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医案六则

合集下载

唐可清名老中医医案50篇

唐可清名老中医医案50篇

唐可清名老中医医案50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认可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

在众多中医师中,唐可清名老中医以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诊断方法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介绍他的50个病例,展示他的医术和疗效。

1. 病例一:李女士,40岁,患有顽固性头痛多年,经唐医师辨证,采用针灸和中药调理,两个疗程后头痛症状明显缓解。

2. 病例二:王先生,50岁,患有高血压多年,经过唐医师的综合治疗,包括中药、针灸和艾灸,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3. 病例三:赵女士,30岁,患有月经不调,经唐医师调理,服用中药和进行适量运动,月经恢复正常。

4. 病例四:刘先生,45岁,患有糖尿病多年,经唐医师的针灸调理,血糖水平稳定,减少了药物的依赖。

5. 病例五:杨女士,60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经唐医师的中药治疗,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6. 病例六:张先生,35岁,患有脱发问题,经过唐医师的针灸和草药疗法,头发得到有效生长。

7. 病例七:陈女士,50岁,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经唐医师的中药调理,症状明显改善。

8. 病例八:黄先生,25岁,患有胃炎,经唐医师的中药治疗,胃痛消失。

9. 病例九:刘女士,40岁,患有失眠,经过唐医师的针灸和调理,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10. 病例十:王女士,50岁,患有乳腺增生,经唐医师的中药调理,乳房肿块减少。

11. 病例十一:杨先生,30岁,患有颈椎病,经唐医师的针灸治疗,颈痛症状明显缓解。

12. 病例十二:赵女士,60岁,患有痛风,经唐医师的中药治疗,关节红肿明显减轻。

13. 病例十三:马先生,35岁,患有过敏性鼻炎,经唐医师的针灸和草药治疗,打喷嚏和鼻塞症状明显减少。

14. 病例十四:罗女士,45岁,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经唐医师的中药调理,言语和行动能力得到明显恢复。

15. 病例十五:吴女士,50岁,患有慢性盆腔炎,经唐医师的针灸和中药治疗,盆腔疼痛明显减轻。

16. 病例十六:李先生,40岁,患有高血脂,经唐医师的中药调理,血脂水平降低,心脏健康得到改善。

医古文名校精品课件——医案六则 PPT课件

医古文名校精品课件——医案六则 PPT课件
——化脓性疾患? 上入缺盆: —— 类似乳腺癌,癌细胞转移至缺盆的 淋巴结。
ppt课件
“此” 指?
“必审诊……乃可以论”
“论” 指?
论病(讨 论病情)
经纪:纲纪/法度
习:熟悉
文理:医理
文理阴阳失矣: ——对医理的理解和病证的阴阳诊断都错了
ppt课件
第二则 选自《普济本事方· 伤寒时疫上》
《类证普济本事方》,简称《普济本事方》
——麻黄汤证
ppt课件
迟:本指迟脉,脉跳一息不足四至。 与上文“浮数”有无矛盾? ——此指尺脉因应指不明显,有时摸不到, 故感觉似乎不足四至。 迟弱:迟而无力,表明营血不足,虽有表证, 禁用汗法。
《伤寒论》第50条 :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 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 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本案有何启示?
ppt课件
第四则 选自赵献可 《医贯· 痢疾论》
本案作者:徐阳泰
豐:肥胖 [辨 ] 豐:托盘。
豆是一种盛 食器
丰:草木茂盛。
丰满
丰盛
丰收
丰姿 丰采 丰神
为(之)言:对(我)说
ppt课件
下以大黄——清泻热邪 参、术zhú 、姜、桂
温中健脾补气通阳
向:如果当初
[辨 ] 咸知向方
表假设时常与否定词连用
同病异治
ppt课件
第五则
选自《续名医类案· 吐血》
赋質瘦薄:禀赋薄弱,体质单薄。
脉息迟微: 1、脉迟息微(脉搏迟缓,呼吸微弱) 2、脉象迟且微
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 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 ——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济生方》)
ppt课件
料:制作丸剂长期服时,配制一次所用的 各种药物称作一料。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引言经典医案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古代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这些经典医案不仅反映了古代医生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还为后世的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详细解析几个经典医案,展示其中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医案一:曹氏《金匮要略》中的《阳明中风》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50岁,突然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中风(脑卒中)。

根据曹氏在《金匮要略》中所述,《阳明中风》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阳明经(手足阳明经)相关症状。

治疗方案根据曹氏在《金匮要略》中所述,《阳明中风》应采用温通法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配伍药物:使用大黄、芒硝、生姜等药物,以温通阳明经络为主要目标。

2.内服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分次服用。

3.外敷治疗:使用艾叶、辣椒等温性药物外敷患部,促进血液循环。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7天的治疗,患者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有所改善。

经复诊确认,患者康复良好。

医案二:《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发汗法》病情描述患者女性,年龄30岁,体温升高、出现寒战、头晕等症状。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表现,可以初步判断为伤寒(一种传染性传染性急性肠道传染病)。

根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述,《伤寒发汗法》是治疗伤寒的主要方法。

治疗方案根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述,《伤寒发汗法》应采用温开发汗为主要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药物选择:使用麻黄、桂枝、杏仁等药物,以温开发汗为主要目标。

2.内服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分次服用。

3.外敷治疗:使用温水湿敷患者的额头和背部,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3天的治疗,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并且寒战、头晕等不适感也有所减轻。

经复诊确认,患者已基本康复。

医案三:《医宗金鉴》中的《胃脘冷满》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0岁,出现胃脘冷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医案六则

医案六则
返回主页
曰:‚可便得愈乎?‛文伯曰: 政:通‚正‛,只。 ‚便差甚易。政恐二年後不復起 矣。‛雲曰:‚朝聞道,夕死猶可, 況二年乎!‛文伯以火燒地,布桃 葉,設席,置雲於上。頃刻汗解, 撲以溫粉。翌日果愈。雲甚喜。文 伯曰:‚不足喜也。‛後二年果卒。 夫取汗先期,尚促壽限,況不顧表 裏,不待時日,便欲速效乎?每見 病家不耐,病未三四日,晝夜促汗, 醫者隨情順意,鮮不敗事。故予書 此爲醫者之戒。
今译:接着就困乏疲惫,不能起床,就把床席和垫子中间开个缺口, 听任大便自己流下来。
返回主页
泠然:清凉貌。
顾:反而。
彥修聞之,曰:‚吁!此必傳者之 妄也。‛翌日天甫明,來視予脈, 煮小承氣湯飲予。藥下咽,覺所苦 者自上下,凡一再行,意泠然,越 日遂進粥,漸愈。 朋游因問彥修治法。答曰: ‚前診氣口脈虛,形雖實而面黃稍 白。此由平素與人接言多,多言者 中氣虛,又其人務竟已事,恒失之 饑而傷於飽,傷於飽,其流爲積, 積之久爲此證。夫滯下之病,謂宜 去其舊而新是圖,而我顧投以參.

返回主页
随文注释
中热:内热。 溲:二便。
(一) 齊王侍醫遂病,自練五石服之。 臣意往過之。遂謂意曰:‚不肖有 病,幸診遂也。‛臣意即診之,告 曰:‚公病中熱。論曰:‘中熱不 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爲藥精 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色 將發臃。‛遂曰:‚扁鵲曰:‘陰 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夫 藥石者,有陰陽水火之齊。故中熱, 即 返回主页
返回主页
敢自居識者,然舍症從脈,得之先 哲格言;血脫益氣,亦非妄逞臆見。 今人胸中每持一勝算,見前人用涼, 輒曰:‚此寒症也,宜用熱。‛見 前人用熱,則曰:‚此火症也,應 用涼。‛因攻之不靈,從而投補; 因補之不效,隨復用攻。立意翻新, 初無定見。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 簧鼓:动听的言语。 醫察理,而不爲簧鼓動搖哉?在前 人,蒙謗之害甚微;在病者,受誤 之害甚鉅。此張景岳‚不失人情‛ 之論所由作也。

名家医案

名家医案

名家医案7.某患者三日前因吃火锅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次日即发生腹泻,自服黄连素等药,无效。

今日腹泻加重来就诊,症见腹痛泄泻,泻下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泛恶欲吐,烦热口渴,肢体困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肾病病例分析4例:1. 张 X ,男, 34 岁.患者结婚六年至今无子,半个月前曾到外地某医院检查,发现精子不正常,总数为 1 亿,活动度小( 20% )。

自觉腰部酸软疼痛,精神疲乏,时有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辨证分析:①证名:肾精不足证.②辨证分析:肾藏精,主生殖。

肾精不足,生殖无源,故男子精少而不育;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则腰部酸软疼痛,耳为肾窍,肾精不足,耳窍失聪,故时有耳鸣;肾虚全身机能活动低下,则精神疲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肾精不足之象。

2 .汪 XX ,女. 35 岁.患者婚后五年中,曾四次妊,但均在怀孕三个月内出现腰腹酸痛坠胀或漏红现象而自然流产。

平素腰膝酸软,劳累后尤甚,神疲乏力,尿频数而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辩证分析:①证名:肾气不固证.②辨证分析:肾为封藏之本,肾气有固摄下元之功,冲任肃属于肝肾。

肾气不足,任脉失养,胎元不固,则胎动不安而易滑;腰为肾府,肾气亏虚,腰失所养,则腰膝酸软疼痛,不耐劳累;气虚机能活动低下,则神疲乏力;肾气亏虚,膀胱失约,故尿频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肾气亏虚之征.3.董 X X ,女, 40 岁.近半年来,常感腰膝酸软疼痛,耳鸣,健忘,失眠,月经量逐渐减少,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夜间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辩证分析:①证名:肾阴虚证②辨证分析:肾有主骨生髓充脑之功效,肾阴亏虚,骨骼、脑髓、官窍失充,故腰膝酸软疼痛,健忘,耳鸣;肾亏月经来源不充,故月经量少,阴不制阳,虚火内扰,故五心烦热,失眠;热扰营阴则盗汗,肾阴不足,失于滋润,虚火蕴蒸,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老中医治病案列

老中医治病案列

老中医治病案列
案例一:咳嗽
患者:女性,年龄40岁,咳嗽已有一个星期,咳嗽声音低沉,喉咙痒痛,胸闷,痰量多,呈白黄色。

伴有食欲不振,口干,大便干燥。

中医诊断:属于痰热壅盛的咳嗽。

治疗方案: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采用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治疗方法。

中药处方:葶苈子、贝母、桔梗、浙贝母、甘草、苏子、桑白皮、麻黄、干姜、炒杏仁等。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一个疗程(7天),咳嗽明显减轻,喉咙
痛感消失,痰量减少,胸闷感消失,食欲恢复,口干状况改善,大便变软。

注意事项:在治疗期间,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温水,戒烟戒酒。

案例二:失眠
患者:男性,年龄45岁,失眠已有一个月,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症状伴有心烦焦虑,头晕乏力。

中医诊断:属于心火亢盛的失眠。

治疗方案: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采用清心安神、滋养心脾的治疗方法。

中药处方:黄连、生地、玄参、天冬、酸枣仁、茯苓、远志、白芍、香附等。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7天后,入睡时间明显缩短,醒来次数减少,多梦减轻,心烦焦虑感消失,头晕乏力缓解。

注意事项:在治疗期间,患者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1. 《黄帝内经》留传下来的医案如下:
一个名叫苏合之人,他的蛇咬伤病颇多,求了不少名医都未能治愈。

最后他听说了黄帝的名声,特地来找他治病。

黄帝很快就治好了他的病,于是苏合非常感激地问道:“为什么你能治好我的病,而别的医生不能?”黄帝回答说:“蛇咬伤病的治疗法并不难,但是其他医生都没有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无法治愈你的病。


2. 《食疗本草》记载了一位名叫李时中的名医,在一次因山洪暴发而引起水下溺水的事故中,他化险为夷,救出了许多被困在水下的人。

他运用了一些食物来急救溺水者,例如葱、生姜和细盐,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呼吸和心跳。

3.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医案之一是关于治疗头痛的。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头痛的厉害,连走路都困难。

他询问了病人的具体症状,并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来诊断病因。

最后,他用一种名叫“急止疽散”的药物治疗了病人的病症,结果病人几分钟后头痛完全消失。

4. 《千金方》中记载有一名医生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时使用了一种名叫“豆腐酥”(一种以豆腐和酥制成的食物)来辅助治疗。

他观察到患者竟然能够通过食用豆腐酥来减少抑郁症状,并最终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

5. 《本草纲目》官方医案中有一例关于治疗痛经的案例,医生使用了一种名叫“香附”(一种中药材)来治疗病人的病症。


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痛经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体验到了病痛的减轻。

以上这些医案都是历代名医留下来的经典案例,它们在古代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深中医医师病案记录-中药方 (321)

资深中医医师病案记录-中药方 (321)
當腎極虛時,人亦不能睡。
備註:
望診:
舌診:黃乾。
診斷:心血不足,腎陽不足。
針灸處方:
中藥處方:
黃連二錢黃芩三錢阿膠三錢白芍五錢補心血
梔子三錢豆鼓三錢去虛熱。大病初愈常有虛熱不眠的現象。
柴胡三錢玉金五錢疏肝
生地三錢澤瀉五錢補骨脂三錢敗龜板三錢補腎
五付九碗煮三碗早晚飯前
解說:
此人色黃,因為脾胃之營養外出。但對此人而言此為正常,因其75%胃被切除。
倪醫師病案紀錄初診日期:
姓名
性別
年齡及體型
來診日期
237-3 S, N
M
來診原因:服完前方。
問診:
睡眠:數次只睡三個小時。11:00PM睡12:30AM小便1:00AM再睡3:00醒之後可睡可醒
問汗:無汗。
小便:泡沫多。
體力:好。陽氣回頭
大便:很好,稍稀。
手足溫度:雙足溫。
胃口:好。பைடு நூலகம்
脈診:大,浮洪有力。脈大為癆(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 尚促寿限。(缩短) 昼夜促汗。(催促)
表里:此为偏义,“里”。指表虽感寒 邪,但荣血不足。
第三则 选自《古今医案按·痢》

俞震《古今医案按》成书于
公元1778年,选案谨严有当,按
语注重论析。
本文是患者叶仪自述,记述朱 丹溪针对其病由,一反常规,“先 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治 愈其痢疾之事。
锡:通“赐” 九锡之命:古代帝王赐给有特殊功勋的 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的礼遇。
《公羊传·庄元年》何休注: 车马,衣服, 乐则,朱户,纳陛,虎贲(bēn古指勇士、 武士),弓矢,鈇钺,秬鬯(jùchuàng)。
有旦夕矣:指事情即将发生。 ——赏赐大典
政:通“正” 。只。
温粉:炒温之米粉。扑在皮肤上,用以止汗。 见《伤寒论》38条 。
滞下:痢疾古名。
《内经》
——“肠澼”
《伤寒论》《金匮要略》

——“ 赤 白 痢 ” “ 休 息 痢 ”

《备急千金要方》——“滞下”

宋代《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名:

“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
阙:通“缺”,动→使动,使……缺。
听:任,听任。 下:名→动,泻下。
第五则 选自《续名医类案·吐血》
赋質瘦薄:禀赋薄弱,体质单薄。 脉息迟微: 1、脉迟息微(脉搏迟缓,呼吸微弱) 2、脉象迟且微
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 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
——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济生方》)
料:制作丸剂长期服时,配制一次所用的 各种药物称作一料。
迟弱:迟而无力,表明营血不足,虽有表证, 禁用汗法。
张仲景《金匾要略》共载有3个建中汤,即 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因其功能为建立中焦脾胃之气,故名“建 中”。
《伤寒溯源集》:“建中者,建立中焦之脾 土也。盖脾为五行之主,四脏之本,即《洪范》 建中立极之义也。中气虚馁,脾弱不运,胃气不 行,致心中悸动,故以建立中气为急也。”
7、臍 8、厲 9、纔 10、龜 11、劑 12、實
7、臍脐 8、厲厉 9、纔才 10、龜龟 11、劑剂 12、實实
四、词语解释
1、翌日脉尚尔。
尔:如此。
2、信知此事是难是难。 3、亏损五脏,以促寿限。
信:确实 促:缩短。
4、可便得愈乎?
便:立即。
5、政恐二年后不复起矣。 政:通“正”。只。 6、岁癸酉秋八月,予病滞下。
医案六则
知常达变 辨证施治
研读医案是学习中医临床的重要途径:
加深对所学理法方药的理解 揣摩中医的临床思维模式
历代医案
医家传记
医家论著
医话 方书 本草
其他文史著作
一案一论
现存最早的医案专集:
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第二则 选自《普济本事方·伤寒时疫上》
《类证普济本事方》,简称《普济 本事方》或《本事方》, 10卷。宋许 叔微撰。书中按病类分为23类。收载 证治方剂及针灸法,选方约300余首, 方末附作者的验案及论述。
客:名→动,客居。
友生:生,助词,无义。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生;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诗经·小雅·棠棣》: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霍然:雨中群鸟飞声迅速消散貌 ——喻病愈之速
敛衽:下跪前的整衣动作,为男子之礼。 元以后才专指妇女之礼。表敬之词
本案有何启示?
體憊不支。勢甚危篤。令姪子碩兄亟欲邀予 入都診治。予雖老邁。誼不容辭。適迫歲暮。 冰雪嚴凝。水陸舟車都難進發。道阻且長。 恐其病不及待。子碩兄躊躇無策。再四相商。 祇得酌擬一方。專足送去。冀幸得以扶持。 即可回籍調治。另函致意。勸令速歸。回書 云。手翰再頒。感淪肌髓妙劑服之不似昔年 之應手。蓋衰憊日久之故。欲歸不得進。退 維谷。負我良友。何以爲人。弟之
无伤:没关系;不要紧。 21、然以为系铃解铃,姑听之。
系铃解铃:喻指谁做错了事还由谁负责。姑:姑且。
22、而不为簧鼓动摇哉? 黄鼓:动听的语言。 23、由于寒凉速之也。 速:招致。
(五)翻译
1、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須 顾其表里虛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 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心緒不可名狀。永別之慼慘劇難言。然奄忽 而徂。勝於癡狂而活也。專泐敬謝。不能多 寫。亦不知結草何時。南望故鄉。惟有悵結。 未幾遂卒。悲夫。宮詹自訂年譜未竟。令弟 時任乾州。續成之。譜末有云。兄病中嘗語 人曰。吾生平患此疾。及今而三矣。丁未乙 丑皆瀕於危。皆賴程杏軒治之而愈。今無杏 軒。吾病殆不可爲矣。予閱及此。不禁泫然。 (清·程文囿《杏轩医案·续录·噎膈》)
迟:本指迟脉,脉 跳一息不足四至。 与上文“浮数”有 无矛盾?
——此指尺脉因应指不明显,有时摸不到, 故感觉似乎不足四至。
《伤寒论》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
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证
《伤寒论》第50条 : “脉浮紧者,法当身 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 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务竟已事:力求一定把已做的事情做完。
14、谓宜去其旧而新是图。 图:谋求。
15、故先补完胃气之伤。
完:充足。
16、偶值一知医者谈及。
值:碰到。
17、恶可用参、芪、河车温补耶? 恶:怎么。
18、此友遂敛手不治。
敛手:缩手。
19、如鼓应桴。
如鼓应桴:好象鼓桴相应。比喻对症而速效。 20、无伤也,仍当大补耳。
2、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 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3、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 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 师,必愈乃已。
课外阅读
宮詹前於乾隆丁未冬。自毗陵抱疾歸。證類噎 隔。已瀕於危。予爲治之而愈。嘉慶乙丑。宮 詹視學中州。病發召診。又爲治愈。案載初集 及輯錄中。道光乙酉秋。宮詹在都。前疾又作。 初時尚輕。來書語狀。予輒憂之。慮其年愈花 甲。血氣既衰。非前此少壯可比。末又云。幸 得請假南歸。便圖就診。深爲之喜。及至臘底。 伊宅報中詳述病情。較前再發更劇。
滞下:痢疾的古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而听其自下焉。
阙:通“缺”。使……空缺。听:听任。
8、时朱彦修氏客城中。
客:客居。
9、浃旬病益甚。
浃旬:满十天。
10、呻吟亘昼夜。 11、翌日天甫明。 12、意泠然。
亘:贯穿;连续。 甫:刚刚。
泠然:轻松、凉爽貌。
13、又其人务竟已事,恒失之饥而伤于饱。
本案有何启发?
要点回顾
一、通假字 1、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
1、贴,通“帖”。
2、遂不复致辨。 2、辨,通“辩”,辩解。
3、荣气不足。 3、荣,通“营”,营气。
4、九锡。
4、锡,通“赐”,赐予。
二、异体字 钜 钜——巨 譁 譁——嘩(哗)
三、繁简字 1、儀 1、儀仪 2、歲 2、歲岁 3、薦 3、薦荐 4、聽 4、聽听 5、晝 5、晝昼 6、衆 6、衆众
大造丸:紫河车、熟地、杜仲、天冬、麦冬、 龟板、黄柏、牛膝。——滋阴养血,补益肺肾
(《景岳全书·卷七十五·古方八阵》)
值:遇。 花粉、知母:清热养阴药。
血脱: 出血证,阳气随之外泄。
益气:补气。
——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益气以生血
臆见:胸中之见→一己之见→主观见解。 所由:……的原因。
建中汤:即小建中汤(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 糖),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
加当归、黄芪成“当归补血汤”,有补气生 血之功效。
尚尔:还是如此。 几:接近。 不逊:不礼貌。
尺部方应:尺部脉才应手→气血已旺,营血 调和。
——可证上文“迟”指尺脉应指不明显。
次第:先后次序。 促:缩短。
shǔ 属官:所管属的官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