也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7、桌面游戏:指在桌面上以小玩具替代作品中的角色,幼儿以口头独白、对白和操纵玩具角色的动作,来再现作品的内容。8、结构游戏:称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片、泥沙、雪等)构造物体形象,反应现实活动的一种游戏。 9、局部改变创造法:改变某一物体的局部就是创造。10、列项改变创造法:列出可以改变的项目,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思路。11、智力游戏: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12、智力: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我们每个人多少都具有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等,我们称之为类智力因素。另一部分是人类具有的,二我们某个人可能有且差异很大的智力因素,包括数学能力等,我们称之为个性智力因素。解答与论述一、游戏的本质特征(P6-9)1、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2、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3、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4、游戏是有规则的活动二、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P13)1、依据认知发展的游戏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①、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②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③规则性游戏阶段(7---12岁)2、依据社会性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帕登)①、独自游戏阶段(学步期)②、平行游戏阶段(3岁左右)③、联合游戏阶段(4岁左右)④、合作游戏阶段(5岁以后)三、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1、发展幼儿的智力2、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3、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4、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性格5、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四、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要点(P44)特点:1、目的性不强2、同伴间交往较少3、角色意识不强指导要点:1、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而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2、教师多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3、帮助他们明确主题。确定角色4、加强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五、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要点(P45) 特点:1、认知能力的增强,游戏的内容较为丰富2、游戏主题不稳定3、游戏情节比较简单4、有较强的角色意识5、交往技能欠缺指导要点:1、增加半成品等废旧物品材料2、引导幼儿拓展游戏主题,设计游戏情节,学会分配角色3、引导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4、学会解决简单纠纷的办法六、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要点(P46) 特点:1、游戏内容丰富,主题新颖而多样2、复杂的人际关系3、游戏的独立性、计划性和合作性都加强了4、游戏规则也更为复杂5、善于和同伴一起游戏指导要点:1、更多的用提问、意见等语言形式指导幼儿的游戏2、引导幼儿开展更多、更深入的沟通交流3、在游戏评价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表现的空间七、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1、表演游戏能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2、表演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突出的作用3、表演游戏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4、表演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5、表演游戏能有效地让幼儿受到艺术的熏陶八、表演游戏的指导1、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2、为表演游戏提供物质条件3、指导幼儿分配角色4、指导幼儿表演的技能5、促进表演游戏水平的提高九、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1、结构游戏能使幼儿的基本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获得协

学前教育专业《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大纲汇总

《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教育价值,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游戏、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在教育中实施游戏的基本环节或任务, 提高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科学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 增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和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见实习、参观、讨论等相结合 三、考核方法 作业、考试、教育实践 四、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学前游戏论》辽宁师大出版丁海东主编 2003年 2、刘焱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年。 3、黄人颂主编, 《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下册, “游戏和课程”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的年。 4、《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李淑贤姚伟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5年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及现状(1课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及国外儿童游戏理论及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流派(1课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国外经典的游戏理论与现代三大流派的也许理论的思想观点, 学习并掌握正确对待这些理论流派的批判与借鉴的立场与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经典的游戏理论 第二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四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第五节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 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2课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确立科学的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 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及其双重特征的辨证关系,理解儿童游戏的纵向整体结构以及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掌握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般指标。 二、课程内容

学前儿童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二、1.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标志着当代儿童观的最高水平的国际公约。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福禄培尔。 3、福禄贝尔在幼儿园里所创建的游戏体系,以及恩物和作业体系,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用心理学分析游戏的教育作用,尝试对游戏作出科学的解释。 5、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这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 6、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工作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陈鹤琴 7、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 8、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格鲁斯,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9、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惟乐原则”的驱使。 10、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提出者是贝特森 11、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12、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社会性因素__的协调与整合。 13、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皮亚杰__。他认为游戏是__同化_超过了顺应 14、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 15、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维果斯基,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是在低级心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 课程类型:B类 课程编码: 00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 课程总学时:72学时 课程总学分:4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属于理论+实践课程,也是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通过系统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以适应幼儿教育的发展。 (三)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 本课程是其他课程的核心,其中包含心理学、教育学的内容,把其他课程的内容紧密连接才能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对于B类课程和C类课程,建议采用课题类、项目类、活动类、任务类的内容组织方式。例如:任务一、任务二,项目一、项目二,课题一、课题二等 课题二:角色游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角色游戏简述 1.角色游戏的定义 2.角色游戏的特点 3.角色游戏的结构 4.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角色游戏本质与指导 1.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2.角色游戏的指导 3.游戏的本质学说 第三节活动区创设 1.幼儿园常见活动区 2.各活动区的环境创设 【实践内容】

1.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人物进行扮演。 2.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游戏主题和情节。 3.教师在游戏中参与、指导、评价游戏过程。 【教学要求】 了解角色游戏的结构、特点。掌握隔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理解角色游戏的重要性及教育作用。根据幼儿生活场所,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人物进行扮演。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角色游戏的发展和产生、特点及教育作。活动区的环境创设。 2.难点:角色游戏组织、指导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三、教学章节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幼儿游戏》教学以实践式教学为主,以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分析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技能及学生对知识把握的实际情况,使课堂讲授、实践、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的同时,多联系幼儿园工作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对幼儿游戏的实践的激发学生热爱幼教事业、热爱本学科的积极性。 五、考核方案 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形式:闭卷 六、使用说明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课程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第一节游戏的本质 一、“游戏”的词义 二、游戏的本质学说 三、游戏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一、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前游戏教育 一、幼儿游戏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二、游戏教育及其模式探索 第二单元角色游戏 第一节角色游戏概述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指导的主要内容 二、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四节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 项目一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项目二角色游戏的教学指导计划 第三单元表演游戏 第一节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二、表演游戏的种类 三、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表演游戏的指导

一、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二、各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三节表演技能实训 项目一手影表演技能 项目二木偶表演技能 项目三歌唱表演技能 项目四综合表演技能 第四单元结构游戏 第一节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二、结构游戏的分类 三、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结构游戏的指导 一、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二、各年龄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三、结构游戏教学指导范例 第三节建构技能实训

项目一积木建构技能 项目二凸点型积塑建构技能 项目三分割拼图的设计与制作技能项目四七巧板的制作与游戏指导技能项目五其他常用拼板玩具的制作技能 第五单元体育游戏 第一节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二、各年龄班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 三、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 一、体育游戏的结构 二、体育游戏的分类 第三节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一、幼儿自主体育游戏的指导 二、体育教学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第四节体育游戏的创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