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练习题

考研政治马原练习题

165天考研政治倒计时终极攻略——写给2013考研路上的同学们

篇幅浩大的文本,莫测高深的真题,这就是令多数考生感到巨大压力的2013考研政治复习。大家且莫惶恐,一开始时有这样的感觉很正常。这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以前从未认真学过政治理论。无师自通,岂有此理?二是不了解政治理论学科的特点。“隔行如隔山”,焉能不难?与理工类学科不同,政治理论的对象不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而主要是社会历史领域的普遍规律和知识体系。丰富的生活场景已被定格为灰色的骨架,沉淀为枯燥的语句。90后考生既没有专门的知识准备,又缺乏可润滑艰涩文字的生活阅历,此时此刻,就只有讲求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计划,我向同学们提出四点建议:

一、框架为王纲举目张

为什么“框架为王”?因为考研政治本来就是一个课程体系,它就是按体系展开的,更要紧的是,一定会按这个体系出题。我们是考生,当然也就应该按此去理解,去记忆,去解题。现阶段,效果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先分学科在宏观上建立好课程框架。这是考研政治与其他学科最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命题的路数特别,有些题目的角度甚至显得比同学科的专业课还刁,但又只是公共课。一方面,我们无法用专业课的精力和时间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功

马圈地”。先宏观,后微观,把基本框架建立起来,然后,在框架的基础上,把握考点,渐渐地对考点心中有“数”。然后,再破解难点,对考点心中有“底”。即所谓“顺藤摸瓜”,“瓮中捉鳖”。

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先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绪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资本主义论、科学社主义论”这几大板块,再按照讲义中每个板块的“考点群逻辑结构图”掌握二级标题以下的脉络线索,当熟悉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在大脑中形成“马原”的整个学科线索轮廓,这样,在考场上见了题目就能够按部就班、按图索骥,特别是精准锁定主观题原理。

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该把它分割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成果、精髓)、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本质论、阶段论、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祖国统一、外交政策、依靠力量、领导核心)”,这五大板块中的重点是道路、探索和建设这三部分。这个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当年重大事件进行命题,比如,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0周年,这样就使得本身是命题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显突出,再如今年是香港回归15周年,这就使“一国两制”这个章节的内

容开始升温,还有就是即将召开的“十八大”,这是注定要考的内容,因此在复习毛特时要特别注意将时事内容与大纲要求融会贯通,这样在考场上才更加从容。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只要按照时间线索,是很容易将其掌握的,即“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49——今,其中1956是个分水岭)”,要将这三个阶段的历史特点、历史任务清楚掌握。

《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比较特殊,分值不低,但内容简易,毫无玄奥。客观题基本上是“送分”,主观题亦有规律可循。由于其贯穿始终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根红线,所以大家从三个角度建立框架,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人生观、道德观、法律观”。

在分学科建立框架的基础上,即要注重“大”原理的运用,也要注意小细节的把握。由于各个学科的性质不同,考查的方式和方向也就不同,因此同学们在政治复习中也要因学科而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的考查注重的就是大原理的掌握与运用,主观题自不必多说,即使是客观题,考查的也往往都是重点原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上下功夫,特别要想答好马原的主观题就一定要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大原理做到烂熟于心。对于毛特、史纲和思修除了主观题会以重大历史或现实事件为背景进行考查,其客观题一般考查的都比较琐细,所

以同学们复习这些学科时应仔细对比每一历史事件、方针政策的背景、特点、意义。

二、用好讲义精练习题

关于课堂讲义的使用方法。这里有一个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考试大纲解析(即“教育部红宝书”)对比的问题,教育部红宝书是与考试大纲配套的官方教材,其特点有三,第一,出版时间偏晚。近几年通常推迟到9月中旬出版发行,仅为考生预留下不致两个月的强化复习时间完成60万字的复习内容,令考生感到极大压力;第二,具有权威地位。因其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是与命题班子具有直接关系的官方教材,因此能与《考试大纲》无缝衔接,具有的法定的权威地位。第三,覆盖全部考点,但逻辑性不强;内容极其全面,但线索不清晰。因此,很多同学向我询问,有了我的课堂讲义还是否需要红宝书?首先,对于马原,它的理论体系和考试的命题体系都是最稳定的,因此我编写的讲义同学们可以放心的用到考试之前,至于《考试大纲》出台后增减内容,我会及时为大家解析新大纲,到时大家在我的讲义上做出标注即可。史纲和思修今年的变动也不会很大,但毛特的内容由于“十八大”的召开肯定会有重要修改,这也是考试的头号重点,因此教育部的红宝书还是有重要价值的,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

关于什么时候开始“背”政治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要注重“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里的“背”有两种:一种是通过

习题进行。即通过做习题,反过来巩固听课时理解的考点,通过做习题,对答案,看解析,查讲义,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热点在脑海里落在实处。并且逐渐巩固住。另一种就是传统意义的“背书”。直接按照书上的框架、脉络来背考点。这两种“背”都不要盲目进行,而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标准。第一种方法奏效的前提是一定要选择路子正,质量好的习题,有的同学认为题海战术无往不利,其实有可能无形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被与考点无关的偏题怪题误导,钻到牛角尖里去了。以往就有同学反映,做了大厚本题,但考过后才发现很多根本不在考查范围内,这就得不偿失了。相反,如果我们做了100道习题,而这100道习题涵盖了100个考点,而这100个考点的考查方向与试卷具有一致性,这又会是何等效果?我应你们的要求,在各个网络空间中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必要的习题,这些题目是我在严格对照考试大纲和多年来研究命题规律以及丰富的阅卷经验的基础上为大家精心编写的,大家可以利用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学政治。第二种传统意义的“背书”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就是要在书中选择出正确恰当的内容。大纲解析中60万的文字量,究竟如果取舍?背什么才能真正成为试卷上有效得分的文字,至关重要。我作为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理论讲台上躬耕多年的老教师,会在微博、博客和网络空间中,毫无保留地将最有用的内容与同学们分享,让大家随时随地轻松复

习、考出高分!

三、从容安排按部就班

从时间上看,目前距离2013考研政治还有大约160天,这宝贵的160天时间如何高效利用?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10月20日左右,约70天时间,应作为第一轮内容全面的强化复习,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建立起各学科的理论框架,在框架的引领下,通过习题的方式,对每一章节内部考点的考查方向尽可能做到全面把握和有意识的背诵。

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左右到12月中旬,大概50天左右的时间,作为第二轮突出重点的强化复习,这个阶段应该达到的标准是,能够将每一学科或者章节内容的结构图在大脑中形成清晰而准确的反映,对重点原理、概念能做到耳熟能详,最好能够脱口而出。对习题的处理方式不是简单的做题,而是重新翻看第一轮复习中做过的习题,特别是自己做错的内容,对2005年——2010年的真题所考查过的内容应做到熟练掌握,每天有计划的进行重点内容的背诵。

第三阶段,从12月中旬到考试前大概40天的时间,作为冲刺复习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能够结合2012全年形势政策的热点内容捕捉到考试所要结合的原理和命题角度,并且留出8天左右的时间作为考前预热,模拟考场时间,做8套左右的测试题及真题。

四、精耕细作日有所进

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政治复习完全可以放在最后一两个月进行。我要提醒大家,这样想很可怕,因为这是真正的“误区”,误的是自己的青春和命运。倘若不信,可以现在就试着用一个月的时间全力复习政治,看看能够复习到什么程度,就全明白了。

考研政治的复习时间每天应保证2.5小时左右,如果同学们是从上午8:00开始一天的复习,中午11:30午休,那么在这3个半小时中,建议大家有2个小时用来复习考研政治,一方面是由于政治学科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另一方面也与2013年元月真实的考试时间相对一致,即上午8:30——11:30,易于形成同步性,对兴奋度和节奏感的调整会有助益。午饭过后建议大家利用午睡前的时间浏览一下主流报刊或网站,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人民网等,它们是考研政治题目的材料源。下午从1:30——5:30的四个小时中,同学们在复习专业课的间隙可以留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集中做一下政治练习题。半小时应该做多少题?从政治试卷上看,180分钟要做38道题,33道选择题需要在1小时之内解决,也就是说平均1.8分钟一道题,那么半个小时大家应该做完16.5道题。晚上7:00到10:30,大家可以将英语和专业课内容穿插进行复习,这需要根据每个同学各自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每天11小时的复习时间中,留

给政治的复习时间其实1/4都不到,但是我们一样能取得好成绩,为什么?因为我们采取了滴水穿石的方法,也就是有意识地运用量变推动质变,利用点滴时间来复习,这也正是我为大家开通163博客、新浪微博、qq空间及人人网等网络渠道的原因,就是为了让大家方便地利用起睡前、乘车等边角零碎时间,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静悄悄地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巨大作用。好风凭借力,送汝上青云!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史观)单选01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国家与革命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关系问题

2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B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生活具有实践本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它们是()

A辩证史观和机械史观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C人民史观和帝王史观D进步史观和保守史观

4把思想动机看成社会历史的动力,根本否定人民群众的

决定作用,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主要缺陷

B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主要缺陷C宿命论历史观的主要缺陷

D怀疑论历史观的主要缺陷

5社会存在是指()

A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B人类社会的实际存在C社会领域的一切存在D人类的全部社会关系

6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其中最为本质的方面是()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7唯物史观认为,作为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社会存在”要素有()

A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

B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D农业系统、工业系统和信息系统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史观)单选01答案

1【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故正确答案是C。

2【答案】D

【解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此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与此相反,故D选项正确。A和B两项的错误比较易于识别。C选项“社会生活具有实践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但在这里不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B选项正确。A选项维度完全不同。C选项内容相近,表述有误。D选项似是而非。

4【答案】B

【解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B选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社会存在是唯物史观的特有的范畴,专指人类社

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A选项正确。B选项是望文生义,不是科学定义。C选项过于宽泛。D选项宽严皆误。在物质要素方面过窄,未包括地理环境;在社会关系方面过宽,把思想性的关系也囊括在内了。

6【答案】D

【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规定为社会存在的最为本质的内容,才能使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进入人类社会,成为社会存在的要素。人口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成为生产劳动者才能进入社会,纯粹自然意义上的人口与动物群落无异。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成为劳动对象才能进入社会存在,否则和遥远星际的死寂天体没有区别。正是因为有了生产方式这个最本质的因素,才能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整合为社会存在要素。因此,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最本质的方面。故D选项正确。A选项根本就不属于社会存在的要素,是干扰项。

7【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概念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有其确定的表述。社会存在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故C选项正确。其他三项或相去甚远,或似是而非,

均为干扰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史观)单选02

8在社会存在各要素中,最集中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

B人口的自然增长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9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决定着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D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10李瑞环同志说:“没有食就会反。”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下列哪个选项反映了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12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阶级社会,从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超阶级的人性

B意识形态有时候是不反映经济基础的

C在阶级社会中,对事物的标准与看法随着阶级地位的不同而不同

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当时是正确的意识形态

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生物学、道德、宗教、艺术

B艺术学、政治、哲学、宗教C政治思想、哲学、艺术、宗教

D法律思想、艺术、语言、逻辑

14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致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B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D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史观)单选02答案

8【答案】C

【解析】要做对这道题,首先要审好题。本题并不是一般地考查哪个选项具有物质性,而是要考查哪一个选项能够最集中地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选项显然不符合要求,自然地理环境当然属于物质性要素,但即使脱离了人类社会,它仍然具有物质性,它并不能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B选项看上去好像符合要求,但也不对。人口其实也是自然因素,如果没有人类社会,人口不过是动物群落。由于上述原因,D选项也不正确。唯一正确的答案是C选项,C选项其实就是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其具体内容。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性的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客观的物质性社会关系。正是生产方式这一要素,最集中的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9【答案】D

【解析】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一起构成社会存在的基础,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

或延缓的作用。人口因素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像马尔萨斯人口论那样夸大人口因素的作用,就会坠入历史唯心主义。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正确,C选项属于地理环境的作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B选项不正确。故正确答案是D选项。

10【答案】A

【解析】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在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可见,唯物史观正是从对人的生活的研究开始的。人首先要吃饭,就要进行生产,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然,在充分认识吃饭问题的重要性时,不能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本质。唯物史观不否定人的自然属性、物质欲望对人的行为乃至对社会历史的作用,但人的自然属性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故A 选项为正确答案。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产方式的作用。题目备选的四项都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因素,但这些不同因素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传统意识、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故题干明确要求的“根本条件”,只能是生产方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2【答案】B

【解析】社会意识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并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3【答案】C

【解析】意识形态实质上是阶级社会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式。这里有几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什么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包括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第二,什么是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中经过思想家和学者的加工,已经形式化了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因此,它不包括社会心理这样浅层次的直接的社会意识。它包括两个方面,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

形式。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有自然科学、逻辑和语言学等。接着要讨论的第三点,也就是题干的考点,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式中的有阶级性的,涉及政治的那些内容。包括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等。为什么只有这几项属于意识形态?因为它们有阶级性。为什么只有它们有阶级性?因为它们作为社会意识反映的对象与其他领域不同。它们专门反映经济与政治,所以有阶级性。如与自然科学对比一下,反差非常清楚。弄清大格局后,还要注意小的易错点,B选项和C选项中都有“政治”元素,为什么C选项全属于意识形态,而B就不合格?因为,“政治”包括两部分,一是政治思想,二是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当然属于意识形态,但政治制度就不是。不仅不是意识形态,连社会意识都不是,而是政治上层建筑。所以,对于选项中的“政治”、“法律”都要注意其限定词。定好位,再选择。C选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三种表现: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列宁的这句话表明对奴隶这一社会存在不同的人认识不同,有的是先进的认识,有的是落后的认识,体现了不同步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史观)单选03

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C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表明()

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7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给我国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对此正确理解的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8“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1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B消费者C科学技术D劳动关系

20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分工协作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2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C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史观)单选03答案

15【答案】D

【解析】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1)集中表现为以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方式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即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2)先进的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