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不良反应-2

八珍颗粒

【功能主治】

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亏之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1袋/次,2次/日。

【注意事项】

忌过劳、寒凉,慎房事。体实有热者忌服。贮藏方法: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八正合剂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注意事项】

本品允许有少量沉淀,用时摇匀。

板蓝根颗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鼻窦炎口服液

【功能主治】

通利鼻窍。用于鼻塞不通,流黄稠涕;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20日为一疗程。

鼻咽清毒颗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热毒蕴结鼻咽,鼻咽肿痛,以及鼻咽部慢性炎症,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物增多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0克,一日2次。30天为一疗程。

鼻炎康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过敏性鼻炎等。

【用法用量】

片剂。口服,1次4片,1日3次。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器及高空作业。

鼻炎片

【功能主治】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鼻炎风热蕴肺证,症见鼻塞、流涕、发热、头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鼻渊通窍颗粒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急鼻渊(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证见:前额或颧骨部压痛,鼻赛时作,流涕粘白或粘黄,或头痛,或发热,苔薄黄或白,脉浮。。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

【注意事项】

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脾虚腹胀者慎用;服药期间勿食辛、辣等食物

补肾益脑片

【功能主治】

补骨益气,养血生精,用于气血两虚,肾虚精亏,心悸气短,失眠健忘,遗精盗汗,腰腿酸软,耳鸣耳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烧者忌用。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⑴忌食生冷。⑵不明原因低热或感冒中有上述症状可用此方。

参附注射液

【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2~4ml/次,1~2次/日。静脉滴注:

一次20~100ml(用5%~

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静脉推注:一次5~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参芪扶正注射液

【主要成分】

党参、黄芪。

【功能主治】

益气扶正。用于气虚证肺癌、胃癌的辅助治疗。与化疗合用有助于提高疗效、保护血象。提高气虚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气虚症状及生存质量。【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一次250ml,一日一次,疗程21天;与化疗和用,在化疗开始前3天开始使用,疗程可与化疗同时结束。

【注意事项】

1、本品应认真辩证用于气虚证者;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3、本品不得与化疗药混合使用。

【禁忌】

有内热者忌用,以免助热动血。

柴黄冲剂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5.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0.禁忌:糖尿病患者禁服

柴银口服液

【主要成分】

柴胡、金银花、黄芩、葛根、荆芥、青蒿、连翘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内热症,症见:发烧恶风,头痛,咽痛,汗出,鼻塞流涕,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瓶,一日3次,连服3天。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宜温服。

【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提示:本品有一定的抗流感甲、乙病毒及抗菌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解热、镇咳、抗炎作用。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沉香舒气丸

【功能主治】

舒气化郁,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两胁胀疼痛或刺痛,烦躁易怒呕吐吞酸,呃逆嗳气,倒饱嘈杂,不思饮食。【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2丸,一日 2~ 3次。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丹七片

【功能主治】

活血化淤,用于血淤气滞,心胸痹疼,眩晕头疼,经期腹同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片,一日3次

当归苦参丸

【功能主治】

凉血,祛湿。用于血燥湿热引起: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精鼻赤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

3.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

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年老体弱或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当归龙荟丸

【功能主治】

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地榆槐角丸

【功能主治】

疏风凉血,解热润燥。用于腑脏实热、大肠火盛之肠风便血、痔疮褥疮、湿热便秘、肛门肿痛。【用法用量】

口服。1丸/次,2次/日。

调经丸

【功能主治】

理气和血,调经止痛。用于气郁血滞,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2、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

3、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就诊。

都梁滴丸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用于头疼风寒淤血阻滞脉络证,症见头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遇风寒诱发或加重。

【用法用量】

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次6丸,一日4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微恶心,不需特殊处理。

5、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禁忌】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忌服。

耳聋左慈丸

【功能主治】

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的耳聋耳鸣,头晕目眩。【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突发耳聋耳鸣禁用。

2、本药只用于肝肾阴虚证之听力逐渐减退,耳鸣如蝉声者,凡属外耳、中耳病变而出现的耳鸣,如外耳道异物等,应去医院就诊。

二陈丸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15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2.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

肤痒颗粒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半袋--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孕妇忌服

2.消化道溃疡者慎用。

3.因肾病、糖尿病、黄疸、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应以治疗病因为主,若需用本品时,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期间如出现口唇发麻应立即停药。如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疤等其他皮疹时,应去医院就诊。

附子理中丸

【功能主治】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⑴忌食生冷食物。

⑵孕妇忌服。

复方芦荟胶囊

【功能主治】

清肝泻热,润肠通便,宁心安神。用于心肝火盛,大便秘结,腹胀腹痛,烦躁失眠。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粒,一日1—2次。

【注意事项】

不宜长期服用,孕妇禁用,哺乳禁用,哺乳欺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瓜霜退热灵胶囊

【主要成分】

西瓜霜、麝香、冰片、羚羊角、石膏、丁香、沉香、甘草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开窍镇静。用于热病高烧,惊厥抽搐,咽喉肿痛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一岁以内0.15-0.3g;一至三岁

0.3-0.6g;三至六岁0.6-0.75g;六至九岁

0.75-0.9g;九岁以上0.9-1.2g;成人1.2-1.8g;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本品不宜久服。

【禁忌】

孕妇忌服。

活力苏口服液

【功能主治】

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用于年老体弱,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眼花耳聋,脱发或头发早白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1次,睡前服,连服三个月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外感风寒、风热,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3.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4.服药同时不宜服用藜芦及其制剂。

5.本品宜饭前或进食同时服用。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活血通脉胶囊

【功能主治】

破血逐瘀,活血散瘀,通经。用于癥瘕痞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及高血脂症,见有眩晕、胸闷、心痛、体胖等属于痰瘀凝聚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加味逍遥丸

【功能主治】

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两胁胀痛,心烦易努、倦怠食少,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切忌气脑劳碌,忌食生冷油腻。

金匮肾气丸

【功能主治】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5g (20—25粒)一日2次

【注意事项】

忌房欲,气恼。忌食生冷食物。【禁忌】

孕妇忌服。

开胸顺气丸

【功能主治】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饮食内停,气郁不舒导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9克,一日1-2次。

【注意事项】

年老体弱者慎用。

【禁忌】

孕妇禁用。

连翘败毒丸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用于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风湿疙瘩,遍身刺痒,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

4.有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孕妇禁用。

良附丸

【功能主治】

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羚羊清肺丸

【功能主治】

清肺利咽,清瘟止嗽。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咳血,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

六味安消胶囊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痛经。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粒,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小儿及孕妇忌服。

2.不适用于久病体虚的胃痛患者。

3.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浮肿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龙血竭胶囊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6粒,一日三次;外用,取内容物适量,敷患处或酒调敷患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癃清片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通淋。用于热淋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尿短、腰痛、小腹坠胀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重症一次8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

体虚胃寒者不宜服用。

麻仁润肠丸

【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孕妇忌服,月经期慎用。

2、年轻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

3、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4、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如结肠癌,严重的肠道憩窒,肠梗阻及炎症性肠病等忌用。

6、按用法用量服用,有慢性病史、小儿及年老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梅花点舌丹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生肌定痛。用于疔疮痈肿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现代多用于疖肿、咽炎、扁桃体炎、牙周炎等。

【用法用量】

水丸剂:每10粒重1g,3粒/次,1—2次/日,先饮温开水一口,将药放在舌上,以口麻为度,再用温开水或温黄酒送下。外用时,以醋化开,敷于患处。

木瓜丸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活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无力,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0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木香顺气丸

【功能主治】

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嗳气。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忌生冷油腻食物。

3.本药宜空腹用温开水送服。

4.本药为香燥之品组成,如遇口干舌燥,手心足心发热感的阴液亏损者慎用。

5.本药对气机郁滞,肝气犯胃的胃痛窜走者效果好,不适用于其他证侯的胃痛。

牛黄降压片

【功能主治】

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用于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省;高血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4片,一日1次。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禁忌】

腹泻者忌服。

牛黄解毒片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生,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2-3次。

【禁忌】

孕妇禁用。

牛黄清火丸

【功能主治】

清热,散风,解毒。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痛,咽喉肿痛,痄腮红肿,耳鸣肿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牛黄清胃丸

【功能主治】

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 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孕妇禁用。

4.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6.小儿、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牛黄上清丸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食物。

2.孕妇慎用。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4.有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大便溏软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清热解毒口服液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等症;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1-2支),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在有效期限有少许沉淀,并非变质,摇匀即服,同样有效。

【禁忌】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人参归脾丸

【功能主治】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作用与用途】

具有抗休克,激活胆碱能神经功能低下,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增强免疫力,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强壮,增进造血功能等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人参健脾丸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和胃止泄。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用法用量】

口服。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桑菊感冒片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期,头疼,咳嗽,口干,咽疼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它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湿毒清胶囊

【功能主治】

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用于皮肤瘙痒属血虚湿蕴皮肤证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 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

2.用药期间不宜同服温热性药物。

3.用药后感觉唇部麻木者,应停药。

【禁忌】

孕妇禁用。

舒肝和胃丸

【功能主治】

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两胁涨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不宜消化食物。

2、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3、孕妇慎用。

4、不适用于小儿、年老体虚者,主要表现为身倦乏力,气短嗜卧。

5、本品不宜久服,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舒肝丸

【功能主治】

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一丸,一日二至三次。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舒肝止痛丸

【功能主治】

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合,肝气郁结,胸胁胀满,呕吐酸水,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4.5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本药宜用温开水送服。

2.服药期间忌气怒,忌食生冷油腻不消化之食物。

5.孕妇慎用。

双黄连颗粒

【功能主治】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

口服或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1.0~1.5g;6个月至一岁,一次1.5~2.0g;一岁至三岁,一次2.0~2.5g,三岁以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四磨汤口服液

【功能主治】

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20ml,一日3次,疗程一周;新生儿一次3-5ml,一日3次;疗程2天;幼儿一次10ml,一日3次,疗程3-5天。

【注意事项】

1.一般手术病人在手术后12小时第一次服药,在隔6小时第二次药,以后常法服用或遵医嘱服。2.冬天服用时,可将药瓶放置温水中加温5-8分钟后服用。

3.药液如有微量沉淀,属正常情况,可摇匀后服用,以保证疗效。

【禁忌】

孕妇、肠梗阻、肠道肿瘤、消化道术后禁用。

四神丸

【功能主治】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克,一日1-2次。

天王补心丸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通窍鼻炎胶囊

【功能主治】

益气,祛风,通窍。用于体虚自汗,反复感冒,鼻塞,流涕及鼻炎、鼻窦炎见上述症状者。【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5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外感风热,流清涕的鼻病患者忌用。

2.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病缠绵不愈,或鼻息肉而引起的鼻塞头痛应去医院就诊。

3.用药后感觉唇部麻木者,应停药。

通天口服液

【功能主治】

活血化淤、祛风止痛。用于瘀血阻滞、风邪上扰所致的偏头痛发作期。症见:头部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头晕目眩或恶心呕吐,恶风或遇风加重。

【用法用量】

口服。第1日服法:分即刻、服药1小时后、2小时后、4小时后各服10毫升,以后6小时服10毫升。第2日、3日服法:一次10毫升,一日3次。3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出血性脑血管病、阴虚阳亢患者和孕妇禁服。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温胃舒胶囊

【功能主治】

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用于胃部脘痛,胀气,嗳气,纳差,胃寒无力等症。【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注意事项】

胃部大出血时忌用。

乌鸡白凤丸

【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用于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五子衍宗丸

【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 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节房事。

3. 性神经衰弱、精子缺少症见上述症状可服用。

西黄丸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和营消肿。用于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三克,一日二次。

【禁忌】

孕妇忌服

香连片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泄泻腹痛;菌痢、肠炎。【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片(大片),一日3次;小儿一次2~3片(小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 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2. 孕妇慎服。

香砂六君丸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香砂养胃颗粒

【功能主治】

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 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 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

香砂枳术丸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用于脾虚气滞,脘腹痞闷,

食欲不振,大便溏软。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g,一日2次。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食物

小柴胡颗粒

【功能主治】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4~8g,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6、孕妇慎用。

小金胶囊

【功能主治】

散结消肿,化淤止痛。用于阴疸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浓肿,瘿瘤、瘰疠、乳岩、乳癖。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10粒,一日2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不可与人参制剂同服。

小金丸

【功能主治】

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用于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瘿瘤,瘰疬,乳岩、乳癖。

【用法用量】

打碎后口服,一次2~5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小青龙合剂

【功能主治】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毫升(半支-1支),一日3次,用时摇匀。

辛芳鼻炎胶囊

【功能主治】

发表散风,清热解毒,宣肺通窍。用于慢性鼻炎,鼻窦炎。【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粒,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l.忌辛辣、鱼腥食物。

2.孕妇慎用。

3.凡慢性鼻炎属虚寒症者慎用。

醒脾养儿冲剂

【功能主治】

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用于脾气虚所致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躁盗汗,遗尿夜啼。【用法用量】

温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2克(1袋);一日2次;一岁至二岁一次4克(2袋),一日2次;三至六岁一次4克(2袋),一日3次;七岁至十四岁一次6-8克(3-4袋),一日2次。

芎菊上清丸

【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次2次。

【注意事项】

体虚者慎用。

养血荣筋丸

【功能主治】

养血荣筋,祛风通络。用于跌打损伤日久引起的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等陈旧性疾患。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养阴清肺丸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银翘解毒片

【功能主治】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银翘解毒软胶囊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止咳橘红口服液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儿童用量遵医嘱。【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肺热燥咳,其表现为干咳,咽喉干燥,痰少而质粘,不宜咳出。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紫雪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痉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抽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五岁以内小儿每增一岁,递增0.3g,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 冰黄肤乐软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活血祛风,止痒消炎。用于湿热蕴结或血热风燥引起的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湿疹、足癣及银屑病等瘙痒性皮肤病见上述症候者。【用法用量】

外用,涂搽患处。每日三次。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忌酒等辛辣食物。

皮肤康洗液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杀虫止痒。主治湿热阻于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及阴痒,白带过多,各类阴道炎

重楼解毒酊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于肝经火毒所致的带状疱疹,皮肤瘙痒,虫咬皮炎,流行性腮腺炎。【用法用量】

外用,涂抹患处。每日3-4次。

【注意事项】

外用药,忌内服。久置有少量沉淀,摇匀后使用。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期间,患者应忌冷、酸、腥、辣事物。

康复新液

【功能主治】

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三次,或遵医嘱。外用,用医用纱布浸透药液后敷患处,感染创面先清创后再用本品冲洗,并用浸透本品的纱布填塞或敷用。

中成药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及用药安全的一些认识,来了解一下

中成药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及用药安全的一些认识,来了解一 下 一.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1.分型:按照不良反应常用分型分为以下两类(1)型中药不良反应:指由药物药理作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常与剂量相关,由于可以预知预测,虽然临床发生率高。但由于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预后较好。此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吸收、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组织结合、排泄、转化等因素有关。有少数药物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有关。(2)型中药不良反应:指与该药药理作用、用药剂量无关的特殊反应。因为这种不良反应难以预知预测,发生率虽然低,但后果往往严重。本类型不良反应与异常体质有关,涉及遗传、免疫等因素,中药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制药过程中的添加剂、赋形制、增溶剂、复方煎煮中产生的新化合物等也可引发。 2.临床表现:从中成药给药途径来看,注射剂具有起效快,便于临床急症应用的特点,与口服中成药相比,其不良反应较多;而口服及外用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较少、较为安全,而且多为可逆性的不良反应。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涉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院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1) 免疫系统: 过敏反应是中成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出现皮肤损害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潮红或紫癜等,严重者表现为重症药疹、全身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2) 消化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苦、纳呆,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严重者表现为药物性肝炎。3)呼吸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喉头水肿等,严重者出现哮喘、呼吸麻痹等。4) 泌尿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腰痛、尿少、尿频、蛋白尿血尿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肾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5)心血管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下降成升高、心率加快或减慢、房性或室性早博,房颤等。6).血液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害要表现为白细胞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成药在我们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用泛围越来越广,服中成药也必须要知道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七厘散、狗皮膏、万应膏、金不换膏 这些药物局部外用时,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轻者发生局部炎症,重者引起全身中毒。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后果相当严重。如用于下肢溃疡、神经性皮炎、酒糟鼻等,更容易引起过敏,所以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当提高警惕。 六神丸 为消肿解毒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例如一位患者因患疖肿与咽喉干痛而服六神丸后,竟产生皮肤奇痒、烦躁不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气困难、心率缓慢、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治疗才转危为安。这主要是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患者切勿乱用。 逍遥散 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倦怠无力等症。有患者因患三叉神经痛而服用此药,结果一周后出现点状粉红色丘疹(属于药疹的一种),既感寒冷,又发高烧,头部胀痛,无法入睡,同时面部及下肢也都出现了浮肿。停止服药后对症治疗方获痊愈。 三仙丸、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 这类药物都含有朱砂(硫化汞),久服可导致汞中毒。如脑外伤患者长期服用安宫丸,会出现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又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患者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容易引起口腔炎、恶心呕吐、蛋白尿、赤痢等慢性汞中毒。 云南白药 既可止血又可祛淤,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外伤的治疗,而且在治

疗胃肠、子宫出血等方面,也有明显的疗效。但有人误以为服用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于是超量服用,以致发生中毒事故。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慌、呕吐、胸部灼痛、口舌与四肢麻木,甚至产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症。 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1、注意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避免叠加用药。 目前我国约有200多种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虽然比例不大,但很多老百姓缺少专业经验,不了解药物成分,容易与西药叠加服用,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2、读懂药品说明书。 拿到中成药后,首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该药的特殊服用禁忌、饮食禁忌、对症人群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症状,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吃药。 3、吃中成药要做到“中病即止”。 除了一些治疗慢性病或者补益类的中成药可以在医嘱下吃一阶段外,大部分疾病在病情好转后,都要立即停药,不可长期服用。有些药的毒性虽小,但长期蓄积可致中毒。 4、避免经验用药。 很多人会凭借别人的推荐、对药名的简单理解以及以往的亲身经验自己当起“医生”,甚至私自增加用药量。但因为体质、患病原因、具体症状的不同,在用药方面要特别注意,否则会出现过犹不及,适得其反的效果。

中药不良反应

执业药师考试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经络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 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 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相侮则是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异常。相乘(相克太过),相侮(克制反向) 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

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肝为刚脏、罢极之本、将军之官 肺为华盖、娇脏、相傅之官、气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作强之官、腰为肾之府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寄旺于四时,维持脏器恒定 脑为元神之府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有“冲为血海”之称。任脉与妊娠有关,故称“任主胞胎”。 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又名大气。宗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积聚于胸中(心肺),故称胸中为“气海”,又名“膻中”。 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三焦为分布于胸腹腔、包容五脏六腑之“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为“孤府”。三焦者,决渎之官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在五脏中,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多升散,耗气伤津扰神;暑多挟湿。

中成药不良反应汇总

复方及中成药: 二天油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躯干与四肢出红丘疹,形成小水泡并溃烂 三九胃泰内服致固定性药疹,全身荨麻疹型药疹,孕妇过敏型药疹,冲服致过敏:周身丘疹或风团,痛痒,头痛,高热,休克症状 三蛇胆川贝露内服致过敏性斑疹块 三黄膏乳香、没药致过敏:丘疹。水泡。 三黄片内服致血尿,停药自愈 四虫散加味内服过量致复合中毒:眼脸浮肿,会阴、下肢水肿,水泡,溃疡,肾损伤 六神丸新生儿内服中毒致心律失常,致急性胃粘膜损伤,致过敏:全身瘙痒,皮肤风团块,休克症状,内服致胎动,胎漏,先兆流产 六味地黄丸内服致过敏:手足瘙痒,心慌不安,停药自愈 十滴水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101毛发再生精外搽头部引发支气管哮喘 七厘散外敷致过敏:敷处肿胀,紫红色,奇痒,大水泡, 人参蜂王浆内服致齿龈渗血,原症状加重 人参丸内服美国人参丸致猩红热样药疹 新人参顺血散内服致皮疹,表皮坏死,溶解型药疹 大黄度虫丸内服致猩红热样药疹,胸背部、外阴、股内侧潮红,肿胀,丘疹,瘙痒 大活络丹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口唇疙疹,充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骨刺片同服致心律失常:胸闷,憋气,头痛,早搏 小活络丹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黑便,呕血 川芎蛋偏方内服致中毒:脐周与下腹疼痛,肾损害 云芝肝泰内服致周身风团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心绞痛,大汗 云南白药内服致尿失禁,血小板减少,过敏:胸闷,心慌,腹痛,恶心欲吐,奇痒 云南白药膏外贴致过敏 云香精过量服用致中毒:面色苍白,气喘,心力衰竭 乌龙散内服致过敏性肺泡炎 乌头细辛酒内服或内服兼外用致中毒:全身麻木,心率加快,周身发冷,血压下降,死亡牛黄解毒片(丸)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致大疱性药疹并肝功能损害,致支气管哮喘,长期服用致成瘾 牛黄抱龙丸内服致腹泻. 牛黄上清丸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牛黄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反应。 安宫牛黄丸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部浮肿,心率快 元胡止痛片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心肝宝内服致过敏性药疹 心脉宁片服之过敏:全身瘙痒,伴丘疹,烦躁 中华跌打丸内服致过敏性肾炎 风痛灵滴入鼻腔致过敏:腹痛,气急,口唇发绀,血压下降 跌打丸用酒调糊外敷处致过敏:痒而疼痛,肿胀,丘疹。 皮炎宁配剂外搽致剥脱性皮炎 玄麦柑橘冲剂内服致荨麻疹样固定药疹

常用中成药不良反应-2

八珍颗粒 【功能主治】 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亏之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1袋/次,2次/日。 【注意事项】 忌过劳、寒凉,慎房事。体实有热者忌服。贮藏方法: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八正合剂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注意事项】 本品允许有少量沉淀,用时摇匀。 板蓝根颗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鼻窦炎口服液 【功能主治】 通利鼻窍。用于鼻塞不通,流黄稠涕;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20日为一疗程。 鼻咽清毒颗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热毒蕴结鼻咽,鼻咽肿痛,以及鼻咽部慢性炎症,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物增多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0克,一日2次。30天为一疗程。 鼻炎康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过敏性鼻炎等。 【用法用量】 片剂。口服,1次4片,1日3次。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器及高空作业。 鼻炎片 【功能主治】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鼻炎风热蕴肺证,症见鼻塞、流涕、发热、头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鼻渊通窍颗粒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急鼻渊(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证见:前额或颧骨部压痛,鼻赛时作,流涕粘白或粘黄,或头痛,或发热,苔薄黄或白,脉浮。。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 【注意事项】 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脾虚腹胀者慎用;服药期间勿食辛、辣等食物 补肾益脑片 【功能主治】 补骨益气,养血生精,用于气血两虚,肾虚精亏,心悸气短,失眠健忘,遗精盗汗,腰腿酸软,耳鸣耳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烧者忌用。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⑴忌食生冷。⑵不明原因低热或感冒中有上述症状可用此方。 参附注射液 【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2~4ml/次,1~2次/日。静脉滴注: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分析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分析 【摘要】收集近年来对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是通过收集中成药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分析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结果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对临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中药汤剂调配处方相对减少。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有效、服用方便、应用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却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市场常有报道中成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现象,例如:前几年“齐二药”的丙二醇事件、“安徽华源”的欣弗事件及“鱼腥草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等,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从报道情况看是不容忽视的。现收集临床上使用中成药制剂部分不良反应病例,并对其进行一定分析,以引起中成药制剂新技术研究、临床个例用药、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重视。 1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 1.1 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疹5例 洁尔阴是应用较广且疗效较佳的妇科外用洗剂,其局部药疹的出现与个别患者体质有关,局部不良反应可能为过敏所致[1]。 1.2 患者因患肠炎服用连蒲双清片,服用一天出现恶心、呕吐,停用该药,症状消失 连蒲双清片是应用较为广泛并且疗效较好的中成药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制剂,常用于肠炎痢疾、胆囊炎、乳腺炎、疗肿、外伤发炎等症。因患者体质不同会出现个别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为患者胃肠道炎症所致[2]。 1.3 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因外伤后自服江苏白药,20min后又饮白酒75ml,半小时后出现唇舌发麻、头昏、视物模糊、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检查,心电图呈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特征。江苏白药成分中乌头占20%,该反应的出现与服药后饮酒促进乌头生物碱类吸收可能有关。引起中毒反应发生药物因素外,尚有饮食因素(如饮酒)[3]。 1.4 双黄连粉针剂致过敏性休克1例

中成药的副作用

中成药的副作用 中成药是指中医药材制成的药物,其功效主要是通过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虽然中成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会伴随一些副作用。在使用中成药时,人们需要了解并意识到这些副作用的存在,以便进行合理使用。 首先,很多中成药具有药物过敏的副作用。个别人群对某些药物成分具有过敏反应,可能会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甚至还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心慌等。而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来说,更需要特别警惕,不合适的中成药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 其次,中成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依赖性。有些中成药中所含的成分,如某些镇痛成分,患者为了缓解疼痛会频繁使用,久而久之,患者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性,即只有依靠这些药物才能缓解疼痛。这样一来,一旦停药,患者可能会出现反跳性疼痛加重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另外,中成药中一些成分对肝脏和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中成药在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后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负担。特别是使用含有大剂量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如某些感冒退烧药,过度用药会对肝脏和肾脏功能产生损伤。 此外,中成药中一些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比如,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同时使用时,可

能会增加西药的浓度或降低其代谢速度,从而导致不良效果或副作用的发生。因此,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告知医生其他同时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最后,中成药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比如口干、恶心、头晕等,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但是,如果出现严重反应,如呕吐、腹痛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中成药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使用中成药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尽量避免过敏、依赖性、肝肾损伤等副作用的发生。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按医嘱进行调整。同时,患者也需要了解中成药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主讲:周雪梅 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一)药物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中药不良反应 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广义的不良反应概念也应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伤害。 二、不良反应分类 (一)病因学分类 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 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

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 如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用量1~3g,其不良反应不严重,仅少量患者用药后有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刺激症状,但仍有极少数的高敏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头痛、水肿、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 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 (1)特异质反应指由于遗传因素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患者先天性代谢紊乱表现的特殊形式,即只有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才表现出来的先天性代谢异常。 (2)变态反应亦称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过敏反应对机体的危害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停药后可恢复,重者甚可致死亡。 (二)病理学分类 1.功能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功能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多为暂时性,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无病理组织的变化。 2.器质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出现病理性器质改变。此类型又可细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 三、常见中成药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一)维C银翘片 1.不良反应 皮肤及附属器损害,表现为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全身性损害,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间质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2.典型病例患者,女性,33岁,因发热,咽喉痛口服该药,3次日,每次3片,服药3天后,体温未降反而上升至39℃,伴厌食、上腹部不适。前往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谷丙转氨酶364UL,谷草转氨酶265UL,γ一谷氨酰转肽酶189UL,碱性磷酸酶259UL,总胆汁酸58.8μmo1L,乳酸脱氢酶407UL,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 3.用药指导 (1)提示维C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同时服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

谈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谈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摘要】探讨和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增强对中成药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促进对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障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分例外,长期以来,人们对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比较重视,而对中成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了解甚少,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报道有所增加,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例如:最近报道剌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目前,中成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以下就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合理应用中成药作一些探讨。 1 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1 中西药合用中西药合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普遍现象,不仅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也是如此。我院脑病科2008年住院患者用药中经统计,中西合用现象达80%以上,中西药合用增加了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会,有些反应尚不能预测,因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1.2 配伍不合理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加工工艺复杂,尽量单独应用,不要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否则有些药物因pH值及金属离子的改变,而改变药物的溶解度或形成金属络合物,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例如:临床上遇一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配伍中药丹参注射液产生盐析作用而出现沉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 用药时间过长有些中成药特别是含有毒性成分的,长时间服用可造成蓄积作用,可造成蓄积中毒,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朱砂安神丸,可以降压、安神,但服用过久可以造成慢性汞中毒,损害肝、肾功能。 1.4 中药注射液滴注速度过快中药注射剂在滴注过程中速度过快,可引起局部血管剌激性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由于单位时间内输进体内的致敏物质含量或热原增加达到一定量时,易发生过敏反应及热原反应,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控制滴速。

浅析中成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浅析中成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摘要】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制剂,因 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趋利 避害,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其疗效,减少副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从合理用药的 几个方面简述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及常见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 应用,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质量稳定、疗效温和可靠、剂量易控,很多患者 错误地认为中药无毒,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临床 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非常普遍,同类药物并开,诊断和用药不符,药物之间相互 拮抗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可以说凡是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中西药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源自天然,药效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就谈谈中药用药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中成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1.1中成药所致的消化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是中成药制剂特别是口服药物出现最多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血、严重者导致肝 功能异常、肝损害等。如:复方青黛丸致便血,穿琥宁注射液致腹痛、腹泻,壮 骨关节丸、复方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猪苓菌多糖注射液致肝损害。 1.2中成药所致的肝肾损害:泌尿系统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尿少及双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药物有清开灵注射液、蝮蛇抗栓酶 注射液、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另据报道无肝炎病史病人,在服用壮骨关节丸、消 银片、雷公藤制剂、复方青黛丸胶囊等中成药后,制药源性肝炎[6]。 1.3中成药所致的变态反应:此为临床上最常见,发病率也最高,其临床表现形式也呈多样性。以发热、皮肤过敏最常见,多表现为过敏性药疹或荨麻疹样皮炎,在全身或局部相继出现高出表皮、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斑丘疹,疹面皮肤潮红、瘙痒、压之可退色。有时可见全身肌肤灼热如焚,或致全身剥脱性皮炎,还可表 现为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休克[1-5]。 1.4中成药所致的心血管系统反应:主要症状为:出血、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穿琥宁注射液引起血小板下降,雷公藤多苷引起粒细胞减少,银杏叶片 引起虹膜出血,六神丸、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引起过敏性紫癜。 1.5中成药所致的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下出血和四肢震颤[7,8]、心律 失常、水肿等[3,9]。 2、中成药致不良反应的原因 2.1药物方面 2.1.1药物本身的毒性:一些中成药有效成分本身具有毒性,如雷公腾片中的 雷公藤甙,藿香正气胶囊中的生半夏,大活络丸中的乌头碱等。 2.1.2中药材的质量问题:由于药材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等条 件影响,其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异,不同基源的同种药材差别就更大。但目前由于 管理上的不严和急功近利等原因,使中药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了成药 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含量。也有个别不法药商受利益驱使,不惜以假充真,给 病人造成极大的危害。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 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但事实远非如此,专家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就像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快来跟小编一起学习下都哪些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吧! 【板蓝根喝】多了伤脾胃 甲型H1N1流感逼近,一些感冒药因此热卖。不少人不管有病没病,每天喝板蓝根。望副主任医师李智说,预防流感关键 在于自身调理,如果吃药,一定要对症。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疗效较好,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适合吃板蓝根。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年轻人不宜用 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乌鸡白凤丸过】量服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调经的上品,但事实上,乱吃乌鸡白凤丸,不仅不能调理月经,反而会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并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经病。对一些因肝郁、痰湿等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一旦药不对症,滥用补益药,反而可能导致血热化风化燥而出现痤疮、失眠、便秘等症状。另外,乌鸡白凤丸火

中成药药理学

中成药药理学 名词解释 1、中成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加工制成的制剂。 2、泻下中成药:凡以泻下中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湿热、攻逐水饮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实证的成药。 3、清热中成药: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以清泄里热(体内热邪)为主,主治里热证的一类中药制剂。 4、辅药(臣药):协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药物或针对兼病、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5、开窍中成药: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用于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一类中成药。 6、中成药的用量:即中成药用药的剂量,指每一种中成药成人一日用药的份量。 7、主药(君药):针对主病、主证或主要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8、颗粒剂: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或压制成块状)制剂。 9、丸剂: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内服制剂。 10、解表中成药:是以解表中药为主要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一类中成药。 11、温里中成药: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通脉等作用,用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中成药。 问答题 1、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中成药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作用、过敏反应、继发反应、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特异性遗传因素等; ⑴中成药所致的变态反应:以发热、皮肤过敏最常见,多表现为过敏性药疹或荨麻疹皮炎,黏膜水肿,在全身或局部相继出现高出表皮、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斑丘疹,疹面皮肤潮红、瘙痒,压之可退色; ⑵中成药所致的消化系统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呕血、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便秘以及肝功能异常等消化系统反应; ⑶心血管系统反应:主要有胸闷、心悸、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和心律不齐; ⑷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头晕头痛、嗜睡、口唇麻木、言语不清、肌肉震颤、肢体抽搐; ⑸中成药所致的心血管系统反应:引起心率减慢、心动过速伴心律不齐等; ⑹呼吸系统反应:以口唇发绀、面部潮红、呼吸急促、咳嗽哮喘、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⑺中成药所致的其他不良反应:①药物热:表现为寒战、发热;②代谢障碍:表现为血脂升高;③静脉炎:表现为注射部位血管肿胀、发热、疼痛;④药物依赖性:表现为停药不适、病情反跳、症状加重。 2、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㈠人体因素:⑴体质因素:①个体体质变化,②异体体质差别; ⑵年龄因素;⑶性别因素;⑷种族因素;⑸皮肤影响因素。㈡药物因素:⑴品种混用;⑵成分复杂;⑶中药剂型改变及炮制不当;⑷给药途径不当;⑸溶媒使用不当;⑹中西药配伍不当;⑺给药剂量与给药时间不当;⑻禁忌。㈢食物的影响。㈣其他因素:如误服,药品污染变质,以及私自用药等。 3、中成药使用的注意事项:①注意名称与功效;②注意用量和次数;③注意给药时间;④注意禁忌;⑤注意急重病症用药;⑥注意不良反应;⑦注意精简用药;⑧注意保存。 4、中成药的组成目的及原则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成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其疗效确切稳定、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和保存,深受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重视,中国现有的中成药有8 000余种,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品种和新剂型也相继出现。随着中成药的普及,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凸显。两重性是药物的基本特性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即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标签:中成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很多患者受中成药无副作用、比西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适当或滥用中成药,以至起不到应有的疗效,不仅造成了中药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严重地影响了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包括辨证地选择药物的品种、剂型、用法、用量、使用疗程、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近年来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成药尤其是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逐年成倍增长[1-2],合理使用中成药,并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意义重大,本文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加以分析。 1 产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1.1 药物的自身因素 药物本身具有两重性,中成药也不例外是一把“双刃剑”,其即可起到防病治病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3]。某些中成药还含有毒性成分,如朱砂、蟾酥、川乌、马兜铃、细辛等,过量或长期使用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还有中成药包装说明不清晰,或中药被农药、化肥污染变质,假冒伪劣品种混杂也是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1.2 不合理用药 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成药无不良反应,在剂量方面要求不严格,随意增加药量或长期服用造成蓄积,导致患者超剂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用,如马兜铃、关木通、鸦胆子等超量或长期服用很容易出现肝肾方面的副作用甚至会造成成瘾性[3],超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1.3 辨证不准确 使用中成药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比如最常见的咳嗽有外感风寒咳嗽、内伤痰饮咳嗽、肺逆咳嗽、肺燥咳嗽等。只有辨证准确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如果不分寒热虚实,药证不符,轻则与病无益,重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在综合医院使用中成药的大部分是西医,存在着以药名套用病名的现象,不良反应在所难免。

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①副作用: 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选择性低的药物副作 用多见。 ②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呼吸和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包括“三致”。 ③变态反应: 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免疫异常反应。 与毒性反应的区别: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 ④后遗效应: 停药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⑤继发作用: 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⑥致畸作用: 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在怀孕的头三个月内用药应特别谨慎。 1.如果是你吃人参的话,那么的话你就是需要忌萝卜、大蒜了。西洋参、边条参这些 的都是比较常见的一下的很好的补药,但是萝卜的话就是有顺气、促消化的一些的作用的,如果说是同时服用的话,那么的话萝卜就是会意想不到的化解了人参原本的药力。还有就 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吃其他的一下的大补的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就是前后的一小时之 内的话也是不能吃萝卜、大蒜等这些的回事促消化的食物的。 2.在吃双黄连的时候就是忌大蒜的。因为得话就是双黄连的话就是清热解毒的还可以 很好的去治疗外感风热的一下的常见的药物,性凉,而大蒜的话呢就是属于性热的了。在 你是服用双黄连的时候的话那么的话就是同时如果食用大蒜的,这样的话就是会就会降低 药物的药效的。 3.在你是吃板蓝根的话的话那么就是应该忌冷饮的了。原因就是因为板蓝根是属于性 凉的,那么的话在服用前后的话就是如喝了冷饮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会变得是凉上加凉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引言: 中药是中医学的主要疗法之一,由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等天然物质制成。然而,与西药相比,中药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介绍几个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案例,以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案例一:陈皮引发过敏性休克 陈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然而,有报道称陈皮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性反应,甚至导致休克。一位32岁女性在服用陈皮后出现过敏症状,包括皮肤发红、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经紧急处理,她最终恢复了意识,但这个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中药过敏性反应的关注。 案例二:米饭煎剂引发肝损伤 米饭煎剂是一种由大米制成的中药煎剂,常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等症状。然而,一些报道称使用米饭煎剂可能导致肝损伤。一个案例

中,一名年轻女性在连续服用米饭煎剂后出现黄疸、恶心和乏力等症状。经过检查,她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虽然这个案例是个别的,但它提醒了人们使用中药时需要谨慎,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案例三:川芎引发中风 川芎是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循环和治疗中风的中药。然而,有报道称在使用川芎后出现中风的案例。一位50岁男性在长期使用川芎后突然出现左侧身体无力、言语不清等中风症状。经过诊断,他被确认为患有中风。尽管川芎在中医学上具有一定的功效,但这个案例提醒人们应该密切关注用药安全,尤其是对于长期使用中药的患者。 案例四:鹿茸引发心脏问题 鹿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补品,常用于治疗疲劳、阳痿等症状。然而,存在报道称鹿茸可能引起心脏问题。一个案例中,一位60岁男性在长期服用鹿茸后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经过检查,他被诊断为存在心律失常。这个案例表明中药的使用需要慎重,尤其是对于存在心脏问题的患者。 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