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

B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并能初步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由问题引入新课

问题:小明放一个线长为125米的风筝,他的风筝线与水平地面构成

60°的角,他的风筝有多高?(精确到1米)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在Rt △ABC 中,AB =125米,∠B

=60°,求AC 的长。(待同学回答后老师再给予解答)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假如把上题的 ∠B =60°改为∠B =63°,这个问题是否也能得到解决呢?揭示课题 :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

二、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同种计算器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计算器的按键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练一练:

(1)求下列三角函数值:sin60°,cos70°,tan45°,sin29.12°,cos37°42′6″, Tan18°31′

(2)计算下列各式:

Sin25°+cos65°; sin36°·cos72°; tan56°·tan34°

3、例1 如图,在Rt △ABC中,∠C=900,

已知AB=12cm ,∠A=350,

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精确到0.1cm ,面积保留3个有效数字)

4、做一做:

求下列各函数值,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

<”连接:

(2)cos27°12′,cos85°,cos63°36′15″,cos54°23′,cos38°39′52″

问:当α为锐角时,各类三角函数值随着角度的

增大而做怎样的变化?

小结:Sin α,tan α随着锐角α的增大而增大;

Cos α随着锐角α的增大而减小.

三、课堂练习

课本第12页作业题第5、6题.

这两题实际上已经牵涉到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为此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法时着重时根据已知条件适当选用函数关系式。

四、小结

1.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求出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我们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五、作业:练习卷

;89sin ,5467sin ,58sin ,644246sin ,3234sin ,21sin )1(000000'''''.10tan ,35tan ,373tan ,5540tan ,5213tan )3(00000'''''

(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则运算(一)教案

四则运算(一)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冬天,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 学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这里是新开业的滑雪场。(出示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 到来。 老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230-70=160人160+150=310人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老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教学脱式书写格式)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学生板演)90¸3´5 =30´5 =150(人) 老师:指名学生给大家说说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我先用900¸3,再用它们的商¸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老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的。 谁能说出15-8+11和40´3¸60的运算顺序? 3、总结运算顺序 老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Module6Unit1第1课时教案

Module6 Unit1 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第一课时:Unit 1 1. Look, listen and say. 2. Listen and read. 二、教学目标 1. 大多数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或短语:world,difficult,often,about,get a letter from。 2. 大多数学生能够听懂并用句型“Have you got...? I have got...”讲述个人所拥有的物品,通过描述不同国家的人们使用的物品进行文化对比,复习“have/has got”的用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听说读写单词和短语:world,difficult,often,about,get a letter from。 2 复习句型:Have you got…? I have go ... 难点: 1. 用句型“Have you got…?I have got..讲述个人所拥有的物品。 2. have/has got 的用法。 3. 如何用英语给笔友写信,格式如何! 四、教学准备 1.单词卡片。 2.同步课文动画。 3.第1课时教学课件。 4.人物萨姆和约翰的头饰 五、教学设计 Step 1 Warm-up 1. Have a dictation of the new words and new sentences of Module 5. 2. Use the PPT to show the song of Page 30, let the students sing the song together, clap their hands at the same time.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人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第1课时教案

人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1 My name's Gina . Period One生词课 一.Teaching and learning Goals: Contest to learn the new words of Unit 1 . Teach Ss how to learn and remember the new words of Unit 1. After learning words, Ss can read the new words and remember the most words of Unit 1. Then Ss can understand the story I made. 二.Teaching and learning steps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Listen and sing the song on P4 . (听课本第四页的英语歌来导入,不仅复习学过的一些问候语,而且能让学生在欢快的英语 歌曲中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Step 2 Show the studying goals to the students. 1、Learn and remember the following new words : name、nice、to、meet、too 、your、Ms 、his、her、and、yes、he、no、not、zero、one 、two、three、four、five、six 、seven、eight、nine、telephone、number、phone 、firs、last 、last name 、China、middle school、friend 2、Ss can understand the story I made. (展示学习目标能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目标地去学习。)Step 3 Learn to read the new words of Unit 1 1.Divide the class into four teams.(1.Gina Team 2.Jenny Team 3. Tom Team 4. Mike Team) Ask Ss to try to read these new words in unit1 by themselves and find the words they can't read . 2、Ask the students read the difficult words according to the phonetic symbols. If possible, the teacher gets the student to correct some pronunciations .When it's necessary ,I should correct the mistakes myself. 3、Play the tape ! Ss listen and repeat !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s. 4、Ask Ss to discuss some difficult words,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每小组找一个同学读,找的几个同学程度要相当。读得好的奖红星一枚) 小组竞赛结果: 1.Gina Team ★ 2.Jenny Team ★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first class of four mixe d operations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已经达到熟练的程度,只要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应该不是很难。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一第1~3题。 1、出示课件2. 2、小结(出示课件3) 3、(出示课件4),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4、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出示课件5),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4.约分第1课时 最大公因数(1) 人教版

4.约分 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和12公有的因数。 小结:两个集合相交部分中的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4是这几个数中最大的公因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完成。 方法一:列举法:先列举出18和27的因数分别有哪些,找出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公因数。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二:筛选法: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从中找出哪些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三: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3×3=9。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探索、交流,得出: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3题。(师生共同合作) 五、拓展提升 如果A=2×3×3×5,B=2×3×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30 )。 六、课堂总结

九年级英语Unit1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教案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Period 1 Section A (1a-2d)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下列词汇: aloud, pronunciation, discover, repeat, note, pronounce, increase, speed, partner, create, active, connect, review, knowledge, wisely, born, attention (2)熟练掌握下列短语:work with friends,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read aloud, look up, practice pronunciation, connect…with…, pay attention to (3)掌握下列句型: ---How do you study English? --- I learn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Do you learn English by reading aloud? ----Yes, I do. It helps my pronunciation. ----- How can I read faster? ----You can read faster by reading word groups. ------How can I improve my pronunciation? ----One way is by listening to tapes. ----But whether or not you can do this well depends on your learning habits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正确而科学的方法做事的能力,明 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重点】 1. 学会运用how来询问做事方式 2. 学会运用by + doing的结构表达做事方式。by 介词,表示“通过……方法或途径”,译成“靠、通过”。by后面可以加名词或动名词短语。 3. 动名词的构成:动词后加动名词doing,相当于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运用句型“verb + by + doing”进行调查和汇报。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学习方法与习惯,可引导学生采用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Practicing, Role playing,Reading和Writing等学习策略,学习一些新词汇,掌握一些重点句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现在完成时态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 up and presentation Free talk to lead in T: Hi, boys and girls! Welcome back to my class. This is a new term. Have you set up goals for your English learning? Ss: ... T: How do you study English? Do you study English by the following ways? (Show some pictures and present the important phrases.) T: How do you study English? Ss: I study English by ______. by working with friends. by making word cards. by asking the teacher for help. by reading the textbook.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学校科室及功能室的名称、分布和不同 的功能。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这些课室的单词,说出每个科室的不同功用,并简单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重点学习的句型是: This is …….. Thatis ………. Is this …….? .Is that …….? Yes ,it is ./No, it isn ’t.同时渗透了序数词的运用以及字母组合er 在单词中的最基本的发音。 2、单元教学重点:掌握学校中的一些功能室。例如: playground,garden,teacher ’s office, library, canteen, art room, computer room, washroom,musicroom,gym,andTVroom.掌握句型This/Thatisthe …及Isthis/thatthe …? Yes ,it is./No, it isn ’t. 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3、单元教学难点:字母组合 er 在单词中的发音;序数词和基数词的区分及如何正确使用序数词。 二、单元教学目标:认读PartAandPartB 中的单词;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Let ’stalk 中的重要句型This/Thatisthe(a) …Isthis/thatthe(a)…?Yes,itis. No, it isn 三、单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单元的单词 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单元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请学生复述老师的话或是 复述同学的回答,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引起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要仔细听别人的说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课堂实录 一、介绍物候学和竺可桢。 【设计意图:讲解物候学的知识,补充竺可桢的资料,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1.物候学。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利用物候现象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作者介绍。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

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分析层次,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1.了解多音字读音。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2.明确词义。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美丽动人。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找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物候学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乏味。 3.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A Let’s talk Let’s play B Let’s sing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Hello./Hi . Goodbye./Bye-Bye. I'm ...。 教学难点:自我介绍用语I’m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I’m 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或[ai],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英语,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对话,认读单词,学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 能在合适的情境中运用短语“Hello./ Hi. Goodbye. /Bye-Bye./See you.”带招呼或道别。 2. 能用“I’m….”来介绍自己。 二、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Sarah 、Wu Yifan 、Miss White。并会介绍自己的名字。 2. 能会唱歌曲“Hello! Happy Teacher s’ Day!”。 三、情感目标: 鼓励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教学准备】 1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 2为Let's 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Revision(热身/复习)

(1)先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内容为“迪士尼英语”中第一课的片段(Magic English----Hello)学生在他们喜爱的卡通节目中了解、学习打招呼用语Hello./Hi ,边看卡通边说英语。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所用的环境,兴趣与语境同时创设,学习与兴趣同时存在。[本部分内容根据各校情况可自行改变,用图片来代替,或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2)通过看卡通片告诉学生“卡通”一词的发音是由英语单词Cartoon一词的发音直接翻译过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许多的类似之处,有时我们甚至直接用英语的单词来代表某物如CD, VCD, DVD等等。 (3)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讨论一下英语的作用以及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妨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单词或日常用语。利用教科书开始的蝴蝶页Welcome to English 彩图中呈现的我们生活中学生已经会说或较熟悉的词汇如CD, VCD, DVD, OK! Hi! Yeah! Wow! Bye! E-mail, Cartoon等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 二、Presentation/Practice(新课呈现/操练) (1),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 I’m Miss…/Hi, I’m Mr … (3)强调I’m….的发音,引导学生用I’m….介绍自己。 教师还可带上Sarah的头饰介绍Hello! I’m Sarah. /Hi! I’m Sarah. (教师在示范时,应定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讲,体态语言和手势语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手势和动作甚至表情来配合教学。) (4)给学生带上Sarah, Chen Jie, Mike, Wu Yifan的面具或头饰,扮演这些人物到讲台前说Hello! I’m …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表述能力,以及落落大方的气质。 (5)Listen and imitate.(听录音模仿。)听录音,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2第一单元课时2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Unit 1 (2) Section A Going Out on Dates Ⅰ. Text Structure Analysis (20 min) 约会 When I was a young fellow, about thirteen, I had a group of friends who were a little older 当我还是个13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时,我有一群年龄比我稍大、经than I was, and more experienced. They knew a lot of different girls, and would 验比我丰富的伙伴。他们认识许多不同的女孩,经常在天气宜人的日often go to the beach with them if the weather was good. 子里和她们一块儿到海滩上去玩。 One time we were at the beach, and most of the guys had gone out on some rocks, with the 有一次我们在海滩上时,大多数小伙子都和那些姑娘们到海边的礁girls. I was interested in a particular girl a little bit, and said to myself: "I think I'd like to 石上玩去了。我对其中一个女孩颇感兴趣,自言自语道:"我想带芭芭take Barbara to the movies…" 拉去看电影……" That's all I had to say, and the guy next to me got all excited. He marched out onto the 我想说的就是这句话,而旁边那个家伙听了兴奋不已。他迈开大步走rocks and found her. He pushed her back to the beach, allthe while saying in a loud voice, 到礁石上,找到了她。他一个劲地催她回到海滩上, 一路上大声说: "Feynman has something to say to you, Barbara!" It was most embarrassing. "芭芭拉, 范曼有事要对你说。" 那情形真令人尴尬极了。 Pretty soon the guys were all standing around me, making a scene, and saying, "Well, say 不一会儿,大伙儿都围着我站了一圈,吵吵嚷嚷,对我说:"好的,it, Feynman!" So I invited her to the movies. It was my first date. 范曼,说出来呀!" 于是,我邀请她去看电影。这是我的第一次约会。

【教育专用】小学数学精编教案: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1)

4 四则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四舍五入法凑整,大数的正确读写。 过程与方法: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难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创设情境 三、四舍五入凑整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集体校对答案。 你了解我国的四大名山吗?今天 让我们一起去登一登黄山。 出示题目: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万位。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630008214 7860700431 629980679821 30927816782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亿位 板书: 独立口算。 指名交流。 指名回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学习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四、读出下面的数,再用线连一连。 五、综合练习30000052 350002000 30500200 30052000 30005200 30000520 30000502 3500200000 集体交流反馈 1.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200489 190489 5958760 6949987 2.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516895200 695823255 2643322541 7952146839 先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连一连 同桌配合反馈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数字抄正确。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号的写法:≈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2019届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 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 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三、游戏:我说你画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实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题。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出图形与特征的正确连线方法,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4题。 要求学生观察各排图形排列的顺序,找出规律,接着画下去。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课堂小结】

Module2Unit1第1课时教案

Module2 Unit1 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二模块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Unit 1 1. Look, listen and say. 2. Listen, read and act out. 二、教学目标 1. 大多数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 sometimes, shop, dancing, Chinatown. 2. 大多数学生能够听懂并运用“There’s a Chinatown in New York! There’s Chinese dancing. There are lots of Chinese shops and restaurants there.即“There is/are…”句型。 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 听、说、读、写单词: sometimes, shop, dancing, Chinatown. 2. 学习句型: There is/are... (二)难点: 1. 用句型“There is/am..”描述事物。 2. “You do miss China!”中do表示强调。 四、教学准备 1. 单词卡片(可从优教平台下载“Module2 Unit1单词卡片集”直接使用)。 2. 音频(可从优教平台下载使用)。 3. 人物大明和西蒙的头饰。 4. PPT课件。 五、教学设计 Step 1 Warm-up 1. Have a dictation of the new words of Module 1. 2. Let’s chant Let the students say the chant of Page 7 together. 【设计思路】通过听写复习了前面所学到的知识,通过chant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为进入今天的新课做好铺垫。 Step 2 Preview

三年级英语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中通过字母辨认,图片排序等活动,复习巩固本单元的核心词汇ruler, eraser, book, pen, crayon, pencil box, bag以及打招呼,告别,自我介绍用语。教学目标是能够辨认相似字母的形以及核心词,并能理解并在场景中应用句型I have …和Me too. 学生刚刚接触到英文的26个字母,对相似字母的辨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教材在Start to read部分安排了字母辨识的环节,例如b和d, Q和D等,目的在于检测和巩固学生对于字母的认识。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主要目标是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一些文具的单词以及打招呼,告别,自我介绍用语等,所以在Read and count, Listen and number和Look and match这三个环节都以此为练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有效的巩固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核心词与句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初步接触到英语,对英语的听说感兴趣。经过前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26个英文字母和常见的几种文具,以上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辨认字母的形。 2. 能够认读本单元的核心词:ruler, eraser, pencil, crayon, bag, pen, pencil box, book。 3. 检测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听懂、会说本单元的打招呼、告别及自我介绍用语。 4. 能够学会唱歌曲Hello。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ruler, eraser, book, pen, crayon, pencil box, bag等文具的名称。 教学难点: 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句型I have …和Me too. 五、教学步骤 1. 热身 (1)教师与学生进行自由对话: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既可以巩固本单元句型,同时为下一步歌曲的呈现铺垫。 (2)教师播放歌曲Hello,和学生一起演唱,并让学生从歌曲找出三个人物的姓名。 (3)请孩子们回答他们的姓名,同时教师呈现Mike, John, Sarah和三个一模一样的书包。请学生根据人物对于自己书包内文具的描述来确定是谁的书包。设计意图:通过自由对话来复习已学句型,同时拓展与铺垫歌曲内容,通过听轻松愉快的歌曲,带着找出人物姓名的任务,再通过猜谜小游戏既复习已学单词,同时感知重点句型。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r. Dong. T: Nice to meet you again, what’s your name? Ss: My name is Angela. T: Hi, Angela, What a nice name, I like it so much!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以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对于这些内容,新版教材在本册分为“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本单元的《四则运算》结合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也使得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能初步计算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和归纳的,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整理。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采用根据线段图列算式,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概括加、减、乘、除的意义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与0有关的运算,知道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还是0. } 3、认识中括号,知道四则运算的含义,会计算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4、解答租船问题时,学会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实际人数进行选择和确定最佳的方案。 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第4课时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5课时租船问题 第6课时复习课 …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1-5的认识(1)教案 (优选.)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记、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分与合。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1.认、读、写5以内各数,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指导】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按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苛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8课时: 1~5的认识………………………………………………………………1课时比大小……………………………………………………………………1课时第几………………………………………………………………………1课时分与合……………………………………………………………………1课时加法………………………………………………………………………1课时减法………………………………………………………………………1课时0……………………………………………………………………………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及课后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要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奶奶的农家小院”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重点难点】 1.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2.难点: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