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博物馆分析
苏州园林博物馆观后感100字

苏州园林博物馆观后感100字观苏州博物馆有感博物馆是过去历史的印证,是张显城市特征的独特标志之一。
说到苏州博物馆,其馆的建筑更值得一提, 纵观整个博物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建筑明确的功能分区和简洁的形式。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并且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空间上的布局真可谓恰到好处。
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坐落别致的玻璃屋,使自然光进入博物馆的展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馆内有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
其中一个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馆内的珍藏物品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令人惊叹。
许许多悠久的历史文化成果都凝聚在保存众多的文物身上。
它们有体有形,可捉可摸,形象的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以及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革新精神。
许许多多的文物,还以它们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艺术形象,为人类的生活更添风彩。
在馆中各类型的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排列有秩。
它们之中,有不少已具有数百年、上千年、上万年的历史,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
无论是瓷器还是金器再或者木雕和象牙雕等都精致到极点。
我认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离不开内容题材与艺术形式的高度完美和统一,就其艺术表现,也离不开敏锐的感觉和熟练的技巧这两大元素。
因而这大大小小的文物身上显现的无疑是古代人类勤劳与智慧的象征;馆内陈列了好多珍贵的瓷器,件件精致而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卓越创造。
在北宋时出现了专供帝王陈设把玩的宫廷瓷,此后名窑名瓷名釉辈出,品种繁多,成为人们最爱收藏的艺术品类。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艺术、古代历史和园林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常熟市。
该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手法而闻名于世,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园林设计手法的精妙使得博物馆内外的景致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以期更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与艺术内涵。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融合了古典园林的特色和现代景观的元素。
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苏州园林以“小而精”、“曲径通幽”、“假山倚水”等手法著称。
在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将这些传统手法与现代景观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既具有传统韵味又融入现代气息的园林景观。
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苏州园林的传统美学,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以“穿越时空”的概念为灵感,通过景观的设计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起来。
园林中古代建筑与现代艺术品、古代园林景观与现代雕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穿越时空的美丽画卷。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展现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让人们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文化的前后衔接。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融合与尊重。
园林中的植物、湖泊和建筑物的布局都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给人一种自然与园林融为一体的感觉。
通过绿色植物的搭配和景观的设计,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营造出了一种和谐、舒适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在这里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湖泊、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无一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在园林中散步,休息,品茗,写诗,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之中,体味着古代文人的超然情趣与理想境界。
这种通过园林设计展现中国古代文人情趣的手法使得苏州博物馆的园林更加有文化底蕴与内涵。
苏州博物馆赏析

然后视线就会被左边屋顶 像箭尾,唯一一处显示有 二楼标志的过道,将我们 吸引过去。当然这过道也 不会这么简单。在这过道 中有几个正五边形的窗户 各有风景。
透过纱窗看池塘水景,颇有一番烟雨江南的意境!同时也让我们体 会到了那种朦朦胧胧的美!在这博物馆中也是体现苏州文化的一种 手段!
这些窗户就想一个个 活动的相框,从不同 角度看都能收到一张 漂亮的照片。
苏州博物馆
苏博,以现代科技为笔苏州园林文化为 墨绘出的一幅中国园林画卷!
苏博中用贴灰黑色的石边的围墙代替古 典园林中砖石围墙,而且让苏博围墙和 建筑边线显得简洁大方。它的边沿也没 有像古典园林那样让檐部向上微微翘起。 仅仅有少量植物和黑白颜色以及窗洞的 开设,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这个建筑和 苏州园林有关系,让人有种想进去一探 究竟的欲望!
博物馆中没有直射阳光 的照射。它的采光要么 是从竖直的三角形玻璃 天窗中照进来,要么就 是经过斜搭的木质纹金 属条缝隙中招进来,所 以博物馆中的阳光显得 很柔和!另外走廊上三 角形天窗照进来的阳光 在墙壁上映射出一个个 三角形,为博物馆增加 了不少亮点!
谢谢欣赏
在逛了一连串的各种展厅时,突 然走到这么一个展品中!
整个博物馆都是围绕中间庭院展开的,就像是在走一 天园林里的廊道,一边是园林美丽风景,一边就是各个 展厅沿着廊道铺展开来,进入展厅是欣赏文化物以及古 董物品,出来就在廊道上欣赏庭院中的风景!时时刻刻 都在视觉的享受中!
另外苏州博物馆和旁边的忠王府衔接的也是堪称 完美,直接让忠王府成为了博物馆的里一部分。新老 建筑相辅相成,完全感觉不到有什么排斥!
在休息空间中,在落地窗外中了 一片竹子,吸引着游客们去窗前 休息。同时他们与窗外的风景组 成一幅画卷供路过的人欣赏!
苏州园林博物馆分析

剖面
建筑构筑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主要通过建筑布局、建筑 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等来展示丰富而深邃的地域文化。 苏州博物馆建筑布局上,主体建筑他严格控制在6米之内,贝律铭 追求保持中国传统的真是院落和庭院。材料上,新馆庭院设计采用新材 料、新技术写仿苏州传统园林意境。贝律铭希望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水院中八角茶亭采用钢结构取代传统木结构。玻璃屋面取代传统小青瓦 屋面,给人晶莹剔透与轻盈的形象。传统园林中亭则通过屋顶的起翘给 人以轻巧的形象。新馆由于主体建筑采用钢结构体系,屋顶得以进行自 由组合。
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
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 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 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 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大厅
•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 • 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 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
用假山片石在 白墙前表现“以壁 为纸”
用展区和回廊一隅配上六 边形镂窗再现“移步换景”
和“借景”的概念
把回 光廊 线的 理玻 成璃 一顶 丝和 丝金 撒属 在遮 地光 面条
建筑意义
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 感情为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 是苏州文化的盛事,也是苏
州的荣幸。
我们有理由相信,贝聿铭 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 馆,不仅能使苏州博物馆 获得极高的名人效应和品 牌优势。同时,通过这个 窗口,能进一步提高了苏 州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 影响,使世界进一步了解 苏州,让苏州进一步走向 世界。
细看之下,园林的手法还隐在博物馆的布局之中:各展厅的 分布摒弃了中轴、对称等通常做法,通过游廊的连接,形成 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移步换景的参观线路,“移景”、 “取景”、“借景”等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时时可见。
游览苏州园林博物馆的收获和体会

游览苏州园林博物馆的收获和体会苏州园林,是聚集了苏州美景的独特园林……今天,我们选择了苏州园林的精华局部—拙政园。
一进园,一股淡雅的清香就扑面而来,我们顺着香气寻过去,只见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里开满了嫩粉色的荷花,一个个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一位小仙女穿着蓬松的衣裙;有的化瓣已经完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翔;有的还是化骨朵,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一阵微风吹过,荷花轻轻摇摆,仿佛一位姑娘在跳着美丽的舞蹈。
碧绿的荷叶也被荷花的关打动了,侧过头来,仔细的打量着这一位位貌假设天仙的小姑娘……一条气势宏伟的`长龙又盘旋在了我们的眼前,定眼一看,原来是一条曲折蜿蜒的长廊,这长廊古香古色,很是好看。
一阵风吹过,我好似听见了龙的怒吼声;一束阳光照过,我好似看见了龙在展示他的绝技一—神龙摆尾。
说这条廊子是龙,实在是形象:以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亭子为准,亭子是龙头,那弯弯曲出、不知去向的长廊便是龙身,可是,龙尾却一直不肯露面,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用面纱遮住了自己的脸。
这可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呀!漫步在这条长廊里,感受着那非同寻常的气息,欣赏着那葱葱郁郁的树木。
因为当时正下着毛毛细雨,天上有雾,我竟有了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听导游讲解,这里以水为主、池广树茂、风光自然,建筑风格也各不一样、形休不一、上下错落。
水池呈曲尺型,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随着我们的前进,越来越多的美景出如今我的眼前。
一条长廊直跨水上,我立即兴奋地跑上前去,拉住栏杆向下观望。
“哇!好大的鱼呀!”听到了我的惊呼声,爸爸也闻声赶来,我开场这儿指指,那儿画画。
紧接着,我又发现,这样的大鱼不止一条,而是成群结队、三五成群,颜色也是工彩斑斓、各种各样,有:橙色、红色、黄色、黑色……还有一条最大的花色鲤鱼王摆动着长须,在水里大摇大摆地游来游去,像是在向我们夸耀他的官职。
爸爸也一时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嘟囔出一句话:“是啊!这鱼实在太大了!可能已经生活了100多年了吧。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审美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都,拥有许多著名的古典园林,其中对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与建造应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与设计手法,使得博物馆本身成为一个以传统园林文化为主题的展示场所,并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就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之一是“追求自然”。
古代中国人讲究“山水如画”,意味着在园林中追求展现自然之美。
这一特征在苏州博物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博物馆的外部园林布局,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手法,通过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景观布局,让人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在建筑的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园林景观的融入,利用传统的檐廊、桥梁等建筑元素,使得博物馆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以宁静、自然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亭台楼阁”的布局。
在苏州博物馆中,这一特征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博物馆的园林中建有多个亭台楼阁,这些建筑以其精致的设计与布局,既是园林的点缀,也为游人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这些亭台楼阁的布局,不仅顾及了园林的美感,更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博物馆内外的景观在亭台楼阁的点缀下显得更加美丽和丰富。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取材取趣”的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中的园林景观,在植物的选择上也充分考虑了园林的特色。
园林中种植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植物,比如梅花、兰花、竹子等,这些植物均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意义,通过这些被赋予了文化内涵的植物,使得整个博物馆呈现出更为古典、艺术的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水”的运用。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有“水面四季色不同”之说。
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中,水景布置的非常巧妙,利用建筑与水景的交融,使得整个博物馆园林展现出一种水乡的特有气息,为游客带来了清新、宁静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意境”的营造。
苏州博物馆和园林博物馆观后感

苏州博物馆和园林博物馆观后感去完苏州博物馆和园林博物馆,我就像被拉进了一场穿越古今的奇妙之旅。
一、苏州博物馆。
刚到苏州博物馆,那建筑就给我一种“哇塞”的感觉。
贝聿铭大师真的是太牛了,他把现代建筑和传统苏州元素结合得那叫一个完美。
白墙灰瓦,简洁又大气,就像一个穿着素净衣裳的江南美人,低调却充满韵味。
走进馆内,光线从各个巧妙的角落透进来,像是给展品精心打造的舞台灯光。
那些文物,每一件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窗口。
看那些精美的瓷器,细腻的笔触绘制出各种图案,感觉古人的审美简直绝了。
还有那些青铜器,虽然锈迹斑斑,但却透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就好像在默默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我在一个玉雕前站了好久,那玉被雕刻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每一根毛发都好像是工匠精心梳理过的,简直就是把一块石头变成了有生命的精灵。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能看到、摸到的东西,仿佛伸手就能和古人握个手似的。
二、园林博物馆。
从苏州博物馆出来,一头就扎进了园林博物馆。
这就像是从现代的艺术殿堂走进了古代江南园林的梦境。
一进门,就被那缩小版的园林模型吸引住了。
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一应俱全。
我就像个巨人在窥视着小人国里的精美园林。
那些园林里的布局可讲究了,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的。
比如说那假山,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其实每一块石头的摆放都有它的道理,有的像狮子,有的像云朵,感觉就像大自然被浓缩在了一个小院子里。
走到展示园林建筑构件的地方,那些雕着花的门窗可把我迷住了。
那细致的雕花,就像一个个微观世界。
有花鸟鱼虫,还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感觉一扇窗就是一个故事集。
我就想象着以前住在园林里的人,每天透过这些雕花的窗户看外面的风景,那日子过得多有诗意啊。
还有那园林里四季的展示,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枫叶似火,冬天白雪皑皑。
虽然是模拟的场景,但我都能感受到每个季节园林不同的美。
在这里,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苏州园林是世界闻名的,那可不仅仅是一堆建筑和花草的组合,那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把自然和人文完美融合的艺术。
苏州园林博物馆:传世呈现的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博物馆:传世呈现的园林艺术苏州园林博物馆位于中国江苏苏州市,是一个独特且珍贵的艺术宝库。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苏州园林博物馆陈列了大量传世的园林艺术和文物,为观众们呈现了千百年来的园林景观和园林设计风格。
苏州园林博物馆的园林艺术品藏品丰富而独特。
其中包括了许多古代的园林设计图纸、园林构建标准、园林雕塑和园林建筑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朝代的园林文化,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苏州园林博物馆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作品。
其中最出名的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狮子林等。
这些园林艺术作品以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景致而闻名于世。
通过游览苏州园林博物馆,观众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韵味与美感。
苏州园林博物馆还为观众们提供了园林艺术的研究和学习资源。
博物馆内设有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致力于园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园林艺术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为学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苏州园林博物馆的园林艺术品展示既有实物展示,也包括多媒体展示。
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各种园林艺术品,如古代园林的建筑构造、壁画和石刻等。
博物馆也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园林艺术的历史演变和建设过程,使观众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品。
苏州园林博物馆的园林艺术品展示不仅是对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和呈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示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千年的文化传统。
苏州园林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既保留了传统园林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又具备了现代化的展示功能。
整个建筑群呈现出精致而优美的园林布局,与苏州的园林艺术相得益彰。
总之,苏州园林博物馆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为观众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和欣赏园林艺术的机会。
通过展示传世的园林艺术和文物,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
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 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 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 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大厅
•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 • 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 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
细看之下,园林的手法还隐在博物馆的布局之中:各展厅的 分布摒弃了中轴、对称等通常做法,通过游廊的连接,形成 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移步换景的参观线路,“移景”、 “取景”、“借景”等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时时可见。
设计思路
•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 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 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 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功能布局
• 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 • 西部为展区; • 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 理功能等, •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 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 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 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门面不算突 出,入馆前有一 庭院,宛约而舒 朗,正如园林设 计总欲言又止。
建筑色彩 用白墙灰瓦 降低传统白墙黑 瓦的对比度
用灰色装饰直线条代替传统的木梁, 既体现传统建筑结构又成为新建筑的 现代表皮纹样
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 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用暴露的钢结构和石材的曲桥、亭子,把馆 与馆连接起来
建筑外型上,通过对几何形体和四坡屋顶高低错落的组织,形成丰 富的屋顶形象,这是对传统园林建筑屋顶错落有致效果的新解读。建筑 色彩则是沿袭苏州传统建筑色彩。屋面采用“中国黑”菱形片石干挂在 坡顶之上,墙身采用水泥灰浆和花岗石装饰,形成粉墙黛瓦的景观形象。 建筑艺术装饰方面,庭院铺装亦采用花岗石。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工艺 进行模仿。灯具等小品造型简洁、色彩淡雅,与整个庭院氛围相融。新 馆庭院设计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传统苏州园林灰、淡、雅的意境。
建筑构图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功能布置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共计建筑 面积约170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 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地上 部分按功能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大块:即中部为入口门廊前庭院,中央大 厅和山水庭主庭院;西部为院落式的主展区,东部为办公、商店、休息 服务区,以及部分临时展厅。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 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而地下部分为博物馆辅助功 能用房(如修复、馆藏、多功能厅等)。
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
• 2007年12月4日,苏州园林 博物馆建立新馆,占地4000 多平方米的展厅分序厅、历 史厅、艺术厅、文化厅和传 承厅等几部分。 • 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保持了 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特色, 与周围的拙政园、狮子林等 园林经典代表作相协调。 • 在内部有限的空间内,为于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新馆 主体部分没有设墙,可以按 照陈列需求灵活增减隔断。
总平面图
建筑总面积:15391㎡,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绿地占地率42.4%
新馆采用三条 轴线的布局, 与忠王府格局 十分和谐
东西两侧的 院落式组合和 周边的合院式 住宅相呼应
新馆建筑的 西北端和东北 端都留出了消 防通道
新庭院和 补园之间的水 平隔墙改成和 小姐楼平行的 两段折墙,在 解决功能要求 的同时,更加 和谐
用假山片石在 白墙前表现“以壁 为纸”
用展区和回廊一隅配上六 边形镂窗再现“移步换景”
和“借景”的概念
把回 光廊 线的 理玻 成璃 一顶 丝和 丝金 撒属 在遮 地光 面条
建筑意义
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 感情为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 是苏州文化的盛事,也是苏
州的荣幸。
我们有理由相信,贝聿铭 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 馆,不仅能使苏州博物馆 获得极高的名人效应和品 牌优势。同时,通过这个 窗口,能进一步提高了苏 州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 影响,使世界进一步了解 苏州,让苏州进一步走向 世界。
•
• 景观组织要做到以最小工程量取得最佳景观效果必然要 以文化元素作为永恒的主题,其立意、布局、小品、地 形、植物、水系,以及各建筑的功能布局,无处不包含 文化的信息。
• 吴风格建筑
吴文化牌楼
主入口
主 入 口
外景
1
2
3
庭院
庭院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
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结合苏州悠久的地 域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尊重博物馆的周围环境 实际。按照“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
建筑风格:
• 建筑风格和形式上具有强烈的“中而新,苏而新”的特点。即在苏 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既体现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和悠久的地域 历史文化特色,又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并借鉴西方博物馆建筑 艺术的优秀成果。 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 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 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 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和 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 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苏州园林博 物馆分析
—设计师:贝聿铭
苏州园林博物馆
• 苏州园林博物馆最早位于拙政园住宅区域内,于1992年 秋天建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 林博物馆新馆现位于拙政园西侧,始建于2005年10月, 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在原来二层小楼的基础上新建了 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 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 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中设计若干个各具特色、布置精美的庭院。
庭院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于建筑。特别 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东、南、西三 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
院落布局基于传统规划思想之上的建筑单体的组 合以及浓于伦理的道德传统,独具中国传统文化 的庭院文化应运而生。贯穿新馆设计之中的东、 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传统合院式住宅相 互呼应、协调统一。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 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 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 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种传统的庭院组合设计不 仅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功能、景观的要求,同时赋 予现代建筑以传统文化内涵。
• 展出的虽是古典园林,但新馆 却充分利用电脑、电子显示屏、 电子地图等现代科技设备,用 符合现代人生活的手法表现园 林的精巧细致。 • 此外,古代造园场景模型、一 百五十年前的虎丘塔模型、经 复原的已经消失的园林遗迹模 型等的布置,也使园林博物馆 新馆成为参观者读懂苏州园林 的“教科书”。
博物馆序列
剖面
建筑构筑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主要通过建筑布局、建筑 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等来展示丰富而深邃的地域文化。 苏州博物馆建筑布局上,主体建筑他严格控制在6米之内,贝律铭 追求保持中国传统的真是院落和庭院。材料上,新馆庭院设计采用新材 料、新技术写仿苏州传统园林意境。贝律铭希望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水院中八角茶亭采用钢结构取代传统木结构。玻璃屋面取代传统小青瓦 屋面,给人晶莹剔透与轻盈的形象。传统园林中亭则通过屋顶的起翘给 人以轻巧的形象。新馆由于主体建筑采用钢结构体系,屋顶得以进行自 由组合。
这也是贝聿铭的封山之作!!!
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
•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 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 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 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 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 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 分东、西、中3路,中路 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 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 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 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 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师
贝聿铭
设计背景
• 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 聿铭先生设计。 • 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 界,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 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 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 • 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 • 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
从序厅进入历史厅之前,先要通过一段长廊,墙外就是拙政 园,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倚墙而立。站在历史厅的门口,落地 玻璃分明地映出了那株银杏的满树灿烂,园林的借景手法在 此得到了活学活用。
除了造园艺术,文化内涵也是园林的独特性所在。馆内新辟 了专门的文化厅,通过剖析园林与文人、哲学、文学、书画、 碑刻、赏石、民俗的渊源,展示了苏州园林的博大精深。紫 檀木的留园林泉耆硕之馆模型也在此展示,作为压轴,不仅 一梁一柱均按园林营造法做出。最后是园林传承厅,苏州园 林远及海内外的主要工程等,在此一目了然。 馆内的展品并不仅仅局限在几个厅内,那些博物馆建筑本身 的构成部分或点缀品,同时也是园林元素的展品。苏州园林 里最精致的花窗——网师园蹈和馆三扇鸡翅木的花窗。在走 廊过道旁还有意留出了许多小天井,里面的园林小品也是展 品,各有出处。
走进大门,抬眼便见一面古朴的砖墙,一幅大型砖雕 《吴中佳构》综合展现了园林的亭台楼阁景观。
沿坡右行,来到序厅。眼前一幅李可染所画拙政 园部分水廊图景的双面绣,右面是松、竹、梅水墨 画,清淡素雅,古典意蕴盎然。 前行,来到序厅第二间,这里首先是世界造园体系 的介绍,和西亚体系、欧洲体系相比,中国体系散 点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着重显示自然之美 以及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其次是对比展示以皇 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中国园林三 个分支。在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朴实 简练、雅致幽静的寺观园林之中,苏州私家园林布 局紧凑、古朴淡雅、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特色更加 鲜明。 序厅的第三部分展现了清代造园的场景:通过126 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的动作神态,可以清晰地看到相 地、立基、树屋、油漆、叠山等园林建造的全过程: 这边是亭、台、楼、阁,一些工人正在马不停蹄地 搬运家具、粉刷墙面;那边则是“毛坯房”,工人 们有的雕刻花窗、有的漆刷廊柱、有的吊石搭 山……古人寓艺术于劳动之中,充满了生命的陶醉 与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