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主观能动与自强不息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讲学稿 新人教版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学习目的与要求:1、知道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2、能分析自强与自暴自弃,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练一练:( 判断正误 ) 1.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 ( ) 2. 具备自强精神的人遇到困难是不需要他人帮助的。 ( ) 3. 不要管别人是否比你更聪明、更伟大、成就更高,只要你能尽量发挥你自己的天赋专长,自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成就。这句话说明扬长避短是自强者的捷径。 ( ) 4. 所有的自强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人生的理想而执着追求。 ( ) 5.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失;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都是自强精神的具体表现。 ( ) 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精讲质疑) 学习目的与要求:1、能感受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巨大作用;2、了解自强精神的主要表现;3、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逐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 .自强是一个人活出的强大动力。,不思

模块四:教师精讲(认真听讲并记录要点) 模块五:随堂检测与反馈 (一)、选择题 1.泉州市首届“美德少年”黄臻同学,以超常的毅力同病魔顽强抗争,坚持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黄臻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有()

①直面挫折②自傲自负③自立自强④坚强意志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石家庄市某小学一群父母下岗的孩子提出了这样的口号:“父母下岗,我们自强;昂起头,做生活的强者。”他们的口号体现出了强烈的() ①自主精神②自强精神③爱国精神④奋发进取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下列选项能够反映一个人具有自强精神的是() 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②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③志存高远,执着追求④得过且过,甘心落后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眼前多少艰难事,自古男儿当自强。”下列不属于自立自强行为的是() A. 告别依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B. 遇事有主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C. 尊重他人,一切的事情自己负责 D. 自尊自爱,不畏困难,志存高远,勇于开拓 5.“神州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航天员聂海胜从小喜欢思考,一天晚上,他遇到一道学校哦上的难题,想了很久都没做出来。他妈妈很心疼,想告诉他怎么做,他不答应,两个小时后他成功地解出了难题。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A. 要独立完成作业 B. 做任何事都不要依靠别人 C. 成就事业的人,大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D. 只要具备了自立品格,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6.对自暴自弃的正确解释是() A.自暴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是指自己甘心落后,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 B.自暴自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以理解 C.自暴自弃最终也能走向成功 D.自暴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但是生活一样幸福开心 7.所有自强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 A.都有不平凡的个人经历 B. 家庭都不是很幸福 C. 为了人生的目标执着追求 D.每个人的成长都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8.真正自强的人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后,就会()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三课第四课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 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 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 占中国 1/8 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 1300 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

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讲授 >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 , 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 , 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 , 即人类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 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 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例如:李四光与中国 石油。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 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的活动 , 即通常所说的“做”。 (1)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 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例如:克 隆羊、人造心脏、人造蛋白质。 (2)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 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例如:展示建设三峡时的图片,指出三峡的建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害为利的最好的例证。 再次,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 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例如:长征精神、铁人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98 抗洪精神。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 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正确指导行动。例如:万有引力定律。 (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 界。 教师设疑:“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人类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类已把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这又包含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第四课第一框题人生自强少年始 [本课知识目标]1.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2.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 [本课能力目标]1.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 2.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3.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本课重点]自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 [本课难点]自强的含义、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教学设计]导入:2005感动中国:《带着妹妹上大学》 洪战辉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事迹: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设问:这位普通的哥哥具备的什么品质打动了我们的内心,感动了中国? 生1:是对妹妹的负责和关爱; 生2:他不怕困难,努力奋斗; 生3:他具有自尊、自信、自立的优秀品质; 生4:它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进取; 生5:他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洪战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其关键字是自强!那么什么是自强呢?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生:一个人自尊、自信、自立,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 板书:1.自强的含义 师:对,洪战辉就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一个男孩开始成长为一个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赢得了2005年中国的感动。同学们,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巨大。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培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我们应向洪战辉学习,主动培养自强的品格,让自强的品格成为我们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动力。 板书:一、自强,是进取的动力(写在“1.自强的含义”的上面)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的还有哪些生命不息,自强不止的事迹? 学生畅所欲言: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争取独立的斗争历史;郑和环球航行的探索;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屈原;战功卓著的爱国名将戚继光;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林则徐;爱

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学习提纲及练习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1.什么是自觉能动性?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 (2)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就是指人可以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做、行动、实践,或者叫办事情,就是改造世界。第三,人的自觉能动性还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人的自觉能动性有哪些作用? (1)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使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自觉能动性能够把握客观规律,把思想、计划和方案等观念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 (3)人的精神状态贯穿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对这些活动的导向与选择、激发与抑制、控制与调节有着巨大影响。 2、理解自觉能动性对人生的作用; (1)实现人生成功需要发挥自觉能动性 (2)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高,人自身潜能挖掘和发挥的也就越大,使人生更有意义,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

值,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3)要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的潜能,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 (4)人生的意义也是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 3、了解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生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著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人的自觉能动性,才更需要人发挥自觉能动性。 4、学会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创造美好人生; (1)促进人生发展必须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 人生需要发挥自觉能动性,不断积极进取,树立远大理想。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从自己实际出发,好高骛远会使人不切实际放弃许多现成的成功机会。(2)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 走好人生路,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睛实地,切忌好高骛远 要走好人生路,还需要有强大的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做到自信自强。 自信自强可以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练习: 1.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 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

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教案

青藏铁路编辑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它东起青海西宁市,南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 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四大难题。2005年10月12日,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格拉段铁轨铺通。截止到2006年 3月25日,青藏铁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其中用于环保工程投资达到12亿元,这在全世界单项工程用于环保的投资量中是相当罕见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 看书思考 事例P26 魏瑞红的事迹 奋斗在北京,魏瑞红和同事们在一起。 [引思明理] 工作、升迁,你的人生,“拼爹”还是靠自己? 启示: 人生路各有不同。等靠要,只能虚度年华,浪费人生。人生路要自己走。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完善自身。 没有人能保证你的未来,但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必将构成你的未来,想改变未来,请从现在开始做起。焦虑没有任何帮助,行动才能改变现状。——张大奎(脑瘫计算机博士)人生路只能自己去走,要想获得人生的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坚定信念,自强不息。 思考 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人比动物高明在哪里? 黑猩猩被公认为是聪明、智商最接近人类的动物。科学家做过一次实验:教黑猩猩用水灭火。经过多次训练,黑猩猩学会了从水龙头上接水灭火。科学家又到河对岸试验。当科学家点燃一堆篝火,只见黑猩猩飞快地提起水桶,涉水过河,到对面的水龙头上接满一桶水,再涉水过河来灭火。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 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及其作用 含义: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也叫主观能动性,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特点: 认识世界 ------想 改造世界 ------做

自觉能动与自强有不息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辅导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导课: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25页职高生小李自主创业的故事,结合小李创业成功的经历,思考: (1)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为什么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2)人生为什么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3)成功和人的精神状态有关系吗? 教学内容: 启发思考: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美国人登上月球的事迹,中国“神舟七号”的太空漫步,说明了人有巨大的想象力,人在想象力的激励下,可以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完成人类的想象。为什么呢?因为人有自觉能动性,就像蜜蜂制作蜂巢,既是在精致也没法和人类制作的房屋相比,制作过程就体现了动物本能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不同。从古朴简陋的茅舍到高耸入云的大厦,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而蜜蜂的蜂巢却千年依旧,这是为什么呢?与动物相比,人类“高明”在哪里呢?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持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内涵 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A、包括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两方面的能力; B、具有积极主动性,而不是消极被动; C、能认识现存的事物,也能构想出尚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D、是人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3、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1)反映世界的能力 表现在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积极反映,能积极主动地反映外部世界,也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认识现存的事物,也能构想出尚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2)改造世界的能力 概念:改造世界的能力,就是指人可以再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做”。做、行动、实践,或者叫办事情,就是改造世界。 表现:把认识到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形成思想、计划和方案等观念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 (3)人的精神状态 包括决心、意志、干劲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都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这些精神状态贯穿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对这些活动的导向与选择、激发与抑制、控制与调节有着巨大的影响。 实践证明人的精神状态对人的生理功能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参见P26—27)。 4、如何发挥好自觉能动性 (1)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B、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C、违背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D、现实面前消极被动、听之任之,无所作为也是错误的。 想一想: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让人耻笑? (2)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还要受到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制约 A、主观因素的范畴(参见P27) B、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必须自觉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C、要善于调动自觉因素。 D、必须选择正确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三课自觉能动性与自强不息

第三课自觉能动性与自强不息 授课章节 第三课自觉能动性与自强不息(第 2 课时)名称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课时使用教具 1 节授课形式 启发式教学法。 教材、学案、多媒体课件 1.认知:理解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教学目的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自强不息实现自我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应如何自信自强实现自我? 教学后记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一、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1、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获 得成功的基础 2、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法宝 3、自信自强是中职生实现人生目标的有力保障 二、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1、面对现实,相信自己,超越自卑

2、相信未来,战胜畏惧,走向成功 教学过程歌曲引入课堂教学安排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播放优美动听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引入第二课时的学习,板书:自强不息目标引导: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 学生抢答 设疑引入 学生抢答 谜语形式出示案例学生抢答比赛激 发学习兴趣 学生举例给予加分鼓 励 视频展示 引起共鸣 教师引导 1.认知:理解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复习提问:教师提问上节课重点问题,使学生想到学过 的哲学观点。并用其指导人生实践。 设疑: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三大因素是什么? 教师分析:由三大因素中的第二因素,用狄更斯的话:“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 ,而支撑着顽强毅力的就是自信自强。引入新内容教学。 一、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师举例:猜猜看:猜历史人物 :毛遂——自信的代表 孙中山——自强的模范。 学生举例: 教师举出同龄人的案例:

第3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公开课-)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2014_-2015_学年度第一学期 公开课讲义

教学过程(简要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3分钟):中华民族正是依靠自强不息,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走向了民族独立,走向了国家兴旺,走向了繁荣富强。人是要有精神的,精神是人的生存之本、创造资源。希望我们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成就一番事业,自强不息成就成功人生。 反例:我国飞机制造业,引进“风洞技术”一次血的教训。借鉴他人,更要注意自强不息,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自强不息与成功人生 (一)自尊与关注自我的存在(15分钟) 自尊:是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 提问1:大家知道人有哪些不当的言谈举止,我们觉得这种人很龌龊,很可笑? 自贱的表现:语言失礼,不符合身份,有粗话口头禅等;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角色,包括性别角色等) 1.做一个有自尊的人 A.尊重自己,肯定自己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肯定自己,但不要唯我独尊,目空一切。 有位大力士说大话:“不管谁能够搬来的东西,我都能把它举起来!” 后来甲搬来一样东西,大力士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法将举起来,当众出丑。 提问:大家知道甲搬来的是什么东西吗?大力士在说话方面犯了什么错? B.悦纳自己,完善自己 人不可能完美无缺,要学会欣赏自己,增强自信;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平等待人,不要孤芳自赏。 (智者问一个落落寡欢女孩的故事,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我用一百两黄金,换你的双眼,你换吗?) C.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仅仅依靠容颜、财富和权力等赢得别人的尊重,一旦这些失去,自己将一文不值;要想永久地得到人们的尊重,应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升华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力微难负重的例子)

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一、选择题 1.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 A.能够改变环境B.有心理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D.能反映外部事物 2.“先思后行”是人的行为的基本特点。这个观念表明( )。 A.“想”和“做”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性,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 B.人做任何事情都要谨小慎微 C.人具有能动性,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D.人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 3.在十年浩劫中,有人曾对“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规则提出质疑,一些地方改为“红灯行,绿灯停”,结果造成交通事故剧增。这表明( )。 ①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规则必须符合规律 ②规则是主观的,人们可以任意修改它 ③修订规则必须依据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 ④人们可以废除规则,但却不能废除规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关于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A.发挥自觉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和前提 B.只有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尊重客观规律就不能发挥自觉能动性 D.发挥自觉能动性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5.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为“毛毛虫思路”。我们从“毛毛虫思路”中获得的启示是( )。 A.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精神解放 B.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发挥自觉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塞万提斯有一句名言:“让我们用笑脸来迎接着悲惨的厄运吧!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百倍的勇气对付一切的不幸。”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A.只要拥有勇气就能克服一切 B.人的良好精神状态对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C.人发挥自觉能动性就能克服一仞困难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7.“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隗。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 ①目的性②计划性③主动创造性④自觉选择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 由很多小圆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模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 ①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③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④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目前.火星上有水已成定论。但受条件的限制,对于“水在火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知识 点整理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 、什么是自强? 自强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分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2、自强有哪些表现 自强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等。 3、为什么要从小培养自强精神? A人生自强少年始。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汉阳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我们应当趁此大好时光,培养自强的品格,努力学习,奋发进取。 B自强,进取的动力。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大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纪民族之林。 c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地说明了自强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4、什么是自弃?为什么要自强就不能自弃? A所谓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B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自弃的后果)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A理想,自强的航标。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之执着追求,矢志不移地奋斗,直到成功。 B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c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据此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D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2、为什么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要成就一番事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认识自暴自弃的危害。 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表现和作用,以及自暴自弃的含义和危害,理解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做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自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自暴自弃的危害。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现象剖析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羚羊中的怪事”并思考: 同学们,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对这些差异,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分别把它们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 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是因为东岸的羚羊所生活的环境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东岸的羚羊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才能适应环境,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说明的道理。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板书】 活动二:同龄人的启示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47小涛的故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小涛每天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却在各方面都锐意进取并取得很大成绩,靠的是什么?小涛的感人事迹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对!靠的是自强。小涛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人生自强少年始。 【讲授新课】 一、人生自强少年始【板书】 活动三:故事展播室 请你讲述同小涛一样具有自强精神的感人故事。 讨论交流:这些感人人物的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教师总结归纳: 1.自强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 自强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等。【课本P48.首段首句】 活动四:故事拓展: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上述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自强精神,对这些人物的成长、发展和成就事业,乃至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进步有什么重要意义?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名师导航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名师解惑 1.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把握自强的含义呢? 友情提示 第一,运用榜样法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古今中外自强不息而终成大业的名人、伟人的事迹为榜样,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还可以将古今中外名人、伟人关于自强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时时激励和鞭策自己。学习榜样,坚持下去,就能使我们的自强精神得到培养。 第二,运用行为实践法学习。对于自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我们不仅要在道理上弄懂它,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学习实践中去落实、去锻炼、去增强。只有在日常生活、学习实践中,去自强不息,奋发进取,才能真正培养我们自强的品格,才能真正做到自强的人生。 第三,善于总结和自我评价。学习结束后,我们要认真地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看看自己都懂得了哪些道理,培养了哪些能力,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哪些提高,还有什么遗憾和希望等。 释疑:自强是积极向上,永不懈怠,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自强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就是自尊、自信和自胜。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一个能够尊重自己人格的人,就一定会在事业中兢兢业业、切实负责、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个自尊的人,就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道德的要求,不做不道德的事。一个自尊的人,就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积极努力,能够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节操,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个自尊的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自己的道德人格来影响他人、造福社会。 自信,就是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是相信自己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取得成功。自信绝不是盲目的自大,更不是不顾客观情况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自信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它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是对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的信心。自信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困难和失败的环境下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希望。 自胜,就是能克制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也就是自己的懒惰、懦弱、恐惧、贪图享乐、妒忌、仇恨等。在人的一生中,总是要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引起思想和情感上的变化。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清醒的理智,作出正确的选择,排除一切干扰,这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做到自强,就必须自胜。 2.自强,必须战胜自我,克服缺点和不足;自强的捷径是扬长避短。战胜自我与扬长避短岂不矛盾? 释疑:两者并不矛盾,弱点也就是我们平常谈的缺点,是指人格上、态度上的,如马虎、懒惰、怕吃苦、缺乏耐心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一般人都对自己的弱点缺乏认识或者漠然视之,从没有想到去克服它、战胜它,而自强者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所以他就能自强,就能成功。 扬长避短,顾名思义,就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短处是就人的天赋、才能而言的,这些一般是先天形成的,是很难改变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加以改变,如有的人擅长运动而不擅长表演,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而短于逻辑思维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天赋,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

精第四课自强学案(含标准答案)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一课时人生自强少年始 主备人:刘胜利复备人:七年级政治备课组 课时类型:新授课——自主探究课 温故知新:(1—2分钟) 1、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是什么? 2、怎样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明确任务:(1分钟) 学习目标:1、背会自强的含义,牢记自强精神的表现,感受自强对个人以及国家民族的意义。 2、努力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3、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强精神。 学习重点:是自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 静心自学:(8—10分钟) 1、自强是指一个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2、自强是进取的动力,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的对立面自弃。所谓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阅读p48页内容,思考: 3、自强精神的表现以及培养自强精神的意义。 阅读p49—50页内容,思考: 4、自强品质对成功者的意义。 5、我们为什么“要自强,勿自弃”? 成果展示:(8—10分钟):问题见自学指导。 过关检测:(6—8分钟) 1、下列词语中能够体现自强精神的有ﻩﻩ( D) ①志存高远,执著追求②知难而退,得过且过

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ﻩ④破罐子破摔,自毁长城 A.①④B.②③C.①② D. ①③ 2、下列属于自弃者的表现有ﻩ( B ) ①不愿吃苦,不愿奋斗ﻩﻩ②懒惰成性,得过且过 ③不求上进,不思进取ﻩ④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学 A. ①②ﻩB.①②③C. ②④D.①②④ 3、《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 B ) A.正常的智力ﻩﻩﻩB.自强不息的精神 C.乐观开朗的心境ﻩﻩD.保持积极的情绪 4、在群星闪耀的舞台上,一群农民工子女表演的诗朗诵《心里话》震撼了亿万观众的心,“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更是喊出了农民工子女的最强音。这表达了农民工子女( D ) ①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②自强品质③面临的生存环境太差④奋发进取的精神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5、北京有一所宏志中学,各省市有很多宏志班,专门招收那些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人穷志不短”,经过努力,顽强拼搏的他们以100%的升学率全部被重点大学录取。这告诉我们( D ) ①自强是进取的动力②自强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③人生自强少年始④自强者昌,自弃者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