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灾害学案

合集下载

《活动课_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

《活动课_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

《活动课_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导学案一、导入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因素所引起的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都会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对措施。

二、进修内容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开释所引起的地壳运动,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

我国地震频发,特别是地震带地区更是频繁。

学生们应该知道如何在地震发生时珍爱自己,避免受伤。

2. 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通常伴同着强风、暴雨和海啸等灾害。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打击,因此学生们需要了解台风的特点以及应对措施。

3. 洪水洪水是河流、湖泊等水体泛滥而造成的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学生们需要知道如何在洪水来临时迅速转移,并做好防范工作。

4.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降水的气候现象,会导致土地干裂、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学生们应该了解干旱灾害的特点,并学会勤俭用水,做好防范工作。

三、活动设计1.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所在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并设计相应的防范措施。

3. 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景,提高他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珍爱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少遭受自然灾害的侵略,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

《活动课_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导学案》

《活动课_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导学案》

《活动课_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导学案一、导入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自然力量引起的,造成人类和社会生产、生活和生存困难和损失的突发事件。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灾害种类繁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特点。

2. 掌握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3. 增强自我珍爱认识,提高自救能力。

三、进修内容1.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2. 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风险水平。

3. 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四、进修过程1. 自然灾害种类及其特点a. 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现象,地震带来的破坏力极大,需要及时避险。

b. 水灾:包括洪水、山洪、暴雨等,造成了很多灾害,需要加强防范。

c. 风灾:包括台风、龙卷风等,破坏力较强,要做好防护工作。

d. 火灾:森林火灾、城市火灾等,需要加强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

e. 泥石流: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房屋构成威胁,需加强监测和预警。

2. 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a. 地震:室内避险、开展地震演练、加固房屋结构等。

b. 水灾:加强堤防建设、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居住在山洪、洪水易发区等。

c. 风灾:修建防风林、加固建筑物、做好风灾预警等。

d. 火灾:加强火灾宣传教育、设置灭火器械、定期检查电线电器等。

e. 泥石流:加强山区植被珍爱、遥离危险区域、做好应急预案等。

五、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分享自己所在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应对方法。

2.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其他国家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3. 制定自己家庭的应急预案,让家人知晓应对方法。

六、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特点,掌握了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自然灾害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预防和提高自救能力,减少损失,珍爱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自然灾害,做好防范工作,珍爱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案)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案)
观看图片等资料,直观感受台风带来的灾难。
学生回答:
热带气旋
在学案上画出热带气旋图(N、S)
学生完成学案二
读教材35页“阅读”,回答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读教材36页图2-2-4,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等资料及生活感受,直观感受寒潮带来的灾难,
学生讨论回答:分角色说明
(学生、司机、农民、电力工人等)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
课程标准
本节课程标准内容: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读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源地及移动路径图,说出其源地及影响范围。
2.读中国干旱、洪涝灾害分布图,说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1.分析寒潮的形成原因、季节。(结合反气旋)
(高压、冬半年)
2.多媒体展示:寒潮路径
说出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地区。
(蒙古、西伯利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
3、寒潮的危害
(大风、急剧降温、大雪冰冻)
思维拓展:
寒潮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4、寒潮的防御
小结: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了解防御措施。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复习已学的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读图能力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一课时

第2.1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案

第2.1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案

第2.1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预习目标1、理解自然灾害点位的含义,分析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的表现和特征。

二、预习内容预习点1: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原因:(1)我国处在两大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灾害。

2、灾害特征:(1)灾种多,、干旱、洪涝、台风、危害最为严重。

(2)灾次频发,强度大。

1、原因: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状况。

2、成灾人口:一线东南部多,西部少,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湖北、安徽、、和江西等省。

地退化问题严重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一、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2、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二、学习重难点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东部灾害带是我国重灾区的原因分析1、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

2、东部沿海受台风、风暴潮影响较多,北部有旱灾和虫灾。

3、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地震多发。

4、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

【合作探究一】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据此回答问题。

1.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的特点是A.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C. 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2.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是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火山寒潮泥石流A. B.C. D.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主要是因为A.气候类型多样 B.地形复杂多样C.地域辽阔、幅员广大 D.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4.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 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 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5.中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主要是A.大陆面积最广,地质条件复杂 B.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较大C.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 D.地处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运动活跃6.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东部距离海洋近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7.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A.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沿岸地区 B.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及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8.我国自然灾害点位主要集中在A.东部B.西部C.西北部D.西南部9.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地震多发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10.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①国土面积广大②人口纵多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⑤灾害灾次频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11.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A.受灾人口多B.牲畜掉膘或死亡C.农作物成灾面积大D.农作物受灾面积大12.海南岛和台湾岛属于我国的A.海洋灾害带B.东南沿海灾害带C.东部灾害带D.中部灾害带13.西部牧业灾害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更重的灾情是因为西部地区①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②经营粗放,靠天养畜③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④农业受灾体脆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4.青藏高原灾害带的主要灾种有A.地震、霜冻、干旱、滑坡B.旱灾、病虫害、沙尘暴、泥石流C.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D.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答案:1.D2.B 3.D 4.D 5.D 6.A 7.B 8.A 9.A 10.B 11.B 12.B 13.A 14.C15.(1)A C ABCF C D E(2)DE CF AB(3)①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

自然灾害导学案

自然灾害导学案

课题4:自然灾害【导学目标】1.根据材料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导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各地自然灾害成因【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害频发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原因有哪些?2.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为什么?3.思考: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有何特征?为什么?4.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异及原因二、合作探究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三、当堂检测1.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3.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4.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华南、西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5.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A.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B.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6.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A.洪涝-7.8月B.洪涝-6.7月C.干旱-4.5月D.台风-7.8月7.世界上台风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位于()A.太平洋东部B.太平洋西部C.大西洋西部D.印度洋北部。

《自然灾害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灾害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灾害》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地震、台风、洪水、火灾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范措施。

3. 增强自我珍爱认识,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求救方法。

导学内容:一、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1.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和风险的突发事件。

2. 分类:主要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火灾等各种类型。

3. 特点: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控性。

二、地震1. 形成原因: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断裂。

2. 防范措施: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定期进行地震演练、建立地震预警系统。

三、台风1. 形成原因:热带海域上空的低压系统。

2. 防范措施:关好窗户、固定危险物品、避免外出等。

四、洪水1. 形成原因:暴雨、融雪、河流堵塞等。

2. 防范措施:加固堤坝、疏通排水系统、搬迁危险地区居民等。

五、火灾1. 形成原因:高温、干旱、人为因素等。

2. 防范措施: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提高火灾应急能力、普及消防知识等。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一个自然灾害案例,包括该灾害的形成原因、防范措施和救援方法。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自然灾害的视频,并在观看后进行简要总结和讨论。

3. 模拟演练:进行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模拟演练,进修正确的逃生和求救方法。

4. 制作海报: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关于自然灾害的预防海报,包括形象、文字等内容。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安全,增强自我珍爱认识,做到安全第一。

同时,也希望同砚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共同提高社会整体的防灾减灾能力。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公开课学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公开课学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学案)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中国地震的分布成因和灾情的空间差异• 2.了解中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成因类型危害• 3.掌握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及灾情新课导入1、提问:地质灾害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提问:中国的地质灾害类型——自己举例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过度:我国地震的分布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请同学看图2.7回答,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在哪儿?2、我国地震的分布及其原因我国地震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有个多发区,个地震带。

四个多发区:一个地震带:105°E南北地震带形成原因是什么?这条地震带对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带啦来哪些影响呢?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4、我国灾情的分布特点•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重轻。

(原因)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请同学们分析图2.8,从数据中找出相关关系(1949--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KM2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KM2的地区的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KM2的地区的倍。

可见,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关系。

人口密度以倍数增长,死亡人数则以级数增长。

因此,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

请同学们读案例1•找出唐山地震的震级、震中、经纬度、灾情(死亡人数、受伤人口、经济损失)。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精品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精品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精品教案. 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掌握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重点: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环节:观看新闻报道,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介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学环节:讲解理论知识,展示相关图片,进行案例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别以洪涝、地震和台风为例,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教学环节:分析案例,讨论灾害成因,提出防治措施。

4. 例题讲解:针对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教学环节: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完成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2.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3. 洪涝、地震、台风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

(2)分析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举例说明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防灾减灾的认识。

2. 答案:(1)略。

(2)举例:洪涝灾害的成因有暴雨、地形等,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防治措施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意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灾害学案
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
徐志凯
学习目标】
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知道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
地域分异的的表现和特征。

知道防灾减灾的措施,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
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通过案例,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救援与救助的具体措施,
并学会如何自救与互救。

学习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
学习难点】
自然灾害特点;防灾减灾措施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常见的自然灾害
、什么是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气象灾害是怎样分布的?2、我国地质灾害是如何分布
的?三、防灾减灾、如何进行防灾减灾?2、谈谈在灾害中
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
讨解决:
、完成课本58 页活动2、完成课本60 页活动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
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
帮你一起解决
同步演练】这是你对知识的巩固
双基训练
、选择题
.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 .②③⑤
D.①②③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读下面“地质灾害景观示意
图”,完成3〜4题。

3.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a
B. b
c.c
D.d
5.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 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 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 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6.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 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7. 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
象灾害。

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 干旱地区
B. 半干旱地区
c. 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8.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
住,主要原因是(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c .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 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9.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
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
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
A. 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
度高
B. 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
度低
c. 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
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
度低
0. “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
是(
A. 防御寒潮和台风
B. 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c. 防御干旱
和泥石流D. 防治洪涝和滑坡
1. 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
趋势
B.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 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 月最为频繁
D.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二、综合题
2. 读下图回答:
甲是
气象灾害。

2) 乙是
气象灾害。

甲影响的季节是
,乙影响的季节是
甲造成的灾害主要有
乙造成的灾害主要有
对待这两种气象灾害的有效方法是根据气象预报或警
报,人和动物进行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