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税法对比表

合集下载

1_新旧个所税对比表

1_新旧个所税对比表

新旧个人所得税税率对比表例:10000元的工资新税率应交个所税额=(10000-5000)*10%-210=290旧税率应交个所税额=(10000-3500)*20%-555=745差异额为745-290=455元贵州省2018年社保交纳比例表:例:1.按最低基数来算总交纳社保金额=3227.45*27%+3227.45*1%+4303.27*9.5%+3227.45*0.5%+5379.08*1%=1382.42单位交纳社保金额=3227.45*19%+3227.45*0.7%+4303.27*7.5%+3227.45*0.5%+5379.08*1%=1028.48 个人交纳社保金额=3227.45*8%+3227.45*0.3%+4303.27*2%=353.942.按最高基数来算总交纳社保金额=16137.25*39%=6293.53单位交纳社保金额=16137.25*28.7%=4631.39个人交纳社保金额=1662.14员工实得数在个人所得税新旧税率下的对比例:1.月薪10000元,按实际工资基数交纳社保个人应交社保为:10000*10.3%=1030元新税率人个应交所得税为:(10000-5000-1030)*10%-210=187元旧税率人个应交所得税为:(10000-3500-1030)*20%-555=539元新税率员工到手工资为:10000-1030-187=8783元旧税率员工到手工资为:10000-1030-539=8431元2.月薪10000元,按最低基数交纳社保个人应交社保为:353.94元新税率人个应交所得税为:(10000-5000-353.94)*10%-210=254.61元旧税率人个应交所得税为:(10000-3500-353.94)*20%-555=674.21元新税率员工到手工资为:10000-353.94-254.61=9391.45元旧税率员工到手工资为:10000-353.94-674.21=8971.85元。

新旧税法差异比较表

新旧税法差异比较表

二、税前扣除成本 1、基本原则 2、工资薪金支出
实际发生(真实)、相关合法、合理 权责发生制是一般原则 发生(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的合理的工资支出,允许税前扣 计税工资制度,或经批准实行工效挂钩。 除。 有额度限制或需申请工资总额。 扣除限额(孰低): 发生额的60%; 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3、业务招待费
4、应税所得的构成
应税所得=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 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免收收入的扣减顺序前移(放在扣除项目和弥补亏 损之前),企业无论盈亏、累计亏损是否弥补完 应税所得=收入总额-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免 全,均可享受免税。对我司而言,所取得国债利息 税所得 等免税收入,可享受完全免税,有利于公司有效税 率的降低。(影响程度:中) 强调实际发生、合理 政策放宽,合理的工资支出可税前列支。 无额度或挂钩指标等限制,强调合理性。 (影响程度:大)
7、广告费和业务宣传支出 8、职工福利费
政策放宽,可扣除额度增加。影响程度:中 政策放宽,计算基数口径放大,可扣除额度将有所 增加。(影响程度:中) 政策放宽,计算基数口径放大,且超额准予结转下 年。(影响程度:中)
9、教育经费
1/2
新老税法差异比较分析
事项 政策规定 新税法 扣除限额为利润总额的12% 老税法 扣除限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还原的3% 差异影响分析 政策对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放宽,扣除比例提高, 扣除限额的计算更为直观。 (影响 程度:中) 政策放宽,从分期扣除改为一次性扣除。 响程度:中) 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分配的原 汇总预缴原则: 则: 1、凡设置跨省市分支机构的,除税款直接入中央库的企业 凡设置跨省市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在当地不预缴,由总公司 统一预缴。 (中央直属企业)外,均实行分支机构就地预缴。 2、以工资总额、销售收入等标准,确定在各地预缴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新旧税法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新旧税法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新旧税法对照表2007年3月16日,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取代1991年4月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鉴于新法在纳税人、税率、扣除、税收优惠等方面与现行税法有诸多不同,本网特将企业所得税法新旧法条要点加以对比,以备读者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本条例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本法的法规缴纳所得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本法的法规缴纳所得税。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第二条下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一)国有企业;(二)集体企业;(三)私营企业;(四)联营企业;(五)股份制企业;(六)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第二条本法所称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本法所称外国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和虽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二条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新旧个税税率表

新旧个税税率表

新旧个税税率表新旧个税税率表对比个税是指个人所得税,是政府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个人的全部收入中按规定比例征收的一种税收。

个税税率表是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税率的具体表格,标明了不同收入档位所应纳税的比例。

新个税税率表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于居民个人的纳税起点有所提高,同时调整了各收入档位的税率。

而旧个税税率表则是在2010年实施的,根据当时的经济情况设定的税率。

在新个税税率表中,纳税起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

同时,取消了老旧的分类计税方式,改为综合所得方式,即将全部收入计入综合所得,然后按照不同档位的税率进行计税。

具体的税率表如下:适用税率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不超过3000元 3% 0超过3000元至12000元 10% 210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 20% 1410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 25% 2660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4410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7160超过80000元 45% 15160新个税税率表的调整主要是为了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负,提高个人收入的可支配性。

新纳税人将享受到更多的减税政策,缓解了原本较高的税率对个人收入的压缩。

对比旧个税税率表,可以发现在旧个税税率表中,纳税起点较低,且较分散。

税率相对较高,对于高收入人群的税负较重。

旧个税税率表的调整较少,没有采取像新个税税率表那样的系统性调整。

新个税税率表的出台,旨在提高个人的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

根据新税率表,低收入者的税率较低,减轻了他们的税负;高收入者的税率较高,增加了他们的税收负担。

这种差异化调节策略使得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更加公平合理。

总的来说,新旧个税税率表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改善个人的税收负担和收入分配格局。

新的税率表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经济状况和个人收入情况,更加公平合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税税率的调整将会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变化。

2023年最新关税法税率表及其新旧税目税率对比表

2023年最新关税法税率表及其新旧税目税率对比表

2023年最新关税法税率表及其新旧税目
税率对比表
1. 引言
关税是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费,旨在调节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贸易关系。

为了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经济的需求,2023年最新关税法已经出台,并对税率进行了调整。

本文将介绍2023年最新关税法的税率表,并对比新旧税目的税率变化。

2. 2023年最新关税法税率表
注:以上税率仅作示例,并非真实数据。

3. 新旧税目税率对比表
以下是2022年关税法与2023年最新关税法的新旧税目税率对比表:
通过对比新旧税目税率表,可以看出2023年最新关税法对纺织品、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的税率进行了下调,这意味着进口这些商品的关税将相应减少。

对于化工产品而言,税率保持不变,而农产品的税率则有所下调。

4. 结论
2023年最新关税法的出台对进出口贸易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新旧税目的税率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些商品的税率得
到了下降,这将有助于促进商品的进一步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同时,这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总之,2023年最新关税法税率表的发布为贸易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利好。

我们期望这些新政策能够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境外
贸易的增长,并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情况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以上是根据您的要求写的一份文档,若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个税新旧税率对照表

个税新旧税率对照表

个人所得税新旧税率对照表
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先将职工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计算公式:
⑴、如果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
应纳税额=职工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⑵、如果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职工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新老税收征管法对照表

新老税收征管法对照表
税种有 13 种,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 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 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车辆购 置税。关税由海关代征,屠宰税、农业税已取消,筵席税 只有一小部分省市还在征收,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 税也已经于 2007.1.1 合并为车船税)
第二章 税务管理 第一节 税务登记
第十五条 企业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 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 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 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 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 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 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 登记证件。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 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
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 和扣缴义务人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范围和办法, 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六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 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 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 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 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这一点应该说也没有完全执行到位,一是我们有工商局传过来的新办企 业登记的信息,但没有企业变更登记的信息,应该说没有形成一种机制。
第十四条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 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之日起30日内, 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 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 不需要到工商行 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 应当自发 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 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

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及其新旧税目税率对比表

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及其新旧税目税率对比表

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及其新
旧税目税率对比表
在2023年,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修订,新的税率表针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调整与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并与之前的税目税率进行对比。

一、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
下面是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
根据最新税率表,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将按照不同的级距进行计算,并根据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进行计税。

二、新旧税目税率对比表
下面是新旧税目税率对比表:
税目税率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经济发展和税收体制改革,合理分配税务负担,有利于个人所得税的稳定增长,并保障税收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
2023年的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对纳税人的纳税标准和速算扣除数进行了调整,相较于2022年的税目税率,新的税率表更具有梯级递进性,适应了不同收入群体的纳税需要。

同时,速算扣除数的调整也减轻了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这份文档提供了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以及新旧税目税率对比表,帮助人们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最新政策,并使纳税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有明确的依据。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个人所得税法的信息,请随时向我们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法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 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 第一条 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 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 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第二条 下 四、劳务报酬所得; 列各项个 五、稿酬所得; 人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应纳个人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所得税: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 五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 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 额累进税率 第三条 个 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 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的税率: 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 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 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 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 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 、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第四条 下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列各项个 五、保险赔款; 人所得,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免纳个人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 所得税: 、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 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 所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第五条 有 下列情形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之一的, 经批准可 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以减征个 人所得 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二千元后的 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 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 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 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 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 算清缴,多退少补。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 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 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 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七日内预缴,年度终 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在年度终了后三十 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 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 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 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 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 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 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 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 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 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 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 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 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 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 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 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 额扣缴申报。 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 款,都应当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 申报表
新法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 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 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 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 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 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 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 进税率 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 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 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 法由国务院规定。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 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 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 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 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 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 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 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 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 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 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 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 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 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 缴,多退少补。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 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 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 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 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 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条款
第六条 应 纳税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 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 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 第六条 应 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 纳税所得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 额的计 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 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 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 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 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 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 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 第七条 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 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 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 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 第八条 的,以及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当 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 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 税款,都应当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 纳税申报表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民币为单位。所得为外国 货币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机关规定的外汇牌价 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 法,由国务院规定。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的规定执行。 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各项所得的计算,以人民币为单位。所得为外国货 币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机关规定的外汇牌价折合 成人民币缴纳税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