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料概述、性质、依据和计算
陶瓷工艺学--3.3-3.4_釉的种类与制釉原料

6)对于着色氧化物的溶解性很强。
第十四页,共26页。
9、其它原料(yuánliào):碳酸钡、碳酸锶、锆英石、骨 灰、瓷粉、色料等。
(1)碳酸钡:用量较大时(通常大于0.15mol),起耐火作用, 可提高(tí gāo)熔融温度;如用量较小时(通常小于0.15mol),可 改善制品釉面的光泽度和力学强度。但大部分钡的化合物有毒性, 在使用时应注意。
不足之处:釉浆易沉淀,与坯粘着力差,烧后釉面光亮度不及石灰釉。
⑷锌釉:ZnO的含量大于0.5mol,是制结晶(jiéjīng)艺术釉的一个 重要体系,组成调节适当,亦可获光泽透明釉,用于陶器、 炻瓷器。
第四页,共26页。
⑸铅釉及铅硼釉:主要成分是铅的氧化物;或者(huòzhě)其中一部 分SiO2用B2O3或SnO2所代替;或者长石釉中加入铅化合物,降低 它的熔融温度。 ⑹锡釉:锡釉一般是不透明釉。SnO2是极其(jíqí)良好的乳浊剂。
第五页,共26页。
二、制釉氧化物及其作用 釉用原料分为两种:天然(tiānrán)矿物原料(如石英、 长石、高岭土、石灰石、滑石、锆英石等)和化工原 料(如ZnO、SnO2 、硼酸、硼砂等)。
制釉所用原料都能为釉的组成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氧化物组分。
第六页,共26页。
1、SiO2
引入方式:主要由石英引入,粘土和长石也可引入 一部分。
4. 按电性能分类(fēn lèi):普通釉、半导体釉。 5. 按釉料制备方法分类:生料釉、熔块釉、挥发釉。
(1)生料釉:将全部原料直接加水,制备成釉浆。 (2)熔块釉:将原料中部分可溶于水的原料及铅化合物,先经
釉

361.3
81.4 258.1 222.2 60.1 合计
7.23
10.58 25.81 51.11 135.83 425.76
1.70
2.48 6.06 12.00 31.90 99.98
2. 熔块釉的配方计算
熔块的配置原则:
(1)所有水溶性原料、有毒原料、相对密度特别大的原料都要配入熔块。 (2)熔块中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摩尔数比应在1:1—3:1之间。此项规定 是确保玻璃熔块的形成能力和适宜的熔制温度。 (3)熔块中Al2O3的摩尔数应小于0.2。因为Al2O3能显著增大熔体粘度,若引
铅碱釉 0.5(K2O+Na2O) (0.2~0.3)Al2O3•(2~2.5)SiO2 960~1100℃陶器、炻瓷器 0.5PbO 铅硼釉
0.3~0.4R2O
(0.2 ~ 0.3)Al2O3 • 0.6 ~ 0.7RO
3
(2~2.5)SiO2 1100~1160℃ 0.1~0.5 B2O3 日用、卫生精陶
镁质釉
在石灰石釉中引入白云石或滑石, MgO>0.5mol 特点:熔融温度提高、温度范围拓宽,白度、透光度均 提高。 不足处:釉浆易沉淀、与坯的附着力差。
锌釉—ZnO>0.5mol
制造结晶釉的一个重要体系。
铅釉及铅硼釉
成熟温度低、熔融温度范围宽、光泽好、弹性好、釉面 硬度低、化学稳定性差、需先制成熔块再进行配釉。
1.借助成功的经验配方加以理论上的调整 利 用 三 元 相 图 , 长 石 釉 K2O-Al2O3-SiO2、 石 灰 釉 CaO-
Al2O3-SiO2。如
RO•(0.1~0.4)Al2O3• (2.5~4.5)SiO2 多孔陶瓷生料釉
RO•(0.2~0.6)Al2O3• (2.0~5.0)SiO2 炻瓷器生料釉
陶瓷釉料定义、形成及基本性质

抗酸能力,整个过程会产生体积膨胀,SiO2多则抗侵蚀。 (3)碱对釉的侵蚀 ≡Si-O-Si≡+NaOH → ≡Si-OH + ≡Si-O-Na,不会形成硅
陶瓷釉料定义、形成和基 本性质
(2)离子间相互极化的影响,极化能力强的阳离子,使 硅氧键中氧离子极化、变形,减弱硅氧键的作用力,粘 度下降。如:Pb2+、Cd2+、Zn2+、Fe2+、Cu2+、 Co2+、Mn2+等极化力较强。 (3)釉料结构不对称或存在缺陷,粘度下降。B2O3釉 粘度低于SiO2釉的原因之一就是B2O3不对称程度大的 缘故。 综合上述情况,(1)三价及高价氧化物会提高釉的粘度 (注意硼反常现象);(2)碱金属氧化物会降低釉的粘度; (3)碱土金属氧化物高温降低粘度,低温增加粘度。
陶瓷釉料定义、形成和基 本性质
(4)表面张力与坯釉结合能力的关系:希望釉 熔体与坯体的接触角为0℃。
(5)釉表面张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表面张力 过大,则缩釉、卷釉;表面张力过小,则形成 针孔、棕眼。
陶瓷釉料定义、形成和基 本性质
三、热膨胀性
1、受热膨胀的原因 由于温度升高时,构成釉层网络质点热振动
的振幅增大,导致它们的间距增大所致。其 大小决定于离子间的键力,键力大,则热膨 胀小。 P238表4-8可见α釉<α坯
釉料——精选推荐

釉料 想起当年,本屌丝还是⼀个初级搬砖⼯的时候,苦逼的搬砖历史历历在⽬。
帮前辈们烧砖、捡砖、洗⽹版、洗花釉杯⼦...这种⽣活让我看不到希望,学习坯釉极其强⼤的求知欲望不断的刺激我的⼤脑神经,于是向前辈们各种献殷勤,各种讨教,换来的是淡淡⼏句,“我也不是很清楚,说了你也不懂,快去搬砖去...”为了让各位新⼿早⽇翻⾝农奴把歌唱,笔者把⾃⼰局限的坯釉知识和⼤家交流探讨,希望给⼤家实质性的帮助,因本⼈⽔平有限,不对之处肯请各位前辈们批评指正。
1陶瓷釉料知识简述陶瓷釉料常见的釉料有熔块釉,半⽣料釉和全⽣料釉等。
全⽣料釉对⼤家学习釉料有举⼀反三之功效,此⽂侧重于全⽣料釉。
釉料往往是由长⽯类原料作熔剂,配⽐合适⽐例的碳酸钙、碳酸钡、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等矿物质或化⼯料,试验出符合⽣产要求的釉⾯质感,光泽度,乳浊度和适宜的膨胀系数的釉料。
1.1陶瓷釉料常⽤原料名称及作⽤简述钾长⽯:熔剂的⼀种,稳定降温助熔,提⾼透明度,有较宽的烧成范围。
钠长⽯:常⽤低温熔剂,助熔效果⽐钾长⽯好,膨胀系数⽐钾长⽯⼤,烧成范围⽐钾长⽯窄。
碳酸钙:硬质熔剂,提⾼釉的⽩度和硬度,提升物理性能和印刷性能,常⽤于哑光釉的消光剂,膨胀系数较⼤。
碳酸钡:硬质熔剂,⾼温下有较好的助熔效果,常⽤于哑光釉的助熔,可增加釉⾯的光泽度。
烧滑⽯:硬质熔剂,⾼温下助熔,常⽤于哑光釉的助熔和消光,膨胀系数较⼤。
硅灰⽯:提⾼釉的⽩度和强度,烧成范围较宽。
⽓⼑⼟:提升釉的悬浮性能和粘性,提⾼⽩度易触变,膨胀系数较⼩。
氧化铝:提升釉的稳定性,增加釉的硬度,降低釉的膨胀系数,提⾼釉料的始熔点。
氧化锌:助熔效果好,烧成范围宽,膨胀系数⼩。
⽯英:提⾼釉的强度,能提⾼釉的烧结温度,能⽣成玻璃增加透光。
硅酸锆:增⽩汝浊剂,较⾼的烧结温度,膨胀系数较⼩。
建筑陶瓷⽣产过程中透明釉和汝浊釉应⽤范围⾮常⼴,下⾯就简单介绍下透明釉和汝浊釉,⼤家可以根据⾃⼰⽣产实际情况对配⽅进⾏微调。
第五章釉料及色料

简单来说以釉为界;在釉下面的为釉下。在两层釉中 间的为釉中。在釉的上面得为釉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陶瓷颜料按矿物相的分类方法
陶瓷颜料类型
简单化合物型 固熔体-氧化物型
尖晶石型 硅酸盐型
着色氧化物及其盐类 铬酸盐、铀酸盐
锑酸盐(烧绿石型) 硫化物和硒化物 刚玉型 金红石型 萤石型 灰锡石(钙锡矿)型
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
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釉的 定义
1.釉是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一层极薄的玻璃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 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 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 后人修改取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 合成为“釉”字。
2.釉的作用: ★使坯体对液体或气体具有不透过性; ★覆盖坯体表面并使之具有美感; ★防止沾污陶瓷并使之清洁容易; ★与坯体作用使之成为整体。
αb>αg
釉层受到张应力 釉层开裂
釉层受到压应力 釉层剥落
四、釉料的组成及计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釉的性质主要由釉料的组成所决定的。釉料组成的表 示方法与坯料一样,有化学组成表示法、配料量表示法和 试验式(釉式)表示法三种。但釉式中只能将釉中的碱金 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系数之和为1,这一点与坯式不同。
釉料知识——精选推荐

釉料知识釉是指覆盖在陶瓷坯体上的玻璃态薄层,但它的组成较玻璃复杂,其性质和显微结构也和玻璃有较⼤的差异,如它的⾼温粘度远⼤于玻璃;其组成和制备⼯艺与坯料相接近⽽不同于玻璃。
釉的作⽤在于:改善陶瓷制品的表⾯性能,使制品表⾯光滑,对液体和⽓体具有不透过性,不易沾污。
其次可以提⾼制品的机械强度、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釉还对坯起装饰作⽤,它可以覆盖坯体的不良颜⾊和粗糙表⾯。
许多釉如颜⾊釉、⽆光釉、砂⾦釉、析晶釉等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第⼀节釉的分类釉的品种很多,分类⽅法也较多,常⽤的有:1按与其结合的坯体的种类分可分为瓷釉、陶釉。
2.按制备⽅法分:⽣料釉——所有制釉的原料均不预先熔制,⽽是直接加⼊球磨机混合,制成釉浆。
熔快釉——先将部分易熔、有毒的原料以及辅助原料熔化成熔快,再与粘⼟等其它原料混合、研磨成釉浆。
盐釉——当坯体煅烧到⾼温时,向窑内投⼊挥发性盐(常⽤NaCl),使之⽓化后直接与坯体作⽤形成薄的釉层。
3.按釉的外观特征分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半⽆光釉、结晶釉、⾦属光泽釉、裂纹釉等。
4.按釉的成熟温度分可分为⾼温釉(>釉250℃)、中温釉(釉釉00~釉250℃)、低温釉(<釉釉00℃)。
5.按釉的主要熔剂矿物分类可分为长⽯釉、⽯灰釉铅釉、锂釉、镁釉、锌釉等。
长⽯釉——以长市为主要熔剂,釉式中K2O+Na2O的分⼦数等于或稍⼤于RO的分⼦数,长⽯釉的⾼温粘度⼤、烧成范围宽、硬度较⼤、热膨胀系数也较⼤。
⽯灰釉——主要熔剂为CaO,釉式中CaO的摩尔数≥,⽯灰釉的光泽很强、硬度⼤、透明度⾼,但烧成范围较窄,⽓氛控制不好易产⽣“烟熏”。
如果⽤⼀部分长⽯代替⽯灰⽯,使CaO含量<8%则称为⽯灰碱釉,以部分MgO(分⼦数>)代替部分CaO则称为镁釉,以ZnO代替CaO(分⼦数>)则称为锌釉. 铅釉——以PbO 为助熔剂的易熔釉。
它的特点是成熟温度较低,烧熔范围较宽,釉⾯光泽强,表⾯平整光滑,弹性好。
釉料
2.2 釉料第一节釉的作用与分类1.釉的作用釉是施于陶瓷坯体表面上的一层极薄的玻璃体。
施釉的目的在于改善坯体表面性能,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
通常陶坯的表面粗糙,通过施釉使产品表面变得平滑、光亮、不吸湿、不透气。
一般认为釉系玻璃体,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釉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均匀性都较玻璃差,其中经常夹杂一些熔化不透的残留石英和新生的莫来石、钙长石、尖晶石、辉石等晶体,以及数量不一的气泡。
2.釉的分类(1)按坯体的类型分:瓷釉(硬瓷釉和软瓷釉)、陶釉、器釉。
(2)按烧成温度分;<1100℃的釉称为易熔釉,1100~1250℃的釉称为中温釉,>1250℃的釉称为高温釉。
(3)按釉面特征分:透明釉、乳浊釉、结晶釉、无光釉、无泽釉、碎纹釉、单色釉、花釉等。
(4)按电性能分:普通釉、半导体釉。
(5)按釉料的制备方法分:1)生料釉2)熔块釉3)熔盐釉4)土釉(6)按主要熔剂或碱性组分的种类分:1)以石灰釉为中心—长石釉、石灰釉、镁釉、锌釉、钡釉等;2)以铅釉为中心——铅釉、无铅釉。
(7)按显微结构和釉性状分:1)透明釉——无定形玻璃体2)晶质釉——乳浊釉、析晶釉、沙金釉、无光釉。
3)熔析釉(液相分离釉)——乳浊釉、铁红釉、兔毫釉等。
第二节釉的性质一、釉的熔融性能釉的熔融性能包括釉料的熔融温度、釉熔体的黏度、润湿性和表面张力以及釉的特征。
1.釉的熔融温度釉和玻璃一样无固定熔点,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熔化,因而熔化温度有下限和上限之分。
熔融温度下限系指釉的软化变形点,习惯上称之为釉的始熔温度。
熔融温度上限是指釉的成熟温度,即釉料充分熔化并在坯上铺展成具有要求性能的平滑优质釉面,通常称此温度为釉的熔化温度或烧成温度。
目前多用高温显微镜照相法来测定,即用釉料制成3mm高的小圆柱体,当其受热至棱角变圆时的温度称为始熔温度,软化至与底盘平面形成半圆球形时的温度作为熔化温度。
釉的熔融温度与釉的化学组成、细度密切相关,也因釉浆的均匀程度和烧成时间的长短而有所改变。
釉料的组成
三、确定釉料组成的依据
一些氧化物的键性与玻璃形成能力的关系
氧化物
SO2 P2O3 SiO2 GeO2 Al2O3 MgO Na2O
配位数
4 3或4 4 4 4或6 4或6 4或8
结构类型
分子结构 层状结构 三度空间结构 三度空间结构 刚玉型结构 NaCl型结构 CaF2型结构
键的离子性,%
20 42 50 55 60 70 80
二、釉的分类
2、石灰釉 主要溶剂为氧化钙,不含或少含其他碱性氧化物。我国古代瓷釉:无 论青釉、黑釉或白釉,最初都属于石灰釉。唐、宋以后的溶剂变为以 钙及钾、钠的氧化物为主,为石灰-碱釉。但我国陶瓷界并未严格划 分石灰釉与石灰-碱釉的界限。传统的看法是,釉的碱性氧化物中 CaO为0.7~0.8甚至更多(大约相当于CaO在10~13%以上)属于石灰 釉;若CaO重量%<10%、R2O>3%则属石灰-碱釉。 石灰釉的高温粘度比较小,主要是玻璃相,而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很 少,釉层透明、光泽性强。石灰-碱釉高温粘度大,釉层厚些,器皿 的外观显得饱满。釉层中含有大量气泡和未溶石英颗粒,使光线产生 折射和散射,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在还原焰中烧成时,呈现白里泛 青的色泽,利于釉下彩的显色。
釉的组成
洛阳理工学院 2011.2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釉的分类 三、确定釉料组成的依据
一、概述
“釉”指的是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玻璃状薄层。为了改善陶瓷产品 的外观质量(如光泽度、颜色、画面等)或者提高产品的技术与使用 性能(如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防污性、渗水透气性、 辐射散热能力等),可将调制好的釉浆涂布在坯体外表,经过高温煅 烧后,它会熔融、平铺开来,冷却后形成玻璃状薄层,和坯体结合在 一起。 有人分析汉字“釉”的构成从“采”从“由”,表示有油脂状的光彩, 还有一种意思是釉是从彩绘发展而来,这都反映了它的主要外部特征。 从我国陶瓷发展的历程来说,釉的发明与使用是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的 突破。由于在器皿表面上施釉,以及改进原料的选择和加工方法,提 高产品的烧成温度,使陶瓷在商代中期演变为比较接近于后来晋人命 名曰“瓷”的器物,为了我国成为世界上发明瓷器的国家打下了基础。
第3章釉料
5.显微结构 6 .用途 析晶釉、装饰釉、电瓷釉、化学瓷釉 铝釉: 铝釉折射率比较高,高温粘度及表面强力比较小, 流动性比较大,所以釉面光泽高、表面平整光滑,釉层 清澈透明,不易析晶失透。但釉面硬度较低,化学稳定 性差。铝易于溶出,会影响人体健康,方向是釉料无铝 化。 石灰釉: CaO含量在10~13%以上,高温粘度小、透明, 利于釉下彩,熔融范围宽 长石釉: 由长石白釉中引入K2O及Na2O,但K2O、多则 膨胀系数大,光泽度高、硬度大、熔融范围宽。
第三章 釉料LOGO Nhomakorabea第一节 釉层的工艺基础
一 、釉的作用 3000多年前的商代的陶器上,有釉层出 现,是陶瓷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河南安阳出土 的殷商时代的陶器)。 釉的作用:防污、提高机械强度、化学稳 定性、电性能、艺术效果(结晶釉、色釉、裂 纹釉等等)。
二 、釉的特点和性质
(一)釉的特点 1. 釉基本是玻璃但比一 般玻璃的成分复杂,并 且含有晶体、气泡等。 2. 大多数釉中含有氧化铝,而玻璃中氧化铝含 量少。 3. 釉的种类繁多,其熔融范围比玻璃宽。
2.坯釉的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匹配 釉的膨胀系数略小于坯 釉 坯 ,釉受到压应 力,釉的弹性模量略小于坯 E釉 E坯 ,坯受到釉的张 力,如果E釉大,则坯受到的张力大,陶瓷的抗张强度 的,易于造成开裂同样的应变T,E升高,应变增大。 3.坯釉化学组成相适应 釉的化学性质与坯相近,有轻微反应,形成中 间层,反应过大则会干釉。 4.对釉中的颜料等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变色、失效等 5.部分溶于水的原料要先制成熔块,如硼砂 6.良好的施釉工艺性能 泥浆的粘度合适,附着力强、生釉的干燥收缩 要小。
造成气泡的原因:
①坯釉料粉体表面吸附和空隙间留存的气体,温度升高气 体脱附,并且气体膨胀,压力升高,向上扩散到釉中 ②水份:SiO2+H2O→SiOH等处于结构中的水份高温下放 出,如熔块中的水分等,釉浆中的水分等 ③釉浆释放溶解的气体。 ④坯釉料成分在高温下分解出的气体,碳酸盐、硫酸盐等 ⑤釉料熔融时放出的气体,有人认为长石熔融时会放出吸 附的新生态N2 ⑥烧釉时,由燃烧产物中吸附的气体及沉积的碳素脱碳氧 化而逸出的气体 ⑦工艺因素带来的气体 快速烧成,在低温时未能及时排出的气体。
陶瓷工艺原理3章釉料
组 主要着色剂 镁釉、锌釉、铅釉(纯铅釉、铅硼釉、铅碱釉、铅碱土
成
釉)、无铅釉(碱釉、碱土釉、碱硼釉、碱土硼釉)
铜红釉、镉硒红釉、铁红釉、铁青釉、玛瑙红釉
外观特性 透明釉、乳浊釉、虹彩釉、无光釉、半无光釉、金属光
性 物理特性 泽釉、闪光釉、偏光釉、荧光釉(发光釉)、单色釉、
质
多色釉、变色釉、结晶釉、金星釉、裂纹釉、纹理釉、
五彩缤纷的外衣——釉
五彩缤纷的外衣——釉
五彩缤纷的外衣——釉
• 什么是釉
什么是釉?釉的本质是什么? ……。这些问题却不 是每一个人都能回答出来的,它是“陶瓷“这门学科 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釉“的配制与烧成,是一门很神秘、很具挑战性 的学问,古代的许多名窑、名瓷都是以独特的釉来命 名的:祭红、郎窑红,美人醉、唐三彩、兔毫、油滴、 窑变花釉、……。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用一句简 要的话进行概括: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 薄的、均匀的玻璃质薄层。
▪ 石灰釉特点
(1) 釉式中CaO的mol 数不小于0.5。 (2) 弹性好,透明度好,还原气氛易烟熏,烧成范围窄。 (3) 与氧化铝含量较高的坯结合较好(北方瓷)。
• 3.2.2.2 镁质釉及其特点
(1)由滑石等镁质原料引入的熔剂性氧化物MgO在釉式中的含 量不小于0.5 mol。
(2) 热膨胀系数小,不易烟熏,有利于白度和透光度的提高, 烧成范围宽。
3.2 釉的分类
▪ 3.2.1 分类方法:
釉的分类按不同基准有不有的名称,一般可按 坯体的种类、制造工艺、组成、性质、显微结构、用 途进行分类,参见下表。
我国生产中习惯以主要熔剂种类及外观特征命 名釉料,如铅釉,石灰釉,长石釉,乳浊釉,无光釉, 颜色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4.1 长石釉和石灰釉
原料
湖南建湘(长石釉) 唐山某厂(石灰釉)
石英 长石 粘土 石灰石 滑石
30 55 5
10
22 52 12 14
0.4408 K2O 0.1070 Na2O 0.0642 CaO
0.3880 MgO
0.7188 Al2O3 0.0114 Fe2O3
7.1480 SiO2 (湖南建湘)
始熔温度过低,釉熔体过早封闭坯面,阻 碍坯中气体排出。
熔融温度范围过窄,烧成操作控制困难, 易产生流釉或生釉;
熔融温度范围过宽,导致①始熔点前移; ②使上限与下限釉面质量不同(组分挥发、内 扩散)
15
实际应用时中,考虑釉的始熔温度和熔融温度范围 不能脱离坯体的烧结性能和具体的烧成条件。 对于日用瓷: ①始熔温度应高于坯体烧结温度的下限;(便于排气) ②始熔温度不应超过制品烧成温度(范围)的下限; ③流动温度(熔融温度范围上限)应与制品烧成温度 (范围)的上限相对应。
釉的作用
(1) 装饰:提高艺术、欣赏价值。 (2) 改善制品的各种性能:
化学稳定性、防污性(平滑、表面积减小) 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抗菌性能等等。
3 3
6.1.2 制釉原料及釉的分类
制釉原料:天然原料和化工原料
天然原料:石英、钾钠长石、粘土、滑石、石灰石、白云 石、 硅灰石、锂辉石、锆英石、萤石等 。
(B)石灰釉特点
(1) 釉式中CaO的mol 数不小于0.5。 (2) 弹性好,透明度好,还原气氛易烟熏,烧成范围窄。 (3) 与氧化铝含量较高的坯结合较好(北方瓷)。
8 8Biblioteka 6.1.4.2 镁质釉及其特点
(1) 由滑石等镁质原料引入的熔剂性氧化物MgO在釉式中的含 量不小于0.5 mol。
(2) 热膨胀系数小,不易烟熏,有利于白度和透光度的提高, 烧成范围宽。
化工原料:ZnO、 SnO2、 ZrO2、Pb3O4、BaCO3、Al2O3、 SrO、硼砂、硼酸、铅白、密陀僧(PbO)等。
釉的分类
4 4
分类的依据
种类名称
坯体的种类 瓷器釉、炻器釉、陶器釉
制 釉料制作方法 生料釉、熔块釉、挥发釉(食盐釉)
造 烧成温度 工 艺 烧釉速率
烧成方法
低温釉(<1120ºC)、中温釉(11201300ºC)、高温釉(>1300ºC)、 易熔釉、难熔釉
(3) 对坯体的适应性强
6.1.4.3 多熔剂混合型釉
(1) 高温釉 (添加含ZnO、BaO、SrO、Li2O等熔剂的原料) (2) 低温釉(添加含PbO、B2O3等强熔剂的原料)
9 9
6.1.5 釉的特点
6.1.5.1 大多数釉是玻璃体
具有普通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
6.1.5.2 釉与玻璃的不同点
(1) 釉层中含有气泡和晶体。 (2) 釉化学组成中氧化铝的较玻璃高。 (3) 釉的熔融温度范围较宽。
开始熔融温度 ~ 完全熔融温度
半球温度 ~ 1/3原高温度(国标)
未烧
软化温度
半球温度
流动温度
13 13
·影响熔融温度范围的因素 (1) 物料细度 (2) 各组分混合均匀程度 (3) 物料的化学组成
14 14
始熔温度与熔融温度范围的选择
釉与坯在烧成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釉的始熔温度及熔融温度范围应与坯体的 烧成特性相适应。
性 物理特性 闪光釉、偏光釉、荧光釉(发光釉)、单色釉、多色釉、变
质
色釉、结晶釉、金星釉、裂纹釉、纹理釉、水晶釉、抛光釉
低膨胀釉、半导体釉、耐磨釉、抗菌釉
显微结构 用途
玻璃态釉、析晶釉、结晶釉、分相釉 装饰釉、粘接釉、丝网印花釉、商标釉、电瓷釉等 5 5
6.1.3 釉的组成及表示方式
组成: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 组成表示方式:
(1) 矿物重量百分组成 工厂配方
原料
石英 长石 粘土 石灰石 滑石
湖南建湘(长石釉) 30 55 5
10
(1) 唐山某厂(石灰釉) 22 52 12 14
(2) 氧化物重量百分组成
(3) 分子式、釉式、实验式、摩尔组成表示式
a b
R2O RO
}
c
R2O3
d
RO2
其中:a+b=1
6
6.1.4 几种常见釉举例
慢速烧成釉、快速烧成釉
一次烧成釉、二次烧成釉
主要熔剂 长石釉、石灰釉(石灰—碱釉、石灰—碱土釉)、锂釉、镁
组
釉、锌釉、铅釉(纯铅釉、铅硼釉、铅碱釉、铅碱土釉)、无
成 主要着色剂 铅釉(碱釉、碱土釉、碱硼釉、碱土硼釉)
铜红釉、镉硒红釉、铁红釉、铁青釉、玛瑙红釉
外观特性 透明釉、乳浊釉、虹彩釉、无光釉、半无光釉、金属光泽釉
釉料概述、性质、 依据和计算
1
• 6.1 釉料概述 • 6.2 釉的性质 • 6.3 釉配方确定的依据 • 6.4 釉料配方的计算 • 6.5 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 • 6.6 釉的析晶 • 6.7 坯釉适应性
22
6.1.1 釉及其作用 釉的概念: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玻璃或玻璃与
晶体的连续粘着层。
6.1.5.3 产生差异的原因
(1) 配方不同。 (2) 烧成制度不同。 (3) 釉与坯体之间的扩散和反应。
1100
6.2 釉的性质
• 釉的熔融特性 • 釉熔体的高温粘度、表面张力、润湿性 • 力学强度和硬度 • 化学稳定性 • 热膨胀 性和弹性 • 光学性质
11 11
6.2.1 釉的熔融特性 6.2.1.1 釉的熔融温度范围
0.2128 K2O 0.1013 Na2O 0.5133 CaO
0.1724 MgO
0.3161 Al2O3 0.0057 Fe2O3
30149 SiO2 (唐山某厂)
77
(A)长石釉特点
(1) 釉式中K2O和Na2O的mol 数之和不小于0.5。 (2) 硬度大,光泽度较高,略带乳白色,烧成范围宽。 (3) 与氧化硅含量较高的坯结合较好(南方瓷)。
釉的烧成温度一般在其上限附近 熔融温度范围的确定方法 高温显微镜法:将釉料制成直径和高度均为8mm的小 圆柱,置于高温电炉,通过显微镜观察、拍照、获得试 样在温度作用下形状、尺寸的变化结果。
12
规定:(1)试样呈半球时的温度称“始熔温度” (2)试样高度流至原高度1/3时温度称“流动温
度” (3)始熔温度与流动温度间隙即为熔融温度范围
16
釉熔融温度范围
T始融
●● ●
T坯烧结 T烧成下
T流动
●● ●
T烧成上 T坯膨胀
制品烧成温度范围
坯体烧结温度范围
17
··釉的烧成温度的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