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这直接造成了总人口中年轻人口占比降低和年长人口占比上升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描述的就是这个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达到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达到7%,就代表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迈入了老龄化社会。

按照上述的说法界定,我国自2000 年就已经大步迈进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如今,中国也业已成为了全球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

根据相关预测,我国的老龄人口数到2050 年将达到人口总数的30%以上。

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目前已经表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空巢化、高龄化和失能化的显著特点,结合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来看,老龄化势必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居民消费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不足的趋势。

跟全球中其他的经济体相比较来看,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也呈现出明显偏低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关系一国国计民生与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人口是消费的主体,人口内部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探讨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也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学术界从人口老龄化对全国居民消费、不同地区居民消费以及不同类别居民消费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目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探究了未来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方向。

1 文献综述1.1 老龄化对全国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在国外的研究中,学者Modigliani(1966)率先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他使用跨国截面数据,得出在一个国家中少年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消费需求呈正比,与储蓄率呈反比的结论。

而在国内,李建民(2001)首先对消费动机、心理和行为特点等影响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认为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会增加,得出了我国“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结论,进而提出推进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的建议。

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

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

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作者:卢亮谭冰清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08期提要面对我国当前内需不足,消费不振的事实,本文集合并浅要评述关于如何扩大居民消费水平的各家观点。

关键词:居民消费;内需;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一、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一)总量因素。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C)是可支配收入(Y)的增函数(C=a +bY)。

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

而在我国,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大大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也低于同期GDP增长率。

在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初次分配后,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美国接近于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65%之间。

而在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虽然位居世界第三,但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反而呈下降趋势;政府年财政收入虽然保持在20%以上增长,但劳动者却无法分享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享受不到快速发展的福利。

(二)结构因素。

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LCH)说明,居民消费既取决于收入,同时也取决于财富。

衡量财富分配不均的主要指标是财富集中度和基尼系数。

就财富集中度而言,尽管目前我国居民储蓄额约25万亿元人民币,但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

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0.4%的人口掌握了70%的财富,而美国则是5%的人口掌握60%的财富,中国财富集中度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并正以年均12.3%的加速度增长,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

就基尼系数而言,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由1978年的0.16增加到2008年的0.49,不仅超过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世界所有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7》提供的12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中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高于中国。

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研究
目前 ,对信息消费 的概念基 本形成 了统一 的认识 ,但 关于居 民信息消费统计 的范围 尚未有 明确 的理 论界定 ,在 相关研究领域 中有 以下几种界定方法 : 111 将居 民消费 中扣 除衣 、食 、住 以外 的其它 “ 费” .. 杂 总额作为居 民信息消费额
济发展的决 定性 力量 。随着恩格 尔系数持续 下降 ,信 息消
p itd ottec aatrt s fh hn s s et’noma o o smpin a dp tow r wp  ̄ one u hrcei c tecieer i n ifr l ncnu t , n u r adp o h s o i edu p o tu t e. o i
t rv eifn a oi oet o n 。 mp h n
[ yw rs EF oe;io ao nu po ;cnu po rc r Ke od ]— — I. dl n r tnc sm tn osm lns ut e Sm fm i o i l t u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和信息化建设 的推进 ,我 国 居民消费结构发生 了深刻 的变化 ,居 民的信息消费 已与住 房消费、汽车消费一起成 为当今三大 消费热点。信息消 费
1 1 信 息 消费界 定 .
信息消费是指直接 或间接 以信息产 品和信息服务 为消
费对 象 的 消费 活 动 。根 据 消 费 对 象 范 围 不 同 ,又 有 广 义 和
狭义之分 ,狭义的信息消费 以净 信息产 品和信 息服务为 消
收 稿 日期 :2 1 —0 3 0 0 9—0 基金项 目: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软科学项 目 (O9 2O 一R一1) 9 。国家社 科基金项 目 (9 S 08 0BH0) 作者简介 :王林林 (90 ,男 ,院长助理 ,讲师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服务创新、知识管理。 18 一)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的现状及对策思路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的现状及对策思路研究综述
老 等社会 保 险 覆 盖 范 围 还 不 大 , 农 村 更 是 如 在 此 , 大地 影 响到城 乡居 民的 消 费预期 。受城 乡 极 二元 结构 的影 响 , 国农村 社会 保 障严 重 滞后 于 我 城镇 。在 农村 , 上学难 、 治病 难 、 老难 已是普 遍 养 现象 。而 近年 来 , 着 我 国教 育 、 疗 服 务 价 格 随 医 的上 涨 , 民对 未 来 支 出 的预 期 大 大 增 加 , 一 农 进 步 降低 了农 民的即期 消费 支 出。 2 传 统的消 费 观 念 形 成 畸形 消 费 。许 多 地 . 方 的农村 消费观念存在 自给性 、 封闭性 和非 理性 。 在 日常生 活 消费 中 , 们存 在 一些 消费 误 区 。如 他
我 国是一个农业大 国 , 民的消费 问题直接 关 农 系到 国民经济持续稳 定发展 的全局性 问题 。对此 , 成为理论界研究 的热点。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

社会 消费 品零 售 总额 年 均增 长速 度 为 1. % , 0 0 比 全国约低 2 5个百 分点。 . 2 城 乡收入 和 消费 水平 差 距 持 续 扩 大 。一 . 是 农 民 内部 收 入 差 距 有 所 扩 大 , 出现 消 费 断层 。 近年来 , 村少 数 富裕 户 消 费 倾 向偏低 , 大 部 农 而 分低 收入农 户 由于购 买力 不足 , 难将 潜在 需 求 很 转 化 为即期 消 费 。二是 城 乡收 入差 距 逐年 扩大 。
3. % , 下降 了 7个 百分 点 。 29 6年 ②
3 .中西部 农 村 消 费 落 后 于东 部 地 区 消 费 , 地 区差 距 扩 大 。19 9 5年 , 中西 部农 民人 均 生 东 活 消 费 支 出 分 别 为 1 7 . 元 、 7 2 元 和 6 08 18 . 1 9 2 0元 ,0 5年 则 增 加 到 3 5 8. 20 2 7元 、3 4元 和 21 13 。具体 到各 省 市 , 费 差距 更 大 。例 如 , 9 3元 消 20 0 5年 上 海 市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生 活 消 费 支 出 为 7 7. 2 7 9元 , 州省则 为 1 5 . 贵 5 2 4元 , 两者 之 间差距

基于ELES的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基于ELES的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第13卷第3期2020年6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3No.3Jun.2020收稿日期:2019-11-18基金项目: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2020lslktyb-70);广东白云学院校级重点项目(2017BYKYZ203)。

作者简介:陈 晶(1974-),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0.03.09基于ELES的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比较研究陈 晶1,孙 平1,吕海燕2(1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870;2 广东白云学院科技处,广州510450)摘 要:以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组织开展的CHIP(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在2014年进行的入户调查数据为样本,在ELES(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比较分析了城镇、农村和流动人口三类家庭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的基本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并针对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对优化流动人口家庭消费结构、改革最低工资标准等问题提出建议。

关 键 词:家庭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最低工资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0)03-0246-07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收入增长和财富积累使个人和家庭对各种商品服务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家庭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变化,对于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由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社交、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体现出消费结构高级化趋势。

现有关于我国消费结构研究的文献多以国家统计局按照八大类消费品的人均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为依据,以我国各省份为分类依据,在时间序列上采用面板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其缺陷是样本观测值较少,只能获得笼统的平均数值。

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

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

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文献综述 (6)2.1 数字金融发展概述 (7)2.2 数字金融对消费影响的研究进展 (9)2.3 文献评述与研究空间 (10)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11)3.1 数字金融影响消费的理论机制 (13)3.2 研究假设提出 (14)四、研究设计 (15)4.1 模型构建 (16)4.2 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18)4.3 描述性统计与初步分析 (20)五、实证分析 (21)5.1 实证方法选择 (22)5.2 实证结果展示 (23)5.3 结果讨论 (25)六、进一步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 (26)6.1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28)6.2 政策建议 (29)七、结论 (30)一、内容简述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其对我国居民消费总量和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金融在居民消费总量和结构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有关政策制定和业务拓展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将从宏观层面分析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份的数据,我们将揭示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总量的促进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还将关注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包括消费品类、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数字金融对不同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特征的居民进行分层抽样,我们将深入研究数字金融在各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使用频率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我们还将探讨数字金融在不同消费场景下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关于数字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将涉及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创新、消费者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提高居民消费质量和水平。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综述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老龄化使得居民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方向转变,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养老等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给这些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老年人口对娱乐、旅游、休闲等领域的需求也显著增加,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使得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向老年化方向转变。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产生了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退休金、养老金等收入来源增加,使得他们具备了更多的消费能力。

这部分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的提升,对居民消费总体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大幅增长,也给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体验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对老年人口消费体验和消费方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老年人口更加注重消费品质、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推动了相关产业向高品质、高效率、个性化方向发展。

与此年轻人口的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呈现出追求个性化体验、注重消费体验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体验和消费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消费市场的不断创新。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居民消费需求、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还对居民消费体验和消费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居民消费领域也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突出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注重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和创新,提升消费品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及发展趋势的综述,可以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居民消费的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综述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综述。

一、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生活消费结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这意味着他们对生活消费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和养老方面的消费支出在整体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这导致整体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市场也将逐渐偏向于老年人的需求。

2.家庭消费行为变化人口老龄化也将对家庭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家庭中老年人口的增加,家庭消费也将更加倾向于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例如养老产品、医疗保健产品等。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家庭中的劳动力也可能会减少,从而影响家庭的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3.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将对整体消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老年人对于消费品牌、服务质量、产品价格等方面的关注程度将逐渐提高,这将促使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服务提供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1.养老服务消费的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消费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康复机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快速增长,这意味着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将会逐渐扩大。

2.医疗保健消费的增加3.综合性养老社区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将会逐渐凸显。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消费市场也将逐渐偏向于老年人的需求。

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

政府也需要加大对老年人口消费领域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为人口老龄化问题下的消费市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综述作者:马延柏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27期摘要:采用文献综述的形式,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筛选,然后经过归类整理,从居民消费结构定义、分类、特点、研究模型、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多个方面介绍居民消费结构,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预期,为其他研究者进行消费结构研究提供参考和对比依据。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收入;消费资料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021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意义居民消费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1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消费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作用不可忽视。

1.2理论意义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对现实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居民消费结构的内容,完善消费理论体系,对于消费结构发展趋势的把握很有必要。

2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概况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主要在食品、衣着、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其他的商品及服务等八大领域,并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各消费领域的支出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也在不断变化。

[JP3]根据郝梅瑞(2004)、窦长清和肖雄(1987)等的研究可见,我国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仍然比较大,接近40%;其次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约占消费总支出的15%;衣着和居住、交通和通讯支出均占总消费量的9%左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也逐渐上升,约为7%;家庭设备及服务和其他消费各占消费总支出的6%左右。

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主要在物质领域,精神文明建设消费还不够突出,也就是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还不够,使得消费结构畸形发展。

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居民群体还尚存陈旧的消费观念和先储蓄后消费的观念以及收入水平的限制,使得消费量的增加缓慢。

另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也使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较慢。

3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综述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的是居民对各种消费资料的消费占总支出的比例以及如何优化消费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国内学者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多从居民消费结构的定义、分类、特点、研究模型、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入手,本文综述也从以上方面叙述。

3.1居民消费结构的定义居民消费结构,研究者多从消费资料的占比关系和内在联系去定义:尹世杰教授从消费资料的消费占比研究认为:“居民消费结构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陈钢教授注重消费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居民消费结构是在消费行为过程中,各类(种)消费品和劳务在数量上各自所占的百分比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诸多比例关系。

”杨圣明教授则认为于光远先生对于消费结构的定义更准确全面:“社会消费结构不仅包括各类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比例,同时还包括各社会集团的消费比例,社会公共分配的消费品的消费与个人分配的消费品的消费比例,各种消费行为(如吃、穿、住、各式各样的用,等等)之间的比例,以及按消费目的——为了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或发展的需要的消费之间的比例,等等。

这许许多多消费的具体规定性、合成一个关于社会消费的总的规定性即社会消费结构。

”这是从广义上对消费结构的定义,解释了消费客体和消费主体的关系。

3.2居民消费结构的分类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类,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引导居民消费的方向,应对经济发展的动态。

尹世杰教授对消费结构划分的立足点在消费资料本身。

按满足消费需求的不同层次分类,把消费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

按消费品的不同内容,划分为实物资料和服务资料。

按人们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划分为吃、穿、住、用、行等不同形式。

杨圣明教授在以上划分的基础上,着眼消费资料之外又多划分了两类。

按消费的规模或范围,把消费结构划分为微观消费结构与宏观消费结构。

按消费主体的不同,把消费结构划分为职工家庭消费与农民家庭消费结构。

3.3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从众多研究资料来看,居民消费结构多呈现出阶段性、雷同性、层次性等特点,具体如下:林白鹏教授等对我国城市职工家庭消费结构的研究展示出三个层次的特点:(1)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特点,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层次逐渐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较高层次消费迈进;(2)社会制度制约着消费结构发展阶段性特点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消费结构从雷同性阶段向多样化阶段转变;(3)国家政策(如分配、住房、文教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的方向;(4)消费资料从必需品为主转向非必需品为主的过程,这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关,促使居民实现从温饱向富裕的方向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窦长清、肖雄把我国消费结构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1)居民消费结构中吃穿比重仍很大;(2)劳务消费被商品消费有所代替,劳务消费比重小;(3)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明显,收入水平使得消费结构出现雷同、单一等特点;(4)消费品在供给和分配过程的,实际操作和政策(免费供给、无偿分配、低价优惠和差价补贴政策)有不合理处;(5)居民消费结构的民族特点和独立性使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之间有对应关系。

3.4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模型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时,研究者通常会建立各种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检验,得出恰当结论。

常用的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模型有以下几类。

3.4.1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是Liueh1973年在Stone1954年建立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基础上建立的。

当模型各变量呈线性关系时,是研究者实证分析的首选模型。

ELES 模型表示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剩余收入的处理与分配,也叫消费者选择理论,或消费者行动理论。

ELES模型相对LES模型的先进在于用可支配收入代替总预算支出,能较好体现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间的关系。

LES需求支出函数:piqi=piγi+αi(V-∑nj=1pjγj)i,j=1,2,…,npiqi表示消费者对商品i的需求支出,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piγi表示基本支出,第二部分表示总预算支出V减去基本支出后剩余部分用于商品i的部分,αi是边际预算份额。

这一模型的不足在于假定总支出决定购买需求。

ELES需求支出函数:piqi=piγi+βi(I-∑nj=1pjγj)i,j=1,2,…,nI是居民可支配收入,βi是边际消费倾向,βi满足0一般研究人员喜欢将ELES模型变形为线性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来估计居民消费的情况。

令αi=piγi-βi∑nj=1pjγj,则有piqi=αi+βiI,用最小二乘法求得αi和βi的值,∑ni=1αi=∑ni=1piγi-∑ni=1βi∑nj=1pjγj=∑ni=1piγi(1-∑ni=1βi)得到∑ni=1piγi=∑ni=1αi/(1-∑ni=1βi),则居民对第i类商品(或劳务)的基本需求为piγi=αi+βi∑ni=1αi/(1-∑ni=1βi)。

3.4.2近似理想需求系统AIDS近似理想需求系统的建模思路是:在给定价格体系的情况下,消费者如何以最小的支出来达到给定的效用水平。

假定消费者行为满足PIGLOG偏好,则PIGLOG支出函数满足log(C (u.p))=(1-u)·log(a(p))+ulog(b(p)),当u=0表示仅维持基本生理需要时的效用;u=1表示效用已达到最大满足。

为保持log(a(p))和log(b(p))的灵活性,选择了如下形式:log(a(p))=α0+∑ni=0αilog(pi)+12∑ni∑njγ*ijlog(pi)·log(pj)log(b(p))=log(a(p))+β0Πpβii则AIDS支出函数可写为:Log(C(u,p))=α0+∑ni=0αilog(pi)+12∑ni∑njγ*ij·log(pi)log(pj)+uβ0Πpβii对上式求一阶导数,可求得最优需求量和每种商品支出份额;wi=αi+∑nj=1rijlog(pj)+βilog(x/p)其中:logP=α0+∑ni=0αilog(pi)+12∑ni∑njγ*ijlog(pi)log(pj)相比ELES模型,AIDS模型中有关各项消费支出的原始数据一律采用相对比重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际支出数据统计中的误差或虚报数据造成的影响。

但是,AIDS基准模型中各商品支出份额与价格和支出总额之间呈现的是非线性关系,估计时只能采用非线性方法,这使得实际估计并不太便捷。

因此,作为使用最普遍的评价消费结构的两类模型,研究人员在选择ELES模型和AIDS模型时都会根据实证研究情况来判断使用。

3.4.3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吴栋、李乐夫等研究表明,聚类分析较之因子分析方法简单,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配合因子分析进行实证研究。

进行因子分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多维性和强相关关系的数据才能做因子分析;(2)采用最大变异系数(VERIMAX)进行转轴,从相关系数矩阵确定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因子数目和同类因子变量;(3)对不同因子进行打分排序,看各因子的贡献做分析。

一般先进行聚类分析,再用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八项消费资料的因子特点对地区消费进行分析。

3.4.4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模型)每一个模型都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存在的不足。

ELES模型和AIDS模型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通常在不同区域上建模,在提取共性信息时难以进行区域差异的度量,我国居民消费地域差异较大,有时难以准确描述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面板数据模型能够结合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分析,弥补了区域差异难度量的问题。

Panel Data模型也称截面时序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假定我们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N的样本,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体观测一定时期(T年/月),就形成一个样本容量为NT的新样本,使得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结合,用这样的资料建立的模型称为Panel Data模型。

Panel Data模型一般表达式为:Yit=αit+β1iX1it+β2iX2it+…+βkiXkit+μit其中,i=1,2,…,p;t=1,2,…,m。

Cheng Hsiao(1987)认为papel data模型中的参数随个体或时间不同而改变,具体可以分为4类:(1)斜率系数是常数,截距随个体不同而改变:yit=α*i+∑Kk=1βkXkit+μit其中,i=1,2,…,N;t=1,2,…,T(2)斜率系数是常数,截距随个体和时间不同而改变:yit=α*it+∑Kk=1βkXkit+μit其中,i=1,2,…,N;t=1,2,…,T(3)全部系数随个体不同而改变:yit=α*i+∑Kk=1βkiXkit+μit其中,i=1,2,…,N;t=1,2,…,T(4)全部系数随时间和个体不同而改变:yit=α*it+∑Kk=1βkitXkit+μit其中,i=1,2,…,N;t=1,2,…,T以上四类模型的选择和应用,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