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合集下载

暖通设计互提资要点总结

暖通设计互提资要点总结

3.1 用电设备 暖通设计中,主要的用电设备有风机、空调、水泵、
电加热等,设计时应将主要用电设备提资给电气专业, 提资的内容包含设备的电量、单相还是三相、用于消防 的设备还应说明需要提供消防电源,如一些用于防排 烟的风机和事故通风用的风机。
另外,还要注意一些经常容易忘记的用电设备,如 在地暖的分集水器旁设置插座。用于辅助电加热的用 电设备,如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以及一些不设计但是 需要预留电量的设备。
3.2 控制 这里的控制涉及的范围较广,常见的类型有: 1)各类阀门、风机的联动控制。 2)现场手动开启、控制装置。 3)自动监控装置,如 CO、CO2 的浓度控制,加压送
风的压差旁通控制。 4)空调、供暖的集中控制。
图 3 某学校教室的分体空调室外机位进行格栅处理
4 暖通提资给给排水主要内容
6)摆放在屋顶的一些大型设备,如冷却塔、风冷 热 泵 机 组 、屋 顶 空 调 机 组 等 ,应 将 设 备 的 位 置 、尺 寸 、 高度提资给建筑,以供参考。
1.4 空调区域和形式 这里的空调区域主要是指一些公共区域,如住宅
建筑的单元门厅,公共建筑的电梯厅、门厅、走道、卫生 间、中庭、厨房等。这些需要业主根据项目的定位和档 次决定。
空调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也各有优缺点,不 同形式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影响暖通专 业也涉及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内装等专业。
2 暖通提资给建筑专业主要内容
2.1 层高 层高是项目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地下
汽车库的层高,地上各功能房间以及公共走道的层高, 各设备机房的层高。由于暖通风管较大,对层高的影 响也最大,但又不是暖通一个专业可以确定的,因此暖 通在提资时不光要提供本专业最大安装高度要求,还 要结合业主的要求、规范的要求、各功能房间的要求、 室内装修的要求、其他专业管线的安装要求等,综合来 确定每个区域的净高要求。必要时,对于管线密集的 场所,如地上公共走道,地下汽车库车道以及设备用房 的走道,预先进行管线综合设计,以确定建筑的层高。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风管风速标准是指在风管内流动的空气速度的规定范围,是确保风管系统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参数。

风管风速标准的合理确定对于空调、通风、排烟等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风管风速标准的重要性、确定方法以及常见标准进行介绍。

首先,风管风速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风速标准可以保证空气在风管内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死角区域,从而保证整个室内空气质量的均衡。

同时,合理的风速标准还可以减小系统的风阻,降低系统的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确定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风管风速标准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和计算法。

经验法是指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和相关规范标准来确定风速标准,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限于经验的积累和适用范围。

计算法是指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和相关计算公式来确定风速标准,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但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一般来说,综合考虑经验法和计算法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

最后,常见的风管风速标准主要包括通风风速标准、空调风速标准和排烟风速标准。

通风风速标准一般为0.2-0.3m/s,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风的有效供应。

空调风速标准一般为1.5-2.5m/s,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舒适性和均匀性。

排烟风速标准一般为≥8m/s,可以保证在火灾事故时烟气的有效排出。

这些标准是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得出的,可以作为设计、施工和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风管风速标准是风管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的重要参数,合理的风速标准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定风管风速标准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和计算法,常见的风速标准包括通风风速标准、空调风速标准和排烟风速标准。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部位
进风百叶
排风口
地面出风口
顶棚出风口
风速
0.5~1.0
0.5~1.0
0.2~0.5
0.5~1.0
自然通风竖井
排风道
风速
1.0~1.2
0.5~1.0
0.5~1.0
1.0~1.5
一般工业建筑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风管类别
金属及非金属风管
砖及混凝土风道
干管
6~14
4~12
支管
2~8
2~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表6.7.6
风管内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
住宅(m/s)
公共建筑(m/s)
干管
3.5~4.5
5.0~6.5
6
8
2
排风百叶窗
大于10000m3/h
2.5~8
小于10000m3/h
2.5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部位
新风入口
风机出口
住宅和公共建筑
3.5~4.5
5.0~10.5
机房、库房
4.5~5.0
8.0~14.0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5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m/s)
支管
3
3~4.5
5
6.5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2.5
3~3.5
4
6
通风机入口
3.5
4
4.5
5
通风机出口
5~8
6.5~10
8.5
1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3

常用风口设计风速

常用风口设计风速

简介: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采暖6.5.9)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 m/s。

4、地面固定斜百叶风口安装于地面,适用于下送风。

5、侧送百叶送风口的最大风速(m/s)见下表:使用场所风速使用场所风速图书馆、播音室 2.5 一般办公室 6.0住宅、公寓、旅馆 3.8 个人办公室 4.0剧场、会堂 3.8 商店7.5电影院 6.0 医院病房 4.06、对于舒适性空调,当采用双层百叶风口侧送时,应选用横向可调节叶片在外、竖向固定叶片在内的风口。

暖通南社整理。

7、对于工艺性空调,当采用贴服侧送时,应采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可调节的双层百叶风口,并配对开多叶调节阀。

三、散流器选用说明:(10K121)1、自力式温控变流行散流器适用于高大空间顶部嵩俸。

自力式温控变流行散流器是将热动元件安装在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内,通过感受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高低来调节叶片角度,改变送风气流的流型。

夏季送风温度小于等于17℃时,调节叶片角度为水平送风;冬季送风温度大于等于27℃时,调节叶片角度为垂直送风。

2、地面散流器适合安装在夹层地板内,用于高舒适标准的工作环境及计算机房等局部热源较多的场合。

3、圆形或方形散流器相应送风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4、散流器宜对称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线与侧墙距离不宜小于1.0m。

5、地面散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作为下,安装位置距离座位不宜小于400mm。

6、并非所有地面散流器均需设集尘斗,且集尘斗安装与否并不影响地面散流器的气流流型。

7、散流器的颈部最大允许风速(m/s)如下:使用场所允许噪声dB(A)室内净高度(m)3 4 5 6广播室32 3.9 4.15 4.25 4.35 住宅、剧场33-39 4.35 4.65 4.85 5.00 公寓、客房、个人办公室40-46 5.15 5.40 5.75 5.85 餐厅、商店47-53 6.15 6.65 7.00 7.15 电影院、一般办公室54-60 6.50 6.80 7.10 7.50四、喷口选用说明:(10K121)1、球形喷口多设计为可调节型,其送风方向可现场手动调节,也可通过执行器自动调节,喷口可在上下±30°范围内调节,以改变送风气流方向。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风管风速标准是指在通风系统中,风管内气流的速度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通风效果的达到。

风速标准的制定对于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风管风速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是基于通风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参数的。

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室内空气的流通情况、空气质量的保证以及系统的能耗等因素,而这些都与风管内的气流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通风效果的达到。

其次,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部位的要求。

在通风系统中,不同部位对于风速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对于一般的办公区域,风速标准可能相对较低,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舒适度和质量;而对于厨房、洗手间等区域,由于需要排除室内的异味和湿气,因此风速标准可能会相对较高。

因此,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根据不同部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制定。

另外,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通风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过高的风速会增加系统的能耗,而过低的风速可能会影响通风效果,因此需要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因此,在制定风速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达到系统的节能和高效运行。

最后,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在国家相关的通风系统设计规范中,对于风速标准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在制定风速标准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以保证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是通风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实际需求、不同部位的要求、能耗和运行成本以及国家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和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风速标准,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通风效果的达到。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暖通设计师面试题

暖通设计师面试题

暖通设计师面试题1、五星级酒店冷负荷指标:________,热负荷指标:________,噪音标准:________;噪音标准:________。

2、5A级办公楼冷负荷指标:________,热负荷指标:________,新风量标准:________;噪音标准:________。

3、高档商业冷负荷指标:________,热负荷指标:________,新风量标准:________;噪音标准:________。

4、常规空调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______,空调采暖热水供/回水温度为:_____。

5、常规空调、通风及排烟系统中排烟风管风速:________,排风风管风速:________,送风风管风速:________,新风风管风速:________,加压风管风速:________等等。

6、冷辐射吊顶空调系统最大优势、劣势是什么:________。

7、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

防烟楼梯间余压值为:________;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余压值为:________。

8、在空调系统末端选择方面,大空间建议采用:____________空调系统,小空间建议采用___________空调系统。

9、接上一题:商业类型建筑空调末端系统常规为:____________,5A级办公类型建筑空调末端系统常规为:____________,五星级类型建筑空调末端系统常规为:____________。

10、请按管径大小,简述空调水系统常用的管材种类及连接方式?11、请简述空调水系统及风系统常用的保温材料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12、请简述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哪些位置须安装防火阀。

13、请简述暖通空调系统中的设备、管道可采取哪些消声降噪措施。

14、请简述风机盘管的选型及安装要点。

15、请简述风冷热泵、VRV系统室外机、分体空调室外机等设备的安装要点。

上述设备在寒冷季节均会有制热量的衰减,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补偿。

暖通设计任务书

暖通设计任务书

暖通空调设计任务书一、室内设计参数二、供热空调与通风设计要求2.1.1 冷源与热源1.商业部分冷源采用电制冷冷水机组,机组采用2 大1小配置。

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影院采用风冷热泵机组。

商业下沉广场及一层外围零售店铺预留分体空调。

2. 商业采用市政热源换热后作为冬季热源,各换热系统与制冷系统合用机房。

影院与商业合用换热机组,单独计量。

3. 其它市政条件等待项目公司与市政供热部门对接后提供准确数据作为设计依据。

4. 水冷冷水机组宜选用满足国家《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二级以上(含二级)认证的产品。

5. 电制冷机冷媒应采用环保型冷媒。

6. 制冷及供热机房宜尽量设置于负荷中心,以便减少冷媒输送距离。

7. 空调冷热水系统应设计具有过滤、缓蚀、阻垢功能的水处理设施。

空调热水及采暖水系统的补水总硬度大于 6mmol/L 时应进行软化处理。

8. 每台制冷机冷却水进出水管道宜设置冷凝器自动在线清洗装置,冷却水系统过滤器孔径不大于1.5mm,有效通过过滤面积大于连接管道截面积 3 倍。

9.冷却塔的安装范围为商业屋面。

10. 冷却塔选型按照对应制冷机组散热量确定。

11. 冷却塔应选用低噪声产品,集水盘有效容积应满足:(1) 湿润冷却塔填料所需水量,一般按照冷却塔小时循环水量的 1.5%考虑;(2) 停泵时靠重力流入的管道水容量。

12. 冷却水补水需设置不小于 2 小时高峰负荷储水量。

13. 冷却塔宜采用母管连接方式。

每组与制冷主机对应的冷却塔进出水口应设置电动开关蝶阀。

冷却塔各布水支管应设置调节用等百分比蝶阀,阀门设置见图 2.1.1.1。

多台冷却塔积水盘应设置平衡管联通。

14. 有冻结危险的地区,冬季运行的冷却塔应采取防冻措施,冷却塔填料及边框应为防冻型材料制作,其集水盘需设置电伴热及电加热设施,相关补水管,冷却水供回水管及阀门等亦应保温并设置电伴热。

15. 冷却水系统设计时应考虑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m/s)
部位
进风百叶
排风口
地面出风口
顶棚出风口
风速
0.5~1.0
0.5~1.0
0.2~0.5
0.5~1.0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4-1
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
部位
通风竖井
水平干管
通风竖井
排风道
风速
1.0~1.2
一般工业建筑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风管类别
金属及非金属风管
砖及混凝土风道
干管
6~14
4~12
支管
2~8
2~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表6.7.6
风管内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
住宅(m/s)
公共建筑(m/s)ຫໍສະໝຸດ 干管3.5~4.5
5.0~6.5
6
8
2
排风百叶窗
大于10000m3/h
2.5~8
小于10000m3/h
2.5
《实用供热计量设计手册》上册 P1144表11.5.4引自美国2005ASHRAE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部位
新风入口
风机出口
住宅和公共建筑
3.5~4.5
5.0~10.5
机房、库房
4.5~5.0
8.0~14.0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5
0.5~1.0
0.5~1.0
1.0~1.5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4-2
支管
3
3~4.5
5
6.5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2.5
3~3.5
4
6
通风机入口
3.5
4
4.5
5
通风机出口
5~8
6.5~10
8.5
1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3
进排风百叶窗迎面风速
类型
风量
迎面风速
进风百叶窗
大于10000m3/h
2~6
小于10000m3/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