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追星导学案
我也追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也追星——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星崇拜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偶像,理智追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崇拜明星,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星崇拜的含义、原因及正确对待偶像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智追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明星图片,引发学生对明星的兴趣,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Step 2:自主学习教师发放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明星崇拜的含义、原因及正确对待偶像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明星崇拜的基本概念,分析崇拜明星的原因,学习正确对待偶像的态度。
Step 3: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追星的经历和感受,讨论追星过程中如何保持理智,如何处理学习与追星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Step 4: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讨论的成果。
其他同学可以就分享内容进行提问、发表见解,共同探讨如何理智追星。
Step 5: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交流进行总结,强调正确对待偶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崇拜明星,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四、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偶像,理智追星。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正确对待偶像、理智追星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七、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明星资料、图片以及学习材料,提前布置教室,确保教学设施正常运行。
我也追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我也追星(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追星的含义,认识到追星是青少年常见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理性看待明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明星崇拜的起源和发展2. 追星的原因和表现3. 追星的利与弊4. 理性看待明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 培养独立思考,自我认知的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明星,引发学生对追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明星崇拜的起源和发展,分析追星的原因和表现。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追星的利与弊,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性看待明星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追星过度的危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 总结:强调理性追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追星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理性看待明星的认同度。
3. 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认知的能力。
教案示例:一、导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谈论一个热门话题——追星。
请问大家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呢?可以分享一下吗?学生分享喜欢的明星。
二、讲解:教师:明星崇拜是青少年常见的现象,追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明星的光环效应、榜样的力量等。
追星的表现包括收集明星资料、参加粉丝活动、模仿明星等。
三、讨论:教师:追星有利也有弊,大家来说说追星的利与弊是什么?学生分享追星的利与弊。
四、案例分析:教师:有一个典型案例,一个中学生因为追星过度,导致成绩下滑,甚至影响了身心健康。
大家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追星过度会有这样的后果?学生分析追星过度的危害。
五、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讨论,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明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自我认知的能力。
不要让追星成为生活的全部,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追星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理性看待明星的认同度。
3. 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认知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明星追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追星现象的利与弊。
我也追星导学案

1知识链接:名人小故事1.林肯的故事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
可是他竞选失败了。
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
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2.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
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梧。
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3. 屈原的故事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4. 陆游的故事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5. 匡衡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6.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我也追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也追星——教师中心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星崇拜的现象,认识到追星的利与弊。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追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教学重点:1. 明星崇拜现象的认知。
2. 理性追星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星崇拜。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追星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相关明星资料。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明星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明星的认知和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明星及其原因。
二、探究明星崇拜现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星崇拜的原因,如:颜值、才华、性格等。
2. 学生讨论明星崇拜的利与弊。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追星案例,如:疯狂追星导致学业荒废、家庭破裂等。
2. 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理性追星的方法与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性追星,如:保持适当距离、关注明星的正能量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性追星经验。
2. 学生反思自己的追星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明星崇拜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能独立思考、理性追星,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明星崇拜的心理分析(10分钟)1. 教师介绍心理学中关于偶像崇拜的理论,如粉丝心理学、认同理论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追星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七、明星效应与社会影响(10分钟)1. 教师讲解明星效应的概念,如消费行为、模仿行为等。
2. 学生探讨明星效应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
八、追逐明星与个人成长(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追星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两者的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追星对他们成长的影响。
九、明星公益与社会责任(10分钟)1. 教师介绍明星参与公益活动的案例,强调明星的社会责任。
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导学案(精)

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围绕追星话题,全面认识问题,多角度的认识名人,发现名人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在课堂活动中,锻炼概括归纳、辨析评价的能力,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指导明确作文写作说理要有理有据、叙事要有真情实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体验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乐趣,并初步感悟全面辨证看待问题、抓住问题实质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追星”现象,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人生自信,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准确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会确立主题,运用素材,表达独到见解、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确立主题,借助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群星璀璨看明星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些朋友的照片,大家看看你认识我的这些朋友吗?如果认识的话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好吗?PPT出示周杰伦、刘德华、博尔特、姚明、刘翔、赵本山、刘欢、沙拉.布莱曼、鲁迅、爱因斯坦、盖茨等名人照片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用抢答明星名字的方式导入本课题,激发学生上课激情。
同时涵盖广泛的明星阵容拓宽了学生对明星的定义,让他们知道“星”还应该包括科学巨匠、文学大师等为人类做出不朽贡献的人。
二、三言两语话明星生活中,一定有你喜欢的明星,你喜欢那一个?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我们来交流一下,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交流后,教师可将同学们的回答做一个归纳:刚才大家谈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总的看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出众的容貌、时尚的元素、高超的才艺等直观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摸清学生追星的“思想基础”,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正确全面认识“星”,用正确的心态对待“追星”做好铺垫,从而为作文写作确立观点。
我也追星学案

《我也追“星”》学案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和认识名人,对“追星”有正确认识,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口语活动,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锻炼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训练,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写作水平。
活动准备:找到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的资料。
通过到书店买书,到阅览室借书,上网查名人材料等途径,找到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的资料。
如: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影响世界的名人、中外名人传记、名人传奇、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名人传、院士自述、获诺贝尔奖科学家传记、十大元帅的故事、体育影视名人的故事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活动过程:一、看名人二、讲名人故事你心目中崇敬的名人是谁?你为什么崇敬他(她)?你知道他(她)的哪些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讲讲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感人的故事,看谁讲的生动有趣。
讲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听的同学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
三、荐明星四、瑕瑜互见说名人明星有他们的过人之处,是不是就没有缺点?我们对名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能求全责备。
要正确看待他们的缺点。
你所知道的名人有哪些缺点?你又是如何看待的?五、未来之星六、我来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课后延伸:阅读《敬仰与崇拜》,端正对名人的态度。
敬仰与崇拜牟瑞彬不要把敬仰与崇拜混为一谈,敬仰与崇拜是两码事。
敬仰是尊敬、爱戴、信仰的集合体,敬仰是清醒的、有理智的表现,敬仰者完全能够自己把握住自己。
崇拜则不同,崇拜是一种盲目、狂热、迷信的结果,崇拜者完全失去自己、不能自已。
人,需要的是敬仰,而不是崇拜。
台湾三毛曾以青少年知音的面目出现,并不时对那些颓废、绝望的人作关于人生的规劝,颇受信任;但她最终却未能劝住自己,自杀了,留下一个并不美丽的句号。
先前以三毛为向导的人们或愤怒,或绝望,犹如遭了雷击一般,似乎被骗之后,于任何的人生意义都失去了兴趣,原因就是盲目崇拜使然。
所以,崇拜往往会使自己人格萎缩,崇拜往往会使自己误入迷途。
我也追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也追星——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追星现象,认识到追星是青少年常见的现象,但要有度。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学会理性对待偶像和明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明星崇拜的含义:介绍明星崇拜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追星现象。
2. 追星的原因:分析青少年追星的原因,如寻求认同、追求时尚等。
3. 追星的表现:列举青少年追星的各种表现,如收集偶像资料、参加粉丝活动等。
4. 追星的利与弊:讨论追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追星要有度。
5. 理性对待偶像: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偶像的真实品质,关注自己的成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追星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明星崇拜的含义、追星的原因、追星的表现等内容。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追星的利与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追星的正面和反面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5. 总结:强调理性对待偶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追星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看法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明星崇拜的相关资料:包括明星崇拜的定义、追星的原因等。
2. 追星表现的图片、视频等:用于展示青少年追星的各种现象。
3. 追星利与弊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星要有度。
4. 偶像辨别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对待偶像。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自己对追星的经历和看法,分享彼此的故事。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偶像、粉丝、经纪人等,模拟追星过程中的不同立场和情境。
3. 小组辩论:组织小组辩论赛,让学生就追星的热度是否应该有所控制这一主题展开辩论。
4. 心灵鸡汤:邀请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或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分享如何处理追星带来的心理压力。
《我也追星》初中语文教案

《我也追星》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培养学生对明星现象的理性认识和正确态度。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4. 引导学生思考追星的利与弊,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我也追星》文章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3.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理性看待追星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明星的认知和态度,引发学生对追星现象的思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词汇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思考追星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关于追星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目的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我也追星》文章2. 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 测试题目:用于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追星现象的深层含义。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追星的利与弊。
3. 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明星话题,引发学生对追星的兴趣和思考。
3.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4. 词汇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名人小故事
1.林肯的故事
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
可是他竞选失败了。
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
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2.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
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梧。
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3. 屈原的故事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4. 陆游的故事
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5. 匡衡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6.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7. 孙康映雪夜读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
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