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

一、子曰:“里仁为美。
”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爱之地,便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解读:此句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生活在充满仁爱之心的环境中,是一种幸福。
二、子曰:“择善而从之。
”翻译:孔子说:“选择善良的事物去追求,跟随它们。
”解读:此句教导我们要善于选择,追求善良的事物,并将其作为行动的准则。
三、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愁。
”解读:此句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心态,强调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则心胸狭窄。
四、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解读:此句倡导仁爱之心,强调待人处事要换位思考,不要伤害他人。
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
”解读:此句告诫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提前做好规划,以免遇到困境。
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并从中获得乐趣。
七、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学习要不断温习,从中汲取新知识,以便传授他人。
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们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表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九、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器物。
”解读:此句强调君子要有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十、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翻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后,道就会产生。
”解读:此句强调君子要注重根本,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论语十则》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高中必备文言文

高中必背文言文《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彼?’”《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高中论语十则原文

高中论语十则原文《论语十则》是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著作。
全文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路途又很遥远。
以‘仁’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的担当吗?直做到死才罢休,不也是路途遥远吗?”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践行?”孔子说:“只有恕道!自己不愿意的事,断不可加在别人身上。
(完整版)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
6、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
7、子曰 :“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抛弃贤圣权威及权威成见,人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抛弃仁、义等道德律则,人 民将恢复他们的孝慈本性;抛弃技巧与厚利的助纣与诱引,盗贼将自动消失。不过,这三项 措施作为治标之举, 还不足以治本, 所以, 应把它们作为从属的措施并继之以更为基本的总 体原则:表现纯真,持守混沌,减少私心杂欲。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柔之胜刚, 弱之胜强, 天下莫不知, 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爱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 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改变得了 它。柔能胜过刚,弱能胜过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又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人常说: 能承受全国的屈辱, 才配作天下的君主; 能承担全国的灾难, 才配作天下的君王。 确切的话 语常常让人觉得不以为然! 《老子》第八十章
子路说 :“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
:张大,
孔子说 :“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
:
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 、‘朋友’、‘少者’。安 :安逸。怀 :归依 [依孔安国
说] )。”
5、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人都会赞扬你是君子仁人了。达成仁德是全靠自己的,又怎能靠别人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儒道互补
经典原文 1 《论语》十则
学国学 1.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 要行一日好事。
——《格言联璧》
【古文今译】 活在世上一日要做一日好
人,做官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事。
【评说】 把今天过得问心无愧,比任何形式的许诺都有 价值!
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 小言詹詹。 ——《庄子· 齐物论》 【注解】 詹(zhān):说话烦琐、喋喋不休的样子。
答案: 1.①敏捷,勤快 ②小心谨慎 2.①靠近, 到……那里去 ②修正 ③通“矣”, 句末语气助词 3. 自立, 就是自己能够自觉地按照周礼的要求处事,这③同“智”,聪明,明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 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
5.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 6.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不知为不知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仁者乐山 仁者静 仁者寿 5.于我如浮云 6.小人长戚戚
诵读第一、二、三则,完成以下各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敏 . 于事而慎 . 于言①(
三、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 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 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 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时被列为“七经”之一。 南宋朱熹将它和《孟子》以及《礼记》中的《大学》 《中 庸》合编为“四书” ,与“五经”并列,后来成为读书人 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全书二十篇,每篇由长短不同的若干段文字组成,多数是 以“子曰”开头的孔子语录,少数段落略有记事和对话。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1、《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的把它练习,这不是很好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这不是非常让人高兴吗?别人对你不知情而不怨恨你,这不是最崇高的礼貌了吗?”2、《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辰,它站在那里,众多的星星就都在它周围。
”3、《论语·克己》【原文】子曰:“其事好也,必先难之;其事不善也,必先易之。
”【译文】孔子说:“做件好事,必须先做一些困难的事;作坏事,就应该先做些容易的事。
”4、《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不拘于形。
”【译文】孔子说:“里仁美义的美丽不需要外表的美丽。
”5、《论语·析言》【原文】子曰:“析乎其言,省乎其行。
”【译文】孔子说:“要审视自己的言行,要仔细分析自己所说的话。
”6、《论语·行有义》【原文】子曰:“行有义则无怨。
”【译文】孔子说:“行正义一定不会被有怨言。
”7、《论语·报任》【原文】子曰:“君子报任尽矣,不报任非其身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他要尽自己的职责——他不能推卸给别人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8、《论语·不欲》【原文】子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孔子说:“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美玉似的,也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粗粝似的。
”9、《论语·礼过》【原文】子曰:“礼过则和,过礼则滥。
”【译文】孔子说:“遵守礼仪,就可以实现和谐;违犯礼仪,就会产生滥用。
”10、《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不思考,就是空虚;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出现危险。
”。
人教版 高二语文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1《论语》十则 课件(共47张PPT)

❖ 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部分,还有 哪些是讲与人交往的。
“仁”
“忠”—— 做 “恕”—— 不做
分类整理:
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12345章;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1456789 10章;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的概念:
包括8 10两章。
学习 辨正统一 思考
迷惘
停滞、危险
5.由,诲女(rŭ)知之乎!
教
通“汝”
对待知与
你
不知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知道
通“智”, 智慧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 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 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 才是聪明智慧啊!”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实即问“道”
奉行
父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和“恕“正是孔子” 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 上。
译文:
子贡问道:“有一句话而可以 终身奉行的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行 者乎?”
↑
❖独立思考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4.学而不思则罔(wăng),
思考
迷惑而 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dài)。
空想
(陷入邪说的)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 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 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 险。”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重点字词:罔、殆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4、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
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 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轻声伐:夸耀 ,不宣扬自己的功劳施:张大,夸大。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
安:安逸。
怀:归依依孔安国说。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