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配色涂料的特点、原理及操作要点

电脑配色涂料的特点、原理及操作要点
电脑配色涂料的特点、原理及操作要点

1、现代调色技术简介

采用现代调色技术生产涂料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生产方式,近年来,国外先进的调色技术及与调色技术有关的产品不断进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国内涂料生产应用企业了解并采用现代调色技术,还有一些生产厂在采用现代调色技术中已经开始使用通用色浆,并在试验应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现代调色技术,国内涂料行业采用现代调色技术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即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对多种颜色色漆的需要,又减少生产过程的繁琐性;既提高商店小批量销售多种颜色色漆的应变能力,又不过多的积压库存,这一直是国内涂料企业长期探索以求解决的难题。现代配色技术的成功应用解决了以上问题,克服了传统涂料生产工艺中许多弊端。

(1)现代调色技术生产涂料的基本特点

现代调色技术是伴随着颜料工业、精密机械工业和电子计算机软件工业的发展产生的。颜料工业的发展使得制备通用色浆成为可能;精密机械工业的发展高精密度体积式色浆注入提供了必要条件;电子计算机和软件工业的发展给调色配方和电脑配色功能铺平了道路。采用现代调色技术生产涂料的基本特点是:

①对每个品种涂料生产厂家只需批量生产2~3种基础白漆,生产批量可大大增加,在不增加现有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可提高产量30~50%。

②在电脑管理软件的帮助下可实现色漆制造无限的色差,电脑颜色管理软件在分光光度仪的配合下可准确完成配色功能,实现无限的颜色选择。

③减少了生产环节,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了质量控制成本。

④加快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灵活性,增强了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反应能力。

⑤由于准确的生产量,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浪费,减少“三废”的产生,实现了环保型的生产。

⑥缩小了库存量,降低了库存成本,基本杜绝了产品积压,减少了流动资金的需求,加快了资金周转。

⑦使中、小批量生产的订单实现最优化生产,并且实现包装桶内调色,甚至实现远距离零售店调色,颜色准确并重现性好。

⑧由于及时服务和多色彩的选择提高了为客户服务的水平,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效益以及企业的形象。

(2颜色准确性和重现性的实现

涂料制造过程中颜色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是很重要的,在用传统生产工艺制浆、配色、调色以及应用过程中,总会遇到色差的问题。采用现代调色技术生产涂料和色漆可从根本上解决颜色的准确性和重现性问题,但如不严格按照现代配色技术要求操作,也会影响颜色的准确性和重现性,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基础白漆的质量稳定性。

②色浆的流变性和批次之间颜色的稳定性。

③色浆注入设备(统称调色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④调色和配色管理软件的稳定性。

⑤基础白漆在包装桶内灌装量。

⑥注入色浆以后涂料的混匀效果。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条件下,目前世界主要调色技术的主要调色设备的精度、调色软件的稳定性、通用色浆的专业化供应、产品的稳定性和混匀效果基本上能够保证,所剩下的问题是生产厂生产的批次之间的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

(3)通用色浆及应用

通用色浆是指颜色、色强度、流变性经过严格控制的颜料浓缩液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批次之间的一致性,可应用于现代调色系统中。通用色浆的最大特点是可解决色浆在涂料中的通用性,目前,国外一些公司推出的水性建筑色浆,可适用于各类内、外墙乳胶漆,而推出色溶剂型色浆可适用于各类溶剂型涂料的配色,能基本解决色浆的通用性。

通用色浆所使用的颜料经过优选,批次之间质量稳定,流变性好,批次之间调色不需要多次校正,颜色精确度较高,色强度与颜色管理软件相配合可实现颜色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实际配方调色成本并不明显高于传统调色成本。

2、调色技术中数据法调色、配色功能

目前,世界上电脑配色大体上有这几种方式:一种是选用常用的颜料作为基本颜色,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调色配方输入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从中检索出相近的配方。这种方法简单可靠,但只限于几种常用的颜料,实际使用中时常受到限制。另外是一体化调色系统所代表的配方数据法颜色管理软件的配色方式,以色度值计算法色彩管理系统配色软件的电脑调色系统及颜色管理软件组成的电脑配色方式。根据颜色配方产生的方法不同,配色软件有两种:

(1)配方数据法

依据采用的色浆系统,在颜色数据库中可贮存数万个颜色配方,每个配方表达着色空间的一个点,当分光光度仪读取颜色样板的色度值并传递给颜色管理软件,软件就会按照设定的容许度,在数据库中搜索出若干配方并修正给出。此方法的特点:

①须使用通用色浆、色卡等必要的组成产品以及配套的颜色管理软件。

②有配方库给出的配方,符合涂料诸多性能要求。

③颜色准确性较高、重现性好、误差较小。

④数据库稳定。

采用通用色浆为基础的一体化调色系统,是通过实验获得调色配方作为数据库后存入电脑。使用时用户只需将某种特定的颜色编号或代码输入电脑中,即可检索出所需的颜色配方。同时输入包装桶尺寸或需要调色的数量以及产品品种等基本数据后,色浆注入机(调色机)根据电脑配方的指令,按体积注入的方式准确注入实现这种颜色所需的色浆,经混匀后调色过程结束。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时间。

以通用色浆为基础的一体化调色系统的颜色管理软件,提供了较实用和方便的配色功能,在分光光度仪的测色功能帮助下,将所检测的颜色样板的有关颜色和光谱以数据形式输入电脑,然后与电脑软件数据中预先贮存的几万种参考数据标准进行比较,搜索出色差最小,颜色最准确的颜色配方。这种配色管理软件在分析检索样品数据同时提供各种不同光源下的数据和若干中价格等条件下所能特殊选用的参考配方,配方管理软件的对话框及时显示出所需配色的配方直观效果,供用户参考。

现代调色技术应用中,采用以通用色浆为基础的一体化调色系统的涂料厂家,需购置调色设备、混匀设备、通用色浆以及色卡等必要的组成产品。目前,世界上现代调色技术应用中存在两类应用方式:一类方式是调色系统所需要的所有组成均由一个生产厂家提供,称为“一体化的调色系统”。其优势在于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了生产厂家对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后顾之忧。另一类是色度值计算法电脑配色系统。

(2色度值计算法:

首先,通过分光光度仪将采用的颜料或色浆系统及其一系列不同冲淡色的色度值,输入电脑中建立相应的色度值数据库。由分光光度仪读取颜色样板的色度值,配色软件计算出颜色配方,此方法的特点:

①可任选颜色或色浆,配色系统及软件适用性强。

②配色的准确性取决于数据库的建立。

③颜料或色浆变化时,数据库需做适当修正。

④建立数据库时需做每个原色浆的色卡制作,有一定的工作量。

3、色度值计算法电脑配色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1)电脑配色系统的组成

该电脑配色系统由色卡涂刮仪、分光光度仪、电脑(包括色彩管理系统配色软件)、打印机、自动调色装置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分光光度仪读取任意颜色的色度值,配色软件进行比较与计算,给出(若干)颜色的基本配方,供调色使用。

①色卡涂刮仪是一台自动样板制备仪器,配有不同的刮棒可制作薄质型、厚质型‘腻子等不同厚度要求的涂料色卡样板,使用方便,制作的样板均匀、美观。

②分光光度仪是一台专门测量色卡颜色的仪器,通过软件与电脑连接,被测色卡通过测量孔测定,数据自动输入电脑文件中,是电脑建立颜色资料库、色卡配方预测及配方修正等必需的仪器,与电脑软件匹配使用。

③电脑(包括色彩管理系统配色软件)是配色必备,色卡通过分光光度仪输入的数据、建立的颜色资料库、预测的色卡配方等都贮存在电脑上,供配方计算、配方修正计算等用。

④自动调色装置是由电脑控制的色浆自动加料机。系统程序由电脑控制,调色装置配有料罐可装入不同的色浆供涂料配色用,色浆及涂料罐的各种特性由电脑通过参数设置来控制。调色的配方通过软件与另一台电脑连接或通过人工输入配方来确定,根据输入的配方,电脑控制调色装置自动将各种色浆加入到涂料罐中,速度快。使用该配色仪加料调色的优点是可连续配置同样配方的涂料颜色加量准确,使每一批涂料没有色差。

通常涂料罐内按配方先装入白色原料,这样当颜色加入后搅拌均匀即为配方所配置的彩色涂料。

(2)电脑配色系统应用本文由(https://www.360docs.net/doc/7313914651.html,)提供

电脑配色操作应用必须做到:参数的准确设置、数据库的正确建立和调用以及测量颜色并加以配色及修正。

①分光光度仪程序操作及参数设置

进入“程序参数设置模式”,在这一状态下允许用户按需要对分光光度仪的光源、视场、操作模式、程序操作模式参数进行设置。如:改变现场,选择光源,读取测量点的点数,选择读取颜色记录方法,优先考虑配方色种等。以上选项的设置是通过软件控制而无需对分光光度仪进行物理调节。

②颜色样卡的制作(为了便于理解,以三种色浆为例)

a.色浆

采用红、蓝、黄3种原色浆,并注意留有足够的备用量以备复样及增加基础数据。

b.白浆

采用生产上较大用量的白浆(或成品的白色涂料),并注意留有足够的备用量以被复样及增加基础数据。

c.样卡纸

生产上常用的制备色卡的纸,并注意留有足够的备用量以备复样及增加基础数据。

4、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及检查

对于电脑配色系统来说,数据库的正确建立在配色计算中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若资料库并未被正确建立,则配色就不能进行。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制作的各色样卡,并将测量的相关数据输入电脑贮存,即建成基础数据库,亦即用户配色用色库。测量光谱反射率是建立数据库的关键,测量的精度直接关系

到配色的结果。

保存在资料库中的每一种颜色的特性信息,都是通过一组相同颜料在不同比例下制成的样板,由分光光度仪测定,从波长400nm到700nm中的反射率值,每隔20nm一个数据输入资料库获得的。系统将反射率数据计算出任何一种颜色的K和S值,这里的K值是颜色吸收光线的系数,S值是颜料反射光线的系数,电脑根据这些信息对配方进行预测。因此,在制备样板时应尽量做到准确,并将有关数据准确记录下来。

建立资料库时,重要的一点在于必须保证所有颜色批量应相同,特别是钛白浆、黑色浆和树脂。所有样板必须是全遮盖的。

5、配色及修正操作

(1)配色:这一程序是根据当前数据库所含颜料的有关信息、通过分光光度仪对色卡进行配方预测,预测配方被保存在电脑硬盘上的文件中,电脑会通过大量的计算寻找出最接近与标准色的配方存放在文件中,预测配方的Lab色差值必须小于或等于极限值,最初这个极限值为10.00,每一次计算后得到一个新的值来取代它(且越来越小),一直到配方与标准色差值等于或小于5.00。色差值的大小取决于资料库中颜料(或色浆)的色种以及设置的参数的偏差用于鉴别配色系统质量优劣的参数。

(2)修正:事实上每一批量所用的颜料(或色浆)在颜色上总是有些差异,因此有时需要对配方进行修正。配方修正程序可以根据现有颜色的特点,通过调节已有配方中各种颜料的特点,通过调节已有配方中各种颜料含量的百分比对配方进行修正,修正程序可提供两种修正配方:一种是根据现有颜料给出一个全新的配方;第二种是在原有的配方基础上加入颜色以达到要求的加色配方。为了得到最佳的修正配方,电脑会自动调出该配方的详细信息以提供用户确认,用户可将实际的调配比例输入,系统将会根据以上的信息来自动进行修正计算,寻找色差最小的配方,最接近的10个修正配方将保存在配方修正文件中。

6、自动调色装置使用

自动调色装置的使用有其优越性,可提高生产能力、减少差错和浪费、提高产品质量、低成本小批量的生产、降低库存。

(1)一组12至16种颜色的精确配置好的粘稠状或半浆状标准颜色浓缩浆料,加入到调色装置上的贮罐中浓缩色浆匹配,

(2)根据用途决定采用配方体系、色调布局是配置规定颜色的依据,在自动调色装置中配方均贮存在电脑中。配方中的各类原材料都必须保持长期的一致性。

(3)调色装置能精确地将各色浓缩色浆调配成用户指定颜色产品,或能精确地用装置上贮罐里的色浆进行调色。

(4)调色装置的色浆注入方式可设置为体积注入或重量注入的方式,可实现体积或重量两种方式的精确注入。

(5)用来均混已经进行调色的混合浆料,其运动方式可分为滚动式及振动式。至于采用何种形式的混合设备则要考虑产品的粘度。大型罐料可以采用搅拌设备。

7、电脑配色的优越性及前景

(1)涂料电脑配色,可利用异谱同色同时产生多个配方,由不同的色浆组成,可由用户根据使用要求选择最低价格的色浆的配方,以降低涂料成本。

(2)电脑配色速度快,减少打样次数,缩短接单交货周期。

(3)电脑配色准确性高,提高实验室生产效率。

(4)电脑配色可简化工艺,提高复配精度,可基本消除成品的批次见色差。

(5电脑配色减少能耗,降低原料消耗,减少不必要的色浆库存,减少停机等待时间。(6)电脑配色系统与国际色差标准统一。

随着涂料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涂料生产厂越办越多,市场竞争也愈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生产涂料的质量和生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用电脑配色解决涂料配色中的色差问题是目前发展的反向

本文由:中国新型涂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313914651.html, )提供

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方法

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方法 前言 配色是一项较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因为颜色的种类非常多,需要了解各种颜色的性能。利用调色设备(如电脑调色),分析来样色板的颜色及成分,计算出各种颜色的比例,再进行配色,既准确、又迅速。近年来国内很多条件较好的涂料厂家应用调色设备配色,但在涂料应用厂家,有的条件比较差,由于受涂料颜色的限制,再加上用量少,涂料厂家不方便生产,自己调色又没有调色设备,主要凭实践经验,按需要的色漆样板来鉴别其由哪几种单色组成,各单色大约的比例是多少,然后进行试配。以下就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以及它的基本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 颜色的配制要根据光学原理。所有的物体,包括颜料在内,它们之所以有颜色,都是靠光线射在其上,经过它们不同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日光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青)、紫七色,如果某一个物体能把所照到的日光全部吸收,那么人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反射光线,即呈现为"黑色";如果另一物体能将日光全部反射,则人的视觉为"白色"光;如果物体选择性地吸收了一部分日光,人的视

觉就只能看到它所不能吸收的那一部分光,就是那个物体外表的颜色。 颜料是配色的原料,颜料主要有红、黄、蓝、白、黑五种基本色,其中红、黄、蓝为三原色,用这些基料可以调配出各种颜色的色漆。白色、黑色几乎可以与任何颜色(金色、银色除外)调配,可以起到调配深浅的独特作用。 配色用的原色是红、黄、蓝三种。第一个方面,在涂料配方中常用的主要配色颜料多少带一些其它色光,按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后,就可以得到一些复色;配色的第二个方面,是加入白色,将原色或复色冲淡,就可以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颜色;配色的第三个方面,是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因而得到“亮度”不同的各种色彩。它们是一些暗浊或鲜明的颜色,如灰色、棕色、褐色、草绿色等,一种原色或复色可以同时变动其它饱和度和亮度。 涂料色漆的调配用颜料拼色法(颜料相加),黄与蓝相加成绿,黄与红相加成橙,红与蓝相加成紫,红、黄、蓝三色相加成黑。 在调色时,两种原色拼成一种复色,而与其对应的另一个色则为其补色,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甚至变成灰色或黑色,因此需要注意。调色、成色与其补色关系见表1所示。

涂料调色基础知识普及,基础漆与色浆

涂料调色基础知识普及,基础漆与色浆 一、基础漆 所谓基础漆,简单而言,就是涂料企业自己生产的白漆或清漆(不含有遮盖力的颜料)。基础漆是调色的载体,在调色过程中对基础漆的控制将会影响到调色的准确性、再现性、相容性、经济性和色域覆盖所有的方面。同时,基础漆又是工厂商店一体化调色系统中唯一一个由涂料企业自己准备的部分,也因此不同的基础漆支使调色系统的使用及效果产生显著的差异。基础漆由于其配方的不同,使用范围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为了提高厂家的基础漆在一体化调色系统使用时的匹配性并充分发挥系统优势,需要对基础漆进行调整。 (一)基础漆的批次色差对调色系统的影响 企业生产的基础漆,如果产品批次不同,在各批次的基础漆之间会存在着色差。这些色差,会引起调色结果有很大的偏差,实验证明,因不同批次的基础漆的调色结果的综合分析,基础漆的色差需要控制在0.3以下,对调色系统的最终结果影响才会较小。 (二)基础漆与色浆的相容性对调色系统最终结果的影响 基础漆与色浆的相容性影响调色的准确性和经济性,相容性好坏通过指研试验和把色浆与基础漆混匀后静置较长时间的方法可以看出。 所谓指研试验,即取白漆100g,加入2~3g待试色浆,充分搅匀后,涂布在被涂物表面,待漆膜快要干时,用手指研磨涂膜表层部分,待漆膜干透后,观察用手指研擦过和未经研擦过的地方是否有色差,如差别较大,则色浆与所测试涂料的相容性不好,以此色浆调出的涂料易产生浮色现象。如颜色相同,一般不会产生浮色现象。

实验证明,当相容性的指研色差在0.5以下时,对调色的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经济性影响都较小。 把色浆与基础漆混匀后静置的方法,就是把选用的色浆加入基础漆中,搅拌混匀,静置24h,观察是否出现浮色的现象(颜料分层),如出现颜料分层,则说明所采用的色浆与基础漆的相容性不好。 (三)基础漆钛白含量的划分对调色系统的影响 基础漆中钛白含量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调色对色域的要求和经济性的要求,以及涂料对遮盖力的要求和色浆的最大添加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等。必须对这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才能做出合理的划分。 可以满足色域覆盖和经济性的基础漆中钛白含量划分方式有很多种,现在常见的有4种钛白含量的基础漆体系和2种钛白含量的基础漆体系。但是,经过综合考虑经济性、调色成本、库存节约等综合因素和市场对颜色的需要,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划分为由多少种钛白含量组成的基础漆体系。例如,某一体系的基础漆分为三种钛白含量,分别是A漆钛白含量为18%~23%,B漆钛白含量为7%~13%,C漆钛白含量为0。 二、色浆

设计人员必备:颜色学与配色学

1 ```设计人员必备:颜色学与配色学`` 颜色学与配色学 颜色学基础 1、颜色的基本概念 1.1什么是颜色 定义:颜色是光作用于物体上面,物体选择性吸收后,剩余的光反射到人眼,人眼视觉神经受到这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可见光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光(电磁波称为可见光——visual light) Newten证明白光由所有可见光谱色构成,见图,所有可见光的波长及范围见表1。 颜色波长,nm 范围,nm 颜色波长,nm 范围,nm 红 700 640-750 绿 510 480-550 橙 620 600-640 蓝 470 450-480 黄 580 550-600 紫 420 400-450 1.2颜色的产生 物体颜色就是它对照射它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后,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一般呈现颜色的物体都是非发光物体,非发光物体产生颜色有三个要素,即发光的物体(光源),反射或吸收光的物体(非发光物体),以及观察者(人眼)。其中非发光体包括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物体,也包括油漆、油墨等涂料。非发光体呈现颜色的三要素。光源观察者 颜色 物体 不同颜色物体对光选择性吸收后,其反射或投射的可见光在可见光全波长范围内。 -光源 光源可以用它的光谱功率分布(spectral dfficaly distribution)来表示。为了统一颜色标准,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了四个标准照明体(Illuminat)。他们的光谱、功率分布见个图3。 A:标准照明体A代表标准色温为2856K完全辐射体的光,近似钨丝灯光。 B:标准照明体B代表标准色温为4874K直射阳光,相当于平均中午阳光。 C:标准照明体C代表标准色温为6774K平均日光,近似于阴天天空的日光。 D65:标准照明体D65代表标准色温为6504K的日光时期。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一个光源的色温是黑体(Blackbody)发出与光源相同光谱时黑体所应具有的温度。 非发光物体呈色:物体在一定光照射下产生透射、吸收和反射由其光学特性所决定,常用波长—反射系数曲线表示。 观察者:通常为眼睛+大脑(Eye+Brain),人眼的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对光的亮度很敏感,感受光的亮度,而锥型细胞则对光的颜色很敏感,感受光的颜色,人眼视网膜上有三种锥型纤维细胞,分别对红、绿、蓝光敏感,人眼所看到的任一颜色,都是光引起这三种锥形细胞一定程度的兴奋所合成的。见图5 眼睛对光的敏感性依赖于光的波长,在在可见光全波长范围内中555nm(黄绿光)最大。而其他光电管的光敏感特性与眼睛差别很大,见图6 眼睛看到物体的全过程见图7,一个物体颜色的呈现,首先得有光源,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部分分子吸收光波中某一特定波长(颜色)的光得到的能量,引起分子跃进迁,使物体呈现被吸收的波长颜色的补色。 某一特定物质,其分子跃进的能量与其能级相关,因而某一特定物质吸收的能量级特定的,颜色也是特定的。 条件配色(Metamerism) 定义:两表面的颜色在一组观察条件下相似,而在另一观察条件下不同的现象,称为条件配色,配色一对样品反射曲线见图8。 常见的配色条件有:不同的照明体(四种标准照明体见图3)、不同的观察者、不同的物体面积大小,不同的视觉。 1.3颜色的三原性:色调(Hue):是颜色之间区别的特性,由色光的主波长决定。明度(Lightless): 人眼对颜色明暗程度的感觉。彩度(Chroma):颜色纯度的感觉,故又称“饱和度”。

家具油漆调色的方法

家具油漆调色时需注意在调配复色漆时,要选性能相同的涂料相配。要先定主色,然后估计各种颜色的配比,由浅入深地进行调配,接下来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因此,如果来样是干样板,则配色漆需等干燥后再进行测色比较;如果来样是湿样板,就可以把样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观察两种颜色是否相同。

5、事先应了解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氨基涂料和过氯乙烯涂料,需更加注意。 6、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7、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8、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9、在调配灰色、绿色等复色漆时,由于多种颜料的配制,颜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发生“浮色”“发花”等现象,这时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流平剂、防浮色剂来解决。比如加入0.1%的硅油来防治,加入量一般在0.1%~1%。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如黄色底漆可使红色更鲜艳,灰色底漆使红色更红,正蓝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蓝色底漆使白色更洁净清白。 大家在调色的时候一定要掌握着这十个技巧哦。给油漆调色需要了解油漆的特性,如果大家对此不清楚,可以多问问专业的油漆商家。

粉末涂料调色技巧

粉末涂料调色技巧 作为有色粉末涂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料主要起到遮盖、装饰和保护被涂物的作用,根据被涂工件的结构设计不同,有色粉末涂料可以显示出工件的蕴藏风格、文化底蕴,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对涂膜的耐紫外线、耐候、耐水、耐碱、耐酸等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行的粉末涂料的厂商的调色一般为人工配色和电脑配色,通常是以人工配色为主要途径,所以本文对一些调色的技巧作一些总结。 色彩学基础 颜色是人眼受到物一定波长和强度的辐射能的刺激后所起的一种视角神经的感觉,虽然颜色千差万别,但是最基本的颜色只有红、黄、蓝三种基本色,通常称为三原色,将两种原色等量相互调配而成二次色(间色),二次色与原色等量相互调配而成为复色。 把红、黄、蓝三原色等量的混合起来,就变成黑色,作为粉末涂料调色人员,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一般一个颜料有色调、饱和度、明度三个参数来去确定的,也称为颜色的三要素。色调是指红、黄、蓝等不同颜色之间的颜色差别,决定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表面的所反射(或者透射)的各种波长辐射的比例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 明度(也称亮度),指颜色的明暗深浅的差别,是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一般手视角感受性和过去经验的影响,物体表现出对光的反射率越高,它的亮度就越高。 饱和度(也称纯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有时也称彩度,也就是在色调的基础上所表现的出的颜色纯度,可见光的各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当这些颜料中掺入白光越多就越不饱和,对光波的反射选择性就越差,对光波的选择性越强越饱和。 单一色不加其它的色为纯色,加入其它色变成为间色或者复色,两个同一色调的被涂物工件被不同的灯光或者日光照射时,两个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色光,这就是亮度的性质,一定色调的颜色又有强弱之分,这就是饱和度上的区别。 调色是每个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颜色的三要素可以用来区分有色粉末涂料的差别,即只有当两个颜色的色调、明亮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值都相同时,这两个颜色才能完全相同,如果其中有一个参数不相等,则这两个颜色就不一致。 粉末涂料的调色技巧 粉末涂料调色通常用的颜料 粉末涂料用的颜料通常可以按照生产方法、组成结构、功能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按生产方法,由生产方法可分为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天然颜料中如锭青等,一般应用于粉末涂料中的天然颜料较少,而合成颜料的有钛白粉、氧化铁系列颜料、酞菁系列、偶氮颜料、多环颜料等。 功能区分,按在粉末涂料中的功能可以分为着色颜料、体质颜料(也称填料)、防锈颜料、导电颜料等,对于大多数功能性粉末涂料,功能填料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按化学组成结构,粉末涂料用颜料按化学组成结构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之分,无机颜料中钛白粉、氧化锌、氧化铁系列、钼铬系列、铝系颜料、金属颜料等,而有机颜料中如酞菁系列、偶氮系列、多环颜料等。 条件的允许的厂商可以划分更为详细的图表,或者是因为厂商内部编码的需要,可以举例如下:

油漆调色表

在调配各种油漆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在调配复色漆时,要选性能相同的涂料相配。 2.配色时,先要选定主色,并估计各种颜色的比例,然后由浅入深地进行调配,国加国搅 拌。 3.要注意调配过程中还要加哪些辅助性材料,加催于剂,稀释剂。固化剂等等。 4.在调配灰色,绿色漆时是用中颜色配成的,可能会发生(浮色)现象。这时可以加一点微 要在日照下调配颜色,调配的颜色一般应比原样板的颜色略浅 加色法混合的结果归纳如下: 红加黄变橙,红加蓝变紫,黄加蓝变绿。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紫、绿则是三间色。间色与间色相调合就会变成各类灰色。但灰色都应该是有色彩倾向的,譬如:蓝灰,紫灰,黄灰等。 1、红加黄变橙--少黄多红变深橙--少红多黄变浅黄; 2、红加蓝变紫--少蓝多红变紫再加多红变玫瑰红; 3、黄加蓝变绿--少黄多蓝变深蓝--少蓝多黄变浅绿;

4、红加黄加少蓝变棕色--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按分量多少调可调出多种深浅不一的颜色); 5、红加蓝变紫再加白变浅紫; 6、黄加少红变深黄加白变土黄--黄加少红变深黄--黄加蓝变绿加白变奶绿; 7、红加黄加少蓝加白变浅棕--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加多白变浅灰; 8、黄加蓝变绿加蓝变蓝绿; 9、红加蓝变紫再加红加白变粉紫红(玫瑰); 10、少红加白变粉红。 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玫红色 + 黑色(少量) = 暗红 红色 + 黄 + 白 = 人物的皮肤颜色 玫红色 + 白色 = 粉玫红 蓝色 + 白色 = 粉蓝 黄色 + 白色 = 米黄 玫红色 + 黄色 = 大红 ( 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颜色配色表

【调色】颜色配色表适合重彩搭配用

三基色是指红,绿,蓝三色,各自对应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 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 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色光三原色,另一类是颜料三原色,但在美术上又把红,黄,蓝定义为 色彩三原色。 配图中右图是光的三原色,左图是颜料的三原色。 原色的加减性质 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时,会产生其他颜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系统中,有不同的原色组合。可以分为“叠加 型”和“消减型”两种系统。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

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应用与实践 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 红、黄、蓝为人们加入了感觉实际,是实际上的三原色。 美术教科书讲的是绘画颜料的使用,色彩调色是红、黄、蓝为三原色。 美术色彩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橙绿紫 美术色彩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红黄蓝 美术色彩三原色组成的六色体系红黄蓝橙绿紫给人以实际色彩感受,符合客观实际,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不符合人的实际色彩感受,太吹毛求疵,不符合实际使用,如品 红,先辈都没有给她以一个字的名字命名。 美术实践证明,品红加少量黄可以调出大红(红=M100+Y100),而大红却无法调出品红;青加少量品红可以得到蓝(蓝=C100+M100),而蓝加白得到的却是不鲜艳的青;用黄、品红、青三色能调配出更多的颜色,而且纯正并鲜艳。用青加黄调出的绿(绿=Y100+C100),比蓝加黄调出的绿更加纯正与鲜艳,而后者调出的却较为灰暗;品红加青调出的紫是很纯正的(紫=C20+M80),而大红加蓝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从调配其他颜色的情况来看,都是以黄、品红、青为其原色,色彩更为丰富、色光更为纯正而 鲜艳。 一般电视光色等光色是红、绿、蓝,在美术实践中和生产操作中的情况说的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彩色印刷的油墨调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产、彩色打印机设计以及实际应用,都是黄、品红、青为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黄、品红、青三种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机的印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层乳剂层分别为:底层为黄色、中层为品红,上层为青色。各品牌彩色喷墨打印机也都是以黄、品红、青加黑墨盒打印彩色图片的。按照定义,原色应该能调制出绝大部分的其他色,而其 他色都调不出原色。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原色的定义出发,还是以实际应用的结果验证都足以说明,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红、绿、蓝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六色组合。不符合人的实际色彩感受,不符合实 际使用。 美术教材把红、黄、蓝称为三原色已经符合客观实际。只是要注上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光谱所谓光,就其物理属性而言是一种电磁波,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为人的视觉器官——眼所接受,并作出反应,通常被称为可见光。因此,色彩应是可见光的作用所导致的视觉现象,可见光刺激眼睛后可引起视觉反应,使人感觉到色彩和知觉空间环境。可见光很普通,凡视觉正常的人都可感觉到它。可见光又神秘莫测和千变万化,因为除了看见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加以接触、稳定和认识。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曾观察、研究和思考它,但几乎都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尽管牛顿把光作了分解, 然而有人把这说成是“破碎了的光”。 1、种类 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本来的颜色。原色只有三种,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品红(明亮的玫红)、黄、青(湖蓝)。色光三原色可以合成出所有色彩,同时相加得白色光。颜料三原色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调配出其他任何色彩,同色相加得黑色,因为常用的颜料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它化学成分,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调和,纯度就受影响,调和的色种越多就越不纯,也越不鲜明,颜料三元色相加只能得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纯黑色。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没有理论公式,但有经验数据,多年总结供你参考 奶白色:白98:黄2; 奶黄色:白96.5:黄3.5:红(微量); 灰色:白93.5:黑6.5; 蓝灰色:白90:黑7.5:蓝2.5; 绿色:蓝55:黄45; 墨绿色:蓝56:黄37:黑7; 豆绿色:白75:黄15:蓝10; 天蓝色:白95:蓝4.5:黄0.5; 海蓝色:白75:蓝21.5:黄3:黑0.5; 紫红色:红85:黑14.5:蓝0.5; 棕色:红62:黄30:黑8; 肉红色:白92.75:红3.5:黄3.5:蓝0.25; 粉红色:白96.5:红3.5;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种颜色都可用3个参数来确定,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色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各波长对人眼产生的感觉,可区别红、黄、绿、蓝、紫等特征。 明度也称为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暗程度变化的特征值;通过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颜色就有了明这和深暗之分。 饱和度也称为彩度,是表示物体表面颜色浓淡的特征值,使色彩有了鲜艳与阴晦之别。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构成了一个立体,用这三者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 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是红、黄、蓝三种,称为原色。以这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混合而成的另一种颜色,称为复色; 三原色拼成的复色,其在颜色圈中与其对应的另一个色为补色。 下表为常见的几种原色复色与补色的关系: 原色复色补色 红+黄橙蓝色

蓝+黄绿红色 红+蓝紫黄色 在配色中,加入白色将原色或复色冲淡,就可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颜色;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可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种色彩。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甚至变为灰色,黑色。配色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因为颜色的种类非常多,需要了解各种颜料的性能,也需要对色彩差异的准确判断。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配色是利用测色和配色仪器和计算机程序,通过光电分光色差仪或光谱光度计,分析来样色板的颜色及成分,以数字的形式记录测量颜色,将其输入调色、配色软件程序,计算出各种颜色的比例,及需要加入何种颜色来达到数值指标,再进行配色,既准确又快速。在汽车修补行业,电脑测色、调色系统已开始广泛应用。 另一种人工配制复色漆,主要凭实际经验,按需要的色漆样板来识别出存在几种单色组成,各单色的大致比例是多少,做小样调配实验,然后进行配制,但也必须按照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进行。 调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 (5)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6)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 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7)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8)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如黄色底漆可使红色更鲜艳,灰色底漆使红色更红,正蓝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蓝色底漆使白色更洁净清白。奶油色、粉红色、象牙 色、天蓝色,应采用白色做底漆等。 (9)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 (10)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 郡氏的油漆大致上可以分为3大类,即金属色本色和透明色 金属色:一般在涂料中添加珠光粉末或者其他粉末而成如金属色,珍珠色,这类涂料在喷涂之前一定要充分混合均匀 本色:除金属闪光色以外的颜色,是本色 透明色:漆膜非常透明的本色,如透明红透明黄透明蓝等等。利用这3种透明色可以调成不同的透明色。

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涂料颜色亦是。涂料除了具有保护防腐和某些如防霉、导电、降噪等特殊功能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家装饰的具有色彩斑斓的生活气息。然而由于各个颜色具有独自的特性,它对人们的视觉、心理、生理等都有强烈的不同影响,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1、颜色的形成三要素: 光、物、眼 颜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可见光,波长390nm-770nm)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同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色彩还与观察者本人以及观察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适应性非常强,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对色彩的辨认需要满足 3 个条件:物体、光源(当物体为发光体时则不需要光源)、观察者概述人对颜色的感觉。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颜色的组成: 彩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非彩色:黑、白、灰

2、影响颜色判断的因素 (1)光源的差别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标准GB 9761-88在对色目视比色评判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 自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光照从日出3小时以后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光源照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000~4000lx。对于深色的比色,照度要大些。 (2)观察者的差别 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 (3)尺寸的差别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寸不应小于120mm×50mm。 (4)背景的差别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因此,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中性色。在视场中,除试板外,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使用光源时,不应有彩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的反射光。 (5)方向的差别 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被测物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颜色面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3、颜色的测定和评判 (1)颜色标准

油漆调色的基本知识

油漆调色的基本知识 我们在学习油漆调色方法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些颜色方面的常识。自然界中物体的颜色千变万化,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发光体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光的辐射在物体上,光的辐射能量作用于眼睛经结果。不发光物体的颜色只有受到光线的射时才被呈现出来,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线在物体上被反射和有吸收的情况决定的。一个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由于这个物体主要将白光中的绿色范围的波长反射出来,而光谱的其他部分则被它吸收,如果在钠光灯下观察这个物体就看不出是绿色,因为钠光的光线中没有绿光的成份可以被它反射,这里可以看出,物体的可见颜色是随光照光谱成份而变化的。一个物体如果完全反射射来的光线,那么这个物体我们看来是白色的,如果它完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则这个 物体看来是黑色的。 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非彩色是指黑色、白色和这两者之间深浅不同的灰色,白黑系列上的非彩色的反射率代表物体的明度。反射率越高时,接近白色,越低时,接近黑色。彩色系列是指除了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光谱不同波长在视觉上表现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如红、橙、黄、绿、青、紫等。要确切地说清楚某一种颜色,必须考虑到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饱和度和明度,这三者在视觉中组成一个统一的总效果。色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的波长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是决定颜色本质的基本特征。颜色的饱和度是指一个颜色的鲜明程度。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是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非彩色则只有明度的差别,而没有色调和饱和度这两个属性。 油漆、颜料、染料等的混合配色遵循一种减色法混原理,其三原色是黄、青、紫,它们的互补色是兰、红、绿。所谓补色即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色色光,红色的补色是青色,黄色的补色是兰色,绿色的 补色是紫色。减色法混合的结果归纳如下: 黄色=白色-兰色 紫色=白色-绿色 青色=白色-红色 黄色+紫色=白色-兰色-绿色=红色 黄色+青色=白色-兰色-红色=绿色 紫色+青色=白色-绿色-红色=兰色 黄色+紫色+青色=白色-兰色-绿色-红色=黑色 这些关系式标明颜料依次相加的关系,混合后得出的颜色,其明度是减少的。 油漆调色技术主要有实色漆调色,透明漆调色,金属漆调色等,通常在拟定调色配方以前,要根据颜色样板或按某一实物的颜色来进行分析,首先了解色相范围,由几种颜色组成,哪种是主色,哪种是副色,色与色之间关系如何,各占比例约多少,然后根据经验初步拟出找色配方,再经小样调试,调色时,先加入主色,再以着色力较强的颜色为副,慢慢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要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取样抹、刷、喷或沾在干净的样板上,待颜色稳定后与原始样板比色,在整个调色过程中必须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减色法的原理可以看出,若样品与标准板比较,过红可以采用减色法或加青,过绿可以采用减绿或加紫,过兰可以采用减兰或加黄的方法调整,反之亦然,因为黄、青、紫和兰、红、绿互为补色,但是颜料的这种混合将导致明度下降,可以用黑、白来调节混色的明度。 目前油漆生产厂家一般备有黑、白、红、绿、兰、黄、青、紫等色浆或色母用于调色,在进行实色漆调色时,多采用浅色浅色域在白基础中加小于5%的高浓度色浆调色,深色域使用清漆加固定量色浆的调色方法。而透明色的调色则选用的是一些透明颜料浆或染料液,,透明色的颜色变化还受到涂层的厚度及底材的影响,在实际调色比色时应该在规定的厚度及底材上进行比较。金属漆的调色除遵循颜料混合基本原理外,还应考虑到自发光类金属颜料对颜色的影响,相对要复杂一些。了 最新回复 wlf at 2007-3-16 15:06:25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可看看哦。。。 上传时间:2011-12-4 14:21:51 来源:装酷网网友评论0条 1. 色彩的形成 在客观世界上,任何一个能为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有一定的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1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 除了太阳光之外,不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白光。 2.2物体的固有色 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是因为物体对可见光所作的不同反射的结果。各种不同质的物体,对照射其表面的光线,有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选择功能,能反映出来的那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该体本身的色彩,称为和物体的固有色。 2.3环境色 环境色或称条件色,指物体在不同光源与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变化。我们所描绘的物体总是处在某种具体环境之中,随着光源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一定的影响。将白色的正文体放置于红色、黄色与蓝色的衬布上,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白色明显受到衬布色彩的影响而呈红、黄、蓝等色成分,光线愈强,影响愈大。 2、色彩三属性(三要素) 白色光照到某些物体后,被选择性的吸收,其余部分经反射或和透过时,人的视觉即感知物体的颜色,并根据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程度,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这种产生的颜色以何种性质来识别?一般对颜色的区别先以红、黄、绿等色相的差别来区分,再以明暗来区分,如相同经色的明红色或暗红色,以明度之尺度将颜色区别如鲜红、三蜀红等。综上所述,色相、明度、彩度称为色彩的三属性(也称三要素) 3.1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光谱上的红、橙、黄、绿、蓝、紫等六色,通常用来作为基础色要。但是我们能够分辨的色相,不只是一有顺序的六种色彩,在这一顺序中尚有无数的种类存在于其间,例如红色系中有紫工、橙红;绿色系中有黄绿。蓝绿等色彩。光谱上的色光带成条状,秩序分明。为了研究与运用方便,通常将其连结成环状,这种环状称为色相环或色轮。 3.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

调色员必看基本知识

调色员必看基本知识 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1、颜色的形成三要素: 光物体眼 颜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可见光,波长390nm-770nm)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同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色彩还与观察者本人以及观察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适应性非常强,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对色彩的辨认需要满足 3 个条件:- 一个物体- 光源(当物体为发光体时则不需要光源) - 观察者概述人对颜色的感觉。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启瑁涂装精英圈,行业第一自媒体) 颜色的组成: 彩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非彩色 黑白灰 2、影响颜色判断的因素 (1)光源的差别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标准GB 9761-88在对色目视比色评判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

自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光照从日出3小时以后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光源照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000~4000lx。对于深色的比色,照度要大些。 (2)观察者的差别 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 (3)尺寸的差别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寸不应小于120mm×50mm。(@启瑁涂装精英圈,行业第一自媒体)(4)背景的差别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因此,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中性色。在视场中,除试板外,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使用光源时,不应有彩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的反射光。 (5)方向的差别 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被测物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颜色面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3、颜色的测定和评判 (1)颜色标准 颜色的三个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孟塞尔颜色系统,其他用数字表示的颜色方法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研究出来的,其中较为著名的两种方法为YXY色空间法和L*a*b*色空间法。。 孟塞尔系统三属性表示符号的意义: 色调符号为H(Hue),表示物体是红、黄、蓝、紫或中间色的颜色三属性之一。

调色的基础知识教材

调色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调色的基础知识 一色彩产生的三大要素 光源、被照射物体、眼睛+大脑或仪器 光是物体向外辐射能量的一种形式,它会耗损物体原有能量,有些物体若加热以弥补其发光所耗损的能量,则可持续发光,这种辐射形式称为热辐射。物体加热到500°C时开始发出暗红色光。温度上升则光愈亮,且较短波长辐射增加,约至1500°C时呈白炽光。 日光是最重要的光源,它本质上是波长不一样的电磁波,可视波长范围为380~780nm,此范围内的光称为可见光。当阳光通过三棱镜或且光栅,就能分解出许多单一的单色光,颜色从紫色到红色,日光包括了光谱中所有色带的范围,是最佳的调色光源。 表格 1 可见光谱

太阳:光色无色 钨丝电灯泡:白炽灯,光色偏橙。 日光灯:属于荧光,有偏蓝的昼光型,白光型及偏温色光型。 蜡烛:偏橙黄表格 2 可见光谱 荧光:冷光 光的传播特性: a)振幅:光波之高低起伏,影响彩量。 b)波长:两个振幅间之距离,影响色相。 c)频率=光速/波长 (frequency=velocity/wavelength) d)光通过介质时其波长变短而光速(velocity)变慢,但频率不变。 e)真空中之光速约为2.998X108 m/sec 颜色标准样板和色差应保存在清洁、干燥、黑暗处,防止沾污和摔伤,使用时应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如有损坏或变色应立即停止使用。 二比色和测色 几乎所有从事调漆工作的人都无一例外的坚信“比色、测色”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颜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被广泛地用于艺术创作、工程设计、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将颜色样品和标准色样进行比较,以便对颜色样品进行标注。常用的标准色样有孟塞尔图册、NCS色谱、颜色和谐手册、DIN 色卡等。比色常用视觉感比色和光电比色两种方法。 1 视感比色法 所谓视感比色是把样本的颜色和试样的颜色并排放在一起,用肉眼观察它们是否相同的方法。 在进行视感比色时,不同的观察者会产生人员差别,而且观察时,样本和试样会由于受光方式、观察方法、光源种类、周围环境及试样大小等影响而产生差别。把样本色和试样色存在着的差异看成相同色的情况称为条件等色。

油漆调色技术

以下资料是我们网站经过长期整理而来,在此共享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一览英才网旗下涂料行业招聘网站———涂料英才网的支持! 油漆调色技术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因此,如果来样是干样板,则配色漆需等干燥后再进行测色比较;如果来样是湿样板,就可以把样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观察两种颜色是否相同。 (5)事先应了解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氨基涂料和过氯乙烯涂料,需更加注意。 (6)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7)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8)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9)在调配灰色、绿色等复色漆时,由于多种颜料的配制,颜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发生“浮色”“发花”等现象,这时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流平剂、防浮色剂来解决。如常加入0.1%的硅油来防治,国外公司生产的各种表面活性剂,需分清用在何种溶剂体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 1、消色物体的色 消色物体指黑、白、灰色物体,它对照明光线具有非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被吸收的入射光中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等量的;被反射或透射的光线,其光谱成分也与入射光的光谱成分相同。当白光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反光率在前75%以上,即呈白色;反光率在10%以下,即呈黑色;反光率介于两者之间,就呈深浅不同的灰色。

木器漆调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木器漆调色的基本知识 1.概述 木器涂装中色彩的调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木器的透明涂装中,需要通过对木材进行底着色或面着色,来表现木材特有的木纹,增加美感和层次感,使家具增加艺术和文化的附加值。 面对家具市场的激烈竞争,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产品不断涌现,对产品的涂装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涂装的颜色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色彩的外观质量已成为产品竞争的重要内容。华润家具涂料系列中,已经有许多丰富的现成的色彩,但是在某些场合,需要某些新颖色彩,而在一时又难找到现成的色彩的产品的产品的情况下,用户适时必要的自己进行一定量的涂料的配色,以及时满足产品涂装施工要求,是一种极好的补救办法。凡是涂料用户,这种配色的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更是从事木家具涂装生产技术工作的有关人员,必须具备的涂装技术基本功。通过涂装生产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逐步完美的掌握涂料调色的技术本领,为涂装生产服务更会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 2.色彩的形成 在客观世界中,任何一个能为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有一定的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1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1666年,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做了人类首次用三棱镜分离太阳光束的实验(见图1),并由此证明,太阳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 图1 太阳光的分离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 除了太阳光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蓝色光。 2.2物体的固有色 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不相同的色彩,这是因为物体对可见光所作的不同反射的结果。各种不同质的物体,对照射其表面的光线,有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选择功能,能反映出来的那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该物体本身的色彩,称为物体的固有色。 2.3环境色 环境色或称条件色,指物体在不同光源与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变化。我们所描绘的物体,总是处在某种具体环境之中,随着光源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一定的影响。将白色的正方体放置于红色、黄色与蓝色的衬布上,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白色明显受到衬布色彩的影响而呈红、黄、蓝等色成分,光线愈强,影响愈大。 3.色彩三属性(三要素) 白色光照到某些物体后,被选择性的吸收,其余部分经反射或透过时,人的视觉即感知物体的颜色,并根据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程度,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这种产生的颜色以何种性质来识别?一般对颜色的区别先以红、黄、绿等色相的差别来区分,再以明暗来区分,如相同红色的明红色或暗红色,以明度之尺度加以识别。接着虽然相同色相、明度的颜色,以颜色之鲜艳度即彩度之尺度将颜色区别如鲜红、三蜀红等。综上所述,色相、明度、彩度称为色彩的三属性(也称三要素)。 3.1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光谱上的红、橙、黄、绿、蓝、紫等六色,通常用来作为基础色相。但是我们能够分辨的色相,不只是这一有顺序的六种色彩,在这一顺序中尚有无数的种类存在于其间,例如红色系中有紫红、橙红;绿色系中有黄绿。蓝绿等色彩。光谱上的色光带成条状,秩序分明。为了研究与运用方便,通常将其连结成环状(见图2),这种环状称为色相环或色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