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返还冲绳协定》形成史论

合集下载

冲绳返还协定

冲绳返还协定

冲绳返还协定1. 背景介绍冲绳返还协定是指1971年签署的《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冲绳地区的行政权力及其他事项的协定》(以下简称《冲绳协定》)。

该协定规定了美国将对冲绳地区行使的行政权力交还给日本,并确立了双方在返还后的合作关系。

2. 返还过程2.1 美军在冲绳的存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接管了日本的南部岛屿,其中包括冲绳。

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美国在冲绳建立了大规模的军事基地,并长期驻扎大量士兵。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美军驻扎引发了日本民众的抗议和不满情绪。

2.2 双方谈判与协商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和美国展开了多轮谈判与协商。

最终,在1971年6月17日,双方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冲绳协定》。

根据该协定,美国同意将对冲绳地区的行政权力交还给日本,并承诺在返还后继续与日本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2.3 返还仪式1972年5月15日,美国正式将冲绳的行政权力交还给日本。

这一历史性时刻被视为冲绳返还协定的正式实施。

双方举行了庄重而庄重的仪式,以表达对这一重要事件的纪念和庆祝。

3. 返还后的影响与合作3.1 冲绳经济发展冲绳返还协定的实施为冲绳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日本政府通过大规模投资和支持,加速了冲绳地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冲绳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

3.2 军事合作与安全保障尽管美国将行政权力交还给日本,但美军在冲绳地区仍然存在,并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双方签署了《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确立了在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框架。

美军在冲绳的基地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为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3.3 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返还后,日本政府积极推动冲绳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项目,冲绳与其他地区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同时,日本政府还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冲绳独特的文化遗产,并将其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4. 返还协定对中日关系的影响4.1 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5月15日,同一天,中国和日本两国分别与美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联合公报》和《日本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冲绳返还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核部署

冲绳返还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核部署

冲绳返还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核部署【原文出处】国际观察【原刊地名】沪【分类名】国际政治【英文标题】Reversion of Okinawa and American Nuke Deployment in the West Pacific【保留字段】本文受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406)。

【作者】陈波【作者简介】陈波,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讲师,博士,上海200241【关键词】美日同盟/冲绳返还/核密约/核部署日本新一届民主党政府上台执政后,积极推动冷战时期美日关系史上秘密协议的公开。

与之相呼应,华盛顿也解密了美国在日部署核武器的有关档案文献,特别涉及冲绳返还过程中的核武器密约问题。

“尼克松-佐藤秘密协议”的披露,不仅补充了美日返还冲绳谈判中“核武器”处置等若干缺失环节,也揭示了冷战时期美日同盟体制演变下美国在西太平洋核部署的调整。

军控与核问题2009年9月,日本鸠山民主党政府上台伊始,在历史问题上即表示要逐步解密冷战时期美日两国的一些秘密协议,让民众了解到一些久存争议,但真相并未大白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允许携带核武器的美国飞机舰船过境日本、日本对冲绳返还承担400万美元的补偿、紧急事态下核武器重返冲绳的权利以及美国在朝鲜半岛发生危机的情况下对军事基地的使用权等档案。

这些虽然一直是日媒和民众当中的关注焦点,但历任自民党政府都是讳莫如深,甚至矢口否认的。

与此相呼应,有政府背景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项目在2009年10月中旬解密了一批美日返还冲绳谈判中有关核武器处置的档案。

①而《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在2009年12月公布了最核心的“尼克松—佐藤秘密协议”。

2010年3月9日,受鸠山一郎首相委托,日本外务省公布了对“美日核密约”的调查结果。

②这样,冲绳返还过程中的美日核武器密约最终得到了证实。

本文依据美国政府以及日媒公布的历史档案,通过对冲绳返还过程中美日交涉的复原,特别是美国以密约形式获得核武器重新引入和过境权的考察,阐明冲绳返还前后美国在西太平洋核部署的变化,同时揭示日本政府“无核三原则”的神话与现实。

中日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中日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 中国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向琉球王国派遣册封使,留下 大量《使琉球录》,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钓鱼岛地形地貌, 并界定了赤尾屿以东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线。1534年(明 嘉靖十三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是现存最 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明确记载了 “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 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意即琉球 人乘船过了赤屿(即今赤尾屿),看到古米山(即今久米岛) 后便认为到达琉球。这表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而非 琉球国土。
一、中日两国关系发展概说
• 一、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 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 印。
• 二、隋时,日本遣使来中国。唐时更加频繁,日本 到唐留学的学生,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来 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是鉴真和尚。日本受唐朝 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当时留学人员无不为长安的庞大和繁荣而惊叹,当时 的唐长安城面积约有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 的9.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更 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伴随着对文明的惊叹和
• (三)中外地图证明钓鱼岛历史上属于中国
• 1579年(明万历七年)中国册封使萧崇业所著《使 琉球录》中的“琉球过海图”、1863年(清同治 二年)的“大清壹统舆图”等,都明确载有钓鱼 屿、黄尾屿、赤尾屿。
• 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当属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于 1785年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琉球三省并三十 六岛之图”,图中标绘了钓鱼岛等岛屿,并将其与 中国大陆绘成一色,意指钓鱼岛为中国一部分。 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 1873年日本出版的《琉球新志》所附《琉球诸岛全 图》、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 1877年出版的《冲绳志》中有关冲绳的地图等,均 不含钓鱼岛。

1969年11月21日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定”

1969年11月21日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定”

1969年11月21日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定”
1969年11月21日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定”
日本于1895年占领台湾后,将钓鱼群岛划归琉球(冲绳)管辖。

1951年日美私下达成《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

以南、“南西群岛”诸岛屿(琉球群岛及其属岛)划归美国托管,日美后来解释称,钓鱼群岛也包括在内。

1969年11月21日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定》)中,将对冲绳的行政权归还日本,日本据此主张钓鱼群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该群岛划入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但是,日美之间的任何协议,并不能构成日本拥有钓鱼群岛主权的法律依据,丝毫不影响中国对钓
鱼群岛的主权。

1972年5月15日,日本的冲绳群岛在美国占领27年后,正式归还日本。

冲绳群岛面积约2300多平方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被美军占领。

20多年来,日本人民和冲绳人民一直为反对美国占领冲绳,要求撤出美军基地进行着坚决的斗争。

1965年7月30,全国性组织“要求归还冲绳──小笠原同盟”在东京成立。

1969年11月,当时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和美国总统尼克松举行会谈,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声称,冲绳归还后,美军仍然可以在那里驻扎,这一公报遭到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

1971年6月17日,当时的日本外相爱知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签署了将冲绳归还日本的协定。

值得注意的是,美日两国政府在归还冲绳协定中,公然把中国领土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内。

我国外交部在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

冲绳返还协定

冲绳返还协定

冲绳返还协定冲绳返还协定:历史的转折点冲绳返还协定是二战后亚太地区的一项重要事件,标志着日本国家主权的恢复和地区安全格局的重塑。

这一协定不仅对于冲绳岛屿和日本国家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也对于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冲绳岛屿作为二战后美国占领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成为了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基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占领状态引发了日本民众的不满和反对。

他们认为这种占领不仅侵犯了日本主权,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扰。

因此,冲绳返还协定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985年,日本政府与美国政府达成了冲绳返还协定。

根据该协定,美国同意将冲绳岛屿归还给日本,并逐步撤离驻扎在该地区的大部分美军。

这一举措既满足了日本民众的期望,也为日本国家主权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冲绳返还协定的签署不仅对于日本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于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冲绳返还协定标志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军从冲绳岛屿撤离后,其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发生了调整,这对于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冲绳返还协定也为日本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美军撤离,原本用于基地建设和维持的资源得以释放,这为日本政府提供了更多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

同时,该协定也为日本与周边国家建立更加稳定和友好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然而,冲绳返还协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岛内民众对于美军基地存在问题的担忧。

尽管美军撤离后基地得以关闭或转型利用,但仍有一部分冲绳民众对于基地的环境和安全问题表示担忧。

其次,冲绳返还协定也引发了一些地区安全问题的关注。

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冲绳返还协定的实施需要与周边国家保持密切合作,以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冲绳返还协定是二战后亚太地区历史的转折点。

它不仅标志着日本国家主权的恢复和地区安全格局的重塑,也为日本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该协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美日返还冲绳协定》形成史论

《美日返还冲绳协定》形成史论

・专题研究・《美日返还冲绳协定》形成史论Ξ崔 丕 摘 要:《美日返还冲绳协定》标志着美国放弃了在冲绳的特权地位,日本成功解决了战后遗留的南方领土问题。

20世纪60年代美日两国对冲绳的政策呈现不同于50年代的发展态势。

美国逐渐放弃了“晴空政策”,从仅仅允许日本政府扩大对冲绳援助向要求日本在亚洲地区发挥积极作用、同意有条件返还冲绳的立场转变。

日本对冲绳的政策则由争取分离返还向全面返还转变。

两国政府在《美日返还冲绳协定》中有意隐瞒了日本政府应该向美国支付的财政补偿金额的真相。

关键词:日美关系 冲绳 财政补偿Ξ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06Z JD0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 《美日冲绳返还协定》的全称是《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冲绳群岛和大东群岛的协定》(Agreement betwe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ncerning the Ryukyu Islands and the Daito Islands ),1971年6月17日在东京和华盛顿签署,1972年3月15日在东京互换批准书,1972年3月21日公布,1972年5月15日正式生效。

该协定的英文本和日文本见細谷千博、有賀貞、石井修、佐佐木卓也編:《日米関係資料集1945—1997》(以下使用该书时只注明細谷千博主编———笔者), 京: 京大出版仝,1999年,第822—834页。

美国政府返还的冲绳群岛和大东群岛的地理范围是指根据《旧金山对日和约》第三条由美国政府托管的日本领土。

其经纬度如下:北纬28度东经124度40分、北纬24度东经122度、北纬24度东经133度、北纬27度东经131度50分、北纬27度东经128度18分、北纬28度东经128度18分、北纬28度东经124度40分。

以上各个坐标点依次连接起来而划定的范围内的所有岛屿、环礁以及岩礁,属于美国返还的区域。

试论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政策的形成(下)

试论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政策的形成(下)

试论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政策的形成(下)安成日;李金波【摘要】位于中国东海东缘,介于日本九州岛至中国台湾岛之间琉球群岛(其中包括冲绳群岛)是扼守大陆进出太平洋的门户,是连接西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的主要航线的必经之地,地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二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曾考虑过中美联合托管冲绳的方案。

1945年6月,美军攻占冲绳以后,美国则主要从对日本本土进行作战的军事需要出发,开始经营冲绳。

此后,随着东西冷战的加剧和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败亡,美国则从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战略出发,考虑对日媾和后的冲绳的地位问题。

美国开始把冲绳作为从阿留申群岛到日本,从日本再到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中南半岛的欧亚大陆沿岸西太平洋上的新月形防共遏制战略链条上的基轴来经营,逐渐走向了以联合国的名义由美国来托管冲绳道路。

%Ryukyu Islands (including Okinawa Islands) are important strategic geographic place and the access connecting the Southwest Pacific Ocean with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It guards the pass through the Pacific Ocean, skirting along the East China Sea, between China' s Taiwan Island and Japan' s Ryukyu Islands. In the late World War II, the Allied Powers leading by U. S. considered the plan of Sino-U. S joint Trust Okinawa Islands. After U. S. occupied it in June, 1945, U. S. began to manage Okinawa based on military needs against the Japan' s native country. After that, with the worsening Cold War and Chiang Kai Shek' s regime defeated in the mainland, U. S. took into account the status of Okinawa after negotiation with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aining the communism. U. S. took Okinawa as a crescent-shaped base countering communism from AleutianIslands to Japan, Ryukyu, Taiwan, Philippines, Indonesia and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long the Eurasian Con- tinent in the West Pacific Ocean. Ryukyu Islands were gradually under U. S trusteeship in the name of United Nations.【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3)001【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二战;琉球群岛;美国;冷战政策;托管冲绳【作者】安成日;李金波【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815前文论述了琉球(冲绳)群岛的重要地位,二战后期反法西斯盟国的领土政策与战后冲绳地位问题以及冲绳战役及美国对冲绳的军政统治等问题。

【doc】试论冲绳返还得以实现的原因

【doc】试论冲绳返还得以实现的原因

试论冲绳返还得以实现的原因26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学术短文试论冲绳返还得以实现的原因张杨战后美日之间一直存在一个南方领土争端,这就是1951年旧金山条约体制之下由美军占领而引发的冲绳问题.然而,"在和平条约后数年间,日本人除了极左翼外,对琉球的观念是消极的."到了6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作为一个远东主要国家和世界重要国家的地位恢复,一种民族自豪感也伴随而生.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日本人对一个事实的关注:即在战争结束和日美安保条约之后,日本的一部分领土和人口仍在外国统治之下."②同时伴随着60年代中后期冷战背景下的东亚关系的新变化,冲绳问题从此由美日之间的二等外交问题上升为一等外交难题.尽管美日两国政府都采取了极为克制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却难以掩盖冲绳问题是美日之间领土主权争端的实质,而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冲绳返还之争不但揭示了美日关系演变,美日矛盾冲突的历史现实,也深刻揭示了其与美国亚洲政策转变的深层关联.尽管美日两国政府都采取了极为克制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却难以掩盖冲绳问题是美日之间领土主权争端的实质,而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冲绳返还之争不但揭示了美日关系演变,美日矛盾冲突的历史现实,也深刻揭示了其与美国亚洲政策转变的深层关联.1969年11月19日,尼克松同佐藤在华盛顿会面,最终同意日本"无核本土标准"的返还要求.固1972年冲绳行政权回到日本政府手中.1.关日关系由依附走向合作是冲绳返还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二十余年间,日本由一个百业凋敝的战败国成长为一个经济强国,而美国却受冷战和地区热战所累,国力呈相对下降趋势.伴随而来的后果是美国不再视日本为一个依附小国,而是希望日本能与美国合作,在美国的亚洲政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由依附关系向合作关系的转型,是冲绳返还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在同日本政府就冲绳问题进行谈判的过程中,美国方面清楚地知道,"日本有一些好牌:美国对维持目前同日本的盟国关系有强烈兴趣,这是亚洲惟一一个非共产主义的重要力量;美国需要保证冲绳基地权利以满足现在的安全需要和承诺;正如我们看到的,日本和冲绳的返还压力非常强,需要小心应付".这些所谓的"好牌"就是美日关系转变的有力证明.正如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备忘录(NSDM13)中承认的,"我们基本要维持现在的关系,即以日本作为亚洲主要伙伴,同时从美国利益角度出发,寻求促进美日关系,寻求日本在亚洲责任的扩大.尼克松这里所说的"亚洲伙伴"早已不是那个外交上追随美国,经济上等待美国援助的日本了,而是一个要在外交上,特别是越战方面支持美国的政策;在经援上分担美国在亚洲的责任;在防御问题上不但能增强自身防卫力,更能进一步承担起亚洲防御(共产主义势力)责任的日本.1965年佐藤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会谈时.腊斯克就曾半真半假地说:如果日本向雅加达,金边和仰光施加外交压力,会起到美国无法达到的效用.而在整个冲绳会谈的过程中,美国多次就日美贸易平衡问题,纺织品出口管制问题,经援问题向日本政府提出要求,⑦日本也尽量满足了美国的要求.在冲绳谈判的同时,美日就冲绳返还的财政一经济方面也达成协议,其结果"令(美国)人感到非常满意",可是日本藏相福田不敢同意在冲绳返还之前就这一经济协议签字,因为这会使佐藤置于一个"买回冲绳"的地位.尽管如此,冲绳返还后日本国内在论及这一问题时,还是将其称为"卖丝买绳",或"以丝换绳".⑨虽然是形式上的"赎买",但这已表明日美间国力的消长和国家关系的转型.2.美国的亚洲政策转变是冲绳返还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旧金山和会以来,美国对冲绳问题持有的立场一直是:我们在亚洲有承诺,并且只要我们有这些承诺,我们必须有冲绳的无限制使用权.∞换句话说,美国对冲绳的政策是同美国的亚洲政策紧密相联的.约翰逊执政后期美国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亚洲政策出现问题:深陷越战泥潭不得脱身;同中国的关系有恶化无改善;对亚洲所谓"自由国家"的承诺(经援,军援及安全保障)已不堪其负.对此,深谙日本政治又被称为"中国通"的驻日大使赖肖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琉球和越南状况从自身来说部分是中国问题的反映.肯定地说,美日关系的危险区域与其说是存在于双边关系试论冲绳返还得以实现的原因265中,不如说是存在于我们对待亚洲地区问题的方式中". 赖肖尔同时建议:对中国应将半官方的"遏制但不孤立"政策明确化;对亚洲应重新确立"缓和的和平", 即"国际社会所有国家在法律下的全面参与"政策.@与此同时,约翰逊政府内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敦促日本重新武装,承担起亚洲防御责任.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也表示,我们可以在某种条件下归还冲绳,那就是日本要在防御支出和帮助美国解决国际收支平衡上付出更多;日本还必须向海外派遣军队并在亚洲给予美国的军事行动以政治上的支持.尼克松执政时期,这种重新考量亚洲政策的要求更加迫切.1969年尼克松发表了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关岛讲话,在讲话中他要求亚洲盟友在这一地区更多地承担起遏制共产主义的责任,美国将减少它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的驻军,但通过提供核保护伞和军事,经济援助来履行条约义务.∞尼克松的这种政策转向必然要依仗美国的亚洲盟友——日本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又很快与日本的冲绳返还要求联系起来.基辛格曾说:"现在的美日关系实在太重要了,以至不能因在冲绳问题上的推诿而遭到破坏".美国政府内部的政策讨论也曾不只一次提到:冲绳返还将导致日本在亚洲安全事务上承担更大责任,正是由于美国要调整自己的亚洲政策,而日本在此政策调整中又扮演着重要角色,于是美国不得不在适当的条件下同意将冲绳行政权归还给日本.问题的另一方面是,要维护亚洲盟国的安全,要维护美国自身的东亚利益,就要保证冲绳基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用权.在这样的两难考虑中,尼克松还是以战略转变为重点,最终同意日本"无核?本土标准"的全面返还要求.此后尼克松终止越战,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政策虽然都出于冲绳返还之后,但同冲绳返还一样,都是美国全盘调整亚洲政策的举措.日美《共同声明》签订后,日本各界普遍认为它实际上"对日美安保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变革",∞而美国则利用冲绳返还实现了尼克松主义的"战略收缩",并在东亚实现了与日本的政治"换肩",从这个意义上说,冲绳最终得以返还是尼克松调整亚洲政策的结果.3.日,冲民众的推动是冲绳得以返还不可缺少的条件.前面提到,由日本经济实力增强而唤醒的日本民众的民族意识是引发60年代中期以来的冲绳返还运动加剧的原因,而对琉球民众来说,虽然美国历年来对其投入不少,但琉球发展起来的单一工业和日冲之间的经济差距使琉球人对美国的控制日益不满,1965年以后的越战升级和1970年安保条约临界为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和不满找到了突破口.佐藤执政后,冲绳返还运动逐渐由民众的自发行为演进为一种自觉的政治行动.冲绳问题政治化的结果是佐藤不得不将自己的政治生命大部分押在了冲绳返还上,冲绳问题日本国内政治化的结果也使美国意识到,"虽然是自愿但十分不明智地,佐藤已把他的巨大政治声誉押在了对这一事件的掌控下,而他的未来地位会受到谈判结果极大的影响,未来的美日关系也会因返还问题而大受影响";@"到1969年冲绳谈判如无实质性进展,佐藤及其自民党将面临严重政治困难";@ "任何试图压制这些事件的努力都会给他的政敌一个强有力的攻击点.在任何情况下,不仅佐藤本人也包括保守人士和他们的与美联盟的政策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冲绳问题的麻烦中都会危若累卵".而另一方面,通过美国驻琉球政府反馈回来的信息,美国已认识到"虽然美国对冲绳的控制没有时间限制,但美国在琉球的统治期要靠日琉人的默许";固尽管条约权利存在,如果冲绳人是敌对的,美国就不能"自由使用"冲绳基地.@1969年6月5日,就在美日就冲绳返还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后,美国军警与冲绳示威者发生严重冲突,此事为谈判中的日本政府增加了筹码.@ 4.日本方面对返还条件的让步也是返还实现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核"及"自由使用权"问题上,日本政府都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并且还在诸如纺织品出口限制等方面做了一些让步,这样协议最终得以达成.正如基辛格对此做出的总结说,"我们已占尽了任何可能获得一个更有利结果的机会".固注释:①1951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同日本在旧金山签署了《对日和平条约>(又称《旧金山和约>).关于日本的南方领土.该条约的第三款这样写道:"日本同意美国向联合国提出的任何提案,即把北纬29.以南的西南诸岛……置于联合国委任统治之下,由美国作为唯一的施政国."(详见南方同胞援崔会编r冲筑f}舄题基本资料集J柬京株式会社文唱堂,一九六八年,一六一.)条约文本中提到的"北纬29.以南"的岛屿中以琉球群岛面积最大,最具战略意义;而琉球群岛上的冲绳岛因一直驻有美军而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冲绳问题就代指日本北纬29.以南的南方领土问题,有时也称琉球问题.②美国驻日大使赖肖尔是最早发现冲绳问题紧迫性的美国官员,这是他致美国国务院多封关于冲绳问题电报之一中的见解,见IncomingTelegram:FromEmbassyTo- kyotoSecretaryofState(1966/06/26),Microfd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 Relations,1960—1976,Bell&HowellInformativeand Learning.③MemorandumofConversation,Nixon/Sato(1969/11/19),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学术短文④NSCUnderSecretariesCommittesJ一5USC65—69 (1969/07/03),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⑤NSDM13:PolicyTowardJapan(1969/05/28),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⑥MemorandumofConversation,Rusk/Sato,(65/01/13), 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 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⑦Memorandum,DstoOfficeofTheVicePresident,etc. (69/04/29),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⑧MemorandumForthePresident(1969/11/12),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⑨《法理(lIJ叉)》NO.849,1985,11,15,有斐阁,第35页,L圭信彦:"日美贸易摩擦的经纬和今后的展开".④MemorandumForTheRecord(1967/08/31),Microfilm: 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 Relations,1960—1976. ⑨"ForeignRelationsOfTheUnitedStates1964—1968", ernmentPrintingOffice,V o1.XXX China,174.TelegramFromtheEmbassyinJapantothe DepartmentofState.⑩NicholasEvanSarantakos,Keystone:TheAmericanOccu? pationofOkinawaandU.S.一JapaneseRelations,TexasA&MUniversityPress,CollegeStation,2000,P144.⑩HenryKissinger:"WhiteHouseY ears",Boston1979,PP220—225:LeslieH.Brown:"AmericanSecurityPolicy inAsia",AdilphiPapersNo.132.London1977,PP1—8.⑩RogerBuekley:"U.S.一Japanalliancediplomacy, 1945—1990",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2.PP121—122.⑩NSSM5一Japan,TableofContentsandPartIII:Okinawa Reversion,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 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⑩原日本外务省次官松本俊一语.吉冈吉典:《日美安保体制论——历史与现在》,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78年版,第28页.⑥FromThomasL.HughesToTheSecretary/tEA一50 (1967/11/01),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⑩FromGeorgeC.Dermey(INR)toTheSecretary(1967/09/08),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 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⑩MemorandumFromRichardSneidertoMr.Bundy/Ambass—dorBrown(1968/12/24),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①StatusofU.S.RiSht~intheRy.kyu~(1967/08/24), Microfilm:JapanandtheU.S.:Diplomatic,Securityand 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⑨IntelligenceNote:FromThomasL.HushesToTheSecre? tary(1969/02/03),Microfilm:JapanandtheU.S.: 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②IntelligenceNote:FromThomasL.HushesToTheSecre- tary(1969/06/13),Microfilm:JapanandtheU.S.: Diplomatic,SecurityandEconomicRelations,1960—1976.②详见克拉普:"冲绳返还交涉——华盛顿官僚间的互相作用1966—1969",《国际政治》第52号,有斐阁, 1974年第2号,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第17—20页. 1910年吉林省鼠疫流行简述田阳1910年东北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面积鼠疫.这次鼠疫流行源于东北边境城市满洲里,据说是该地两名猎旱獭的中国人被旱獭鼠疫感染,吐血而死,致使鼠疫迅速蔓延开来.1910年l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当时属吉林省).此后疫情发展之猖獗正如当时的东三省总督锡良所形容"如水泻地,似火燎原",②不仅横扫东北平原,甚至波及河北,山东共6省83县,旗,6万余人丧命.直至1911年3月18日,最后一例感染在公主岭发生后, 终告平息.吉林防疫总局统计全省"疫死人数多至二万余人","成亘古未有之惨剧".1910~1911年东北流行的鼠疫其流行方向是沿着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研究・《美日返还冲绳协定》形成史论Ξ崔 丕 摘 要:《美日返还冲绳协定》标志着美国放弃了在冲绳的特权地位,日本成功解决了战后遗留的南方领土问题。

20世纪60年代美日两国对冲绳的政策呈现不同于50年代的发展态势。

美国逐渐放弃了“晴空政策”,从仅仅允许日本政府扩大对冲绳援助向要求日本在亚洲地区发挥积极作用、同意有条件返还冲绳的立场转变。

日本对冲绳的政策则由争取分离返还向全面返还转变。

两国政府在《美日返还冲绳协定》中有意隐瞒了日本政府应该向美国支付的财政补偿金额的真相。

关键词:日美关系 冲绳 财政补偿Ξ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06Z JD0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 《美日冲绳返还协定》的全称是《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冲绳群岛和大东群岛的协定》(Agreement betwe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ncerning the Ryukyu Islands and the Daito Islands ),1971年6月17日在东京和华盛顿签署,1972年3月15日在东京互换批准书,1972年3月21日公布,1972年5月15日正式生效。

该协定的英文本和日文本见細谷千博、有賀貞、石井修、佐佐木卓也編:《日米関係資料集1945—1997》(以下使用该书时只注明細谷千博主编———笔者), 京: 京大出版仝,1999年,第822—834页。

美国政府返还的冲绳群岛和大东群岛的地理范围是指根据《旧金山对日和约》第三条由美国政府托管的日本领土。

其经纬度如下:北纬28度东经124度40分、北纬24度东经122度、北纬24度东经133度、北纬27度东经131度50分、北纬27度东经128度18分、北纬28度东经128度18分、北纬28度东经124度40分。

以上各个坐标点依次连接起来而划定的范围内的所有岛屿、环礁以及岩礁,属于美国返还的区域。

这一地区,历史上属于琉球王国。

明洪武年间,琉球王国向中国明王朝纳贡称臣。

清王朝建立以后,两国延续并加强了这种藩属关系。

19世纪后期,琉球王国成为日本兼并的对象。

1879年,日本终于强行废除琉球王国,改制为冲绳县。

清王朝曾经与日本政府进行交涉,主张保持琉球“自为一国”。

1880年,中日双方曾就琉球分治问题达成“约稿”,但是未能成为正式条约。

1895年,根据《中日马关条约》,日本政府割占了中国台湾和澎湖群岛,琉球问题从此成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悬案。

参见米庆余:《琉球历史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日本政府不使用“琉球群岛”而是使用“冲绳”这一地域概念。

美国政府使用“琉球群岛”这一概念称谓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整个西南群岛地域,“冲绳”这一概念往往是指冲绳本岛。

1950年12月,当在战后美日关系的发展史中,1972年5月15日正式生效的《美日返还冲绳协定》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美国放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冲绳的特权地位,日本成功地解决了遗留的南方领土问题。

①唯其如此,美日两国学者几乎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积极研究这一课・461・题。

①在这30余年的探索中,学术界已经从注重冲绳问题与美苏对抗的关联性向探讨冲绳问题与美日关系发展的关联性方向转变,并且试图将冲绳问题置于美苏关系和美日关系的多维视野中考察;从注重阐明冲绳问题在美国国内政治过程中的变化向同时探讨日本国内政治过程的变化方向转变;从强调日本对美外交的消极性向探索日本对美外交的相对自主性方向转变,为深入探讨这一课题提供了富有价值的视角。

当然,由于受美日两国政府解密档案文献的客观制约,还有一些重大历史事实需要重新认定。

本文旨在继承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冲绳问题置于美日安保体制的变动过程中加以认识,讨论美日两国对冲绳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揭示美日返还冲绳协定得以形成的动因和美日两国政府有意隐瞒财政补偿问题的真相。

一、肯尼迪政府对冲绳政策的内在矛盾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以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对冲绳实行“战略托管”政策。

1951年9月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第三条又将这种格局确定下来。

②艾森豪威尔政府虽然承认了日本对冲绳的“潜在主权”(residual sovereignty ),但是坚持“只要远东存在着共产主义的威胁”,美国就不能返还冲绳。

③这就是所谓的“晴空政策”。

日本岸信介政府曾经设想通过修改日本国宪法、参加美国主导的亚洲太平洋集体安全保障体系的途径,收复冲绳主权,但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同。

1960年,美日两国在《日美相互合作及安全保障条约》中确定了“事前协商制”,但是,冲绳例外。

④肯尼迪政府建立以后,将维护美日安保体制和发展美日战略同盟关系・561・《美日返还冲绳协定》形成史论①②③④美国政府建立托管机构时,其名称为“美国琉球群岛民政府”(The United States Civil Administrationof the Ryukyu Islands.缩写:USCAR )。

1951年7月,日本政府曾向美国政府提出:奄美大岛本来不包括在“琉球群岛”的范围内,要求在对日和约中以“西南诸岛”代替“琉球群岛”的称谓。

美国政府为了突出琉球群岛的历史文化传统,坚持使用“琉球”这一概念,而不使用“冲绳”。

本文在引用美国政府文献资料时,除非具有特别明显的政治意义时,一般是按照现在的通例,将“Ryukyu Islands ”译成为“冲绳群岛”。

① 美国学者的主要研究著作有:P.Clapp ,Okinaw a Reversion :B ureaucratic I nteraction in W ashington ,196621969.载日本際政治仝編:《際政治》第52號, 京:有裴閣,1974年。

Frederik L.Shields ,A merica ,Okinaw a and J a pan :A Case S tudies f or Forei gn Policy T heory ,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0.未公开发表的博士学位论文有:H.Kampf ,T he United S tates and Okinaw a :A De pendency Relationshi p ,Ph.D.Dissertation.New Y ork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 ork ,1972.Neal Abel Marcot ,T he J a panese Forei gn Policy —making Process :A Case S tudy ,Okinaw a Reversion .Ph.D.Dissertation.Washington :G eorgetown University ,1981.日本学者的主要研究著作有:日本際政治仝編:《洄縄返還交涉の政治過程》,《際政治》第52號,东京:有裴閣,1974年;宫里政玄編:《 後洄縄の政治と法》, 京: 京大出版仝,1975年;宫里政玄:《 の対外政策决定過程》, 京:三一 房,1981年;琉球銀行調查部編:《 後洄縄経 史》,那霸:琉球銀行,1984年;河野康子:《洄縄返還をめぐる政治と外交》, 京: 京大出版仝,1994年;日本際政治仝編:《際政治のなかの洄縄》,《際政治》第120號, 京:有裴閣,1999年;宫里政玄:《日米関係と洄縄1945—1972》, 京:岩波 店,2000年;我部政明:《洄縄返還とは何だったのか》, 京:日本放送出版協仝,2000年。

有关《旧金山对日和约》的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本全文,见Paul Kesaris ,ed.,Records of theJ oint Chief s of S taf f ,Part I I.194621953.T he Far East .Microfilm ,Washington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Inc.1979.Reel 7.细谷千博主编:《日米関係资料集1945—1997》,第396—411页。

细谷千博主编:《日米関係资料集1945—1997》,第460—503页。

1960年6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委作为“平衡共产党中国力量增长”的重要手段,①对冲绳政策开始显露出调整的迹象。

在1961年6月22日发表的《日美联合声明》中,肯尼迪总统承认日本对处于美国管辖下的冲绳及小笠原群岛拥有“潜在主权”,美国政府将努力增进冲绳居民的安宁和福祉,欢迎日本政府予以合作。

②日本池田政府在对外政策的基本路线方面坚持“对美协调”,而在冲绳问题上,则采取了搁置返还冲绳施政权问题、增加对冲绳援助水平、促进冲绳与日本本土一体化的政策与策略。

20世纪60年代,美日两国政府对冲绳政策的演进,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的。

1961年夏,负责冲绳事务的美国陆军部副部长艾勒斯访问冲绳,与刚刚到任的美国高级专员卡拉维交换对冲绳政策的意见。

卡拉维认为:“冲绳居民之所以对美军不满,主要是因为冲绳与日本本土的经济差距正在日益扩大;日本政府为了消除各县的财政差别,对贫困县实行相应的资金援助政策。

冲绳居民就以为,如果冲绳是在日本政府的管辖下,就能够享受日本政府对贫困县的援助,而在美国政府的管辖下就享受不到这种恩惠。

因此,美国政府应该想方设法缩小冲绳与日本本土的差距”。

艾勒斯不仅赞成这一看法,而且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争取提高美国对冲绳的援助水平。

③美国陆军部的动向对肯尼迪政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961年10月,池田首相访问华盛顿,请求肯尼迪政府派员考察冲绳的发展状况。

肯尼迪政府随即派出了以总统特使凯森为首的由国务院、陆军部、劳工部、商务部代表组成的考察团。

1961年11月22日,凯森考察团向肯尼迪政府提出考察报告。

《凯森报告》认为:美国应该维持冲绳基地的现状。

尽管冲绳问题在日美关系中的政治意义越来越重要,但是,只要美国能够成功地提高冲绳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赢得冲绳当地居民对美军基地的默认并非难事。

日本国内存在三种情绪:激进的领土回归主义;中立的和平主义;理性的领土回归主义。

美国政府应该关注理性领土回归主义的增长与变动。

日本政府首脑深知冲绳基地对日本安全保障的重要性,然而,如果公然承认这一点,肯定将遭到在野党势力的攻击。

日本政府首脑设想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实现收复冲绳,那时冲绳与日本本土的差距越来越小,冲绳的各种制度与日本本土也越来越接近。

因此,当前日本政府不可能要求返还冲绳施政权。

“为了调整冲绳的军事重要性与政治作用之间的关系”,“应该让日本政府发挥缓冲剂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