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
沥青混合料的均匀稳定性及其质量控制

2 70 ) 5 00
料不 待料 . 保持各个料仓筛 分料的均衡 . 各种规 格的骨料 比例不宜偏 差过大 , 从而降低筛分效率影响沥青混合料 的均匀稳定性。 3 严格控制拌和机的计 量控制单元 . ) 使其处 于完好 的工作状态减 少计量偏差 4 合理设定搅拌缸的生产能力 。从拌和料 的难 易程度 , ) 搅拌机 的 设计参数 . 拌和时间来确定拌和机的能力 。 影 响沥青混合料的均匀稳 定性 的因素主要有 : 1控制各种规格骨料的计量稳定性 , ) 控制好 骨料 、 沥青 、 粉料 的温
N E&T C N L GYI F MA I CE C EHOO N OR TON
21 0 2年
第 9期
沥青混合料的均匀稳定性及其质量控制
孙 长春 ( 东营市公路局公路工程处 山东 东营
沥青混合 料的均匀稳定性是 指沥青混合料 的组成 及其性状在生 产、 运输 、 摊铺 、 碾压等过程 中保持均匀一致 , 稳定不变的性质 。 沥青混合 料是 一种在材质上极 易受外界 的影 响而失去其均匀稳 定性的材料 。均匀稳 定性 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方面 :) 1集料的均匀稳定 性。 包括矿料级配的均匀稳定性 , 混合料 的油石 比的均匀稳定性 , 粗细 集料 的分离而出现矿料离析 。2 温度的均匀稳定性 , ) 如果不均匀稳定 将产生温度离析。3铺层厚度 、 ) 压实度 、 平整度的均匀稳定性 。 笔者根据 自己沥青路 面的多年工作施工经验 . 探讨沥青混合料在 控制 。
2 合理确 定搅拌缸的充盈率 ) 3 合理确 定拌和时间。包括干拌 、 ) 湿拌 的时 间。
生产 、 施工过程中的各个 方面影 响其均匀稳定性的重要 因素及其质量 度
2 烘干系统 , . 3 除尘系统 . 沥青加 温系统 1烘干系统 ) 1 集料的生产 . 1 烘 干系统完成 的主要任 务是将按 目标配合 比配制的冷骨料加热 集料生产过程最基本 的要求是集料产品的一致性即均匀稳定性 。 烘 合理设计生产流程和合理选择破碎机 的类型 . 从源头抓起 . 固定料场 , 到满足要求 的稳定温度的系统。为了保证混合料 的均匀稳定性 . 干 一是保证供 给的冷 骨料均 集料集 中堆放 。若各个地方料场分散容易使混合料的级配变化很大 。 系统对 骨料 的加热必须稳定。要注意几点 : 二是燃 烧器 的燃烧要达到最佳效果。 三是使用的燃油质量稳 主要从 以下几 个方面控制 : ) 1保持原 材料物理 、 力学 和矿物学特性 的 匀稳定 。 对设备无腐蚀无损害 均匀稳定性。 ) 2 保证原料的供给恒定性 。 ) 3 保持粉碎 机的良好技术状 定可靠 , 2 对于沥 青混合料的均匀 稳定性 . ) 除尘系统 和沥青加温 系统也有 态和工艺稳定性。4 严格控制成品料的质量符合规 范要求 ) 1 集料的堆放( . 2 进场后 的质量管理 ) 采用正确科学的堆料方法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均匀稳定性的前提 。 保持集料均匀稳定不产生集料离析 ( 粗细离析 , 温度离析 ) 是集料管理 的重要 目 。若产生离析将 造成沥青混合料生产 的不稳定 ( 标 溢料或待 料 )从而影响沥青混合料 的均匀稳定性 。 . 正确 的堆 料方 法是 : 同规格 的集料分隔堆放 . 不 同一种规格 的集 料要分层堆放 可采用运输车和装载机联合作业堆放 . 集料上方要加 盖雨棚 . 堆放集料的场地要进行硬化 , 清洁 , 便于排水。
沥青混合料质量影响因素及处治措施

沥青混合料质量影响因素及处治措施作者:潘保兵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5期【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使用中应用更为广泛,更好地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是未来公路事业发展的重心之一。
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原材料、配合比、拌合站及离析等方面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因素,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控制混合料质量的措施,最后结合实例,提出其工程的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及施工要点。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质量影响因素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特别是重型载重车辆的大规模使用,这些都对路面的行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公路建设中,提升路用性能,确保道路安全、舒适和环保已成为我国公路建设者的新目标。
1 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因素1.1 原材料原材料作为沥青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可谓是影响其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原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混合料的性能,确保原材料质量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前提。
(1)粗集料。
路面的空隙率和抗车辙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粗集料的性能。
(详细一点)(2)细集料。
在排水性路面中,细集料指粒径在0.075mm~2.36 mm的部分集料,用量较少,对其性能没特殊规定。
一般选择机制砂,要求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物。
(3)填料。
最好选择石灰岩矿粉,也可使用消石灰或水泥。
消石灰具有的抗剥落效果可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4)沥青。
为增加混合料强度,应采用高粘结力的沥青结合料。
(5)添加剂。
主要是纤维和轮胎胶粉。
纤维具有分散、吸附、稳定、增粘作用。
磨细的轮胎粉有利于提高混合料的抗松散性和耐久性。
1.2 配合比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成分有沥青结合料和矿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常选用马歇尔实验法来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所列的沥青用量参考值及实践经验,估计合适的沥青用量(或油石比)。
温拌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及水温定性研究分析

目
数
PI
软化
离柄弹性
试验
延度
点( 环 闪点
135" 12
溶解 ( 鞍 恢复
( S cm/mn.5
Bro ok f i l ed
球 ( COO
度 化唐 ( 2:
℃)
粘度
法) Tm
筹) ℃)
惯灭度比℃)
曲
0. 1mn
}
位
℃
℃
Pa. 8
%
℃%
% %cI n
妻 >60
球
≥≤
{
>1 0 0
>6 5 >2 6 0
1 WMA的配合 比设计
1.1 原材栉&择 沥青 采用SBS改性 沥青, 粗集料采 用普通 石灰岩, 细集料 采用石 灰岩石屑以及开原产河砂,填料采用石灰岩磨细矿粉:温拌的化学添加 剂为美国产Evot her m DAT,添加量为2.5 kg/t 混合料。
针
旋转薄膜 加热
柱
入
骀 针入度( 2 5 度 聪 ℃, 100 9,5 s) 指
0.0250
1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如下,将WMA的矿料和乳
化沥青分别在130℃和80℃下保温4h以上:然后,在120℃的温度 下将温 拌沥青和矿 料充分拌和 ,拌和时间 控制在3mi n:最后,将 拌和 好的沥 青混合料在1 2a℃ 的温度下 保温2h后成型试 件。由 于矿料的 加
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性能、水稳定性、 动态特性及抗疲劳特性、耐老化性,本文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高温稳定 性、低温性能两方面试验,并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指}i 进行比j 交o
2.1水稳是巨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是评价沥青路面抗水损害能力的一个重要 指标,沥青混合料在浸水条件下,粘在矿科表面的沥青薄膜的在水的作 用下逐渐剥落,进而使混合料松散,最终表现为混合料的整体力学强度 降低,因此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最终由浸水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物理力 学性能降低的程度来表征的。本文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来 评价沥 青 混合料 的 水稳定 性 性能。
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摘要:水损害己经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导致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
导致沥青混合料水损坏的原因有很多,本文通过油石比的变化,采用间接拉伸试验模拟沥青膜从集料-结合料界面上的撕裂剥离过程,以冻融劈裂试验的残余劈裂强度比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冻融劈裂,水损害前言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模式主要有六种形式分别是:①沥青膜移动;②沥青膜分离;③起泡;④沥青膜破裂;⑤粘结层的破坏;⑥孔隙动水压力及水力冲刷等,导致了沥青路面表面层产生坑洞、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以及局部表面产生变形、网裂、卿浆以及坑洞等各种破坏[1]。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均质沥青胶结料容易从集料表面剥落;另一方面由于车轮荷载产生的水力冲刷作用,使得集料之间丧失粘结力,并加速了沥青膜逐渐从集料表面剥离,从而导致路面发生破坏[2]。
二是沥青路面在水分存在的情况下,经过温度胀缩和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水分逐步浸入到沥青胶结料的内部或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前者使沥青结合料对集料的粘附性下降,后者使沥青结合料变软,同时自身粘聚力降低,本文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规程》( JTJ052-2000)[3]中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
一油石比与水损害原理通常认为,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越偏于弹性,耐久性更好;反之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就会越脆,越易产生开裂和剥落,沥青混凝土一般要求沥青膜厚在6~8μm[4]。
油石比较大,过多的沥青导致自由沥青胶浆过多,集料表面除了自由沥青外还有较厚的自由沥青胶浆,其强度下降;油石比较小时,沥青胶浆不足以包裹集料表面,降低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以及水稳性;通过改变油石比可以调节集料表面的自由沥青数量,来增强粘聚力进而提高其结构强度。
因此,本课题选取4.6%、5.0%和5.4%三种油石比,来研究油石比的不同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因素

广西南友公路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因素与试验分析二航局四公司汪继平摘要:据南友高速公路沿线的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矿料级配试验研究的成果,提出采取的级配范围。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因素改善措施级配试验1工程概况国道主干线衡阳-昆明公路支线南宁至友谊关公路主线全长179.19km,联线长41.848km,为广西首条采用全沥青路面的高速公路,工程于2003年底开工,要求2005年10月1日前竣工通车。
南友公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400mm以上,年平均日照1700h以上,年平均气温21~22.1℃,年无霜期352d,年平均蒸发量1350mm。
根据沿线的气象条件,按文献[1],南友路属于东南湿热区中的华南沿海台风区(VI7);按照文献[2]附录A的沥青路面施工气候分区,广西属于热区,最低月平均气温>0℃,另外根据广西南宁地区的降雨量>1000mm,属于多雨潮湿地区。
根据文献[3]的沥青路用性能气候分区,广西南宁地区属夏炎热冬温区1-4区。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高温、降雨以及重车渠化等将是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主要因素,沥青混合料需着重考虑高温稳定性、水稳性、耐久性以及面层的抗滑性能。
下面就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主要因素结合南友公路的特点作出级配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善措施,为沥青面层的施工提供参考。
2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因素2.1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用具有一定粘度和适当用量的沥青材料与一定级配的矿质集料经过充分拌和而形成的混合物。
其路用性能主要有: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耐久性、低温抗开裂性能、表面特性。
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矿料的级配组成较为关键,从使用性能上来说,骨架密实结构是最理想的级配组成。
2.2.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主要因素2.2.1集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形成机理来源于沥青结合料的高温粘性和矿料级配的嵌挤作用,提高矿料的嵌挤作用是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途径。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关系分析

按照 《 公路工程沥青 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 J5 —20 ) 中 179的规 定 ,对普 通 沥青 和改 J 02 00 T '2 0 性沥青成型的试件进行冻融劈裂试验 ,试验结果见
表 2 。
表 2 冻 融劈 裂 试 验 结 果
从表 2可 以看 出 ,无 论试 件是否 经过冻 融循 环
沥青 与 沥青 混合 料 水 稳 性 的关 系分 析
刘 健 洲
( 清远市正阳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 清远 5 11) 158
摘
要 :通过 沥青混合料 的浸水 马歇 尔试验 、冻 融劈 裂试 验分析 了沥青类型及 沥青
用量对 沥青 混合料 水稳 定性 的影 响 ,并给 出了浸水 残 留稳 定度 与冻 融劈 裂 强度 与油
稳 定性 良好 。
破坏 ,改性沥青的劈裂抗拉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 比
都大 于相应 采用普 通 沥青混合 料 的强 度 和强度 比。
2 沥 青 用量 对 沥青 混 合 料 水 稳性 的影
响 分 析
2 1 浸 水马歇 尔试 验 .
按照 《 公路 工 程沥 青 及 沥青 混 合 料试 验 规 程》 (T02 00 ,将各 种混合 料采 用相应 的 油石 比 , JJ5 —20 ) 成型马歇 尔试 件 ,测 定其 体积参数 和稳 定度 ,并计
算 浸水 残 留稳 定度见 表 3 。 可 以从表 3中看 出 ,不 管是 浸水 05 ,还 是浸 .h 水 4h 8 ,稳定 度都 呈 抛物 线 变化 ,也 就是 说 在一 定 沥青 用 量范 围内 ,稳定 度存 在唯一 的最用 量 时 , 矿料 的表 面被 沥青 所裹 附 ,沥青对 矿料起 到一种 粘 接 的作用 ;当沥 青用量 超过 此用量 时 ,有 更多 的沥 青多 余 出来 ,分 散于矿 料之 间 ,起 到的是 一种润 滑 作用 。 因此 ,存 在一个 确定最 佳 的油石 比 ,对应 较 高 的稳定度 和确定 的空 隙率来 保证沥青 混 合料 的水
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摘要:通过分析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原因和使用性能降低的影响因素,从路面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作业控制等方面探讨改善路面使用性能的途径和方法。
在沥青混合料中,矿料通常情况下占混合料总质量比重要大于90%,它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非常大,对于用多少的沥青以及沥青在混合料中的作用影响很大,进而制约了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所以混合料的级配和油石比是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重要指标,对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现结合二级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现做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级配油石比路用性能影响我国沥青路面技术近些年开展不小,路面质量越来越高了,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其设计引入了有限元理论,并且还对结构设计可靠度进行分析,路面设计效率和可靠性得到大大改善。
施工上,拌和设备越来越大型化了,为到达混合料的温度均匀性的目的,减少离析,近几年国外开始使用再拌转输车。
我国路面施工工艺水平也越来越高,不少已竣工路面工程的平整度都小于0.6。
但是我们也发现,不少高速公路路面使用1年后平整度变化的非常快,有的使用还没多久桥头跳车和路面就坏了,有的使用几年就得把罩面再修一遍,使用性能没有提高,反而逐渐降低,与设计要求不一致。
这就要求我们为防止或延缓路面破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提出合理的措施。
但国内目前没有完整的、系统性的提高路面使用性能上的措施和方法,与实际需要产生了冲突。
在公路建设中,由于受现行路面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局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问题越来越明显。
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不仅给公路工程建设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在社会上的影响也不好。
虽然涉及到公路设计、重载车辆作用等问题,但大多数问题的根本原因要追究路面施工过程,或者说是施工参数的不确定性造成路面病害的出现。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允许偏差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允许偏差一、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的定义和意义沥青混合料是指沥青和矿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材料,常用于道路铺设和修复。
其中,油石比是指沥青在混合料中所占的比例。
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对其稳定性、耐久性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油石比的允许偏差是为了确保混合料质量和道路使用性能而设定的。
二、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允许偏差的原因1.矿料特性不同: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的矿料在与沥青的相互作用上存在差异,对所需的油石比也有影响,因此允许一定程度的偏差。
2.施工限制:道路施工中,实际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会受到施工条件、气候环境和设备性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允许一定偏差可以适应这些情况。
3.性能调整需求: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根据沥青混合料在特定工况下的性能要求进行调整,因此允许一定偏差以满足需要。
4.工艺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道路建设技术的发展,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因此需要适应工艺变化而允许一定偏差。
三、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允许偏差的范围1.标准规定: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有着明确的油石比允许偏差范围的规定,以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
2.具体要求:在具体施工项目中,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基层条件和预期使用性能的要求等因素,可以对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允许偏差范围进行具体调整。
四、影响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允许偏差的因素1.道路等级和用途:不同等级和用途的道路对沥青混合料的要求不同,这也会对油石比允许偏差范围产生影响。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有很大影响,因此也会对油石比允许偏差范围产生影响。
3.设备性能: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性能对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配比有直接影响,也会对油石比允许偏差范围产生影响。
4.施工工艺: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也会对油石比允许偏差范围产生影响,因为不同的施工工艺对油石比的控制能力有所差异。
五、合理控制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允许偏差的方法1.严格执行标准: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混合料制备和施工操作,以确保油石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摘要:水损害己经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导致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
导致沥青混合料水损坏的原因有很多,本文通过油石比的变化,采用间接拉伸试验模拟沥青膜从集料-结合料界面上的撕裂剥离过程,以冻融劈裂试验的残余劈裂强度比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冻融劈裂,水损害
前言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模式主要有六种形式分别是:①沥青膜移动;②沥青膜分离;③起泡;④沥青膜破裂;⑤粘结层的破坏;
⑥孔隙动水压力及水力冲刷等,导致了沥青路面表面层产生坑洞、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以及局部表面产生变形、网裂、卿浆以及坑洞等各种破坏[1]。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均质沥青胶结料容易从集料表面剥落;另一方面由于车轮荷载产生的水力冲刷作用,使得集料之间丧失粘结力,并加速了沥青膜逐渐从集料表面剥离,从而导致路面发生破坏[2]。
二是沥青路面在水分存在的情况下,经过温度胀缩和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水分逐步浸入到沥青胶结料的内部或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前者使沥青结合料对集料的粘附性下降,后者使沥青结合料变软,同时自身粘聚力降低,本文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规程》( jtj052-2000)[3]中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
一油石比与水损害原理
通常认为,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越偏于弹性,耐久性更好;反之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就会越脆,越易产生开裂和剥落,沥青混凝土一般要求沥青膜厚在6~8μm[4]。
油石比较大,过多的沥青导致自由沥青胶浆过多,集料表面除了自由沥青外还有较厚的自由沥青胶浆,其强度下降;油石比较小时,沥青胶浆不足以包裹集料表面,降低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以及水稳性;通过改变油石比可以调节集料表面的自由沥青数量,来增强粘聚力进而提高其结构强度。
因此,本课题选取4.6%、5.0%和5.4%三种油石比,来研究油石比的不同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的影响。
二矿料技术指标及测定
沥青混合料结合料采用表sbs-70#重交通改性沥青,其指标见表1:
表1:sbs-70#重交通改性沥青性质
技术指标试验结果技术要求
针入度(25℃、100g、5s)(0.1mm)74 60~80
软化点(环球法)(℃)79 ≥55
延度(5℃、5cm/min)(cm)55 ≥30
试验矿料采用石灰岩,其中粗集料试验结果及技术要求见表2:表2 集料指标
试验项目石灰岩中、下面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压碎值16.3 不大于(%) 28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19.9 不大于(%) 30 t0317
视密度 2.705 不小于g/cm3 2.5 t0304
吸水率0.3 不大于(%) 3 t0304
三试验方法
采用击实法成型马歇尔试件,拌和温度为160℃,击实温度150℃,每组试件成型24个。
由于沥青混合料因油石比,以及老化程度等的不同,击实曲线也有很大差异,如果按照常规双面击实50次的成型方式,并不足以保证试件与设计的的空隙率相差很小,因此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需空隙率的击实次数是通过沥青混合料击实实际次数与空隙率的关系曲线来最终确定的,饱水率是以抽真空的时间来确定的。
四试验结果分析
三种不同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不同冻融循环的残余劈裂强度比见图1:
图1 在不同冻融循环中油石比对劈裂强度比影响的变化趋势图从上表3看出:①一次冻融残余劈裂强度比的排序为最佳油石比4.7%>4.4%>5.0%;②多次冻融残余劈裂强度比的排序为最佳油石比5.0%>4.7%>4.4%;虽然在一次冻融循环中,油石比4.7%的残余劈裂强度比最大,但是三种油石比的残余劈裂强度比相差并不是很大,均满足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要求,说明在经过一次冻融循环过程中,在最佳油石比范围内,油石比对水稳定性影响不大,当然这也可能与级配好坏存在关系。
但经过多次冻融循环,油石比4.4%
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损失最大,已经不能满足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要求,也就是抗水损害能力下降很大,这说明当油石比较小的情况下,沥青混合料表面只有结构沥青而没有自由沥青,在水侵入的情况下,结构沥青层直接与水接触,受到水的浸蚀,在冻融循环中,也将直接遭到水的破坏;随着粉胶比的减小,过多的沥青存在,使得沥青混合料表面不仅有结构沥青并且还包裹了一层自由沥青
胶浆,降低结构沥青与水接触的程度,使水不容易渗入到结构沥青内部,减少了结构沥青受到水的侵害;
四结论
可以得出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如下:第一,随着油石比的增加,抗水损害能力应该是逐渐增强的,在最佳油石比的条件下,劈裂强度比能达到最大值,说明具有很好的水稳定性;第二,同时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油石比的增加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但如果油石比太大,沥青混合料之间主要依靠自由沥青相互粘结,其劈裂强度比也会下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合理的油石比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参考文献
[1] 周骊巍.沥青混和料水稳定性研究.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2] 杨文锋.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规程》( jtj052-2000).
[4]王鸿博钱春香王修田.粉胶比与集料级配对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公路.2006,(2):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