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引流

合集下载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探讨【摘要】目的总结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CT诊断并微创穿刺定位及引流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东芝4层螺旋CT平扫及螺旋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5mm,摄取颅脑骨窗和脑窗图片,并根据颅内血肿大小位置,选择最正确穿刺点进行穿刺并引流。

结果报告30例颅内血肿CT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其中29例穿刺引流成功,成功率到达97%。

其中1例合并出血性脑堵塞,堵塞面积范围大,术后合并颅内积气,大脑镰下疝,引流效果效果欠佳。

1例穿刺部位偏差,导致再次穿刺,术后效果良好。

结论CT 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术是治疗颅内出血,降低颅内压,第一时间争取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创伤性大的开颅治疗手术。

【关键词】CT引导下定位;微创穿刺;颅内血肿颅内出血其严重性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早期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血肿常与原发性脑损伤相伴发生,也可在没有明显原发性脑损伤情况下单独发生。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从2021.1-2021.12年,我院使用东芝4层螺旋CT对30例颅内出血患者进行颅脑平扫和螺旋扫描,对估算出血量达30ml以上出血者,进行定位微创穿刺引流,29例CT定位穿刺准确,引流效果良好,其中硬膜外血肿穿刺6例,硬膜下血肿穿刺4例,其余20例均为脑内血肿。

进行CT平扫后,再行螺旋扫描,采用层厚2mm,层距2mm,并进行MPR、SSD重建图像,获得矢状位血肿影像及外表遮盖颅骨影像,为穿刺定位打下根底。

平扫扫描基线统一采用OML。

扫描时使用头颅外固定器,防止患者CT扫描时头颅不自主运动,而产生影像运动模糊,影响定位准确性。

1.2 方法CT平扫检查:硬膜外出血常见于外伤后,结合临床CT诊断不难,多见硬膜外血肿凸透镜状,常合并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多见老年人,结合临床及CT表现可大致鉴别急慢性。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康复护理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康复护理
l 2天 。
康 复 护 理 运 动 康 复 护 理 : 创 术 后 , 期 进 行 微 早 运 动康 复 护 理 训 练 可 防止 关 节 僵 硬 , 肉 肌
萎缩等继发 障碍 , 为肢 体恢 复创 造 条件 。 只要不妨碍 治疗 , 康复 应尽 早进 行 , 复 康 训练开展 得 越 早 , 能康 复 的可 性 就 越 功
微 创 颅 内 血 肿 引 流 术 治 疗 高 血 压 脑 出血 的 康 复 护 理
张 俊 英
430 74 0河 南 唐 河 县 人 民 医院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0 3 6/ .s . 07 s 1x 2 1 .
3 2 4 5. 2
微 创 血 肿 引 流 术 是 近 年 来 治 疗 颅 内
同 的体 位 均 应 各 数 个 不 同 大 小 和 形 状 软
力训练等 。 综合康复 治疗 : 根据病情 指导患者合 理选用针灸 、 理疗 、 按摩等辅助治疗 , 以促
85 5. 2 胡春红・ 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 3 0例高血压 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 J.
进 塑篓 ~…艚埋 。 运 宦 凳
大 , 后就越好 。 预
微创术后早期 ( 1周 内 ) 即进行 康 复 护 理训 练 , 据 患 者 术 后 病 情 特 点 , 早 根 分 期 、 稳 定 期 、 对 稳 定 期 3个 阶段 进 行 。 非 相 ①早期 : 血肿 清除术 后 2 7 4— 2小 时 , 此期 为脑水 肿高峰期 , 如颅内压高 , 发症多 , 并 暂不进行 被动运动 , 仍注意保 持 良好肢体 位置 。患者 卧 床 时 应放 平 , 头 不 宜过 床 高 , 量 避 免 半 卧位 和 不 舒 适 的 体 位 。不 尽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培训课件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培训课件

2/10/2024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36
脑室出血穿刺前
2/10/2024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37
脑室出血穿刺后
2/10/2024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38
三 . 结束语
血肿穿刺治疗在脑出血的治疗中是一大进 步,但目前尚不规范,需解决如下问题:
(1)开展各种手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 (2)应用临床和实验手段对微创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26
二 . 脑室引流
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脑室内积血,都 可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和急性颅内压 增高甚至发生危象,威胁病人生命。国 内外大量实践证实,对这类病人及时进 行脑室穿刺引流脑室内积血与血性CSF, 不失为解救此类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2/10/2024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32
二 . 脑室引流
(二) 穿刺技术 3. 穿刺方法
1) 病人体位 :病人仰卧,按常规备皮, 消毒、铺巾、局麻 2) 操作方法 :
2/10/2024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33
二 . 脑室引流
(三) 侧脑室冲洗引流技术 1. 引流冲洗 2. 放置引流管 3. 观察引流袋 4. 引流管放置时间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41
2/10/2024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42
Thanks
2/10/2024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图文详解
43
(三)抽吸时间: 近年来人们亦注意到血肿除占位作用,
还由于血肿成分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 造成脑水肿、变性、坏死等一系列继发 性损害,因此提出超早期(病后6-7小时 左右)抽吸。目前多主张在发病后6-24 小时施行。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在临床中的疗效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在临床中的疗效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在临床中的疗效【摘要】目的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最理想的一种方法.方法头颅CT诊断:CT显示血肿在的层面具体位置,是否破入脑室,确定针深的长度,行颅內血肿微创引流术,结果经颅血肿微创流术12天,患者神清合作,神经功能基本正常,肌力由零级恢复到5级,结论经颅内血肿微创配合内科综合性治疗,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手术简便,创伤性小,减少了血肿压迫组织和神经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CT诊断定位,颅内血内微创加药物引流清除术在我国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为全国死因的第二位,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明显的脑水肿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一系列并发症出现的病因之一。

近年来采用CT立体定位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但手术的方式不同,选择的时间不同,取得的疗效各不相同。

1现将不同的治疗典型病例介绍如下:典型病1胡某,女,56岁,因半月前在活动中突然昏倒,当即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神智丧失,不能言语,肢体不能活动,二便失禁。

急送当地医院就诊,经头颅CT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半月的内科治疗,(治疗情况不详),无明显好转,昏迷逐渐加深,经人介绍,转入我院,查:呈浅昏迷状态,BP:160/95mmHg,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3.5mm,右侧直径2.5mm,左侧对光反射迟钝,右侧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歪斜,颈亢,骶尾部见6cmx5.2cm,髂前上棘外侧受压处有4cmx3cm面积左右的Ⅲ期褥疮,外生殖器见红肿,导尿管见肉眼血尿,左侧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1级。

辅助检查复查头颅CT结果: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60ml,破入脑室。

化验结果:WBC:16x109/L,RBC:3.5x1012/L,N:80%,尿Rt:+++WBC:3-8个/HP。

典型病2雷某、男、71岁,因5天前在活动过程中突然昏倒。

有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自感头痛,头昏,双下肢无力,急送当地医院、头颅CT结果示:右侧硬膜下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引流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在位,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做好引流的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变化及生命体征,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基本生活护理。

结果19例经治疗和护理后颅内血肿完全清除,治愈出院,1例死于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成功率为95%。

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病情变化过程的观察,实施整体护理及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穿刺术;护理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出血的简便可行的新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

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10年5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2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5~70岁,平均5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150~280mmHg/90~140mmHg;CT检查:额叶出血5例,颞叶出血7例,基底节区出血8例;出血量30-110mL;发病时间6h至7d。

1.2治疗方法为患者剃头,根据CT片测量好合适的穿刺部位,在无菌操作下配合医师在定位处,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钻颅进入血肿,然后将直径3mm、长35-65cm 的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经钻孔置于血肿腔内进行冲洗、粉碎、引流,末端与无菌引流袋连接。

2.护理2.1做好术前准备,向家属交代病情的危害性及手术的目的、方法、优点,消除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配合,认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记录。

微创穿刺引流去除颅内血肿126例_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

微创穿刺引流去除颅内血肿126例_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即开放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高颅压症状 明显者 20%甘露醇 125ml+呋噻咪 10mg 快速静滴。准时剃发、备皮;在 CT 下或根据 CT 定位确定穿刺点及靶点。确定穿刺点及靶点的原则为:穿刺点 应避开头皮重要血管及颅内重要静脉窦及动脉血管等重要结构。穿刺点确 定后选择长短适中的穿刺针,若无合适穿刺针,穿刺针过长时则使用限位 器;消毒、铺巾。在穿刺点作局部麻醉,在助手关怀下将微创针套入手枪式 电,检查电工作是否正常、微创针有无摇摆,沿假想的穿刺平面将针垂直于 靶点快速钻入血肿,剪断针钻连接,取掉针尾盖帽,放入针形血肿粉碎器, 连接引流管、袋。若为双侧血肿则以同法穿刺另一侧血肿。抽除血肿液体 后,视血肿状况确定是否使用血肿溶解剂。术后严密观看患者神志、瞳孔
本组 126 例病例,1 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因血肿大、年老体弱且合并严 等后遗症。微创引流术则有方法简洁、创伤小、操作要求不太高、仅需局
峻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3 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因出血量大且延误时间超 部麻醉,术后恢复快速、治疗费用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
过 1 天死亡;1 例作为术前减压转开颅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术后短期内神 受传统手术的患者,尤其是亚急性或慢性颅内血肿患者;而且可作为传统
志、意识、肢体肌力快速改善,无严峻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参照格拉斯 开颅术前的急诊减压,为开颅手术争取时间。不失为基层医院治疗颅内血
哥预后评分(GOS),本组优良率>92%[2]。
肿的理想选择。
讨论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建筑坠落及交通事 故所引发的颅内血肿日趋增多。颅内血肿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 8%~10%,
资料与方法
转变,并记录引流量,视引流状况重复使用血肿溶解剂及使用生理盐水冲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优质推荐】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优质推荐】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优质推荐】颅内血肿有外伤性或自发性两大类型,前者多是外伤导致,后者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等疾病引起,按血肿在颅内结构的解剖层次分为三类,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脑室内)血肿,大部分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需要及时手术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引流术是近年来国内使用较广的一种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降低死亡率、能缩短血肿吸收时间,而护理在此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术前护理(一)术前心理护理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的严重性及手术的必要性,介绍微创手术的方法、优点,消除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配合;神智尚清的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同时介绍成功手术的例子,给予患者勇气,让患者充满信心。

(二)术前护理准备认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记录;术前平抬患者,头部给予冰袋枕头,适当固定,避免震动;给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术前备皮、导尿、备血、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CT 定位扫描,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

二、术后护理(一)保持颅内压稳定颅内压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经过多次实践及密切观察采用了以下步骤:首先绝对卧床,头部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于躁动患者为严防其手抓引流管,应加床档及保护带约束其双手;其次如果复查CT必须搬动病人时,应采用拆卸式担架,头部与躯体保持一条直线,保持头部固定,并暂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波动过大;第三严密监测颅内压动态变化,使颅内压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最后按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及脱水剂,使颅内压平稳下降;在血肿液化及冲洗过程中,推注药液或生理盐水要严格剂量,并遵循等量置换原则;平稳控制引流速度,可以适当夹管,控制引流速度,防止颅内压大幅波动,导致患者不适。

(二)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导管,采用冰枕减少头部活动;用约束带固定双手,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滑脱。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课件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课件
偏瘫、失语、癫痫等。
03
意识障碍
昏迷、嗜睡、昏睡等。
04
其他症状
头晕、耳鸣、视力障碍等。
02
颅内血肿的传统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颅内血肿的常见治疗方法 之一,主要通过使用止血药、降颅压 药、抗癫痫药等药物来控制病情。
药物治疗的缺点在于效果不确切,需 要长期服用,且容易产生副作用和耐 药性。
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无创、无痛,适 用于病情较轻、血肿较小的患者。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颅内血肿的重要治疗 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开颅手术或 微创手术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
压。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效果明显、 治愈率高,适用于病情较重、血
肿较大的患者。
手术治疗的缺点在于创伤大、风 险高,术后恢复期较长,且容易
产生并发症。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高压氧治疗、 光子治疗等物理疗法,以及康 复治疗和中医治疗等非药物治 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的优点在于无创、 无痛、副作用小,适用于各种 病情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的缺点在于效果 不确切,需要长期治疗,且治 疗费用较高。
03
颅内血肿的微创引流技术
微创引流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微创引流技术是一种通过微小创口进行引流的方法,用于清除颅内血肿。
特点
微创引流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 亡率。
技术发展与创新
01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技术不断进步, 从最初的单纯钻孔引流发展到内 镜下血肿清除和立体定向抽吸技 术,操作更加精准和安全。
02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开发更先 进的引流材料、改进引流装置的 设计以及探索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以提高手术效率和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忌症 1.脑干功能衰竭; 2.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的出血血倾向,如血友病; 3.明确的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血肿。
手术操作方法
1.计算血肿量:
选择血肿最大层面
CT
根据血肿最大层面,测量血肿的最长径、最短径和血肿的层数。
应用多田氏公式:
血肿量(ml)= 长径×短径×血肿层面数× /6
LOGO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发病急、进展快,严重威 胁人类的健康。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HICH年发病率为(1~35)/10万,占所有脑卒中的 10~20%、死亡率高达35~52%、其中半数患者死于发 病的初级阶,并且致残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 率还将逐年增高。 随着理论研究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高血压性脑 出血的治疗向着微侵袭手术方向发展。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 血积极的微侵袭手术治疗方法,由于它具有疗效好、创 伤小、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是目前一种具有广阔前 景的新技术,这种技术拯救了大量脑出血的患者,使许 多濒临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重新站起来,许多病人不 但保住了生命,而且降低了后遗症。它比内科保守治疗 和外科开颅手术都有不可争议的优势。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安全性分析:
应用本技术进行治疗,患者在全治疗过程中仅受 一次性 3毫米直径针道损伤,代替了开颅手术,避免了 重复穿刺,减少再出血机会。穿刺针长度是根据血肿位 置而选择的,因而不会损伤正常脑组织。清除血肿应用 针形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代替机械方法,能保留血 肿部位残存的神经组织。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仅需局麻, 不需输血,大大减省了抗生素及降颅压药物的使用。由 于穿刺针的特殊设计,密闭性好,不切割神经,也相应 地减少了合并症,在穿刺时只要注意选择穿刺点,避开 大血管及主要功能区,其操作是十分安全的。
超早期手术的理论依据: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后血肿的机械压迫、各种血肿 成分的浸润、局部压力的增加,使周围脑组织内发生 小血管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红细 胞外漏,使周围脑组织坏死层逐渐出现,组织坏死则 其功能丧失为不可逆,因坏死层多在6小时后出现, 所以早期清除血肿阻止坏死层的出现或增大是神经机 能恢复的前提。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多在出血后7~8小 时左右出现,24~48小时达到高峰。超早期清除血肿 ,可显著减少脑水肿的形成和范围,减少出血量大的 患者因脑疝形成而死亡或产生严重并发症时病情迁延 ,超早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水肿轻,脑压相对 低,血肿清除过程中受颅内压影响小,液化剂、止血 剂分散易,作用充分,血肿清除容易。此外,超早期 手术可减少或防止血肿成分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3.其他类型的颅内血肿:如新生儿自发性颅内血肿,抗凝 治疗后脑内血肿(严重凝血障碍者除外)、moyamoya病 、不明原因的颅内血肿。 4.其他:对各种脑血管病和外伤引起的颅内血肿导致的脑疝 、危及生命的,可立即手术,以解除或缓解脑疝。这种 治疗也可作为急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前的重要抢救措施 ,为开颅手术赢得时机。
术后处理
• 1.复查CT 通常在术后12小时内复查CT,了解穿刺针的 位置和残余血肿的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术 后情况不稳,应立即复查CT,调整穿刺针的位置或再 次手术。 • 2.术后血肿冲洗液、液化剂方法
拔针的指征与方法
• 拔针的指征
血肿基本清除,无颅压增高征状; 复查CT,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及脑组织受压表现; 引流管与脑室相通,可有大量脑脊液被引流出,如果脑脊液基本 变清,可闭管24小时,无颅内压升高者;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后,临床征状明显好转,引流液已清,颅内 压已平稳,CT复查,虽受压脑组织未复位,术后3~5天经闭管24 小时,病情稳定者。
2.穿刺点、靶点定位:
根据CT片定位;CT下定位;CT下用标志物定 位
穿刺点、血肿靶点的选择原则
穿刺点的选择原则
1) 避开重要的血管和功能膜下血肿穿刺点选择在血肿最 厚处。
血肿靶点的选择原则
1) 在血肿最大层面上的球形或椭圆形血肿,靶点选择 在血肿的中心位置。 2) 大量出血或不规则血肿或肾形血肿引选择双针穿刺 ,第一靶点选择在靠下的位置,以便快速解除血肿 对脑干的压迫,第二靶点选择在靠上、血肿量较多 的层面,与第一针距离>2cm。 3) 脑叶、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靶点应选择在靠近颅骨 的血肿最大层面。 4) 伴有脑脊液循环障碍者应加作侧脑室穿刺。 5) 小脑血肿穿刺应避开横窦、枕窦,穿刺点根据CT确 定。小脑半球血肿进针方向应与矢状面平行,蚓部 血肿穿刺点应自中线旁2cm向血肿中心穿刺。
适应证 1.高血压性脑出血 1).脑叶出血≥30ml; 2).基底节区出血≥ 30ml; 3).丘脑出血≥10ml; 4).小脑出血≥10ml; 5).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脑室积血者; 6).颅内血肿出血量虽然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容量,但出现严重的 神经功能障碍者; 2.外伤性颅内血肿 1).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幕上血肿≥30ml,幕下血肿 ≥10ml,病情较稳定,短期内不至于发生脑疝者; 2).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参照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处理; 4).颅脑损伤并发脑室出血和阻塞性脑积水者;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疗效分析:
•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5月在全 国24个省对144家医院做了随机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如 下:全国 24个省144家医院共治疗了4912例患者,其 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986例,平均出血量 57.69ml,总 病死率仅为12.83%,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死率为 15.81%,总致残率为22.5%,其中重残率(指卧床等)仅 为6.75%,只占总致残数的30%,由此可见本项技术具有 极高的疗效,大大降低了死残率。 • 该技术能做到半小时内清除颅内血肿,使移位变形 的脑室系统,中线结构恢复正常。实践证明在2--4天内 逐步清除颅内血肿对老年人的康复更有利。由于本技术 是在保持颅压平稳下连续清除颅内血肿,突破了传统的 年龄限制,现治疗的患者60%为60岁以上老年人,最高 年龄达98岁,最小年龄仅为3天。
• 拔针方法:
严格消毒,无菌下操作。 敞开盖帽;分段拔针。即每拔出0.5cm时,停1分钟,无出血时,再拔0.5cm ,直到拔出为止。 当发现有新鲜出血时,因当即插入针形粉碎器,按再出血处理。
谢谢
各种脑出血的治疗方法的比较
• 内科保守治疗:适用于小血肿类型高血压性性脑出血的治疗。 • 开颅手术(包括小骨窗清除术):适用于外伤性脑出血和高血 压性脑出血的治疗,需要全麻,创伤大,费用高,对患者年龄 、身体状况有严格的要求;这种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 者死亡率高达40~60%,但对外伤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有确定的疗效。 • 神经内窥镜技术:主要应用于神经功能介入治疗,也用于血肿 的治疗,治疗血肿疗效有限,操作复杂,设备昂贵,治疗费用 高,很少用于脑出血的治疗。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技术,是国家“十五” 科技攻关计划──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技术推 广应用研究的一部分。该技术使用YL─Ⅰ型 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剌针穿剌颅内血 肿、辅以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对血肿进行液 化,治疗过程安全,不需开颅,仅需在头颅 相应部位钻一小孔,损伤小,能快速清除血 肿,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治疗预后好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有 效降低病人死亡率及残废率,提高患者生存 质量。大多数颅内血肿患者均可采用此项技 术治疗疾病,对年老体弱患者尤为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