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病人中西医预防及护理
预防尿潴留的护理措施

预防尿潴留的护理措施
预防尿潴留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包括尿潴留的原因、症状、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其对尿潴留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饮食调控:合理调控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浓茶等,以免刺激膀胱导致尿潴留。
3. 调整排尿姿势:鼓励患者采用正确的排尿姿势,如坐位排尿时保持正常的坐姿或骑马式坐姿,俯卧位排尿时保持足够的支撑。
4. 留意排尿信号:帮助患者建立定期排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同时提醒患者及时去厕所,避免错过排尿的信号。
5.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过度体力活动,以免加重膀胱负担和肌肉疲劳,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6. 多喝水:适量增加水分摄入可以保持尿液稀释,减少结石和尿道梗塞的风险,有助于预防尿潴留。
7. 定期排尿:对于容易出现尿潴留的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建议定期进行排尿训练,促进正常排尿功能的恢复。
以上措施是预防尿潴留的常见护理方法,但具体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施。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产妇尿液不能充分排出,导致尿液滞留在膀胱内。
产后尿潴留可能导致尿道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非常重要。
护理观察:1. 观察尿液情况:查看尿液颜色、澄清度和量。
如果尿液呈深黄色、浑浊,表明可能存在尿液感染。
2. 观察尿液排出情况:查看尿液是否能够顺利排出,或者有无尿液滞留的现象。
3. 观察腹部情况:检查腹部是否有胀痛和压痛的感觉,观察腹部是否隆起。
4. 观察排尿症状:查看是否有尿意明显,小便困难或尿失禁等症状。
5. 观察尿路感染症状:注意是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
护理措施:1. 帮助建立正确排尿姿势:教育产妇采用蹲位、前倾和两腿分开的姿势,有助于减少尿液滞留和避免尿液倒流。
2. 利尿措施:鼓励产妇多饮水,增加尿液量,促进尿液排出。
可适当给予利尿剂。
3. 按摩膀胱:适当按摩膀胱,帮助刺激排尿反射,促进尿液排出。
4. 加强排尿训练:通过按压腹部下坠、清空膀胱时间和尿液量的核对等方法,帮助产妇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5. 监测尿液排出量:记录尿液排出量的变化,及时发现尿潴留的征兆。
6. 密切监测尿液感染: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性状的变化,积极处理尿液感染,如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针对产后尿潴留病人,我们要密切观察尿液情况,了解尿液排出情况,观察腹部症状和排尿症状等,以及监测尿液排出量和感染状况。
在护理措施方面,我们可以帮助产妇建立正确的排尿姿势,饮水增加和利尿措施,按摩膀胱和加强排尿训练等方法,来促进尿液排出。
通过合理的护理观察和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尿潴留问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恢复。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与处理2024PPT

留置导尿管的使用
对于局部镇痛的产妇,建议同时放 置留置导尿管。
间歇性膀胱引流的实施
如果产妇倾向于间歇性膀胱引流, 且配备人员充足,这可能是一种合 理的替代方案。
产后24小时内的评估方法
01
正常尿量的定义
正常尿量定义为 0.5mL/kg/h~1.5mL/kg/h。
02
03
尿量不足的判断标准
建议将尿量不足定义为<30mL/ 小时,对于70公斤的个体,大约 是0.5mL/kg/h。
产程中应用解痉镇静药物对排尿的影 响
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 药物如妊高征应用硫酸镁等,降低膀 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
留置尿管后的排尿问题
留置尿管后持续引流尿液,使膀胱处 于空虚状态,易引起膀胱张力消失, 影响排尿功能。
如何预防产后尿潴留
分娩时的预防措施
避免膀胱过度膨胀
分娩时需注意防止膀胱过度膨胀, 以减少尿潴留的可能。
常见护理产后尿潴留方法
诱导排尿法的实施
1
诱导排尿法的步骤
开启水龙头,让产妇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
2
诱导排尿法的注意事项
鼓励产妇坐起排尿,避免平躺或蹲立。
3
诱导排尿法的效果
该方法能刺激周围神经感受器而诱导排尿。
红外线膀胱理疗的应用
01
02
03
红外线膀胱理疗的原理
红外线膀胱理疗通过恢复平滑肌功能,促 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括约肌的水肿可能闭塞尿道内口,使 排尿不畅或无法排尿。
第二产程延长影响排尿反射的 第二产程延长可感能受会性降低膀胱对排尿
反射的感受性,从而引起尿潴留。
隐性尿潴留的识别
第二产程延长导致膀胱充血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干预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干预1. 引言1.1 产后尿潴留的重要性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产后妈妈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会导致膀胱内尿液潴留,增加膀胱的压力,引起膀胱肌肉痉挛,使尿液排空困难,甚至导致膀胱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到泌尿系统的健康。
产后尿潴留不仅可能造成腹部疼痛、尿失禁、膀胱炎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预防和及时干预产后尿潴留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的辅助方法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保护产后妈妈的健康。
在产后期,尤其是产后48小时内,要密切关注产妇尿量、排尿情况及膀胱充盈情况,及时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要提倡产妇多饮水,保持膀胱内尿液的稀释,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产后妈妈的健康是家庭的幸福,对护理和预防产后尿潴留要及时做好,以保证产后妈妈的身体健康。
1.2 产后尿潴留的定义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妇女在排尿时出现困难或不能正常排尿的情况。
通常发生在产后24小时至1周内。
产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会压迫膀胱的情况,导致膀胱功能受损。
产后妇女身体虚弱,盆底肌肉松弛,也容易发生尿潴留现象。
产后尿潴留会给产妇的康复带来很大困扰,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对产后妇女及时识别和处理尿潴留十分重要。
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可以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产后妇女在恢复期间,康复训练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加强盆底肌肉,提高排尿能力。
及时了解产后尿潴留的定义和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产后妈妈的健康至关重要。
2. 正文2.1 产后尿潴留的危害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和处理,可能会给产妇带来很大的危害。
产后尿潴留会增加产妇感染泌尿道的风险,导致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的发生。
长期憋尿和尿液滞留会对膀胱造成压力,引起膀胱肌肉功能异常,甚至导致膀胱排空功能障碍。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女性因膀胱功能失调,尿液排空受阻,引起尿液在膀胱内潴留,无法排尿或排尿不顺畅的病症。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时可引起膀胱炎、尿道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对于产后尿潴留的患者,及时的护理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结合产后尿潴留的特点,介绍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对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护理工作。
一、护理观察1.1 排尿情况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应当密切观察其排尿情况,包括排尿频率、排尿量及排尿困难程度等。
特别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尿色、尿味等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腹部有无胀痛感、压痛、包块等情况,特别是观察膀胱区域是否有胀满感及被触压时的回声感。
1.3 其他症状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及全身不适等情况,这些症状可能与尿潴留相关。
二、护理措施2.1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确保她们能够充分放松身心,有利于缓解尿潴留症状。
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床铺、卫生间以及生活用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支持。
2.2 营养与饮水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和身体康复。
饮水量要充足,但要避免过多饮水导致膀胱负荷过重。
2.3 促进排尿对于产后尿潴留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促进排尿,如热敷膀胱区域、适当的按摩腹部、借助声音或者听音乐来刺激排尿反射等。
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排尿姿势,如俯卧位、半卧位、坐位等,有助于放松膀胱括约肌,促进尿液排空。
2.4 监测尿量和尿液情况对于产后尿潴留患者,要及时监测其尿量和尿液情况,了解排尿的情况和形态,特别是在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或尿液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2.5 心理护理对于产后尿潴留患者,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增强自我康复的意愿,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妇女因各种原因导致尿液排空受阻,尿液滞留在膀胱中的一种情况。
尿潴留的发生会给产妇带来诸多不适,严重时可引发感染、创伤、尿路结石等并发症。
对产后患有尿潴留的病人,护理观察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护理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两方面进行介绍。
护理观察:1. 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
高热、快脉、深呼吸等变化可能是感染和尿潴留并发症的预警信号。
2. 膀胱触诊:通过膀胱触诊可以了解膀胱的充盈程度和规模。
膀胱充盈度增加、膀胱触诊疼痛等表现提示尿液排空受阻。
3. 小便情况观察:妇女通常在产后2-6小时恢复排尿功能,如果尿液排空受阻,患者即使有排尿的欲望也无法排尿,导致小便困难或无尿。
4. 皮肤观察: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中,对膀胱壁有刺激作用,可能导致下腹部疼痛和不适,并出现输尿管反流等症状。
5. 体液观察:密切观察尿的颜色、气味和性状等情况。
尿潴留时,尿液浑浊、有异味或者出现血尿等异常表现。
护理措施:1. 促进排尿:催促患者尽量多喝水,增加排尿的欲望。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排尿,可采用间歇性导尿的方法,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帮助排尿。
2. 加强护理宣教:对患者进行产后护理知识教育,详细说明产后尿潴留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以及就医途径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3. 保持体位:妇女患有尿潴留时,应采取合适的体位,利于尿液的排空。
适度翻身、坐便、小腹按摩等措施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
4. 保持外阴清洁:产后患有尿潴留的病人容易导致外阴感染,应定期清洗、更换卫生巾或护垫,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5. 目测尿液输出:催促患者每次排尿后观察尿液的颜色、甚至透明度等,并记录下来,及时发现尿液异常情况。
6. 注重心理护理:产后患有尿潴留的病人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和疼痛等心理问题,护士需要进行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疑虑和不安,并积极配合和安慰。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和措施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和需求。
妇产科病人尿潴留预防及护理要点

妇产科病人尿潴留预防及护理要点说起“尿潴留”,有些人并不了解,对其感到陌生。
然而,对于很多妇产科病人,想必经常听说。
因为,妇产科病人很容易发生尿潴留现象,剖宫产术、产后以及生殖器官修补术等都可能引起尿潴留。
研究发现,我们只要通过适当的预防及护理,便可降低尿潴留发生几率,促使大多数尿潴留病患恢复自然排尿。
什么是尿潴留?尿潴留(urinary retention),简单来说,就是膀胱内虽然充满了尿液,但是难以正常排出。
若是以病史以及特点为依据,我们可以将其分成2种:一种是急性尿潴留,另一种是慢性尿潴留。
对于急性尿潴留,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多表现出腹痛难忍,辗转不安。
有的时候,部分病人膀胱中的尿液会通过尿道流出来。
对于慢性尿潴留,以排尿不畅、尿频等为显著表现,排尿后,容易出现尿不尽感,偶尔出现尿失禁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有那么一部分病人,并没有出现慢性尿潴留的表现,但是,此时可能可能引起了肾积水以及上尿路扩张等一系列并发症,需重视。
妇产科病人尿潴留的诱发因素有哪些?1.手术操作因素。
若是站在解剖层次分析,盆腔结构中的膀胱尿道与子宫附件以及阴道壁位置邻近,妇产科手术操作容易累及到膀胱。
妇产科手术中,操作时,容易损伤韧带中的神经纤维,造成神经性膀胱麻痹,故而对膀胱正常张力产生影响,引起尿潴留。
2.药物因素。
手术操作过程中,会使用麻醉药物,而术后应用镇痛泵也会使用药物,这些都可能影响膀胱收缩力反射性,故而造成尿道括约肌痉挛,诱发尿潴留。
除此之外,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给予解痉镇痛药,也容易降低膀胱的张力,增加尿潴留发生几率。
心理因素。
手术之后,由于排尿的姿势发生变化,部分患者存在害羞的心理,或者是不太习惯这种排尿方式,加上害怕因为排尿引起疼痛、切口裂开,从而不敢排尿,长时间的憋尿,很容易引起尿潴留。
4.分娩因素。
女性朋友在分娩过程中,子宫会压迫膀胱与盆腔神经丛,引起膀胱肌麻痹,降低肌张力,增加尿潴留发生几率。
68例产后尿潴留的中西医辨证施护疗效观察

68例产后尿潴留的中西医辨证施护疗效观察标签:产后尿潴留;中西医辨证护理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在产后6~8 h不能自行排尿,而小腹胀急疼痛者,则称为产后尿潴留。
中医称之为“产后小便不通”。
为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1%~3%之间。
多发生于初产妇,特别是在分娩时发生难产、滞产和手术产妇女尤为多见[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为2005年6月~2010年6月在广西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22~35岁;初产妇65例,经产妇3例;分娩时总产程超过20 h38例,行会阴侧切术56例,急产导致会阴撕裂2例,剖宫产术后3例。
患者多表现为小腹胀急疼痛,排尿困难,精神紧张,坐卧不安。
体格检查:膀胱充盈、膨隆。
辅助检查:68例患者中62例尿常规检查正常,6例尿白细胞(+)。
B超检查68例均见膀胱充盈,残余尿量>300 ml。
1.2方法1.2.1中医辨证施护1.2.1.1肺脾气虚患者产后小便不通,有便意,但欲解不下,小腹胀急疼痛,伴见精神疲倦,少气懒言,语音低微,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缓弱。
这是肺脾气虚导致宣水、运水功能失职,膀胱气化不利,从而导致小便不通。
护理要点:(1)以艾灸脐腹部,或用热水袋温敷脐腹部;(2)针刺足三里、合谷、肺俞、脾俞、中极、关元、气海等腧穴[2],采取温针灸法,以达温脾补肺,化气行水;(3)饮食疗法:以党参、黄芪、枸杞、大枣少许加入鸡或猪骨中炖煮服食,以健脾补肺;(4)熏洗外阴:以荆芥、紫苏、艾叶、香葱适量煎水后熏洗外阴,以温气行水;(5)诱导疗法:温水冲洗外阴法、听流水音法;(6)适当加入中药治疗或使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
1.2.1.2肾阳不足患者主要症见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精神疲乏,面色晦暗,四肢不温,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为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常,小便不通。
护理要点:(1)以食盐250 g炒热后温敷脐腹部,或用热水袋温敷脐腹部及腰部;(2)温针灸或艾灸肾俞、脾俞、中极、百会、阳陵泉、关元、气海等穴位[2];(3)饮食疗法:以枸杞、杜仲、续断、肉苁蓉少许加入猪腰或鸡炖服;(4)注意腰部保暖;(5)加用中成药肾气丸、右归丸等;(6)使用诱尿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尿潴留病人中西医预防及护理
摘要:综述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及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旨在为降低产妇尿潴留发生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预防;护理;中医;西医
产后尿潴留指产后排尿障碍或膀胱剩余尿增加【1】,它是一种常见的分娩后并发症。
由于诊断标准不同,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存在差异,为0.45%~14.10%【2】。
产后尿潴留会影响产妇膀胱功能的恢复,影响子宫收缩,严重时引起产后出血【3】,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时机。
产后尿潴留不仅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还会减少乳汁分泌量【4】,影响新生儿早期吸吮,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给产妇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影响了护理质量。
因此,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中西医预防及治疗护理措施,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
现将近年来产后尿潴留的中西医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产后尿潴留发生原因
滞产或阴道手术产时,由于第二产程延长,胎先露部长时间压迫膀胱、尿道,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膀胱张力降低或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5】从而发生尿潴留。
阴道手术所致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或尿道炎性水肿也可引起尿潴留。
由于产妇对分娩知识缺乏,担忧尿液所致伤口感染而长时间憋尿或产妇不习惯平卧排尿等原因,尿液在体内滞留时间过长,膀胱胀大,导致产妇排尿困难,甚至会引发尿潴留【6】。
外阴裂伤、会阴切口疼痛,可反射性引起排尿动作抑制;产妇因惧怕疼痛、精神紧张会使尿道括约肌痉挛致排尿困难。
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量解痉镇静药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莨菪类药物可降低膀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7】。
2产后尿潴留中医预防及护理方法
吴桂萍研究说明:对产后病人施以耳穴按压能明显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提高痛阈,从而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以一手拇指在关元、中极、三阴交穴位低频率震颤按压,每穴3min~5min。
按摩腹部配合点按穴位,二者协同作用,可以起到疏通经气、调节阴阳、恢复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
取新鲜葱白适量、茯苓5g捣成泥状,敷在脐部,用纱布覆盖,并进行固定,用热水袋敷30min,从而促进排尿。
有研究说明:药泥敷脐法的排尿有效率可达95.7%。
中医认为膀胱气化失职为产后尿潴留的主要病机。
选取两侧膀胱经穴位从肺俞至膀胱俞,分别由上至下用中等力量推15次,然后由下至上再推15次,20min进行1次。
可以有效地缓解产后尿潴留。
选择产妇三阴交穴、气海穴、中极穴、肾俞穴、阴陵泉穴、三焦俞穴等穴位,采用1.5寸~2.0寸毫针予以针刺,同时用艾条灸腹部诸穴,每日1次,连续3d。
一般治疗1d即可自行排尿。
中医认为产后尿潴留为气滞血瘀、中气缺乏、肾气虚惫致膀胱气化不利。
中药增液承气汤由车前子30g、玄参30g、芒硝20g、麦冬20g、大黄20g、生地20g、桔梗10g组成。
诸药联用具有气机自利、腑气得通的成效,可使小便更加通畅。
3产后尿潴留西医预防及护理方法
重视病因,加强产程观察,缩短产程,减少阴道手术产。
产前及产程中防止大量应用解痉镇静药,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金玉英等研究发现做好产前、分娩时及分娩后的健康宣教工作,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吴晨梅发现导乐陪伴分娩消除了产妇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使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逐年降低,有利于产科效劳质量的提高。
马凌雯等研究说明:导乐式分娩护理方法对预防产妇分娩后出现尿潴留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条件反射原理让产妇听到流水声,使产妇产生排尿意识,从而促进产妇排尿。
此外,用温水冲洗会阴、注射器冲洗尿道口等直接刺激尿道口神经感受器也可起到促进排尿的作用,有研究说明其成功率达97%,并具有诱导时间短的优点。
有研究说明:采用HBSA多功能手术微波治疗仪照射膀胱部位30min,能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抑制尿道括约肌痉挛,从而实现排尿。
贾宝伶等通过对87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使用开塞露发现,使用开塞露不仅能够增强肠胃蠕动,还能刺激膀胱收缩,有利于尿液的排出,解决尿潴留病症。
新斯的明具有兴奋平滑肌的作用,严重尿潴留的产妇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mg~1.0mg,5min后嘱产妇下床排尿,小便通畅。
卡孕栓对膀胱肌肉兴奋作用较强,可促使膀胱平滑肌收缩而排尿,适合于治疗产后尿潴留。
3.5.4利多卡因局部喷洒唐春梅报道:将热毛巾湿敷在尿道外口周围5min~10min,同时将2%利多卡因喷洒于会阴伤口处,可减轻会阴伤口疼痛,解除因会阴伤口疼痛而引起的尿潴留。
罗蓉戎等研究发现:分娩前留置导尿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与训练,能有效地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产妇在接受诸多干预后仍不能自行排尿,需行留置导尿解除急性尿潴留。
但长时间使用会使产妇产生依赖,膀胱肌肉长期处于松弛状态不利于产妇自行排尿功能的恢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后尿潴留问题。
4产后尿潴留中西医结合预防及护理方法
韩秀霞研究发现三阴交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联合肌注酚妥拉明可促进逼尿肌收缩,使产妇加快排尿,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通过新斯的明对膀胱平滑肌的兴奋作用,从而促进产妇排尿。
闫巍等应用头皮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产后尿潴留50例临床实践证明:头皮针结合耳穴贴压可振奋经气,调整三焦、内脏神经,从而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使小便通利。
以TDP远红外治疗仪照射产妇膀胱区,同时在产妇双侧三阴交穴位先按压1min,再将拇指放在中极穴上,以顺时针方向按摩10s,逆时针方向按摩10s,然后由腹部向后向下先轻后重逐渐按压,产妇有尿意即可下床排尿,因此,此方法操作简单、无痛苦、平安有效,临床应用广泛。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护理法是最新的治疗护理研究进展,能有效促进产妇及时正常排尿。
心理护理、诱导排尿、按摩疗法结合穴位针刺、艾灸法和耳穴埋豆能促进产妇排尿。
秦燕研究说明: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缓解产后尿潴留,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中医耳穴埋豆结合西医导乐陪伴分娩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小结
近年来,随着对产后尿潴留研究的不断增多与深入,临床上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方法多样化,有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方法,单一的护理方法不如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效果明显,中西医结合是最新的治疗护理进展,更多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和治疗护理产后尿潴留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针对病因和产妇的病情采取有效的综合防范措施,来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产妇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红.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吉林医学,2021,32(19):4004.
【2】林灵芝,周卫东.改进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在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河北医药临床研究,2021,34(8):12061207.
【3】邓兆平.热按摩膀胱区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中外医疗,2021,9(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