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优秀公开课 ppt

2、知人论世: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
3、所言之志: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然粉身碎骨
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4、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归纳: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 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 池边或池中小洲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 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 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表达 诗人理想_、__志__向__、__情__怀。
咏物诗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 3、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托物言志手法。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 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指出下列诗句的手法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咏物言志诗歌鉴赏公开课获奖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纯咏物
仅状物之形貌, 言物之神态, 仅求其形 似, 不赋予个人感情, 最多表达诗人健 康而高雅审美情趣。如贺知章《咏柳》 赞美春柳轻盈姿态, 仅透露一点对自然 之物爱慕之情
第12页
托物言志(寓意)
即诗歌所描绘物象只是作者抒情载体, 作者借 以表达人生态度, 生活理想, 或者批判丑恶现 象, 或表达作者观点。名为咏物, 实则为了咏 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性与精神, 融入个人情感, 或借物抒怀, 或以物自喻, 或 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诗《病牛》
第7页
咏物诗常见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人格,坚持理想绝不 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 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愿望。
3、表达诗人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 (污浊官场),追求闲适田园生活;或积极
入世,渴望建功立业豪情壮志。 4.挖苦社会上丑恶人性或现象。
第8页
第20页
第13页
托物喻理
这种写法即借咏物来阐明超越表象之外深刻 哲理, 这种哲理或是人生真谛, 或是自然法 则, 它们是通过度析现象而得出来本质性东 西。唐代许多诗人在静心观物时有一种感悟, 因而可以透过表象体现出深刻哲理性思索。
第14页
托物讽世
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不 公平现象。如罗隐《蜂》
第15页
第10页
(2)这首诗中“山泉”具有自洁自清、 一尘不染、恬淡自然、飘逸出俗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来喻自己, 山泉即诗人自己, 山泉特点即诗人要追求个性, 其崇尚恬淡 自然、飘逸出俗高洁境界了了可观, 耐人 回味。 (或)这首诗在体现山泉天地之声色, 具 满涧平池之能同步, 又体现了山泉恬淡自 然、清高自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体现 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情怀。
公开课 咏物诗鉴赏共31页

公开课 咏物诗鉴赏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诗歌鉴赏咏物诗课件

比喻与象征
比喻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突出其相似之处或差异,使读者更 深刻地理解该事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使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引发读者的联 想和共鸣。
拟人化描写
•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立体,增强读者的感知和共鸣。
细节刻画
06 咏物诗的实践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01
02
03
塑造人物形象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特 点,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 世界。
表达情感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形 态、色彩、质地等特点, 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 心境。
深化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咏物诗可 以作为主题的延伸和深化, 通过描绘物品来表达更深 刻的思想和意义。
现代咏物诗
现代咏物诗在继承古代咏物诗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表达手法,使诗 歌更加丰富多样。
现代咏物诗在描绘物象时更加注重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和意义,通过象征、隐喻等手 法表达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咏物诗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脚,语言更加贴近现代人 的表达习惯。
当代咏物 诗
THANKS
在日常生活中引用
表达情感和心境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引 用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 境,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深度。
装饰和美化环境
在家庭、办公室等环境中,人们可 以将咏物诗作为装饰和美化的元素, 提升环境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
启发思考和感悟
咏物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可以启 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人们深 入思考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 问题。
当代咏物诗在继承现代咏物诗的基础 上,更加注重诗歌的创新和实验,呈 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格和特点。
“咏物诗鉴赏”公开课教案

“咏物诗鉴赏”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物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练结合法、方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诗谜)1.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打一植物)2.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打一动物)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物体?你为什么知道是它呢?——竹子,公鸡正是因为诗抓住了竹子有节,千枝万叶,不开花;公鸡头上有红冠,清晨打鸣这些事物显著的特点,我们知道了所写之物。
这类诗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一类诗——咏物诗。
二、介绍咏物诗1.概念:咏物诗,就是借描写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等)的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等)表达诗人的理想、志向、情怀的诗歌。
2.主要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3.标题的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形式标志咏(题、赠、赞、赏)+物象,如《咏梅》、《赏牡丹》三、学习《葡萄》原文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1.作者简介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25岁中进士,后任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潮州刺史等职,中间几度被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
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
咏物诗鉴赏方法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18页
注意
1、世间万“物”均有多面性,而 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 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一种特点来加 以发挥。 2、不一样样诗人其处境、性格、 思想等差异,故同咏一“物”,而 主题大多各异。 3.阅读时须认真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可借助诗人生平、注解 等。
第19页
画 菊 郑思肖(南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 声名自然远扬, 不必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特点, 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人, 不 需要某种外在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 从而表达出对高洁自 守品格热情赞颂和对才华高度自信。
第17页
物特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点 具有强大生命力(1.2句)
上疏直谏, 痛陈抗 手法
敌之策, 被拒不纳,
痛心疾首, 孤身隐 居苏州, 终身未娶
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 坚 持个性, 保持清白崇高节操;或者 远大理想, 老当益壮情怀。
。宋亡后, 他改字
第16页
蝉 虞世南 垂緌①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 緌: 是古人结在颔下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有伸出触须,形状好象下垂 冠缨,故说“垂緌”。
宋)
待到秋来九月八,
花开不并百花丛, 我花开后百花杀。 独立疏篱趣未穷。 冲天香阵透长安, 宁可枝头抱香死,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1、思痛:何这肖陈曾元两抗兵吹首上敌诗南落疏中下北直之菊,风谏策花郑中,,分。别注是扶参:怎黄危与样巢救进形长急士象于;考?骑试爱射,读,不书爱中,。
2.被诗拒人托不物纳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公开课)

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 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 神。 ▪ 4.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精品课件
特点归纳:
▪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 妙]
情,所言之志。 ▪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精志品课。件
▪ 春季高考题)
蝉 (00年北京
▪
虞世南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 的夏蝉。 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托物言志 精品课件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 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 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 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 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一
草
一
咏 物 诗 鉴
木 总 关 情
赏
精品课件
教学目标:
▪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如何鉴赏咏物诗
教学难点: 鉴赏语言如何有条理的完整的加以表述。
精品课件
▪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 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 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 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 ,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 类诗歌。
咏物诗鉴赏PPT课件

㈣、咏物诗常常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2、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
3、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㈤、咏物诗鉴赏步骤和方法
3、是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典型的有欧阳修的《画眉鸟》,曾巩的《咏 柳》 再如: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
答案: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苏轼的《海棠》,如刘羽的《白鹭图》。
㈡、咏物诗常常描写什么内容(托物)?
答案:常常抓住所咏之物的某些特征(形状、色彩、环境、心理、动作等)着意描摹。 如,写柳的“乱条”“飞花”,这是形态描写;写白鹭“雪花公子”“ 白头”,这是色泽描写;写“芳草垂杨荫碧流”“ 山花红紫树高低”“ 锁向金笼”,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谢 谢 !
第四题: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据《唐溪诗话》记载,此诗的前两句为黄檗禅师所出,后两句为唐宣宗李忱所对。
1、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形象。
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身。
四、巩固训练
第一题: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象类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物象类 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分析 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 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格。
2、情感类
东北中山中学 庞为
定义
通过描写某种事物,赋予事物象
征意义,来寄托诗人内心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咏物诗鉴赏
《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辽宁统一考试说明》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 2、鉴赏作品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咏物诗常见题型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物象?有什么具体特点? 2、诗中物象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手法类 联系物象,赏析手法表达效果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植物: 岁寒三友(松、竹、梅 ):高洁、傲岸、 坚贞不屈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 牡丹(艳丽、浮华、雍容、富贵)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离恨)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 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 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 ( 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志趣?(3分) 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高考链接
(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 qiǔ)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 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咏物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咏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抒怀――感慨自身,倾吐心中不平之气。
《不第后赋菊》
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 《蜂》 4、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雪梅》 5、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 喜爱之情。《咏柳》
常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对比、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反衬、 用典等
相同点: (1)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2)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低沉孤高。 象征屡受排挤的诗人自己。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同一物托的志有高低雅俗之分
2、情感类
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 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揣摩诗人所 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 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 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 活的道理 )
咏物诗常见物象
动物: 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蝉(悲凉;高洁)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鹰(志存高远、远大抱负 ) 马(威武、矫健、老当益壮、吃苦耐劳) 蜜蜂(勤劳、劳苦) 牛(劳苦,吃苦耐劳) 鼠(贪婪、不劳而获)
其它: 风(自由、奉献) 石灰(高洁、坚韧) 泉水(高洁,自然,清新) 山(坚实、孤高)
阅读两首诗词,比较诗人情感,说说相 同点与不同点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 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 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