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的气象灾害(讲课)__非常好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要从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让地理更加突出。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自然地理和相关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努力工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虽然高一学生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中考地理成绩较低,他们对地理教学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辅修课”,所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
四、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大纲,深刻理解大纲中的内容和要求,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评价地理问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开展章传检查。
5、课本上的图片,图片下面的小字,活动的内容都作为正文处理。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组织安排教学。
中国的气象灾害(讲课)

1、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是指大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 能见度低的天气现象。
2、多发时间:冬春季节
3、发生条件:
(动力) 大风天气 (物质) 地面的沙尘物质。 (气候)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少
4、多发地区:
西北、华北、东北、青藏高原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冬半年)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 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 的危害最大。
2、源地: 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
偏北路径
偏西路径
东北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 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 沿海侵入。
城市用电紧张
5、旱灾的危害
5、旱灾的危害
(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 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 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 城市十分缺水。
旱灾
危害及防御
读表2.5旱灾有哪些危害?应如何防御?
开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 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节流: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因地制宜,综合发 展农业生产,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水源利用率和培育抗旱 品种。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 旱和秋旱次之。
探究活动: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区?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 干旱或“十年九旱”,已经对干旱有了适应 能力。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 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旱灾 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 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 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PPT课件,共25页

抬尾芥虫在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这是为了使在身体上凝结的水能顺着身体流入嘴中
典例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夏季风不能到达B.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只和其昼夜温差大有关C.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高高地抬起屁股,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水分D.沙漠中植物的叶子小,甚至变成针刺状以减少水分蒸腾
知识点2 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大多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1.教材第83页读图:我国西部地区的干旱气候特点及成因
(1)在教材第82页图2-59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等省级行政区域的大部分地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的原因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且受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台风重灾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重灾区,浙江、台湾、福建、广东是受台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影响
危害
台风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它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下图)
台风带来的暴雨会造成洪水泛滥、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淹没农田和村镇等
5.其他气象灾害:我国其他气象灾害还有沙尘暴、冰雹、霜冻等。
典例3 (原创题)“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它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浙江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近日各市要求新开工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题中“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指( )A.寒潮 B.洪涝 C.台风 D.地震
我国的气象灾害_刘洋

网络
建立博客圈子,分组布置学习任务和要求。
学习主题相关要求
各组学生
网络资源
报刊图书
计算机word
收集一种气象灾害多发时间、地点、危害、成因、防治措施的相关资料。
整合成word文档上传到地理论坛
课堂1
各组学生
网络教室
将小组成员收集信息用于本组成员交流探究、分析筛选,最终整合成word文档或以ppt格式呈现结果。
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四十五分钟之外的广阔天地,教学活动应将课前、课堂、课后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构建全程学习模式,生活即学习,学习即是生活。
教学环境及资源(媒体)准备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3.高一学生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4.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和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较低。
5.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研究问题有浓厚的兴趣。
6.高一学生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比较高,利用网络搜索资源的能力较强。
2.4中国的气象灾害

我国重大台风灾害
2009年台风‚莫拉克‛造成台湾,大陆, 500多人死亡、近200人失踪、46人受伤。
2008年第6号台风‚风神‛,造成广东、湖 南、江西至少30人死亡,财产损失巨大,降水 量破记录。 2007年第9号超强台风‚圣帕‛,造成东 南沿海至少39人死亡,经济损失较大。
2005年的19号超强台风‚龙王‛,给我国台 湾、福建、广东、江西等地造成大风大雨,并造 成一定人员伤亡。 2004年的14号强台风‚云娜‛,‚云娜‛ 台风登陆中国东南沿海。造成164人死亡,24人 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81.28亿元。
(五)台风的防御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 的重要的措施。 1.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容易冲毁海塘、涵 闸、码头、护岸等设施,甚至可能直接冲走附 近的人。台风来临前,海涂养殖人员、病险水 库下游的人员、临时工棚等危险地段的人员都 应及时转移。
2.沿海乡镇在台风来临前要加固各类危旧住 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在建工程、市政公用 设施(如路灯等)、吊机、施工电梯、脚手架、电 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千万不要在以上地 方躲风避雨。
华北地区的春季也是沙尘暴集中的区域,主 要因为以下原因。(1)每年3~4月,华北地区受西 伯利亚进退的冷空气影响,大风天气比较多。(2) 此时草木初生,加之春旱对自然植被恢复的影响, 植被不能完全覆盖地面。(3)此时地表面已经解 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旱加速。干燥疏松的地 面物质极易被大风扬起,形成沙尘暴天气。防治沙 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 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 力条件;还可增加湿度,调节局部地区气候,并改 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从而减轻沙化,降低沙尘 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 米/ 秒,也即12-13 级。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地理《中国的⽓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的⽓象灾害教学⽬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然原因(孕灾环境)和⼈⽂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原因难点:各种⽓象灾害的发⽣原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等教学⽅法:⽐较法、图⽰分析法、图⽰法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象灾害是影响⾯最⼴的灾害。
我国⽓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旱、暴⾬、热带\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热风、连阴⾬、沙尘暴、浓雾等⽓象灾害,其中⼲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灾情最重。
⼀、寒潮灾害1、发⽣时间:9 ⽉⾄次年5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峰期,即3—4 ⽉和10~11 ⽉,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
2、源地:北⽅⼤陆与冰雪洋⾯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原向⽇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原向我国南⽅移动;东北路径——经⽇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
图2.35 表明:侵⼊我国的寒潮都是北冰洋的极地冷⽓团向南爆发的结果。
有时,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4、我国⼭脉⾛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地,如天⼭、阴⼭、秦岭和南岭等,⼭体北侧冷空⽓堆积,灾害加剧;⼭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向的⼭脉,形成冷空⽓的通道,使冷空⽓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地区甚⾄海南岛。
我国青藏⾼原的海拔⾼于寒潮天⽓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原、滇南⾕地外,全国⼤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频次⾼,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主要表现为⼤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雪等。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教案. 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七章《自然灾害与防治》,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其影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难点: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挂图、地球仪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自然灾害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结合地图和实例讲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身边的自然灾害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自然灾害成因的例题,指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2.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3.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乡设计一套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2. 答案:(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现象。
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特点: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测性等。
(2)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广泛,主要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
成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构造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共18张PPT)精选课件

夏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春旱,“春雨贵如油。”
伏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夏秋旱,春旱次之。 四季旱。
探究2:我国西北内 陆地区,降水稀少, 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但为何不是严重旱灾, 反而东部季风区却是 重旱灾区?
1、干旱和旱灾的区别是:是否造成人 类的损失
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和预报 2、完善预警系统 3、沿海地区要建设防护林体系 4、建沿海防护堤
学以致用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 百分比(或 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 影响 ④锋面影响 ⑤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④ 3.我国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最重要的自 然原因是( A ) A.降水变率大,集中在7、8月份 B.冬季风通道 C.植被覆盖率低,蒸发强烈 D.临近沙源地
• 4.以下能反映该次台风气流运动 特征的示意图是( D )
• 5.读下图,台风“莎莉嘉”的移 动路径不可能是D( )
• A.① B.② C.③ D.④ • 6.台风“莎莉嘉”带来的主要灾
害有(C ) •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④暴
雨⑤沙尘暴⑥洪涝 •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
•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榕树因为扎根 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 的角度来看它。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 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 心。志当存高远。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 将上下而求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也,而不可夺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 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之有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合抱之木 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故能成其私。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与之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 将救之,以慈卫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 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落叶——树叶撒下 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 和行动。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最初的梦想紧握 让一切都曾失去过。谁不曾迷茫?谁有不曾坠落呢?安逸的日子谁不想有呢?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 著的人拥有隐形翅膀?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一 微,但是不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都在东部季风区
华北、华 南、江淮、 西南
旱灾频次 都在30% 以上,平 均每年发 生旱灾8 次。
思考: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自然原因: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 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 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 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 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 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人为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 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 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 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
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 溢上陆的现象。
危害地区:广泛 发生在辽东湾到 北部湾沿海。东 南沿海主要为台 风风暴潮,其中 长江口、钱塘江 口、珠江三角洲、 台湾、海南等地 受灾最为严重。
4、危害: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 市有什么影响?
点拨: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 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 地带。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 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 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 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 船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 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 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70
交通受阻 电 力 中 断
71
2008年元月10日开始的一 场突如其来的冻雨、雪灾,给 我国很多省区带来严重的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下表为截至 2008年2月1日灾情一览表 (节选)
地 区
灾情概述
抗灾行动 启动一级响应;启动生活 必需品和成品油供应日报 制度,要求就地安置滞留 京珠高速旅客。 对运送农产品车辆减收费 用 启动大雪紧急预案
中路——路程较短, 沿途地势北高南低, 来势汹涌。
对我国影响最大
4、路径:
中路 东路 西路
☆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高,不易受影响
南北向山脉——形成冷 空气的通道,分流南下 影响到黄河流域、长江 东西向山脉——阴山、秦岭和南 岭等阻挡,势力不断减弱。 。 流域甚至两广地区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 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 寒潮影响。四川盆地、广 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 潮的影响相对较小
探究活动: ①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受灾,但却 没有成灾,原因是什么? 防御能力强
②区别台风和旱灾、洪水的灾情报告有 什么不同? ③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会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 当地的旱情
5)试评价台风的功与过。
过:台风登陆时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大 量的财产损失和部分的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山洪、滑 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功:台风登陆能够给陆地带来大量降水,同时也可 以缓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旱情。
旱” 当夏季风势力强,到达北方早,停留时间过长,
则“南旱北涝”---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注意观察 五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雨
注意观察 六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七八月份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伏旱
注意观察 七、八月
4、我国旱灾多发区及自然原因
难点释疑:西南---旱灾
54万立方米 储水量的燕 窝寨水库, 在5个月前 已干涸
贵州威宁县的村民半年来每 天都要到几里外去背水
乌江航道重庆 武隆段出现罕 见低水位,两 货船缓慢通行
去冬播下的希望,今春已 经不会再有收获的喜悦
•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 青藏高原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 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到达西南地 区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 水; • 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印度洋和孟加拉 湾的西南季风输送的。西南气流较往年偏弱。 降水很少。 • 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强 • 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 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 • 水利设施脆弱。
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 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 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
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 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台风路径
台风影响地区
辽宁
西北太平洋最严重
两广
说明: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 热带气旋,我国南起两广,北至辽 宁的漫长海岸地带,时常受到台风 的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也可能直 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其中,杭州湾 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 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 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 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 数,占总数的1/3以上。
121.3 万 1-2万
气象灾害 死亡人 经济损 员 失 61%
40% 57%
500-600 亿
什么是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大气异常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 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为什
么?)。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
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 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干旱、台风、 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
5、旱涝关系
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
5、旱涝与锋面雨带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
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
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
旱”的现象。
当夏季风势力弱,在南方停留时间过长,则“南涝北
6、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 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 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 城市十分缺水。
7、旱灾的防御
读表2.5旱灾有哪些危害?应如何防御?
开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 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节流: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因地制宜,综合发 展农业生产,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水源利用率和培育抗旱 品种。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快,蒸发大; 夏季风没到,降水少; 正值春播,农业用水量大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 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 地表水容易渗漏。
春旱 伏旱 夏秋旱
四季都旱
雨带推移到北方后,受高温 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
探究活动: (1)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 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 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 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 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 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 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6)当台风登陆时,都会给当地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 人员伤亡。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将台 风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搞好台风的预报;作好台风的宣传、台风登陆时 的撒退演习,以提高人们的防台风意识;台风登陆时有 序地撒退,并对部分生产、生活设施作好加固工作等。
三、寒潮灾害
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 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 气.有时还带来暴风雪和沙暴等恶劣天气。
中国的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 的地理分布。 • 2.分析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 灾害的形成原因。 •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 程度的地域差异。 • 4.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 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项
目 地区 世界 中国
自然灾害 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
100km
这种强烈的气旋,其天气状况如何?
强 风 特大暴雨
旋涡风暴雨区
旋涡风暴雨区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因)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 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 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 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沿海重、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南方重。
湖 遭受1954年以来罕见的冰冻灾害,5 南 人因雪灾死亡;京珠高速湖南段滞 留人员减至2万;京广线湖南段线路 供电中断。28日,长沙遭遇入冬最 大降雪。 湖 武汉市城区积雪达21厘米,10余万 北 人无水可用;湖北多处供电线路中 断。 河 多次降雪致灾涉及到洛阳、信阳、 南 平顶山、驻马店、新乡、濮阳、安 阳等省辖市的二十二个县。 安 降雪持续时间创有记载以来最长记 徽 录;万余间房屋倒塌。
通过阅读表2、6,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4 、台风造成的损失 ①记录有关台风灾害灾情信息主要从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毁损船舶、倒塌房屋数、直接经济损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 失等方面纪录。 %~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②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有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 成倍增长的趋势。 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冬半年)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 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 的危害最大。
2、源地: 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寒潮的形成
2、源地: 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偏北路径
偏西路径
东北路径
3、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 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 沿海侵入。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