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案

合集下载

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验作者的情感。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3.2教育学生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2.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

2.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母亲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课文讲述了哪几件事?作者为什么怀念母亲?3.课文解析3.1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情感体验4.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如: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哪些情感?5.写作训练5.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进行仿写。

5.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

3.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附:课文内容怀念母亲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绿荫?我卧病在医院里,越发想念母亲了。

《怀念母亲》教案(通用10篇)

《怀念母亲》教案(通用10篇)

《怀念母亲》教案(通用10篇)《怀念母亲》教案 1【教材简析】《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文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生母及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读写“真挚、寝不安席、频繁、朦胧、凄凉、斑驳、篇章”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透过关键词句感悟深沉的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生活迁移,逐步引领。

情感与价值观: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体会季羡林旅居海外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体会季羡林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意真挚的爱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感念母恩1、全世界,有且仅有一个称呼是相同的,你们知道这个称呼是什么吗?对,这个称呼就是母亲。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语言的人们喊出了一个同样的称呼呢?(学生自由交流)2、同学们,你爱你的母亲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二、关注留守,畅抒别情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足迹中,无不倾注了母亲全心全意的关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唠叨、一声抚慰、一次等待……一切的一切,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窝心,那么温暖。

可是,因为种种无奈,我们不得不与父母分开,例如为了学业,我们在校住宿,一个星期才能与父母团聚一次;也有的父母,为了给你们一个更灿烂的明天,选择远走他乡挣钱养家,有时一年都见不到一面。

同学们,与母亲分别的日子里,你想念母亲么?思念无法遏制的你,经常会处于什么样的情景当中呢?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道出了全天下母亲对子女的牵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刻画出普天下子女对母亲感激不尽的情怀。

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第22页,默默勾画出季羡林与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记录下你和季羡林一脉相通的情感涓流。

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一会我们共同解读季羡林的心声。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学会尊敬母亲,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1. 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学会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怀念母亲》2. 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母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

1.2 学生朗读课文《怀念母亲》,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感悟作者情感3.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感悟。

4. 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4.1 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可以是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也可以是讲述一件母亲为自己付出的感人事情。

4.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对母亲的感悟。

5.2 学生发表对母亲的祝福和决心。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可以是手工制作、一封信、一幅画等,以此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 学生回家后,与母亲共度一个温馨的夜晚,为母亲捶背、洗脚,或者为母亲做一顿美味的晚餐,体验关爱家人的快乐。

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可以是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也可以是讲述一件母亲为自己付出的感人事情。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范文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范文

《怀念母亲》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爱和尊敬,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表达出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情感教学法: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写作教学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怀念母亲》文本及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学生写作练习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妈妈的吻》,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温暖。

1.2 教师出示一张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受。

1.3 教师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2.1 学生自读课文《怀念母亲》,理解课文内容。

2.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3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进行回答,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情感体验3.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美好时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倾听、理解彼此的情感。

3.3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进行回答,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4. 写作练习4.1 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母亲的写作话题,如“我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4.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4.3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母亲的感受。

5.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尊敬母亲。

人教版六年级上《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3.2教育学生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怀念”是什么意思吗?(3)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怀念”的意思。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明原因。

4.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分析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5.学习生字词(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请同学们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6.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享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优秀5篇)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优秀5篇)

怀念母亲教案《怀念母亲》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怀念母亲》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怀念母亲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怀念母亲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配乐播放图片,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欣赏完毕之后你要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

同学们看的都非常专注,我从同学们的姿态和眼神中能看得出来,或许你们有一些感动,或者是温暖,甚至有一些甜蜜,出示ppt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既感动又温暖又甜蜜的感受来深情的呼唤一声:母亲(板书)轻轻地再来一次,我们每个孩子对于自己的母亲都有着独特的爱,那么在百岁老人季羡林的笔下,他对自己的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情愫呢?课文的题目告诉我们,他对母亲充满了“怀念”(板书)我们齐读课题。

出示ppt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两张照片。

二、整体认知师:通过预习,我们发现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学的文章不太一样,你发现了吗?生: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作者以前写的日记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能力太强了。

出示ppt,现在我们快速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1,把字音读准,读正确2,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3,如果能一边读一边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那就更棒了。

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老师觉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应该对文章内容有一些自己的理解,那么谁能跟我们大家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ppt 还有不同的内容吗?生:点名回答。

围绕作者的母亲去世了,作者心情悲痛。

作者除了怀念自己的生身母亲,还怀念祖国母亲。

师:“去世”在文中用的是哪个词?弃养,是一种婉辞,指的是父母死亡。

同学们看的非常全面,纵观这篇课文,也就是说季羡林先生怀念的母亲有两个,一个是生身母亲(板书),一个是祖国母亲(板书),出示ppt3张,老师考考你们,哪个自然段集中讲到了这一点意思。

季羡林《怀念母亲》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季羡林《怀念母亲》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季羡林《怀念母亲》优秀教案(精选10篇)季羡林《怀念母亲》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怀念母亲与怀念祖国的深厚情感。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老先生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预备: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赋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引出课题。

1、师:(板书:季羡林)今年暑假,有着“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美誉的作家季羡林老生在北京逝世,这位被称为“国宝”的老人永久地离开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深情地召唤他的名字。

2、孩子轻声召唤季老的名字师:在老人的心里,始终有着一份不寻常的:“悔”,用他的话来说那是“永久的悔”3、课件出示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师:同学们快速阅读,体会在文中表达的最深刻的情感。

孩子阅读后谈体会师:从季老先生的“悔”,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对母亲深深的的怀念,老先生把这种怀念直接写进他的另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怀念母亲》。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设计意图:《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够增加孩子对的了解,又能为孩子感悟的怀念之情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预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文章里摘录了1935年写的日记,离现在有74年了。

年月比较久远了,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2、孩子自由练读。

师:谁同意读给大家听?3、孩子把自己认犯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课文选编了上世纪三十年月写的日记,年月久远,初读课文时让孩子练习读好“难读的句子”,这些句子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体会。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怀念之情。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

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怀念母亲对我们触动很深,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珍惜家庭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情感教育。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怀念母亲》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母亲的了解和认识,引出今天的课文《怀念母亲》。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或生字词做上记号,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 讲解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讲解生字词的意思,特别是容易混淆的字词,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理解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怀念母亲?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是如何怀念母亲的,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表达感情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可以朗读课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感情。

7. 课堂小结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要懂得感恩,珍惜家庭的美好。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怀念母亲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借鉴课文中的句子。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怀念母亲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 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及文章的背景,为感悟作者的感情打基础。

2.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具体感悟作者的深厚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置身文本情境,适当补充有关的资料,进行拓
展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四、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所含的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课文内容。

2. 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图片
2.谈话引入: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组图片,从你们的姿态、眼神中看出来,或许你们有些感动,或许你们觉得有些温暖,甚至有些甜蜜,那么带着此刻的感受,让我们再一次轻轻的呼唤这个名字,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那么在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对母亲也有着一份独特的注释,(板书:怀念)齐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篇季羡林先生写的文章,叫做《怀念母亲》。

怀念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能出现在百岁老人的笔下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请你带着此刻的感受再读一次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前收集资料,了解认识作者。

2.检查预习生字词掌握情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要求做到读得准确、读得通顺,边读边感悟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4.交流、汇报。

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举手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同样在第一段)明确: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回顾生母,感受敬慕。

同学们有没有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这样浓浓的爱与怀念?先来找找怀念亲生母亲的句子吧,用横线划出你找的句子,并注意边找边感悟。

1.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此块内容着重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2.谈感受,质疑。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引导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悔、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会如此痛苦?同学们能理解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举手发言)教师总结:这得从季羡林和母亲的关系说起。

⑴感情好,母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照顾。

补充资料: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

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

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

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

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她总是把家中罕见的白面饼子给我吃,而自己一生都以难以下咽的高粱饼子为伴。

⑵相处时间不多。

见原文中“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⑶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是什么?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明确: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出示资料: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
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③你如何理解“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这句话?明确:抓住依靠、精神支柱去感受
5.结合资料,再谈谈自己对作者所流露出的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6.指导感情读,体会作者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学完本课内容,再听听这首歌,结合日常生活想一想,你想不想对自己的母亲说点什么,动动手,将自己想对母亲的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和伙伴们分享。

六、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国母亲
指导朗读:而今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伤心吗?是什么?(遗憾、悔恨、自责)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读读。

2、下文中还有你关注的句子吗?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理解后感情朗读“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一、语调低沉;二、语速缓慢) 感情朗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

同学们,提起季羡林,大家并不陌生,五年级的时候曾学过他的两篇文章,大家还记得吗?(《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季羡林爷爷写的文章,叫做《怀念母亲》。

怀念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