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1
高中美术高中美术鉴赏《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

《人物御龙 帛画》战国 中晚期
《人物御龙 图》是战国 中晚期创作 的绢本水墨 淡设色画作, 1973年出土 于长沙子弹 库楚墓一号 墓,出土时 平放在椁盖 板与棺材之 间。《人物 御龙图》描 绘墓主人乘 龙升天的情
景。
女史箴图(局部) 顾恺之 东晋
高中美术
• 铁线描
高中美术
历代帝王图(局部) 阎立本
3、依据考古发掘、现存遗物与文献记载,我国在魏晋之前,除了岩画、器物上的 装饰绘画以外,还有帛画、壁画、绢画等。在魏晋隋唐时期,中国绘画从理论到实践都 有很大发展。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的繁荣期,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都名家辈出, 留下了许多经典名作。宋代以后,文人画日趋兴盛,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高中美术
八十 七神 仙卷 (局 部) 吴道 子 唐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
中国绘画的艺术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纳, 以下几个特征尤为突出:
高中美术
(1)以线造型的艺术语言 (2)传神写照的艺术趣味 (3)俯仰自得的艺术关照 (4)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
(1)、以线造型的艺术语言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为主的艺术语言和以笔墨 为核心的审美观念是其主要特征。笔下具有强烈个 性的线条是一个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如冷逸奇 崛的朱奇、纵任恣肆的徐渭、苍润清逸的石涛等。 欣赏作品如见其人,使观者感受到画家的鲜明个性 和思想情趣。
高中美术
五牛图 中国画(手卷) 纸本设色 20.8cmx 139.8cm 韩滉唐故宫博物院 五只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神态各异。画面上没有背景,勾线填色,线条简洁, 结构准确。牛目光炯炯,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体现了它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
高中美术
蕙兰图 中国画(轴)纸本设色
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

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在笔墨运用、色彩运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它具有精细、细腻、传神、华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细腻入微、传神逼真”的艺术瑰宝。
下面,我将结合实践经验和研究,从历史背景、技法特点和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与创作。
一、历史背景和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起源于唐宋时期,由谷文昌等艺术家兴起。
他们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运用细笔勾勒、色彩填充和各种不同的线条描绘了人物肌肉、眼睛等各种细节。
这种细腻入微,对人物特征的刻画,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
工笔画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并传到了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到了明清时期,工笔画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真人肖像的造型艺术和随笔画的风格。
而在清朝末期,代表着新文化运动的部分学者重新评价工笔画,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二、技法特点工笔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在于线条描绘和颜色分明的特点上。
线条描绘以细丝勾勒为主,致力于描绘人物的神态特征、服饰形态、明暗交错等细节。
颜色使用时,先用颜料画出骨架,然后逐渐分层上色,渐进式的颜色堆积造成了色彩变化柔和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工笔画的精髓在于细腻、精细且色彩美观,对于人物的描绘力度非常刻苦,尤其是表现人物面部、手部细节方面更为出色。
三、创作方法1.构思阶段构思阶段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确定画面的主题,然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定绘画的对象和形象。
其次,要进行构图设计,考虑画面的布置、对比、比例和空间的利用等。
最后,要考虑色彩的运用,寻找合适的颜色搭配。
2.初稿阶段初稿是创作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也是最费力的阶段。
首先应该画出整体的轮廓以及画面姿态。
然后继续细化到各部位的细节和表情等,直到达到想要的效果为止。
3.精细阶段精细阶段也是最为考验创作者技能的阶段。
在此阶段,需要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技巧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面部和各个部位的细节。
这一阶段需要精细入微的表现人物的肌肉和衣物的细节。
美术鉴赏:张萱《捣练图》赏析

张萱《捣练图》赏析张萱,生卒年未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盛唐时着名人物画家之一,擅画妇女、儿童、贵公子,并从事社会风俗画制作。
他在绘画题材上一变汉魏以来“列女”、“孝子”传统,转向表现现实生活。
同时,在宗教画盛行的当时另辟了蹊径,对我国人物画特别是风俗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
又善以点簇笔法,画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点缀妍巧,俱穷其妙。
现存世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
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
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划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
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分为三级人物:第一组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第二组两个人,一个坐在地毯上理线,另一个坐着缝纫;第三组是几个妇女把练抻直,用熨斗烫平。
整个画面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巧妙,三组人或坐或立,有高有低,错落有致。
各组人物之间彼此呼应,联系紧密又自然和谐。
捣练一组中,一人回身挽袖与理线一组相应,后两组人物之间又穿插一蹲着扇火转首的女孩,使三组人物气脉相连。
作者善于捕捉劳动中的微小细节,进行深入刻画,生动地传达了生活的情趣,表现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坐在火盆旁的女孩一边挥扇,一边回头欲语的情态,反映出她对扇火这种单调、重复动作的厌倦,渴求新的刺激分散注意力的心理,揭示了女孩活泼好动的性格。
熨平一组中,画一个稚气的小女孩,在练下穿梭来去,活跃了劳动过程中的板滞气氛,使整个画面收到张弛有度,富于节奏变化的艺术效果。
传神写照_尽其精微——观孙震生的工笔人物画

38名家□赵曙光传神写照 尽其精微——观孙震生的工笔人物画气息。
他的笔触干净细腻,画面平淡幽微。
画中人物看似平凡,却凝聚着永恒之美,不同的女性气质被他表现得独到而传神,可谓“传神写照,在阿堵中”。
对于人物的传神写照,孙震生用“尽其精微”来展现。
这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对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外形特征、衣着纹样变化等,做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另一方面是他对人物精神的体悟与把握。
欣赏他的画作,能感受到那细腻敏锐的内心,以及对自然、生命的外在观察和内在理解。
在绘画技法上,孙震生较多地借鉴和融合了西方绘画语言。
尤其是其精准的造型能力,得益于扎实的西方艺术造型训练。
他以饱满、准确的造型来塑造人物个性,以质朴、淡雅的美学构想配合精微缜密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意境。
在其画面里,不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服饰道具,抑或是构图、色调等方面,都能让人感受到纯洁、雅致、温馨的气氛,将人带入一种纯粹的艺术境界里。
在色彩方面,传统中国画一直沿袭“随类赋彩”的方法,很少研究现代光学和色彩学。
孙震生敢于创新,在沿用传统国画颜料的同时,尝试使用矿物质颜料和金银箔等媒质,将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综合运用,营造出温馨浪漫的画孙震生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承续传统,在艺术形式、笔墨程式上追求自我,从而开创了具有东方意蕴的绘画风格。
经过对传统工笔技法长期的操练与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点和美学风格,既有安静的线条,又充满浓郁的当代生活《回信》孙震生39当代名家dangdaimingjia孙震生 1976年生于河北唐山,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特聘研究员。
其作品曾获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工笔人物组金奖、全国“2007百家金陵画展”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全国第四届青年美展优秀奖、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等。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摘要: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丰满婀娜的身姿、富贵华丽的衣衫鲜明的特点,本文将从此时期的代表作中分析唐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到今天,工笔人物画在传统工笔仕女画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关键词:仕女画;传神;继承;工笔人物画一、唐代及各时期工笔仕女画的特色《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卷轴画作品,以线作为造型基础,加以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
由于唐代自身发展的不同,工笔仕女画在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风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1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时,工笔仕女绘画依然具有六朝时期“秀骨清象”“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此时期的代表画家是阎立本。
阎立本:开创了中原风格,擅长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该图以贞观十五年(641年)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历史情景。
此时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画面不画背景;人物地位决定了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
在画面中的中,人物抬辇的侍女透露出一种劲健,谈吐自然,唐太宗则是气宇轩昂,沉着稳重。
此时的人物画的特点清瘦的造型、章法洗练,用色沉着而鲜艳,采用单线平涂略施分染,所以说此时的绘画作品继承了浓厚的六朝遗风1.2盛唐时期(713年-765年)在绘画方面,吴道子创“吴家样”,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充分利用了毛笔的起落轻重缓急,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使为毛笔绘画由“描”发展到“写”的变革提供了契机。
”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工人物,尤擅长绘贵公子、仕女,名冠于时”。
特点“以朱色晕染耳根”(无此类作品传世)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描绘了宫廷贵妇在捣丝、络线、缝制时的劳动情景。
从细处看,画家的精细刻画将正、侧、等姿势表现出来,尤其是对抬胳膊仰头向上看的红衣女童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美术教师编制资料——中国美术史画家以及作品总结

绘画古代第一批画家在魏晋魏晋南北朝曹不兴人物画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曹不兴。
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的是人物画,最早的佛像画家,佛像之祖。
卫协(晋)人物,故事,道释人物、故事、道释题材。
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东晋)密体人物画画绝、才绝、痴绝。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成“六朝三大家”。
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特别是眼神的描绘。
擅于用艺术的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
“密体”绘画体例主要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名言:手挥五弦易,目送鸿雁难《女史箴图》用的“高古游丝法”《烈女传·仁智图》用“铁线描”南朝画家陆探微,宋密体人物画运用草书的体式,形成“一笔法”秀骨清象张僧繇,梁疏体佛画佛画创造者,”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梁元帝萧绎,梁《职贡图》北朝画家曹仲达梵像画“梵象”曹家样曹衣出水杨子华宫廷画家《北齐校书图》绘画遗迹吐鲁番晋墓《地主庄园图》是已知的最早的纸本绘画。
云南昭通霍氏墓壁画是最早的有确切的纪年和地志的壁画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像》模印砖画南京西善桥墓最精细完整隋唐时期阎立本(唐)人物画《步辇图》《历代帝王像》“铁线描”比喻为“丹青神化”《步辇图》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朝见唐太宗的场景赏析:1、《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唐朝是我国绘画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人物画发展及其成熟,涌现了不少不朽的传世名作。
2、此画描绘的是唐太宗为此接见吐蕃大使禄东赞的场景,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
3、作品在构图上,为了更好地凸显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用宫女的娇小衬托唐太宗的壮硕,深沉,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恭谦来衬托唐太宗的平和可亲之态,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变舒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色彩上,该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
4、这幅作品不但艺术价值极高,更是汉藏民族友谊的见证。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1课认识中国画工笔画的魅力人美版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何 丽 《 大 瑶 歌 》 重 彩
何丽《大瑶歌》淡彩
何丽《大瑶歌》重彩
何 丽 《 华 夏 流 韵 》
4、工笔没骨法
没骨法是不
用墨线勾勒,直 接用水墨和颜色 染就来完成画面 效果的方法。
其特点是笔
法轻松、灵活,
富有变化,画面
张 灵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 壁画,以仕女画为突出。《簪花仕女图》精致地 刻画了几个身披轻纱,头戴簪花的贵妇在庭院中 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等生活情节。所画内容 是对当时宫廷妇女闲逸生活情景的真实写照。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色 彩浓丽华贵,衣纹线 条细劲流畅,薄纱轻 柔透亮。人物刻画细 腻、生动,所绘妇女 形象体态丰满,肌肤 细润,服饰华贵,气 度雍容典雅。
柔美秀润,生动
《
自然。
假 日
》
工 笔 没 骨
王小晖 岩彩 《寻梦》
勾线时执笔要遵循指实、掌虚,笔锋垂直 于纸面的原则,使笔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才能勾出灵活沉稳、挺拔流畅、力透纸背的线 条。
勾线的用笔方 法分为中锋和侧锋, 工笔画中以中锋为 主。中锋线圆润、 浑厚、匀整,并且 有弹性。
勾线用笔的起止很重要,每一条线无论长短 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要求“起 笔藏锋、运笔中锋、收笔回锋”。
《簪花仕女图》局部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宋 李公麟 《五马图》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李公麟重视写生,他把白描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 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 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 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
【美术课件】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 人物画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墨梅图》王冕
这幅作品中的梅花是作者对客观 物象的简单呈现吗?
花鸟画的生机意趣除了自然 层面的,还与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紧密相关?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 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 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 借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鄙薄流 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 格和对人生的态度,卓尔不群 的气概以及不向权贵献媚的高 尚品质。
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 人物画
这些作品中你认为哪两幅是花鸟画? 花鸟画的表现题材仅限于花卉和鸟吗?
花鸟画
花鸟画在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唐代形成独立的 画科,五代开始成熟。在写实技巧方面,花鸟画至 两宋而臻于巅峰。中国传统花鸟画描绘的对象,涵 盖了各种动植物,包括花木、蔬果、翎毛、走兽、 草虫、鳞介等。其中,梅、兰、竹、菊等题材自宋 元以来广受喜爱。由早期的相对写实,到后来的常 以意气写之,写实与写意,似乎成为中国花鸟画创
作与品鉴不可绕过的一对概念。
画家创作的目的是什么?
《
写
付
黄生
子
筌珍
居
禽
宝
图
习
》
《写生珍禽图》黄筌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传世的重要 作品,其纵41.5厘米,横70.8厘米。画家用细密 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 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 只,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 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 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 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作 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 不已。
表现了宫廷妇女怎 样的精神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张萱 《捣练图》局部
唐 张萱 《捣练图》局部
唐
张 萱
《 捣 练 图 》 局 部
唐 张萱 《捣练图》局部
周昉继承
并发展了张萱 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主要 描写贵族阶层 的生活,并通 过对人物形象 的刻画,揭示 了人物的心理 特征。
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局部
《簪花仕女图》所画内容是对当时宫廷妇女 闲逸生活情景的真实写照。此图设色华丽而沉着, 衣纹线条细劲流畅,薄纱的轻柔透亮,见形见质。 所绘妇女形象,体态丰满,肌肤细润,服饰华贵, 气度雍容典雅,体现了作者周昉工笔重彩仕女画 的典型风格。
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欣赏
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是发展最 早、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而工笔人物 画又最先趋于成熟。
工笔人物画是以线描为骨干、精细 入微地表现人物对象的 人物画在石器时 代就初露端倪。 这一时期的陶器、 岩画、地面上就 有一些以表现人 物为主的画面, 如《人面鱼纹彩 陶盆》、《舞蹈 彩陶盆》等。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宋代工笔人物画
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全盛时期,无 论人物画还是山水、花鸟画,尚以生 活为本,基本上继承并发展了以写实 为基础的现实主义作风,重视写生, 重视对现实社会风俗、生活的描绘。
唐 孙位 《高逸图》 局部
唐 孙位 《高逸图》 局部
唐 佚名《宫乐图》
周文矩的画师法周昉而略有变革,用笔和线条 受后主李煜书法的影响,常用颤掣的笔调画衣纹, 略加顿挫,线条细劲曲折,又不失流畅圆润,给人 以简率自然之感。所描绘人物非常传神。
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图》
《舞蹈彩陶盆》
战国帛
画《人物龙 凤图》和 《人物御龙 图》是迄今 我们所见到 的最早的具 有独立意义 的主题性中 国绘画作品。
战国 《人物龙凤图》
两幅帛画 人物形象优美 生动,都兼用 了写实和夸张 的手法。以墨 线勾勒为主, 线条圆转流畅、 潇洒飘逸,仅 在局部施彩。
战国 《人物御龙图》
二、秦汉时期的人物画
顾恺之将中国
画以线造型的方法 提高到一个新的高 度,他用线如春蚕 吐丝,行云流水, 飘逸、洒脱,极富 韵律之美,被称为 “高古游丝描”。
顾恺之在我国
绘画史上第一个提 出“以形写神”的 主张。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晕染法的运用,使线的表现引申为“面” 的表现,使画面产生了一定 的立体感,使工笔 的 形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境地。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内容 十分丰富,在艺术表现及绘画技法方 面,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飞跃 的进步和发展。考古发掘的墓室壁画、 帛画、画像石及画像砖可以使我们了 解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成就。
这幅作品在
艺术构思和表现 技巧上,都显示 出很高的艺术水 平。全画构图严 谨完整,线描均 细而遒劲有力, 色调沉着而庄重 典雅,具有浓厚 的装饰意味。
《历代帝王 图 》造型准确, 用笔舒展,色彩 凝重,显示了作 者在肖像方面的 艺术造诣。
主从大小对 比的处理手法在 中国传统绘画中 被普遍使用。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局部
吴道子是盛
唐时期宗教人物 画坛最具代表性 的画家,他的风 格叫“吴家样”, 被后人誉为“画 圣”。
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吴道子创立兰叶描,线的粗细变化很大, 线条往往中间粗,两端细,用笔难度很大。
吴道子所画
线条提按有致, 波折起伏,衣纹、 飘带有迎风起舞 的动势,被誉为 “吴带当风” 。
唐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此作品在构图上,人物安排从疏到密,从分散到 集中,极富节奏美感。画中人物形象刻画丰满,线条 均用细劲圆转的游丝描法,色彩浓润而沉着,典雅而 富丽 。整幅画面景象华美,运用了以虚代实的处理 手法。
东晋 顾恺之 《烈女仁智图》局部
在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中, 他将历史故事与现 实生活相结合,在 构图上突破时空的 限制,把不同的情 节安排在一幅长卷 中,表现出一种神 人交融的幻景,充 满浪漫色彩。用色 简雅、清新。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四、隋唐、五代工笔人物画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孙位是既有深厚传统基础,又富创 新精神的画家。《高逸图》人物衣纹线 条流畅,用笔圆劲有力,在人物形象刻 画上准确细腻,设色复杂凝炼,在构图 处理上用树石将人物间隔开,使画面布 局零而不散。画中树石的画法已出现了 皴染。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 萱
《 虢 国 夫 人 游 春 图 》 局 部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表现的是贵族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 场面。全图共分三组,画面安排非常紧凑,各组人 物间构成了一种既独立又相互呼应的节奏感。全画 线描劲挺流畅,匀整细腻,设色艳而不俗。人物形 象曲眉丰颊、体态丰腴。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在艺术构 思和表现技巧上都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性。
此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线条勾勒细 润流畅,刚劲挺健,设色沉着稳重而又活 泼响亮,用色彩的对比关系突出人物。整 幅画面人物形象、衣服纹饰刻画,道具的 选择,用线用色都自然地统一在和谐的整 体效果之中。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西汉 《“T”形旌幡帛画》
《“T”形旌幡帛画》局部
《乐舞百战图》整幅画面构图活泼自然,色 彩明快强烈,人物形象优美传神。
东汉 《乐舞百战图》壁画
三、魏晋南北朝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卓有成 就的画家,而且多擅长画人物画,如曹 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曹仲 达等。这个时期绘画风格多样化,工笔 人物画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境地。
唐、五代是中国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在 人物画坛上,表现题材日渐广泛,风格趋于 雄健,技法也明显丰富,趋于成熟和完备。 人物画名家辈出,留下很多经典之作。
阎立本的艺术是初唐人物画风的代表。《步辇 图》突出人物而省略背景,人物形象刻画极其传神、 生动 ,勾线细谨而挺劲,设色浓重艳丽。
唐 阎立本 《步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