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考复习地理课件:从水循环看城市内涝
合集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第2课时洪涝灾害防治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为原因
破坏流域内植被
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 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 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续表
2.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_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_
第一节 水循环
第2课时 洪涝灾害防治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洪涝灾害防治
1.类型
(1)洪水灾害: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______,水位急剧______,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 为缓解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需采取的措施有( )
B
①修建水库 ②加固沿海大堤 ③人工降水 ④修建入海新河
[解析] 在中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蓄积洪水,修建入海新河,可以增加排洪能力,有利于缓解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加固沿海大堤,只能防海浪和海潮,人工降水不能缓解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故选B。
(2)雨涝灾害: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______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增加
上涨
低洼
2.防御措施
(1)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提高________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2)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人为原因
破坏流域内植被
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 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 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续表
2.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_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_
第一节 水循环
第2课时 洪涝灾害防治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洪涝灾害防治
1.类型
(1)洪水灾害: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______,水位急剧______,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 为缓解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需采取的措施有( )
B
①修建水库 ②加固沿海大堤 ③人工降水 ④修建入海新河
[解析] 在中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蓄积洪水,修建入海新河,可以增加排洪能力,有利于缓解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加固沿海大堤,只能防海浪和海潮,人工降水不能缓解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故选B。
(2)雨涝灾害: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______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增加
上涨
低洼
2.防御措施
(1)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提高________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2)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我国主 要分布
地区
①取决于湖泊
湖泊水 补给
与河流的相对
全年 位置;
普遍
②湖泊水量的
大小
①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 补给
区的降水量; 全年 ② 地 下 水 位 与 普遍
河流水位的相
互位置关系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根据以上方法,可制作以下微导图,分别解释相关问题: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
流及库区的影响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1.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大气水。 (2)陆地水体之间具有 水源相互补给 的关系。
(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因为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环模式图,S 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 100 单位。
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
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水循环》PPT全文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水循环》PPT全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c8590b28ea81c759f5782e.png)
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减少地表径流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5) 影响下渗的因素
(6)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 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1)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沼泽地的形成
(2)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重难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通过蒸发、降水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
联系调节作用 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水循环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
迁移交换作用 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不断更新,并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水量平衡和水循环原理 (1) 水量平衡 ①概念:指任意尺度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 的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②各区域的水量平衡问题。 (2) 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利用水循环原理来解释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或分 析某水体及其特征的演 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水循环涉及的关键环节,说明这些环节在地 理事象及其演变过程中的变化或影响;二是分析透彻其中的因果关系,水循环环节中 的“因”,导致自然地理特征的“果”,只有因果分明、逻辑清楚,才能准确地阐释 地理问题。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5) 影响下渗的因素
(6)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 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1)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沼泽地的形成
(2)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重难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通过蒸发、降水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
联系调节作用 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水循环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
迁移交换作用 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不断更新,并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高 中地理 教材《 水循环 》PPT全 文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水量平衡和水循环原理 (1) 水量平衡 ①概念:指任意尺度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 的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②各区域的水量平衡问题。 (2) 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利用水循环原理来解释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或分 析某水体及其特征的演 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水循环涉及的关键环节,说明这些环节在地 理事象及其演变过程中的变化或影响;二是分析透彻其中的因果关系,水循环环节中 的“因”,导致自然地理特征的“果”,只有因果分明、逻辑清楚,才能准确地阐释 地理问题。
人教版ppt高中地理水循环ppt教学课件

明显改变(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D )
A.积极植树造林,涵养地下水 B.收集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 C.修建人工湖泊,补给地下水 D.减少耕地面积,节约地下水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教 材高中 地理《 水循环 》PPT上 课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如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涵养了甘肃张掖和内蒙古额 齐纳两大绿洲,张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较早开始大规模屯田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由于流域内人口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加剧 了省际间的用水矛盾。20 世纪60年代以来,流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致使河 湖干涸,草场退化等问题突出。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教 材高中 地理《 水循环 》PPT课堂】获奖PPT-[人教版]教 材高中 地理《 水循环 》PPT上 课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1)说明祁连山北坡水系较发育的原因。
来自海洋的水汽遇高山阻挡抬升降水较多,冰川发育;受山地降 水和冰川融水量的影响,地表径流量较大;祁连山北坡地势起伏 较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而发育较多的河流。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教 材高中 地理《 水循环 》PPT上 课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10.(2020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 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1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 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教 材高中 地理《 水循环 》PPT上 课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水循环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 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
同时由于水域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利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
影 从而增加降水量。
响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1) 加强宣传教育,实行“梯级 水价”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2) 重视和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培育作物新品种, 种植耐旱作物。 (3)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 ,如工业废水回收利用; 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
地面性质(地质、土壤)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 河流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强
人类活动
沿岸生产、生活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
岩石缝隙 地下水埋藏条件 补给量 地形、地质构造 人类活动
注意: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 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 下暗河众多,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水量少。
地形 洋流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少。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4)影响下渗的因素
第一种情况: 植被
A
B
C
说明:植被条件越好,越_有__利__于___下渗。 植被有_涵__养__水__源__、__保__持__水__土__作用。
4)影响下渗的因素
第二种情况: 坡度
A
B
C
说明:地表坡度越小,越_有__利__于__ 下渗。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初识海绵城市——分析城市内涝---城市环境问题教学课件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 习---初识海绵城市—— 分析城市内涝---城市环
境问题教学课件
2020/9/16
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水循环原理,指出城 市水循环的环节。
2、应用水循环原理,学会分析城市 内涝的成因。
3、认识“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水开发 利用的意义。
城市内涝
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造成城市积水灾害的现象 。
探究任务一:城市雨水的来龙去脉
降水 蒸腾
蒸发 陆地
陆地水循环示意图
探究任务二:“不听话”的城市雨水
看图讨论:城市化对原有环境发生了哪些改变 ?
探究任务二:“不听话”的城市雨水
活动: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
天然水体减少
地面硬化 DDiiaagg22rraamm
内涝的 成因
热岛效应 空气污染
Diagram 3
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 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 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 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 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 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 读图,完成4~5题。
4.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5.“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 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④缓解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境问题教学课件
2020/9/16
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水循环原理,指出城 市水循环的环节。
2、应用水循环原理,学会分析城市 内涝的成因。
3、认识“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水开发 利用的意义。
城市内涝
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造成城市积水灾害的现象 。
探究任务一:城市雨水的来龙去脉
降水 蒸腾
蒸发 陆地
陆地水循环示意图
探究任务二:“不听话”的城市雨水
看图讨论:城市化对原有环境发生了哪些改变 ?
探究任务二:“不听话”的城市雨水
活动: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
天然水体减少
地面硬化 DDiiaagg22rraamm
内涝的 成因
热岛效应 空气污染
Diagram 3
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 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 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 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 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 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 读图,完成4~5题。
4.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5.“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 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④缓解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微专题 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考点

【微点通关练】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 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 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 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3~4题。
3.“海浩”现象常出现在( )
D 1.影响新疆贸易水循环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数量
B.土地资源数量
C.人口数量 D.市场需求
答案 1.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新疆水资
源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生产出10%商用棉、
90%的工业西红柿,60%的甜菜,虚拟水总量高达650亿m3以上,但实际供本区消费的
农产品虚拟水仅约310亿m3,其余则通过农产品贸易被大量输出疆外,说明新疆贸易水循 环大部分是通过农产品输往全国各地,影响新疆贸易水循环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D 对。新疆水资源贫乏,人口数量较少,不是贸易水循环的影响因素,A、C错。土地资源数 量与贸易水循环无关,B错。
1.影响新疆贸易水循环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数量
B.土地资源数量
C.人口数量
D.市场需求
2.针对“西水东运”带来的生态问题,
合理的解决措施是( )
A.实施跨流域调水 B.调整农业结构
C.输入高耗水农产品
D.提高农产品价格
【微点通关练】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自然水循环,形成了“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贸易水循 环”共存的三元水循环模式。水资源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3%的新疆,却产出中国10%以 上的商用棉、90%的工业用西红柿、60%的甜菜,蕴含在全区农产品中的虚拟水(在生产产 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总量高达650亿m3以上,但实际供本区消费的农产品虚拟 水仅约310亿m3,其余则通过农产品贸易被大量输出疆外,形成了一条隐形的“西水东运” 大动脉。根据材料完成1~2题。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9.水循环与水平衡

发生圈层:水圈、大气圈、生物围、岩石圈
海上内循环 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大
类型 陆地内循环 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少
海陆间循环 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
水循环 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降水→地表径流→下渗→下渗
各环节影响因素
水循环的意义 人类对水循环 环节的影响
①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况维持了全 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②是地表各圈层、海陆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 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④塑造地表形态; ⑤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和区域 内蓄水变量之和。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全球 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水平衡
陆地
长期
外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
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短期 收入量-支出量=储水变化量
湖盆形成
水、盐来源
盐的富集
从补给 来源分析
从补给 来源分析
封闭的
冰 湖海地 河 雪 面迹下 水
洼地
融
大 气
湖
水
地形
水降
水
带来陆上的矿
构造湖居多:
物盐分的汇入
断裂下陷 盐分含量很低
闭口湖, 湖口无 排出口
不仅仅看 地表径流, 有时地下 水也可以
排盐
淡水支出>收入
地区干旱, 河 工农业生
蒸发旺盛; 流 产、生活
海洋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
收入 大气降水;河流、湖泊、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水量
水量
收入
支出
①降水 ②地表径流 ③下渗 ④地下径流
请仔细阅读新闻,并 结合生活实际,小组合作 试从水循环原理,分析兰 溪“十年九涝”的原因。
从水循环原理分析兰溪“十年九涝”的原因
①降水
降水量(mm)
450
400
气温 降水量
气温(℃ )
30
25
350
20
300
15
250
10
200 150
降水量
5
0 降水量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兰1 溪2 多3 年4 平5 均6 气7 候8 资9 料10 图11 12
★ 短时间的强降水
(约6-7月)
兰溪
从水循环原理分析兰溪“十年九涝”的原因
★ 破坏天然河道
②地表径流
★ 地势低洼 ★ 上游汇水量大 ★ 下游水库回水顶托
④地下径流 ★ 排水设施落后 强化排水设施建设
2014年五水共治
2017年, 沿江堤防达到 50年一遇防洪 标准。
5年内投资3亿元,新、 改、扩建排涝站12座,装 机2560千瓦,完善域内排 涝设施。
2016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何为海绵城市?
花是园指城、城市可2市0“1渗像5年海透海4绵绵路月一,体面样全”这具国既样有“包的“海括弹城绵性城河市”市、配,”湖套在建、设适设池应施试环点塘。境工等变作水化启系和动,减。轻“也自海包然绵括灾城绿害市地等”、
从水循环原理分析兰溪“十年九涝”的原因
★ 路面硬化比例高
★ 排水设施落后
从水循环原理分析兰溪“十年九涝”的原因
> 水量
水量
收入
支出
①降水 ★ 短时间的强降水
★ 地势低洼 ★ 上游汇水量大 ②地表径流 ★ 下游水库回水顶托 ★ 破坏天然河道
③下渗 ★ 路面硬化比例高 ④地下径流 ★ 排水设施落后
人类活 动干预 水循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要落实建设“海绵城市”
2020年 20%
2030年 80%
祝福兰溪,感谢您的聆听!
因水而再兴,有洪而无忧
城市水广场
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俞宏前教授: “反正是要淹的,那就让水淹在该淹的地方。”
透水砖
中伦 日纽国敦本约大街地地部区下下分地网网地下 管管下管管网网
从体水运动根循所据环涉水原及循理的环分各原析水理循,城环写市环出内节“涝名内的称涝原。”时因兰溪城区水
> 城市内涝水量是指由于强水降量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
市排水能力致收入使城市内产支生出积水灾害的现象。
⑤① ⑥
城区
②
兰江
③
④
积水
①降水
②地表径流 ③下渗 ④地下径流 ⑤蒸发 ⑥植物蒸腾
《从水新循闻环原深理一分析度城》市内涝的原因
上贴吧,我为家乡献计献策
对症下药
从水循环原理探讨兰溪内涝的整治措施
<> 水量
收入
水量 支出
①降水 ★ 短时间的强降水 ★ 地势低洼 ★ 上游汇水量大 加高堤坝
②地表径流 ★ 下游水库回水顶托 ★ 破坏天然河道
加强与下游联系,水库及时泄洪
建设人工湿地
③下渗 ★ 路面硬化比例高 采用透水砖,增加绿化面积
地下神宫
你好,美丽兰溪
溪以兰名,邑以溪名,因水而兴,是著名的“小上海”
因水而忧 ,十年九涝
1989年“7·2”洪水中的人民路
1993年“6·20”洪水中的老城桥头
1997年“7·10”洪水中的丹溪大道,群众站在挖土机上过水
因水而忧,十年九涝
【以兰溪为例】
从水循环看城市内涝
执教人:王玉萍
读图说出水循环各环节名称。
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河流
湿地公园
拦水坝
城市建筑
草坪
湖泊
污水处理厂
树木
吸 水
放 水
储水
储水
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B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A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学以致用·真题演练
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为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 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5分) 降水量大且集中。(1分)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1分)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2分)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作用,下泄缓慢。(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