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

合集下载

中国青椒之乡

中国青椒之乡

中国青椒之乡—山西长子县“小青椒,大文章。

标准化,闯天下。

农民富,村庄靓……”这段民谣说的是山西长子县被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的故事,也是长子县推行国家级青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的故事。

55岁的李生贵,普通但不简单,因为他是长子县大青椒标准化种植的领军人物。

长子县电视台有档节目叫“生贵时间”,是教农民怎样种青椒,及种青椒需要注意的事宜。

到种植青椒时节,每晚8点半准时播出,长子县30余万农民都在家中收看。

李生贵十五六岁时便开始种地。

他爱琢磨善总结,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很多经验。

1979年,他第一个承包了村里0.33公顷林业空地开始种菜。

1980年,他又承包了村里13公顷地试种茄子、青椒获得成功,自此揭开了长子县发展青椒种植历史的一页。

种植青椒的成功,轰动了李村,也迅速传到了四里八乡,于是大家都种起了青椒,长子县的青椒种植一下子火了起来。

1998年,长子县被农业部等四部委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2000年,长子青椒获得绿色产品认证。

生贵式移动大棚是李生贵研制发明的专利产品。

生贵式移动大棚为长子青椒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保障和手段,大面积推广也由此开始。

一开始,李生贵研究出了第一代竹子结构大棚,可这种棚不耐用。

李生贵又研究出了第二代全钢管结构棚,因造价原因推广不是很理想。

李生贵又创造了丝管结构简易移动大棚,这种大棚可大可小,内撑外压结构增强了大棚的抗风害能力,建棚的成本大大降低,每0.06公顷仅需2500~3000元,再加上标准化种植的运用,产量、质量明显提升,效益大大提高。

李生贵自豪地说:“分种三顷棚,一顷冬棚、二顷春秋移动棚,家家有产业,四季有活干,天天有钱赚,年均3万元。

”自从生贵式大棚建成后,每0.06公顷青椒的收益大概在5000~8000元,加上第二茬西葫芦收益又是5000多元,两季的收入就是1.3万元。

由大田到大棚,由一季到多季,由挣几百元到上万元,农民们看着赚钱了,大家都开始搞标准化大棚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

长子县法兴寺沿革若干问题辨析

长子县法兴寺沿革若干问题辨析

长子县法兴寺沿革若干问题辨析作者:孙文艳来源:《兰台内外》2023年第28期摘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子县法兴寺,从创建到唐宋时期的沿革兴废仍存疑问。

通过对《三晋石刻大全·长治市长子县卷》收录的现存于长子县法兴寺的23件碑碣题刻的考察,一些主要时间节点得以明晰。

法兴寺肇建于后凉神鼎元年(401),该寺虽地处北魏,但可能是由后凉东来僧人创建,故而出现了这种地处北魏国土却用后凉年号的情况。

唐代舍利塔的修筑时间是李元懿赴任潞州之时,在贞观十年(636)至永徽四年(653)之间。

唐初称智乘寺,高宗上元元年(674)更名为广德寺。

北宋更名为法兴寺的时间并非治平年间(1064—1067),而是在咸平二年(999)或之前。

圆觉殿初建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宋元丰四年(1081)和五年(1082)重建,殿内的塑像则分两年完成,即北宋政和元年(1111)和政和二年(1112)。

关键词:法兴寺;沿革;碑刻1988年,长子县法兴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原址位于县城东南约15千米的慈林山西坡,由于地处煤矿采空区引起地基下陷,于1984年至1996年整体搬迁至慈林山西约2千米的翠云山南坡。

法兴寺以其唐代舍利塔、燃灯塔和宋代圆觉殿及殿内的十二菩萨彩塑尤具价值,号称“三绝”,备受瞩目。

虽然法兴寺的沿革基本清晰,但早期从北魏创建到唐宋时期仍有一些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三晋石刻大全·长治市长子县卷》收录了现存法兴寺从唐代至1998年《法兴寺搬迁碑记》的23件碑碣题刻,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本文将以这些碑刻材料为立足点,考察法兴寺从初建到唐宋时期沿革兴废的主要时间點。

一、法兴寺的肇建时间法兴寺肇建于何时?北宋建隆(960—962)初年,王景纯撰《潞州长子县慈林山广德寺碑铭并序》(以下碑文题记均引自《三晋石刻大全·长治市长子县卷》)记“慈林寺者,大魏神鼎元年(401)之所建也”,以后均沿此说。

长子县行政规划

长子县行政规划


人口/万
49
6
12 17 22 32 18 16 23 26 20 19 18 272
1.2 1.1 2.1 324.9
序号
镇区划分
1
丹朱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鲍店镇 石哲镇 大堡头镇 慈林镇 色头镇 南漳镇 岚水乡 碾张乡 常张乡 南陈乡 宋村乡 合计
介绍 辖同富村 、同旺村、同昱村、同新村、同贺村、同福村、庆丰村 、孟家庄村 、河北村、 河东村 河西村、西小河南庄村、西小河北庄村、东寺头村、西寺头村、西鲍村 、北刘村 、泊里村、乔坡 底村 、王坡底村、陈家庄村、东鲍村 、背山村、坝里村、南鲍村、下霍村、南刘村、东上坊村、 西上坊村、河北庄村 、 鲍庄村 、大李村 、草坊村 、前窑村 、后窑村、赵庄村、大刘村、高家 庄村、朱坡底村 、前坪村、后坪村、安家洼村、后万户村、前万户村、马烟村、南川庄村、中郜村 、小张村、大京村 49个行政村,4个社区,65个基层党支部,1782名党员,6万余人口,全镇面积约 辖北街、北郜村、西营、付庄、南街、东街、宫家庄、西街、郭家庄、王家庄、张庄、万户12个村 委会。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1.2万。 辖西汉、吕村、权家庄、马家峪、柳沟、石哲西、石哲东、贾岭、上三庄、红星庄、羊神沟、慕学 、庄乐、西河庄、石家庄、邢家庄、下庄17个村委会。面积29.5平方公里,人口1.1万。 辖大堡头、西李、尧神沟、南河、沙河、固义、韩房、两水、老马沟、北李、熬泉、临漳、贾村、 河头、交里、公益庄、邹村、南小河、小堡头、青仁、南圈沟、北圈沟22个村委会。面积46平方公 里,人口2.1万。 辖布村、西田良村、南贾村、东田良村、龙塘村、胡家贝村、瓦窑沟村、田家庄村、应城村、南张 村、南张河村、新陈村、秦家庄村、五里庄村、西张堡村、南张店村、西范村、东范村、南郜村、 崔庄村、庄头村、东马户村、西马户村、董家沟村、南坡村、龙泉村、横岭庄村、丹峪村、崇瓦张 村、崇南沟村、西张沟村、程家庄村32个村委会。该镇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万。 辖琚村、赵家庄、色头、峪只、平西沟、地河、西南沟、后沟、庄里、王晃、和平庄、小琚、鲍赛 、柳叶沟、河峪、窑下、曹家沟、东南沟18个村委会。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1.7万。 辖南漳、鹿家沟、北漳、上霍、酒村、东常、漳河神、东王内、西旺、李末、东旺、王内庄、东北 呈、西北呈、上霍庄、中漳16个村委会。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2.4万。 辖南温家坪、北温家坪、岚水、吴村、郜村、西贾庄、东贾庄、上辛、梁庄、西马村、杨家岭、晋 家庄、曹家庄、苏村、艾庄、草泊北坪、东马、王家圪倒、-、定家坪、周村、小京、田甫23个村委 会。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1.8万。 辖碾南、碾北、付庄、石门沟、营里、关村、居德、鲍家河、西里、南沟、西田甫、朝阳村、郑家 沟、苗家湾、金村、东里、罗辛庄、王家岭、赵村、丰村、关街、参车韦、豹子沟、后掌、安西、 五里村26个村委会。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1.5万。 辖常张、南韩、连西沟、崔家庄、裴家庄、北庄、西庄、东沟、杜家庄、常庄、陈西沟、大中汉、 圪坨、南沟、东洼、小营、小中汉、南洼、段西沟、李家20个村委会。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0.9万 。 辖南陈、关家山、刘家山、李家沟、东北陈、团城、万村、苏村、东峪、西峪、西尧、罗家沟、壑 则、张村、西沟、高家、谢村、东陈、西北陈19个村委会。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1.5万。 辖陶唐、王郭、王内、西郭、北李末、东堡、薛家庄、小庄、前小郭、后小郭、前辛庄、宋村、东 郭、高家洼、段家庄、西堡、连家庄、后辛庄18个村委会。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1.7万。 合计

我的家乡长子县作文

我的家乡长子县作文

我的家乡长子县作文
《我的家乡长子县》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我的家乡,长子县。

那可是个让我有着无数美好回忆的地方啊!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着大人去赶庙会。

哎呀呀,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呀!一路上都是人挤人,到处都是吆喝声和欢笑声。

有卖各种小吃的,那香味飘得老远,馋得我呀,口水直往肚里咽。

我拽着大人的衣角,眼睛死命地盯着那些好吃的,什么糖葫芦呀,棉花糖呀,炸糕呀,心里就盼着能赶紧吃上一口。

好不容易买了串糖葫芦,咬上一口,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嘴巴里散开,别提多满足了。

庙会上还有各种好玩的呢,有杂耍的,看得我目瞪口呆。

还有套圈的游戏,我拿着几个圈,雄心勃勃地想去套个大奖,结果一个都没中,把我给郁闷的哟。

不过没关系,逛庙会的快乐可不止这些呀!在人群中穿梭着,感受着那种浓浓的烟火气,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

现在长大了,离开了家乡,但是每次想起长子县,想起那次赶庙会的经历,心里就暖暖的。

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在你心
里最深处,有着无法替代的位置。

我爱我的家乡,长子县,它永远是我心中最特别的存在!。

山西省长子县物质文化遗产 推荐小短文

山西省长子县物质文化遗产 推荐小短文

山西省长子县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小短文山西省长子县物质文化遗产的钢板书别名“犁铧大鼓”,又称“梨花大鼓”,因说书者手持钢板演唱而得名。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艺人王双根、朱老三先后携家带口逃荒到长子县,将这种说唱艺术形式带入。

因师祖为两人,所以长子钢板书至今仍分南北两派,北派以说为主,演唱真假嗓结合,代表人物有王双根、张余金;南派则以唱为主,全用假嗓,代表人物有朱老三、董小秃、周小唐、陈有命、施全忠、申锁则。

长子钢板书一般不适合多人演唱,表演形式为说书者一人,兼击板鼓,俩人操琴,乐器仅有三弦、二胡各一把,如今加入板胡、扬琴、电子琴等乐器。

所持乐器不是铜片而为钢板,不是月牙形而为长方形,因铜片悦耳柔和与演变后的曲种音乐不合,而钢板高脆更适合钢板书的曲种音乐,这也是外来曲种变异后融入地方曲调的一种器乐的改革。

传统书目有《呼家将》、《小八义》、《响马传》等;新编书目有《谁过谁家的门》、《迈新步》、《访书记》、《四丑开会》、《叫爸爸》、《智取北高庙》等。

长子钢板书从表演形式、唱腔音乐、伴奏乐器到传统节目,都具有极强的地方特点,不仅对研究当地曲艺的历史现状与流变发展很有价值,而且对于研究当地的方言语汇、民风民俗、社会心理等等,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长子县:多措并举促均衡凝心聚力谋发展

长子县:多措并举促均衡凝心聚力谋发展

SHANXI EDUCATION文秦庆云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先导工程,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

近年来,长子县始终把基础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按照“政府主导、教育主管、提质增效、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省市教育强县为目标,以加大财政投入为保障,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抓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推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使全县基础教育从数量到质量、从城镇到农村、从硬件到软件均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狠抓规划实施,引领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是蓝图,规划是方向。

近年来,长子县把教育事业作为五大民生工程之首,把规划引领作为推进教育发展乃至全县整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完善各类教育发展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了《长子县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长子县“全面改薄”五年总体规划》和《长子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去年以来,严格按照发展规划,加快城乡学校建设步伐,在城内规划建设了4所标准化学校;在农村推进学校布局长子县:多措并举促均衡凝心聚力谋发展调整,把资源闲置浪费的6所初中学校改造为一贯制学校,撤并了布局不够合理的21所学校,逐步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

二、狠抓硬件建设,加快教育均衡发展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能够反映一个地方办学的精气神。

近年来,长子县以推进教育项目为重点,强化资金投入,克服财政困难,优先保障教育,累计投入约7亿元,着力推进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全面改薄”和硬件提质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走出了一条“穷”财政办“强”教育的创新之路,推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城内学校建设方面,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子女进城就读需要,投资6200万元的鹿谷小学和投资1.31亿元的新东方红学校已于2017年秋季投入使用;投资2.07亿元的长子二中整体搬迁项目已于去年6月份开工建设,今年秋季开学可投入使用。

山西省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山西省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山西省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对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进行深度剖析,从人口总户数,常住人口总数量,城镇常住人口数量,乡村常住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

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解读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目录第一节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现状 (1)第二节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指标分析 (3)一、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现状统计 (3)二、全省人口总户数现状统计 (3)三、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占全省人口总户数比重统计 (3)四、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人口总户数(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同全省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7)一、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1)一、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4 第五节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5)一、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5)二、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5)三、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15)四、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8图表目录表1: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现状统计表 (1)表2: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人口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4: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占全省人口总户数比重统计表 (3)表5: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2017-2019)统计表 (4)表6: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人口总户数(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长治长子县人口总户数同全省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长治长子县常住人口总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表18: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长治长子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长治长子县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乡村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现状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长治长子县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城镇、乡村划分)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 本报告总户数为公安年报数。

山西长子县:下霍村重修安乐寺,寺址扩大四倍,占地四千平方米

山西长子县:下霍村重修安乐寺,寺址扩大四倍,占地四千平方米

山西长子县:下霍村重修安乐寺,寺址扩大四倍,占
地四千平方米
展开全文
山西省长子县,下霍村重修安乐寺,寺址扩大四倍,占地四千平方米。

(王建安摄影)
山西省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村位于县城东南方向五公里处,下霍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一方风水宝地。

这里的民风淳朴,厚道勤劳,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注重人才教育,这里的漳河水种植出来的青椒皮厚个大。

座落于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村北的安乐寺,是1997年8月经长子县相关部门批准的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也是一个从1997年开始在千年古刹旧址上复修重建的寺院。

相传安乐寺原名回光寺,始建于公元938年,即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原址中为佛殿,东西建有僧房,曾有过高僧云集、香火鼎盛的昔日辉煌。

后因历经战乱,加上风雨侵蚀,殿宇数度损毁。

据安乐寺管委会在2007年8月8日立于安乐寺内的重修安乐寺石碑记载,人文蔚起,国运昌隆之象;寺宇重光,社会和谐之徵。

长子下霍村旧有回光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

原址中为佛殿,东西建有僧房,殿宇数度劫火,代有补葺,万缘回环,历久日敝。

上世纪九十年代,僧众善侣发起重建,社会各界群襄善举。

时则五台山黛螺顶五爷庙、殊象寺、十方堂等各大寺院诸寺高僧及地方政府、专家学者踊跃慨助,又仰赖常根秀居士多方筹款,工程遂有成局。

是役也,经始于一九九七年,竣工于二零零陆年,历时十载,耗资三百余万元,使寺址扩大四倍,占地达四千平方米。

以至山门、钟鼓楼、弥勒佛亭、大雄宝殿、毗卢殿及东西地藏王、伽蓝两殿莫不整饬。

工既竣,经地方人士建议,由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重新题额为安乐寺。

重兴之安乐寺建于下霍村北川原之上,白云山环抱,浊漳水映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幅员1029平方公里,辖5镇18乡,399个行政村,3.6万公顷耕地,35万人口。

距太原230公里,距北京670公里。

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秦汉400年间,长子城一直为上党郡郡治,到东晋十六国,又为西燕国的国都,历时9年。

长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9.3摄氏度,年日照时数平均2565小时,年无霜期143—196天,全境内无污染。

长子县山川秀丽,物产丰富,西南环山,东北平川,素有米粮川之称,现为山西省粮食、蔬菜、烤烟、瘦肉型猪基地县,是山西省畜牧业十强县之一,蔬菜种植面积0.8万公顷,其中青椒0.4万公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远销18个省、市及东南亚地区,1998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长子县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长子县交通便利,通讯先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太焦铁路穿过县境东南,太洛公路和长临公路贯通东西南北。

特别是近三年来,新修油路382公里,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庄庄通公路,并有二分之一的村庄通了油路。

一个以县城为主骨架,辐射全县的“米”字型、蛛网式交通网络在丹朱大地形成。

电力设施遍布全县,输电线路连同网络配电支线共计划1544公里,23个乡镇,399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

电话可以国内直拔,程控电话机、BP机、移动电话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东距长治市区21公里,北距太原市234公里,距北京670公里,跨越太行山可探中原地区和华北平原幅员1029平方公里。

素有“中国青椒之乡”的美称,当地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往昔尧王的故里、丹朱的封地、精卫的故乡、西燕的古都。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007年被评为中国千年古县。

中文名称:长子县(zhǎng zǐxiàn) 外文名称:Zhangzi County行政区类别:县级下辖地区:12个乡镇电话区号:0355邮政区码:046600 地理位置:山西省东南部面积:1029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2008年) 气候条件: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著名景点:树化石自然保护区,发鸠山自然风景区,法兴寺,崇庆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导产业建设发展矿产资源工业企业社会事业特产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基本概况长子县长子县,辖5镇18乡,399个行政村,3.6万公顷耕地,35万人口。

全县国土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5万,现辖12个乡镇,2个办事处,399个行政村。

201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6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68.1%、20.1%、27.3%。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长子县辖7个镇、5个乡:丹朱镇、鲍店镇、石哲镇、大堡头镇、慈林镇、色头镇、南漳镇、岚水乡、碾张乡、常张乡、南陈乡、宋村乡。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并简称为“丹城”。

在这里流传着许多传说,精卫填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山海经·北次三经》中这样描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秦汉400年间,长子城一直为上党郡郡治,西汉置长子县,治上党郡。

汉、魏俱为长子县,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为西燕国都,历时9年。

北魏仍为长子县,北齐废。

隋开皇九年寄氏县来治,于开皇十八年复称长子县。

此后,县名历代不改。

抗战期间,属山西省第五专员公署,后归太岳行署第一专员公署和第二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归属山西省长治专区。

1958年8月,长子、屯留合并为屯长县,同年11月,撤消屯长县,并入长治市,长子为区联社。

1959年1月恢复屯长县。

1961年屯长县分治后,恢复长子县建置,长子属晋东南专区(地区)。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长子属长治市。

[1]1997年,长子县辖5镇18乡:城关镇、鲍店镇、石哲镇、色头镇、东田良镇、草坊乡、岚水乡、南常乡、碾张乡、常张乡、壁村乡、晋义乡、岳阳乡、横水乡、王峪乡、西堡头乡、南陈乡、大堡头乡、南郭村乡、南张店乡、南漳乡、宋村乡、谷村乡。

县政府驻城关镇。

(399个行政村)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长子县总人口337354人,其中:城关镇51205人、鲍店镇10837人、石哲镇11670人、大堡头镇22764人、色头镇18831人、东田良镇17037人、草坊乡15353人、岚水乡18486人、南常乡11398人、碾张乡15240人、常张乡8997人、壁村乡6345人、晋义乡6237人、岳阳乡4805人、横水乡4960人、王峪乡3574人、西堡头乡7443人、南陈乡15493人、南张店乡12821人、南郭村乡14954人、南漳乡25136人、宋村乡17709人、谷村乡16059人。

有汉族、回族、壮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回族次之。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7个镇、5个乡:丹朱镇、鲍店镇、石哲镇、大堡头镇、慈林镇、色头镇、南漳镇、岚水乡、碾张乡、常张乡、南陈乡、宋村乡。

数千年来,沧桑巨变,朝代兴衰,长子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阔步迈进了二十一世纪。

[2]编辑本段地理地貌长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长子县9.3℃,年日照时数平均2565小时,年无霜期143—196天,全境内无污染。

长子县山川秀丽,物产丰富,西南环山,东北平川,素有米粮川之称,现为山西省粮食、蔬菜、烤烟、瘦肉型猪基地县,是山西省畜牧业十强县之一,蔬菜种植面积0.8万公顷,其中青椒0.4万公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远销18个省、市及东南亚地区,1998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长子县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编辑本段交通状况长子县交通便利,通讯先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太焦铁路穿过县境东长子县南,太洛公路和长临公路贯通东西南北。

特别是近三年来,新修油路382公里,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庄庄通公路,并有二分之一的村庄通了油路。

一个以县城为主骨架,辐射全县的“米”字型、蛛网式交通网络在丹朱大地形成。

电力设施遍布全县,输电线路连同网络配电支线共计划1544公里,23个乡镇,399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

电话可以国内直拔,程控电话机、移动电话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长子县法兴寺境内古迹有法兴寺,位于县城东南的15公里的慈林山,寺内舍利塔,其状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构造奇特,为中国现存古塔中少见。

寺内还有燃灯塔,精工细雕,表现出当时石雕建筑艺术的高水平;县城东南的丹朱岭,古为长平关,秦将白起全歼赵兵40万即在关南地区。

编辑本段名优特产党参为长子县的主要土特产。

此外,长子县的理发业是民间的传统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长子炒饼”色鲜味美,历史悠久,是长子县特有的名吃。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长子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

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长子县安乐寺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并简称为"丹城"。

千年古刹法兴寺、崇庆寺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唐宋彩塑、唐代建造的石舍利塔、燃灯塔堪称国宝。

迄今二亿五千万年的仙翁山木化石群,无论历史的久远,还是群落的规模,在亚洲乃至世界都较为罕见;因《山海经》记载的“精卫填海”的美丽传说而闻名遐迩的发鸠山就坐落在该县境内的西部。

全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藏有石器、铜器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

编辑本段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山西省长子县参与申报的“唢呐艺术(上党八音会)”,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68。

2010年,山西省长子县的“长子鼓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项目类别,序号2。

长子县北高庙编辑本段主导产业长子地平水浅,土地肥沃,耕地面积65.9万亩,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素有“米粮川”之称。

粮食、蔬菜、无菌多维蛋畜牧、烤烟、水果是农业的五大主导产业,日光大棚、简易大棚等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是全县农业两大特色产业,全县年产优质粮食4.4亿多斤,蔬菜10亿斤左右,生猪饲养量20多万头,规模养鸡500万只,烤烟1万亩,日光大棚达到1万多座。

长子物产丰饶,主要矿种有煤、铁、锰、钛、重晶石、泥炭、陶土等,其中,现已探明煤炭储量达57亿吨,可采量达34亿吨。

编辑本段建设发展近年来,长子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双五“战略。

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工业新型化。

以建设煤电两大基地为目标,以“六煤四电”为重点,十大工程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晋煤集团赵庄矿井精卫湖休闲渡假区600万吨/年原煤项目、西南呈煤矿120万吨/年原煤项目已基本具备正式投产条件;霍尔辛赫300万吨/年原煤项目、三元煤业五里庄300万吨/年原煤项目、晋煤集团赵庄2号矿井120万吨/年原煤项目均已掘进见煤,地面工程全面铺开;慈林煤业李村煤矿300万吨/年接替矿井已奠基开工;国家百万伏级特高压变电站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12000万元;赵庄2×60万千瓦坑口电厂一期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潞矿2×60万千瓦高河电厂一期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进入国家发改委核准阶段。

以发展农户公司为切入点,推进农业产业化。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全年财政对农业投资达到7110万元,实现了我县农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推进城镇特色化。

在县城改造提升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县城人居环境和基础条件入手,以彰显古城特色,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特色化。

编辑本段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地下储藏大量的煤炭、锰铁矿、矿电石、重晶石、铁矿、耐火粘土、石灰石及矿泉水等十余种。

煤炭县境地下均储藏有煤炭。

煤炭储量为37亿吨。

境内矿床属沁水煤田,煤品主要是高热量“无烟煤”,“3号煤”层埋深为100米,“15号煤”层埋深为232米,可采层数1-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