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柱说明书

汽车转向柱说明书
汽车转向柱说明书

摘要

随着福特第一辆T型车的出现,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么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汽车也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们出行驾驶的小型汽车、大巴车到运输货物的载货卡车,再到疾驰在赛场上的F1赛车,汽车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型汽车的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丰田的年销量可以达到930万部。虽然人们对小型汽车的需求是随着购买力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人们对小汽车的性能的需求都是大致相同的,人们都希望小汽车有良好的驾驶体验,影响驾驶体验最直接的就是方向盘系统,在方向盘系统中,起到中枢作用的部件就是转向柱,方向盘的反馈的好换,转向时候的反应的快慢等因素都和转向柱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关系。转向柱在小汽车的方向盘系统中是连接方向盘和,转向柱下方的助力和转向系统的部件,其性能的好坏对整个小汽车的驾驶体验影响最直接。

本文以汽车方向盘的转向柱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的需求对转向柱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转向柱里的标准件和关键件进行了校验,设计出了一个合理的转向柱。

关键词:转向柱、结构设计

With the advent of the first vehicle of Ford's Model T cars, cars are more and become necessities of life car changed people's lives, and cars have come into people's life, from people to travel driving small cars and buses to transport goods by truck to gallop in the arena of F1 racing cars are on our life produced tremendous impact.

Small car production is also increasing,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the world's largest auto maker TOYOTA's annual sales can reach 9 million 300 thousand. Although the people's demand for small cars is changes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force, but the needs of people on the car's performance is roughly the same, people hope that the car has good driving experience, 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the most direct is the steering wheel system, in the square to the system disk to centrally acting parts is steering column, direction disc feedback for a good, to the speed of response time and other factors and steering column performance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Steering column in the car's steering wheel system is connected to the steering wheel and the steering column under the steering column under the power and steering components, its performance is good or bad for the entire car driving experience the most direct impact.

The automobile steering wheel steering colum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the steering column structure is designed and the steering column standard parts and key parts check, design a reasonable steering column.

摘要 (1)

1.绪论 (3)

1.1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4)

1.1.1机械式转向系统 (5)

1.1.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 (6)

1.1.3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 (7)

1.1.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8)

1.1.5线控转向系统(SBW) (9)

1.2本章小结 (9)

2. 转向系设计概述 (10)

2.1主动转向系统特点 (10)

2.2转向系结构分析 (11)

2.2.1转向操纵机构 (11)

2.2.2转向传动机构 (12)

2.2.3转向器 (13)

2.2.4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 (13)

3. 转向系设计计算 (15)

3.1空心轴的设计 (15)

3.1.1材料选择 (15)

3.1.2空心轴的直径计算 (15)

3.2 调节杆的设计 (16)

3.2.1材料选择 (16)

3.2.2调节杆的设计计算 (16)

3.3转向柱轴承的选型计算 (17)

3.3.1 选型 (17)

3.3.2校核及寿命计算 (17)

1.绪论

汽车已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走向千家万户,汽车的普及率正逐年提高,对于许许多多的人来说,汽车已经从原先人们认为的的奢侈品变为了人们的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国产汽车由于其较高的性价比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产车,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稳定性上都跟过外车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汽车关键件的技术上差距更大。本文以汽车转向柱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设计。

转向柱的功能是当驾驶者对方向盘施加一个转向力矩时将这个转向力矩传递到转向器上,转向器安装于汽车底盘上。转向柱一端连接方向盘,另一端连接转向器。转向系统是汽车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汽车的整体操控性、乘坐舒适性、驾驶人安全性、车身稳定性和平衡性;操控性好的汽车能让驾驶者体会到驾驶的乐趣,所以说转向系统还影响着驾驶者的驾驶感受。好的转向系统应该具有操作方便、可以智能调节、安全性和可靠性突出等一系列优点,其中安全性是评价转向系统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最早的汽车转向系统是转向比等于1的转向系统,操作十分费力,阻碍了汽车的普及。于是,工程师们设计了带有减速齿轮系的汽车转向系统。上世纪50年代开始,汽车进入了助力转向的发展阶段,助力转向系统以机械力辅助人力实现汽车转向,显著提升了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当今的汽车几乎全部配备了助力转向系统。

最早用于汽车的的助力转向系统为纯机械式的,依靠齿轮齿条或蜗杆齿条减速机构将驾人员的转向力矩放大以实现省力的目的,没有液压缸和助力电机等,随后出现了借助液压力实现助力转向的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随着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工程师们不断将前沿科技融入新的设计概念中,先后研发并应用了电控液压式助力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助力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易产生泄漏,污染环境。如今,新一代助力转向系统——线控式转向系统已经处在发展阶段并已部分投入应用。

轿车转向系统的要求

1.为满足汽车行驶过程的稳定性要求,汽车转向系统应能使各车轮绕着转

向中心旋转,且不允许打滑,否则会导致轮胎的严重磨损。

2.转向操作结束后,车轮应能自动回正,直线行驶时能有足够的方向稳定

性,高速时不能有颤动。

3.转向盘及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不允许有震动或摆动,以保证汽车在高速时

的操控稳定性,提升安全性。

4.转向系统应尽量减小甚至消除汽车执行转向的过程中转向传动机构和底

盘悬架上的导向装置之间由于速度不同步而导致的转向轮振动。

5、保证轿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6、操纵轻便。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转向器和传动机构一般采用球头连接,因设计间隙调整机构弥补球头磨损造成的影响。

9、转向系统应能在车祸发生时避免驾驶员受伤的保护系统,尤其当转向操作部件由于车价变形而向后移动时。

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汽车转向柱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为设计一种合理的机械结构,来达到助力转向的效果,并依据现在汽车转向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把这些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本设计当中去,以期设计一种更加合理的结构。

1.1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汽车转向系统可根据转向力的来源分为纯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大类。

纯机械转向系统的转向力完全来自人力,机械结构方面主要由方向盘、转向器和传动机构组成。转向器的作用是将来自于驾驶员的转向力矩和运动减速放大,转换成足以驱动转向机构运动的力,是转向系统最重要的部件。

动力转向系统保留纯机械转向系统部分机械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力单元——液压系统、电机等,依靠动力单元产生转向的辅助力矩或力辅助人力完成

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辅助动力来源于一套液压系统,电动转向系统的辅助转向力来源于一台伺服电机,动力转向系统极大地减轻了驾驶者的负担,并且使汽车操控更加稳定。

通常,对转向系的主要要求是:

(1)满足汽车对于机动性能的要求,尽可能减小转弯半径,以便于能在较狭

窄的地方完成转弯,同时使操作轻便;

(2)使汽车转向时保持平衡和稳定,避免侧滑,转向轮绕转向中心旋转;

(3)减小传递到方向盘的反冲力,以保护驾驶者;

(4)完成转向后汽车进入直线行驶状态,此时车轮应该能够及时地自动回正,

并在直线行驶时阻止由于各种扰动引起的汽车方向偏摆,尽可能保持汽

车的稳定性;

(5)转向系统应能在车祸发生时避免驾驶员受伤的保护系统,尤其当转向操

作部件由于车价变形而向后移动时。

1.1.1机械式转向系统

汽车执行转向的过程中,驾驶员必须以适当的速度作用给方向盘适当的转向力矩,这个转向力矩再经由方向盘与连接的转向传动机构减速放大后最终传递到转向器。转向器通过两级减速齿轮或者齿轮齿条机构将转向力矩放大,同时转向速度减小。放大后的转向力传递到横向拉杆,再传递到转向节臂,驱动转向节带动由它支承的转向轮偏转,由此完成汽车的转向。机械式转向系统的核心最关键部件是转向器,而转向器的设计有多种不同的的结构形式,因此常常将转向器的主要形式作为机械式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标准,转向器主要类别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滚轮蜗杆式和指销蜗杆式。

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转向力使得转向轮偏转以便完成汽车的转向,由杠杆原理可知,配置纯机械式转向系统的汽车不得不安装大尺寸的方向盘,从而产生足够大的转向力矩以实现转向,这样的转向系统使得方向盘必须占据驾驶室的很大一部分空间,且过大的方向盘对驾驶员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对于重型汽车来说,转向阻力大,转向操作难度变大,使用极为不便,驾驶员十分费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适用范围。目前,纯机械式转向器仅用于工作环境恶劣且对操控轻便型

和舒适性要求不高的农用机械上,充分体现了其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且使用可靠性高的优点。

1.1.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

为了克服纯机械式转向器操作费力的问题,加速汽车的普及,减轻驾驶负担,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最早开发出了用于轿车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保留了纯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的主体结构,并在其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由液压泵、液压管路、液压缸和一系列控制阀构成的助力液压系统。

液压转向系统主要有液压系统和机械部分组成,液压泵由汽车发动机驱动,为液压助力系统提供高压油,液压油推动液压缸运动,驱动机械转向器动作从而实现汽车转向功能。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液压泵、液压油管、液压缸、以及溢流阀、节流阀、限压阀等控制阀。其中限压阀和溢流阀的作用是保证系统安全。液压缸、配流阀和机械转向器采用整体式安装,配流阀与主动齿轮轴连接,配流阀的阀芯与齿轮轴轴向垂直。转向轴旋转,带动拨叉拨动阀芯上的控制槽。配流阀的阀芯上安装有一个弹性扭杆,弹性扭杆的作用为定位配流阀阀芯的中心位置,弹性扭杆通过一个销钉与转向传动轴相连接。

图1-1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构造图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由发动机带动液压泵产生高压油,在驾驶员操纵方向盘转向时,液压系统提供辅助转向力,减小了驾驶员所需付出的转向力矩,减轻驾驶员负担,使汽车的操控轻便而且更加稳定,使更多的人能够轻易地驾驶汽车。然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依然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汽车原地转向或者慢速转弯时转向阻力较大,而转向助力系统必须以发动机的最低转速确定助力泵排量,助力泵的动力来源于汽车发动机。在汽车启动状态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时刻保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发动机的动力,并且液压油容易发热、容易泄漏危害环境。

1.1.3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设计时需根据原地转向时所需的最大转向力矩选择助力液压泵的排量,使得液压系统在高速时产生的转向力矩过大,降低了高速时的稳定性,因此日本Koyo 公司于1983年研制了能够感知车速进而自动控制输出功率的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以此前的液压助力系统为基础研制的,在保留其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加装了一套电机及其控制装置,液压泵的驱动方式从原来的汽车发动机驱动升级为电动机驱动,新的转向系统显著降低了汽车燃油消耗,提高了转向系统的能源使用效率。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液压助力转向的技术基础上结合了电子控制技术,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电子控制系统的车速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将车辆的即时速度、方向盘转动角度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由此计算出合适的转向力矩,控制电动机输出所需功率带动电控液压泵工作,实现助力转向。汽车速度低、转弯大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机输出较大功率提供足够的转向力矩;汽车速度高、转弯小时,控制单元控制助力转向系统以较低功率运行,提高转向稳定性。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保证转向力矩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能源消耗,提升了稳定性和舒适性。

图1-2 电子液压转向系统结构图

电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程序为:汽车在直线行驶状态下应保持稳定,驾驶人不转动或微量转动转向盘,转向柱的转角约为零,此时电机驱动电动液压泵以最小功率运转,转速处于最小状态,液压油大部分不进入液压缸直接流回油箱;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操纵汽车转向时,位于转向柱上的角度传感器检测到转向柱的转角和转动角速度,电子控制单元接收信息,并综合车速传感器传回的速度信息,计算出转向助力系统应该输出的最佳转向力矩,控制电动机以相对应的转速带动液压泵运转,液压系统输出相应的功率,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油推动活塞运动,驱动转向器完成转向。整个过程自动控制,完美地辅助驾驶员完成转向操作。

结构上,电子式液压助力系统与原有的纯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有很大程

度的相似度,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源。纯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由汽车发动机通过皮带带动液压泵工作,液压泵的转速由发动机的转速决定,车辆高速行驶时发动机转速高,转向系统提供的转向力矩过大,使车辆不稳定;电控液压转向系统由一台专门的电机带动电动液压泵工作,电动机的转速由控制单元采集速度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的信息并计算得到,可实时调节,降低功率损耗的同时提升了高速时的稳定性。

相较于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液压系统带来的结构复杂性和泄漏对环境的危害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移除液压系统,完全依靠电动机驱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1.1.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1988年日本光洋公司首次研发成功一型带有转向柱结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成功推出并应用在日本铃木公司生产的一款小型轿车上。两年过后日本本田公司独立研发出了齿条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成功配备在其NSX运动型轿车上。由此开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逐渐被各大汽车厂商采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保留了电控液压转向系统的部分结构并在其基础上研制,主要的改变是采用完全的电机助力方式,移除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复杂的液压泵、液压缸、液压管路及各种控制阀等液压系统构件,仅仅用电动机直接驱动齿条式转向机构完成汽车转向。由于摒弃了液压系统,转向系统的结构趋于简单,响应加快、可靠性得到提升,并且能耗降低、不再有液压油泄漏问题。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一系列其他转向系统无可比拟的优点,其迅速被全球汽车厂商争相开发并广泛采用,技术日渐成熟。

图1-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图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速度和角位移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转向辅助电机、控制系统及其他辅助元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比电控液压转向系统简单,因而其可靠性得到提升。其工作原理大致为: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准备转向时,位于转向柱上的传感器检测到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矩信息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设定的算法,计算出最佳辅助转向力矩,然后发送给伺服电机相应的电压信号,驱动伺服电机转动。减速机构将电机的扭矩放大,

作用到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完成转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异性在于,其可以根据汽车行驶状态的不同自动调节助理大小,使车辆在低速大弯时有足够的转向动力,而高速直行时又能保持高稳定性。

1.1.5线控转向系统(SBW)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驾驶汽车的人更加广泛,水平层次不齐。于是要求汽车的操控更加智能和方便,线控转向系统便产生了。线控转向系统保留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大部分结构,在其基础上取消了方向盘和转向器之间的机械连接,驾驶员对方向盘输出的转向力矩和速度信息不再通过机械结构传递到转向系统,而是完全依靠传感器实现。这样的设计使得车辆操作更加省力,转向系统结构更加简单,对驾驶人的操控水平要求更低,使得汽车驾驶人群更加扩大。

1.2本章小结

本章是对传统转向器及主动转向系统的综述,了解主动转向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确定参考数据。为后面的设计奠定基础。

2. 转向系设计概述

转向系的基本要求

1) 汽车转向行驶时,全部车轮绕瞬时转向中心转动;

2) 操纵轻便,方向盘手作用力小于200N;

3) 转向系统角速度传动比在15到25之间;正效率不低于60%,逆效率不低于50%;

4) 转向灵敏;

5) 转向器与转向传动装置有间隙调整机构;

6) 配备驾驶员防伤害装置;

2.1主动转向系统特点

汽车使用的早期,汽车的方向盘的转向角度与转向轮的转向角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是一个定值,传动装置一般都是固定的。如果由转向盘直接连接转向机构,汽车进行大角度转向时方向盘转动幅度无需很大,但操作费力,且汽车直行时方向盘只要有微小的摆动,汽车就变得不稳定;但若在转向盘与转向机构之间加入减速器,则汽车在高速直线行驶时,方向盘的轻微扰动不会影响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但在大角度转向时,驾驶人需要大幅度地转动方向盘,操作不便。因此,此时的汽车转向系统难以兼顾大弯角时的操控性和直行时的稳定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主动转向系统诞生了。汽车低速行驶下的转向,电动机输出力矩的方向通过使蜗轮蜗杆机构转换后与驾驶人操纵方向盘的方向一致,减小了驾驶人需要付出的转向力矩;而在高速时,电动机的反转,使蜗轮蜗杆调节机构输出力矩的方向与驾驶人操纵方向盘的方向相反,阻止前轮的过度摆动,使汽车高速行驶更加稳定,提高了舒适性与安全性。

主动转向系统并未移除继续机械系统的所有结构,而是继续采用了核心部件齿轮齿条转向器,此外辅助零部件方向盘、转向柱和转向横拉杆等结构体系也保留下来,与传统转向系统的不同点在于转向盘和转向器之间的转向柱上安装了一组双行星齿轮机构,该机构的作用为对转向轮施加附加的转向角度。主动转向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调节转向助力,无需驾驶员进行调节或设置。巧妙使用

双行星齿轮机构,兼顾了低速转向时对于灵活性和轻便性的要求与高速直线行驶中保持车辆稳定性的要求。除此之外,主动转向系统能在极端情况下自动作出判断并控制车辆转向,提高了汽车安全性。主动转向系统提供了一个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设计者可以方便地集成其最新设计,以及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技术以及一系列动力学控制系统等等,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将有助于实现汽车自动控制、智能驾驶和底盘控制一体化的构想。

2.2转向系结构分析

2.2.1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三个零部件组成:方向盘、转向柱和转向传动轴。部分汽车生产商在转向传动轴和转向器之间使用万向联轴节连接,目的在于减小由于安装误差和震动造成的载荷,同时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这样的结构布置使得转向系统便于装拆,模块化程度提高。联轴节一般采用柔性联轴节,可以减小有车轮传递到转向柱和方向盘上的震动,但是柔性太大的联轴节会境地转向系统的刚度。安装助力转向系统的汽车,还要有助力系统,不过一般的中级轿车多数并没有动力转向系统。

图2-1转向操纵机构

1-转向万向节;2-转向传动轴;3-转向管柱;4-转向轴;5-转向盘

图2-2 转向操纵系统实物图

2.2.2转向传动机构

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部分主要有:转向臂、转向横拉杆、转向纵拉杆、转向节臂、转向梯形臂等,如图2-3所示。

转向传动机构的功能是将汽车转向器将助力系统输出的转向辅助力矩和运动减速放大后向转向执行机构输出的转向力和转向运动传递到左、右两个转向节,

驱动左、右转向轮按设计时预测的正确关系实现偏转。

1-转向摇臂;2-转向纵拉杆;3-转向节臂;4-转向梯形臂;5-转向横拉杆

2.2.3转向器

机械转向器作为传动机构,按照特定的传动比,将方向盘的转动转换为转向臂的摆动或齿条的直线运动。

转向系统中有时设置防撞伤装置,目的是为了减少汽车发生碰撞时驾驶人被转向盘所伤;除此之外,转向系统中还可以加装减震器,减小由于路面的冲击造成的转向机构震动。

2.2.4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衡量汽车机动性的最主要依据。提高汽车机动性能,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当两个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时,前外轮的转弯值应约等于汽车轴距的两倍;第二,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应该按下述方法确定。

两轴汽车在转向时,假设先不计入轮胎的侧向偏离,则为了满足前面所述的转向系统必须满足的第二个条件,里侧和外侧的转向轮的转角关系由图3-3给出,表达式为:

L K BD CO DO i o =-=-θθcot cot (2-1)

式中:

θo —外转向轮转角; θi —内转向轮转角;

K —两转向主销中心线与地面交点间的距离;

L —轴距

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合理匹配是由转向梯形来保证。

图3-3 理想的内、外转向轮转角间的关系

决定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 的参数有五个,分别为:两个转向轮各自的最大转角θmax i 与θmax o 、车身轴距L 、主销距K 、转向轮的转臂a 。在转向过程中只有两个参数是变化的,即内侧和外侧的转向轮转角。最小转弯半径的含义是指汽车在转向轮转角处于最大时,前面外侧车轮在地面上划出的轨迹线的半径值。计算公式为:

a L o R +=θmax min sin (2-2)

通常θmax i 为35o~40o,为了减小R min 值,θmax i 值有时可达到45o

为满足驾驶者对于汽车操纵轻便省力的要求,设计汽车转向系统时必须通过严格计算合理设置转向系统的传动比等参数。而为满足汽车的自动回正和直线稳定性要求,必须合理设置主销后倾角和内倾角,同时采取结构上的优化以消除转向器统传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并配置可逆式的转向器。转向系统需要满足的的后面两条要求则通过优化结构实现。

3. 转向系设计计算

本文按照设计要求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转向操纵机构进行结构设计和计算。转向操纵机构的主要零部件包括:转向万向节、转向传动轴、转向管柱、转向轴、转向盘、调节杆等。本章对转向传动轴、调节杆和传动轴轴承进行了设计计算及校验,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3.1转向传动轴的设计

3.1.1材料选择

轴类零件的材料主要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比合金钢廉价,而且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小,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常用的碳素钢有30、40、45和50钢,其中最常用的是45钢。为保证其力学性能,应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受力较小的轴以及一般的传动轴可以使用Q235、Q255、Q235-AF 。

本文设计的转向传动轴为一受扭矩的空心截面轴,载荷形式简单,所受扭矩不大,故选用Q235钢。Q235为最常用的碳素结构钢之一,屈服强度230~240MPa ,韧性和耐冲击性能优异,耐疲劳性较好。

3.1.2传动轴的强度计算及刚度校核

在一般情况下,轴的工作能力取决于它的强度和刚度。轴的强度计算主要有按许用切应力计算、按许用弯曲应力计算和安全系数校核计算三种方法。本文设计的转向柱为受扭矩作用的传动轴,故采用按许用切应力计算的方法设计,再校核轴的刚度。

设计要求为:传递扭矩340N ·m

4(1)16P t I D W R π?==-? (3-1)

(3-2)

取 []max max

T t T W ττ=≤

0.6?=

[]40T MPa τ=

代入公式得

22.5D mm ≥

24D mm =

18d mm =

刚度校核

'max max 0.09 4.9P T rad G I ?===?

最大转角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故上述计算结果可以采用。

3.2 调节杆的设计

3.2.1材料选择

调节螺杆采用松连接的方式,主要受到调节扭矩的作用,根据国家标准对螺纹紧固件按力学性能的分级,此处选择常用的45钢作为制造调节螺杆的材料,性能等级为6.8,并经过淬火处理,提高抗疲劳强度。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为:

3.2.2调节杆的设计计算

调节螺杆的作用为传递调节力矩,采用两端滚针轴承支承,承受载荷为剪切力。材料选用45钢,许用应力为:

其中安全系数

600480b s MPa

MPa σσ==[][]300s MPa

S σσ==[] 1.6S =

最大调节扭矩

(3-3)

故螺杆直径最小处为6mm 。

3.3转向柱轴承的选型计算

3.3.1 选型

选择滚动轴承类型时应考虑轴承所受载荷大小、方向及性质、转速与工作环境、经济性及其他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汽车转向柱转向轴的类型为传动轴,主要作用为传递扭矩,同时承受不大的径向载荷。因此转向轴轴承主要载荷形式为纯径向载荷,转速不大,选用深沟球轴承。

根据轴颈尺寸、载荷初选轴承型号为6003,其基本参数为:内径17d =,外径35D =,宽10B =。基本额定动载荷6r C kN =,基本额定静载荷 3.5or C kN =.

3.3.2校核及寿命计算

轴承所受径向载荷

500r F N =

当量动载荷

r p r

P f F =

查阅机械设计手册取动载荷系数 1.5

p f =

计算当量动载荷 10T N m =?[]316t D T W πσ?=

≥5.4D mm ≥

750r P N =

计算深沟球轴承6003的寿命

610

10()2880001000060h r C L h h n P ε==>

静载荷验算 500or r or P F N C ==

结论:选用6003轴承是合适的。

总结

1.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汽车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外常用于小汽车的转向系统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充分分析了各种转向系统的优缺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省去了复杂的液压系统,不仅实现了简化结构,并且转向系统输出的转向助力的大小可以根据车辆行驶状况进行自动调节,驾驶者能够感觉汽车在低速时转向操控轻便、响应快速,而在高速行驶时车身更稳定和安全,使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显著提升,因此最终选定了对电动助力系统进行转向柱的设计

2. 对国内外的电动转向系统原理和机械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韩国生产的现代途胜汽车的转向柱进行了转向柱系统的结构设计。

3. 对转向操作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如转向传动轴、调节螺杆、轴承进行了设计计算以及校核,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张宇建, 赵石真, 余愚.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J]. 中国科技投资, 2014(A16):233-233.

[2] 王常友, 董爱杰. 汽车转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北京汽车, 2007(3):7-10.

[3]胡建军, 李彤, 龚为伦,等. 汽车转向技术进展分析[J]. 液压与气动, 2006(12):17-22.

[4]孙经瑞, 张翼, 史小航,等. 汽车动力转向技术发展综述[J]. 重型汽车, 2011(2):13-14.

[5]赵燕, 周斌, 张仲甫. 汽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J]. 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3(2):22-24.

[6]丁志刚, 宋洪烈.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简述[C]// 福建省汽车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2010.

[7]周伟东, 苗政, 吴海清.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J]. 汽车运用, 2009(5):29-30.

[8] 丁志刚, 宋洪烈.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简述[J]. 海峡科学, 2010(12).

[9] 陈慧. 汽车转向系统电子化技术发展[C]//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转向技术分会2009年年会. 2009.

[10] 高翔, 沈晓丰, 夏长高,等.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6(9):113-117.

[11] 高翔, 赵金才, 王若平,等.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分析[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5(6):3-5.

[12] 于树彬, 刘建勋.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J]. 山东冶金, 2002, 24(4):41-43.

[13] 王国林, 刘海涛. 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实例分析[J]. 机床与液压, 2007, 35(3):139-141.

[14] 王乔. 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重庆交通大学, 2015.

[15] 周波. 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D]. 重庆交通大学, 2010.

[16] 谭心, 陈超, 方桂花,等. 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分析[J]. 液压与气动, 2013(1):15-19.

[17] 邵丽青.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汽车与配件, 2011(36):19-21.

[18] 程寿国, 陈小龙.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改装技术研究[J]. 机电工程, 2013,

30(3):314-317.

[19] 施淑洪, 郑荣良.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系统模型分析[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3(5):57-60.

[20] 陈龙, 毛建伟, 江浩斌,等.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及其与整车性能的匹配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08, 19(4):475-480.

[21] 张昌华, 王勇, 邓楚南.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探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4, 26(3):173-175.

[22] 苗立东, 何仁, 徐建平,等. 汽车电动转向技术发展综述[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4(1):79-84.

[23] 秦永康.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发展综述[J]. 青年时代, 2015(16):94-94.

[24] 赵万忠, 徐晓宏, 赵婷,等. 新型汽车动力转向技术发展综述[J]. 汽车工程学报, 2012, 2(6):393-399.

[25] 李波, 夏秋华. 线控技术在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应用[J]. 汽车电器, 2005(4):8-11.

[26] 包凡彪. 基于线控转向的汽车转向系统技术研究[J]. 山东交通科技, 2007(1):376-376.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方法

1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 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 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这时, 基本上是角输入。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 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 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 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 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 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 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实际上,没有哪 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 角(轮15°~25°围)使转向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 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 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倾角、 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统的 逆效率等。 2.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 2.4 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运动干涉应尽可能小,由于运动干涉使转向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汽车转弯行驶时,作用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作用,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

汽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车辆工程 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总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综合成绩: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2013年 12 月 30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系):机械工程 专业: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起迄日期:12 月20 日~ 1 月 3 日 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 年12月2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专业思想。使学生了解以前所学理论知识和参加过得金工实习、工艺实习及专业生产实习等环节,都是为今后的专业设计、生产做准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培养一名合格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而设置,车辆工程专业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汽车驱动桥的主减速器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的、全面的、科学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3)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学会查找、翻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等。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 2、具体参数: 车型7 长宽高 /mm 前悬/后悬 /mm 前轮距/后轮 距 / mm 轴距 /mm 总质 量/kg 整备质 量/kg 一汽大众宝来4376 1735 1446 873/990 1513/1494 2513 1830 1280 额定 承 载人数发动机 型号 排量 /mL 发动机功率 /kW 轴数 最高车速 /(km/h) 轮胎规格 5 BJH 1595 74 2 182 195/65R15 3、要求: 为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汽车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布置草图和乘员舱布置草图。(1)驱动形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驱动形式,布置形式,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2)发动机的选择 (3)外形设计及总体布置: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各部件的布置3.课程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完成内容: (1)总布置草图1张(1号图) (2)驾驶舱布置草图1张(3号图) (3)零件图1张(3号图) (4)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变速器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基于整车匹配的变速器总体及整车动力性计算院(部):机电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车辆101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时限:2013.7.1-2013.7.21

目录 1概述 (1) 2基于整车性能匹配的变速器的设计 (2) 2.1变速器总体尺寸的确定及变速器机构形式的选择 (2) 2.2变速器档位及各档传动比等各项参数的总体设计 (2) 2.3在满足中心距,传动比,轴向力平衡的条件下确定个档位齿轮的参数 (3) 2.3.1确定第一档齿轮传动比 (3) 2.3.3确定常啮合齿轮传动比 (4) 2.3.4确定第二档 (5) 2.3.5确定第三档 (6) 2.3.6确定第四档 (6) 2.3.7确定第五档 (7) 2.3.8确定倒挡 (7) 3 对整车的动力性进行计算 (9) 3.1计算最高车速 (9) 3.2最大爬坡度 (9) 3.3最大加速度 (9) 4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10) 4.1程序框图 (10) 4.2程序运行图 (11) 4.3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12) 4.4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图 (13) 4.5动力特性图 (14) 4.6加速度曲线图 (15) 4.7爬坡度图 (16) 4.8 加速度倒数曲线 (17) 5 总结 (18) 6 参考文献 (19)

1概述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本设计将会使用到《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参考文献,在整个过程中将要定位变速器的结构,齿轮的布置以及各项齿轮的参数,如齿数,轴距等参数。 第二个阶段就是用vb编程带入计算值绘制汽车行驶力与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加速度倒数曲线。 1:培养具有汽车初步设计能力。通过思想,原则和方法体现出来的。 2:复习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以及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复习。 3:学习使用vb编程软件。 4:处理各齿轮相互之间轴向力平衡的问题。 5:要求熟练操作office等办公软件,处理排版,字体等内容。

农用车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 §1.1 四轮农用车的发展前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村的经济空前的活跃。农村的货运量和人口的流动量急剧增加,加快运输机械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正是这一市场的需要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机械-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它解决了农村运输的急需,填补了村际,乡际,城镇及城乡结合部运输网络的空白,活跃了农村经济,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找了一条出路,从而使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四轮农用运输车的竞争对手是轻型汽车。与汽车相比,四轮农用运输车有许多优点。入世后农用运输车没有受到多大冲击,因为它是中国特色的产业,符合国情,在国外几乎没人搞过。但是我们不能回避汽车与四轮农用运输车在市场的竞争,四轮农用运输车利用比较底的生产成本和微利经营的生产方式并引进先进的汽车技术,坚持“三低一高”的特色,注重产品质量,使之与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得以提高。 随着党和国家提出的的开发西部的政策落实,也给农用运输车厂商带来了无限商机使农用运输车的开发有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我国有近13亿人口,特别是9亿以上的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需求量最大的是低档次的汽车。由于它比较适合中国国情,预计在未来的5~15年里,农用车在我国农村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农用车保有量增加很快,因此对柴油的需求很大。 农用车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其中三轮车价格在4000~7000元/辆,四轮车价格在1~1.5万元/辆,购车农户一般半年左右即可收回10000元投资。另外,农用车的养路费为每月每吨70元,是汽车的30%,使用成本为同吨位汽车的1/3到1/2。公路快速建设也促进了农用车的发展。旧中国,全国公路仅13×104 km,而到1997年底,已达1.226×106 km,目前全国98%的乡和80%的村都通了公路,使得农用车有用武之地。公安车管部门1993年制定了《关于农用运输车道路交通管理的规定》,在不损害管理大局的前提下,

越野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越野车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章电动转向系统的来源及发展趋势 (1) 第二章转向系统方案的分析 (3) 1.工作原理的分析 (3) 2. 转向系统机械部分工作条件 (3) 3.转向系统关键部件的分析 (4) 4.转向器的功用及类型 (5) 5.转向系统的结构类型 (5) 6.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和类型 (7) 第三章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8) 1. 转向系的效率 (8) 2. 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8) 3. 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的关系 (8) 4. 传动系统传动比的计算 (9) 5. 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10) 6. 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11) 第四章转向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2) 1. 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以下图为例) (12) 2. 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12) 3. 动力转向机构的设计 (12) 4. 转向梯形的计算和设计 (14)

第五章结论 (16) 谢辞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汇本说明书

海南大学 《汽车理论》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 学号:20140507310069 姓名:郭东东 年级:2014级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系别:汽车系 专业: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张建珍 完成日期:2017年6月1日

目录 1. 题目要求 (1) 1.1. 题目要求 (3) 1.2. 车型参数 (4) 2. 计算步骤 (5) 2.1. 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5) 2.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7) 2.3. 绘制动力特性图 (11) 2.4. 绘制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14) 2.5. 绘制加速时间曲线 (21) 2.5.1. 二挡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曲线 (22) 2.5.2. 最高档和次高档超车加速时间 (26) 3. 结论分析 (32) 3.1. 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 (32) 3.2. 汽车的加速时间t (32) 3.3.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max (33) 4. 心得体会 (33) 参考资料34

1.题目要求 1.1.题目要求 (1)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3)绘制动力特性图; (4)绘制加速度时间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5)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最高档和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和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 GB/T12543-2009规定选取,并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 (6)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1.2.车型参数 汽车发动机使用外特性-n曲线的拟合公式为 式中,T q为发动机转矩(N·m);n为发动机转速(r/min)。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n min=600r/min,最高转速n max=4000r/min 装载质量2000kg 整车装备质量1800kg 总质量3880kg 车轮半径0.367m 传动系机械效率ηT=0.84 滚动阻力系数f=0.016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C D A=2.77m2 主减速器传动比i0=5.97 飞轮转动惯量I f=0.218kg·m2 二前轮转动惯量I W1=1.798kg·m2

变速器设计说明书 正文

第1章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计算及校核 学号:15 最高车速:m ax a U =113Km/h 发动机功率:m ax e P =65.5KW 转矩:max e T =206.5Nm 总质量:m a =4123Kg 转矩转速:n T =2200r/min 车轮:R16(选6.00R16LT ) 1.1设计的初始数据 表1.1已知基本数据 车轮:R16(选6.00R16LT ) 查GB/T2977-2008 r=337mm 1.2变速器传动比的确定 确定Ι档传动比: 汽车爬坡时车速不高,空气阻力可忽略,则最大驱动力用于克服轮胎与路面间的滚动阻力及爬坡阻力。故有: ααηsin cos 0emax G Gf r i i T T g +==max ψmg (1.1) 式中:G ----作用在汽车上的重力,mg G =; m ----汽车质量; g ----重力加速度,41239.840405.4G mg N ==?=; max e T —发动机最大转矩,m N T e ?=174max ;

0i —主减速器传动比,0 4.36i =; T η—传动系效率,%4.86=T η; r —车轮半径,0.337r m =; f —滚动阻力系数,对于货车取02.0=f ; α—爬坡度,30%换算为16.7α=。 则由最大爬坡度要求的变速器I 档传动比为: T e r g i T mgr i η0max max 1ψ≥ = 41239.80.2940.337 5.1720 6.5 4.3686.4%???=?? (1.2) 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r T g r i i T η01emax φ2G (1.3) 2G ----汽车满载静止于水平路面时驱动桥给地面的载荷; 8.0~7.0=?取75.0=? 1g i ≤ 2max 00.641239.80.750.337 7.9 206.5 4.3686.4% r e T G r T i φη????==?? 综上可知:15.177.9g i ≤≤ 取1 5.8g i = 其他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按等比级数分配原则: q i i i i i i i i g g g g g g g g == = = 5 44 33 22 1 (1.4) 式中:q —常数,也就是各挡之间的公比;因此,各挡的传动比为: 41q i g =,32q i g =,23q i g =,q i g =4 1n 1-=g i q 1.55= 高档使用率比较高,低档使用率比较低,所以可使高档传动比较小,所以取其他各挡传动比分别为: 2g i =3 3.7q =;23 2.4g i q ==;4 1.55g i q ==

汽车转向系统布置指南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6 第2章转向系统布置 2.1 简述 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使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使时,还要保 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在直线或转 弯运动状态,或者使上述两种运动状态相互转换。 2.2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2.1 转向系的基本形式 可根据转向轮、转向器、转向杆系布置以及动力转向能源进行分类。 表 2.1 2.2.2 电动转向系统 电动转向系统直接利用电动机完成转向助力功能,它由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 控制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和减速机构等组成。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7 根据电动机布置的位置分为转向轴助力式、齿轮助力式、单独助力式及齿条助力式 四种形式。 a)转向轴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固定在转向轴一侧,由离合器与转向轴相连接,直接驱动 转向轴助力转向。如下图中所示。 b)齿轮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与小齿轮相连,直接驱动齿轮助力转向。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8 c)单独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固定在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小齿轮相对另一侧,单 独驱动齿条助力实现转向动作。 d)齿条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与齿条为一体,电动机转动带动循环球螺母转动,使齿 条螺杆产生轴向位移,直接起助力转向作用。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9 2.2.3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由:转向机、转向管柱、动力转向储液罐、转向泵、以及转向 管路等几部分组成。 储液罐转向泵 转向管柱 转向机 转向管路 图 2.1 2.3、布置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应满足整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2)传动效率高,力矩波动小。 3)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能尽量保护乘员安全。 2.4、布置设计过程 2.4.1 转向梯形的确定 一般而言,在平台沿用的基础上,转向机构转向直拉杆内点B、C的位置,直拉杆 外点A、D的位置,优先考虑的是沿用原有平台车型的相关数据。如下图 2.2中所示。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姓名:席昌钱 学号:5 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 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

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转向系分析 (4) 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 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 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 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 7.结论 (24) 8.参考文献 (25)

1转向系设计 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基本参数 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 3.整备质量 12000kg 4.轮胎气压 2.转向系分析 对转向系的要求[3] (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 (2) 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 (3) 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 (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 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采用动力转向时,还应有转向动力系统。但对于中级以下的轿车和前轴负荷不超过3t的载货汽车,则多数仅在用机械转向系统而无动力转向装置。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活塞设计说明书(精)

山东农业大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设计课题:活塞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指导老师:吕钊钦 专业:车辆工程班级: 3班姓名:高超学号: 20120667 2014年 12月 11日 序言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活塞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 目录 序言 (3) 一. 零件分析 (4)

1.1 零件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 工艺规程设计 (6)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2.2基面的选择 (7) 2.3制定工艺路线 (10)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3) 三夹具设计 (16) 3.1问题的提出 (16) 3.2定位基准的选择 (17) 3.3定位误差分析 (19) 3.4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20 总结 (21) 参考文献…………………………………………………………22 (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绪论 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汽车的动力部分也在不断改进,内燃机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动力源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塞是内燃机的关键零

汽车设计变速器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基本数据选择 1.1设计初始数据:(方案二) 学号:12; 最高车速:m ax a U =110-12=98km/h ; 发动机功率:m ax e P =66-12/2=60kW ; 转矩:max e T =210-12×3/2=192Nm ; 总质量:m a =4100-12×2=4076kg ; 转矩转速:n T =2100r/min ; 车轮:R16(选205/55R16) ; r ≈R=16×2.54×10/2+0.55×205=315.95mm 。 2.1.1 变速器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1.初选传动比: 设五挡为直接挡,则5g i =1 m ax a U = 0.377 min i i r n g p 式中:m ax a U —最高车速 p n —发动机最大功率转速 r —车轮半径 m in g i —变速器最小传动比 0i —主减速器传动比 max e T =9549× p e n P max α (式中α=1.1~1.3)

所以,p n =9549×192 60 )3.1~1.1(?=3282.47~3879.28r/min 取p n =3500r/min p n / T n =3500/2100=1.67在1.4~2.0范围内,符合要求 0i =0.377×0 max i i r n g p =0.377×981095.31535003 -??=4.25 双曲面主减速器,当0i ≤6时,取η=90%,0i ?6时,η=85%。 轻型商用车1g i 在5.0~8.0范围, g η=96%, T η=η×g η=90%×96%=86.4% ①最大传动比1g i 的选择: 满足最大爬坡度: 根据汽车行驶方程式 dt du m Gi u A C Gf r i i T a D T g δη+++ =20emax 15.21 (1.1) 汽车以一挡在无风、干砂路面行驶,公式简化为 ααηsin cos 0emax G Gf r i i T T g += (1.2) 即,()T tq g i T f Gr i ηαα01sin cos +≥ 式中:G —作用在汽车上的重力,mg G =,m —汽车质量,g —重力加速度, mg G ==4076×9.8=39944.8N ; max e T —发动机最大转矩,max e T =192N .m ;

汽车转向机构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2) 引言 (3) 第1章轿车转向系统总述 (4) 1.1轿车转向系统概述 (4) 1.1.1转向系统的结构简介 (4) 1.1.2轿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 (4) 1.2轿车转向系统的要求 (5) 第2章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 (7) 2.1转向系的效率 (7) 2.1.1转向器的正效率 (7) 2.1.2转向器的逆效率 (8) 2.2 传动比变化特性 (9) 2.2.1 转向系传动比 (9) 2.2.2 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 (9) 2.2.3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选择 (10) 2.3 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 (10) 2.4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11) 第3章轿车转向器设计 (12) 3.1 转向器的方案分析 (12) 3.1.1 机械转向器 (12) 3.1.2 转向控制阀 (12)

3.1.3 转向系压力流量类型选择 (13) 3.1.4 液压泵的选择 (14) 3.2 齿轮齿条式液压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4) 3.2.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分析 (14) 3.2.3 参考数据的确定 (20) 3.2.4 转向轮侧偏角计算 (21) 3.2.5 转向器参数选取 (21) 3.2.6 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22) 3.2.7 强度校核 (22) 3.2.8 齿轮齿条的基本参数如下表所示 (23) 3.3 齿轮轴的结构设计 (23) 3.4 轴承的选择 (23) 3.5 转向器的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选择 (24) 3.6 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24) 第4章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26) 4.1 转向传动机构原理 (26) 4.2 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27) 4.3 转向横拉杆及其端部 (28) 第5章转向梯形机构优化 (30) 5.1 转向梯形机构概述 (30) 5.2整体式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30) 5.3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分析 (31) 5.4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34) 5.4.1 优化方法介绍 (34) 5.4.2 优化设计计算 (35)

汽车总布置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 II 第1章、汽车形式的选择 . (1) 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 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 1 1.1.2质量系数ηmo ............................................ 1 1.1.3整车整备质量m o ......................................... 1 1.1.4汽车总质量m a ........................................... 1 1.2汽车轮胎的选择 ............................................... 2 1.3驱动形式的选择 ............................................... 2 1.4轴数的选择 ................................................... 3 1.5货车布置形式 ................................................. 3 第2章.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4) 2.1发动机最大功率 max e P (4) 2.2选择发动机 ................................................... 4 第3章、汽车主要参数选择 .. (7) 3.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7) 3.1.1外廓尺寸 ............................................... 7 3.1.2轴距L .................................................. 7 3.1.3前轮距B 1和后轮距B 2 ..................................... 7 3.1.4前悬L F 和后悬L R ......................................... 8 3.1.5货车车头长度 ........................................... 8 3.1.6货车车箱尺寸 ........................................... 8 3.2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 8 第4章.传动比的计算和选 .. (13) 4.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0i 的选择 (13) 4.2变速器传动比 g i 的选择 (14) 4.2.1变速器头档传动比 1 g i 的选择 (14) 4.2.2变速器的选择 .......................................... 14 第5章.动力性能计算 (15) 5.1驱动平衡计算 (15) 5.1.1驱动力计算 ............................................ 15 5.1.2行驶阻力计算 .......................................... 15 5.1.3力的平衡方程 .......................................... 17 5.2动力特性计算 (17) 5.2.1动力因数D 的计算 (17)

五档变速器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汽车五档变速器08级汽车制造与装配 设计者:尤建超 指导教师:梅彦利

目录 第一部分:车型基本参数---------------------------3 第二部分:传动方案拟定---------------------------4 第三部分: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5第四部分:变速器齿轮的设计计算--------------------6第五部分:变速器轴的设计计算----------------------14第六部分: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18第七部分:参考资料------------------------------20

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1.1 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 变速器的功用是根据汽车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提出的要求,改变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具有适合的牵引力和速度,并同时保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为保证汽车倒车以及使发动机和传动系能够分离,变速器具有倒档和空档。在有动力输出需要时,还应有功率输出装置。 对变速器的主要要求是: 1.应保证汽车具有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在汽车整体设计时,根据汽车载重量、发动机参数及汽车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变速器档数及传动比,来满足这一要求。 2.工作可靠,操纵轻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速器内不应有自动跳档、乱档、换档冲击等现象的发生。为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驶安全性,操纵轻便的要求日益显得重要,这可通过采用同步器和预选气动换档或自动、半自动换档来实现。 3.重量轻、体积小。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参数是变速器的中心距。选用优质钢材,采用合理的热处理,设计合适的齿形,提高齿轮精度以及选用圆锥滚柱轴承可以减小中心距。 4.传动效率高。为减小齿轮的啮合损失,应有直接档。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和安装质量,采用适当的润滑油都可以提高传动效率。 5.噪声小。采用斜齿轮传动及选择合理的变位系数,提高制造精度和安装刚性可减小齿轮的噪声。 §1.2 变速器结构方案的确定 变速器由传动机构与操纵机构组成。 1.变速器传动机构的结构分析与型式选择 有级变速器与无级变速器相比,其结构简单、制造低廉,具有高的传动效率(η=0.96~0.98),因此在各类汽车上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设计时首先应根据汽车的使用条件及要求确定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档位数及

课程设计--汽车转向机构说明书

汽车运动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3年6月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转向机构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班级:11汽车服务本 姓名:叶凌峰俞科王栋柄 王璐吴海霞欧阳凯强 学号:11113003233 11113003243 11113003199 11113003209 11113003218 11113003174指导老师:李振哲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 1.2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2) 1.3机构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参考数据 (5) 1.5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方案比较 (6) 2.1设计方案一 (6) 2.2设计方案二 (7) 2.3设计方案三 (8) 2.4最终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虚拟样机实体建模与仿真 (9) 四.虚拟样机仿真结果分析 (10) 4.1运动学仿真 (11) 4.1.1运动学仿真--转向盘位移仿真曲线 (11) 4.1.2运动学仿真--轮胎位移仿真曲线 (11) 4.1.3运动学仿真--转向盘速度仿真曲线 (12) 4.1.4运动学仿真--轮胎速度仿真曲线 (12) 4.1.5运动学仿真--转向盘加速度仿真曲线 (13) 4.1.6运动学仿真--轮胎加速度仿真曲线 (13) 4.2动力学分析 (14) 4.2.1转向盘受力仿真曲线 (14) 4.2.2轮胎受力仿真曲线 (14) 五. 课程设计总结 (15) 5.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5) 5.2设计过程 (15) 5.3设计展望 (16) 5.4设计工作分工表 (16) 5.5参考文献 (16)

汽车转向桥桥设计说明书

汽车转向桥设计说明书 任务书要求: (1)了解汽车转向桥的结构,功能 (2)进行汽车转向桥的受力分析 (3)总体方案设计 (4)画出转向节的零件图 (5)画出转向桥的总装图 一、概述 转向桥是利用转向节使车轮偏转一定的角度以实现汽车的转向,同时还承受和传递汽车与车架及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纵向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形成的力矩。转向桥通常位于汽车的前部,因此也常称为前桥。 各类汽车的转向桥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有前轴(梁)、转向节、主销和轮毂 (1)前轴:由中碳钢锻造,采用抗弯性较好的工字形断面。为了提高抗扭强度,接近两端略呈方形。前轴中部下凹使发动机的位置得以降低,进而降低汽车质心,扩展驾驶员视野,减小传动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下凹部分的两端制有带通孔的加宽平面,用以安装钢板弹簧。前轴两端向上翘起,各有一个呈拳形的加粗部分,并制有通孔。 (2)主销:即插入前轴的主销孔内。为防止主销在孔内转动,用带有螺纹的楔形销将其固定。 (3)转向节:转向节上的两耳制有销孔,销孔套装在主销伸出的两端头,使转向节连同前轮可以绕主销偏转,实现汽车转向。为了限制前轮最大偏转角,在前轴两端还制有最大转向角限位凸块(或安装限位螺钉)。 转向节的两个销孔,要求有较高的同心度,以保证主销的安装精度和转向灵活。为了减少磨损,在销孔内压入青铜或尼龙衬套。衬套上开有润滑油槽,由安装在转向节上的油嘴注入润滑脂润滑。为使转向灵活轻便,还在转向节下耳的上方与前轴之间装有推力轴承11;在转向节上耳与前轴之间,装有调整垫片8,用以调整轴向间隙。

左转向节的上耳装有与转向节臂9制成一体的凸缘,在下耳上装有与转向节下臂制成一体的凸缘。两凸缘上均制有一矩形键与左转向节上、下耳处的键槽相配合,转向节即通过矩形键及带有键形套的双头螺栓与转向节上下臂连接。 (4)轮毂:轮毂通过内外两个滚锥轴承套装在转向节轴颈上。轴承的松紧度可以由调整螺母调整,调好后的轮毂应能正、反方向自由转动而无明显的摆动。然后用锁紧垫圈锁紧。在锁紧垫圈外端还装有止推垫圈和锁紧螺母,拧紧后应把止推垫圈弯曲包住锁紧螺母或用开口销锁住,以防自行松动。 轮毂外端装有冲压的金属端盖,防止泥水或尘土浸入。轮毂内侧装有油封(有的油封装在转向节轴颈的根部),有的还装有挡油盘。一旦油封失效,则外面的挡油盘仍可防止润滑脂进入制动器内。 本文设计的是JY1061A型采用前置后轮驱动的载货汽车转向桥,因此该转向桥为从动桥。从动桥的功用:从动桥也称非驱动桥,又称从动车轴。它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联,两端安装从动车轮,用以承受和传递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力(垂直力、纵向力、横向力)和力矩。并保证转向轮作正确的转向运动 1、设计要求: (1)保证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可靠的承受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作用力。 (2)保证有足够的刚度:以使车轮定位参数不变。 (3)保证转向轮有正确的定位角度:以使转向轮运动稳定,操纵轻便并减轻轮胎的磨损。 (4)转向桥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以减少非簧上质量,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通过对CJ1061A型前桥的设计,可以加深我们的设计思想,即: (1)处理好设计的先进性和生产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2)协调好产品的继承性和产品的“三化”之间的关系。 2、结构参数选择 JY1061A型汽车总布置整车参数见表1:

汽车变速器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摘要 变速器是汽车重要的传动系组成,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小和汽车驱动轮上扭矩的大小。变速器能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倒退行驶,而且利用档位可以中断动力的传递。变速器是车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机械式变速箱设计发展到今天,其技术已经成熟,但对于我们还没有踏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其中的设计理念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学习的。 设计的变速箱来说,其特点是:扭矩变化范围大可以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使用和维修,价格低廉,而且采用同步器挂挡,可以使变速器挂挡平稳,噪声降低,轮齿不易损坏。在设计中采用了5+1档手动变速器,通过较大的变速器传动比变化范围,可以满足汽车在不同的工况下的要求,从而达到其经济性和动力性的要求;变速器挂挡时用同步器,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使汽车变速器操纵舒适度增加,齿轮传动更平稳。 本文设计了常用货车用机械式变速器。在阐述了机械式变速器的功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选择三轴式的设计方案,进行变速器主要参数的确定、齿轮的强度校核和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同时设计了变速器所用的锁环式同步器,确定了同步器的主要参数,最后对变速器操纵机构进行设计。 关键词:变速器;齿轮;输入轴;同步器

Abstract The transmission gearbox,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automobile driving system is used to make up the shortcoming of engine torque and rotary speed. It can change the vehicle speed and type torque in a big scope, cut off the power transfer from the engine, and also provides a reverse traveling direction for the vehicle. Transmiss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vehicle, including mechanical design development of transmission, the technology has matured, but we have not taken the school's students, of which the design is still very worthwhile for us to explore and learn of. Gearbox design, its features are: large torque rang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simple structure, easy production, use and maintenance, low cost, and the use of synchronizer sets required shifting allows smooth transmission required shifting, noise reduction is not easy damaged teeth. Used in the design of the 5 +1 manu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large changes in the scope of the transmission ratio, to meet the vehicl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conditions, so as to achieve its economic and power requirements; transmission linked file by synchronizer sets, although the increase in cost, but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to increase comfort, smoother gear. This designs commonly used truck with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scribes the function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ssion design, selection of three shaft type design, for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ransmission, gear strength checking and gear calculation of geometric size, while the design of transmission used by the lock ring synchronizer, identified synchronizer of main parameters,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mechanism design. Key words:Transmission;gearbox;synchronizer;input shaf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