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怎么样

合集下载

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什么是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什么是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什么是茯苓甘草汤
1.收敛作用:茯苓具有收敛作用,可以减轻体内湿气引起的湿疮、水
肿等症状。

2.利尿作用:茯苓甘草汤可以促进排尿,有利于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对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理气作用:茯苓甘草汤中的茯苓能够舒缓肝气郁结的症状,如胸闷、胁肋疼痛等。

4.缓解痛经:茯苓甘草汤还可以缓解痛经,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除了上述的几点功效和作用,茯苓甘草汤还有以下作用:
5.抗炎作用:茯苓和甘草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发
生和发展,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养心安神:茯苓甘草汤对于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
作用,能够调节心脏功能,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7.护肝作用:茯苓甘草汤中的茯苓和桂枝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脏功能,
可以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细胞。

8.健脾益胃:茯苓和甘草都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
促进食欲。

9.清热解毒:茯苓甘草汤对于一些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腔溃疡、疮
疖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0.抗过敏:茯苓甘草汤对于皮肤过敏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能够减轻过敏反应。

不过,茯苓甘草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以及具体症状来选
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最好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出现
不良反应。

总之,茯苓甘草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汤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包括
收敛、利尿、理气、缓解痛经、抗炎、安神、护肝、健脾益胃、清热解毒、抗过敏等作用。

但是,使用茯苓甘草汤时需要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合理使用药物。

桂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桂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桂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桂苓甘草汤属于是一种中药方剂,在平时的时候是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

并且使用桂苓甘草汤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详细
桂苓甘草汤属于是一种中药方剂,在平时的时候是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

并且使用桂苓甘草汤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处方】桂枝、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水停心下而悸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看了上文对桂苓甘草汤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生活常识分享。

桂苓五味甘草汤案例

桂苓五味甘草汤案例

桂苓五味甘草汤案例
案例:头晕眼花的小杨
小杨今年31岁,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生活习惯不太规律。

最近他常常感到头晕眼花,精神状态也不佳,且口干舌燥。

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并决定寻求中医师的帮助。

小杨去了当地中医诊所,咨询了中医师的意见。

中医师通过详细的问诊和望、闻、问、切的方法,初步判断小杨的症状为体内水湿郁滞所致,且脾胃功能较弱,导致气血不畅。

为了治疗小杨的症状,中医师决定给他开一副桂苓五味甘草汤。

桂苓五味甘草汤是一个有益于调节气血平衡和消除湿气的中药方子。

中医师将该方子
的组成和用法告诉了小杨:
材料:
- 桂枝6克
- 苓40克
- 甘草6克
- 干姜6克
- 大枣4枚
步骤:
1. 将桂枝、苓、甘草、干姜和大枣放入一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然后用中小火煮沸。

3. 改用小火煮煮30分钟,直到药材呈现适当的浓度。

4. 服用药液,每次30毫升,一天2次。

中医师提醒小杨,在服用药物期间,要适度控制饮食,不要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多
喝水。

他还建议小杨定期进行轻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小杨按照中医师的建议,坚持服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并改善了生活习惯。

经过两周的治疗,他的头晕眼花逐渐减轻,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口干舌燥的感觉也有所减轻。

小杨感到
非常庆幸,他相信中医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决定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031茯苓甘草汤刘渡舟

031茯苓甘草汤刘渡舟

031茯苓甘草汤刘渡舟
方歌: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伤寒厥悸优,二桂一甘三姜茯,须知水汗共源流。

组成:茯苓一两,桂枝一两,甘草一两,生姜三两。

条文: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解析:
茯苓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组成,与苓桂术甘汤仅白术一药之差,但其主治却有所不同。

茯苓甘草汤证为水渍入胃,阻遏清阳不伸,故以脘痞,厥而心下悸为主证;苓桂术甘汤证为心脾两虚,不能镇水于下,水气上冲,故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悸为主证。

茯苓甘草汤用生姜,意在温胃通阳以散水邪,用时应注意剂量,一般以12g至15g为宜。

由于胃脘停水不易速消,故可连续多服几剂,或与健脾方药交替服用,才可使疗效提高并得以巩固。

桂苓五味甘草汤治疗转气病案

桂苓五味甘草汤治疗转气病案

奔豚病出自《金匮要略》“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豚者,小猪也。

以奔豚为证候名是以小猪的奔跑状态来形容患者自觉有气由下向上奔走,如豚之奔,发作憋闷欲死、痛苦异常、时发时止的证候。

《金匮要略》治疗奔豚病主要是在三方(苓桂术甘汤、奔豚汤、桂枝加桂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从肝郁气火上逆、阳虚水寒上凌两方面辨治。

根据临床病机证治特点,辨证选用桂苓五味甘草汤治疗奔豚病亦获得良好疗效。

1 治案张某,女,71岁。

初诊于2015年08月23日。

患者平素胆小易惊、情绪急躁,自觉乏力、短气、周身自脚起转筋、下身转气严重,有气包乱窜感,自诉有气从脚趾上冲至咽喉,疼痛难忍,右胁部疼痛,矢气后自觉好转。

面红如妆,手脚冰凉,双足红,时心烦,上半身潮热,自觉发热但摸之冰凉,口吐涎沫伴黏腻感,口咸,舌尖辣,大便干结,小便频数量少,夜尿2~3次/晚。

舌红满布裂痕,无苔,脉沉细。

患者一年以来长期规律于门诊随诊。

以桂苓五味甘草汤为主方(桂枝30 g,茯苓30 g,炙甘草20 g,大枣30g,五味子20 g,熟大黄5 g)加减用药,服用数剂后患者诸症较前多有缓解。

面红减轻,足背感觉包块减少,气从足上转好转,潮热、烦躁、焦虑好转,胃口较前稍有增加,大便较前好解,舌嫩红,少津少苔有裂纹,尺脉较前有力。

按:结合临床表现分析病机如下。

患者为老年女性,“女子七七肾气衰,太冲脉衰少,地道不通,故天癸竭”。

该患者乃肾气不能固守下焦,冲气夹虚阳上逆,故自觉有气从少腹起上冲胸咽;虚阳外浮,故见面红如妆、自觉发热但摸之冰凉;小便气化不利故可见小便频数而量少;虚热扰心神故见心烦;火不暖土、气血不足,脾病不能主四肢肌肉,故见手脚冰凉;母病及子、肾病及肝,久至肝气郁结,故见烦躁、右胁部疼痛;津液输布不畅、水饮内结故见口干,脉沉;舌为心之苗,咸为肾之味,结合舌脉故可辨证为阳虚饮停,冲气上逆。

选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减化裁。

方中桂枝平冲降逆,茯苓引水饮之邪从小便而去,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补益脾胃,五味子重用收敛浮阳归肾。

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是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是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什么是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目前在我国很多药店里面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其里面主要的成分就是茯苓。

很多人对于这种甘草汤的食用方法和功效并不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1、茯苓甘草汤,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

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

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

2、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3、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

4、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

什么是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汤,中药名。

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为中药饮片。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甘草汤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现代医学研究:茯苓甘草汤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甘草汤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茯苓甘草汤最适合哪个季节喝茯苓甘草汤药用非常广泛,而且部分司机,都可以服用。

茯苓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为中药饮片。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甘草汤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茯苓甘草汤怎么做1、组成:茯苓、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生姜三两。

2、主治:治伤寒水气乘心,厥而心下悸者。

3、做法:先治其水,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太阳证饮水过多,水停心下必悸;火畏水,故心惕惕然动,不自安也。

亦治伤寒汗出不渴者。

经曰:伤寒汗出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汤主之。

汗而不渴为邪热未入里,故但解表利水而兼和中。

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遗溺。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2~30g、甘草6~10g、五味子10~15g。

以水1600ml,煎取600ml,每次服200ml。

[经验参考]苓桂味甘汤是作为救误剂出现的,治疗小青龙汤服后变证。

其方证可以看作是桂枝比苹汤证又见咳逆卜气有痰饮者。

应用时需注意四个要点:—是气上冲,即病人门觉有气向上冲逆心胸。

咽喉、胸、腹部有气窒梗塞感,胀痈感,甚至气喘、咳逆。

如刘景琪治一女,因情志因素致阵发性脐上悸已8个月,海口发作3~5次,发作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闷喉痒,唇麻齿抖,语言不利,面色潮红,并有冷气下行,足冷脚软,步履困难,近一个月症状加剧,头痛畏光,视力减退。

发作完毕,一切正常,苔薄白,脉滑数有力。

服苓桂味片汤21剂,诸症消失,随访二年未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6:31)。

二为水饮停滞,包括眩晕动悸、咳痰清稀、小便不利、苔滑等。

条文中有口燥一症,为痰湿中阻,津不上承之水饮病表现。

曹颖甫所著的《金匮发微》中记载'病例:宋姓夫人,平时常患口燥,所服方剂大率不外生地、石斛、麦冬、玉竹、知母、花粉、西洋参之类。

见其咳吐涎沫,脉弦而休肥,决为痰饮,投以此方(即苓桂味甘汤),服后终闩不曾饮水,略无所苦,乃知仲师渴反止为支饮之说,信而有征也。

三是冒,即头如有物裹,头昏眼花,或意识朦胧,呈现神态木然,失去自控的状态。

低血压患者常常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欲倒,可以理解为“时复冒”。

本方对低血压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张云用苓桂味甘汤治疗低血压42例,所有病例病史均在1年以上,并无明显原因可查,且经西药治疗效果欠佳。

患者均见头痛、眩晕、心悸、气短、身疲乏力等证候,唯于冲气亡逆时更为严重,甚则发为晕厥。

基本方为:桂枝30g、茯苓25g、五味子30g、炙甘草15g。

并根据兼证随证加味。

同时辅以针灸疗法,痊愈3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张云等,河北中医,1990;2:9)。

桂枝茯苓汤的功能主治

桂枝茯苓汤的功能主治

桂枝茯苓汤的功能主治概述桂枝茯苓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桂枝、白芍、甘草、炙甘草和茯苓等中草药组成。

它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汤剂之一,具有温阳散寒、祛湿除痹的功效。

桂枝茯苓汤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脾胃虚寒等病症,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

功能主治桂枝茯苓汤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主治:1.温阳散寒桂枝茯苓汤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湿引起的症状。

它可以治疗寒性痛经、寒湿痹痛、寒疟、寒泄等疾病。

2.祛湿除痹湿邪留滞在人体内会引起各种病症,如关节炎、风湿病等。

桂枝茯苓汤中的药物有明显祛湿作用,能够促进湿气的排出,缓解湿邪引起的病症。

3.补脾益气桂枝茯苓汤中的一些药物对脾胃有温补作用,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体力。

它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

4.调节气血桂枝茯苓汤中的桂枝、白芍等药物,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使气血畅通,从而达到舒展经络、化解气滞的效果。

对于经期不调、痛经、血行不畅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适应症桂枝茯苓汤适用于以下疾病:•体虚畏寒、手足冰冷;•湿寒累积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经期不调、痛经;•寒疟、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

使用方法桂枝茯苓汤的使用方法如下:1.将桂枝、白芍、甘草、炙甘草和茯苓按比例配制;2.加入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取汁;3.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150毫升-200毫升,分2次服用;4.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酌情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使用桂枝茯苓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2.对该方剂中的任何商品成分过敏者禁用;3.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4.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以上是关于桂枝茯苓汤的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

桂枝茯苓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已经应用于临床多年,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是,在使用前还是需要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怎么样
导语: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是中药汤剂的一种,它具有治疗咳嗽,胸闷,排便困难的效果。

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汤剂之一,能够起到清热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是中药汤剂的一种,它具有治疗咳嗽,胸闷,排便困难的效果。

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汤剂之一,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去火和消炎的作用。

同时对身体也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尤其是茯苓与桂枝都是很好的补药,而甘草能够清肺,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茯苓五味子汤、苓桂味甘汤、苓桂五味甘草汤、桂苓甘草五味汤,茯苓4两,桂枝4两(去皮),甘草3两(炙),五味子半升。

(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1.5克=10钱。

)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原书同卷)、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千金》卷十八)、茯苓五味子汤(《三因》卷十三)、苓桂味甘汤(《普济方》卷一四○)、苓桂五味甘草汤(《类聚方》)、桂苓甘草五味汤(《血证论》卷八)。

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
忌海藻、菘菜、生葱。

金匮要略心典》服青龙已,冲气不归,而仍上逆也。

茯苓、桂枝,能抑冲气,使之下行;然逆气非敛不降,放以五味之酸敛其气;土厚则阴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

通过以上我们了解了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的药用价值,它对膀胱炎等一些尿路系统的炎症有着清热去火、消炎和利尿的效果,能够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