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uperDecision进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应用实例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在水利工程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 33[作者简介] 高厚军(6),男,山东枣庄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1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在水利工程风险分析中的应用高厚军(枣庄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山东枣庄 277800)[摘 要] 风险分析是对水利工程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来自技术、经济、自然和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和干扰,予以评估,采用网络分析法(ANP )对水利工程风险进行分析,建立了风险因素多准则、多层次的A NP 结构模型,并对模型的求解进行了阐述,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风险因素;风险分析;网络分析法(ANP )[中图分类号] T V 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175(2009)12-1049-02 大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工程投资额大,工期长,工程具有单件性、复杂性、不可逆性等特征,涉及到技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组织管理内部等方面的许多因素。
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往往不能利用传统的数学模型和科学计算进行精确量化反映,以往利用层次分析法处理系统中定量和非定量问题,对所处的系统进行分层分组处理,将人们对事物的混沌认识清晰地反映出来,从而对水利工程的风险因素进行较为有效的评估。
但是由于AHP 的应用前提是各层次中元素之间是相互独立,因此在处理复杂系统中的相互关联元素的评价问题时受到了局限。
而水利工程中涉及的各种技术、组织管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风险往往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所以AHP 对元素相关问题不能更好的反映其本质联系。
而在AHP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 etw ork Process ,缩写为A NP ),能够较好地解决元素反馈和相互影响的特性,弥补了AH P 的缺憾。
因而,随着A NP 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已经在一些领域中对复杂系统的方案选择或指标评价得到应用,本文基于A NP 对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环境影响探究

摘要:于2014年正式启动的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正常机制产生了影响。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网络搜集、文献整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SPSS、Super Decision、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挖掘信息以确定经济评价体系权重及算法,结合实际加以分析评价,从而探究地铁建设对城市生态、行居、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从对市民和专家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行居环境、文化景观环境影响程度一般,相较对城市行居环境影响突出。
针对地铁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网络分析法;环境影响一、研究背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提出了巨大考验,城市居民对于出行的便捷、快速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解决道路拥堵,城市轨道交通尤为重要。
从北京、上海市的数据来看,地铁建设极为有效抑制了交通拥堵问题,占平均运载客流总量的三到五成,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地铁建设中对于周边环境、交通乃至文化景观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来看,降低人口稠密区的空气、噪声污染,减少施工建设引发的交通堵塞、施工噪音和地面振动、建筑垃圾、建筑物破坏等问题有待解决[1]。
王鑫[2]以西安地铁建设为例,从施工所导致的地层移位、变形对于地面古建筑的影响予以研究,提出如何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小地铁施工队与古建筑的影响,运用APLD语言、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地面交通和地铁振动荷载叠加情况对钟楼的影响。
目前对于城市轨道施工建设中对于周边负面影响测评,仅限于某一个专业方面,欠缺综合的全面分析研究。
所以本文将构建地铁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指标体系,通过向城市居民、领域专家学者、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发放问卷,调查地铁施工建设对于自然、社会两方面的影响,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指标权重,以探究地铁施工建设对于城市居民产生的直接影响。
二、地铁建设影响的体系构建地铁为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要及安全,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时间长、施工范围聚集城市交通枢纽三大特点,这对于市政规划、交通疏导、垃圾运输及其他相关部门提出了更加严格要求。
基于依存和反馈的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实例分析现应用基于依存和反馈的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应急道路设计方案进行评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分析问题在此处需要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理清思路,构建起评价体系。
第一,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此形成指标体系。
在设计某一座应急道路时,施工周期、道路长度、通行的荷载、车行道宽度、车道中间的中央分隔带是一定的。
第二,构建依存和反馈关系。
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 只识别了评价指标, 而要建立ANP 模型还必须对评价指标之间的互相影响关系(反馈或依赖)进行研究,即:指标的关联情况。
指标关联情况是通过一个二维表形式的专家问卷调查而得知的,通常可以通过以专家调查或是小组讨论方式最终可得到评价指标间的关联情况。
如下图所示:两两比较矩阵,即:判断矩阵,主要用于元素间的优势度。
判断矩阵表示对于上一层因素,本层与之有关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凡是相互之间存在依存和反馈关系的, 都应进行两两比较。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依据。
第四,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核心,诸如指标的筛选、指标权重的计算要处理的原始数据大部分来自于问卷调查。
问卷处理主要采用Excel完成,而指标权重的计算则采用Super Decision完成。
此处我们主要利用Excel进行调查问卷的处理。
表2 1-9标度法赋值序号重要性等级Cij1 i,j两元素同等重要 12 i元素比j元素稍重要 33 i元素比j元素明显重要 54 i元素比j元素强烈重要75 i元素比j元素极端重要96 i元素比j元素稍不重要1/37 i元素比j元素明显不重要1/58 i元素比j元素强烈不重要1/79 i元素比j元素极端不重要1/9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指在Super Decision中完成整个模型的构建,包括:创建元素集、节点、链接等。
第一,创建元素集ClusterCluster,即元素集,对应的是网络层指标,也就是二级指标。
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价

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价王迎晗,陆键,彭一川(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1804)摘要:高速铁路故障致因复杂,安全评价难以定量化精确描述。
为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4个方面构建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各安全因素间耦合关系;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建立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价模型。
首先通过调研考察和参考相关研究,建立安全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然后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安全因素权重,其中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和列车信号与控制系统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贡献度最大;最后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建立评价矩阵,并通过模糊变换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关键词:高速铁路;影响因素;安全评价;模糊网络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中图分类号:U298;X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02-0057-09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02.0571概述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2.9万km以上,占全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66%以上。
虽然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运营管理和安全保障方面仍有待提高,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安全评价作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系统或工程在运行中可能遭受的损害或潜在的风险源做出定量的估计或定性的描述。
高速铁路系统构成复杂,其供电系统、信号与通信系统、轮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的正常工作均关系着列车的安全运行。
此外,高速铁路在运营过程中,还容易受到天气情况、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有众多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和模型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进行研究和分析:Guo等[1]研究高铁列车驾驶员的人格特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采用NEO人格量表的方式,对原北京铁路局221名高铁列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建模分析调查结果。
haoxm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 大学的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评
价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能对定性分析进行定量转换 。
服务业发展环 境
资源和基础设 施
经济条件 市场条件
要素条件
社会服务
土
旅
交
邮
供
供
环
经
经
市
市
资
引
城
地
游
通
电
电
水
保
济
济
场
场
W ( j2) in
Wi1(
jn
j
)
Win(
jn
j
)
这样最终可获得各元素比较的超矩阵W: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构造加权超矩阵
各元素组分别以Cj(j=1,2,…,N)为准则进行重要性
比较。
… …
Cj
C1 … CN
C1 j=1,…,N
CN
由此得加权矩阵A
a11
A
aN1
中每一元素的影响和被影响关系进行两两比较分析。
评分标度 : 若因素i与j比较得a,则因素j与i比较得
1 1/a.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
5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端重要
图 4 A-B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输入的B1-C判断矩阵如图5所示,图6为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结果。以此类推, 我们可以分别得到B2-C.B3-C.B4-C和B5-C的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检验结果 (这里将图示省略),并最终计算出权重向量并得出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如图 7所示。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基金项目:2022年武汉商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022N009)㊂作者简介:徐一娉(1991-),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㊂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徐一娉(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56)摘㊀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研究在线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㊂以武汉商学院为调查对象,跟踪调查15门课程后,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确定了13个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因素和其权重,搭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武汉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议㊂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710㊀引言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㊂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 两张皮 问题㊂围绕着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㊁内容丰富㊁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体系,将 思政课程 转向为 课程思政 ,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㊂1㊀研究动态当前,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㊂第一,课程思政内涵研究㊂课程思政的建设将使高等教育体现出更大的立德树人功能㊂学者们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㊁学生意志品质建设㊁学校人文精神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㊂第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㊂学者围绕 课程思政 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进行研究,以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客观的理论分析,从决策层㊁实施者㊁教材㊁教学内容㊁教学体系㊁教学反馈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㊂第三,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㊂一部分学者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探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设,也有部分学者从课程思政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下手,将师生关系作为核心因素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㊂基于以上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是持肯定态度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本文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㊂但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多以思辨论述型为主,实证研究较为匮乏,关于评价体系的构建尚有提升空间㊂因此本研究将吸收已有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研究中可取的地方,将课程思政与教学深度融合,以武汉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通过对授课教师㊁学生教学全程的跟踪调查,获得了真实的原始数据,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筛选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㊂2㊀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2.1㊀课程数量提升快,教学特色不凸显随着教育部的不断引导,各类高校都行动起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数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㊂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将课程思政与办学特点相结合,推出了课程思政专项建设计划㊂但课程思政融入不深入,未能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大部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欠佳,毫无特点㊂2.2㊀教师意识不充分,课程设计不合理尽管各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求全体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要去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案编写中,但由于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深入,意识模糊,导致课程思政设计过于形式化㊁标签化,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呈现略显突兀㊂2.3㊀过程性考核偏少,重视结果性评价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较为片面,强调最终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考核㊂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由高校教务行政部门建设,对于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多从行政化角度进行,对课程思政的管理也缺乏重视,㊃812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往往是在学期末才统一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和课堂教学的方式基本相同,这也使得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没有得到动态的监控㊂3㊀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1㊀设计思路首先,根据国内外关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成果,借鉴学者们前期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提取初始指标㊂其次,以武汉商学院为调查对象,跟踪调查各种类型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对教师㊁学生㊁行政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初始指标进行筛选和补充㊂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㊂3.2㊀调查对象情况分析武汉商学院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院校,是湖北省12所公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㊂应教育部号召,武汉商学院迅速启动了课程思政建设,并于2020年11月发布‘中共武汉商学院委员会关于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㊁汇编经典案例教材㊁建设课程思政专项培训㊁培养课程思政优秀教师㊁构建课程思政质量监控体系五个方面落实学校课程思政建设㊂考虑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长效性,体现教师 学生为中心,选取的问卷发放和访谈对象来自于武汉商学院2021级㊁2022级的125名学生㊂从武汉商学院开设的公共基础课㊁专业教育课程㊁实践类课程中各选择5门课程进行 期初 期中 期末 的教学全程跟踪调研㊂3.3㊀ANP理论的适应性分析网络层次分析法(ANP)适用于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进行研究㊂首先对复杂决策问题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后,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考虑递阶层次结构存在内部循环以及层次结构之间存在依赖性和反馈性㊂由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包含较多定性因素,且权重设定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环节,因此本文研究采用ANP模型来进行元素间优势度的比较,从而计算出指标的全局权重㊂3.4㊀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3.4.1㊀初始评价指标选取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对 课程思政 为关键词的文献进行检索,匹配到75篇相关度较高的文献㊂经过梳理,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建设课程思政的工作重点,选择了包括思政内容㊁组织形式㊁学生反馈等24项指标㊂3.4.2㊀最终评价指标确定以初始指标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3维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选取累计方差百分比85%以上的公因子(见表1),通过因子旋转矩阵,归纳总结出3个公因子:课程目标㊁教学组织㊁教学内容(见表2)㊂表1㊀总方差解释成分初始特征值旋转载荷平方和总计方差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总计方差百分比累计百分比17.71351.74151.741 6.3245.99945.9992 2.87118.61970.36 3.4123.41669.4153 1.18710.59680.956-9.7311.54180.956表2㊀公因子代表情况公因子主要代表的原始指标命名1思政目标㊁思政内容㊁素养目标㊁授课态度课程目标2学生互动㊁学习欲望㊁技能融合㊁学习主动性㊁师生交互教学组织3思政占比㊁问题分析㊁实践内容㊁团队学习教学内容3.4.3㊀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对武汉商学院125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953,表明此次问卷调查在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测度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㊂其后依据调查问卷数据,对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情况进行测算㊂本文研究采用Super Decision软件,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ANP模型,计算各指标权值及相应CR值(见表3-5),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评价指标的全局权值计算㊂表3㊀课程目标指标评价结果A课程目标B教学组织C教学内容A课程目标10.2 3.93B教学组织18.01C教学内容1CR=0.065表4㊀教学组织指标评价结果A课程目标B教学组织C教学内容A课程目标10.1 3.12B教学组织1 6.81C教学内容1CR=0.063表5㊀教学内容指标评价结果A课程目标B教学组织C教学内容A课程目标10.44 5.93B教学组织18.31C教学内容1CR=0.0743.5㊀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以调查问卷数据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得分情况(见表6)㊂㊃91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表6㊀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全局权重及得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得分三级指标ANP权值三级指标得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A.课程目标 2.98B.教学组织 3.12C.教学内容 2.74思政目标0.1247210.3717思政内容0.110040.3279素养目标0.0313650.0935授课态度0.121390.3617学生互动0.0473110.1476学习欲望0.1546810.4826技能融合0.1842660.5749学习主动性0.0332070.1036师生交互0.0647210.2019思政占比0.0484750.1328问题分析0.0397930.1090实践内容0.0123470.0338团队学习0.0276830.0759㊀㊀在整体上,教学组织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一级指标,其次是课程目标和教育的内容㊂教学目标层面均分分析可知,受访者对思政目标㊁授课内容平均较高,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素养目标的提升感并不明显,老师对于学生素养提升的意识不强,评价分数也较低㊂教学组织层面均分分析可知,受访者对学习欲望㊁技能结合平均分较高,但是学习主动性和师生交互的得分并不高,说明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但对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和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方面影响还是不够明显㊂教学内容层面均分分析可知,受访者对思政占比得分较高,但对于实践内容和团队学习得分较低,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的融入占有一定比例,但将思政内容和实践相联系并进行应用的部分还不够深入㊂总分平均值为8.84,说明125名学生对于武汉商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㊂4㊀总结与建议4.1㊀总结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搭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再依据调查问卷数据和网络层析分析法(ANP模型)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对武汉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㊂总体而言,指标设置较为科学合理,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较高,学生在学习欲望㊁思政内容及课程目标方面都有所收获,这是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学习行为上显著的影响效果㊂4.2㊀建议与展望4.2.1㊀建立过程性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行政部门在指定课程思政工作方案时,需要充分利用基层教学团队,鼓励教师组队互助,通过定期开展以 课程思政 为主题的教研活动㊁教师课程思政大赛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保障课程思政工作的稳定开展㊂在教学督导工作中,体现对日常课程管理的重视,不仅停留在教学材料的设置上,更需要重点抓住日常课程思政教学㊂4.2.2㊀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重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长效性保障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体现㊂不仅应关注学生对当期学习后的实效满意程度,更应进一步关注其下一步学习的主动性的提升和学习态度的转变㊂对于当前所开设的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评价也应从学生视角上进行衡量㊂4.2.3㊀凸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应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将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立足于学生,满足应用型本科学术的专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结合行业特性,健全课程内容,并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使课程思政建设更有特色,凸显应用性㊂参考文献[1]郭吉茹.体育院校体育舞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3. [2]刘秀玲.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及效果评价 以大学生创业管理课程为例[J].成才,2022,(21):29-31.[3]辛晨,胡淑娟.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J].科学咨询(科技㊃管理),2022,(08):167-169.[4]于晨梦.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D].上海体育学院,2022.[5]倪晗,刘彩钰.OBE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02):54-57.㊃022㊃。
层次分析法AHP、ANP与熵值法带例子和软件操作说明

对于判断矩阵B3,其计算结果为:
0.406 0.406 , max 4, CI 0, RI 0.90, CR 0 W 0.094 0.094
①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M i aij
j 1 n
②计算Mi的n次方根 Wi
Wi
③对向量 W W ,W ,
1 2
n
T
Mi
,Wn
正规化(归一化处理)
Wi
Wi
W
j 1
n
j
则 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④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max
1-9标度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重要性等级 i,j两元素同等重要 i元素比j元素稍重要 i元素比j元素明显重要 i元素比j元素强烈重要 i元素比j元素极端重要 i元素比j元素稍不重要 i元素比j元素明显不重要 i元素比j元素强烈不重要 i元素比j元素极端不重要 Cij赋值 1 3 5 7 9 1/3 1/5 1/7 1/9
B3 1/3 3 1
1 1/ 5 1/ 3 A 5 1 3 3 1/ 3 1
同样,可得:
1 2 3 4 1/ 3 1 3 2 B1 1/ 5 1/ 3 1 1/ 2 1/ 4 1/ 2 2 1 1/ 7 1/ 5 1/ 2 1/ 3
7 5 1 3 3 1 1 1 1 3 3 3 B 3 1/ 3 1/ 3 1 1 1
i 1
n
i
n
用SuperDecision进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应用实例

用SuperDecision进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应用实例一、网络层次分析法简介(一)ANP理论与方法20年代90年代,萨蒂教授(Saaty)在AHP的基础上于提出来的一种适应非独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9]。
网络层次分析法将系统内各元素的关系用类似网络结构表示,而不再是简单的递阶层次结构,网络层中的元素可能相互影响、相互支配,这样ANP能更准确地描述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决策方法。
网络层次分析法在进行决策分析时,需要决策者对每个因素(影响因子)进行两两相对重要程度的判定。
在实际生活中,决策者常常不是对所有的决策因素(影响因子)进行相对重要程度判断,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知识、经验、喜好)对某几个因素(影响因子)进行相对重要程度判断,此时,两两判断矩阵就会出现一些空缺,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信息不完备[1]。
为此,运用ANP进行分析,通过将问题化为一种二次规划问题来计算出权重,最后运用ANP的极限超矩阵得到总排序。
ANP经常被用来解决具有网络结构的系统评价与决策的实际问题[1]。
(二)ANP网络结构ANP考虑到递阶层次结构内部循环及其存在的依赖性和反馈性,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控制因素层,包括问题目标和决策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且受目标元素支配。
控制元素中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至少有一个目标,控制层中的每个准则的权重均可由传统的AHP获得。
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它是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成的,其内部是互相影响的网络结构,图1就是一个典型的ANP结构。
图1 典型的ANP结构图二、ANP算法步骤(一)分析问题。
将决策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组合形成元素和元素集。
主要分析判断元素层次是否内部独立, 是否存在依存和反馈。
可用会议讨论、专家填表等形式和方法进行。
(二)构造ANP的典型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SuperDecision进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的应用实例一、网络层次分析法简介(一) ANP理论与方法20 年代 90 年代,萨蒂教授(Saaty )在 AHP的基础上于提出来的一种适应非独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9] 。
网络层次分析法将系统内各元素的关系用类似网络结构表示,而不再ANP能是简单的递阶层次结构,网络层中的元素可能相互影响、相互支配,这样更准确地描述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决策方法。
网络层次分析法在进行决策分析时,需要决策者对每个因素(影响因子)进行两两相对重要程度的判定。
在实际生活中,决策者常常不是对所有的决策因素(影响因子)进行相对重要程度判断,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知识、经验、喜好)对某几个因素(影响因子)进行相对重要程度判断,此时,两两判断矩阵就会出现一些空缺,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信息不完备[1] 。
为此,运用ANP 进行分析,通过将问题化为一种二次规划问题来计算出权重,最后运用ANP的极限超矩阵得到总排序。
ANP经常被用来解决具有网络结构的系统评价与决策的实际问题[1] 。
(二) ANP网络结构ANP 考虑到递阶层次结构内部循环及其存在的依赖性和反馈性,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控制因素层,包括问题目标和决策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且受目标元素支配。
控制元素中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至少有一个目标,控制层中的每个准则的权重均可由传统的 AHP获得。
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它是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成的,其内部是互相影响的网络结构,图 1 就是一个典型的 ANP结构。
目标A B控制层准则 P1,,准则 P n表示 A影响 B或 B受制于 A元素组 C1元素组C2C元素组 C1网络层元素组 C1表示 C元素集内元素是相互依存的元素组 C N图 1典型的ANP 结构图二、 ANP算法步骤(一)分析问题。
将决策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组合形成元素和元素集。
主要分析判断元素层次是否内部独立 , 是否存在依存和反馈。
可用会议讨论、专家填表等形式和方法进行。
(二)构造ANP的典型结构。
首先是构造控制层次(Control Hierarchy),先界定决策目标。
再界定决策准则 , 这是问题的基本。
各个准则相对决策目标的权重用AHP法得到。
(三)构造ANP超矩阵计算权重。
ANP 赋权的核心工作: 解超矩阵 , 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 手工运算难度很大 , 应用 Super Decision软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基于网络模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两两比较;2、确定未加权超矩阵(基于两两判断矩阵,使用特征向量法获得归一化特征向量值,填入超矩阵列向量);3、确定超矩阵中各元素组的权重(保证各列归一);4、计算加权超矩阵;5、计算极限超矩阵;(使用幂法,即求超矩阵的n 次方,直到矩阵各列向量保持不变)。
三、 ANP计算工具——SuperDecision由于 ANP法的原理和过程比较复杂,考虑的元素较多时用手工计算几乎不可能完成,考虑的元素少则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结果精确性。
,其人工运算极其繁琐,且难度很大,如果不借助计算软件,很难将ANP应用于解决实际决策问题。
RozannW.Satty 和 William Adams在美国推出了超级决策(Super Decision)软件,为 ANP模型真正应用提供条件。
四、实例分析现应用基于依存和反馈的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进行评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分析问题在此处需要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理清思路,构建起评价体系。
第一,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此形成指标体系。
在设计某一座应急桥梁时,施工周期、桥梁长度、通行的荷载、车行道宽度、车道中间的中央分隔带、桥下通航净空是一定的。
要比较的因素主要有:1、安全性S桥梁的安全性包括桥梁结构强度(S1) 、刚度 (S2) 、稳定性 (S3) 。
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存在相互依赖性。
便桥高强度一定高刚度但未必高稳定性;高稳定性一定有高强度和高刚度;高刚度一定保证便桥的高强度和高稳定性。
2、经济性E桥梁的经济性包括所采用的桥梁材料费用(E1) 、制造费用 (E2) 、安装费用 (E3)和使用维护费用(E4) 。
经济性与安全性是一对矛盾。
经济性越高,安全性就会降低;安全性越高,经济性就越低。
桥梁材料费用和使用维护费用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若采用性能很好的桥梁材料(同时材料费用也高),则能降低桥梁使用维护费用。
3、耐久性D桥梁的耐久性就是桥梁的使用寿命 (D1) 。
一定要保证应急桥梁具有与施工周期相对应的耐久性。
耐久性与经济性、安全性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若桥梁耐久性大大超过施工周期,则桥梁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而经济性就较差了;反之,若桥梁耐久性达不到施工周期的时间,则桥梁的经济性是好了,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了。
4、可制造性M所设计的应急桥梁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因为应急桥梁制造周期很短,如果制造周期长了,则势必影响主桥的施工进度。
可制造性包括良好的制造工艺 (M1) 、方便的现场安装(M2) 。
良好的制造工艺、方便的现场安装可降低工厂制造费用和现场安装费用。
为了保证桥梁整体质量,现场连接应采用销接或螺栓连接,应尽量避免焊接,若要焊接,也应减少现场焊接的数量,因为现场焊接质量往往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
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一对矛盾。
若要保证较高的安全性,如施工周期是 3 年,要保证 6 年的安全性,则材料费用就会高,制造性要求也高,但经济性差;若要保证较高的经济性,如施工周期是 3 年,仅保证 3 年的安全性,则材料费用就会低,制造性要求不高,但安全性差。
耐久性与安全性是依存的,与经济性是矛盾的。
耐久性好,则安全性好,但经济性差;安全性好,则耐久性好。
表 1评估应急桥梁设计方案指标体系强度 S11安全性 S刚度 S2稳定性 S3材料费用 E12经济性 E 制造费用 E2安装费用 E3使用维护费用 E43耐久性 D使用寿命 D14可制造性 M 制造工艺 M1方便的现场安装 M2注意:1.评价体系确认原则1) 体现公正性和客观性。
对教练员训练工作的评价会涉及到许多定性和定量的指标. 这就需要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全面考证,尽量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和介入。
2)指标的选取要体现全面性和代表性,具有真实性。
在选取指标时,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要考虑运动项目特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确保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综合评价系统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评价系统的建立应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及时、易于管理的特点。
第二,构建依存和反馈关系。
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 , 只识别了评价指标 , 而要建立 ANP 模型还必须对评价指标之间的互相影响关系(反馈或依赖)进行研究,即:指标的关联情况。
指标关联情况是通过一个二维表形式的专家问卷调查而得知的,通常可以通过以专家调查或是小组讨论方式最终可得到评价指标间的关联情况。
如下图所示:表 2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评估指标关联情况调查表被影响因素Alternatives Durability Economy Manufacturability Safety(A)(D)(E)(M)(S)影响因素B1B2B3D1E1E2 E3E4M1M2S1 S2 S3Alternatives B1√√√√√√√√√√B2√√√√√√√√√√(A)B3√√√√√√√√√√Durability(D)D1√√√√√√√√ √ √E1√ √ √√√√√√ √ √Economy E2√√√√√√ √√(E)E3√√√√ √√E4√√√√Manufacturability M1√√√√ √ √(M)M2√√√√Safety S1√√√√√√S2√√√√√√√√√√√(S)S3√√√√√√ √调查说明:顶部元素为被影响的风险因素 , 左列为可能引起顶部风险因素的因素。
请在左列因素影响顶部因素的相应空格中打“√”。
图 2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评估ANP结构图第三,形成两两比较矩阵。
两两比较矩阵,即:判断矩阵,主要用于元素间的优势度。
判断矩阵表示对于上一层因素,本层与之有关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凡是相互之间存在依存和反馈关系的 , 都应进行两两比较。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依据。
注意: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1.获取评估二级指标的关联情况。
2)对二级影响因素所影响依据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评估指标关联情况表(表的三级被影响因素进行计数,即:将作为影响因素的所有二级指标对应的三级影响因素中划了“√”的三级被影响因素进行计数,最终得到一个二维表,如表3所示。
表 3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评估二级指标关联情况被影响因素Alternatives Durability Economy Manufacturability Safety 影响因素(A)(D)(E)(M)(S) Alternatives(A)31269 Durability(D)343 Economy(E)1211023 Manufacturability(M)63Safety(S)93615根据二级指标关联情况(表3)的计数情况,构建二级指标两两比较矩阵,即:只要相应计数大于0,就必须建立两两比较矩阵,按照“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构建本例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 4 所示。
表 4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评估二级指标两两比较矩阵ADEMS DAES EADEMSD A AE E DM S ES MSM A E SADE M SA AE DEMS根据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评估二级指标两两比较矩阵(表4),设计用于获取二级指标重要度的调查表,以 A 为例,如表 5 所示。
影响因子ED MS AMESM S调查说明:表 5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评估 A 指标重要度调查表同等中间值稍大中间值明显中间值强烈中间值极端123456789顶部为权重赋值,左列为相比较指标。
请在左列相比较指标的相应空格中打“ +”或者“- ”,其中:“+”表示正关系,“- ”表示负关系。
2.获取评估三级指标的关联情况。
依据表 2(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评估二级指标重要度调查表)对三级被影响因素进行计数运算,即:将作为影响因素的三级指标中划了“√”的三级被影响因素进行计数,最终得到一个二维表,如表 6 所示。
表 6应急桥梁设计方案评估三级指标关联情况被影响因素Alternatives Durability Economy Manufacturability Safety 影响因素(A)(D)(E)(M)(S)B11423 Alternatives(A)B21423B31423 Durability(D)D1343E1343Economy(E)E23131 E3321 E431Manufacturability(M)M132M231S13111Safety(S)S231412S33112根据三级指标关联情况(表6)的计数情况,构建三级指标两两比较矩阵,即:只要相应计数大于1,就必须建立两两比较矩阵,按照“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构建本例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7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